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花城版37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花城版37

第六(田园)交响曲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学情分析本文主要用了通感的手法,作者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可视的形象,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在平原、天空、光纤、飞鸟、暴风雨等音乐形象中,感受那交响乐旋律的发展变化。

环境的渲染和衬托,与音乐主体形象“我”的描摹,使景情高度融合,从而表现出交响乐强烈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1、交响乐的结构交响乐,是指一种以奏鸣曲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

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

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form)。

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2、贝多芬与《田园交响乐》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有关交响乐的知识。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

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二.导入新课:音乐不分年龄,不分国别,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有的音乐哀婉低沉,有的音乐激昂慷慨,它让我们或悲伤,或喜悦。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让我们徜徉于音乐的海洋,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初步鉴赏:播放阿炳(华彦钧)的乐曲《二泉映月》,学生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从音调、旋侓、感情三个方面加以鉴赏,初步领会鉴赏音乐的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音调:低沉旋律:舒缓感情:幽愤、哀痛四.出示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景物描绘音乐的方法。

2、了解音乐家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3、理解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文分析:播放《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布置任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确定四个题目:1、贝多芬的交流①这首交响乐的节奏是如何变化的?②通过交响乐可看出贝多芬对田园有何感情?2、给乔治桑的一封信③文中写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④通过景物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六.学生作答: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60-100字的书面小文章,推举一至二名同学发言,其他组同学可修改、补充,达成共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点拨。

学生作答成熟后,教师明确给出参考答案。

①节奏的变化:不太快→很快→快→快→较快总之,即欢快、悠扬、明澈。

②贝多芬对回归田园的感情到达乡村的愉快→独坐河边,聆听音响→参加舞会,兴高采烈→暴雨突降,惊心动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

总之,即用心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

③景物及特点平原:空荡平坦光线:变化莫测天空:阴暗低沉飞鸟:漫天舞动暴风雨:疯狂猛烈④作者感情的变化迷惘→孤独→抗争→幸福(“变成白色的天使,成为了前者,满含着感激与欣慰赞美上帝。

”)七.修改题目:本文题目为名词性结构,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写作的对象。

请同学们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另拟题目,使之能形象化地揭示《田园交响曲》的特点。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背景介绍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808年创作的交响曲,原名《乡村生活》。

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九首交响曲中最为平易近人的作品,被广泛地演奏和喜闻乐见。

此次,我们使用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将这首经典的田园交响曲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出田园交响曲的主旋律;2.能够简单地说出乐曲的起伏变化;3.了解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4.能够正确识记其乐曲名称及作者。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听乐曲1.让学生放松身心,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华丽的交响曲《田园》;2.引导学生从节奏、乐器声音、情感表达方面来感受这首曲子的美妙之处;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听后感。

2. 认识乐曲名称及作者1.写下《田园》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作者贝多芬;2.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3.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等途径进一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

3. 学习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1.引导学生了解交响曲的组成,包括乐队、交响乐的结构以及和声结构等等;2.梳理乐曲的构造和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曲子的整体结构,如起始音乐、乐曲中间的过渡、歌曲主题的复回等部分。

4. 分析曲式特点1.在乐曲播放时,让学生关注乐曲形式的起伏以及相应部分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2.让学生梳理乐曲的形式特点和音乐特点,比如声调的变化、乐器的运用、乐曲情感表达等等;3.仿照《田园》的形式进行创作。

5. 反思和应用1.所有的学习内容应该有反思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听完歌曲后做出自己的解读和理解;2.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感性认识周围事物的声音变化和乐曲的音色运用。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简单地说出乐曲的起伏变化;2.学生能够听出田园交响曲的主旋律;3.学生能够正确识记其乐曲名称及作者;4.学生认识到交响曲的组成和构造;5.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入了解曲式特点。

五、教学建议1.学习前,让学生了解一些音乐史相关知识,比如古典音乐的时代背景,音乐家和作品的历史渊源等知识;2.在学习交响曲的同时,可以由老师导入音乐技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提高自己的乐器演奏技巧;3.可以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历史典故、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等知识,来拓展学生的审美和文化视野。

田园交响曲教案

田园交响曲教案

田园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田园交响曲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帮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乐器和演奏技巧,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适合初学者。

教学目标:1. 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3. 学习田园交响曲的乐器编制和演奏技巧;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录音设备;2. 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和演奏录音;3. 乐器模型或图片;4. 学生练习乐器所需的乐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贝多芬的创作意图;2.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3.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第一印象。

