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财务报告简要分析
虚报财务报告的成因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信息的重要文件。
然而,近年来,虚报财务报告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虚报财务报告的成因,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虚报财务报告的定义及危害1. 定义虚报财务报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夸大或隐瞒财务数据,使得财务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
2. 危害(1)损害投资者利益:虚报财务报告使得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损害投资者利益。
(2)破坏市场秩序:虚报财务报告使得企业间竞争环境恶化,不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3)降低企业信用:虚报财务报告使企业信用受损,影响企业的融资、投资等活动。
(4)干扰国家宏观调控:虚报财务报告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干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虚报财务报告的成因分析1. 企业内部因素(1)企业管理层动机:企业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提升业绩、获得奖励、避免处罚等,可能采取虚报财务报告的手段。
(2)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合理,如只注重业绩,忽视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员工为追求业绩而虚报数据。
(3)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等,为虚报财务报告提供了可乘之机。
2. 企业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采取虚报财务报告的手段,夸大自身实力。
(2)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财务报告的监管力度不足,使得企业虚报财务报告的行为难以被发现和查处。
(3)审计质量不高: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因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等原因,未能发现企业虚报财务报告的行为。
3. 会计准则和法规因素(1)会计准则不够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如对某些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缺乏明确的规定,为虚报财务报告提供了空间。
(2)法规执行不严: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使得企业虚报财务报告的行为得以逃避处罚。
财务造假的反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虚报利润等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不正当的修改和操纵,以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警示。
二、案例背景(一)公司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自上市以来,业绩持续增长,一度被誉为“房地产界的黑马”。
然而,在2016年,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二)造假手段1. 虚构交易:公司通过虚构土地购置、工程项目等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2. 虚报资产:公司通过隐瞒资产减值、虚报资产评估等手段,虚增资产价值。
3. 虚假投资: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隐瞒投资亏损等手段,虚增投资收益。
4. 虚假关联交易:公司通过虚构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虚增公司利润。
三、案例分析(一)虚构交易公司通过虚构土地购置、工程项目等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土地购置:公司虚构了大量土地购置交易,将土地购置成本计入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2. 虚构工程项目:公司虚构了大量工程项目,将工程项目成本计入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二)虚报资产公司通过隐瞒资产减值、虚报资产评估等手段,虚增资产价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隐瞒资产减值:公司隐瞒了部分资产的减值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
2. 虚报资产评估:公司虚报了部分资产的评估价值,虚增了资产价值。
(三)虚假投资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隐瞒投资亏损等手段,虚增投资收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投资:公司虚构了大量投资项目,虚增了投资收益。
2. 隐瞒投资亏损:公司隐瞒了部分投资项目的亏损情况,虚增了投资收益。
(四)虚假关联交易公司通过虚构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虚增公司利润。
财务报告虚假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日益繁荣,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与此同时,财务报告虚假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其财务报告虚假的案例,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业务。
公司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为10亿元。
然而,自2012年起,A公司连续三年被证监部门查出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具体案例如下:1. 2012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5亿元,虚增利润约1亿元。
2. 2013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0亿元,虚增利润约2亿元。
3. 2014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5亿元,虚增利润约3亿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记载的原因(1)业绩压力:A公司上市后,为了满足市场对业绩的预期,公司管理层采取虚增收入、利润等手段,以维持股价稳定。
(2)关联交易:A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关联方关系等手段,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3)内部控制缺陷: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为虚假记载提供了可乘之机。
2. 虚假记载的手段(1)虚构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利润:A公司通过虚增成本、费用等方式,降低实际利润,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隐瞒关联交易:A公司隐瞒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将关联方利益转移至公司,从而虚增公司利润。
3. 虚假记载的后果(1)损害投资者利益:A公司虚假报告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解,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扰乱资本市场秩序: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损害公司声誉: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报告现象。
虚假财务报表案例分析与法律对策
虚假财务报表案例分析与法律对策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企业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虚假财务报表来误导公众。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商业道德,还违法了许多国家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虚假财务报表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对策。
案例一:公司A的盈利数据夸大问题公司A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最近几年的财务报表显示其盈利稳定增长。
然而,一位内部举报人揭露了公司高层通过改变会计政策和误导审计人员,夸大了公司的盈利数据。
这种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并导致公司股价暴跌。
案例分析:1. 动机:公司A的高层可能出于追求股价上涨、获得更多融资或者个人利益的考虑,才会进行虚假报表。
