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教程文件
管理学原理答案-王利平编著《管理学原理》.第三版
管理学原理答案-王利平编著《管理学原理》.第三版第一篇:管理学原理答案-王利平编著《管理学原理》.第三版管理学原理14、如何把握科学管理之前的管理发展?历史上的管理实践始于大规模集体活动的需要,始于政治控制的需要,始于战争,始于宗教。
我们从万里长城、金字塔、著名大型水利工程等历史遗迹,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组织大规模集体协作活动的实践和成就。
从历史上发达最早的几种文明中,可以看到国家管理统治的思想和智慧,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古罗马帝国、古代中国的管理实践,都是这方面的证明。
《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著名军事、战略文献则反映了军事方面的管理实践和成就。
宗教在西方国家历史上,一定时期某种程度上超过国家、政府对个人生活的控制和影响,在管理方面有更为突出的成就。
我们对历史上人类的管理智慧和经验的了解应该说还远远不够。
漫长历史岁月中人类创造出的管理成就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和整理。
从早期的管理积累和近代管理理论的突飞猛进发展来看,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1)人类集体协作、社会化活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为近代管理发展奠定了认识基础。
(2)商品交换、商业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交换的逻辑”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制度背景。
(3)近代自然科学开创的以试验、分析方法为特征的方法论,为管理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工业革命及近代工厂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对管理技术进步提出了迫切而现实的需要。
14、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是什么?一是企业文化热潮的兴起,二是正在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34、管理学要把握个体的那些基本特征?管理学要研究人的需;求结构、支配人的行为的力量、人的理性能力的限度等。
个体有生物性、动物性的一面,同时也有社会性的一面。
既有先天的需要、欲望、冲动,又有后天的理性、判断和社会性制约。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1.A.2.此题为多选题;3.C.二、多项选择题1.BCDE;2.BCE;3.ABCD;4.ABCDE三、判断题1.(×);2.(×);3.(√);4.(×);5.(×)六、案例分析题新官上任遇到的问题参考答案1.王副校长要离开天虹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王副校长的个人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这说明一名管理者如果要有效地整合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那么他需要具备去指挥、影响和激励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能力,即有效履行领导职能。
对于那些既有才能又有事业心的下属,上级管理者或领导要能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否则,将很难激励和留住这样的下属,并给自己的工作和组织带来不利的影响。
2.从此案例中,你认为唐校长的管理技能如何?请根据案例所给资料给以分析和评价。
从案例中天虹中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流失、升学率下降、学生家长不满增加和传闻的天虹的市重点中学的位置可能受影响,唐强上任之后不久提出的针对性解决这行问题的发展思路可以看出唐校长具有较好的概念技能;从唐校长担任数学教师期间取得的突出的教学成绩,可知他也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
但在唐校长担任校长一年后学校的面貌变化不大,而且年富力强的王副校长因深感个人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流失,可知唐校长的人际技能是较为不足而急需提高的。
3.唐校长的管理方式有什么不对吗?他应该做怎样的改进来避免人才流失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唐校长的管理方式对大小事务过于亲力亲为,不能有效授权去发挥下属的才能与积极性,这样容易挫伤那些想发挥才能的下属,也使自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和解决应对更为重要的问题。
唐校长应该提高人际技能和有效履行领导职能的能力与艺术,这样可以提高他了解下属的需要和激励下属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励下属及全体教师,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第2章三、案例分析题“实践中的福特制”思考题参考答案1、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效率获得巨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它属于何种管理思想?福特汽车公司采用了生产效率更高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2版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题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D5. B6.D7.A8. C9.B 10. A二、填空题: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基层管理者6.信息角色7.概念技能8.管理9.技术环境10.交换关系三、简答题:答案见前书四、案例分析题1.承担角色:(1)企业家:王小川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新的产品来辅助推动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2)联络者、领导者:输入法属于底层软件,开发上难度很大,需要跟Windows打很多交道,还要与其他各种软件进行适配,工作繁杂而琐碎。
此时,王小川表现出了他性格方面的韧性,搜狗团队死磕技术障碍,最终逐一解决了底层开发、兼容性等各种技术难题。
2. 2.管理技能(1)技术技能:输入法属于底层软件,开发上难度很大,需要跟Windows打很多交道,还要与其他各种软件进行适配,工作繁杂而琐碎。
此时,王小川表现出了他性格方面的韧性,搜狗团队死磕技术障碍,最终逐一解决了底层开发、兼容性等各种技术难题。
(2)人际技能:王小川知道面临困难的时候怎么去跟老板沟通,怎么去表达,怎么理解大家的意图,什么时候该等待。
他也习惯了与不同风格的下属和团队的合作。
(3)概念技能:王小川明白要使高管有全面的能力。
过去做事情总是想得太清楚,安排工作也非常具体,没给他们留空间去思考、去创造。
他希望高管们能自己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去想公司要做哪种事情,要激发他们全面思考的意愿。
3. 大公司的考核体系适合程序性的工作,比较平稳,没有太大变动。
但是对于创新而言,有时需要打破常规,甚至可能失败,如果按照大公司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这样的员工考核无疑会受到影响,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很少有人会尝试创新,进而阻碍了创新。
第二章课后题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C5.C6.B7.D8.D9.A 10.C二、填空题1.获取最大的利益2.股东3.其他利益相关者三、简答题:答案见前书四、案例分析题案例一:答案要点之所以会出现对食品安全的“虚惊”,是因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断挑战消费者的认知底线,使得消费者对商家提供的食品越来越不信任。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011年06月19日星期日上午 10:03第一章答案一、填空1.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资源2.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 计划4.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5. 决策;6. 协调,人;7.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8.组织目标的实现;9. 计划10. 自然,社会11. 管理原理,管理方法;12.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二、单项选择1.C2. D3.D4.A5. A6.C7.C8.B9.B 10.D11.B 12.C 13.B三、多项选择1. ABEF2. ABD3.ABD四、判断1.×2. ×3.√4. ×5. ×6.√7. √8.√五、简答(要点,非完整答案)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2. 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对劳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它是对人的管理;二者不可分离。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
