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如下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过着氏族生活。

4.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建筑;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作彩陶。

5.原始农业: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6.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7.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夏朝: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2.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5.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县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把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6.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秦朝: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2、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4、科举制的创立p17 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 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评价大运河的诗作: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河怀古: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6、隋唐对外友好往来:P30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x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7、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P338、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农业: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居粮食生产首位.手工业: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着名瓷都.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业:宋朝大都市开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利于商业发展.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P59纸币图识记,北宋称为交子,南宋称为会子9、宋朝社会风俗P61--P64宋朝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以吃鱼多.宋朝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里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的节日是春节.10、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占领临安,南宋灭亡.P6711、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将粘土做成陶活字.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传播.比欧洲早400年.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P73三幅图要识记,右边竖文字看看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的发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12、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①戚继光抗倭:P96明朝时,日本的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组成“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保卫了东南沿海边疆,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话:“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②郑成功收复台湾:P104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攻打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郑成功扞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领土完整,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3年,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的内在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边防.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③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军队两次围攻雅克萨,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P10613、郑和下西洋:P94目的: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过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先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以丝绸、瓷器换回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注意:郑和下西洋和九年级所学的新航路开辟进行比较14、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x藏:P110①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②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后来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x藏的管辖.x疆:P111①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②乾隆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x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③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不堪沙皇压迫,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x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15、“闭关锁国”P118清朝统治着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实行“闭关锁国”只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经营海外贸易.“闭关锁国”影响: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6、北京城与明长城:P121紫禁城今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P122图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P122图17、古代书法和绘画唐朝颜真卿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并称“颜筋柳骨”,见P39上图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朝画家张择端潍坊人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风景和繁华景象.元代画家赵孟頫,当时人们称他的画属于“神品”,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P80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明朝董其昌的书法有“颜颜真卿骨赵赵孟頫姿”之美. P129明末画家徐渭善用泼墨墨葡萄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着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商业繁荣:①着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师: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利用考试选拔官员..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第5课“和同为一家”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着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代表: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2、印刷术: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②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③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二、文学:诗歌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2、代表诗人: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三、书法:“颜筋柳骨”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四、绘画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五、艺术宝库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六、盛大欢腾的乐舞1、唐初:秦王破阵乐2、盛唐:霓裳羽衣曲以上内容用表格可简化归纳为:一、科技方面二、文学方面诗歌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联系: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人物或政权东汉末的曹操、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2、宋与夏和战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阿骨打就是金太祖..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3、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4、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着名的瓷都..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直到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开发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这正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过其它地区;不能仅看其发展速度..现实经验证明;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往往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此;我们不能说此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而只能说南方此时正处于经济开发阶段;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开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①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②政治因素:这表现为: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③经济因素: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规律和启示: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④由于战乱;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⑤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⑥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⑦经济重心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祖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保持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3、住: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耳房和偏院..4、行: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一、秦朝的统一与建设1. 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和标准的货币制度,加强了各个地方的行政管理。

2.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大权集中于秦始皇和其官僚集团。

•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设立郡县官员以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秦朝还设置了丞相和宰相等职位,建立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

3. 秦朝的经济建设•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和秦渠等灌溉工程,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秦朝推行了标准的徭役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秦朝还积极发展经济,推行货币制度,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西汉的兴盛与衰落1. 西汉王朝的兴盛•在汉高祖刘邦的统治下,西汉王朝建立并取代了秦朝。

•西汉王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郡县制,推动了地方的行政管理。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曾多次入侵,西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并保卫边疆。

2. 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西汉王朝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地位,稳定社会秩序。

•西汉王朝还积极开展冶铁、制盐和制瓷等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西汉王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发展商业,如设立市舶司、修建商路等。

3. 西汉王朝的衰落•西汉末年,各地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

•西汉王朝内部贵族豪强割据,造成统治的混乱。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灭亡和新的王朝的建立。

三、东汉的兴起与崩溃1. 东汉政权的建立•东汉王朝由刘秀刘备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统一政权的建立。

•东汉王朝继续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

2. 东汉时期的疆域变化•东汉时期,辽东被辽东侯董卓兼并。

•后来,东汉王朝的疆域逐渐扩大,收复了失地,并与北方的鲜卑联合抗击强大的匈奴。

3. 东汉王朝的经济发展与崩溃•东汉王朝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定都大兴(陕西西安)。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2.隋文帝的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确立三省六部制;②重视选拔人才,推行新的选官制度;③废除郡一级机构,裁判冗员;④修订法律,废除一些酷刑,继续推行均田制,减困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⑥设置义仓,屯粮以备荒年之用。

