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二模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d0fc1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3.png)
2024年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二)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
(1)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许多哲理。
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写景逼真,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生活哲理;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景物变化,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这些诗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2)古人十分重视品格修养,子夏强调了个人修养的提升途径:“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周敦颐借莲的“_________,_________”赞高洁质朴的君子品格(《爱莲说》)。
【答案】①. 海日生残夜②. 江春入旧年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⑤. 山重水复疑无路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⑦. 博学而笃志⑧. 切问而近思⑨. 出淤泥而不染⑩. 濯清涟而不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残、沉舟、侧畔、病、疑、柳暗花明、博、笃、淤泥、染、濯、涟”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青春获得了胜利。
伤寒没能夺走保尔的生命。
这已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
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站起来,颤巍巍地扶着墙壁,试着在房间里走动了。
精品解析: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a1185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a.png)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城,如同一部厚重的史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岁月的沉香。②古城,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而且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济南城,像一幅自出心裁的画,一部古朴的线装书,记载了城市的变迁。班驳的青砖黛瓦,遒劲的参天古木,镌刻着历史的悲欢离合。苍健的老城古迹,潺潺的小街流水川流不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风雨。当我们再次回眸,那些闪烁的千古烟云,依然溢彩流芳,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③当春花落尽,夏荷初绽之际,济南城热情地敞开胸怀,吞吐着泉水,为人们送来甘冽和清凉;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济南城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喧嚣闲客,然后洋洋自得地俯仰生姿,静静地享受安宁。④从这份安宁祥和中,我感受到济南人深藏心底的幸福感和人们脸上四季都挂满的笑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搭配不当,“感受到”“笑容”动宾搭配不当,“笑容”是可以看到 ,而不是感受到的。因此,可以在“人们脸上四季都挂满的笑容”前面加上“看到”;
故选D。
4.为迎接“世界读书日”,某中学广播站推出“读书节”活动,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广播站征集宣传标语,请你以“读书”为主题拟写一条标语(恰当使用一种修辞)。
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4e7d8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3.png)
2024 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模拟联考 (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1. 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
读史使人(míng 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 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míng zhì)____________②(shàn biàn)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逻辑_____________②相宜_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
(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
B. 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
C. 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
D. 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
【答案】(1)①. 明智②. 善辩(2)①. luó jí ②. xiāng yí(3)①. L ②. lun (4)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34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34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21775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b.png)
2024 年深圳市中考34 校第2次适应性联合测试语文说明:全卷共8页,满分 12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写好字(3分)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二、积累与运用(19分)【活动一:唱春歌】上春山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春色闹人不得眠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①zǎn了一年万千思念……山上儿童放纸鸢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东风②fú人面落花作簪曲踏遍春山不思还………(有删改)1. 请根据语境写出汉字。
(2分)①zǎn②fú2. 以下是同学们对这首歌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歌词感情基调欢快明朗,渲染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表达了对春日的喜爱和赞美。
B.歌词具有音乐美,押“an”韵,朗朗上口. 传达了愉悦的情绪。
C.歌词中“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万物复苏的春日图景。
D.歌词包含了民俗元素,如三月三踏春,并化用了许多诗词,有古典韵味。
【活动二:吟春诗】3. 唱罢《上春山》,同学们浮想联翩,想到了许多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
(4分)(1)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3)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4) 倚东风, ,(秦观《行香子》)【活动三:解花语】4. 同是春日之花,在古诗中却有不同的意味。
