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胜利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着重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 新课内容:(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讲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
3. 例题讲解:(1)展示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中国共产党抗战策略(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2. 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①时间:1937年9月。②指挥官:八路军115师林彪。
③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2)时间:1940年下半年。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敌后战场的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
战役名称
地位(特点)
指挥者
党派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林彪
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国民党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彭德怀
共产党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巩固抗日根据地:措施:①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②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4)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百团大战,(1)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八路军、新四军的开赴敌后和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和意义,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及百团大战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2. 讲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背景和过程,分析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3. 介绍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讲解其意义,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百团大战时期的战例,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百团大战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1 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1.2 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2.1 时间、过程2.2 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过程。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1)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别从陕西、甘肃等地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打破日军对敌后战场的封锁,提高我军士气,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
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提高了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学生对百团大战的理解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全面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62张PPT)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中国:林彪 八路军115师 (4)、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5)、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华南人 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 ,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 ,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 的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主 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 、 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 冀鲁豫、山东、 苏北、湘鄂赣 、鄂豫皖等19块。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大生产运 动
二、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格局地,日军实行了“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 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2、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官: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100多个团,因此称“百团大战”。 6、主要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 伪据点。
(2)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敌后战场与正面 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
延安宝塔山
麻雀战图片
麻雀战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 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 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胜利》课程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初步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 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能够正确地理解判断历史史实。
通过识读地图,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搜集和讲解抗战英雄的故事中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感知抗击外来 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2、难点:对抗日根据地的作战方式以及巩固与发展进行正确解读。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开始进行第二次合作并联合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英勇抗战的相关史实,大家一定也很好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又是如何带领着广大群众进行抗日的呢?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相互协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而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敌人的后方配合正面战场展开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并建立抗日根据地,与国民党之间协同合作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
(一)民心齐聚建基地一_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根据地分布材料一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参考答案: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讲述:为了加强对抗日根据地的指挥和管理,在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建立了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指挥全国各地根据地的作战运动。
材料二附近的老百姓,早已听着胜利的消息,一群一群的,跟在战士后面,抬着已经折好的,用两根小木头做好的担架床,笑嘻嘻的在拾地下散漫着的食物啦,衣服啦,制片破布啦,成袋的大米啦,口里吃着,手提着,肩上还扛着,往各处去找寻受伤的同志。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
历史
6.《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们尝尝被八
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是C( )
历史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 关
大捷
背景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结果
意义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 占领 太原
1937年、平型关
林彪 将来犯日军全部歼灭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 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 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 根据 地的 建立 与发 展
建立 发展 意义
历史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 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陕甘宁 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延安 成为敌后战场 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 项政策和措施,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 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历史
11.(2018大庆一中调研)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地 再现了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 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 胜仗。”丁说:“这一战役开始于1940年。”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 他是C (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这是八路军总指挥朱 德在炮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寄语蜀中父老》。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杀倭贼”的表现是(C ) ①血战卢沟桥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ppt课件
(4)战法: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根据地军民创造
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 战等。
(5)巩固的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
民主选举;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 政策,发展生产。
(6)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 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实行民主选举 11
第六单元 中华民的抗日战争
动动脑 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从政治路线上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中国军民实行坚决抗战 的基地。它是在长期抗战中逐步实现彻底胜利的基础,它是抵制妥协投降活动,维持全 国抗战局面的有利因素。 2 从军事战略上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和后方的划分, 形成了敌我双方军事态势多层复杂的包围与反包围,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日本 帝国主义的失败,同这种战争形态是分不开的。 3 从战争进程看,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个力 量对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来说,具有决定意义。如果没有这个力量,抗战胜利的果实是
游击战
游击队在山上扎15 稻草人迷惑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百团大战
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 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
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日军对根1据6 地进行封锁、扫荡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影响:《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 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 9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结果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八路军115师)
胜利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
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建立
发展
作用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
地。
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军、麻雀战)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背景
目的
概况
影响
日军为消灭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三光
政策”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
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1940年,彭德怀,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
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
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
心。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5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抗战活动和敌后战场的胜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敌后战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感受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战活动和胜利,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抗战活动。
2.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战活动和胜利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深入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3.史料分析:运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史料: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运用多媒体展示敌后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抗战活动。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抗战活动和胜利的基本情况。
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深入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8张PPT)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___共__产__党和__八__路__军__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__抗__战___胜__利_的信心
请依据教材P102—103相关内容完善示意图。
拓展提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武装力量
