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复习(cyy )

课外现代文阅读考点梳理:

①把握文章的线索,概括中心事件;

②分析人物形象;

③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④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的特色,进行鉴赏和评价;⑤运用想象,丰富作品的内容。

(一)

①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②老师出了道作文题目,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你总是撑着竹篙,打着

浆 , 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

③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④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

⑤啊,透过您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⑥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字,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

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

⑦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内容却没有上篇丰富,这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⑧老师这回连 , “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通电。

⑨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体交叉桥。

⑩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处有块厚厚的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记。

⑾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了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

问题:

1. 选文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 ?

2. 文中⑦中 "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的含义是什么 ?

3. 文中⑧中写道 :"老师这回连 , “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了一箱蜡烛."这里蕴含了老师哪些心理活动 ?

4. 文段 10 中"老师的老师 "指谁 ?老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

5. 文章最后一段 :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了蜡烛,其用意是

什么?

6. 说一说对文章一段文字理解?

(二)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

1. 请你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第六段中划线句“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请你补充合理的心理描写。

3. 文章第十六段中加点的“瞻前顾后”能否改为“优柔寡断”?说说你的理解。

4. 请简要赏析文章第八段划波浪线的句子。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他被评上服务标兵 ,就因为一个动作——温柔的一伸手。

②雨天泥泞 ,雪天路滑 , 他都

会习惯性地扶住那些莽撞调皮的孩子,搀扶行动不便的盲人

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③十几年如一日。

④他是市中心繁华路段的交警 ,也是这座城市市民的楷模 .记者采访他时 ,他在电视镜头前拘谨地笑着说 : "是因为那床厚厚的报纸被子吧。 "

⑤高三那年 ,他迷上了打游戏 .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一怒之下拿鸡毛掸子打了他,他负气离

家出走 .火车颠簸着过了几站 ,他随熙攘的人流下车 ,却发现兜里的钱不翼而飞 .天色已晚 ,寒气渐重 ,他颓丧地坐在候车室里 ,看人流如烟雾渐渐散尽 .他想自己怕是要在这冰冷的候车室里蜷缩一夜了。

⑥他先是来回地走着 .后来袖着手蜷在冰凉的椅子上 .无法抵挡的寒冷从脚底向上升腾 , 最后传遍他的全身 .他怀念一床温暖的被子 ,一件厚实的大衣 ,哪怕就是一块破旧的毯子也好。

⑦就在他浑身酸麻 ,手脚冰凉 ,睡得迷迷糊糊之际 ,他感到一阵轻柔的覆盖 .他一激灵爬起来, 是一张陌生的女人干皱的脸 .他身上盖着她的一件灰旧的外套 ,还有一层厚厚的报纸 ,从胸口一直到脚 .她是白天在车站卖报纸的老妈妈。

⑧她和善地笑着 : "睡吧,孩子 .我的儿子如果活着 ,也像你这么大了。 "

⑨他了解到 ,为了寻找走散的儿子 ,她辞掉工。作, 在火车站卖报纸 ,已经十多年了。

⑩后半夜 ,他睡得很香 .清晨 ,老妈妈为他泡了一碗热面 ,给他买了车票 ,送他上了车。

⑾一路上 , 他脑子里全是老妈妈那张沧桑而又和善的脸:如果我儿子活着 ,也像你这么大

了; 如果他在外面睡着了 ,希望也有人为他盖件衣裳 ,哪怕是几张报纸。

⑿回到家 , 妈妈正在联系电视台发寻人启事 ,一见他就哭了 .嘴硬的他没说半句软话 ,却从此努力起来 ,再也没有碰过游戏机 .后来 ,他考取了交通学校。

⒀那次采访 ,他在电视上说 : "我妈妈老了 ,反应也慢了 ,我希望她上街的时候有人也能搀扶她一

下 .我做的只不过是用父母的心去顾念每一个孩子, 用孩子的心去感念全天下的父

母⋯⋯"

⒁电视机前 ,无数母亲的眼睛湿润了。

⒂爱很简单 ,就在带给别人温暖的举手投足之间。

1. 请你简要概括文中插叙的有关于他的事件。

2. 文段( 3)似乎可有可无,你认为呢?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3.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笑着说:“是因为那床厚厚的被子吧。”应该怎样理解“他”的这句话?

4.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去“扶住”那些孩子,“搀扶”那些盲人和老人,对这些已成习惯的做法,“他”的理解是:(用原文回答)

5. 赏析文段( 6)中的画线句子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6. 读完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悟?

(四)

①一位悠闲的老人,守候在闹市区的一条繁华马路上。无数的行人从他身边匆匆掠过,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