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作者:王平、钱雪峰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作者:顾卫平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
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作者:傅钧文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
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摘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贸易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某些情况下,进口和出口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著。
自16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贸易产生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这一观点后,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潮。
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外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一)国际贸易视角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绝对成本说开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他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代表了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初思想。
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认为,对外贸易使得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各国福利,同时由于各国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各国增加生产,改进技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一书中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成本没有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经济利益:比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
李嘉图从进口可以平抑物价的角度论述了对外贸易可以保证英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缺陷,使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贸易各国的生产率增长均得到提高。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摘要】无论从经济理论角度还是从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实践看,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文主要对我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进而为我国推行内外贸一体化提供理论和支持。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在我国,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内贸与外贸是割裂的,不仅政府管理上是分开进行的,而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也是割裂的。
为了改变这种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接的内外贸分割的旧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打破了两者割裂的局面,内外贸开始逐步一体化。
我国多年来在对内与对外贸易管理与经营上的分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因此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一、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为了避免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引起的谬误回归,在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之前,先对其进行单、协整检验,分析其间的协整关系,然后再建立虚拟变量模型。
为了消除一定的趋势和异方差,指标在进行分析之前均进行对数化。
这里分别采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与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量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分别记为Zt、Wt和Yt。
1、单整检验首先对对数化的经济增长指标国内生产总值lnYt和对外贸易指标进出口总额lnZt进行检验。
用Eviews软件分别对经过对数化的1952—2006年的进出口总额(1978年不变价格)lnZt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确定滞后阶数的方法采用AIC最小原则。
通过检验可以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lnZt~d(1)、lnYt~d (1),因此,lnZt与lnYt同阶单整。
2、协整检验采用Engle—Granger的两步检验法对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建立如下回归模型:1nYt=0+11nZt+ut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根据这一步的回归结果,通过计算得出残差,对残差进行的单位根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得出,在95%的置信度下,是平稳的,即~I(0),则lnZt与lnYt ~CI(1,1),即lnZt与lnYt为(1,1)阶协整,说明1952—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作者:檀会芳霍华英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23期【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们对外贸-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对各种观点作了分类和总结。
归纳出以下三个要点:经济学家们对外贸易增长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中性作用、阻碍作用三种观点;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次跨越,即从将对外贸易作为整体进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转向进口、出口分别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以及从一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转向国内单个省区的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方面,随着计量经济学等方法的引入和不断发展完善,对于外贸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提出了更加严谨和科学的要求。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研究综述关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一个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视角。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的理论方面对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界有三种观点:即分别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中性和阻碍作用。
1.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亚当·斯密(1776)认为,对外贸易能够扩大市场范围,深化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进国民财富。
大卫·李嘉图(1817)区分了经济增长的“进步状态”和“稳定状态”。
对外贸易可以延缓利润率的下跌,因而延缓了“稳定状态”的到来。
然而,李嘉图忽视了技术和对外贸易的相互影响。
在古典经济学家中,约翰·穆勒(1848)最为全面地阐述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利益。
同时,穆勒也是最早阐述贸易对增长的动态效应的经济学家,这一思想传统在新古典经济学家那里暂时中断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以技术进步内生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开始兴盛。
其代表人物Romer和Lucas等都肯定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对外贸易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一个国家的GDP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的增长有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扩大国内消费。
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国内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和利润,进而通过扩大产能和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进口的增加也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和降低生活成本,促进市场供需的平衡。
因此,对外贸易作为一种调剂和补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对外贸易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对外贸易使企业可以扩大市场和销售渠道,进而提高产能利用率和效益。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企业能够接触到更加广阔的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消费者数量,进而提高市场份额。
同时,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也能够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借鉴,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对外贸易带来的增加的销售额和利润,可以反过来投资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
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经济的互联互通,国内外市场影响力的变化和贸易政策的变动都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
世界经济体系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性可能使贸易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
因此,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应对挑战。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都会对贸易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发展中国家通常将对外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减轻内部压力的重要手段;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关注贸易结构和贸易平衡,以确保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以便制定适合的政策和战略。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深了各国间的相互往来与依赖。
