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山丘陵的红漠化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一一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一一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一一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③鼠害,蝗害。
高三地理微专题: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共23张PPT)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山地丘陵为主,山区坡度大;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人为原因:强取耕地和柴薪
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毁林开荒
生活用能不足
砍柴取薪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适当的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 妥善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生活用煤、沼气、 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等)
C.云贵高原一一沙漠化
D.江南丘陵一一红漠化
【小题2】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①物理及 化学作用, ②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 如次生盐渍化 )
云南省建水县-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 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
分布:
南方低山丘陵
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
◆特点:红壤含有机质少、酸
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 的低产土壤之一。
◆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降低土壤酸性程度
◆利用:种植茶树、油茶、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防止水土流失。
本区水土流失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大
1
2
3
单位土地生物生长 量和产值较高
多石质山地,土层 薄,破坏后很难恢
复
本区江河下游多为 重要的工农业生产 基地和经济中心
思考分析
比较“红色荒漠”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
“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 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 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
荒漠化类型
红漠化
红色荒漠是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红色砂岩)分布 区,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受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 用,使裸露的红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 失岩层裸露而不能生长植物,称之为红色荒漠。如湖南 、江西分布广泛。
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 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 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 二、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 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2)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④开矿
④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 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 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 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地 荒)表、植过被度的樵破采坏、,毁如林不开合荒理、的乱耕砍作滥制伐度、(轮开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滥砍滥伐,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 .过度开垦(陡坡开荒)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过度放牧
3.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贵州经济与生态的头号杀手”
◎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 ◎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造成土地、生物资源丧失、干旱缺水,侵害人类 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加剧贫困问题
知识链接
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石质荒漠化
浅谈关于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浅谈关于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区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缓解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各地政府纷纷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以南方丘陵区为例,该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红漠化问题比较严重。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针对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基于此,本文对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字:生态治理;南方丘陵;红漠化;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引言红漠化是南方丘陵山区的一种典型生态现象,指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下,红壤过度风化,出现水土流失,红壤裸露,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并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地表侵蚀加剧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南方丘陵区红漠化土地分布广泛,治理难度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将会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安全。
一、相关概述(一)红漠化红漠化,是指红壤表层被侵蚀、流失或退化的现象。
红漠化地区地表常呈现红色或棕红色,因此得名。
红漠化可造成土壤养分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从而影响红壤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红漠化分布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和部分暖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的低山丘陵区。
红漠化在热带地区比较常见,而在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较少发生。
根据红漠化发生的原因和程度,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导致的红漠化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红漠化。
(1)自然因素导致的红漠化:①土地肥力低,有机质含量低;②地势低洼、土地破碎、土质粘重;③气候干旱、降水少,或受暴雨冲刷;④土壤侵蚀严重。
(2)人为因素导致的红漠化:①乱砍滥伐,破坏植被;②过度放牧,致使草地沙化;③过量开采和无序开采矿产资源。
(3)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的红漠化:①地质因素,包括地壳抬升、地质运动等;②气候因素,包括气候干旱、暴雨等;③人为因素,包括过度放牧、开垦荒地等。
红漠化和西北荒漠化[知识荟萃]
耕地退化
土
地
退
草地退化
化
气候变异等 自然因素
林地退化
行业重点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13
3 易错易混: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
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 壁、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 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 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 区,而且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行业重点
