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总结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数据库的产生1.1963年美国Honeywell公司的IDS(Integrated Data Store)2. 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数据库系统(1969年形成产品)3.1969年美国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组织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发表关于网状模型的DBTG报告(1971正式通过)4.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

第一章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一.基本概念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例如:声音、图象、文字、图形等。

数据库中以记录为单位,同时加语义。

列如:学生,其记录特征为:XH(学号),XM(姓名),AGE(年龄)信息=数据+处理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在这个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定格式存放的。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1) DDL数据定义语言,英文全称:Data Definition Language定义数据库中对象的,对象有:基本表,索引、视图,游标、触发器等(2)DML数据操纵语言,英文全称: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主要有:查询、插入、删除、修改(3)DCL数据控制语言,英文全称:Data Control Languange授权、回收权限命令(4)TCL事务控制语言,英文全称:Transaction ControlLanguage(5)数据库的运行管理(6)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4.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包括: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数据库原理PPT课件

数据库原理PPT课件

模式
也称为逻辑模式或概念模 式,定义了数据库中所有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系。
内模式
也称为物理模式或存储模 式,描述了数据在物理存 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和存 储方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控制语言(DCL)
用于定义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如表、 视图、索引等。
用于控制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权限 和安全控制。
数据库原理ppt课件
目录
• 数据库概述 • 数据库系统结构 • 数据库设计 • 关系数据库 •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 数据库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01 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 内的、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能 为多种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库的作用
数据库用于存储、检索、更新和 管理大量数据,支持企业或组织 的运营和决策。
NoSQL数据库具有可伸缩性强、灵活 性高和可靠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大 规模数据处理和实时分析的需求。
03
NoSQL数据库的挑 战
NoSQL数据库面临着数据一致性、查 询效率和标准化等挑战,需要进一步 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定义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管理关系数 据库的标准编程语言,它包括数 据查询、数据操作、数据定义等
方面的命令。
SQL的主要功能
SQL的主要功能包括表格的定义 和维护、数据的查询和检索、数 据的插入和更新、数据的删除等。
SQL的特点
数据操纵语言(DML)
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 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讲稿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师,将为大家介绍数据库原理的相关内容。

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数据库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一门重要课程。

掌握数据库原理不仅对我们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作为科学家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今天,我将从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操作语言和查询优化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将大量有组织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储存在一起的存储系统。

数据库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并提供快速的数据访问和查询。

数据库是现代计算机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数据库操作语言。

数据库操作语言是用于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的语言。

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包括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存储过程等。

SQL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它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指令和语法,能够对数据库进行灵活和高效的操作。

最后,我们将讨论查询优化的内容。

查询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查询语句进行重写、重组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效率。

查询优化涉及到索引的设计和使用、数据库的物理组织和存储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查询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高效地使用数据库。

综上所述,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操作语言和查询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数据库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到数据库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数据库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练习和实践,通过动手操作真实的数据库系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技能。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数据库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了解新的数据库技术和应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通过学习数据库原理,我们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的方法,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和性能。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总结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总结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总结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信息、信息特征及作用(1)信息的内容是关于客观事物或思想方面的知识。

(2)信息是有用的。

(3)信息能够在空间可时间上传递。

(4)信息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示。

2.数据、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及数据的特征(1)数据哟“型”与“值”之分。

(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

(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

(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3.手工管理数据库阶段(1)手工管理阶段不保存大量的数据。

(2)手工管理数据库阶段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刻库进行管理。

(3)手工管理阶段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

(4)手工管理阶段是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

4.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1)出现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技术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3)关系方法的理论研究和软件系统的研制取得了很大成果。

5.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的组成(1)操作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语言编译系统。

(3)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软件。

(4)数据库应用系统及数据库。

第二章数据库模型与概念模型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a.数据结构b.数据操作c.数据约束条件2.常见的数据模型当前,数据库领域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主要有3种,它们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3.层次模型1)层次模型的定义a.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节点成为根结点。

b.出去根节点之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2)层次模型的存储结构a.邻接存储法。

邻接存储法是按照层次书前序穿越的顺序,把所有纪录值依次邻接存放,即通过物理空间的位置相邻来安排层次顺粗,实现存储。

b.链接存储法。

链接存储法是指用引元来反映数据之间的层次联系,它主要有子女-兄弟链接法和层次序列链接法两种方法。

4.网状模型1)网状模型的基本特征a.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

b.结点可以有多余一个的双亲。

5.关系模型1)关系模型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数据库的物理组织中,关系以文件形式存储。

