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桌礼仪大全
餐桌礼仪 餐桌的礼仪10篇

餐桌礼仪餐桌的礼仪10篇在中国,当谈到正式的晚餐或宴会时,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沉默帮助大家收集的10篇餐桌礼仪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的餐桌礼仪篇一涮菜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直接影响到菜品成熟之后的口感,我们作为吃货不能因为心急菜都没有煮熟就下肚了,小心很容易拉肚子哦。
一些即食类的菜品只需要在锅里浮起来就能吃,煮太久反而失去了原味哦。
但是类似于千层肚、毛肚之类的菜品,涮菜的时间需要一个很好的把控,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太短了没办法涮熟,时间太长了肉质又会受到影响,正确的时间大概把控在十多秒就差不多了哦。
各类肉食荤菜吃不停,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涮好一锅菜品然后放进碗里慢慢品尝,这样能够品味出更多不一样的气氛哦。
像牛肉之类的菜品控制在1分钟之内,不然很容易使得菜品的口感变老,煮得稍微软一点口感会更好哦,如果喜欢劲道一点口感的牛肉也可以时间更短点,这样煮出来的口感也更加鲜嫩可口。
煮火锅还要注意素菜的时间一定要稍微长一点才好,像豆腐白菜一类的如果时间不够长很不容易煮熟,生的素菜吃起来口感实在太差了,小伙伴们一定要小心避雷呀。
但是像虾类菌菇类的食物至少要煮五分钟才能彻底杀菌,如果没有煮熟很容易引起肠胃的不舒适,不能因为一时的畅快而忽略了安全健康问题哦。
吃火锅对聚餐的小伙伴们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千万要注意卫生和礼貌哦,认真吃饭少说话,嗓门也不能太大,自己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多多尊重别人哦。
餐桌礼仪文化篇二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
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
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较佳。
如果在家里,较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中国餐桌上的十大规矩

中国餐桌上的十大规矩
1、吃饭时不能讲话,更不能嘴里有食物的时候说话,不吧唧嘴。
2、不能用筷子敲碗,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上。
3、不能自私的把喜欢的想吃的菜放到自己面前或者往自己方向拉动,这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
4、夹菜的时候不能用筷子掀菜,夹到什么就是什么,这很重要。
5、喝汤的时候用汤匙喝,不能发出很大的吸水的声音。
往嘴里送饭时,也不能扒饭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6、别人夹菜时等一下,不能越过别人的胳膊去夹菜。
7、用带转盘的桌子吃饭时,要转之前看一下有没有人在夹菜,别人夹菜时不要转桌。
8、说话不要用筷子指别人。
9、可以让菜,但不要擅自为他人布菜,不过度劝酒,斟酒可找服务员帮忙。
10、就餐时避免不雅动作,如清嗓子、擤鼻涕、剔牙、抖腿。
11、不吹汤、不吹菜,等待热菜自然冷却。
12、等主人邀请后再拿筷,主人举起杯子敬茶时,应礼貌回应。
13、吃到不喜欢的食物,不要在众人面前吐出,应侧向一边处理。
14、不要在餐桌上训斥孩子。
15、吃饭的时候不能只盯着最喜欢的那一两道菜吃,即使是不喜欢
吃的菜也要吃一点以示礼貌。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通用6篇)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篇1一、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对门口的为上座,一般是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安排)。
二、进餐时,先请客人中长者动筷子。
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喜欢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
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国餐桌上的传统规矩