核心教学(30分钟):1. 介绍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乐团编制、乐章结构等;2. 向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模型,并解释它们在交响乐中的作用;3. 向学生演示田园交响曲中的主要乐器的演奏技巧,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4. 分发田园交响曲的乐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器选择适合的乐谱进行练习;5. 分组让学生合作演奏田园交响曲的片段,并指导他们在演奏中注意节奏、音准等要素。

拓展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以田园交响曲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小型交响乐曲片段;2. 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的创作思路和乐器运用;3.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新认识和体会;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交响乐,并提供相关资源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交响乐团的演出,亲身体验交响乐的魅力;2. 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经典的交响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的交响曲等;3.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音乐会或社区音乐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经典作品。

该交响曲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是一部描绘乡村生活、表现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音乐作品。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为“在乡间”、“溪边”和“收获”。

通过这首交响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宁静以及劳动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欣赏古典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六(田园)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结构及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分析《第六(田园)交响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2.理解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如主题发展、情感表达等。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反复聆听、对比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感受《第六(田园)交响曲》的音乐魅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

3.实践法:学生进行合唱、器乐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3.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六(田园)交响曲》的乐谱、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播放《第六(田园)交响曲》全曲,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作品。

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知识。

2.分析《田园交响乐》的音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3.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知识,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田园交响乐》的音乐分析,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田园交响乐》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2)介绍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背景。

2.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背景介绍(1)贝多芬简介: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乐圣”。

(2)《田园交响乐》创作背景: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他双耳失聪,但他依然坚定地追求音乐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田园交响乐》音乐特点分析(1)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主题。

(2)分析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宁静,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3)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二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

(4)分析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激昂、紧张,表现出大自然的狂风暴雨。

(5)播放《田园交响乐》第三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6)分析第三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抒情、温馨,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7)播放《田园交响乐》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高潮部分。

(8)分析第四乐章的音乐特点:旋律激昂、热烈,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辉煌。

4.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1)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如乐队编制、乐器特点等。

(2)引导学生关注交响乐的结构特点,如乐章、主题等。

(3)分享一些交响乐欣赏技巧,如如何聆听、如何理解音乐内涵等。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如《命运交响乐》、《英雄交响乐》等。

四、课后作业1.了解贝多芬的其他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贝多芬及其《田园交响乐》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田园交响乐》的音乐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

2021年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实用文档2021年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1.2.目标:⑴学会联想与想像学会联想与想像. 贝多芬,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默和隐退,1789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

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

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

1876年6月7日逝世。

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今天,我们就通过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起感受一下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对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的心灵感悟,聆听一下这位文学巨匠对《田园交响乐》的真诚诉说。

实用文档实用文档抽取部分学生诵读自己喜爱的文段。

联想与想像。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

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怀、体贴,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

由此可见,“相关”“相似”“对比”“相近”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例如: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1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2.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策略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品味作品的语言,欣赏本文所描写的音乐形象。

3.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聚焦重点1.学习作者用比喻、想像等修辞手法描述音乐的技巧。

2.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把握每一个音乐阶段的特点。

教学建议1.本文是以想像和联想来描写音乐的优美散文,作者以形绘声,生动地表现了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意境,状难言之物如在目前。

学习文本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入音乐的世界,广泛地进行联想,身临其境地领略《田园交响乐》的美妙旋律。

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到阅览室或登陆因特网先查阅贝多芬创作《田园交响乐》的有关背景材料,给学生进行介绍,如《田园上的贝多芬》就十分具体地介绍了这首著名的乐曲的创作情况,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通过联想和想像表现音乐的形象是本文的重点,教师要落实好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先充分熟悉文本,在学生初读原文后,教师应该离开原文的语句,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再现音乐的形象,避免对原文的语句进行不必要的分析,破坏了整体的感受。

自主梳理1.正字音聆( )听和煦( ) 焦躁( )嶙峋( ) 震撼( ) 窒( )息A、D《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

3.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

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

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教案标题:贝多芬作品《田园》赏析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作品《田园》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贝多芬作品《田园》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与贝多芬作品《田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简要介绍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作品的资料。