2. 影响:虚假财务报表会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导致其做出错误的决策。
一旦真相被揭示,公司的声誉会受到损害,管理层可能面临法律追责。
3. 法律对策:针对虚假财务报表,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构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披露报表的时限和标准,例如强制执行审计和报表披露规定。
- 证券法律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准确披露财务信息,禁止虚假陈述,对证券欺诈行为进行处罚。
- 监管机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和调查虚假财务报表案件,例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中国的证券监管委员会(CSRC)。
案例二:公司B的资产减值未及时披露公司B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在最近一次财务报表披露中未及时公布减值准备,导致投资者对其财务状况产生怀疑。
随后,公司B被证券监管机构立案调查,最终被要求追加减值准备并向投资者赔偿。
案例分析:1. 原因:公司B可能出于避免股价下跌、维护公司形象的需求,故意延迟披露减值准备。
2. 影响:未及时披露减值准备可能误导投资者,导致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错误的认知,同时也增加公司面临法律风险的可能性。
3. 法律对策:对于减值准备的披露,许多国家的法律和监管机构有相应的规定,例如:- 金融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可靠证据,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并在财务报表中准确披露。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诉讼、市场禁入等严重后果。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事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事件背景2019年,某知名上市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经查,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交易、隐瞒费用、虚增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数十亿元。
三、事件分析1. 财务造假原因(1)业绩压力:在市场竞争激烈、业绩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市场预期,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虚增业绩。
(2)监管缺失: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完善,部分企业利用监管漏洞进行财务造假。
(3)内部控制不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4)道德风险:部分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道德素质低下,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铤而走险。
2. 财务造假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销售合同、采购订单等,虚增收入和利润。
(2)隐瞒费用: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归入其他科目,减少当期利润。
(3)虚增资产:通过购买低价值资产、虚增存货等手段,虚增资产规模。
(4)操纵利润:通过调整收入、费用等科目,操纵利润。
3. 财务造假危害(1)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其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扰乱市场秩序:财务造假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市场信誉。
(3)加剧金融风险:财务造假企业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防范措施1.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资本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
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
3. 提高企业道德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
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者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国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了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部分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现象,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如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等,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2. 企业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条件。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财务审批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利益驱动因素(1)企业为了上市、再融资等目的,通过财务造假美化财务报表,提高公司估值。
(2)企业为了逃避税收、处罚等,通过财务造假隐瞒真实经营状况。
(3)企业为了获得信贷、担保等金融支持,通过财务造假虚增资产、利润等指标。
4. 人员素质因素(1)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了个人利益或迎合企业领导要求,参与财务造假。
(2)企业管理层素质不高。
企业管理层缺乏财务知识,对财务造假行为认识不足,难以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
5. 社会文化因素(1)利益驱动观念。
部分企业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2)监管宽容文化。
部分企业认为监管力度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财务造假难以被发现。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环境建设(1)提高监管力度。
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虚假财务报告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和市场的稳定。
本文旨在分析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为防范和打击虚假财务报告提供理论依据。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1. 内部因素(1)企业管理层动机企业管理层出于各种动机,如追求业绩、保住职位、获得融资等,可能故意操纵财务报告,虚报业绩、隐瞒亏损,以达到自身目的。
(2)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使得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漏洞,为虚假报告提供了可乘之机。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可能为了迎合管理层意图,故意篡改财务数据,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
2. 外部因素(1)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虚假报告,使得虚假报告得以滋生。
(2)市场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采取虚假报告手段,夸大业绩、降低成本,以吸引投资者。
(3)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企业违法成本较低,增加了虚假报告的发生概率。
三、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措施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报告的产生。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识别和防范虚假报告的能力。
2. 加强监管力度(1)完善监管机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2)加大处罚力度对虚假报告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不敢触碰法律红线。
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虚假报告的法律责任。