数据库原理》教案高技

数据库原理》教案高技

《数据库原理》教案高技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原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3)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4)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2.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2.2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和SQL数据库设计原则2.3 数据库操作数据查询数据更新事务管理2.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备份与恢复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应用场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实验操作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4.2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24课时,实验课8课时。

5.2 教学进度第1-4周:数据库概述和关系型数据库第5-8周:数据库设计原则和关系代数第9-12周:SQL和数据查询第13-16周:数据更新和事务管理第17-20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第21-24周: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六、数据库设计原则与范式6.1 设计原则数据独立性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数据共享性6.2 数据库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特卡规则七、关系代数与SQL7.1 关系代数选择(Selection)投影(Projection)连接(Join)除(Division)7.2 SQL基本操作数据查询(SELECT)数据更新(INSERT、UPDATE、DELETE)数据定义(CREATE、ALTER、DROP)数据控制(GRANT、REVOKE)八、数据库性能优化8.1 查询优化索引查询重写查询转换8.2 存储优化数据文件组织缓冲区管理磁盘I/O优化九、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9.1 数据库安全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9.2 权限管理用户角色权限分配与回收审计策略十、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10.1 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缺点分布式数据库的实现技术10.2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库大数据技术数据仓库与OLAP10.3 数据库新技术内存数据库列存储数据库NoSQL数据库新型SQL数据库十一、数据库编程与应用11.1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11.2 数据库编程技术存储过程触发器应用程序示例11.3 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IDE)数据库访问接口(ODBC、JDBC)第三方库与框架十二、实验与实践12.1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数据库基本操作练习数据库设计与优化体验数据库应用开发12.2 实验内容数据库创建与管理数据表设计与操作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编写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十三、案例分析13.1 案例一: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实现13.2 案例二:在线书店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十四、数据库项目实践14.1 项目概述项目背景项目需求项目目标14.2 项目实施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系统开发与测试项目部署与维护14.3 项目评价功能完整性系统性能用户体验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主要知识点回顾实践技能总结15.2 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新型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与其他技术融合行业应用与创新15.3 课程建议与反馈教学方法改进教材与资源推荐学生学习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案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计划等五个部分,以及后续的十五个章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第一章数据库概述1. 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的优点有哪些?优点:(1)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2)较少的数据冗余(3)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4)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5)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6)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 数据独立性的含义,包含哪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各自特点?含义: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会因数据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即应用程序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

包含两个方面: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位置或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逻辑独立性是指当表达现实世界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比如增加一些列、删除无用列等,也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

第二章数据库系统结构1.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指什么?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的约束条件(这两个属于静态特征)、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属于数据的动态特征)2. 数据模型分为那两个层次?各有何特点?第一类是概念层数据模型:也称为概念模型或信息模型,它从数据的应用语义视角来抽取模型并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

第二类是组织层数据模型:也称为组织模型,它从数据的组织方式来描述数据,所谓组织层就是指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来组织数据。

数据库发展到现在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组织方式: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以及对象-关系模型。

