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

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

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

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

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

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

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苏州园林甲天下,而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而闻名遐迩。

狮子林的布局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工的元素,营造出了一种深邃、幽静而又富有变化的空间氛围,让人流连忘返。

狮子林的布局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曲折迂回。

进入园林,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

小径蜿蜒交错,让人难以捉摸前行的方向。

这种曲折的布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它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奇感和探索的欲望,每一次转弯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景致。

比如,你刚刚走过一条幽静的小道,转个弯,可能就会看到一片开阔的池塘,或者一座精美的亭台。

园林中的建筑分布也别具一格。

亭、台、楼、阁、轩、榭等建筑巧妙地镶嵌在自然景观之中,与山水、树木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其中,亭台的设置尤为精妙。

有的亭台建于池塘之畔,供人欣赏水中的游鱼和倒映的美景;有的则位于假山之巅,让人登高远眺,俯瞰整个园林的壮丽景色。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如供人休憩、避雨,更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增添了文化和艺术的韵味。

假山是狮子林布局的核心元素之一。

这里的假山群规模宏大,形态各异。

有的如狮子昂首,有的似群峰耸立,有的像洞穴幽深。

假山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了复杂的通道和洞穴。

游客可以穿梭其中,体验探险的乐趣。

而且,假山与周围的水池、建筑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站在假山上俯瞰,园林的美景尽收眼底;从假山下仰望,又能感受到其雄伟壮观。

水池在狮子林的布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池通常位于园林的中心位置,周围环绕着假山、建筑和花草树木。

水池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建筑和周围的景物,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水中还常常种植着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游鱼嬉戏其间,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也十分讲究。

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卉,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满园春色;夏天,绿树成荫,给人带来清凉;秋天,枫叶如火,桂花飘香;冬天,梅花傲雪绽放,别有一番韵味。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狮子林更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

要探究狮子林的园林设计理念,就像是打开了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与精妙技艺的典籍。

狮子林的设计理念首先体现在对自然的尊崇与模仿。

走进狮子林,仿佛置身于一个微缩的自然世界。

园林中的假山石峰,形态各异,或似蹲伏的狮子,或像挺拔的山峰,又或是蜿蜒的溪流。

这些石头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布局,模拟了自然界中的山川走势。

水元素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池塘、溪流与假山相互映衬,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水的流动为整个园林增添了生机与灵动,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

在空间布局上,狮子林展现出了巧妙的构思。

它并非是规整对称的布局,而是充满了变化和曲折。

通过回廊、门洞、漏窗等元素,将空间分割成大小不一、相互连通的区域。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有时候,你以为已经走到了尽头,却又通过一扇小门或者一条窄廊,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景致之中。

这种“移步换景”的效果,让园林空间显得格外丰富和深邃。

狮子林的设计还注重营造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意境的追求由来已久。

在狮子林中,通过植物的配置、景观的命名以及建筑的风格,共同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比如,园中种植的梅花、竹子、松柏等植物,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竹子代表着正直和谦逊,松柏则寓意着长寿和坚毅。

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自然之美,更传递出一种精神内涵。

而景观的命名,如“指柏轩”“问梅阁”等,也都富有诗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引发联想和思考,感受到文化的韵味。

再者,狮子林的设计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的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都依势而建,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环境。

人们可以在建筑中休憩、赏景,也可以走出建筑,亲近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放松身心,回归本真。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造景手法
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其造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山石奇峰:狮子林以奇峰异石为景观主题,让游客有置身于山林峡
谷之中的感觉。

山石规模巨大,形状多样,布局精巧,有的仿佛群山起伏,有的如流水潺潺。

2.水景溪流:狮子林以流水为景观主题,通过人工挖造水池、小溪等
水景,变化多样的水流显示出水的生命力。

3.假山造景:以庄园诉说传统,狮子林的造景技巧以假山为主,运用
石材、砖、土等材料,将岩石运用精雕细琢、排列有序等造型手法组合成
一个华丽的岩峰群,让人们拥有山水之美的体验。

4.花园彩林:在狮子林中,花园随处可见,这些园林中有各式各样的
花卉,仿佛一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让人们感到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重要手法。