(2)加强执法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虚假报告案件的查处,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财务造假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造假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二、事件背景1. 事件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夸大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
经监管部门调查,该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责令改正,并处以巨额罚款。
2. 事件影响(1)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资本市场信誉受损:事件曝光后,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监管机构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财务造假事件频发。
三、事件原因分析1. 内部因素(1)公司治理缺陷: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财务造假。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提高业绩,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3)会计准则不完善:部分会计准则存在模糊地带,为企业进行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事件影响分析1. 对投资者的影响(1)投资决策失误: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误判,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额损失。
(2)信心受损:事件曝光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市场恐慌。
2.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1)市场秩序混乱:财务造假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2)监管公信力下降:事件暴露出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监管公信力下降。
3. 对社会的影响(1)诚信缺失: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企业诚信缺失,损害了社会道德风尚。
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文件,是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通过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来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本文将深入剖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手段、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手段1. 收入确认造假: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收入或虚构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2. 成本费用虚减:企业通过虚减成本费用,如虚构成本、低估费用、提前摊销等手段,虚增利润,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3. 资产评估虚增:企业通过高估资产价值,如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虚增企业资产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4. 负债评估虚减:企业通过低估负债,如虚减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虚减企业负债规模,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5. 信息披露不实: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三、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上市、融资、获得政府补贴等,不惜采取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手段。
2. 监管缺失: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内部控制薄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环节存在漏洞,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条件。
4. 企业文化缺失: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内部存在不正当竞争、利益输送等现象,为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提供了土壤。
四、财务报告分析造假的危害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报告分析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 扰乱市场秩序: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扭曲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3. 损害企业形象:财务报告分析造假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
4. 影响宏观经济:财务报告分析造假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失真,影响政府决策和宏观经济调控。
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甚至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1. 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提高股价,可能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尤为突出,因为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来吸引投资者。
2. 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部分企业得以逍遥法外。
此外,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不公等问题,也助长了舞弊现象。
4. 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部分会计准则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舞弊行为。
5.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舞弊现象。
三、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表现形式1. 收入确认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等方式,人为提高利润,美化财务报表。
2. 成本费用舞弊企业通过虚列成本、少计费用等手段,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
3. 资产负债舞弊企业通过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方式,美化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
4. 投资收益舞弊企业通过虚构投资收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5. 财务报告披露舞弊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四、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报告舞弊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失真,损害了企业利益。
2. 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根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3. 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财务报告舞弊企业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获得竞争优势,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
财务造假分析
财务造假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增或者虚减财务数据,以达到掩盖真实经营状况、夸大企业价值或者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财务造假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财务造假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
一、财务造假的表现1.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额或者收入来夸大企业经营业绩。
1.2 费用虚减:企业可能通过少计费用或者虚构费用支出来提高净利润。