座次1.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2.长辈坐正中,其他人依次挨着坐,一般来说夫妻要挨着。
3.有的孩子得宠可以挨着孩子做,但座椅不可高于长辈。
4.入座后,不要急着动筷子,也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更不要随意起身走动。
进餐1.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时,要听长辈说:“大家一起吃吧”再动筷。
2.吃饭要端起饭碗用筷子夹饭送进嘴里,不能用嘴靠着碗边扒饭吃,更不能把碗搁在桌上低头扒饭。
3.饭须吃得颗粒不剩,吃完后筷子不能搁在碗上,因为这是饭还没吃完的表示。
4.吃饭时不能边挥动筷子边说话。
5.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唧嘴,要闭上嘴嚼。
6.拿筷子的姿势要标准,位置要恰当,太高,过于无礼;太低,显得无知。
7.进餐时,如需打嗝、打喷嚏,应背对餐桌,并向其他人告知表示歉意。
夹菜1.夹菜要顺势、自然,不能连续夹某个菜两次以上。
切忌目光老盯着菜,做翻、挑、“釜底抽薪”等动作。
2.要尽量夹靠近自己面前的菜,从别人的筷子上面越过、底下穿过去夹菜,都是万万使不得的。
否则就会遭到“无规矩”的低斥声。
3.吃鱼不能翻身,菜碗不能随意搬动。
4.不能用沾了饭的筷子去夹菜,也不能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
5.给他人夹菜时,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长辈或客人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敬酒1.长辈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
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2.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长者或领导。
3.敬酒时,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自己如果是领导,不要放太低。
其他1.不能舔筷,不能用筷子敲盘碗,有乞丐之嫌。
2.筷子不能立插饭碗中,象征香炉。
3.吃饭坐下后就不能再换,端着碗到处跑是要饭。
4.给客人添饭时,不能说“还要饭吗?”。
中式餐桌礼仪大全

中式餐桌礼仪大全篇一:中式餐桌礼仪(一)就座和离席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餐巾的使用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点菜1、看人员组成。
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
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2、看菜肴组合。
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3、看宴请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
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4、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5、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
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总之点菜是门学问,我们要多学、多想、多练餐桌礼仪中点菜的小技巧。
篇二:中式餐桌礼仪餐桌礼仪习惯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应当从小培养。
下列几点,是为人父母者应该和儿女互相沟通的事项:1、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坐姿。
告诉你的孩子:“你坐在餐桌上的时候,身体保持挺直,两脚齐放在地板上,仪态看起来很不错。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他在餐桌上必须像军校的学生一般,坐得像枪杆一样笔直,不过也不可能像布娃娃一样,弯腰驼背地瘫在座位上。
中餐礼仪常识10条

中餐礼仪常识10条
1. 吃饭时要注意用筷子夹菜的技巧,不要把筷子插在饭中间或者竖立在碗里。
2. 在用筷子夹菜时,不要将筷子直接从共同的盘子里夹取食物,应使用公筷或者请求服务员提供专用筷子。
3. 在进餐时要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发出过大的声音或者嘴巴咀嚼声。
4. 不要拿筷子戳食物,以免给别人带来不悦。
5. 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食物,除非是吃水果或者烤鸭等少数例外。
6. 不要将自己已经咬过的食物放回共同的盘子里。
7. 在吃饭时要慢慢地、适量地进食,不要贪多嚼少。
8. 不要用筷子指向他人或者食物,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9. 在用筷子夹菜时,尽量避免直接夹取大块食物,应先用筷子分割成小块再夹取。
10. 最后要注意自己的餐具使用情况,吃完饭后将餐具整齐放
在碗边或者专设的餐具盘上。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中国是礼仪之邦,餐桌上的礼仪也很有讲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餐桌上的礼仪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1【做客时】1、忌主动要求添菜添饭;2、忌移转酒樽或将酒洒出来,从风水上讲,这代表日后会有讼诤之事发生;3、吃鱼时忌主动把鱼翻转过来,俗谓“客不翻鱼”;4、忌站起身夹远处的菜;5、菜盘忌食空食光;6、席间忌脱衣松裤带;7、忌谈论饭菜不好;8、忌不道别就离席而去。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2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
在老北京,不一样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构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
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资料的饭桌文化。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构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构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取、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光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取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餐桌礼仪常识100条