4. 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贝多芬作品《田园》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该作品是贝多芬所创作的第六交响曲,是一部以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2. 播放贝多芬作品《田园》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你们对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b.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c.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d. 这首音乐中有哪些部分让你觉得特别动听或有意思?2.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拓展:1. 学生完成一项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贝多芬作品《田园》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1. 提醒学生贝多芬作品《田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强调音乐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准确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行寻找并欣赏其他贝多芬的作品,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厅,亲身体验音乐的表演和欣赏过程。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2. 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教案

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教案

第四单元田园交响曲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复习《田野在召唤》二、教学目标1.有想象地欣赏“田园”,能辨别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的情绪与速度等音乐要素,能随乐哼唱主题旋律,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2.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准确地把握断与连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想象地欣赏“田园”,感受乐曲的情绪与速度等音乐要素。

难点:准确地把握断与连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交流贝多芬的故事或音乐作品。

2.揭示课题。

(三)欣赏《田园》1.初听乐曲,体会贝多芬创作乐曲时的心情,感受乐曲的情绪。

2.聆听主部主题,感受辽阔的田园风光。

3.欣赏动画《田园》,感受乐曲表达的情况。

4.介绍《田园》的其他乐章。

(四)复习《田野在召唤》1.演唱歌曲2.纠错,唱好切分节奏和半拍休止、顿音、重音等。

3.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美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复习了《田野在召唤》。

最后让我们在《田野在召唤》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致春天》《踩花山》复习《红蜻蜓》二、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2.听赏钢琴小品《致春天》,能区分段落,熟悉主题,能对比欣赏,并能举例说出旋律与色彩的特点。

3.欣赏《踩花山》,对当代电子音乐及其表现的本土田园风情感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红蜻蜓》难点:二声部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致春天》1.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

2.完整欣赏,交流感受。

3.分段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不同情绪。

(三)欣赏《踩花山》1.介绍电子合成音乐《踩花山》。

2.聆听全曲,音乐让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3.乐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试着边听边哼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第四单元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
热爱,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3、了解柳琴的音色及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乐曲各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
绪,听辨乐曲中主题旋律的重复出现。

4、认识连线、渐强、渐弱等音乐符号,感觉到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
用。

5、能积极自信的参与集体舞、露一手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
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二、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配套磁带、图片、小黑板、活动道具.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唱:《红蜻蜓》。

认:渐强、渐弱记号。

田园交响曲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露一手:献给田野的礼物。

唱:《田野在召唤》。

动:认识连线。

三、教学过程:
田园交响曲
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
欣赏:《踩花山》。

竖笛练习
二、教学过程:
田园交响曲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致春天》。

拓展:介绍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及作品。

二、教学过程:。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鲁人版必修二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鲁人版必修二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鲁人版必修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欣赏,了解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的曲目结构和乐音要素。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提高音乐欣赏的欣赏水平。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创作。

二、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2.课时安排:3课时
3.教学形式:音乐欣赏+讲解
三、教学过程
1. 了解贝多芬和《田园交响乐》
1.讲解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向学生简介《田园交响乐》的由来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欣赏状态。

2. 音乐欣赏和分析
1.播放《田园交响乐》,边听边分析,介绍曲目结构和乐音要素。

2.引导学生用词语或画面来表达乐曲所传达的情感、意境等。

3. 继续欣赏与学习
1.重复播放《田园交响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乐曲。

2.探讨乐曲的表现力和思想内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互动、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乐曲。

四、教学评估
1.让学生制作关于《田园交响乐》的音乐作品,以表达他们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五、教学心得
在本次课程的教学中,我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依然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感动。

通过音乐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田园交响乐》背后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估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和成长,这也是我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的责任和使命。

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中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鲁教版必修1 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1.2.学会联想与想像.贝多芬,1789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

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

1876年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今天,我们就通过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起感受一下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对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的心灵感悟,聆听一下这位文学巨匠对《田园交响乐》的真诚诉说。

联想与想像。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

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

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差可拟。

”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 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

而 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相似联想) 想像,是人们在原有形像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像的活动,想像是利中惊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想像成一个车轮,一面镜子,一潭池水,一轮明月等。

