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自考政治经济学题库(附答案)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方老师2021.2.23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6.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8.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9.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 劳动生产率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D. 社会生产力1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11.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政治关系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1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B. 交换C. 分配D. 消费13.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A. 厂房B. 机器C. 原料D. 工具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C. 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5.生产资料是()A. 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B. 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D. 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资料所有制C. 社会生产力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A. 社会生产过程B. 社会生产活动C. 社会生产效率D. 社会生产方式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 一定的社会形态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9.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A.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20.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价值与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2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2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23.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答: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知识附真题和答案讲解
00009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导论O.l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O.l.l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0 1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及其发展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向未来社会经济关系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0.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0.2.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0 2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系统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二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0 2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0.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0 3 2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经济规律的两大特点。
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0 3 3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体系的含义。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东盟自由贸易区2.试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3.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产品主要是()。
A.矿产资源B.农产品C.工业制成品D.高新技术产品4.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C.体力劳动D.脑力劳动6.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和继起互为前提、相互依存。
7.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售卖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8.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正确B.错误9.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C.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0.简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1.简述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
12.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企业信用D.消费信用1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比较优势是()。
A.资源B.资金C.技术D.劳动力成本14.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
A.国际分工住在富人区的她C.社会分工D.自然分工15.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
A.滞胀B.危机C.萧条D.复苏E.高涨16.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
()A.正确B.错误17.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分割为()。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D.生产价格E.资本主义地租1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个别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9.资本家投资银行业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当于()。
A.利息率B.土地收益率C.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2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政治经济学165重点考点
28、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资源使用的时间、空 间和数量。 资源配置的目标: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包括消费者的个人利益、企业效益、国民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配置的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要求有不同的管理制度; 第二,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 二者又可以在某种经济体制中以不同的形式结合起来。
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45
45.生产自动化条件,不 能代替劳动的作用。 ②自动化的机器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劳动。 ③个别资本家获得的更多剩余价值的来源 是劳动生产率高的劳动。 ④自动化普及后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仍 然是工人创造的。
46
29
29.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 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 经济。具体表现在: 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 作用的基础; ②商品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市场机 制的内在根据;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 成熟程度。
30
30.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37
37.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 W)与资本总公式(G—W—G’)
①买卖的顺序不同。 ②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③流通的媒介不同。 ④流通的内容不同:不同使用价值间的交换; 价值的增殖。 ⑤流通的目的不同:获得所需的使用价值;价 值的增殖额 。
38
38. 货币转化为资本
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劳动力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维持劳 动力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历史和 道德的因素) ②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它是价 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政治经济学总复习
考试题型与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20分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三、辨析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说明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四、简答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回答问题的要点
考试题型与答题方法
五、论述题,2小题,共20分 回答问题的定义、要点,还要结合实际,举例
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 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量
6、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Ⅰ(v+m)=Ⅱc;扩大再生产实现 条件:Ⅰ(v+Δv+m/x)=Ⅱ(c+Δc)
7、W=k(c+v)+m→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可变资本的 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 润的形式。利润是针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针 对可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 值的转变形式。利润率m/c+v<剩余价值率m/v→掩盖了资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之间交换 的比例。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价值 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3、商品的二重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是生产 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 商品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而是两种劳动,同一 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5、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资本的相互渗透、人事上的 结合。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 现,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
子
绪论(分值少,客观题)