餐桌礼仪常识100条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礼仪,不仅关乎个人的形象,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下面是100条餐桌礼仪常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1、入座时应注意场合和主人的意愿,遵循“主位让贤、年长者先、女士优先”的原则。
2、注意言谈举止,不要说话粗鲁、无礼。
3、吃饭时应挺直腰杆坐,不宜趴在餐桌上。
4、进餐时应先等主人和长辈开始,然后再开始用餐。
5、吃饭时不可以大声喧哗,不要嘴里含着食物说话,避免满口食物而说话。
6、擦嘴时用餐巾擦,不可以用衣服或其他物品擦拭。
7、不可以吧餐具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8、用餐时不可以剩余食物嚼在嘴里,应该嚼烂后咽下去。
9、享用饭菜时应该细嚼慢咽,避免过快吃饭。
10、喝汤时不可以咀嚼,应该慢慢地喝下去。
11、用餐时不可以吸取汤类食物,应该用勺子舀起来喝。
12、不要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引起不适。
13、不可大声打嗝或打拍子,以免影响他人食欲。
14、禁止用米饭塞牙缝、用指甲剔牙,应该使用牙签。
15、吃不下了的食物可以放到碟子里,不可以吐到碗或桌上。
16、不可口含冰块吹风或扔掉,应该用手把冰块取出来放在碟子里。
17、不可以吃太辣,太咸等刺激性食物,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
18、餐桌上不要讨论过于私人的话题,避免引起他人反感。
19、碗、盘、勺、筷等餐具要摆放整齐,不能凌乱放置。
20、用完餐具后应该放在洗碗池或擦干净后放回到原处。
21、不可以随意挑食或夹食,应该有所节制。
22、倒酒时不能自斟自饮,应该互相斟酒。
23、不要一直盯着吃的,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谈论其他话题。
24、吃饭时不可以钻到桌子底下取东西,也不能把东西从桌子上扔到地上去取。
25、吃饭前应该彻底洗手并擦干,避免影响他人食欲。
26、进餐时不可吸烟,应该在吸烟区域吸烟。
27、女士在用餐时应该避免化妆,以免污染餐具。
28、如果不慎打翻饮料,应该立即请求清洁工重新清洗。
29、用餐时不可以过度喝酒,以避免影响自己的思维和健康。
餐桌礼仪常识100条

餐桌礼仪常识100条餐桌礼仪是社交场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还能让人们在共进餐饭的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氛围。
以下是关于餐桌礼仪的100条参考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就餐前,应该洗手,并确保自己的指甲干净整齐。
2. 在进餐时,应坐直,保持一个良好的姿势。
3. 不应该玩弄餐具或者玩手机等不得体的行为。
4. 在用餐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喧哗或大声说话。
5. 当别人开始就餐时,应等待所有人都开始就餐后再开始吃。
6. 在进餐过程中,应避免说话时满嘴食物。
7. 不应该把餐巾纸扔在餐桌或盘子上,应该把它放在椅子上的扶手上。
8. 在吃饭时如果需要离开一会儿,应将餐巾纸放在椅背上,表示还会回来。
9. 在吃饭过程中,应该用餐具而不是用手去抓取食物。
10. 在吃面条时,要小心不要发出声音,避免弄脏自己或他人。
11. 在吃包子、馅饼等容易碎裂的食物时,应将它们一半一半地放在嘴里。
12. 在喝汤或者饮料时,应把勺子或者杯子放到嘴边而不是低头来喝。
13. 在吃鱼时,应该细心地去除骨头,并将它们放在盘子的一角。
14. 在吃鸡爪或鸡翅时,应注意避免弄脏自己或他人。
15. 在吃鸡蛋时,应该慢慢地掰开壳,不要弄碎蛋壳。
16. 在用餐时不应大声咀嚼或发出奇怪的声音。
17. 在吃完一道菜后,应将餐具并排放在盘子上,而不是放回桌子上。
18. 在用过餐具之后,不应该将其放在桌子上或者盘子里。
19. 在用餐前后,应感谢主人的款待。
20. 在饭局结束后应离开一段时间再离开座位,不要在桌子上逗留太久。
21. 在用餐时应遵守饭局的规矩,不应占用别人的餐具或食物。
22. 在用餐过程中应尊重他人,不应争论或批评别人。
23. 在用餐时应尽量控制自己的食量,不要吃得过多或者吃得太少。
24. 在用餐时应尽量慢慢地咀嚼食物,享受味道,并不应急于把食物吞下。
25. 在进餐时应注意不要将食物吐出来或者乱扔食物。
26. 在进餐时应注意用餐顺序,先吃凉菜后热菜,然后再吃主食。
中国餐桌礼仪20条