管理者如果没有管理科学知识,则管理过程中或是依靠经验,或是凭主观、靠运气;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只是,他们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设想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当然,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方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以球的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原理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周三多、陈佳明、鲁明泓编著(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说明:参考答案大部分来自教材。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以上三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李兴山:管理活动并不等同于人类的一般生产劳动或社会活动,也非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基本特征:(李兴山:二重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性、创新性、艺术性)3、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之间的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的角色。
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需具备的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明法”:制定法规公之于众,使全国皆知;“一法”: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斯密认为分工有三个益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工人重复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变化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观点。
认为,可以减少支付工资;管理中应重视人的作用,提出工人可以按照其在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
《管理学原理》大纲、目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教学辅助资料集教学大纲《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als of management)一、课程编号:二、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三、学时:48 学分:3 实验学时:0课内上机学时:0四、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英语五、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六、适用年级:一、二年级七、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一般原理。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一般原理、管理过程(职能)。
重点是管理原理和管理过程,管理原理主要包括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人本原理和创新原理;管理过程主要以职能为主线,分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
八、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学会对认识进行再认识、对思想进行再思想;二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对管理职能和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三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不仅能够知道“管理”的过程、而且能够弄清“管理”的逻辑;四是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追求管理智慧,使学生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具体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时,要求学生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力争弄懂弄通教材内容;二要认真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和案例分析,并积极就课堂讨论题目作好准备;三是自发作些社会(机构或组织)管理调研,以为弄懂课程内容积累感性认识和锻炼自己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九、学时安排:十、实验内容和要求:无十一、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两块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赵卫东_管理学原理习题集参考答案详细讲解
页眉《管理学原理》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简答题1、随着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者应如何处理创新和维持企业平稳运作的关系?答:树立创新的观念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企业管理者应在保证企业运作平稳的前提下,从以下几方面为创新创造条件:(1)始终追踪、及时发现环境的变化。
(2)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将企业的长期平稳运作和创新均纳入战略。
(3)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
2、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什么地方?(“正确地做正确的事”表明对管理的何种要求?)答:(1)管理的效果要求实现组织目标(2)管理的效率要求对组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3)管理追求的是效率与效果的统一,即效率与效果的双重优化(4)管理有效性其实质是正确地作正确的事3、为什么说管理是有目的无目标的活动?(或管理是否可以独立存在?)答:(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隶属和服务于具有特定使命和目标的组织(2)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管理,只能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4、系统与权变管理思想的观点是什么?有何价值?答:(1)组织是一个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2)强调环境或情景因素,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不同的管理方式(3)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对管理行动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上(4)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5、你如何理解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答:(1)“天时”主要是指国家的政策、外部机会等(2)“地利”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赋存(3)“人和”包括“人”: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与“和”:团队、精神6、概念技能在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页脚页眉(1)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
(2)战略决策是确定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大政方针政策,一般指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的全局性问题。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周三多课后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周三多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P52.为什么要对人类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进行管理?P63.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24.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为什么?p125.为什么说满足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间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6.何谓适度原则?为什么要进行适度管理?p187.人造系统、开发系统、动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19管理者可从系统论观点中得到哪些启迪?21第二章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24-25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29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30在法约尔的理论中,经营和管理有何区别?35为什么孔茨等人认为法约尔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40韦伯为什么认为科层组织是理想的组织体系?40为什么梅奥认为新的领导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度的能力?47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论中,协作系统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50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何特点?52-53有人说,管理是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57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力资源有何特点?这些特点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何种变化?57现代管理实践中出现分权化倾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倾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2第三章环境研究与企业决策有何联系?71、73外部环境是由众多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其变化规律企业无法预知,对这些变化企业也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