它最早出现于明代,以苏州狮子林为代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

狮子林造园的特点是布局紧凑,景点错落有致,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其主要手法包括对景点的选择、布局与呈现方式的设计、景点的艺术处理等。

在狮子林造园中,景点的选择十分重要。

狮子林的景点种类多样,包括山、水、亭、楼、廊、桥、石等。

设计师要根据场地条件和园林主题选择恰当的景点,使之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形成精致的园林景观。

在布局设计方面,狮子林造园强调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具体手法包括利用自然石、湖泊、山峦等自然元素,合理安排建筑和景点的位置,使之相互辉映,充分体现自然与人工的统一。

狮子林造园还注重对景点的艺术处理。

设计师要针对不同的景点进行巧妙的设计,运用石雕、浮雕等手法进行装饰,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总之,狮子林造园手法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珍品,其精湛的设计理念和技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1 -。

狮子林

狮子林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功能分区:
庭院
住宅 祠堂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
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 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 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 园的主厅区。
古典园林分析之 Βιβλιοθήκη 子林交通组织:主要交通路线 次要交通路线
路线描述: 燕誉堂——小方厅——揖峰 指柏轩——古五松园——湖 山亭——花蓝厅——真趣 亭——石舫——暗香疏影 楼——飞瀑亭——问梅阁— —双香仙馆——扇子亭—— 文天祥碑亭——御碑亭—— 修竹阁——立雪堂——出口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
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 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
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
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 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 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 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 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水体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
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 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 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 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 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横 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 环起伏。
双香仙馆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景点分析:
扇亭:外形象折扇的扇面。扇形 月洞,扇形吴王靠,扇形石台。 置身其中,可饱览园景。
相逢柳色还青眼;做听松声起碧涛。
扇 子 亭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doc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doc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园林设计初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班级:12级园林一班姓名:徐朕学号:N31XXXX年10月15日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

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图)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狮子林造园手法调研分析

狮子林造园手法调研分析

卧云室——藏与露空间处理中,露与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巧妙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藏少露多或藏多露少给人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

藏少露多谓浅藏,可以增加空间层次感;藏多而露少谓深藏,可以给人以极其幽深莫测的感受。

但即使是后者,也是须使被藏的“景”得到一定程度的显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意识到“景”的存在,并借此产生引人入胜的诱惑力。

狮子林卧云室,深藏于石林丛中,四周怪石林立,松柏遮天,仅楼之一角间或从缝隙中隐约可见,幽深莫测。

过修竹阁看卧云室,掩映于石林的夹缝和树木枝叶交织成的网络之中。

卧云室,正面几乎全部为石林所遮掩,仅楼阁一角显露于外,暗示指拨轩过桥,必有小径与之想通。

立雪堂位于燕誉堂西南,坐东朝西,面阔7.76米,进深7.22米,卷棚歇山顶,山尖饰灵芝仙鹤泥塑。

方砖铺地。

原为传法之所,取“慧可立雪”的佛家故事为名。

东墙开方形明窗一扇,窗外为燕誉堂南庭院。

堂中置落地圆光罩,图案制作工艺称“一根藤”。

圆光罩左右各有一隔断,上为海棠形图案。

堂西有雨达栏杆和12扇半窗相隔。

立雪堂——步移景异立雪堂向西走为立雪堂前院的复廊。

复廊分左右两边,即东西两条暗廊。

西面为六边形的窗,东面为圆形窗,中间隔一方窗墙。

两边各五个窗口。

每个窗口看的都是不一样的景。

忽隐忽现,达到步移景异之感。

廊的西面墙上为六边形的窗看的是园内廊的东面墙上连续开了若干个六角形窗洞,透过窗口的假山、亭廊摄取外部空间图像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步移景异。

狮子林景观浅析

狮子林景观浅析

二、建筑布局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 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 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 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更 添春意。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 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狮子林的漏花窗 形式多样,做功精巧,尤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樘和指 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而空窗和门洞的巧妙运 用,则以小方厅中这两幅框景和九狮峰院的海棠花形门洞为典型,九狮峰院以九 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 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黄杨花台一座,曲廊一段,幽静淡雅。这种通过院落层层引 入,步步展开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为主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 用。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结构, 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设计颇具匠 心。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应,点题喻意,回味 无穷。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 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 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 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 不够统一。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 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合,水中红鳞跃波,翠 柳拂水,云影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水源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在园西 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 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 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园中水景丰富,溪涧 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 尾于山石洞穴,变幻幽深,曲折丰富。