政治经济学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1. 生产力 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2、物质资料生产指人们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2.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3.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4. 劳动对象 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对象5. 劳动资料 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6. 经济规律 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7. 经济基础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8. 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9. 使用价值 物品的有用性和效用,及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他是商品的自然属性10. 价值 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11. 交换价值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它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12. 具体劳动 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具有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13. 抽象劳动 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他创造商品的价值1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品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5. 通货膨胀 物价普遍的、持续的上涨16. 货币流通规律 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它要求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17. 储蓄 居民收入为被消费的部分18. 货币 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19. 价值尺度 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的社会尺度20.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的流通媒介21. 价值形式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及交换价值22. 资本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以物为媒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3. 不变资本 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了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24. 可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考导论、第一、十、十一、十二、章节整理重点资料
00009自考《政治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整理总结:导论:(2分)1、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为资本主义辩护、粉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资本关系庸俗经济学产生,代表人物有英国马尔萨斯和萨伊。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名为《先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的提法。
2、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革。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因素,人的要素就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就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生产工具的变革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3、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办法。
4、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的特点:一般来说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1)由于自然规律赖以产生的自然条件变化时间很长,因而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而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经济条件可以较快地发生变化,因此,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3)在阶级社会中,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而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生利益,要收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5、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6、生产资料包括: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①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③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7、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2年版简答题、论述题精选
导论一、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第一、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第二、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皓首工具。
第三、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经人加工的但已生产过程的自然物;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即原材料。
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社会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四、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1、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列宁探索了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2、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信作过多方面的探讨,但由于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片面的理解,使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的分析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历年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2013年07月1.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的是()A.重商主义学说B.古典政治经济学 C.庸俗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系统方法B.数学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归纳和演绎法3.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4.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A.价值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6.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定期付款的保证书是()A.期票B.汇票 C.支票D.债券7.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A.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C.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8.假定资本家投入100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假定不变资本一次转移),可变资本200万元。
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为140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是()A.50%B.100% C.150% D.200%9.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10.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1.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导致社会资本总额急剧增大 B.导致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导致可变资本数量上升12.考察资本循环要以()A.借贷资本为对象 B.商业资本为对象 C.产业资本为对象D.生息资本为对象13.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价值贬值,被称为()A.物质磨损B.精神磨损 C.固定资本折旧D.固定资本更新14.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是()A.M′=m/c B.M′=m/v C.M′=M/v D.M′=m/(c+v)15.公式I(v+△v+m/x)=II(c+△c)是()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6.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B.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C.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17.垄断组织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价格是()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D.保护价格18.公有制反映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B.财产的组织制度 C.资本的组织形式D.资产的经营方式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A.按劳分配B.个体劳动收入 C.福利性分配 D.按资金分配20.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产权清晰是指明确界定()A.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B.出资人的财产经营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C.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经营权 D.出资人的财产经营权与企业的法人经营权21.规范市场客体的规则属于()A.市场进出规则B.市场竞争规则 C.市场交易规则D.市场兼并规则22.与集约型经济增长内容基本一致的是()A.粗放型经济增长B.外延型经济增长 C.内涵型经济增长 D.数量型经济增长23.下列产业中,消耗资源较少的是()A.建筑业 B.新兴服务业 C.装备制造业 D.加工工业24.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实质上反映()A.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B.物质资源消耗的多少 C.市场份额占有的大小D.环境保护状况的优劣25.企业分配给职工的工资属于()A.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B.国民收入的再分配C.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 D.国民收入中的社会后备基金26.社会保险的三大法定保险是()A.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C.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 D.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27.产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贸易B.国际金融 C.对外直接投资D.国际间接融资28.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A.国际水平分工B.国际垂直分工 C.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分工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工29.世界贸易组织是()A.联合国的组成机构B.区域性的国际贸易组织C.多边性的国际贸易组织 D.双边性的国际贸易组织30.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是()A.以质取胜、科技兴贸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D.“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13年04月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B.劳动对象的改善 C.分工协作的加强 D.生产工具的变革2.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A.国际分工 B.个别分工 C.社会分工 D.自然分工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是指()A.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为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同时占有B.使用价值由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由具体劳动形成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D.有价值的物品未必有使用价值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关系不确定 B.无关 C.成正比 D.成反比6.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价值制约 B.商品价格总是与价值保持一致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总是低于价值7.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相对不足而引发的经济现象是()A.生产过剩 B.