3. 实体-联系模型中实体、属性、联系的概念,并能将这种方法进行实际应用。

实体是具有公共性质并可相互区分的现实世界对象的集合。

属性就是描述实体或者联系的性质或特征的数据项,属于一个实体的所有实例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在E-R模型中,这些性质或特征就是属性4.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主要有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6. 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包含哪三类?每类有何作用?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有意义的或正确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解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1.2 数据模型介绍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解释模型中的概念,如实体、属性、关系等1.3 数据库设计介绍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解释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关系第二章:SQL语言2.1 SQL概述介绍SQL的作用和特点解释SQL的基本语法和命令2.2 数据定义介绍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命令解释字段数据类型的选择和约束条件的设置2.3 数据操作介绍数据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命令解释SQL语句中的条件筛选和排序功能第三章:关系数据库管理3.1 关系数据库概述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作用3.2 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介绍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的基本操作解释选择、投影、连接和除法等操作的含义和应用3.3 数据库事务管理介绍事务的概念和属性解释事务管理的基本操作,如提交、回滚和隔离级别第四章:数据库安全与性能优化4.1 数据库安全介绍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解释访问控制、用户身份验证和加密等安全措施4.2 数据库性能优化介绍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目标和方法解释查询优化、索引创建和数据分区等技术的作用和应用4.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介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备份策略、恢复模式和故障转移等操作的实现方法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5.1 数据库应用系统概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解释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关系和流程5.2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解释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数据访问设计等内容5.3 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的工具和技术解释编程语言的选择、数据库连接和业务逻辑实现等步骤第六章:关系数据库高级功能6.1 函数依赖与规范化介绍函数依赖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规范化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第一范式至第三范式6.2 数据库模式设计介绍模式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进行模式分解和模式重构6.3 数据库触发器和存储过程介绍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它们的语法和应用场景第七章:数据库编程技术7.1 数据库访问接口介绍ODBC、JDBC等数据库访问接口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接口进行数据库编程7.2 参数化查询与预编译语句介绍参数化查询和预编译语句的概念解释它们的优点和编程实现方法7.3 事务处理与并发控制介绍事务的概念和并发控制的重要性解释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的技术,如锁定和乐观并发控制第八章:XML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8.1 XML数据库概述介绍XML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XML数据模型和XML查询语言8.2 大数据技术简介介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和挑战解释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和Spark8.3 NoSQL数据库技术介绍NoSQL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解释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第九章:数据库系统的案例分析9.1 企业级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企业级数据库应用的典型案例解释案例中的数据库设计、性能优化和安全性考虑9.2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介绍云计算对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部署和运维策略9.3 移动数据库应用案例探讨移动数据库的特点和挑战分析移动数据库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第十章: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未来10.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讨论新兴技术如NewSQL、图数据库等的发展状况10.2 数据库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讨论数据库技术在未来的挑战探讨应对挑战的可能解决方案和发展机遇10.3 数据库教育的未来分析数据库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需求讨论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人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据库概念和特点数据库的定义和作用是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总结一、概述本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架构和实现、SQL语言的使用以及数据库设计和优化等方面。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深入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和相关技术,掌握了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优化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架构1. RDBMS架构概述RDBMS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表格形式存储数据,并通过各种关系将表格连接起来。

其架构包括三个层次:应用程序层、逻辑层和物理层。

2. 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是用户与RDBMS之间进行交互的界面。

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向RDBMS发送查询请求或修改数据请求,并获取相应结果。

常见的应用程序包括Web应用、桌面软件、移动端应用等。

3. 逻辑层逻辑层是RDBMS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将其转换为底层物理存储操作。

逻辑层包括以下几个组件:(1)查询解析器:负责解析SQL查询语句,将其转换为可执行的查询计划。

(2)查询优化器:负责对查询计划进行优化,提高查询效率。

(3)事务管理器:负责管理数据库事务,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锁管理器:负责管理并发访问数据库时的锁机制,避免数据冲突和损坏。

4. 物理层物理层是RDBMS中最底层的部分,它负责将逻辑层生成的查询计划转换为底层存储操作,并与磁盘交互。

物理层包括以下几个组件:(1)缓存管理器:负责将常用数据缓存到内存中,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2)文件系统:负责将数据存储到磁盘中,并提供读写接口供物理层使用。

(3)页分配器:负责管理磁盘空间分配和释放,确保数据库文件大小合适。

三、SQL语言的使用1. SQL语言概述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专门用于关系型数据库操作的语言。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等多种类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教学内容:
1. 数据库基本概念
- 数据库的定义
-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作用和功能
-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数据库模型
- 层次模型
- 网状模型
- 关系模型
- 面向对象模型
- 实体-关系模型
3.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RDBMS)
- 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 SQL语言基础
- 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
- 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4.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 数据库规范化的概念
- 数据库设计范式的理解
5. 数据库索引与性能优化
- 索引的作用与分类
- 索引的设计与优化
- 查询性能的优化方法
6. 数据库安全与备份
- 数据库安全性的保障
- 用户权限管理
-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组成结构
2. 掌握不同数据库模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能够使用 SQL 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4. 能够设计简单的关系数据库并进行规范化
5. 理解数据库索引与性能优化的重要性
6. 掌握数据库安全与备份的基本策略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
2. 实际操作演练与练习
3. 课堂讨论与小组交流
4. 作业与实际项目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方式:
1. 课堂书面测试
2. 实际操作练习成绩评定
3. 课堂参与讨论质量评估
4. 课后作业与项目案例报告评定
教学资源准备:
1. 计算机实验室设备
2.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3. 教学案例资料
4. 课堂演示素材。

数据库专业知识演讲稿范文

数据库专业知识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数据库专业知识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数据库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石,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下面,我将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阐述。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 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它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存储、检索、更新和管理数据。

2. 数据库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数据库采用结构化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等,使得数据更加规范、有序。

