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一)》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关于《左传》的作者比较可信的是:()。
[A] 刘向[B] 杜预[C] 左丘明[D] 司马迁2、《康熙字典》里所采用的汉字排列方法是:()。
[A] 部首排列法[B] 音序排列法[C] 四角号码排列法[D] 部首兼音序排列法3、“庄公寤生”中的“寤”字,正确的通假字应是:()。
[A] 无[B] 勿[C] 毋[D] 牾4、“冬,十二月丙子朔”中的“朔”表示的时间是:()。
[A] 月首第一天[B] 月末第一天[C] 月中第一天[D] 月首第二天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
[A] 《庄辛说楚襄王》[B] 《江乙对荆宣王》[C] 《赵威后问齐使》[D] 《冯谖客孟尝君》6、下列对“解”和“释”辨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A] “解”和“释”都有“解开”的意思[B] “解”和“释”都有分析的意思[C] “解”和“释”还有各自的习惯用法[D] “解”和“释”的意义古代和现代完全一致7、“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中的“烹醢”是:()。
[A] 食物[B] 一种刑法[C] 上供的礼品[D] 无具体含义8、“见兔而顾犬”中的“顾”可以解释为:()。
[A] 兼顾[B] 照顾[C] 回头看[D] 注意9、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叫做:()。
[A] 使动用法[B] 意动用法[C] 词类活用[D] 词类借用10、根据字形分析,“时”字的本义应该是:()。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
B.逝:跑。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A.面对B.临视C.哭悼死者D.从高处向低处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A.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B.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憋悶,積]C.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死亡]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違背]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A.響:回聲—聲音B.色:臉色—颜色C.獄:案件—監獄D.墳:土堆—墳墓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A.伯牛有疾,子問之。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
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一、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释词题)-试卷1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释词题)-试卷1(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释词题(总题数:8,分数:46.0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分数:10.00)(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遂事:已为既成事实的事情。
)解析:(2).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旧。
)解析:(3).子適衛,冉有僕。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僕:驾车。
)解析:(4).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亟:屡次。
)解析:(5).誅其君而弔其民,若時雨降。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弔:抚恤,慰问。
)解析: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分数:4.00)(1).子罕置諸其裹,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是形声字?A. 马B. 月C. 森D. 休答案:D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答案:A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4.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介词答案:C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幼小B. 茂盛C. 枯萎D. 凋谢答案:B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孩子B. 书生C. 衣服D. 书信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答案:B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是什么意思?A. 鸟鸣声B. 鸟飞声C. 鸟舞声D. 鸟食声答案:A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白帝”指的是什么?A. 地名B. 人名C. 官职D. 神话人物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的谦称。
答案:臣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尊称。
答案:陛下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的代词。
答案:彼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这”的代词。
答案:此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和”的连词。
答案:与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连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连词。
答案:因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连词。
答案:故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连词。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D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15、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象有齿以焚其身。
C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D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五、 古文今译题(共20分)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焉:语气助词
(2)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加:更加
(3)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莫:没有
(4) 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为:被
(5)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16、 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B )
A 彼且奚适也?
B 何以知其然也?