当今的世界很少有国家能够封闭锁国而取得经济的迅速发展,发展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的国民经济而言都显得十分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各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大环境时,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世界。
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更加开放的国际竞争时代,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挑战。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的中国其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应会越来越大,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通过大量的数据,考查了进口、出口等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同时运用协整理论,对出口和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
同时,文章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模式和政策选择。
关键词: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误差回归ABSTRACTEconomic Growth is always the key content of Economy research, Since the World War II, the international process of producing and exchanging have been greatly promoted because of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Countri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rely on each other. No one can get a fast economic growth in a block out environment. Developing the foreign trade seems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every country.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ur foreign trade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scale of foreign trade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 which drives the economy growing fast. Today, when we restudying the environment each country faces, We can realize we are living in a totally different world from before.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into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ge which is more open than before, we have to face more drastic challenge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ing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China, as the third largest international trade count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e issues arising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have attracted widely attentions, So demonstratio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very useful both in theory and empirical.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verified the stability of time series for import and export through a large quantities of datas. At the same time, I have made the cointegration test o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 stabl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foreign trade in the long run, and foreign tra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riving the economic growth.Besides, I hav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foreign trade,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arises from our foreign trade. Finally, finding out the right foreign trade mode and policy that can accelerate our economic growth largely.HUWEIWEI(Major in International trade)Directed by professorPANGUOLINGKEYWORDS: export trade, import trade, economic growth, cointegration test, ECM(error corrected mode)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对外贸易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引言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对外贸易始终应作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支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增长势头一度放缓,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
浙江省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外贸省份,地处沿海发展前沿地带,经济实力雄厚,对经济外贸政策的执行与反馈必然更加灵敏。
近几年,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速全国领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27亿元,分别增长2.3%、6.8%和12.5%。
人均GDP为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490美元),增长7.6%。
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87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进口547亿美元,下降3.7%;出口1330亿美元,下降13.8%。
主要出口市场逐渐回暖,出口降幅持续收窄,美国仍为第一大出口国,日本重新成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的对外贸易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因而以浙江省为视角,来考察新时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最终提出浙江省的外贸发展策略,从而为其他省份及我国的外贸发展策略的调整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自古典经济学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
对该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角度探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从经验实证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第三种研究一般先假定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的数据利用各种方法估计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根据1978-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全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对外净出口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不明显,并且短期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出现偏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理论;Granger检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
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已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实证检验。
本文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应用长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参考国际上研究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型和方法,探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通过乘数分析考察进口与出口及二者的结合(净出口和进出口总额)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文献综述在理论分析上,国内外学者在对外贸易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主要存在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三种观点:促进论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逊和R·纳克斯,他们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对外贸易不仅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并且各国能够在长期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
阻碍论以劳尔·普雷维什和辛格为代表,他们基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由于贸易的不平等性,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并没有明显带动经济的增长。
折衷论以欧文·克拉维斯(1970)为代表,他把对外贸易扩展形容为“经济增长的侍女”,而不是“增长的发动机”。
在实证分析上,国内外经济学者运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有力地支持了各自提出的理论和观点。