中国餐桌礼仪20条
1.在坐下时,尊重长辈的座位;
2.吃饭前要主动问好;
3.吃饭时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4.洗手后才可以开始用餐;
5.先吃热菜再吃凉菜;
6.先吃汤,再吃饭;
7.不要拔削食物; 8.不要把头伸过桌子的范围; 9.不要把汤碗放得太高; 10.不要把筷子竖直插入食物; 11.不要把食物从一个碗搬到另一个碗; 12.不要把头靠在桌子上休息; 13.不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 14.不要把筷子放在碗里; 15.不要把菜肴放在筷子上; 16.不要吃食物的时候嘴里发出咀嚼的声音; 17.不要把食物吃得太快;18.不要把外带的食物放进家里的餐具中; 19.不要在用餐时看书或看电视; 20.用餐完毕,要把餐具收拾干净,以示尊重。
餐桌十大礼仪

1. 穿着得体:在用餐场合要注意穿着,避免过于暴露或太过随意的服装。
2. 准时到达:应尽可能准时到达,过早或过晚都不合适。
3. 坐姿:坐姿要端正,不要懒散或者靠椅背太高。
4. 使用餐具:使用餐具要注意顺序和方式,不要滥用或者乱用。
5. 控制食量:在用餐时要控制自己的食量,不要吃得过多或者过少。
6. 避免大声喧哗:在用餐时要避免大声喧哗或者说话过多,保持安静。
7. 注意饮食卫生:在用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污染或者变质。
8. 懂得礼貌:在用餐时要懂得礼貌,尊重他人,不要有粗鲁或者无礼的行为。
9. 适时交谈:在用餐时可以适时与他人交谈,不过分涉及私人话题。
10. 餐后礼仪:在用餐结束后要注意清理餐桌和收拾餐具,表现整洁和有条理。
关于餐桌礼仪(15篇)

关于餐桌礼仪(15篇)关于餐桌礼仪(15篇)关于餐桌礼仪1(一)就座和离席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
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
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中国餐桌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餐桌礼仪常识大全一、进餐前的准备1.入座礼仪:按照先到先座的原则就座,男性靠近门窗,女性靠近中间位置。
2.摆放餐具:刀叉、匙等应放在正中央、有序摆放。
3.干净整洁:餐桌应干净整洁,切忌堆放杂物。
二、用餐时的礼仪1.着装得体:用餐时着装应得体,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肮脏的衣物。
2.用餐姿势:用餐时应坐端正,不要翘二郎腿或随意摆弄餐具。
3.私人空间:不要打扰或干扰他人,尊重用餐时的私人空间。
4.餐桌礼仪:避免咀嚼声过大,不要将食物吐出来,也不要用手指舔碗盘。
5.言谈举止: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争吵,保持安静优雅。
6.注意个人卫生:遵守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时要使用纸巾或手帕。
三、饮食文化的礼仪1.分餐制:在公共用餐时,应遵守分餐制,尽量不要用筷子夹取大碗中的食物。
2.吃饭顺序:应按照吃饭的顺序开始,先吃主食,再吃配菜、汤品等。
3.餐桌谦让:应尊重长辈的意见,让他们先吃,不要抢夺食物。
4.口味搭配:在吃饭时要注意口味的搭配,避免过于刺激或重口味的食物。
5.吃完饭后:吃完饭后应将碗筷放在桌子上,表示尚未吃完;将碗筷放在碗碟内表示已经吃完。
6.点菜原则:点菜时应注意根据人数多少、菜式口味等进行选择,尽量避免浪费食物。
四、宴会礼仪1.客人礼遇:在宴会上,主人应热情接待客人,并注意客人的需求。
2.敬酒礼仪:敬酒时要注意以敬的方式来表示尊重,对酒应少量,不要过量。
3.用餐礼仪:在宴会上应注意分餐制和尊重他人的用餐空间,不要随意夹取别人的食物。
4.祝酒词礼仪:在宴会上,提前准备好祝酒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5.礼品赠送:宴会礼仪中常常有送礼的环节,礼物的选择要考虑到主人的喜好和文化背景。
五、禁忌和不良习惯1.不可吹口哨、打嗝或打闹。
2.不可随意讲粗俗话题或恶搞他人。
3.不要大声呼叫或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4.餐桌上禁止吸烟。
5.餐桌上不要随意乱扔垃圾。
中国餐桌礼仪知识点总结