10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行业重点
11
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植
地
被
面
遭
裸
破
露
坏
风沙 侵蚀
水土 流失
土壤 中的 水分 和养 分流 失
行业重点
土 地 生荒 产漠 力景 下观 降
12
2、荒漠化的概念 (分布、成因、表现)
干旱、 半干旱 地区
半湿润 区地区
人类过度 经济活动
保持土地又有经济收入,使粮、林、果结合协
调发展。
行业重点
6
措施:
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2、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推广省柴灶;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开发 小水电。 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4、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行业重点
7
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模式
用材林
经济用林和毛竹 果园和人工草地
农田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
小专题石质荒漠化和红漠化
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人
类活动破坏生态平衡所导致的地
表覆盖度降低的土壤侵蚀过程, 表现为:人为因素→林退、草毁→ 陡坡开荒→土壤侵蚀→耕地减少 →石山、半石山裸露→土壤侵蚀 →完全石漠化(石漠) 的逆向发展 模式。
石漠化的演变
2、石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人为原因
(3).过度樵采、滥砍滥伐,森林 植被不断遭受破坏
(4).过度开垦及陡坡开荒、毁林 开荒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5).过度放牧、采矿等不合理的 土地利用方式
3.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贵州经济与生态的头号杀手”
◎1.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2.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3.造成土地丧失、干旱缺水,侵害
贵 效州 ,贞 石丰 缝县 中的 种石 植漠 的化 桃治 树理 已已 经初 成见 活成
生态治理措施
图藤 为木 贵植 州物 安金 龙银 县花 部, 分是 覆石 治 盖漠 理 (化 石 花山 漠 椒地 化 、已 的 苦被 良 丁金 好 茶银 植 )花 物
“红色荒漠”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 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 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 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 以被称为红漠化。
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造成土地丧失、干旱缺水,吞噬人 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 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有山无水)
• 千里苗疆,难寻一寸沃土(有地 无土)
贵州
3.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
——“贵州经济与生态的头号杀手”
◎1.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2.危及两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 ◎3.造成土地丧失、干旱缺水,侵害
2.“红色荒漠”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 成原因
红色荒漠造成原因
红色荒漠造成原因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2.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荒漠化与石漠化的区别荒漠化又称土地沙化。
是指在沙漠边缘的干旱与半干旱的草原地区,由于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多风,土地失去植被后,土壤受风蚀而逐渐演变为沙漠地带的现象。
土地荒漠化,使土地失去生物生产能力,沙土侵占农田、草地和林地,威胁交通与村镇。
它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土地荒漠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人为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地开垦草原,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过度利用水资源,开发矿产不注意复垦和恢复植被等。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或禁止人们对易荒漠化地区的不合理开发,保护植被,种树种草,合理地调度和使用水资源等。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良好土壤发育的土地。
其气候变化剧烈,风力作用强烈。
按地貌形态和地表组成物质可分为石漠和岩漠(也称石质荒漠)、砾漠或戈壁(也称砾质荒漠)、沙漠(也称沙质荒漠)、泥漠或粘漠(也称泥质或粘质荒漠)、盐漠(也称盐质荒漠);按生物气候带或生态系统划分,为草原化荒漠(干燥度4~8)、典型荒漠(干燥度8~16)、干旱荒漠(干燥度16~32)、极端干旱荒漠(干燥度≥32),也有的把此类归入干旱荒漠。
荒漠还可以按气候、植被、土壤、地理位置和成因等划分成不同类型。
此外,把高海拔(高山雪线以上)和高纬度(极地)地区终年以冰雪覆盖地面的寒漠(也称冷漠、冻漠、冰漠)归属于荒漠的特殊类型。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这个定义是世界各国领导人在1992年地球问题首脑会议(全球环发大会)上所商定的。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2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基础巩固读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危险度评价图,完成1~2题。
1.关于贵州省石漠化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B。
石漠化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
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严重D.石漠化的成因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2.有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漠化地区分布比较均匀B.东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因该地降水量小C。
中度危险以上石漠化面积占绝大部分D.石漠化地区分布主要呈东南—西北走向1题,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A项对;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B项错;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程度越轻,C项错;石漠化的成因与流水作用、植被生长状况有关,因此与气候有关,D项错。
第2题,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
2。
C3。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我国南方红漠化的成因有()①水蚀严重②滥伐森林③风力侵蚀④开山取石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③,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说明红漠化的成因有流水侵蚀和植被的破坏,故A项正确。
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体积分数的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5题。
4。
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开垦耕地B。
积极营造人工草坡C。
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5.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A。
红漠化B.沙漠化C。
盐渍化D。
荒漠化红漠化石漠化
3、石质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1、地质条件(岩性、构造、地貌) 2、气候影响(气候降水) 人为因素:生存(开垦、伐木、放牧、人口) -----环境承载力
石漠化与“喀斯特贫困”
“生态灾民”
危害
山洪、滑坡、泥石流
水旱灾频发 水土流失 下游河道淤泥(长江、珠江) 耕地面积减少——贫困加剧 生态退化——乔木、灌木、草本、苔
经济损失比黄土高 原大来自③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 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3、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3、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推广生活用煤 (2).解决能 推广节能技术:节能灶. 源需求问题 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发展小水电 (3).矿区开展土地复垦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3)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 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 乏;生态环境脆弱。