C 之二虫又何知?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17、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的一句是(A )
A 曹公,豺虎也。
B 射之,豕人立而啼。
C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D 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8、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 )
A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共8套) (1)
古代汉语试题(1)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本鱼歌江下耳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2、蔡溃.,遂伐楚。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8、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何用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最新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A)A A 惠等哭,舆归营。
古代汉语试题(1)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
b.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智)乎?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導)之。
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州——洲b.雜——襍c.雕——彫d.鐘——鍾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田末牧特b.魚本孟恭c.人上逐甦d.刀刃亦泪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徒徙近b.勝肺胡朝c.祈視祁禁d.閭聞閩閨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b.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c.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d.姜氏欲之,焉辟害?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無乃爾是過與?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
7.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作主语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c.作状语d.作定语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a.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d.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太后之色少解。
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c.寡人之民不加多。
d.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c.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d.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
古代汉语试卷及标准答案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作者:————————————————————————————————日期:《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一、给以下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以下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以下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以下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以下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得字用本义得一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ﻫﻫ句就是( )ﻫA。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
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ﻫC、四鄙之萌人。
D、我皆有禮,夫猶鄙我、ﻫ2、下面对“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中“逝”得解释完全正确得一项就是ﻫA。
逝:往、 B、逝:跑、ﻫ C.逝:死、 D、逝:通“誓",发誓。
ﻫ3、“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臨”在句子中应理解为( )ﻫA。
面对 B。
临视ﻫC。
哭悼死者D。
从高处向低处瞧ﻫ4。
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得词解释完全正确得一条就是( ) A。
德之不脩,學之不講。
[講:講解]ﻫB。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憤:憋悶, 積]ﻫC.多行不義必自斃。
[斃: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得词用引申义得一句就是( )死亡]ﻫ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逆:違背]ﻫﻫ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隹誰者奈何?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下面列举得词义变化得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得一例就是( )ﻫA、響:回聲—聲音 B.7.在下面得同义词辨析中,对“恭”与“敬"色:臉色—颜色ﻫ C.獄:案件—監獄 D.墳:土堆—墳墓ﻫ两词得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得就是( )ﻫA。
“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
“敬”表示一般得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8。
“斗"得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得联系就是( )ﻫA。
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得对象有相似之处、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得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姜氏何厌之有?
D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4、 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D )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 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15、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象有齿以焚其身。
C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D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16、 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B )
3.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周任有句话这样说:“估量自己的才能,担任合适的职务;如果不胜任,就应罢休。你们身为季氏家臣,却不能谏止他讨伐颛臾,要你们干什么?
4.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回避不说,而一定给它编造些托辞。
3、根据“四书”分析,“武”字的构造类型是 会意 ,本义是 与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 。
(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焉:语气助词
(2)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加:更加
(3)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莫:没有
(4) 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为:被
(5)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C 蟹六跪而二螯。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七、 填空题(共20分)
1、《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王引之 。
2、古书旧注里常见到如“尨,音茫”这样的注音材料,这是采用 直音 的注音方式。至于像“膑,鼻引切”,是采用了 反切 的注音方式。
(6)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贰:不专一,背叛
(7) 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忝:愧
(8)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贿:财物
(9)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适:到……去
(10)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则:效法
(二) 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
8、在《韩非子·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句中,“臭”的意思是 气味 。这是古今词义在 词性 方面发生了变化。
9、“焚”的本义是 烧 ,如“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今义作为词素组成“焚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7、 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冉有、季路见到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2.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那颛臾,从前先王任命它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楚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若:如果
四、 古文标点题(共10分)
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5.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如果你们两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其稳定。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___
2、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 《助字辨略》 。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 诗词曲语辞汇释 》。
4、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 直音 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 反切 的注音方式。
D 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8、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 )
A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C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19、 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 )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1、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阿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2、 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___
一、 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二、 填空题(共20分)
1、 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
12 卷。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六、 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0、 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 C )
A、陣都鄙隣 B、树析休栔
C、修脩儵倏 D、胃肺膾炙
11、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 D )
A 彼且奚适也?
B 何以知其然也?
C 之二虫又何知?
D 去以六月息者也。
17、 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的一句是(A )
A 曹公,豺虎也。
B 射之,豕人立而啼。
C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5、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 会意 ,本义是 戒备,警戒 。
6、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 形声 ,本义是 追赶、竞争 。
7、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 引伸 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 本 义。
五、 古文今译题(共20分)
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8、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D)
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A)
A、暱——昵 B、翦——剪
C、桀——揭 D、赴——讣
1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A)
A、知——智 B、昏——婚
C、雕——彫 D、襍——雜
13、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3、 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三、 释词题(共30分)
(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
(1)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戮:羞耻
(2) 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对事理想不通
(4) 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
(5)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