Cotsomitis和Kwan(1990)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并且证明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中国的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型特征;刘小鹏(2001)运用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构建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发现了增加进口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姚丽芳(2001)分别从净出口、出口总量和进口3个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方法得到的结论不完全一致;李明武(2004)从理论角度出发,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推导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一
如何 促进 经济 增长 的问题 上
( ) 一 国际 贸易视 角 的贸易 与经 济增 长理论 古 典经 济 学家 亚 当 ・ 密 的劳动 价 值论 和 绝对 斯
成本 说开创 了 国际分 工 和 国际贸易 理论 的先河 。他 的 动 态 生 产率 理 论 和剩 余 产 品 出 口理 论代 表 了 对
以平 抑 物 价 的 角度 论 述 了对 外 贸 易 可 以保 证 英 国
工业 化 的 资本 积 累并 促进 经 济增 长 。赫克 歇 尔一 俄 林 的要 素 禀赋 说 表 明 . 过 国 际 贸易 可 以弥 补 国 际 通
易 “ 术外 溢 ” “ 中学 ” 技 、干 以及 “ 究开 发与 技术 创 研 新” 理论 是 将技 术 视 为 内生 变 量来 分 析 其作 为 生 产 和 贸易 发 展 的结 果对 贸易 模式 和 经济 增 长 的影 响 , 代表 人物 克鲁 格曼 和卢 卡斯 。 总 之 . 国 的资 源 和技 术水 平 决 定 其在 国际 贸 一 易 与分 工 中 的地 位 . 强研 究 与 开发 的 投 资可 以缩 加 短各 国技术 水 平 上 的差 距 . 为保 证 该 国经 济 长 期 成 增 长 的手段 。 同时 . 国家 竞争 优 势理 论 ” “ 略 贸 “ 、战 易理 论 ” 新 贸 易理 论也 为 如何 促 进 国 家经 济 发 展 等
【 键 词 】 外 贸 易 经 济增 长 文 献 综 述 关 对
【 中图分类号】 70 【 F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0 6 2 2 (0 0 1 — 0 4 0 10 — 0 5 2 1 )2 0 3 — 4
伴 随经 济全 球 化 的趋势 . 国际环 境 对 经济 增 长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摘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更使这一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学家探讨的中心议题。
本文将利用我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确定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由此明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政策走向一、理论和现实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长期较快增长,但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两个重要问题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二是我国贸易政策今后的方向。
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理论有很多,研究方法多以规范为主,采用实证研究的案例较少。
本文主要运用johanson 最大似然估计法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结论探讨我国日后的对外贸易政策选择。
二、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数据选择及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三个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总额(ex)和进口总额(in)。
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增长,用出口总额(ex)和进口总额(im)来反映对外贸易状况。
样本数据为1978年到2002年的年度数据,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商务年鉴2007》(表1)。
表1 1978-2006年中国gdp以及出口与进口总额数据来源:《中国商务年鉴2007》,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图1 1978-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出口额(ex)、总进口额(im)的对数值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对上述时间序列作平稳性检验,并进一步进行协整分析。
(二)单位根检验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额(ex)和进口额(im)进行自然对数变换消除趋势之后,对其分别采用单位根的adf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
根据handry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确定检验形式,分别对每个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进行检验,其中检验过程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结果见表2。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研究论文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研究论文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研究论文范文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吗从上面的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出对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还有争论,主要存在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
促进论的代表是罗伯特逊,他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而普雷维什则以“中心—外围论”表示反对。
为了支持各自的理论,经济学家也对对外贸易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国内外大批学者运用我国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大都支持外贸,特别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因为进口贸易也是对外贸易的一方面,所以也有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进口贸易,考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外贸易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不同国家或者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情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要对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重新进行审视,不能一味崇拜出口,也要重视进口贸易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出口而排斥进口,认为进口会减少GDP 的增长,从中世纪的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就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看法,包括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贸易乘数论也认为出口会带动经济的增长,而进口会抵消这种作用,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明显的告诉人们净出口增加国民收入。
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看到进口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出口贸易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的一些新情况值得我们深思、重视。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加工制造业带来的冲击,使得国内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对出口加工类的企业打击更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退,出口增幅下降。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区域面板数据分析的开题报告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区域面板数据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尤其在过去几十年的贸易开放和改革中,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区域差异的存在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措施。
由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借此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开始着眼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许多前人的研究表明,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Choi (2010)在韩国的研究中发现,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
Sapsford 和Shorrocks(1986)的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此外,对外贸易还可以带来技术和知识的转移,这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颜鹏(2007)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外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
然而,一些学者也指出,贸易自由化也会对某些地区带来负面的影响。
Fung(2012)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带来的外部压力,该地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可能被削弱。
Zhang (2011)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省际生产率差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会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文将采用区域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探讨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本文将采用以下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将使用中国户籍人口抽样调查(CHIP)数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
2. 变量设计:本文将选择一些与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变量,如GDP、出口额、人均收入等,通过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相关思考文献综述对外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并结合相关的思考文献分析对外贸易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31.54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此外,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依赖于制造业产品。