中国餐桌礼仪知识点总结一、餐桌就餐姿势1. 就坐次序:按照传统的餐桌礼仪,晚辈应该在长辈之后就坐,女士则通常在男士之后就坐。
2. 就坐姿势:坐姿端正,面向餐桌,身体保持挺直,不宜交叉双腿或者交叉手臂。
3. 用餐姿势:取餐时应该用餐具取取,不用手直接取食物;不要将肘部搁在桌子上,更不能将头伏在桌子上取食。
二、餐桌礼仪用具1. 筷子使用:使用筷子时,不可在饭碗中直立插筷,不可用筷子戳食物或者指着他人;用筷子时,应轻柔而稳定,不应该发出刺耳的刺声。
2. 碗筷搭配:碗筷如同生活艺术的分晒,一般碗用右手,筷用左手。
3. 客人使用:在餐桌上,客人都有主人赐的碗筷,千万不可歧视客人。
三、用餐礼节1. 用餐时的交谈:不宜在吃饭时大声喧哗,也不应该用餐时进行琐碎的谈话,更不要对他人品头论足。
2. 用餐顺序:一般用餐以吃饭先后为准,不应该拿了菜不吃,也不应该留着菜肴不关心、不讲卫生,不收茶叶不洗漱,这都是种种的不文明行为。
3. 餐具使用次序:餐具的使用次序应该是由外到内,即从最外侧的餐具开始使用。
四、餐桌礼仪的含义1. 尊重食物:在中国文化中,餐桌礼仪代表了对食物的尊重,做到不浪费、不挑食,也体现了对食物的感恩之心。
2. 礼貌待客:餐桌礼仪也代表了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表现了主人的待客之道和家庭的文明修养。
3. 体现修养:遵守餐桌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展现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技巧的表现。
五、餐桌礼仪的意义1. 传承文化:餐桌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和习俗,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2. 塑造形象:遵守餐桌礼仪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交形象和修养,展现了一个人的细致、周全、庄重、稳重等品格。
3. 构建和谐关系:遵守餐桌礼仪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友谊和家庭团结。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餐桌礼仪的知识点总结,餐桌礼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习俗和生活方式,也代表了人们对饮食的尊重和对客人的待遇。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中国传统饮食礼仪通用5篇中国传统饮食礼仪11、传统饮食礼仪一(饭前)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2、传统饮食礼仪二(饭中)(1)吃饭时要端起碗(2)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盘边夹起(3)要闭嘴嚼,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边是餐具礼仪是的`礼仪要求。
(4)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
(5)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
假如要咳漱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后方转。
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有痰时要离开餐具去吐掉。
(6)在吃饭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饭,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
碰到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时要道谢。
(7)作为一个有礼貌人,吃完饭不应推开饭碗,就离开而去,要应有礼貌离座,并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传统饮食礼仪三(饭后)(1)用餐完后,要轻轻放下碗筷,用餐纸或餐巾擦嘴。
(2)假如自己先吃完,要与父母其他长辈打个招呼,要离开座位。
待大家都用餐完毕,应帮助大家一同收拾碗筷,擦净桌面洗刷碗筷。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2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可骄傲之术。
中国的饮食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市井文化,其代表是家常菜和小吃;二是文人文化,其代表是《随圆食单》;三是商贾文化,其代表是旧京八大楼;四是官府和宫廷文化,其代表是谭家菜和宫廷菜。
这四个层次与地域性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种类菜系。
目前的中国饮食市场,地域性特点逐步淡化,这有利于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创新,但影响了文化的延续。
创造时尚,促进中国饮食文化深化发展的要义是形成精品文化,使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感到饮食是一门文化。
我们常常提起的烹调四要素,即原料、调料、刀工、火候,仅是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基本要求。
饮食作为文化性消费是一个全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分解,分解后的每一个要素在质量上都应该是同等的。
在文化内涵上应该是一致的,在相关关系上应该是协调的`。
中式餐桌礼仪