小深和小圳由此展开讨论。
(3分)小深:杜甫在《春望》中写下“感时花溅泪”,抒发了作者 .(1分)小圳: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用“乱”形容“花”,表现了。
(2分)【活动四:游春园】5. 游园时,小深发现仙湖植物园中许多有韵味的名字,并由此展开讨论。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湖南省长沙市西雅中学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湖南省长沙市西雅中学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4486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c.png)
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检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A 解析“榔láng梨“郴chēn州2.【答案】DA.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B.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D.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D。
3.【答案】C【解析】C.“约”和“左右”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一。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中的“笨手笨脚”B中的“蠢”用词不当,C太生硬。
5.【答案】A(情感风格不止伤感惆怅,也有积极乐观)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C8.鲲鹏自有凌云志,少年常怀报国心9.【答案】C【解析】A.本诗写的是春江暮色;B.春江景色应为悠柔恬美;D.应为“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的形象”。
10.【答案】心中的绵绵柔情,就像眼前的春水,无了无休。
(翻译1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手法1分)化抽象为具体,含蓄而生动地写出诗人面对一江春水,心中陡然涌起绵绵柔情仿佛眼前的一江春水,无了无休。
情景相生,另有耐人寻味之处。
(表达效果2分)11、【答案】D【解析】“寇准言是”中的“是”含义为“对,正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含义为“这”。
12.【答案】D13.恰逢皇帝召见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得失,皇帝更加器重他。
(1句话1分)会:恰逢,正赶上极陈:极力陈述益:更加14.文中寇准的“刚”表现在:(3点3分)1.不增报年龄,诚实守信、为人方正。
2.百官言事,极陈利害,性格刚毅。
3.面对契丹人的嚣张跋扈,临危不惧,坚持让皇帝御驾亲征。
4.用守将高琼的言行及敌人的慌张侧面体现寇准的刚与智(目光长远)。
诗歌寇准的“柔”是因为:他的诗歌情韵悠长,蕴藉空灵,所绘的江南春日图,既有“杳杳烟波”又闻到“白蘋”的清香,同时又将绵绵情感化为绵长的春水,整首诗柔丽而富有情感。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7cc01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0.png)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二)语文试题2024.5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
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常言道,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看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他的心灵。
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也是心灵的窗户。
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
②一个心胸(狭隘/狭窄)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凛冽的寒风,让人听了情绪低落;一个心境犷达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如和煦的阳光,让人听了精神震奋。
③言为心声,有不同追求的人,说出的话也不尽相同。
④周敦颐身处官场时,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勉词,这是他(洁身自爱/独善其身)的追求;刘禹锡屡遭贬谪时,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宣言,这是他不甘消沉的追求;革命家陈毅频临绝境,赋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这是他对革命理想的忠贞不渝;袁隆平初离校园时,立下“不让百姓挨饿”的宏愿,这是他广济苍生的追求。
语言既能反映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也)能体现他的思想境界。
只要一个人摆脱了思想的贫瘠、权力的束缚和金钱的羁绊,他的修养就会慢慢提升,说出的话才会令人舒心。
【甲】一个人的心境、追求和道德修养就是心田的繁花。
【乙】心中的繁花盛放,言语的芬芳自来。
1.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窥见(kuī)凛冽淤泥心境犷达B. 和煦贬谪(zhé)清涟精神震奋C. 频临消沉贫瘠(jǐ)言为心声D. 宣言束缚(fù)宏愿忠贞不渝2. 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狭隘洁身自爱但B. 狭隘洁身自爱也C. 狭窄独善其身但D. 狭窄独善其身也3. 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情绪低落”“道德修养”和“不甘消沉”三个短语的结构都不同。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353d9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2.png)
2024年嘉兴市初中毕业生学科素养测试与调研卷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试题卷共6页,五大板块,20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一、为迎接第55个世界地球日,学校开展“全‘绿’以赴,珍爱地球”主题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20分)1. 为宣传本次活动,901班拟写了国旗下讲话稿,请你帮助完善稿件的开头部分。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徜徉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你是否感受到生命的脉(A.mò B.mài)动和自然的恩赐?地球是我们人类(lài)①__以生存的唯一空间,生态兴则文明兴。
今天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让我们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理念,以此为(qì)②__机,全“绿”以赴,用行动诠释对地球的热爱与责任。
(1)阅读讲话稿,根据拼音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
(2)小语对讲话稿中“脉”字的读音有疑惑,请参考下图提示,结合语境,从词义和词性角度为他解惑。
字义溯源:“脉”是会意字。
篆文中左边表示人体组成部分,右边表示水的支流。
本义是血管。
词语探秘:①形读mò,如:脉脉含情,流水脉脉。
②名读mài,如:血脉,山脉,一脉相承。
(3)小文将画线词语改为“全力以赴”,你认为用哪一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1)①赖②契(2)此处应读脉(mài)动。
“脉动”的“脉”和“血脉”的“脉”意思相近,形容生命像脉搏那样跳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作名词用,所以读mài。
而读mò时,作形容词用,解释为含情凝视或用眼神表达情思。
(3)“全‘绿’以赴”更好,表现力更强。