信用膨胀 C.通货膨胀 D.通货紧缩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格标准和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和国家货币9.资本总公式是()A.W-G-WB.G-W-GC.G-W-D.G—10.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不变资本的比率 B.可变资本的比率 C.全部资本的比率 D.积累资本的比率11.商品价值的构成可以表示为()A.C+VB. v+mC.c+mD.c+v+m12.工作日不变而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利润 D.平均利润13.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 B.储备阶段 C.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14.折旧率是折旧费与()A.固定资本原值的比率 B.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的比率C.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 D.预付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的比率15.生产价格的构成是生产成本加()A.剩余价值 B.利润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16.垄断组织的实质在于获取()A.利润 B.平均利润 C.绝对利润 D.垄断利润1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A.流动资本替换 B.固定资本更新 C.预付总资本更新 D.可变资本更新18.普通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所获得的股息和分红是()A.非剥削性质的劳动收入 B.非剥削性质的资金收入 C.剥削性质的资本收入 D.福利性收入19.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A.公有制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企业20.以下既属于商品市场又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A.消费品市场 B.生产资料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金融市场21.假设某国2010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2011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万亿美元,2011年价格比2010年上涨了10%,则该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是()A.20% B.8% C.12% D.18%22.农业社会中占最大比重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新兴产业23.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科技进步和创新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建设“两型”社会24.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A.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B.文化艺术领域内进行的分配C.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D.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分配25.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A.国际贸易 B.国际分工 C.国际投资 D.经济全球化26.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贸易保护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突出的经济矛盾表现在()A.投资领域 B.金融领域 C.生产领域 D.贸易领域28.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A.有矛盾的 B.根本对立的 C.完全一致的 D.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9.对外贸易主要是指()A.进出口 B.来料加工 C.引进技术 D.利用外资30.我国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就要()A.出口越多越好 B.坚持以质取胜 C.进口越多越好 D.增加进出口总量2013年01月1.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A.生产技术B.生产容器C.生产工具D.生产场所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交换方式D.劳动对象3.根据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A.农业和工业B.工业和服务业C.农业和服务业D.工业和建筑业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脑力体力分工D.企业内部分工5.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B.抽象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C.具体劳动新创造出来的D.抽象劳动新创造出来的6.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A.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B.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C.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D.是调节经济活动唯一的形式7.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8.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量B.剩余价值率C.平均利润率D.利润率9.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劳动强度获得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10.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延长工作目的结果D.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1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A.是由工人创造的B.是由资本家创造的C.是由原始资本带来的D.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12.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13.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个月时间,那么一年的周转次数是()A.4次B.2次C.1/2次D.1/4次14.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固定资本贬值而发生的损耗是()A.固定资本折旧B.固定资本更新C.物质损耗D.精神损耗1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预付资本总和B.剩余价值总和C.社会总产品D.国民收入1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m)=IIc,反映了()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B.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D.两大部类内部及之间的交换关系1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资本积累的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18.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剩余价值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B.利润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C.平均利润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D.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19.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而交纳的地租属于()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C.级差地租IID.垄断地租2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A.业主制实现的B.合伙制实现的C.合作制实现的D.参与制实现的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解劳资矛盾的手段是()A.社会福利制度B.雇佣劳动制度C.产业扶植政策D.创新激励政策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A.联合国的专门机构B.区域间的国际金融组织C.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D.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2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A.公有制经济B.非公有制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内资合作经济24.我国现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25.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A.企业与市场的关系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生产与分配的关系26.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指()A.资产所有权B.法人财产权C.微观管理权D.宏观调控权27.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C.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28.积累基金中最主要的部分是()A.扩大生产基金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C.社会后备基金D.重要物资储备基金29.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是()A.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B.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C.微观竞争的重要杠杆D.微观竞争的前提条件30.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A.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B.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013年07月31.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的商品经济()A.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B.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C.以市场交换为目的D.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32.按主体的不同,信用可分为()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国家信用 E.消费信用33.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区分为()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通资本 E.流动资本34.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是()A.产业资本运动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B.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C.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的资本 D.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 E.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35.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A.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 B.各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利润率完全相等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它们的生产价格完全一致 D.各部门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不一定完全一致E.各部门投入的等量资本会获得等量利润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运用财政政策进行调节的手段有()A.税种 B.税率 C.政府支出 D.利息率 E.货币供应量37.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是()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集体经济 E.股份合作制经济38.理顺分配关系和调节收入分配要求()A.提高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基本收入 B.调控不合理、不公平的高收入C.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D.打击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 E.允许两级分化39.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E.社会资助40.属于非关税贸易措施的有()A.进口配额限制 B.“自愿”出口限制 C.行政手段限制进口D.