有的作文,比如状物抒情的作文,比如升国旗时想到一些事情,就必须使用联想的方法。

有的作文,比如童话故事、看图作文,就必须使用想像的方法。

2、交流评析。

以下从学生的评析文字中选取3-5段(每班2-3段)。

鉴赏文章生动精彩的语言.1例子,采用评点法加以赏析。

21、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你阅读本文的感受。

读秋一卷卷秋诗摊摆在夏晚的绿地涨破的意境润湿了叹惋与苍凉隐遁的双眸一位年逾半百的老人抹把额头的汗滴甩向夏夜逝去的背景长成一片没有标题的秋意教后感金黄与洁白交替的季节青春的热烈换作成熟后老练的日子总是一条让人迷惘的路而他却把一双炽热的眼神交给每一本秋的记忆读秋读一片真诚读一片豁达读一部德高望重的诗卷交给天高云淡的编辑等待发表(1991年第5期《校园文艺》)。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二、四、五乐章的音乐片段-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二、四、五乐章的音乐片段-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六(田园)交响曲简介《田园交响曲》最早出自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是他晚年创作的一部交响曲,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交响曲共由六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和主题。

为了方便教学,本文档将重点介绍《田园交响曲》中第一、二、四、五乐章的音乐片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

第一乐章第一乐章以静谧的开头开始,以4个小提琴的长音以及2个弦乐器的小音符引出。

乐章的主题曲引导了听众进入了一个农村的田园场景。

在以下的音乐片段中,可以听到主题曲在不同部分中的表现。

•[00:00-00:20] 开头的长音和小音符,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看不见的平和。

•[00:33-01:04] 小号、巴松等乐器逐渐加入,在主题曲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波动的旋律,展示了田园风光的活泼与动感。

•[02:09-02:30] 钢片琴和小提琴等乐器表现出轻盈的感觉,像在田野上跑跳的孩童般轻松自在。

第二乐章第二乐章运用了美妙的主题曲和华丽又悠扬的吉他独奏。

这个乐章的音乐是个性十分突出的,让听众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以下是这个乐章的几段音乐片段:•[00:00-01:02] 以吉他独奏为主题的音乐旋律,美妙又悠扬,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01:03-01:45] 乐章的音乐进入了一个更加深沉的阶段,弦乐器的才华表现和慷慨激昂的长笛音乐交缠,其中弱音器让整个乐章更具有神秘感。

•[02:13-02:46] 音乐设定了轻柔和优美的格调,整个乐器组以华丽的伴奏形式展开,带来了一种平稳舒适的感觉。

第四乐章第四乐章是交响曲中最短的一个,是一个快速高潮的终曲。

该乐章的乐器特点是有强烈的旋律感和让人欲罢不能的节奏感。

以下是这个乐章的几段音乐片段:•[00:00-00:20] 所有乐器以快速的音符开始,给人一种即将发展的紧张感和高潮叠起的运动感。

•[00:21-00:40] 音乐的基调变成了嬉戏和欢快,就像农村里的孩子们在玩闹一样。

•[00:41-01:06] 钢片琴和铜管乐器的交响为这个乐章营造了一个欢乐而庆祝的氛围。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教学目标】.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数】1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文。

二、整体感知.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2.介绍乔治•桑。

(师生共同回忆。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小说家。

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

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个阶段:早期作品被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印第安娜》《瓦朗蒂娜》《莱莉亚》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康苏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

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

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介绍“田园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大自然。

他曾经对朋友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在一起作曲的。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说课稿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说课稿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说课稿
高一语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语文1号,我说课的题目是《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一,教材分析:
 这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话题是感受艺术魅力,通过形象生动的音乐描写,绘画及表演让学生感受伟大的艺术魅力.这篇文本是通过聆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后写的感受,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艺术美,升华情感,涵养心灵,提高艺术文化素养.
 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大纲的要求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诵读,积累重点词语,整体把握文意及作者的思路,学习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这是根据大纲的要求确定的.
 (二)能力目标:欣赏文本所描述的音乐形象,培养联想和想象以及发现,探究,创造的能力.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
 (三)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通过文本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育思想,结合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学习重点: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依大纲的要求
 学习难点:把握作者表现音乐的手法,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是结合学生的实际。

田园交响曲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田园交响曲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田园交响曲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听辨田园交响曲中的不同乐器声音。

3. 学习演奏田园交响曲中的简单乐句。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准备:1. 田园交响曲的音频或视频素材。

2. 五线谱和乐器图示。

3. 音乐乐器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1.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田园交响曲有什么了解,引导他们谈论和分享。

导入:1. 向学生介绍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它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场景和情感。

2. 展示乐器图示,解释田园交响曲中常见的乐器,如小提琴、长笛、大号等。

探究:1. 播放田园交响曲的一段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尝试辨认出其中的不同乐器声音。