1.3 资产负债表造假:企业可能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或者隐瞒负债来掩盖真正的财务状况。
二、财务造假的原因2.1 经济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股价、融资或者奖金等经济利益而进行财务造假。
2.2 经营压力:企业在经营不善或者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为了掩盖真实情况而进行财务造假。
2.3 管理层控制:企业管理层可能因为个人动机或者公司利益而控制财务数据。
三、财务造假的后果3.1 信任危机:财务造假会破坏企业的信誉和市场信任,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3.2 法律责任:一旦财务造假被揭露,企业管理层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和处罚。
3.3 资金风险:财务造假可能导致企业融资难点,甚至破产。
四、如何预防财务造假4.1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监督。
4.2 提高透明度:企业应及时发布真正的财务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
4.3 加强监管: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和监管,及时揭露和惩罚财务造假行为。
五、如何识别财务造假5.1 关注异常数据:投资者应关注企业财务数据的异常波动,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
5.2 审计质量:投资者可以通过审计报告等渠道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审计质量。
5.3 市场调研:投资者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企业信息披露等方式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避免投资风险。
综上所述,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市场透明度和监管力度,投资者也应提高警惕,及时识别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篡改、隐瞒等手段,故意操纵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舞弊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二、事件背景(一)企业概况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上市以来,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然而,在2018年,公司被爆出涉嫌财务舞弊,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事件起因据调查,公司涉嫌通过虚构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
具体表现为:在销售业务中,公司将部分销售款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从而虚增收入;在工程成本核算中,公司将部分工程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从而虚减成本;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公司将部分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其他业务损失,从而虚增利润。
三、事件经过(一)调查过程2018年3月,公司被监管部门发现存在财务舞弊嫌疑。
随后,监管部门启动了调查程序,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审查。
经过调查,监管部门确认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二)事件发酵事件曝光后,公司股价应声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同时,监管部门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要求公司进行整改。
四、事件分析(一)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收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将部分销售款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从而虚增收入。
2. 隐瞒费用:公司通过隐瞒工程成本、虚减成本等手段,将部分工程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从而虚减成本。
3. 虚增利润:公司通过虚构资产减值损失、虚增利润等手段,将部分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其他业务损失,从而虚增利润。
(二)舞弊动机分析1. 财务压力:公司上市以来,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近年来,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融资困难等问题,财务压力较大。
2. 利益驱动:公司部分管理层和员工存在利益驱动,希望通过虚增利润,提高公司业绩,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虚假财务报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以期为我国企业加强财务报告监管提供参考。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分析1. 企业内部原因(1)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通过虚假财务报告美化企业业绩,以吸引投资者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2)企业内部监管不力:企业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虚假财务报告得以实施。
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实效。
(3)企业负责人道德风险:企业负责人为了个人利益,可能通过虚假财务报告来掩盖企业真实经营状况,逃避法律责任。
2. 外部原因(1)市场监管不力: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虚假财务报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审计质量不高: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受到客户压力,降低审计质量,使得虚假财务报告得以过关。
(3)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从而难以发现虚假财务报告。
3. 社会原因(1)诚信意识淡薄: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忽视诚信原则,将虚假财务报告作为获取利益的手段。
(2)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成本低,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3)公众舆论引导不足:媒体对虚假财务报告的报道和曝光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对虚假财务报告的警惕性不高。
三、对策建议1. 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如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加强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
2. 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机构应提高审计水平,确保审计质量。
同时,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防止审计机构受到客户压力。
财务舞弊的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虚假的会计记录、报表或其他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财务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本报告将通过对一起财务舞弊案件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手法和影响,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一)公司简介本案涉及的上市公司为A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曾一度是国内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近年来因财务舞弊丑闻陷入困境。
(二)财务舞弊原因1. 公司内部治理缺陷:A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 业绩压力:A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等压力,业绩下滑,为达到业绩目标,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 利益驱动:部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参与或默许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1.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虚报销售收入。