狮子林景观赏析

狮子林景观赏析

狮子林景观赏析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市的一处著名园林景点,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狮子林的景观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处古典园林的魅力。

首先,狮子林的山水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园林占地约2.6公顷,其中有大小池塘、假山、石桥、亭台楼阁等各种景观。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狮子林的假山了。

狮子林的假山造型奇特,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龙卧水,有的像虎踞山,每一座假山都别具特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这些假山的衬托下,园林显得更加宏伟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狮子林的园林建筑也是其一大特色。

园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一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比如,园内的狮子亭是狮子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亭内有一尊石雕的狮子,据说这尊狮子是当年园林建造者的宠物,因此也成了园内的一大景点。

此外,狮子林的长廊更是其一大特色,长长的廊道上布满了精美的砖雕和木雕,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除了山水景观和园林建筑,狮子林还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景点。

比如,园内有一处名为“迷宫”的景点,这是一处由假山和石壁构成的迷宫,游客可以在其中尽情探险,体验寻宝的乐趣。

此外,狮子林还有一处名为“寄畅园”的景点,这是一处仿照明代古建筑风格而建的园林,园内有许多古代文人的诗词石刻,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狮子林的景观无论是从山水景观、园林建筑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狮子林不仅是一处供人们游览的景点,更是一处可以让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最后,对于狮子林的景观赏析,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游览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游客在游览时要尊重园内的规定,不要随意践踏花草,不要随意攀折树木,保护好园林的生态环境。

其次,游客在游览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攀爬危险的地方,不要在水边嬉戏,以免发生意外。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景观有何亮点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景观有何亮点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景观有何亮点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狮子林更是其中独具魅力的一颗璀璨明珠。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探寻其中的奥秘。

狮子林的布局精巧,别具一格。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轴对称式布局,而是灵活多变,曲折迂回。

步入园林,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处转弯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也体现了造园者的巧思和创新。

园内的小径蜿蜒交错,时而狭窄,时而开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

园林中的假山群堪称一绝。

这些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麒麟,有的像仙女,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多次游历狮子林,对其中的假山情有独钟。

假山不仅是观赏的景观,更是游玩的好去处。

游客可以穿梭于假山洞窟之间,感受那份探险的乐趣。

有的山洞狭窄幽暗,需侧身而过;有的则宽敞明亮,可驻足观赏。

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些假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景色,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狮子林的水景同样迷人。

园内有池塘、溪流,与假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池塘中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溪边垂柳依依,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与水嬉戏。

水景的存在为整个园林增添了灵动之美,也为游客带来了一份宁静与清凉。

在植物配置方面,狮子林也十分讲究。

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满园春色;夏天,荷花盛开,荷叶田田,送来阵阵清香;秋天,金黄的银杏叶和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冬天,梅花傲雪绽放,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建筑也是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园内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造型精美,风格独特。

亭子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宽敞大气;楼阁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古朴典雅。

这些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完美融合,既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观赏的场所,又成为了园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而且,建筑上的雕刻和装饰也十分精细,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狮子林造园手法调研分析