例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 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 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过度农垦 26.9%
过度放牧 30.1%
2.人为原因的表现
过度樵采
为了增
人口激增
加收入
无节制采 掘药材发 菜
燃料需 求多
过度樵采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严重破 坏草场
加速荒 漠化
中图版高二地理三同步精选对点练习:红漠化、石漠化的防治
中图版高二地理三同步精选对点练习:红漠化、石漠化的防治1.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显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潮湿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峻腐蚀,基岩裸露,地表显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缘故要紧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3.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操纵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我国幅员宽敞,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4.我国下列地区及其要紧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A.西北洪涝、半洪涝区——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5.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要紧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要紧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进展与工矿、交通等差不多建设相关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要紧是风蚀2021年9月1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指出,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峻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以贵州最为严峻。
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6.下列有关石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漠化是逐步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B.石漠化常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C.人地矛盾是治理石漠化最大的难题D.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7.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缘故,也有人为缘故。
中国地理学案11南方低山丘陵剖析
中国地理学案11——南方低山丘陵区编写:李继花审核:韩爱玲 2016—6—3 1、位置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不包括这一范围内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面积较大的平原。
这里低山丘陵连片集中分布,被称为“南方低山丘陵区”。
2、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原因?同纬度的我国南方丘陵,由于受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天然植被多为亚热带、热带常绿林,因此成为回归沙漠带的“绿洲”。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⑴优势:①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②地形:土地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经营;③水源: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灌溉;④农业资源: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优势品种多;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⑵劣势:①地形:地形崎岖不平,平地少;②气候(自然灾害):受夏秋旱涝灾害、春季低温冻害、盛夏干热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影响;③土壤: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有机少,肥力低(土壤贫瘠);④水土流失严重。
4、红壤改良5.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发展措施①走立体农业道路,发展多种经营;②资源深加工:优势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③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等。
7.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⑴自然原因:①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多暴雨,地表侵蚀作用强烈;③土壤:山地丘陵区,土壤疏松;⑵人为原因:①能源短缺导致伐林取薪,破坏植被(最主要原因);②人多地少导致的过度开荒、陡坡开垦,破坏植被;③开矿、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结构和植被。
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②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③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④对优势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年收入;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⑥加强教育。
红漠化和西北荒漠化
特 生态
征
环境: 脆弱
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荒漠化的 潜在威胁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分
自然条件
散 的
人类活动
加剧加 速发展
土 地
最终连接
退
化
荒 漠 般 景 观
2、西北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自然原因
②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西北-沙漠化
华北 盐渍化
东南丘陵
西南-石漠化
红漠化
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
土地沙漠化
A
冻融荒漠化
黑土G退化
草原退化
B 土壤盐碱化 水土C流失 D
石漠化
F
红色荒漠化
E
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 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原因
沙漠化的治理办法
主要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草、退 牧还草
多沙质沉积物 植被稀疏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开矿、道路建设
合理利用水资源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解决的能源 问题
调节农、林、牧用地比 例
构筑防护林体系 设置草方格沙障 土地复垦恢复植被 控制人口增长
南方低山丘陵与水黄土土流高原失比造较成的危害比黄 土高原大,原因:
(1)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产值高, 造成的损失大。 (2)石质山地,破坏后不能恢复原状。 (3)多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 失影响大。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漠化
过去的千烟洲
千烟洲的地形属于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 土层浅 薄贫痔,林木生长缓慢。过去,附近的农村居民经 常前来砍伐,过度的樵采,导致丘陵上有限的森林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方仅剩一点灌丛和 草丛,而这些灌草植被也在不断地沦为当地居民的 采薪对象。由于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千烟洲被人们用这样几句话来形容 “晴天一块铜, 下雨一包脓,远望黄蒙蒙,近看水土空。” 严重的 水土流失反过来又使土层更加贫痔,这里土地利用 率仅为10 .9%
江南丘陵红漠化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 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据此回答:
7. 下列属于由 于不合理灌溉而 形成的环境问题 的是( C ) A.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B.水土流失 D.石质荒漠化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开荒种地 能源短缺→砍伐森林 开采矿产资源
植被破坏
加重了水土流失
思考分析
比较“红色荒漠”与新疆荒漠化 的原因有何异同?