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等。
进口商品则以原材料和能源为主,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这种格局使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自身的制造能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迅速崛起。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困扰。
例如,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思考文献:在这方面,有很多学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李晔):该文论述了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如国际竞争压力、贸易保护主义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质量管理、改善贸易环境等。
2.《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田井鑫):该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数字贸易等,并指出,我国应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3.《中国对外贸易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陈冬):该文重点研究了中国女性产品出口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强品牌建设、改善产品质量,以提高竞争力。
结论:中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创新能力,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外贸文献的综述,总结外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外贸发展现状1. 外贸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2.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外贸结构正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3. 对外投资不断增长。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逐渐多元化,投资地区逐步拓展。
三、外贸发展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外贸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较低。
2. 市场竞争激烈。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3. 外贸政策体系不完善。
我国外贸政策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如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贸易壁垒尚未完全消除等。
四、外贸发展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提高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企业。
3.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4. 完善外贸政策体系。
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为外贸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总结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当前外贸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外贸文献的综述,本文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以期为实现我国外贸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出口方面我国并不存在的促进作用。
四、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 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 竞争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从短期来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 能够获得静态的贸易利益,发挥了我国劳动力和资 源优势。从长期来看,这一贸易利益必将随着国内 产业结构的提升、出口部门相对生产率优势的消失 而逐渐丧失。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劳动密 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提高资金、技术密 集型出口产品的比重,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获得 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动态贸易利益。 (二)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 出口产品的质量 发 展 对 外 贸 易 ,引 进 国 际 投 资 ,通 过“ 技 术 外 溢”、“学习效应”,可以使一国经济的技术水平、组 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通过 进口,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许多 行业的大批产品更新换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 进步,使很多配套企业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起到 技术示范效应与扩散效应,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 整体效率在出口过程中,我们通过“干中学”,模仿 和改造国外先进技术,使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 高,使产品更能适合市场的需求,产品质量大大提 高,竞争力不断加强。 (三)实施贸易开放政策,加速与世界接轨 政府选择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加以扶持,迅 速提高企业竞争力,使其有能力参与竞争。我们不 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只强调出口,而大幅度限制 进口。尤其我国已加入 WTO,要主动融人全球化的 进程中,实施贸易开发政策,加速与世界接轨,趋利 避害,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
2009年第 12 期
35
N经贸广场 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
源于 国 际贸 易 可 以通 过 促 进 国 内 资 源 在 物 质 生 产 部 门和 知 识 产 品生 产 部 门之 问 的 要 素 优 化 配 置, 进 而促进 经 济增 长 。新 增 长 理论 的代 表 者 罗
使剩余价值得到更有效的体现。此外 , 马克思还 认为对外贸易与资本 主义 的经济增长是相互促
Vo 1 . 3 1 N o . 4
Au g . 2 01 3
2 0 1 3 年 8月
对 外 贸 易与 经济 增 长 关 系的研 究综述
张东 阳
( - R " 南财经大学 财政与 经济 学院, 云南 昆明 6 5 0 2 2 1 )
摘
要: 对外 贸 易与 经济增 长之 间 关 系的 问题 一 直是 理 论界 争论 的 焦点 。针 对 对外 贸 易
际分工 , 这样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工作 的熟练程 度, 降低劳动者转换工作的时间等途径提高所有 参与分工 国家的生产效率 ; 而剩余产 品出口理论
认为 , 对 外 贸易使得 一 国剩余 产 品的价 值 得 以实 现, 增加 了各 国福利 , 同 时 由于 各 国市 场 的 扩 大 , 刺 激 了各 国增 加 生产 , 改进生产技术 , 从 而 推 动
与经 济增长之 间的关 系对 国 内外 的研 究做 了全 面 的梳 理和 评述 , 在此 基础 上得 出了研 究结论 :
对外 贸 易是 经济增 长 的一个 必要条件 , 但 并不是 充 分条件 ; 一 国在 制 定对 外 贸易政 策 时要协 调 好 短期 贸易利益和 长期 经济发展 利 益之 间 的关 系 ; 我 国在 发挥 对 外 贸易对 经 济增 长的促 进 作 用时要 协调好 三 驾马 车在 经 济发展 中的作 用。 关 键词 : 对 外 贸易 ; 经济增 长 ; 研 究综述 中图分 类号 : F 7 4 0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7—9 7 3 4 ( 2 0 1 3 ) 0 4— 0 0 1 8— 0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摘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贸易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某些情况下,进口和出口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文献综述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显著。
自16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自由贸易产生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这一观点后,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潮。
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增长理论、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一、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外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着重于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上。
(一)国际贸易视角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绝对成本说开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他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代表了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初思想。
剩余产品出口理论认为,对外贸易使得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增加了各国福利,同时由于各国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各国增加生产,改进技术,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大卫·李嘉图在其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一书中指出,即使一国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成本没有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经济利益:比较成本学说应运而生。
李嘉图从进口可以平抑物价的角度论述了对外贸易可以保证英国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缺陷,使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贸易各国的生产率增长均得到提高。
与 H-O 理论推断相反的“里昂惕夫之谜”揭开了贸易自由化理论的新篇章。
约翰·穆勒首先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促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分析方法由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
此阶段主要理论有需求偏好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