(2)数据共享性:数据库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操作数据,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

(3)数据独立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便于数据的维护和更新。

(4)数据完整性:数据库采用一定的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数据安全性:数据库提供多种安全机制,如用户认证、访问控制等,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

二、数据库的发展历程1. 第一代数据库: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20世纪50年代)2. 第二代数据库:关系模型(20世纪70年代)3. 第三代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数据库的关键技术1. 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如MySQL、Oracle、SQL Server、DB2等。

3. 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

4. 数据库优化:如查询优化、索引优化、存储优化等。

5. 数据库安全:如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6.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如全备份、增量备份、日志备份等。

四、数据库的应用前景1. 互联网行业:数据库在互联网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在线教育等。

2. 金融行业:数据库在金融行业具有重要作用,如银行、证券、保险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的定义理解数据和信息的关系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1.2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理解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过程1.3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了解数据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区别了解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理论2.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理解关系表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关系模型的特点和优势理解实体和属性的概念2.2 关系的操作理解选择、投影和连接操作的含义和应用掌握关系代数和SQL语言的使用方法理解关系的性质和操作的限制条件2.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理解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概念理解主键和外键的作用和定义掌握关系的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方法第三章:数据库设计3.1 需求分析理解需求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理解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的使用3.2 概念设计理解概念设计的概念和目的掌握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理解概念设计到逻辑设计的转换方法3.3 逻辑设计理解逻辑设计的概念和目的掌握关系模型的设计方法理解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第四章:数据库管理4.1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理解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过程掌握SQL语言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方法理解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方法4.2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理解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数据库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方法理解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和实现方法4.3 数据库性能优化理解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查询优化和索引的使用方法理解数据库缓存和分区的概念和方法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5.1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理解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过程5.2 常用数据库开发工具了解常用的数据库开发工具的概念和功能掌握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不同开发工具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5.3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性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方法理解故障排除和性能监控的概念和方法第六章:SQL语言6.1 SQL语言基础理解SQL语言的作用和特点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理解数据定义语言(DD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的概念6.2 SQL数据查询掌握SQL查询语句的编写和执行理解选择、投影和连接操作的SQL实现掌握子查询和联合查询的使用方法6.3 SQL数据定义和操纵掌握SQL语言创建表、视图和索引的方法掌握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的SQL语句理解SQL语言的数据类型和约束定义第七章:数据库事务管理7.1 事务的基本概念理解事务的定义和特性掌握事务的ACID属性理解事务的作用和重要性7.2 事务管理理解事务的提交和回滚掌握事务控制语句的使用理解事务隔离级别的概念和作用7.3 事务日志和恢复理解事务日志的作用和结构掌握数据库的恢复机制理解崩溃后的数据库恢复过程第八章:数据库高级特性8.1 数据库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理解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创建和调用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方法理解触发器和存储过程在数据完整性管理中的应用8.2 数据库视图和索引理解视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创建和使用视图的方法理解索引的原理和作用掌握索引的创建和管理方法8.3 数据库分区理解分区的作用和原理掌握分区的创建和管理方法理解分区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第九章:数据库性能优化9.1 查询优化理解查询优化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查询优化技术理解查询优化器的工作原理9.2 数据库索引设计理解索引的作用和类型掌握索引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理解索引维护和更新策略9.3 数据库缓存和并发控制理解数据库缓存的作用和原理掌握缓存优化策略理解并发控制的重要性掌握并发控制技术第十章: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10.1 数据库应用案例介绍分析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理解案例中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理解案例中数据库的应用场景和效果10.2 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数据库需求和设计分析案例中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方法分析案例中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措施10.3 数据库应用案例实践基于案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实现实践案例中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方法实践案例中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表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关系模型的特点和优势实体和属性的概念重点环节2:关系的操作选择、投影和连接操作的含义和应用关系代数和SQL语言的使用方法关系的性质和操作的限制条件重点环节3: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概念主键和外键的作用和定义关系的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方法重点环节4: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过程SQL语言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方法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方法重点环节5: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数据库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方法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和实现方法重点环节6:数据库性能优化查询优化和索引的使用方法数据库缓存和分区的概念和方法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概念和方法重点环节7:数据库事务管理事务的定义和特性事务的ACID属性事务的提交和回滚重点环节8:数据库高级特性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作用视图和索引的原理和作用分区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重点环节9:数据库性能优化查询优化技术索引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缓存优化策略重点环节10: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数据库应用案例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数据库应用案例的管理和维护方法数据库应用案例的性能优化措施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文主要分析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操作、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高级特性、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等。