是成语“全力以赴”的谐音,意思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护自然中去,更契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体现携手守护绿色家园的用意。
用“全力以赴”则显得一般。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lài(赖)以生存:依赖着一个物品、东西生活,生存。
山东省济南市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f466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4.png)
山东省济南市中学2024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改善——生活环境体质关系B.交流——思想经验文化意见C.保存——实力古迹记录信息D.发扬——传统作用民主威力2.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A.武松是打虎英雄,他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在快活林里智取生辰纲。
B.李逵号称黑旋风,他的武器是两把板斧,他力大如牛,险些被李鬼所害。
C.林冲绰号豹子头,原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陷害,刺配沧州。
D.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既踩死过鲁迅喜爱的隐鼠,又送给鲁迅喜爱的《荡寇志》。
E. 藤野先生是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正直热忱;他治学严谨,非常关心鲁迅的学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B.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
D.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2024年5月漳州市初三语文中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漳州市初三语文中考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ee643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3.png)
2024年5月漳州市初三语文中考二模试题卷2024.05(全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班级开展“磨砺身心,战胜‘脆皮’”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关注热点,聚焦“脆皮”现象1.下面是小文同学准备的发言稿,请帮助完善。
(9分)最近,“脆皮”一词火出①(quān)了。
“伸个懒腰,脖子断了”“刷视频②(biē)笑,鼻动脉裂了”……学生们受伤经历(),令人哭笑不得。
青春的颜色(),“脆皮”的③(shùn)间也花样百出。
()的健康意识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不少学生出现“脆皮”症状。
同时,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使有些学生不能及时排解并正视负面情绪。
长此以往,心理“脆皮”现象也日益突出。
我们不禁要问,青少年到底怎么了?我们该怎样战胜“脆皮”?(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匪夷所思五花八门淡漠B.异想天开五彩斑斓淡漠C.匪夷所思五彩斑斓淡薄D.异想天开五花八门淡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有些学生不能及时排解并正视负面情绪。
B.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有些学生不能正视并及时排解负面情绪。
C.沉重的学业压力,使有些学生不能及时排解并正视负面情绪。
D.沉重的学业压力,有些学生不能正视并及时排解负面情绪。
【活动二】强健身心,治疗“脆皮”症状2.针对“脆皮”症状,体育教师推荐运动疗法。
请补写出其中空缺部分。
(8分)想要治疗“脆皮”症状,不妨积极投身体育活动。
在运动中强健体魄,于锻炼中疗愈心灵。
徒步远行,于拐角处发现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①”;户外探险,在山水间陶冶身心:“②,良多趣味”;策马奔腾,在驰骋中重燃斗志:“③,西北望,射天狼”;扬帆起航,在波涛中坚定信心:“④,⑤”(李白《行路难(其一)》)。
2024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语文(辽宁卷)
![2024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语文(辽宁卷)](https://img.taocdn.com/s3/m/2b7c8a0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3.png)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辽宁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空犷.(kuàng)玄.虚(xuán)呢喃.(nán)惟余莽.莽(měng)B.眺.望(tiào)促狭.(jiá)譬.如(pì)眼花潦.乱(liáo)C.阴晦.(huì)赞誉.(yù)灰烬.(jìn)忸怩.作态(ní)D.妄.想(wàng)解剖.(pāo)豢.养(huàn)孜孜.不倦(zhī)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白天,竹园内游人络绎不绝,孩子们在_______地奔跑玩耍,老人们坐在圆椅上兴致勃勃地聊天,入夜,华灯齐放,竹园内的立体方形路灯显现出_______的竹的图案,星星点点的射灯从不同角度情深意笃地映出竹的绿和竹林的_______,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特别是有月的夜晚,月光沐着竹林,微风摇着竹影,使人顿生对竹的诸多_______。
A.纵情栩栩如生静谧遐想B.忘情栩栩如生宁静遥想C.纵情绘声绘色宁静遐想D.忘情绘声绘色静谧遐想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1898年,初尝世态寒凉的青年鲁迅,带着对新知..的渴求,离开故乡。
他去南京上新式学堂,去日本学医,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科举的道路。
但在学医途中,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于是,鲁迅结束留学回国,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8年,他听从《新青年》同人的召唤..,加入新文化阵营,发表《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
此后,他不断发表作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向令人窒息的“铁屋子”发出有力的冲击。
先生一生56载,创作近300万字,翻译近300万字。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41184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3.png)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
3.考试开始前,请将姓名和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学校本月将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请帮李明完成下列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① 要树立远大志向,② 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yuán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③ 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
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壑,有丽日也有阴霾.。
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引吭.高歌。
走在梦想的路上,④ 遇到挫折,我们是停下前行的脚步,还是目标坚定,处变不惊?志存高远不是好高wù远,脚踏实地不是因循守旧。