思考分析
比较“红色荒漠”与新疆荒漠化 的原因有何异同?
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 相同之处: 土地退化
“红色荒漠”是在湿 不同之处: 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 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 化是在干旱环境下,主 要为风力侵蚀形成。
东南区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东临太平洋,南部隔南海 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
1.请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分布比较普遍。
东南丘陵区的气候特点:
思考分析
2.“红色荒漠”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 成原因
自然原因
1.山地丘陵为主, 地形坡度大;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量 大,地表侵蚀作用强 烈。
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雨水冲蚀 作用,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 成块地流失,导致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 生长植物,称红色荒漠。
红壤: 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 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
流失的红壤
正在发展的红色荒漠
正在发展的红色荒漠
思考分析
2.“红色荒漠”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 成原因
B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地理小专题】04红漠化
【地理⼩专题】04红漠化专题4红漠化综合检测题⾥⾯遇到了“红漠化”的内容,学⽣普遍反映这⼀块⽐较陌⽣,于是把这个内容作为⼀期⼩专题分享给⼤家。
1知识梳理基本概念(1)⼟壤侵蚀:⼟壤及其母质在⽔⼒、风⼒、冻融或重⼒等外⼒作⽤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有⼈认为⼟壤侵蚀应该叫⼟地侵蚀。
⼟壤侵蚀分为风蚀、⽔蚀、冻融侵蚀三种类型。
(2)荒漠化:在⼲旱、半⼲旱或半湿润地区的脆弱⽣态环境下,由于⼈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态平衡,使原⾮荒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的景观。
(⼴义上的荒漠化包含⼟地沙化、红漠化、⽯漠化、⽔⼟流失、⼟壤盐碱化等)(3)⼟地退化:⼟地退化含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地的后期质量(数量)明显⽐前期下降减少。
包括⽔⼟流失、风蚀沙化、草地退化、盐碱化、⼟壤贫瘠化和⼟壤污染,原因是⼈为造成。
基本类型⼟地沙漠化:⼀般指单纯风⼒作⽤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发⽣在⼲旱、半⼲旱地区,由于⼈为活动和⼲旱的影响,导致原有⾮沙⼟地逐渐深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该种荒漠化主要是⼲旱半⼲旱地区沙丘⼊侵或沙丘活化产⽣,多发⽣在我国西北⼲旱半⼲旱地区。
⽯质荒漠化:狭义的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为活动的⼲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壤严重流失,岩层⼤⾯积裸露或砾⽯堆积的⼟地退化现象。
次⽣盐渍化:在⼲旱、半⼲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候⼲旱、蒸发量⼤或不合理的此引⽔灌溉,导致地下⽔位上升,造成⼟壤盐分积聚于⼟壤表层所形成的现象。
该种荒漠化是由于⼟壤中盐分过分富集形成,主要与过度灌溉及蒸发旺盛有关。
多发⽣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红漠化:主要发⽣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壤概况红漠化成因1.由于⼈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壤本⾝的特性,红壤区的⼟壤⽣产⼒低下,⽔⼟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荒漠化”。
红漠化影响
红漠化影响红漠化是指我国南方红色丘陵区因流水作用导致的具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那么红漠化影响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红漠化是脆弱生态环境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
影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化有气候变化方面的原因。
降雨是产生自然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
该地区年降雨量降水量大, 降雨强度大, 对地表侵蚀大。
在南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还经常受台风影响,伴随而来的暴雨和强风对地表冲刷厉害。
坡度影响土壤侵蚀速率。
南方低山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等,山地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一旦地表植被受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
岩性与土壤是侵蚀的物质基础。
南方岩性复杂, 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岩石风化层较厚, 颗粒粗, 岩性松软。
南方低山丘陵多为红壤, 土壤质地松散,土层浅薄, 抗蚀性较弱。
另外,台风、地震、山洪爆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也会引起该地区的荒漠化。