(2)隋文帝的影响:使隋朝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3. 科举制的创制:(1)两汉时,推荐制是选官的重要方式。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

(3)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4)隋炀帝正式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科举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和公开。

科举制度前后延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4.大运河的开凿:605年(隋炀帝时)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

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联系的加强。

5.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杀,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源就是唐高祖。

2.“贞观之治”:(1)继位: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唐太宗、年号贞观)。

(2)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唐太宗吸取历代王朝兴亡的深刻教训,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广开言路。

(著名谏臣魏征“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采取的治国政策有: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两种不同的演变过程。

先是封建制度,然后是由宗法制度过度到三纲五常制度。

从商代开始出现封建制度,西周在封建制度上进一步发展。

由周公旦重修周礼,确定宗法制度后出现了三纲五常制度。

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中国的封建王朝在七年级历史课本中有所呈现,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兴衰,如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同时,也要学习这些朝代的特点和代表性人物。

第二章世界文明古国的兴起1. 埃及文明埃及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农业、宗教、金字塔等方面的知识。

2. 希腊文明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希腊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奴隶制度、战争、建筑技术、哲学、戏剧、奥运会等方面有所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学生需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宗法制度、三纲五常制度、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农民起义等。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学生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变局1. 近代中国的动荡七年级历史下册要求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动荡。

从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等方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 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近代中国受外部侵略的同时,还面临了国内割据的问题。

了解近代中国的外部侵略和国内割据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情况至关重要。

第五章世界民主史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生需要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了解工农联盟。

2. 世界各国的民主和专制转变历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民主和专制转变的历程,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民主和专制转变过程。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消极)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618年;灭亡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 唐高祖李渊 长安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名臣:魏征——“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原则: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1)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如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的管辖①蒙古贵族招降吐蕃,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③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3.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释疑解难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1)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统一。

(2)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

(5)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隋唐科举制度: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北:P13-15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

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三)玄奘西行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玄奘西行示意图)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北:P75-76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为元世祖。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1 原始社会1.1.1 元谋人和北京人-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生活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采集和狩猎1.1.2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活时代:距今约3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磨制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和捕鱼、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1.2 部落联盟1.2.1 炎帝与黄帝- 炎帝与黄帝的关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曾进行阪泉之野之战,后来炎帝族战败,归顺黄帝族,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 华夏族的形成:炎黄战败蚩尤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2.2 尧舜禹的传说-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 传说中的禅让:尧将部落首领位置让于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于治水有功的大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1 夏商西周2.1.1 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2.1.2 商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2.1.3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 制度:分封制2.2 春秋战国2.2.1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2.2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2.2.3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确立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1 秦汉3.1.1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3.1.2 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5、连接五条河流(五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雏(chú)形:隋文帝时期,废除前朝选官制度(着重看门第,不注重才能),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诞生: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从此,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四、隋的灭亡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于山东,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五、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且开放)(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1、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繁荣与启蒙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联盟,商汤铲除夏朝之后建立了商朝。

商朝:商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商朝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大夫与王结合的军事封建主义社会。

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朝代,它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实行了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周朝以分封制度加强皇权。

二、中华文明的开端1.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中国的母亲河 - 黄河,流经8个省区。

国内干流主要沿陕西渭北平原进入黄土高原,并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地区。

2.黄河流域的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黄河流域,中国形成了以早期的农耕、城市和国家为标志的华夏文明。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以地区战争而著名。

战国时期,中国各国争夺霸权,封建制度日益加强,孔子、老子、孙子等众多思想家达到了巅峰。

2.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在由分封制向等级制度的过渡时期,东周王朝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四、秦朝的建立1.秦国的迅速发展: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迅速统一了全国,被称为“嬴政统一中国”,实现了“封国变郡县”、“接壤变界河”、“量兵变质”的重大改革。

2.‘’ 嬴政的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秦国从一个小国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了中央集权的目的。

第二章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一、周朝的农业生产1.农耕业生产的基本状况:周朝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之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核心工具是犁、耙、镢。

2.农业技术的发展:周代的农具有了很大的进步,耕地和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周朝的农业生产水平非常高,足以支撑周朝统治的稳定。

二、商朝的商业贸易1.商朝的贸易货币:商朝在贸易中主要使用金、铜、铁、布料等为货币,交易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用品和奢侈品。

2.商朝的贸易网络:商朝对外贸易范围较广,商贸活动分布在华中、华南地区,并且由于货物的交换收益,商贸贸易收益预期较高三、秦汉的手工业发展1.手工业的基本情况:秦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服装制造业和冶铁业是其中一个显著特征。