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1.李明对文稿的两个加点字音和两个字形不太确定。
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A.原lí kēng 鹜B.原mái kēng 骛C.源lí háng 鹜D.源mái háng 骛2.李明对文稿中①~①处的词语使用不太确定,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A.①不仅还要矢志不渝未免B.①不仅而且坚持不懈未免C.①不仅还要矢志不渝难免D.①不仅而且坚持不懈难免3.李明对文稿波浪线处的成语使用不太确定,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A.始终不渝B.锲而不舍C.坚忍不拔D.孜孜不倦4.李明摘抄了下列语文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024年常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常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86847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8.png)
2024年常州市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①“一泓碧水开明镜,绵绵青山列翠屏”。
②天目湖集太湖烟波浩渺之势、西湖浓妆淡抹(甲)之美于一湖。
③湖中碧波荡漾、岛屿散落,湖岸曲折yū(乙)回,远处朦胧的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就像几笔淡墨涂在天边。
④湖畔有画若棋盘的田畴,疏密错落的茶园,自然之景与人工造景(丙)。
⑤既然你是一位初来赏满湖春色的游客,也一定有轻松惬意的感受。
1.(1)根据以上文段,写出甲和乙两处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浓妆淡抹()yū()回(2)在丙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交相辉映B.相辅相成C.相提并论D.相得益彰2.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引用诗句时标点使用正确,该诗句突出了天目湖水清澈,山青翠的特点。
B.句③“碧波荡漾”“岛屿散落”“几笔淡墨”都是偏正短语。
C.句④划线处中谓语是“有”,宾语是“田畴、茶园”。
D.句⑤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正确,“赏”是动词,“惬意”是形容词。
二、综合性学习小语同学收集到以下四则材料,请研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清嘉庆二年,常州知府胡观澜修茸大观楼,其高百尺有余,可尽览周边风光。
“有图画不能尽,诚洋洋乎大观也哉。
”大观楼民国初被毁,地方志中尚有简画存世。
【材料2】2023年10月8号,备受瞩目的常州大观楼复建项目签约启动。
大观楼是常州历史上重要的园林景观建筑,项目重建将打造集城市景观、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新地标”。
该项目将沿用大观楼原有建筑元素,“与古为新”,将古运河辉煌的大图景在当代城市空间中重现。
为此,常州老城厢文旅空间布局将得以重塑。
挖掘本市厚重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创造文旅发展崭新模式,弘扬常州传统文化并保留历史文脉。
3.有市民对常州要重建古建筑“大观楼”不理解,请你结合【材料2】内容,从重建意义角度完成下联,向该市民解释。
上联:下联:复建大观楼园林景观打造城市新地标【材料3】苏州拙政园借景周边的北寺塔,寄畅园借景近处的龙光塔,用视力范围内的美景配合陪衬,成为了我国园林佳作。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71654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5.png)
2024年初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1,2题13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7分)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物古迹(jī diàn)了亿万年人类的聪慧。
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我们必须要把(níng jié)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这样,才能更好了解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jī diàn_______________②níng jié_____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精髓_______________②挫折_______________(3)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和B.但C.也D.就(4)“谨”在《新华字典》里主要有两种解释:①谨慎,小心;②郑重地。
文段中“谨记”的“谨”意思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中学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共6分)(1)填入文中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有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千年来,它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丰盈着我们的灵魂,砥砺着我们的情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珍爱汉字,写好汉字,传承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64a8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4.png)
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借问酒家何处有,。
(杜牧《清明》)(2),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小语在做数学题时尝试了多种解法都找不到思路,随手在图形上添加了一条辅助线就解出来了。
不禁令人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4)小语与小文即将分别却不知何时相见,小文发表了“,”李商隐《无题》)的感慨,小语却乐观地宽慰道:“,。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人随后到公园散步,小文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有所好转。
2.根据语境作答。
(12分)中考在即,为了提醒学生珍惜时间,激发学习热情,徐州市某中学准备举行“古人智慧·时光印记”主题讲座,以下是小语准备的宣传单文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在钟表尚未普及的岁月里,古人是如何巧妙héng()量时间流转的呢?实际上,古人一般白天用日晷,晚上用漏刻。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太阳钟,日晷通过观察太阳光影的变化来(A)计量时间,而漏刻则是依赖水均匀滴落以计算时间。
壶中刻箭徐徐滑动,每一格刻度都见证了流逝的光阴。
除此之外,还有浑天仪等具备机械动力的计时器,可以神奇地展现星xiù()运动。
古代的计时方式充满了智慧与生活哲学,无论是利用自然力量的日晷,还是借助物理原理的漏刻,都揭示了古人对时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它们不再是科技的体现,更是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的交融。
在现代精准计时技术面前,这些传统计时方法更显得(B),让我们共同怀有这份对时间的敬畏,让时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1)小语有两个字不会书写,用拼音代替,请你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héng()量星xiù()(2)小语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你帮她选出合适的词语。