2. 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订单、虚报库存等方式虚减成本,虚报利润。
3. 隐瞒债务:A公司通过隐瞒负债、虚构担保等方式隐瞒债务,虚报财务状况。
四、案件调查过程1. 监管部门介入:监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A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 内部审计:监管部门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A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发现财务舞弊事实。
3. 调查取证:监管部门通过调查取证,查明A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手法和涉案人员。
4. 公开处理:监管部门对A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公开处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刑事责任等。
五、案件影响1. 公司股价下跌: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2. 行业信誉受损: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损害了整个电子行业的信誉,影响了投资者对我国电子行业的信心。
3. 监管环境恶化:A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暴露出我国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加剧了监管环境的恶化。
财务舞弊结果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某公司近期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舞弊原因、手段、影响及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通过本次分析,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背景介绍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但在2019年年底,公司财务报表被审计师发现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经调查,公司部分管理人员涉嫌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的目的。
三、舞弊事件概述1. 舞弊手段(1)虚构业务:部分管理人员通过伪造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构销售业务,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部分管理人员通过调整销售价格、延迟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3)隐瞒费用:部分管理人员通过调整成本、隐瞒费用等方式,降低费用支出,提高利润。
2. 舞弊时间:2016年至2019年。
3. 舞弊金额:涉及金额约5000万元。
四、舞弊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缺陷(1)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关键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制约。
(2)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
2.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公司薪酬激励制度与业绩考核脱节,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
(2)员工培训不足: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不深。
3. 监督机制不完善(1)审计监督不到位: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行为。
(2)外部审计存在缺陷: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情况。
五、舞弊后果分析1. 经济损失:公司因财务舞弊导致利润虚增,虚增金额约5000万元,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信誉受损:公司财务舞弊事件被曝光后,公司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信心。
3. 法律风险: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可能涉及违法违规,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企业财务造假案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财务造假现象也日益凸显。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报告将以某知名企业财务造假案为例,深入分析其造假手段、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背景某知名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某行业领军企业。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被曝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巨大,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信心。
三、造假手段分析1. 虚构交易: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采购订单等方式,人为地制造收入和利润,从而虚增业绩。
2. 关联交易:该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从而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
3. 提前确认收入:该公司在产品尚未交付或服务尚未提供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规模。
4. 延迟确认费用:该公司将应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推迟至下期,从而虚减费用,提高利润率。
5. 资产减值不充分:该公司对资产减值计提不足,导致资产价值被高估。
四、造假原因分析1. 业绩压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公司为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不断追求高业绩,导致管理层不惜采取造假手段。
2. 监管缺失:我国相关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不够,导致企业有机可乘。
3. 内部控制薄弱: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4. 道德风险:部分管理层和员工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五、影响分析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 扰乱市场秩序:财务造假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3. 损害公司声誉:财务造假事件使公司声誉受损,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4. 引发法律风险:财务造假行为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公司面临巨额罚款和诉讼风险。
六、防范措施1. 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财务舞弊的问题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目的,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篡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故意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一种违法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财务舞弊事件频发,给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本文将从财务舞弊的定义、类型、成因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财务舞弊的定义与类型(一)财务舞弊的定义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篡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故意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一种违法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二)财务舞弊的类型1. 虚假交易:企业虚构交易,以增加收入、利润或资产。
2. 隐瞒事实:企业故意隐瞒实际经营状况,以误导利益相关者。
3. 篡改财务报表:企业通过篡改财务报表,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4. 虚假披露:企业虚构或夸大信息披露,以误导投资者。