数据库原理讲义范文

数据库原理讲义范文

数据库原理讲义范文数据库是一个应用程序和底层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层,它提供了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检索功能。

数据库原理涵盖了数据库的设计、建模、实现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本讲义将从数据库的概念入手,逐步介绍数据库的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数据库概念1.数据库是什么?数据库是一个以其中一种结构化方式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集合。

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并支持多个用户的并发操作。

2.数据库的优点数据库具有以下优点: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数据一致性、数据安全性、数据持久性等。

二、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其中,外模式描述了用户对数据的视图,概念模式描述了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内模式描述了数据库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结构。

三、关系型数据库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将数据结构组织为二维表格的形式。

表格的每一行都代表一个记录,表格的每一列都代表一个属性。

关系模型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种形式进行操作和查询。

2.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一种规范化的设计方法,用来消除数据冗余和不一致。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四、数据库查询语言1.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QL是一种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

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查询语言(DQ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

2.SQL语句SQL语句包括:创建数据库和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查询数据等。

五、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来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和效率。

常见的数据库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等。

六、事务事务是指数据库中的一组操作,这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事务具有ACID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七、数据库并发控制数据库并发控制是为了保证并发操作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常见的并发控制方法有:加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和时间戳机制等。

数据库知识点演讲稿范文

数据库知识点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数据库知识点”。

在信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个人决策的重要依据。

而数据库作为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我将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常用技术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数据库的相关知识点。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它能够提供数据的持久化存储,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2. 数据库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便于用户理解和处理。

(2)数据共享:数据库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操作数据,提高数据利用率。

(3)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将数据与应用程序分离,降低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耦合度。

(4)数据完整性:数据库能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二、数据库的分类1. 按数据模型分类:(1)层次模型:以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2)网状模型:以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3)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4)面向对象模型:以对象及其属性和操作表示实体及其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2. 按应用领域分类:(1)通用数据库: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的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等。

(2)专用数据库: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库,如GIS、ERP等。

三、数据库设计原则1. 规范化:通过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一致性: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3. 完整性: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安全性: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修改。

5. 可扩展性:方便数据库的扩展和升级。

四、常用数据库技术1.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用于数据库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的语言。

它具有简洁、易学、易用的特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

3. 让学生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如表、视图和索引。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4 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数据库基本操作2.1 创建数据库2.2 修改数据库2.3 删除数据库2.4 查询数据3.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3.1 表3.2 视图3.3 索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

2. 数据库软件:准备数据库软件,如MySQL、Oracle等。

3. 教学案例: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数据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 练习:让学生上机练习数据库操作。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

3. 让学生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数据库设计7.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7.2 需求分析7.3 概念设计7.4 逻辑设计7.5 物理设计2. 实体-关系模型8.1 实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8.2 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8.3 实体-关系模型的转换3. 关系模型9.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9.2 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9.3 关系模型的性质4. SQL语言10.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10.2 SQL语言的数据定义10.3 SQL语言的数据查询10.4 SQL语言的数据更新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第一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两部分内容组成:数据库的理论知识、SQL Sever 2000的使用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包括三篇,第1篇:基础篇;第2篇:设计篇;第3篇:系统篇,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基础篇是基础是重点,必须全面掌握;设计篇是方法论,是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方向指南,对基础篇的应用;系统篇:是对DBMS的四性的详细解释,丰富了基础篇的内容。

一、名词概念1、信息、数据、数据处理2、数据库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5、概念模型6、逻辑模型7、模式8、外模式9、内模式10、数据库独立性(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11、概念模型有关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联系方式12、关系模型的有关概念(元组、属性、主码、域、分量、关系模式)13、函数依赖14、完全函数依赖15、部分函数依赖16、传递函数依赖17、码18、主属性19、非主属性 20、视图21、可恢复性22、并发控制性23、安全性24、完整性25、关系26、关系模式27、实体完整性28、参考完整性29、自定义完整性 30、游标二、基本理论1、计算机数据管理三个阶段的特点(数据组织(保存)与管理、共享、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数据冗余等),特别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组织结构化、共享性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DBMSE 的数据控制功能(1)可恢复性(2)并发控制(3)安全性(4)数据的完整性结合第3篇系统篇,掌握好如下问题事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系统发生故障、并发控制出现异常的实质?可恢复性部分什么是可恢复性故障类型故障恢复实现技术(数据转储与建立日志文件,掌握数据转储的形式和特点,日志文件中包含的内容)各种类型故障的排除方法(1)事务故障(Undo处理,反向扫描日志文件)(2)系统故障(对未完成的事务Undo处理,已完成的事务Redo处理)(3)介质故障()并发控制并发操作的三类数据的不一致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封锁技术)锁的类型及特点封锁协议并发操作的可串行性(概念、什么样的调度是正确的(所有的串行调度、具有并发操作的可串行化的调度是正确的、如何保证调度是正确的。