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大兵团作战,正面阻击敌人 游击战和小规模运动战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而何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 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随着抗日根据地迅速壮大,日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吉原矩大佐懊丧地回顾说:“当时视共军为…… 残兵部队或抗日杂牌军相差无几之军,确信不久将 可扫荡歼灭而不重视。
——汪精卫《最后关头》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 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 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 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弱国……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日本的侵略日战本争是小退国步,的经、不野起蛮长的期,战中争国。的反 侵略战争是进步中的国、是正大义国的,;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日本日帝本国是主个义小侵国略,战经争不是起退长步期、战野争蛮,的中,国失是道个寡大助。 中国 助国,,反能中抗够国侵支的略持 正战长 义争期 战是战争进争得步道;日、多本正助的义。非的正,义得战道争多失助道。寡
史沬特莱: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让面的长城, 都成了战场……敌人战友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 到了破坏。
2024年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敌后战场的抗战》一课,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的抗战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
2. 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学习敌后战场抗战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主要战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抗战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地位、主要战役及抗战精神。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战士,体会抗战精神。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 敌后战场的抗战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地位。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在于,它有效地牵制了日军主力,为正面战场的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作业题目:列举敌后战场的三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其历史意义。
答案:①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民族精神。
②百团大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对全国抗战形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③地道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相关知识。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敌后战场的抗战》章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日方针和战术;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在抗战全局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日方针、战术以及重要战役。
3. 培养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重要战役。
教学难点: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歧,分析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在抗战全局中的地位。
(2)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人民战争的方针,以及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
(3)重要战役: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战士,如何在敌后战场进行抗日斗争。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战术全面抗战、人民战争游击战、运动战3. 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贡献。
答案要点:(1)敌后战场有效地消耗了日军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2)敌后战场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3)敌后战场锻炼了人民军队,培养了大批抗日英雄。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品教案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这是八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内容。
该部分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全民族抗战兴起》中第四节,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敌后战场战役和战斗,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认识敌后战场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策略及其在抗日战争中地位。
2.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2)讲解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阐述抗日根据地建设情况,包括政权、经济、文化等方面。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作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策略选择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21课敌后战场抗战2. 内容:(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2)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3)抗日根据地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2)列举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并简要介绍其中一场。
(3)谈谈你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认识。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策略:以游击战为主,消耗敌人,保存自己,逐步发展壮大。
(2)敌后战场主要战役、战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以平型关大捷为例,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聂荣臻指挥下,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共PPT)
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 主要战役和人物。
课程背景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本课将重点介绍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2
敌后战场的抗战概述
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牵制日军
敌后战场在战略上牵制了日军在正面 战场的作战,使其无法集中优势兵力 。
重视人民战争的作用
敌后战场的抗战证明了人民战争的重要作用,只有依靠广大人民 群众,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
05
总结与反思
敌后战场抗战的总结
敌后战场抗战的意义
敌后战场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抗日战争的 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敌后战场抗战的特点
敌后战场抗战具有游击战、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形 式,灵活多变,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提高民族自信心
敌后战场的抗战展示了中国人民 的顽强抵抗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热情
。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1 2
扩大战场范围
敌后战场的抗战将战争从正面战场扩大到敌后战 场,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增强反法西斯力量
敌后战场的抗战吸引了更多的反法西斯力量,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神话。
百团大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 大规模进攻,破坏日军交通线,给 日军造成重大损失。
地道战 抗日根据地的民兵利用地道打击日 军,有效保护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
人物和事件对敌后战场抗战的影响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
01
为敌后抗战指明了方向,使抗日武装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主要围绕敌后战场的抗战展开。
具体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与局部抗战”,第一节“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第二章“全面抗战与敌后战场的形成”,第一节“卢沟桥事变与全面抗战的爆发”;第三节“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2. 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抗日游击战的主要策略和战役。
3. 认识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复杂性和伟大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和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复杂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敌后战场的老照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抗战的关注,进而引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和战役。
(1)敌后战场的形成:结合地图,介绍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敌后战场。
(2)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讲解毛泽东提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3)敌后战场的战役:介绍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敌后战场的抗日战士,进行抗日游击战的模拟演练。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抗战的简答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3. 敌后战场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复杂性和伟大意义。
答案要点:(1)艰苦性:敌后战场环境恶劣,物资匮乏,战士们生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2)复杂性:敌后战场涉及国共两党、各民主党派、人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关系复杂。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练习题及答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练习题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学习目标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
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
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
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
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
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
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
(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战法?(3)两段材料共同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一优秀品质?四、随堂演练1.“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2024年教案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2024年教案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敌后战场的抗战》,具体包括第三章第一节“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详细内容为: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日战争。
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和战术。
2. 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历史事件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理解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胜利的贡献。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术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意义、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介绍敌后战场的背景,阐述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过程,突出敌后战场的战术特点。
(3)分析敌后战场对全国抗战胜利的贡献,强调其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敌后战场的战术在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史料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敌后战场的抗战2. 板书提纲:(1)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2)敌后战场的背景(3)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术特点(4)敌后战场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背景。
(2)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平型关大捷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5.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减租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6.教师讲解: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目标导学三:百团大战
3.教师展示史料: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一: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回答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回答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回答四: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回答五: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三、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
在本课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讲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
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特别注重对困学生的引导和鼓励,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