制定环保标准限制进口 E.制定技术标准限制进口2013年04月31.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科技发展水平及应用程度 C.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E.自然条件32.按照主体不同,信用可分为()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消费信用 D.国家信用 E.企业信用33.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A.增加投资机会 B.加快商品流转速度 C.加深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减缓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E.刺激投资引发信用危机3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劳动者()A.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 B.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 C.有人身自由D.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E.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35.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工人有权利参与对劳动过程的管理B.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C.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D.工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归资本家所有E.工人拥有劳动力的使用权36.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是()A.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B.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C.受市场机制制约D.全社会实行统一标准 E.收入上不存在差别37.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要求()A.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 B.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提高低收入群众基本收入D.调控不合理的高收入 E.打击非法收入38.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包括()A.信用机制 B.价格机制 C.竞争机制 D.交易机制 E.供求机制39.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A.非歧视性原则 B.透明度原则 C.发展中国家单方面优惠原则D.一切国家双方面优惠原则 E.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40.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有()A.对外贸易 B.对外资金交流 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E.发展国际旅游业2013年01月31.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有()A.劳动强度B.劳动熟练程度C.商品的供求状况D.商品的使用价值E.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3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A.单位商品价值降低B.劳动力价值升高C.劳动力价值降低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E.剩余劳动时间延长3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A.商品价格水平B.货币流通速度C.市场竞争程度D.待售商品数量E.社会劳动生产率34.对W-G-W和G-W-G′两个流通公式对比可以看出()A.前者的货币是充当流通媒介的货币B.后者的货币是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本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殖E.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35.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包括()A.生产资料再生产B.消费资料再生产C.生产关系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E.扩大再生产3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A.在全部资本中可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B.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C.资本对劳动力需求有时绝对减少D.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E.相对过剩人口产生37.资本主义银行利润()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B.由贷款利息的总和构成C.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E.通过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3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资本组织形式有()A.股份公司B.垄断资本组织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组织E.国际垄断同盟39.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A.统一的市场B.开放的市场C.竞争的市场D.有序的市场E.集中的市场40.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资助D.社会福利E.社会优抚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013年07月41.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难点笔记资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难点笔记资料 课程代码:00009导论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法国蒙克莱田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
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作为独立学科产生。
代表人物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的经济学说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只限于描述从经济现象表面所看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的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与它的开放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古典政---代表人物:英国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完成 庸俗-----------------:法国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 小资产阶级--------:法国的西斯蒙第和普鲁东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经济学包括 1.理论经济学 2.应用经济学 3.经济思想史 4.经济史5.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学科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包括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2.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3.微观经济学我国现在将政治经济学归于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 (劳动力的支出)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1.体力劳动2.脑力劳动社会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和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是分配和交换。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前重点复习
12.资本主义企业中所生产的机器设备属于这个企业的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商品资本D.生产资本13.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B.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14.年剩余价值率表示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C.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15.产业资本循环运动过程中的决定性阶段是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C.生产阶段D.流通阶段16.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依次经过A.生产、购买、销售三个阶段B.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C.销售、生产、购买三个阶段D.购买、销售、生产三个阶段17.I(v+△v+m/x)=Ⅱ(c+△c)是社会资本A.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B.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22、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是A、G—W-G’B、G—W…P…W’一C’C、W’一C’?G—W…p…W’D、P…W’一G’?G—W…P23、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A、生产资料补偿和消费资料补偿B、产业资本补偿和商业资本补偿C、固定资本补偿和流动资本补偿D、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Ⅰ(c+m)=ⅡcB.Ⅰ(v+m)> ⅡcC.Ⅰ(v+Δv+m/x)= Ⅱ(c+Δc)D.Ⅰ(c+v+m)=Ⅰ(c+Δc) +Ⅱ(c+Δc)E.Ⅱ(c+v+m)=Ⅰ(v+Δv+m/x)+ Ⅱ(v+Δv+m/x) 2.固定资本的磨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是指A.由于使用发生的损耗B.由于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损耗C.由于经济危机引起固定资本提前更新造成的损失D.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E.由于出现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3.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A.以原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燃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D.购置机械设备的资本E.购买劳动力的资本4.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正常有形磨损的有A.厂房、设备使用过程造成的损耗B.因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现有厂房、设备的贬值C.新技术装备出现造成现有设备的贬值D.自然力作用造成的厂房、设备的损耗E.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厂房、设备的损失5.货币资本是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职能形式C.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资本生产过程作准备的资本E.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9.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不同职能的资本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E.借贷资本10.固定资本不同于流动资本的特点是A.它的实物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基本保持原有形态B.由于实物状态不变,价值不发生转移C.它的实物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逐步磨损D.它的价值适应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E.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其价值才实现全部转移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Ⅰ(v+m)=ⅡcB.Ⅰ(v+m)> ⅡcC.Ⅱ(c+ m–m/x)> Ⅰ(v+m/x)D.Ⅱ(c+v+m)=Ⅰ(v+m)+ Ⅱ(v+m)E.Ⅰ(c+v+m)=Ⅰc+Ⅱc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A.避免或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B.节省预付资本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D.提高剩余价值率E.提高年剩余价值率18.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要求是A.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最快B.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最快C.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其次D.