5. 内部交易: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正当交易,以谋取私利。
三、财务舞弊的成因(一)企业内部因素1.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提高股价、获得融资等目的,可能采取财务舞弊手段。
2. 管理层素质:管理层素质不高,缺乏诚信意识,容易导致财务舞弊。
3.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财务舞弊行为难以被发现。
(二)外部因素1. 监管环境: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舞弊成本较低。
2. 市场竞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采取财务舞弊手段。
3. 信息不对称:企业信息不透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难以获取真实信息,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 提高管理层素质:加强管理层培训,提高其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3. 加强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财务知识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
虚假财务报表的成因与分析(精选5篇)
虚假财务报表的成因与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虚假财务报表的成因与分析虚假财务报表的成因与分析摘要: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让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占有市场优势靠的不再仅仅是品牌、技术、资本,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一重要环节。
但是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企业中以利润为主,于是大部分企业中存在着虚假财务报表等非法经济行为。
这在降低了企业的自身信誉之外,还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
造成虚假财务报表的原因相对复杂而减少虚假财务报表的现象则是需要国家、企业、财务人员共同努力。
关键词:财务报表企业对策引言:现今各大中小企业每个月都会出具一份体现财务运作的财务报表,只是现在各个企业中因为各种财务问题而使财务报表显得良萎不齐,更有甚者则是一些企业为了某种原因而出具含有虚假内容的财务报表来欺瞒广大群众。
一、什么叫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组成财务报表又称对外会计报表。
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
包括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或者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
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对外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
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具备有关各方面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的性质财务报表作为会计信息的载体,即具有私有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在财务报表披露之前,财务报表是企业的私有信息产品;披露之后,财务报表就成了公共产品。
二、虚假财务报表出现的成因与分析。
筹资、逃避税收。
(1)在筹及资金方面的考虑,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就难免不会在财务报表上动歪脑筋。
首先在筹措资金方面,一些财务状况不佳,业绩较差的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便会想办法编制一份像模像样的财务报表,进行某些数据上的改动,就是我们俗称的“舞弊行为”,来制造一个企业运行很好,且业绩优秀的假象,从而获得相关融资。
虚假财务报告简析
#! 推卸责任。企业在更换法人代表或
高级管理人员时, 要进行离任审计, 一般 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而继任者为推卸责 任, 一般会对前任留下的陈年老账、 遗留 问题进行清理后作一次性处理 。 另 外 , 会 计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和发生严重自然灾 害时,企业也可能在会计报告 上 造 假 , 推 卸责任。 (二)不讲诚信, 职业道德淡薄 本来对利益驱动是有相应制约机制 的, 诚信就是重要的一点。只 要 我 们 坚 持
的要求和考验。因此, 加强对 会 计 人 员 的 假财务报告的重要手段。 ( 五 )完 善 社 会 舆 论 监 督 , 建立公开 披露制度 对于发现虚假财务报告行为的处理 处罚, 一般都没有对外公布。 如 果 能 够 做 到将发现的虚假财务报告问题都对社会 虚假财务报告的单位和个人会起到 “名 誉罚”的作用。造假者不得不对其造假行 为持特别谨慎的态度,当其造假的收益与 损失不对称或没有太大的利益 空 间 时 , 造 假者就不会冒险去造假而宁愿选择合法经 营。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也会对潜在的造假 者起到警示作用,虚假财务报告也就不会 大面积泛滥, 危害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六)加强对财务报 告 信 息 披 露 的 监 管 这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监督。
&! 应付经营业绩考核。企业经营业绩
的考核有多种经济技术指标, 但最主要的 是反映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各种财务指 资产负债率、 资产周转率等。 根 据 财 政 部 颁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国有或国有控 股 企 业 绩 效 评 价 的 &’ 种 评 价 指 标 都 是 财 务指标, 需要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另外, 企 业为开拓市场、 提高知名度而 参 加 的 同 行
((
失实的审计报告, 造成财务会 计 信 息 虚 假 涉及 ’%多名注册会计师。 &%多亿元, (五)监管不严、 处罚力度不够 我国现在防止和查处虚假财务报告 的法制不健全、 不落实, 有些情况还无法 可依,有些法规制度的执法力 度 不 够 , 对 问题的查处更显软弱, 不能有 效 地 发 挥 对 虚假财务报告的遏制作用。同 时 , 在体制 上还存在着监管和审计部门职 能 不 到 位 、 责任权力相互矛盾的问题, 使得许多编造 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地查 处, 造假者往往心存侥幸心理 。 一 些 上 市 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作假, 所受的处罚成 本往往低于造假收益, 致使虚 假 财 务 报 告 连绵不断、 难以遏制。 二、 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 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 和现实原因, 也有其内在的主 观 因 素 和 外 良好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危害巨大。对 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 应标本兼治。 ( 一 )完 善 财 务 报 告 法 律 体 系 , 规范 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 标准就是看其信息的披露是否与有关法 完整。我国在规范财务报告方面制定了 《会计法》、 《公司法》, 各种会 计 制 度 、 会 计准则、 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 和 规 范 性 条 例, 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 体 系 。 但 不 不同性质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 尽一致, 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 技 术 手 段 调 节财务报告信息。因此, 要进 一 步 制 订 出 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 二 )大 力 提 倡 诚 实 守 信 原 则 , 提高 道德素质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原则是中华民族 传统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 , 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个原则 仍 然 是 社 会 信用的基础。因此, 我们应该 联 系 当 今 实 际, 针对存在的问题, 大力倡导诚信为本 的原则, 提倡遵守职业道德, 通过诚信教
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
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虚假财务报告是不遵守财务报告准则,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歪曲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误导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损害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