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 重要人物:哥伦布、麦哲伦
- 主要内容:探索航线、地理知识的扩展、西方国家的探险动
机和收获
第二章:东方古国的繁荣
- 重要文明:中国古代、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 主要内容:古代文明的发展、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科技成
就和文化特点
第三章:欧洲封建社会
- 重要概念:封建制度、领地制度、封建等级
- 主要内容: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封建领主和农民的关系、领地制度的运作
第四章:万里长城
- 地理标志:长城
- 主要内容:长城的建造目的、历史背景、构造特点、对中国
历史的影响
第五章:中世纪的欧洲
- 重要概念:宗教改革、国家形成
- 主要内容:天主教会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发生、欧洲各国的
国家形成和政治制度
第六章:瓷器和丝绸之路
- 重要产品:瓷器、丝绸
- 主要内容: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制作、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第七章:日本的封建时代
- 重要阶段:平安时代、战国时代、江户时代
- 主要内容: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武士阶级的兴起、日本封建主义的特点
第八章: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
- 重要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 主要内容: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大航海时代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结束语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概念。

希望这份总结能帮助到你。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和金字塔- 象形文字和宗教信仰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人和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和空中花园3.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的形成- 佛教的起源和传播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和甲骨文- 封建制度和诸子百家二、中世纪时期的重要事件与文化1.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罗马法律和建筑-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文化和科学的贡献3.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的确立- 教会影响和十字军东征- 文艺复兴的萌芽三、近现代历史的转折点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和地理大发现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 社会阶级和工人运动3. 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的变化 -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殖民地的反抗与独立运动 - 世界一战和二战的影响四、现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1. 冷战与国际关系-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2. 全球化与科技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信息技术革命-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3. 当代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日期和详细解释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在撰写历史报告或复习时,应结合具体的历史资料和分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被认为是中国的一个开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统一。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魏、蜀、吴。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北方的统一。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时期埃及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在古代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它的水源丰富,有利于埃及的农业发展。

法老是埃及的国王,他在政治、宗教和军事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建筑杰作,它是埃及的国家标志。

埃及文明的兴起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古希腊时期希腊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雅典民主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它对世界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代希腊的体育盛会,它对世界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世界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古罗马时期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它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罗马的凯撒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罗马的政治和军事有着重要影响。

期末复习: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归纳2024

期末复习: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归纳2024

期末复习: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归纳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②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影响:①考试内容单一,知识结构僵化②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③仍然存在选拔不公④发展到后期,禁锢思想,对中国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原因?(1)主观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①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③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④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5.安史之乱的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②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6.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积极作用: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7.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精选)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精选)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总结★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归纳(下册)1
一、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和秦朝很像,都统一过全国,都短暂而亡。

4、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二、第2课“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享受欲望。

③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⑤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3、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第3课“开元盛世”
1、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③注意节俭。

(唐玄宗还命人烧毁宫中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的繁荣(“开元盛世”)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⑤人们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四、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原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2、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①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科举制的影响
国内: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4、作用: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五、第5课“和同为一家”
六、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1、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唐与新罗的关系: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
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3、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1、科技方面
①建筑:
A、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B、唐都长安(唐朝)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②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
印刷品
③医学(唐朝)孙思邈被称为“药王”著有《千金方》
2、文学方面(诗歌)
李白(盛唐时期)被称为诗仙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杜甫(由盛转衰)“诗圣”作品:“三吏”“三别”
白居易(唐朝中期)作品:《秦中吟》《新乐府》
3、书法
颜真卿(唐朝)著作:《颜氏家庙碑》“颜体”
柳公权著作:《玄秘塔碑》“柳体”
4、绘画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像》擅长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被称为“画圣”
敦煌莫高窟甘肃西部的,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九、精选练习题
一、材料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①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大运河
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隋炀帝
图中A.B.C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A、涿郡B 、洛阳C、余杭
③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材料一中认为隋亡的原因是什么?大运河的开凿
你认为是什么?隋的暴政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材料2:唐太宗常对臣子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铜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①从材料1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生存下去。

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种什么思想?举例说明
是重视纳谏的思想。

魏征为著名谏臣。

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有哪些突出的治国措施?
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享受欲望。

③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⑤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2: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①材料1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个朝代?是指什么制度?“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隋朝,是指科举制度。

②材料2说明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现象?
材料2说明当时的进士科影响很大,被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受到当时人的重视。

③这一“最早的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大约多少年?什么时候取消的?这一“最早的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

4、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①杜甫诗中的“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什么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景象?
反映了唐开元年间经济繁荣,百姓富庶的社会现象。

主要是因为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使国家进入全盛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