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其次E.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最慢单项选择题:1. A2. A3.D4.A5.A6.C7.D8.B9.C 10.C 11.D 12.C 13.C 14.D 15.C 16.B 17.D 18.D 19.C 20. B21.C 22.D 23.D多项选择题1.CDE2.ABDE3.ABCE4.AD5.ABD6.BCE7.ABDE 8.CE 9.ABD10.ACDE 11.BC 12.ABCE 13.ABCDE 14.ABC 15.BC 16.CE 17.ADE 18.BCE4.当资本家把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视为生产成本时,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A.c+v+m B.c+v C.c+m D.k+m8.生产成本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D.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C.货币向资本转化的过程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E.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6.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A.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反映剥削程度B.利润率反映资本的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E.剩余价值率是决定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之一7.生产价格形成后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B.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C.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E.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价值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E.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9.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相互关系是A.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率决定利润率D.利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E.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10.部门之间竞争会导致A.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B.不同生产部门所获利润完全相等C.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受到打击。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D )。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社会总供给不足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D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积累理论 C.商品二因素理论 D.劳动二重性学说3.资本总公式是( D )。
A.W—G—W B.W—G—W‘ C.G—W—G D.G—W—G’4.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要求注重发展的( C )。
A.局部性、激进性 B.超前性、差异性 C.全面性、整体性 D.跳跃性、可能性5.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被称作( A )。
A.利润 B.利息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6.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B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7.新常态下解决发展动力的核心问题是( B )。
A.赶超发展 B.创新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激进式发展8.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是( C )。
A.国家直接投资 B.国家间接投资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D.跨国公司间接投资9.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是劳动力商品的( B)。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交换价值10.社会总供给的组成部分是( C )。
A.收入、储蓄、消费 B.收入、消费、投资 C.收入、储蓄、进口 D.消费、投资、出口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D )。
A.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新殖民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B )。
A.政治控制 B.经济兼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 )。
A.公有制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 )。
A.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的比率 C.预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的比率1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冲突的内在根源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选题精选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4.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4.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5.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5.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5.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5.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5.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5.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5.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6.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商业资本。
6.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
6.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4、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
6.5、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6.6、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6.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8、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绝对地租。
6.9、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1、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
7.2、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7.4、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
7.7、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和广泛发展。
7.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7.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间接调控。
8.1、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8.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8.3、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8.4、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从商业资本国际化到借贷资本国际化再到产业资本国际化。
8.5、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8.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矛盾和争夺。
8.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8.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
9.1、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垄断。
9.2、垄断资本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使技术进步的:动力减弱了。
9.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缓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9.4、食利国是指:依靠资本输出进行剥削和掠夺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9.5、私人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9.7、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政治统治的手段是:暴力镇压群众和推行改良主义。
9.8、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垄断资产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0.1、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0.2、资本主义既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又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这是指: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现代工人阶级。
10.3、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10.4、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0.5、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10.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按劳分配。
10.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10.8、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于不同部门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10.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多选题精选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1.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3.生产工具:(BCD)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1.4.生产力:(ABCDE)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1.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借贷关系1.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ADE)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1.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2.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2.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劳动E.抽象劳动2.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2.7.商品的价值量与(BC)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2.9.市场经济是(ACDE)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2.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2.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E.就业机制3.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A.自行增殖的价值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一定的物品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E.一定数量的货币3.2.剩余价值(ABE)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3.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E.流通资本3.