你对这种观点有何评价?72行业竞争结构收到那些力量的影响?这些力量有何特点?为什么不仅要分析同类产品厂家的竞争实力,还要分析替代产品生产者的经营能力?如何判断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资源研究包括哪些内容?75何谓环境调查?如何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与分群随机抽样有何区别?定性预测方法难以给出详细、精确的预测结果,但为什么许多企业在竞争市场预测中仍十分重视这类方法的运用?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以及指数平滑法有何异同?第四章何谓决策?何谓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哪些特点?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何区别?103-104组织决策为什么要根据满意原则来评价和选择方案?决策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的工作?104-107组织决策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组合分析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108何谓政策指导矩阵?这种决策分析方法有何特点?109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有何区别?111-117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11何谓乐观原则?何谓悲观原则?何谓折中原则?117-118根据美国学者林布隆或西蒙的观点,理性决策者应具备哪些条件?120决策者的理性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121如何克服决策者的理性限制?122第六章试分析计划与决策的相互关系。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二版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第二版第一章: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演变1.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2.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有哪些?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管理、效率、效益、权力、决策、计划、组织结构等。
3.管理学的演变历程有哪些阶段?管理学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科学管理学阶段、人际关系学阶段、决策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学阶段。
4.科学管理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科学管理学的核心观点是以科学方法来研究和改进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5.人际关系学强调什么?人际关系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注重人的行为、态度和满意度。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功能1.管理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规划是管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什么?规划的目的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并制定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3.组织是什么?组织是指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合理地分配和调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领导是管理的核心功能,其要素有哪些?领导的要素包括领导者、员工和情境。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员工需要对领导者有信任和遵循,情境则会影响领导的行为。
5.控制是什么?控制包括哪些步骤?控制是指通过监测和测量组织的绩效,对比预定的标准,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纠正偏差。
控制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比较与标准的偏差和采取纠正措施。
第三章: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标、活动、结构、技术和人员等。
2.组织的目标有什么特点?组织的目标应具备明确性、实际性、可衡量性和实现性。
3.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哪些方面?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等。
4.组织的结构有哪些形式?组织的结构包括线性结构、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和矩阵结构等。
5.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别?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功能性组织、事业部组织、矩阵组织、虚拟组织和网络组织等。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指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它是管理学的基础,也是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管理学原理包括许多方面,如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它们对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原理?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管理实践,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3. 管理学原理对企业管理有何意义?管理学原理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把握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 如何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管理实践?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管理实践需要结合具体的管理实际,根据管理学原理的指导,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巧,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5. 管理学原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在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运用管理学原理,解决组织结构不合理、领导方式不当、决策失误、控制不力等问题,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改进领导方式,科学决策,强化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6. 如何提高管理学原理的运用能力?提高管理学原理的运用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可以通过学习管理学理论知识,了解管理学原理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案例,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总结和提高管理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7. 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存在哪些问题?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术与业界的隔阂、管理学理论的碎片化等问题。
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促进管理学原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8. 如何加强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多方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和培训质量和水平。
可以开展管理学原理的专业课程、研讨会、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和培训效果。