美国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 1958年提出“贫困化增长”理论,认为出口较为单一且大量的开放型发展中国家,由于改善某些出口商品的供应能力会降低其世界市场价格,也就是经济增长可能使贸易条件恶化,从而造成该国经济贫困化。
20 世纪上半叶,凯恩斯主义盛行,掀开了宏观经济学的历史篇章,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和国家应对经济实行干预的观点。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哈伯特、劳森、梅茨勒等人将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提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乘数分析法。
其结论是一个国家通过贸易顺差所获得的收益与贸易顺差量成正比,与对外贸易乘数成正比。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创立了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用以解释二战后经济增长迅速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点。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默里·肯普在其1964 年出版的《国际贸易纯理论》一书中构建了“肯普模型”以证明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此时出现的新贸易理论还有不完全竞争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说明了资源禀赋和技术相似的国家间以及行业内贸易急剧上升等新国际贸易现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斯·科登则将对外贸易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从供给的角度剖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理论被称为“供给启动”论,该理论特别强调对外贸易对生产要素供给量的影响和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马库森和斯文森(Makusen and Svenson,1985)将技术作为外生变量以研究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技术的差异也会引起同行业产品之间的贸易。
“技术外溢”、“干中学”以及“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理论是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来分析其作为生产和贸易发展的结果对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和卢卡斯。
总之,一国的资源和技术水平决定其在国际贸易与分工中的地位,加强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可以缩短各国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成为保证该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手段。
同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战略贸易理论”等新贸易理论也为如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引入了新思想。
(二)经济增长的一般动力经济学界将投资、消费与出口比喻为拉动 GDP增长的“三驾马车”。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述了经济增长原理。
经济增长理论一般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途径以及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从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保罗·罗默(Paul Romer)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在肯尼迪·阿罗(K.Arrow) “干中学”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罗默 1990 年提出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 )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鼓励新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在经济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已让位于知识和技术进步。
罗伯特·卢卡斯发展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的假设前提是:人力资本,不同于有形资本,它能够不断增加边际收益而不是递减边际收益,因此人力资本允许经济无穷地增长。
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动力是,摆脱了新古典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外生化的束缚,认识到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极为重要的,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将人力资本扩充到物质资本的概念中来,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增长引擎理论,又称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认为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适当配置的手段,它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二、实证分析方面对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在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引发学者们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去寻找答案。
(一)国外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跨国(地区)横截面数据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等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如Balassa (1978,1984),Ty1er(1981), Feder(1983),Kavoussi(1984),Mohscos(1989)等。
由于选取跨国(地区)的异质性:即各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等,可能会导致虚假的结论;并且采用截面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出的结果只能说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是否有影响作用,并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是利用单个国家(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等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分析等,如Liusong和Homilly(1997)等三是利用跨国(地区)的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如Bleaney(1997),Harrison(1996)等这种方法能克服不同国家(地区)的异质性等问题在早期的实证研究中,经济学者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一些国家的截面数据检验,实证结果一般都支持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的观点。
Balassa(1978,1984)、Tyler(1981) Feder(1983)、Kavoussi(1984)、Moschos(1989)、Sach和Wam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在后期经济学者们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却否定了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
Tayelr(1993)、Mccmbie和Thirlwall(1999)、Helleneir(1996)和Bleaney(1997)等人的研究,得出了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二)国内实证研究当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热点问题后,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次进行实证研究,促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为经济寻找到新的增长模式。
第一,大多数学者从全局的角度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论证。
兰宜生、孔炯炯(2006)通过实证,证明了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提出应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广泛地参与多边或区域经济组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胡善磊、齐铸、舒寿亮(2011)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全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对外净出口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不明显,并且短期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出现偏差。
田素华、尹翔硕(2006)从限制经济持续增长的要素约束入手, 探求对外贸易在克服制约经济增长的特定要素约束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我国选择合适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对策建议。
第二,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验证服务贸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胡勇(2008)通过实证检验服务贸易对浙江 GDP 增长的影响,发现浙江服务贸易出口会促进经济增长,进口则会制约经济增长。
白雪飞、岳金梅(2007)利用协整理论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表明, 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辽宁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但推动作用较弱。
第三,从服务贸易角度,探寻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模式。
唐宜红、林发勤(2009)认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模式的四点问题,即:一是我国整体贸易结构还不合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二是货物贸易的增长是粗放型的,以数量扩张为主;三是货物贸易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不利于技术创新;四是服务贸易本身竞争力不强。
此外,从加工贸易角度分析,王珍、齐艳霞、王惠钦(2007)对加工贸易增长模式对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扩大内需,降低对外依存度;积极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在金融和财政上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加境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以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