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BD)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3.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BD)A.提高劳动生产率B.延长工作日C.改进生产技术D.提高劳动强度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3.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3.7.相对过剩人口(BCD)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3.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ABC)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E.流通阶段4.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E.流动资本4.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生产时间E.流通时间4.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AC)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4.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4.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A.资本补偿B.劳务补偿C.货币补偿D.价值补偿E.物质补偿4.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A.I(v+m)=IIcB.I(c+v+m)=Ic+IIcC.Ⅱ(c+v+m)=I(v+m)+Ⅱ(v+m)D.I (c+v+m)=I (c+△c)+Ⅱ(c+△c)E.I(v+m)>Iic4.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A.I(v+m)=IIcB.I (v+△v+m/x)=Ⅱ(c+△c)C.I(c+v+m)=Ic+IIcD.I (c+v+m)=I (c+△c)+Ⅱ(c+△c)E.Ⅱ(c+v+m)二I(v+△v+m/x)+Ⅱ(v+△v+m/x)5.1.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D.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5.2.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因素是(AB)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E.流通资本5.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BCE)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5.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D)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D.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E.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5.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BE)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水平B.各部门的利润水平C.社会总资本额的大小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5.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BCDE)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E.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5.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5.8.生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BCD)A.价值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B.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C.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E.每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6.1.商业资本是(ABC)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职能资本B.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资本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资本形式6.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AD)A.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分工B.商人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工C.商人有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D.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E.产业资本家必须生产出适销的商品6.3.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因而(BE)A.提高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E.使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6.4.商业流通费用包括(BC)A.生产商品所用生产资料的费用B.生产性流通费用C.纯粹流通费用D.商品的成本费用E.更新生产设备的费用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AB)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银行资本E.货币资本6.6.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ABC)A.权力机构B.经营管理机构C.监督机构D.财务机构E.股票发行机构6.7.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BCE)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C.剩余价值由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的关系6.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土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土地是:(CD)A.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B.土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土地C.优等土地D.中等土地E.劣等土地7.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BCE)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C.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D.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7.2.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BE)A.企业垄断阶段B.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C.行业垄断阶段D.部门垄断阶段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7.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ABCD)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B.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E.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竞争7.4.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ADE)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C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大为缩小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生作用的体现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资本是(BD)A.一般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工业资本C.一般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银行资本E.垄断的商业资本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ACE)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7.7.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AB)A.资产阶级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B.通过国有化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C.国家掌握一个企业的控股权D.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E.国家将一定资本注入私人企业7.8.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BE)A.对工资收入的调节B.对利息率的调节C.对物价水平的调节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8.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BC)A.金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B.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C.国际垄断的基础D.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8.2.二次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BCDE)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B.资本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增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人资本输出的增长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8.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D)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跨国公司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BCD)A.分工的全球化B.生产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E.科技的全球化8.5.二次大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CDE)A.欧洲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E.世界贸易组织8.6.地区经济集团(ABCDE)A.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B.是通过签订一定协议而组成的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E.其目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8.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大战是因为(ABCD)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B.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十分尖锐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压力和获取更多利润E.有利于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8.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ABC)A.贸易方面B.投资方面C.金融方面D.生产方面E.分配方面9.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BDE)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9.2.垄断在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BCD)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用较多时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原有机器设备发生重大无形损耗时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垄断利润下降时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引起激烈竞争时9.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是(BD)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B.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用9.4.食利者阶层的特点是(BCE)A.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B.完全脱离生产经营活动C.专靠吃利息为生D.不以利息收入为主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9.5.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