数据库原理总结范文

数据库原理总结范文

数据库原理总结范文数据库原理是指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数据库作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原理的研究和理解对于设计高效的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模型、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数据库查询优化等方面对数据库原理进行总结。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是指存储相关数据的集合,可以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操纵和查询。

数据库中的数据以表(table)的形式组织,表由一系列的行(record)和列(column)组成。

行表示一个实体或记录,列表示记录的属性或字段。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和查询数据。

2.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指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和操作方式进行抽象和描述的模型。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关系模型是现代数据库系统最常用的模型,它使用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并通过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对数据进行操作和查询。

3.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需求和逻辑关系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和易用性,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包括尽量减少数据冗余、满足数据一致性要求、定义适当的数据类型和主键外键关系、考虑数据访问的效率,以及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等。

4.数据库事务和并发控制数据库事务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的一个或多个操作组成的逻辑和功能单元。

数据库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特性,可以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并发控制是指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进行控制,以避免并发访问引起的数据不一致问题,常见的并发控制方法包括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和时间戳等。

5.数据库查询优化数据库查询优化是指在执行查询操作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查询计划和优化技术来提高查询的效率。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者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步骤,了解实体-联系模型,并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实体-联系模型。

3. 让学生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运算,了解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1 数据库1.2 数据库管理系统1.3 数据库系统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2.1 需求分析2.2 概念设计2.3 逻辑设计2.4 物理设计3. 实体-联系模型3.1 实体及其属性3.2 联系及其类型3.3 实体-联系模型绘制4.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4.1 关系4.2 关系运算4.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实体-联系模型的绘制。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关系运算,了解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连接。

2. 软件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上机操作: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的结果,评价学生对关系运算和关系完整性约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让学生了解SQL语言的基本功能,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3.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1 增加操作1.2 删除操作1.3 修改操作1.4 查询操作2. SQL语言的基本功能2.1 数据定义2.2 数据查询2.3 数据更新2.4 数据控制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3.1 备份3.2 恢复4.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4.1 安全性控制4.2 完整性控制1. 讲授法:讲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SQL语言的基本功能。

数据库原理第一章演讲稿

数据库原理第一章演讲稿

数据库原理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数据,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应用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流,数据库已成为现代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数据库系统原理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点必修课。

本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掌握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备使用某种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的出现使计算机应用进入了新的时期,今天,信息资源已成为各个部门的重要财富和资源。

建立一个满足各级部门信息处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也成为一个企业或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信息系统核心和基础的数据库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小型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到大型信息系统,从联机事务处理到联机分析处理,从一般企业管理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办公信息系统(OI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越来越多新的应用领域采用数据库存储和处理他们的信息资源。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也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数据库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

因此,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

参考书目: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萨师煊,王珊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2.《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王珊,陈红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3.《数据库系统基础》(第二版)冯玉才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4.《数据库处理基础、设计与实现》David M.Kroenke著,施伯乐等译校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5月英文的资料参考:1. Stonebraker MR. A Functional View of Data Independence.Proceedings of ACMSIGMOD Workshop on Data Description,Access and Control,May 19742. Michael L.Brodie and Joachim W.Schmidt(eds.).Final Report of the ANSI/X3/SPARCDBSSG Relational Database Task Group,ACM SIGMOD Recordl2,No.4,Julyl9823. ANSI/X3/SPARC Study Group on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s.Interim Report,FDT(ACM SlGMOD bulletin)7.No.2,1975这些资料大家可以到书店去买,或者到图书馆去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总结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对象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xml数据库技术,现代信息集成技术)2.数据描述:概念设计中: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逻辑设计中: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物理设计中:位,字节,字,块,桶,卷;3.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对象),外部模型,内部模型;4.三层模式(外模式,逻辑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