(NEW)刘松柏《管理学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组织环境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 计划职能第六章 计划职能概述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预测与决策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目标与战略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组织职能第九章 组织职能概述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组织结构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 组织设计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篇 人事职能第十二章 人事职能概述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 人员的选聘、考评与培训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篇 领导职能第十四章 领导职能概述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激 励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 沟 通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七章 领 导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篇 控制职能第十八章 控制职能概述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九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性质与职能1.管理的性质(1)管理概念的含义①管理概念可从两方面理解:a.职能意义上的管理概念。
管理指管理职能或管理过程,如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职能。
在这一意义上对管理的研究,形成了以对管理职能研究为主线的主流管理学教程。
职能意义上的管理概念的主要观点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把管理看成是管理各职能要素的简单相加。
如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本文话题:管理学原理课后答案管理学案例分析心理学家心理素质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目标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1.C 2.BCDE 3.BCE 4.ACDE 5.ABCDE三、判断题1.× 2. × 3.√ 4.× 5. × 四、简答题1.简述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社会实体”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既定目标”指组织要获得的预期效果;“正式结构”指组织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的。
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划分,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和群众组织。
按组织的基本性质划分,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2.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含义:(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
(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简述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职能构建起来的。
管理是一个围绕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的复杂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
这个过程以计划为起点,制定好计划后,就要对组织内各构成素和活动进行组织,继而实施领导,然后对计划执行情况和组织运行情况进行控制,最后实现计划目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管理过程。
之后再提出新的计划目标,开始新的循环。
管理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地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为什么环境研究对于管理十分重要?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要受到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影响。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
《管理学——原理与法》(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的(效率和效果)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部的、外部的)4、协调的手段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2-15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指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5.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1、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2、计划工作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特点和结构;3、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的成败,一个适当、合理的组织是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4、领导必须适应组织和计划的要求,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控制则对计划、组织、领导全面检查,纠正和预防偏差,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原理课后部分答案(熊勇清主编)教学教材
第一章简答题1.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何启发?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后做出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特点。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其次,管理学的许多内容可以提炼为科学知识体系。
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科学所无法反映的管理内容和行为。
管理的艺术性首先表现为管理需要人的直觉,经验和洞察力的运用,需要创造力,不能机械照搬。
其次,管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在客观上是难以精确并量化的。
完美的管理应当走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道路。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的职能?各职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四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保证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4.如何理解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是因为管理活动本身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且管理是与人发生关系,人们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又不一样。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
它本身无法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更加精确化,只能凭借定性方法或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管理学在认识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原则、原理、方法和制度都是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抽象概括和总结的,由于认识上的缺陷,不可能百分百的准确,也不可能运用精确地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因此人们在应用它指导管理实践中还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经验和技巧。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周三多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概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管理学原理》全套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学?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资源予以协调,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又被称为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与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已经构建起以管理性质、理论、职能、方法等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具有规范意义的理论科学,并且对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又被称为理论管理学。
2. 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例如质量管理、库房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通用。