(2分)A.精确准确B.不可或缺弥足珍贵(3)小语一不小心将画线句写成了病句,请你帮她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2分)(4)小语想写出如下内容,附在宣传单上,但顺序乱了,请选择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①日月星辰为标记,刻漏沙漏定昏晓。
2024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语文(全国卷)
![2024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语文(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086c657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3.png)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全国通用)语文(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难度系数:0.68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东风拂人面落花作簪,花香书香溢满藉书园。
2024年3月30日,第2届藉书园杯“阅读未来”征文比赛在济南藉书园书店正式启动。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阅读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段探索灵魂的旅程。
阅读经典,不仅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而且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
阅读唐诗宋词,胸中俯仰天地的文化豪情qián zī àn zhǎng;阅读红色经典,感悟革命先烈______为国奉献,心中自然______蹈厉抗争的斗争气概和为国为民的奋斗热情;阅读经典散文,品味liú tǎng在心头的那一抹温情。
阅读的回馈是丰厚的,______不仅口齿生香,思想和心志也会充满péng pài能量。
1.(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qián zī àn zhǎng( )(2)liú tǎng( )(3)péng pài( ) 2.(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前赴后继泛起含英咀华B.前仆后继涌起含英咀华C.前仆后继泛起寻章摘句D.前赴后继涌起寻章摘句3.(2分)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阅读经典,不仅让精神突破身体和现实,而且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
最新中考二模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二模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739d9cc1c708a1284a4464.png)
部编版中考全真模拟测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4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表达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消逝的时光如流水一样永不停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券书”,这正可见阅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既然我们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都接触社会,多了解人生,既读无字之书,又读有字之书。
做到学以至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1)这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拓宽()蕴含()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
“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给予的称号。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里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号“子美”,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2024中考二模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
![2024中考二模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2a569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7.png)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
(13分)1.默写(1)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2),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4)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江南古镇进行春游。
小黑看着古镇人头攒动的场景,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春天的气息,他脱口而出,吟诵了《江南春》中的两句诗“ ,。
”【答案】身世浮沉雨打萍稻花香里说丰年故不为苟得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易错字:萍、稻、苟、莺、郭。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校戏剧社准备拍摄微剧来推介名士欧阳修,请你参与。
【甲】忆滁州幽谷①欧阳修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②中。
【乙】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③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仲淹使陕西,辟④掌书记。
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宋史·欧阳修传》(节选)【丙】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其英魄灵气不随异物⑤腐散,而长在乎箕山⑥之侧与颍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节选)【注释】①本诗是欧阳修在汴京任职时,回忆起自己在滁州任上植树的情景所作。
①翠微:青翠的山。
①司谏:官职名。
①辟:征召、荐举。
①异物:特指人死后的遗体。
①箕山、颍水:许由拒绝了尧的禅让,隐居于箕山之下,颍水之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一霎.(shà)狭隘.(yì)杳.无音讯(yǎo)殚.精竭虑(dān)B.菜畦.(qí)咽.喉(yān)深恶.痛疾(wù)潜.滋暗长(qiǎn)C.烂.漫(làn)狼藉.(jí)羽扇纶.巾(guān)恹恹..欲睡(yān)D.鲜腴.(yú)歼.灭(qiān)喏.喏连声(rě)面面相觑.(qù)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屏嶂峭壁不可捉摸酣然入梦B. 高粱召唤苛捐杂锐寒气逼人C. 绯红呜呼成群结对油光可鉴D. 隧洞绰号伤痕累累取义成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
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棋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5.(抗击疫情)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诸多免疫功能都会有所降低。
②与此同时,不少老人还有着多病共存一身的现象,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③如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都存在下降趋势④随着疫情的深入发张,我们要加强对老年人中“特殊人群”的重点保护。