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主键:用户选作元祖标识的候选键。

外键:是其他模式的主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关系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关系模式,子模式,存储模式2.关系代数的5个基本操作: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关系代数的4个组合操作: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关系代数的7个扩充操作:改名,广义投影,赋值,外连接,外部并,半连接,聚集操作3.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尽可能早的执行选择操作;尽可能早的执行投影操作;避免直接做笛卡尔积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1.SQL的组成: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嵌入式,数据控制语言2.数据定义:数据类型ok,数据库,数据表,索引的创建等ok。

3.数据查询,数据更新ok。

4,视图,嵌入式,动态SQL语句,存储过程。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1.定义1: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U),U为属性集,x、y为U的子集,函数依赖(FD)是形为X→Y的一个命题,只要r是R的当前关系,对r中任意两个元组t和s,都有t[X]=s[X]蕴涵t[Y]=s[Y],那么称FDX→Y在关系模式R(U)中成立。

定义2:如果X→Y和Y→X同时成立,则可记为X←→Y。

定义3:设F是在关系模式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的集合,X→Y 是一个函数依赖。

如果对于R的每个满足F的关系r也满足X→Y ,那么称F逻辑蕴涵 X→Y,记为F ⊨ X→Y。

定义4:设F是函数依赖集,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closure),记为F+。

即 F+ ={ X→Y | 记为F ⊨ X→Y }定义5:对于FD X→Y,如果Y X,那么称X→Y是一个“平凡的FD”,否则称为“非平凡的FD”。

定义6:设关系模式R的属性集是U,X是U的一个子集。

如果X→U在R上成立,那么称X是R的一个超键。

如果X→U在R上成立,但对于X的任一真子集X1都有 X1→U不成立,那么称X是R上的一个候选键。

定义7:设F是属性集U上的FD集,X是U的子集,那么(相对于F)属性集X的闭包用X+表示,它是一个从F集使用FD推理规则推出的所有满足X→A 的属性A的集合:X+ ={属性A | X→A 在F+中}定义8:如果关系模式R(U)上的两个函数依赖集F和G,有F+=G+,则称F 和G是等价的函数依赖集。

定义9:如果函数依赖集G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则称G是最小依赖集:① G中每个FD的右边都是单属性;② G中没有冗余的F,即G中不存在这样的函数依赖X→Y,使得G -{X→Y}与G等价;③ G中每个FD的左边没有冗余的属性,即G中不存在这样的函数依赖X→Y,X有真子集W使得G -{X→Y}∪{W→Y}与G等价。

定义10:设有关系模式R(U),属性集为U,R1、…、Rk都是U的子集,并且有R1∪R2∪…∪Rk=U。

关系模式R1、…、Rk的集合用ρ表示,ρ={R1,…,Rk}。

用ρ代替R的过程称为关系模式的分解。

定义11:在泛关系模式R分解成数据库模式ρ={R1,…,Rk}时,泛关系r在ρ的每一模式Ri(1≤i≤n)上投影后再连接起来,比原来r中多出来的元组,称为“寄生元组”(Spurious Tuple)。

定义12: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F是R上的一个FD集。

R分解成数据库模式ρ={ R1,…,Rk }。

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πR2(r)⋈… ⋈πRk(r),那么称分解ρ相对于F是“无损连接分解”(lossless join decomposition),简称为“无损分解”,否则称为“损失分解”(lossy decomposition)。

定义13:在无泛关系假设时,对两个关系进行自然连接中被丢失的元组称为悬挂元组。

定义14:设F是属性集U上的FD集,Z是U的子集,F在Z上的投影用πZ (F)表示,定义为πZ(F)={X→Y|X→Y∈F+,且XY Z}。

定义15:设ρ={R1,…,Rk } 是R的一个分解,F是R上的FD集,如果有∪πRi(F) ⊨ F,那么称分解ρ保持函数依赖集F。

定义16: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的原子值,那么称R是第一范式(first normal form,简记为1NF)的模式。

定义17:对于FD W→A,如果存在X⊂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A局部依赖于W);否则称W→A是完全依赖。

定义18: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中属性,那么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定义19: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二范式(2NF)的模式。

如果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2NF,则称数据库模式为2NF的数据库模式。

定义20:如果X→Y,Y→A,且Y不→X和 A不∈Y,那么称X→A是传递依赖(A传递依赖于X)。

定义21: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三范式(3NF)的模式。

如果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3NF,则称其为3NF的数据库模式。

定义22:设F是关系模式R的FD集,如果对F中每个非平凡的FD X→Y,都有X是R的超键,或者Y的每个属性都是主属性,那么称R是3NF的模式。

定义23: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如果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BCNF,则称为BCNF的数据库模式。