2.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乐器进行模仿演奏,其他学生猜测是哪个乐器。

实践:1. 将田园交响曲的简单乐句分发给学生,并教授如何演奏。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乐句进行合奏练习,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

拓展:1.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田园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演奏和表达能力。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田园交响曲的美妙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音乐。

扩展活动:1. 继续学习其他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知识面。

2.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音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表达,评估他们对田园交响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二. 导入新课:音乐不分年龄,不分国别,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有的音乐哀婉低沉,有的音乐激昂慷慨,它让我们或悲伤,或喜悦。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让我们徜徉于音乐的海洋,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初步鉴赏:播放阿炳(华彦钧)的乐曲《二泉映月》,学生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从音调、旋侓、感情三个方面加以鉴赏,初步领会鉴赏音乐的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音调:低沉旋律:舒缓感情:幽愤、哀痛四. 出示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景物描绘音乐的方法。

2、了解音乐家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3、理解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课文分析:播放《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布置任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确定四个题目:1、贝多芬的交流①这首交响乐的节奏是如何变化的?②通过交响乐可看出贝多芬对田园有何感情?2、给乔治桑的一封信③文中写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④通过景物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六. 学生作答: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60-100字的书面小文章,推举一至二名同学发言,其他组同学可修改、补充,达成共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点拨。

学生作答成熟后,教师明确给出参考答案。

①节奏的变化:不太快→很快→快→快→较快总之,即欢快、悠扬、明澈。

②贝多芬对回归田园的感情到达乡村的愉快→独坐河边,聆听音响→参加舞会,兴高采烈→暴雨突降,惊心动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

总之,即用心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

③景物及特点平原:空荡平坦光线:变化莫测天空:阴暗低沉飞鸟:漫天舞动暴风雨:疯狂猛烈④作者感情的变化迷惘→孤独→抗争→幸福(“变成白色的天使,成为了前者,满含着感激与欣慰赞美上帝。

”)七. 修改题目:本文题目为名词性结构,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写作的对象。

请同学们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另拟题目,使之能形象化地揭示《田园交响曲》的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后作答,教师举例如《欢乐的交响曲》、《心旷神怡的旋律》、《催人奋进的号角》、《扼住命运的咽喉》……【模拟试题】1.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穹顶()②和煦()③堵塞()④嶙峋()⑤咆哮()⑥呼啸()⑦强劲()2. 请解释下列词语。

①漂游()②浩茫()③暗淡()④苍穹()⑤震撼()⑥垂顾()⑦凛冽()3. 请辨析下列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所选文段的横线上。

①依稀③浩茫⑤静谧②隐约④浩渺⑥静穆不过,我还是__________发现远方世界中消失的火光,大地暗淡的反光升入__________可闻的乐曲声中,这乐声很轻,和风不时打断它的曲调,并把它扩散到__________的宇宙之中。

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我孤独无依,悄悄的融入云层的__________之中。

4. 作者在文中说:“我再也看不见自己,感不到自己存在。

”这句话描述了怎样音乐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 作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经历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分组讨论:同样是音乐描写,《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和《琵琶行》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突然,响起一声号角。

这是大天使的号角,是最后审判的信号。

我的牢狱像易碎的水晶破裂了,在我周围成为碎片。

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的置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

但这一次我很快的毫不费力的向天主飞去。

柔软的云有的白如鹅绒,有的如朝阳下的海水一样闪着金光他们在我下面翻滚,我朝着更美妙、更纯洁的天空飞去,我感到一阵疲惫无力。

我像凭风而行的燕子、随风飞舞的羽毛,漂游空中,清冽宜人的泪水在我身上流淌,冲走了裹在我身上的黑颜色。

我渐渐变白了,像一朵百合花。

我看见周围那些幸福的精灵拉着手同声赞美上帝。

天幕渐渐半开,我听见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

”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7. “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的置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与第一次孤独时的心情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为什么乐曲结束前后作者的感受反差会如此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那些精灵为什么要“拉着手同声赞美上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文中“更美妙、更纯洁的天空”借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

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但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

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变得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

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

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身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

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

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

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

古诗如酒,存放的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我们更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魂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技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

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

按说,诗也一样。

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就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旧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的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的深化和升值。

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

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

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选自《在梦中搁浅》11. 第一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第三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 作者认为当代诗歌离我们遥远只是因为缺少时间的距离,因此作者未对诗歌失去信心,只要经过若干年当代诗歌也会有古诗名句一样的魅力。

B. 斑驳的岁月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是因为这些诗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