除了自然原因外,不适当的人为活动是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比如,由于粮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 大面积开垦丘陵山区陡坡,而红壤垦后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也随之下降。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再毁林开荒,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红漠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红壤裸露,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低。
土地红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s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远比黄土高 原地区严重的原因: 一 从经济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更高, 每寸土地水土流 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二 从生态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为石质山地, 土层薄 ,一旦表土蚀去,容易形成石漠化,而且恢复 起来更难。 三 从社会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并且
南方水土流失治理典型地区
福建省长汀县 江西省信丰县 湖南省岳阳市 湖北省孝感市 安徽省大别山区
谢谢观赏
2012301270006 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少冬
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
农业治理模式
丘上林草建好塘,河谷滩地果渔粮。
用柴林
毛竹
果园
池塘
农田
远看青山在
林下水土流失 近看水土流
从遥感影像上看,某些地区的植被状况 很好,覆盖度比较高,但由于林下缺少 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 度很高,仍然会发生中度、甚至强度以 上的水土流失。
林下水土流失的原因
过去的千烟洲
千烟洲的地形属于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 土层浅 薄贫痔,林木生长缓慢。过去,附近的农村居民经 常前来砍伐,过度的樵采,导致丘陵上有限的森林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方仅剩一点灌丛和 草丛,而这些灌草植被也在不断地沦为当地居民的 采薪对象。由于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千烟洲被人们用这样几句话来形容 “晴天一块铜, 下雨一包脓,远望黄蒙蒙,近看水土空。” 严重的 水土流失反过来又使土层更加贫痔,这里土地利用 率仅为10 .9%
10多年前,我国著名土壤地理学家席承藩说: 千烟洲为开发治理南方红壤丘陵树立了样板,它 不但可以让农民脱贫致富,而且可以改变农民的 生活方式。千烟洲生态试验区综合开发治理红壤 丘陵的成功,不仅为进一步开发我国南方大面积 红壤区丘陵资源提供了科学的、可行性强模式样 板,而且还为该区域的资源综合利用与山区综合科考队在此地设立试 验点。
1982年建立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研究 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过程及其环境效应,以及 红壤丘陵水上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1992年通过国家一期验收合格。 1993年开始进行以山地立体农业为中心的农业基础 研究的基地建设。 2000年通过国家中期验收。 ······
红壤的自然特性为土层薄,酸性强,牯重板结,有机质 宙量低,保肥保水性能差,生态环境恶劣。人们称之为 “红色沙漠”。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台湾地区。 由于这些地方气温高、雨量多、生长季节长,年平均气 温l6—18℃,降雨量l800毫米左右,无霜期长 达25O~280天,还是适宜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1、树种单一造成林下植被缺失 2、造林目的单调,造林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3、经济林果树下,因锄草、翻耕和大量使用除草剂, 造成地表覆盖度低,导致流失依然存在开发性治理水 土流失是南方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之一
科学治理
(一)国家扶持引导,逐渐向地区自立转移 (二)开发治理结合,经济生态优先 (三)制订规划,实施战略性推进 (四)政策法制,配套实现 (五)科技领先,体系周全
广东南雄大塘镇的花树下:又一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 位于岭南的广东省南雄县大塘镇有一个地方叫花树下,
也许这里曾经有过繁花似锦的辉煌,才留下这么一个美丽的 地名。然而,这里却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地处珠江 流域北江支流浈水上游的南雄县,属山地、丘陵地带,岩性、 构造复杂,水土流失严重。除了脚下这片紫色页岩分布的强 烈水土流失区外,一些花岗岩红壤地区的水蚀荒漠化也很严 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751.2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31.4%;其中中度以上的荒漠化面积有383平方公里,占水土 流失面积的一半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流失区平均每年剥 蚀土层3.61毫米。水蚀荒漠化的强烈发展使这些地区残存的 表土早就被暴雨冲刷殆尽,地面母岩裸露,寸草不生,成为 名符其实的一片红色丘陵。