中式餐桌礼仪
中式餐桌礼仪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下来的,它体现了一种文明古国的礼节:
一、礼让优先
1、到场的朋友先坐下,不管他的身份高低。
2、最高级的贵宾最后坐,尊重他们的年龄和地位。
二、遵守礼仪
1、不要站着叙言,尤其在正式场合。
2、不要彼此抢食,不要在他人眼前咀嚼食物。
3、不要用本人的筷子去比划,尤其不要用来点菜。
4、不要打架,不要抢劫别人的碗和筷子。
三、尊重习俗
1、不要对口渴的人喝酒,尊重习俗,把酒留作习俗。
2、不要饿着叙言,以表示尊重客人朋友。
3、不要用泼水盘把菜淋到碗里,要分别用盘子蘸料品尝。
四、谦逊让位
1、不要直接取用别人的饭碗,应该把饭碗往旁边让一些。
2、不要抢头次,尊重老人,让老人们吃饱了才开始自己的。
3、不要抢筷子,要主动邀请他人优先取用。
五、 \保持卫生
1、切勿吃尽全碗食物,以免影响别人就餐的口味。
2、吃完饭后,及时洗洗筷子,切勿乱放乱摆,便于整洁。
3、用完餐具,应当及时洗一洗干净,避免滋生细菌。
六、态度端正
1、不要说话声音太大,保持适当的嗓音大小。
2、不要对他人或周围环境发出丑态百出的叫声。
3、避免出现喧哗现象或吵骂行为,以免给别人不愉快的感觉。
中餐餐桌礼仪(7篇)

中餐餐桌礼仪(7篇)中餐餐桌礼仪(通用7篇)中餐餐桌礼仪篇11、中餐上菜顺序标准的中餐,不论何种风味,其上菜顺序大体相同。
通常是首先上冷盘,接着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喝汤,最后上水果拼盘。
当冷盘吃剩三分之一时,开始上第一道菜,一般每桌要安排十个热菜,宴会上桌数再多,各桌也要同时上菜。
上菜时如果由服务员给每个人上菜,要按照先主宾侯主人,先女士后男士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
如果有个人取菜,每道菜应放在主宾面前,有主宾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取菜。
却不可迫不及待地越位取菜。
2、用餐时如何使用毛巾和餐巾正式宴会前,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条湿毛巾,它是用来擦手的,不能用来擦脸、擦嘴、擦汗。
宴会结束时,再上一块湿毛巾,它是用来擦嘴的,不能用来擦脸、擦汗。
正式宴会上,还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一条餐巾。
它应当铺放在并拢之后的大腿上,而不能把它围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领里、腰带上。
餐巾可用于轻抹嘴部和手,但不能用于擦餐具或擦汗。
3、用中餐的礼仪要求由于中餐的特点和食用习惯,参见中餐宴会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上菜后,不要先拿筷,应等主人邀请,主宾拿筷时再拿筷。
取菜时要相互礼让,依次进行,不要争抢。
取菜时要适量,不要把对自己口味的好菜一人包干。
(2)为表示友好、热情,彼此之间可以让菜,劝对方品尝,但不要为他人布菜,不要擅自做主,不论对方是否喜欢,不要主动为其夹菜、添饭,以免让人家为难。
(3)不要挑菜,不要在共用的菜盘里挑挑拣拣、翻来翻去、挑肥拣瘦。
取菜时,要看准后夹住立即取走。
不能夹起来又放下,或取回来又放回去。
中餐餐桌礼仪篇2举办中餐宴会一般用圆桌,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有主次之分。
宴会的主人应坐在主桌上,面对正门就座;同一张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据距离主人的远近而定,已近为上,已远为下;同一张桌上距离主人相同的次位,排列顺序讲究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在举行宴会时,各桌之上均应有一位主桌主人代表,作为各桌的主人,其位置一般应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人就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餐桌礼仪大全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
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2 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
,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
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 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
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
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 3 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
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
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
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
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
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
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
可能会提供刀* ,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
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
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
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4•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
,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
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
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设宴原因有喜有悲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
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
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 5 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
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
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於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
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 6 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
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
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
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於吃饭,要提起饭碗贴著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7 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
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
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於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
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8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
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
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
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到茶楼,因可品尝更多款的点心及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
茶楼通常很噪吵,气氛不像西式餐厅浪漫,若二人吃饭,可考虑不选择去茶楼。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9 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 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 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中国人乃礼仪之帮,民以食为天,用餐岂能没有规矩!虽然说讲不讲究都是一日三餐,但是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