一、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形成的原因(一)从企业投资人角度分析从该公司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有控股股东和一般股东,他们需要真实的财务报告,这些股东中有大量的企业管理人物,他们作为内部人的角色而拥有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信息不对称,他们可以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些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严重侵犯了信息披露行为守则,信息披露行为规范主要依靠上市公司和法人治理结构来落实的,信息披露质量规范是规范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质量。
但这两个,中国有许多不同程度的失衡出现在很多地方。
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管理层的道德意识下降,专顾自身利益,还有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会计准则等相关制度不健全,使得虚假财务报告的法律责任追究很难保证。
还有一种就是股民,他们不关心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不在乎他们的投资是否有回报,也不了解投资的公司是否有潜力,他们根本不需要看懂财务报告,从某方面讲,这些股民的需求是直接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盛行的诱因之一,由于他们只想得到好的结果,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投其所好,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蓄意制造虚假财务报告,抬高股价。
(二)从经营者角度分析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就是上一点所讲的企业利益,其次就是个人利益,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他们有能力影响财务人员,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商业信用,制造虚假财务报告,骗取投资者信任,然后获得资金、股票升值,取得上市资格等多方面的利益,还有的为了税收目的而利用自己信息资源的优势制造虚假财务报告。
在这个不健全的法人治理机构管理的环境下,一些不能改变经营状况的公司经营者,利用自己对公司的了解,弄虚作假,粉饰财务报告,以此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翠 山 东 大 学 威 海 分 校 商 学 院 山 东 威 海 2 4 9 2 6 0
【 摘 要 】虚 假 财 务 报 告 是指 未 能 遵循 财 务报 告 标 准 ,无 意 识 或 有 意识 地 采 用各 种 方 式和 手段 歪 曲地 反 映 企业 某 一 特 定 日期 的 财 务状 况 和 某 一会 计期 间 的经 营 果 和 现 金 流 量 ,对 企业 的财 务活 动情 况做 出W 实 陈述 的 财 务报 告 。虚假 财 务报告 将误 导 信 息使 用者 的 决 - 策 ,增 加 市 场 交易 费用 ,破 坏 市 场 经 济秩 序 。 【 键词 】虚假 财 务报告 类型 动机 手段 应对 措施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F2 3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0 ( 0 0 0 2 5 01 0 9 4 67 2 1 ) 6— 0 -
由于我国对于公司上市有一定限制 , 公司的业绩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才能上市 , 所以公司为了满足发行条件和抬高发行价格 , 可能粉饰财务会计 报告 , 高 经 营业 绩 。 提
(四 )为 了 减 少应 纳 税 额 应纳税 额对于企 业来说 是一项 税收 负担 , 为企 业一项 现金 纵 利 润
策的误解等。 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有意识地 偏离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法规, 对企业财务状 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进行虚 假 陈述的财 务 报告 。 是利 益集 团或个 人为 了经济 利益 而进行 的一种 它 有意作为, 是一 种损 人 利 己的行 径 。
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 , 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 , 使公司 在该 客户 下确认 的收 ^ 远大于 实 际销 售收 入 。 远 还有 些上 市公 司提 前确认 收 入 , 而虚 增 当期 利 润 。 从 (二 )低 估 期 闻 费 用 。 虚 增 利 润 主要表现为推迟费用人账。有些公司将一些已经实际发生 的费用作为 . 长期 待摊 费用 、 处理 财 产损 失等 项 目入 账 , 些 项 目不 是企 业 真实 的 资 待 而这 产 , 一种 虚 拟 的 资产 , 业 操 纵 利润 提 供 了一 个 费用 和 损 失 的“ 水 只是 为企 蓄
( ) 了发 行 股 票 和 上 市 的 动 机 三 为
四 。虚假 财 务 报告 的识 别 应对 措 施 。
1 完 善立 法 、 全 民事赔 偿 机 制 。 通过 法 律 手 段强 化 管理 者 在 信息 、 健 要 披 露 中 的法 律 责任 , 定有 关 信 息质 量 管理 法 规 , 管 理 人 员责 任 与权 利 、 制 对
二 。 粉饰 财务报 告的动机 。
( ) 为 了 考 核 业 绩 的 需 要 一 。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扭 曲交易条件转移利润 , 从而滋生非法或 不当关联交易来调整其账面利润, 粉饰报表 。 ( )少 计 营 业 收 入 ,偷 逃 税 款 六 也有 一 些 利润 充 盈 的绩 优 公司 为 达 到少 交 增值 税 和所 得 税 的 目的 , 少 计收入, 藏匿收益 。 有些公司在应确认收入的情况下不确认收入 , 有些以收 入直接冲减成本, 有些虚构销售退 回等等。 在现实中, 这些会计报表粉饰的 若 干 手段 , 常被 多 家上 市 公 司分 别 运 用 或组 合 运用 。
业经营业绩考核主要是以财务指标 为基础 , 如利润投资回报率、 资产 保值增值率等。 这些指标的计算和确定均离不开财务报告 。 经营业绩考核不 仅 涉及 到企 业总 体 经营状 况的评 价 , 涉及 到 经营 管理 者 的业 绩 评定 , 也 影响 到他们的晋升 、 工资及福利, 还可能与企业众多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直接联 系。 正是由于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虚升经营业绩可为企业及其经营者和员工 带来经济利益 , 从而使这些利益主体有了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 ( ) 了获 得 银 行 及 商 业 信 用 二 为 经 营状 况不 佳 又急 需 资金 的 企 业 , 想 获得 银 行 及商 业 信 用 , 然 要 要 必 通过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方法来的达到 目的, 这种情况在资金短 缺且财务状 况差 的企 业 非常普 遍 。
・
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无意识地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了虚假陈
述 , 主观 上 并不愿 意 使财 务 报告 歪 曲地 反 映企 业经 营状 况 。 种情 况 主 而在 这 要是 由于 会 计 人员 素 质 较低 引 起 的错 误 , 比如 , 经济 业务 的遗 漏 , 会 计 政 对
有些公司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 从 而在报告年度多提折旧减少利润或少提折旧增加利润。有些公司通过改变发 . 出存 货 的计价 方 法来 调节 利 润 。
[] 爽. 1李 舞弊检 查 【】 北 京: 中国财政 出版社 , 0 . M. 2 5 0 【] 2 夏汉平. 企业 财务 报告分 析 [】 成都 :西 南财经 大学 出版 社, 0 . M. 2 5 0
21 0 00・6
中国电 子商务
25 0
( )按虚 假 财 务 报 告 的 虚 假 内容 划 分 ,分 为 财 务 数 据 虚 假 的 财 务 二 报告和 非 财务 数据 虚假 的 财务 报告 财务 数 据 虚假 的 财务 报 告 是 企业 最 常见 的类 型 , 企 业 虚记 资 产 、 如 少
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按需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是对大量运用专业判 断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 。 值得庆幸的是 , 《 新 企业会计准则》 对资 产减值准备的冲 回作了严格的规定 ,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 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 , 事后即使价值出现回升 , 已计提 的减 值 准备 也 不 得 转 回 , 能在 处 置相 关 资 产后 , 进行 会 计 处理 , 这 只 再 利用 些减值 准 备 项 目调节 利 润的 空 间 已大 大 缩小 。
一
。
虚假财 务报告 的类型 。
池”公司通过递延摊销 、 , 少摊销或不摊销 已经发生的费用来虚增当期利润。
(三 )变 更 会 计 政 策 .调 节 利 润
.