管理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为统治阶级服务,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在管理学中诸如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群体价值观、组织文化等,与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地方风俗、组织传统、社会风尚等密切相关,因此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借鉴和交流较为复杂,不可直接照搬。
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1)正确并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继承和发展我国已有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经验,采取批判性吸收的态度和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2)正确认识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在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原理、技术和手段时,必须结合具体组织的实际特征,甚至组织内不同部门的特点,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 如何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人们通过实践,进行收集、归纳、监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而形成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学原理课后部分答案(熊勇清主编)
第一章简答题1.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何启发?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后做出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特点。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其次,管理学的许多内容可以提炼为科学知识体系。
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科学所无法反映的管理内容和行为。
管理的艺术性首先表现为管理需要人的直觉,经验和洞察力的运用,需要创造力,不能机械照搬。
其次,管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在客观上是难以精确并量化的。
完美的管理应当走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道路。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的职能?各职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四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保证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4.如何理解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是因为管理活动本身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且管理是与人发生关系,人们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又不一样。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
它本身无法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更加精确化,只能凭借定性方法或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管理学在认识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原则、原理、方法和制度都是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抽象概括和总结的,由于认识上的缺陷,不可能百分百的准确,也不可能运用精确地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因此人们在应用它指导管理实践中还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经验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决策
1.什么是决策?
决策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从若干备选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的分析、判断的过程。
2.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的决策有何差异?
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性的问题。
对例行问题,要建立某些制度、规则或政策,当问题重复发生时,只需根据例行程序处理即可。
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问题。
例外问题数量不多,却是真正要求主管人员倾注全部精力进行正确决策的问题。
处理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无论从决策的性质还是方法来看,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决策。
前者一般有先例可循,有政策和规则可依;后者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往往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
3.决策的步骤是什么?
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决策时必须遵循以下一些步骤。
第一,辨识和确定问题。
第二,确定决策的目标。
第三,拟定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第四,对方案进行评估。
第五,选择方案。
第六,实施方案并追踪、评价其效果。
4.所谓决策中的理性有哪些要求?
所谓决策中的理性,要求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决策者对于决策所面临的状况和决策问题具有完全的信息。
第二,决策者有能力找出实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第三,决策者能够有效地排除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实现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第四,决策者总是能够按照理性和逻辑对决策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五,决策者具有始终不渝的通过选择最佳方案来获取最佳结果的愿望或决心。
如果所有的决策都能满足上述条件,尽可能按照逻辑和理性的方法进行,则人们决策的成功率肯定会高得多。
但现实中影响决策的因素是如此之多,真正遵循理性原则的决策者的人数很难令人乐观。
5.什么叫有界理性?
有界理性是指决策者通常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些限制因素包括决策者地价值观、思维惯习、技能、习惯、不完全的信息和知识、组织中的各种因素等,因而其所能做到的理性是有限或者有界的。
即使人们在主观上希望自己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但客观上其理性也是有限度的。
6.比较西蒙的决策模式与传统的决策模式。
传统的决策模式认为,管理者在决策时,都是依据理性和逻辑,且
总是从组织的最佳利益出发的。
西蒙的决策模式认为,决策者只具有不完全或不满足的信息,并受到有界理性的限制,在决策时倾向于满足或满意。
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并不一定会像传统模式所假设的那样确实能够与组织利益相一致。
与传统的决策模式相对照,西蒙所提出的模式对决策活动作了完全不同的描述,但两者都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决策活动的理解。
传统模式是一个指导性的模式,告诉我们决策时如何才能做到尽可能地符合理性和逻辑。
而西蒙的决策模式则是一个实证的或说明性的模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决策中的偏向和局限性。
7.组织中的决策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组织中的决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1)决策中的政治因素。
(2)直觉和执着。
直觉在默写情况下可以帮助管理者不必经过完整的理性决策步骤而迅速做出决策。
执着感是人们不能面对
现实,感情压倒了理智。
(3)对待风险的倾向。
(4)伦理观。
此外,组织所处的环境、组织的文化、过去所做的决策以及时间对于决策问题的重要程度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管理者地决策。
8.比较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时间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程序化决策处理的主要是常规性、重复性的问题。
处理这些
问题的特点,就是要预先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则和程序等,当问题再次发生时,只需根据已有的规定加以处理即可。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这类决策主要是处理那些非常规性的问题。
决策时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常常需要管理人员倾注全部精力,进行创造性思维。
一般来说,由组织的最高层所做的决策大多是非程序化的。
现实中的决策大都是居于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之间。
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越倾向于非程序化决策的、战略的、科学的、非确定型的决策;越是组织的下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程序化、战术的、经验的和确定型的决策。
9.群体决策有哪些主要形式?