⑤这些老人成为新冠肺炎易感者,甚至出现危重症病例A. ①③②⑤④B. ①④⑤③②C. ④①③②⑤D. ④①③②⑤6.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岩》最后的情节中,齐晓轩被敌人打伤,在这危急的时刻,江姐和华子良带着解放军出现了。
B. 《西游记》中,唐僧三打白骨精,逼走了孙悟空,最后是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把大师兄请了回来。
C. 古代文人合称中,一般来说,“王孟”指王维、孟浩然,“韩柳”指韩愈、柳宗元,“苏辛”指苏轼、辛弃疾。
D.离亭就是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7.根据提示填空。
(1),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3)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设喻新奇,巧妙写出边塞诗特有的美。
(6)每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我就会引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勉励自己。
8.(一)综合学习回眸成长岁月,重温浓浓情谊,畅想多彩未来。
班上举办“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方案补充】举办活动前,班长请你帮忙把以下方案补充完整。
形式一:难忘的岁月--故事讲述形式二:形式三:永远的祝福--临别赠言【观点反驳】活动结束后,你兴高采烈对妈妈讲述活动过程中的难忘镜头,不料妈妈却板着脸说:“都快中考了,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作用?浪费时间!”这时,你将怎样反驳妈妈的观点?9.名著阅读填空。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以上文段出自(作者)的散文集《》。
该散文集中的《》文,饱含了作者对一位潦倒同乡旧友的思念和同情;另一文《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二.阅读(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了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11.请自选角度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一佐领①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
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
此佐领可云格物④.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
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⑤以就流水。
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
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
”记其实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注:①[佐领]地方官员。
②[绠(gěng)]绳子。
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
④[格物]推究事理。
⑤[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寺临河干干:___②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就: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14.【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
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
15.【乙】文中“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一联诗句使我们了解了乌鲁木齐城水源的走向源自于地理特点,由此你想到的能体现某地区地理或物候情况的古诗文语句是“”。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①我们已经习惯自己的体温,以至对它视若无睹,除非中暑、发烧、寒冷,才会关注它。
如果静下来思考我们的体温为何如此,会发现其中暗含着更加久远的故事:恒温动物异军突起,与变温动物争夺天下。
这是一场考验能源获取、动员效率、反应速度,甚至需要抵御生化武器的持久战争。
最终,恒温动物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彻底占据了天空和大地。
②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③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
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
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
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
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④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
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⑤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⑥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
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⑦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
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
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⑧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⑨其实不止是人类,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的体温也都非常接近这个数值。
鸟类的体温更高一点,不过一般也相差不大。
⑩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 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
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11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
比如蛙壶菌,对几种蛙类来说,感染就意味着死亡。
熊蜂微孢子虫,会在熊蜂体内大量繁殖,导致它们肚子太大无法弯腰交配。
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对鸟类的研究也同样显示,真菌能引发的鸟类疾病非常少。
这让它们相对于容易感染真菌的动物,具有很大生存优势。
○12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13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
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 36.7 摄氏度。
○14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
比如在北美,异温性的蝙蝠在休眠时体温会下降到环境温度,这让它们很容易感染真菌,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并大批死亡。
○15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16.根据语境,解释第①自然段中“改朝换代”的意思。
17.第⑦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18.结合全文,说说人类的体温为何是37摄氏度。
1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不同地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