( ) 虚假 财 务 报告 的 虚 假 性 质 划 分 。分 为 错 误 型 虚 假 财 务 报 告 一 按 和舞 弊型 虚假 财务 报告
一
擅 自改 变募 集资 金 用途 的情 况 , 些行 为 公司 均 不敢 对外 如 实披 露 , 这 因此为 了隐 瞒此 类 违法 行 为 , 业就 要 粉饰 财 务 会计 报 告 。 企
三 。财 务 报告 粉 饰 手 段 。
(一 ) 增 销 售 收 入 ,虚 增 利 润 虚
有 些 上市 公 司 虚构 客 户 , 拟 销 售 , 过伪 造 顾 客 定单 、 虚 通 发运 凭 证 和 销售 合 同 , 具 税务 部 门认 可 的销售 发 票 等手段 来 虚 拟销 售对 象及 交 易 或 开
( ) 借 关 联 交易 转 移 利 润 五 假
列负债、 虚增利润、 少扣费用等 。 非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是指对非财务 数 据进 行 虚 假表 述 , 市 公 司 中 , 在上 对公 司 成 立时 间 的虚 假 披 露 , 关 联方 对 的虚假 陈述 等都 属 于此 类 。 ・ ( ) 按 报告 程 序 可 分 为 三 虚假的上市公告书、 假的招股 说明书 虚 中期报 告。
提供虚假信息的惩处作出明确规定 。 会计舞弊行为被发现后, 要严肃处理 , 给公司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导致公司破产的要依法追究经理人员的渎职责任, 并 实行 严 格 的 经理 市 场 禁入 制 度 , 犯 刑律 的要依 法 惩 处 。 触 2 消除财务报告造假 的前提是完善会计 准则和会计制度 。 当调整 、 适 会计准则和会计 制度 , 尽量减少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 , 尤其是对收入和费用 的确认 , 其计量原则应尽可能 明确、 规范 , 以减少虚假财务报告 的可能性 当然 , 强调 统 一 的 啜 时 , 在 也需 要 保 持一 定 的灵 活性 。 。 3 完 善证 监 会 监管 制 度 。 对 中 国 现状 , 管 的 主体 应 该 是政 府 与 、 针 监 自律机构相结合 。 强调交易所和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监管, 同时证监会 加强 对 行 业 自律 机 构 的监 管 。 过 有 效监 管 , 通 以维 护 市 场 的公 开 、 平 和公 公 正, 从而提高市场效率、改善市场环境 。 4 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资本市场的兴起 , 注 册会计师这个新兴行业的整体执业水平已号陕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不相适应, 因此在 许 多方 面 有待 完 善 , 以便 充 分 发挥注 册 会 计师 的 “ 经济 警 察 的作 用 。 要 不 断 加强 注 册 会计 师 职业 道 德 素质 , 高 专业 知 识 水平 。 提 5 完 善 公 司治 理 结构 。 是 完 善 独立 董 事 制度 。 、 一 完善 公 司 治理 结 构标 志之一就是公司的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应具有中立性 , 为强化董事会所代表 的利益 的 中立 性 , 仅应 在 董事 会 中 引入独 立 董事 , 不 而且要 不 断地 完善 独 立 董 事 制度 。 二要 建 立 健全 公 司 内部 控制 制 度 司应 按 照 《 计法 》 Ⅸ 公 会 、 公司 法 》 法 律 法规 的要 求 , 立 健 全公 司 内部 控 制 制度 。 等 建 五 。 结 论 虚 假 财务 会 计 报告 使 外部 投 资者 蒙 受 巨大 的损 失 , 利于 我 国证 券市 不 场 的健 康 发展 , 利于 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济 体 制 的建立 与 完 善 , 不 不利 于社 会稳 定与 团结 。 我 国企 业的虚 假 财务 会计 报告 进行 分析 的 目的在 于有 效地 治理 对 报表粉饰, 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 虚假财务报告已不是某一个 方面 、 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人的问题 , 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 治理虚假财务报 告应根据其形成原因 , 采取综合措施 , 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实现 。 参 考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