最常用的群体决策的形式有三种,互动小组、德尔菲小组与名义小组。
10.什么是互动小组?
互动小组是最普遍的群体决策形式。
它可能是一个既存的群体,也可能是一个特意成立的小组。
小组成员就某一问题交谈、讨论、争论,达成一致,进一步讨论,最后完成决策。
互动小组的好处是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作用有利于产生新主意、新点子,也有利于小组成员的沟通和理解,但是政治行为容易产生过大的作用。
11.什么是德尔菲小组?
德尔菲小组是就某一问题向一组互相独立的专家征求已将,任何对
他们的已将进行综合和平均。
由于时间、费用方面的限制,这种方法一般不用于日常事务的决策,但是对重大问题的预测和决策有显著效果。
德尔菲法的第一步是要取得一组来自各方的专家的协作。
然后要求美国专家无记名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组织者负责收集专家的回答并加以综合和平均,然后将结果反馈给专家再进行第二轮预测。
在这轮预测中特别要求持极端看法的专家详细说明自己的理由,并将理由分发给各位专家。
经过若干次反复,大多数专家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趋于一致的意见便成为这些专家的群体决策。
12.什么是名义小组?
名义小组的成员要求集中在一起工作,但是成员之间不能互相讨论。
主要用于提出新颖并富于创造性的方案和主意。
应用这种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由组织者挑选适当的成员组成小组,在告之以大致的问题轮廓,然后请小组成员写出尽可能多的各种方案。
完成上述步骤后,由小组成员轮流发表他们的想法。
当所有的方案都列出之后,进行开放的讨论。
最后又全体成员对各种方案进行打分表决,得分最高的方案辨识小组决策的结果。
13.群体决策有哪些优缺点?
群体决策的优点有:
(1)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2)有助于避免重大的错误。
(3)群体成员更容易接受所作出的决策并促进其在组织中的沟通。
缺点在于:
(1)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2)往往会产生妥协,群体决策的结果可能知识某个人的主张。
(3)产生群体思维的现象。
所谓群体思维(group thinking)是指群体成员中取得一致的愿望超过了取得最好结果的愿望。
这种情况下只能避免了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大家彼此相安,但只能得到一个既不符合群体利益也不符合组织利益的结果。
从根本上说,群体决策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领导水平。
管理者应该创造一种鼓励美国成员参与和贡献的环境。
14.什么是决策树法?
决策树是一个探索式决策过程的模型。
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决策者在几个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考虑方案的平均收益,还加入主观的倾向和偏好,在全面衡量各方案的利弊并参照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作出最后选择。
把这一过程加以抽象就得到了决策树。
15.风险决策有哪些特点?
风险决策亦即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风险决策的特点是:
(1)决策目标一般是经济性的,可以用货币来衡量。
(2)存在多个可行方案,每个方案的收益或损失可以根据项目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测资料比较准确地进行估计。
(3)未来环境可能出现多种自然状态。
(4)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根据历史资料或经验进行判
断。
(5)决策标准是使期望净收益达到最大或期望净损失减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