狮子林造园手法调研分析
厅南有长方形小亭相接。 亭宽4.96米,深3.64米,四角攒 尖顶。亭两侧有廊与燕誉堂备 弄相通。
厅北东西两侧有廊与打盹亭 和住宅部分相通,合成一小院, 院内筑湖石花坛,靠墙有湖石 峰“九狮峰”。院北墙依次有 棋、琴、画、书四扇漏窗。
小方厅 ——框景
小方厅东窗外是素心腊梅, 西窗外是称为城市山林的假山 和林木。以窗洞、门洞为画框, 观赏外面景色,称为框景。两 幅“框景”,如两幅山水画,“寒 梅图”和“竹石图”,尽现造园主 人的匠心,意境深远。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 的园林路23号,平面呈东西稍宽 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 积0.88公顷。
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 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 感觉。
地理位置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狮子林平面 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分外的绚丽、明快。例如自狮子林的 五松园厅堂向外看便可以获得上述的 效果。
荷花厅 —渗透与层次
面水而筑,前有平台。厅南 14扇落地长窗,刻有唐诗各一 首,厅北6扇长窗均刻有山水人 物故事。厅内步柱不落地,柱 端雕刻成花篮形状及梅、兰、 竹、菊。厅中间设屏门4扇,南 刻松寿图,北雕王同愈撰汉代 仲长统《乐志论》。此为夏天 赏荷的好地方。
平 面 布 置 图
游 览 路 线
扇亭
文天祥碑亭 御碑亭
指石问博暗舫梅轩香古阁疏五影松楼园 真趣亭
小方九厅狮峰 门厅轿燕祠厅誉堂堂双香仙馆
飞瀑亭
见山楼 修竹阁 立雪堂
总体布局 ——疏密对比
1狮子林,园东北建 筑较密集,西南较 稀疏。
狮子林中,除建筑布 局外,其山石的分布也有 极其明显的疏密对比:密 的地方如千岩万壑,疏的 地方仅数峰兀立。其他如 花木的种植也多使丛植与 孤植相结合,从而获得良 好疏密对比与变化。

苏州狮子林景观要素分析1

苏州狮子林景观要素分析1

狮子林的窗花样式大体分成两种:
一种是室内的封闭玻璃木窗格;一种是 室外廊道与花园间的镂空花窗。
多采用彩色毛玻 璃,既保存了私 家的神秘感,又 能采光。玻璃颜 色均为红、黄、 蓝、绿四种,冷 暖色结合,丰富 了视觉效果,样 式方正对称,体 现中国人四平八 稳的思维。
镂空花窗:
狮子林作为私家园林的代表,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 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 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而 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 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 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变漏窗俗称花墙头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
古典园林景观规划要素分析
——苏州狮子林
组员:2009724211 阮灵秀 2009724212 何建欣
苏州园林的窗更多的是体现中 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思想。 很多的窗子都是方与圆的结合, 虽然是简单的几何体,但通过 造园者的匠心独运也是别有情 趣的。 窗子本来是为屋子收集光线、 通风、换气的装置,但是苏州 园林的窗除了基本作用外,还 有借景的作用。中国的园林讲 究的是“步步换景”,透过窗 户,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 微型景观,虚实交错,把观赏 者带入一种梦幻境界。
以窗洞,门洞作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可 以称为“框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巧妙 手法。唐代诗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诗人正在欣赏窗框 中现成的景色。框景中的景观是立体的, 当游人移步时景色随之转移,就是移步换 影,窗中景观还会随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 发生变化。

园林案例分析——狮子林

园林案例分析——狮子林
•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 ,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建筑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 为 元代园林代表作 。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 转 ,怪石林立 ,水池萦绕 。依山傍水有指 柏轩、真趣亭 、问梅阁 、石舫、卧云室诸 构 。主厅燕誉堂 ,结构精美 , 陈设华丽, 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 ,南对假山, 下临小池 ,古柏苍劲 ,如置画中; 见山楼, 可览群峰 , 山峦如云似海; 菏花厅雕镂精 工; 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 、暗香疏影 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 ,耐人观赏 。园内 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 ,名家 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 ,至今饮誉世间。
水景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 情增减文字 , 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植物1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 , 东部假 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
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 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 的花木 ,疏密相间,错落有 致 ,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 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 木溶合一体 ,而成为真正的 “城市山林 ”。
• 以皱、瘦、漏、透的太湖石 ,建起了立体的仿自然的迷宫 。狮子林不仅给人以静态的观赏 ,还能然人在石洞得穿行中得到乐趣。
• 以中部水池为中心 ,叠山造屋 ,移花栽木 ,架桥设亭 ,使得全园布局紧凑 ,富有“咫足山林 ”意境。
狮子林的文化
狮子林的文化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 名 、匾额 、楹取 、书条石 、雕刻、
四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 手法
追求空间美 设定一定主题 采用组景手法
追求空间美
园林的风景 ,建筑和游 人共同组成了欣赏环境。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
21个洞口 。横向极尽 迂回曲折 ,竖向力求回 环起伏。