定义24:设F是关系模式R的FD集,如果对F中每个非平凡的FD X→Y,都有X是R的超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2. 定理1:FD推理规则A1、A2和A3是正确的。

设U是关系模式R的属性集,F是R上成立的只涉及到U中属性的函数依赖集。

FD的推理规则有以下三条:A1(自反性,reflexivity):若Y X U,则 X→Y 在R上成立。

A2(增广性,augmentation):若 X→Y在 R上成立,且Z U,则 XZ→YZ 在R上成立。

A3(传递性,transitivity):若 X→Y 和Y→Z 在R上成立,则 X→Z 在R上成立。

定理2:FD的其他五条推理规则:(1) A4(合并性,union):{ X→Y,X→Z }⊨X→YZ。

(2) A5(分解性,decomposition):{ X→Y,Z Y }⊨X→Z。

(3) A6(伪传递性):{ X→Y,WY→Z }⊨WX→Z。

(4) A7(复合性,composition):{ X→Y,W→Z }⊨XW→YZ。

(5) A8:{ X→Y,W→Z }⊨X∪(W-Y)→YZ。

定理3:如果A1…An是关系模式R的属性集,那么X→A1…An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Ai(i=1,…,n)成立。

定理4:X→Y能用FD推理规则推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Y⊆X+。

定理5:FD推理规则{A1,A2,A3}是完备的。

定理6:设ρ={ R1,R2 }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分解,F是R上成立的FD 集,那么分解ρ相对于F是无损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1∩R2)→(R1-R2)或(R1∩R2)→(R2-R1)。

定理7:如果FD X→Y在模式R上成立,且X∩Y=φ,那么R分解成ρ={R-Y,XY }是无损分解。

定理8:如果R是3NF模式,那么R也是2NF模式。

定理9:如果R是BCNF模式,那么R也是3NF模式。

3.算法1:求属性集X相对于FD集F的闭包X+。

设属性集X的闭包为X+,其计算算法如下:X+ := X ;do { old X+ := X+ ;for F中每个FD Y→Z doif Y⊆X+ then X+ := X+∪Z ;} while(X+ != old X+);算法2:计算函数依赖集F的最小依赖集G。

方法:具体过程分三步:①据推理规则的分解性(A5),得到一个与F等价的FD集G,G中每个FD 的右边均为单属性。

②在G的每个FD中消除左边冗余的属性。

③在G中消除冗余的FD。

算法3:无损分解的测试①构造一张k行n列的表格,每列对应一个属性Aj,每行对应一个模式Ri。

如果Aj在Ri中,那么在表格的第i行第j列处填上符号aj,否则填上bij。

②把表格看成模式R的一个关系,反复检查F中每个FD在表格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修改表格中的值。

修改方法如下:如果Y值中有一个是aj,那么另一个也改成aj;如果没有aj,那么用其中一个bij替换另一个值(尽量把下标ij改成较小的数)。

一直到表格不能修改为止。

(这个过程称为chase过程)③若修改的最后一张表格中有一行是全a,即a1a2…an,那么称ρ相对于F是无损分解,否则称损失分解。

算法4:分解成2NF模式集的算法设关系模式R(U),主键是W,R上还存在FD X→Z,并且Z是非主属性和X⊂W,那么W→Z就是一个局部依赖。

此时应把R分解成两个模式R1(XZ),主键是X;R2(Y),其中Y=U-Z,主键仍是W,外键是X(REFERENCES R1)。

利用外键和主键的连接可以从R1和R2重新得到R。

如果R1和R2还不是2NF,则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数据库模式中每一个关系模式都是2NF为止。

算法5:分解成3NF模式集的算法设关系模式R(U),主键是W,R上还存在FD X→Z。

并且Z是非主属性,Z X,X不是候选键,这样W→Z就是一个传递依赖。

此时应把R分解成两个模式:R1(XZ),主键是X;R2(Y),其中Y=U-Z,主键仍是W,外键是X(REFERENCES R1)。

利用外键和主键相匹配机制,R1和R2通过连接可以重新得到R。

如果R1和R2还不是3NF,则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数据库模式中每一个关系模式都是3NF为止。

算法6:无损分解成BCNF模式集。

对于关系模式R的分解ρ(初始时ρ={R}),如果ρ中有一个关系模式Ri相对于πRi(F)不是BCNF。

据定义4.24可知,Ri中存在一个非平凡FD X→Y,有X不包含超键。

此时把Ri分解成XY和Ri-Y两个模式。

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ρ中每一个模式都是BCN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