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县城。离县城22公里的河田镇,曾 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 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阴、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 的河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 观。河田的植被曾经两次遭到毁灭性破坏:1912—1916年间,由于当时封 建宗派的林权纠纷,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互相抢伐林木,使苍翠山岭不久就 演变成灌草劣地;1934年红军北上,国民党军队进驻河田,大量砍伐林木 充做军资,使植被遭到彻底破坏。经过这两次大的浩劫,河田镇原有的苍 翠山岭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片红色荒漠。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 当地环境虽然也在不断治理,但也仍遭继续破坏。几经反复,水蚀荒漠化 越发严重。80年代中期以来,虽治理力度加大,但有限的资金只能使治理 局限在一些示范区,广大地区的荒漠化仍很严重。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只见 一片片的山丘,光秃秃的,少得可怜的几棵稀稀拉拉的马尾松似乎在向人 们呼吁。这里的马尾松普遍不高,有的树才高20多厘米,树龄竟有16年, 当地人称这种树为小老头树。地表失去植被的荒丘一遇暴雨,造成严重的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冲入河道、水库,导致河床抬高、水库淤积,有的 地方甚至河比田高。如此的景象真让我们不敢相信:在华北地区比较常见 的地上河,居然在年降水量1700毫米的地区出现。
南方丘陵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土流失导致丘陵地区土层变薄甚至形成 红色石漠,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难以逆转; (2)丘陵地区流失的红壤覆盖在丘陵下部的水 稻土上,导致耕地退化; (3)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丘陵区地形更加复杂, 起伏更大,遇到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上升,河床抬高, 加剧洪水灾害并且威胁河流的航运; (5)河流含沙量上升,河流水质变坏,影响附 近地区的用水。
在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水土流失对社会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目录
01 南方基本情况介 绍 02 红漠化现实
03 小流域的治理典 型(以江西省泰和县千烟
洲治理为例)
红壤丘陵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以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例
红壤上的一颗明 珠——泰和千烟洲
千烟洲,位于江西 泰和县灌溪镇,是一 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 丘陵地区。其红壤开 发模式曾被推选为里 约热内卢的国际样板 之一,联合国授予其 “全球生态治理和修 复百佳”称号。
红漠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决定因子)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 度樵采、陡坡开荒等)使植 被破坏严重。 开采有色金属矿产—破 坏地表植被 城市的扩张和道路的建 设—地表裸露 ④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危害严重
红色的荒山秃岭曾经山清水秀,而今地上河现象竟在这里出现。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公里,其南段福建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 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 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 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 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 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的自然原因(潜在因子)
1、红壤分布广泛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
水量大集中多暴雨 3、低山丘陵为主,地表
起伏大,易受水的冲 刷 4、河流众多,气候湿润
江西瑞金叶坪:红色荒漠逼近村庄 江西瑞金市的叶坪乡曾经是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有“红都”之称。叶坪是一
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当年这里是四周山林覆盖,便于隐避的好地方。然而,现在离 它不远的王屋塘、横岭一带,呈现的却是一片紫红色页岩组成的强烈水土流失区。根 据当地人的描述,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北上后,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大面积的烧山。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的乱砍滥伐又使荒山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瑞金缺煤少 电,生活能源以砍山地薪柴为主,使山上的柴草越砍越少,而暴露在外的紫色页岩岩 性软弱,极易风化。只要一遇暴雨,必然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是,瑞金 县不少乡都分布有这种紫色页岩,全县1/4以上的土地有程度不等的水土流失,其中由 于流水侵蚀造成的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4.0%,全县平均每年流失表 土342万吨。一位水土保持站的人员痛心地告诉我们,随着大量表土流失,全县每年丧 失全氮3220吨,全磷2174吨,全钾21万吨,有机质71680吨,从而使农田土层瘠薄, 难以持续利用。强烈的水蚀荒漠化使生态失去平衡,洪涝灾害三年两发,旱灾几乎连 年不断。流失的大量表土,又使河道、水库淤积,从而加剧了水旱灾害的发生。瑞金 位于长江的二级支流贡水流域,由此我们不禁想到,正是长江的这些众多支流由于强 烈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抬高,水库、湖、塘失去调蓄能力,从而也让1998年夏季 长江干流的特大洪水雪上加霜。近年来,瑞金的水蚀荒漠化仍有蔓延、扩展之势。站 在叶坪村外的高岗上向远处望去,紫红色的秃岭由远而近,有些地方红色荒漠已逼近 村庄,实在叫人心急如焚。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漠化
2013/4/16
目录
01 南方基本情况介 绍 02 红漠化现实
03 小流域的治理典 型(以江西省泰和县千烟
洲治理为例)
南 方 低 山 丘 陵 的 地 理 位 置
南 方 风 光
目录
01 南方基本情况介 绍 02 红漠化现实
03 小流域的治理典 型(以江西省泰和县千烟
洲治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