狮子林叠石手法的具体应用

狮子林叠石手法的具体应用

狮子林叠石手法的具体应用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其叠石手法多样且巧妙。

一、峰石林立,主次分明。

1. 主峰突出。

- 在狮子林的假山群中,首先会设置主峰。

主峰往往高大、造型独特,是整个假山布局的核心。

例如,有的主峰高耸挺拔,其形状似狮或似其他瑞兽,从不同角度观赏都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它的位置多处于假山群较为中心或者重要的区域,周围的次峰和石块围绕它进行布置。

2. 次峰呼应。

- 次峰的大小、高度低于主峰。

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和造型分布在主峰周围,如同众星拱月般。

有的次峰与主峰之间以石径或者山洞相连接,形成一种连贯的山势走向。

次峰的形状也各具特色,有的像小兽蹲伏,有的像云朵漂浮,与主峰相互映衬,丰富了假山的层次感。

二、山洞相连,曲折幽深。

1. 洞道布局。

- 狮子林的假山山洞众多且相互连通。

洞道的设计十分巧妙,宽窄不一,高高低低。

有的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给人一种狭窄逼仄的感觉;而有的地方则较为宽敞,可以容纳数人。

洞道蜿蜒曲折,游客在山洞中穿行时,往往需要不断地转弯,如同置身于迷宫之中。

2. 洞口处理。

- 洞口的设计富有变化。

有圆形、方形、拱形等不同形状的洞口。

从不同的洞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如亭台楼阁、池塘花卉等。

有的洞口还被石块半掩着,增加了一种若隐若现的神秘感。

而且洞口与洞口之间常常通过桥梁、石径或者回廊相连接,使得整个假山群在空间上相互贯通。

三、石径穿梭,高低错落。

1. 路径设置。

- 石径在假山群中穿梭,犹如山间的小道。

石径的铺设不是笔直平坦的,而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有的石径是由大块的石头直接铺设而成,石头之间的缝隙宽窄不一;有的则是由小块的石头拼接而成,看起来更为精致。

石径的坡度也有缓有急,游客行走在上面,仿佛在攀登真正的山峦。

2. 与景物结合。

- 石径与周围的景物紧密结合。

它会绕过山峰、穿过山洞、跨过溪流。

在石径的旁边,可能会有一些小型的叠石景观,如石笋、石墩等,就像山间的小景致。

石径还会通向一些观景平台,在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让游客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特点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特点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特点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狮子林更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

狮子林的园林布局精妙绝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走进狮子林,首先感受到的是其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园林并非规整对称,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曲折迂回的手法,让人在游览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这种布局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型游览路线,使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次转角都可能发现新的景致。

从入口处开始,便能领略到这种独特布局的魅力。

入口处狭窄而低调,与内部丰富多样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穿过小小的门洞,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庭院展现在眼前,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庭院中布置着精致的假山、水池和花草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狮子林的假山群堪称一绝。

这些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麒麟,有的像大象,栩栩如生。

假山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迷宫。

游客可以穿梭其中,感受攀登的乐趣。

而且,假山的布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高低错落、宽窄变化等手法,营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假山上行走,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时而狭窄,时而开阔,让人充分体验到了空间的变化和节奏。

与假山相得益彰的是园内的水池。

水池面积适中,形状不规则,岸线曲折多变。

池边种植着垂柳、桃花等植物,倒映在水中,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柔情。

水池中还放养着各色金鱼,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水是园林的灵魂,狮子林的水池巧妙地将各个景观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建筑布局方面,狮子林也别具匠心。

园内的建筑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有亭台楼阁,有轩榭廊坊,每一处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功能。

亭子通常建在高处,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景;楼阁则高大宏伟,成为园林中的标志性建筑;轩榭则依水而建,与水池相互呼应;廊坊则蜿蜒曲折,连接着各个景点。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造型、色彩和装饰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共同营造出了优美的景观效果。

如何在狮子林中感受园林艺术力

如何在狮子林中感受园林艺术力

如何在狮子林中感受园林艺术力园林艺术,宛如一幅立体的画卷,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狮子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更是将这种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在狮子林中真切地感受到那独特的园林艺术力呢?踏入狮子林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的假山群。

这些假山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似蹲伏的狮子,有的像蜿蜒的巨龙,还有的仿佛是飘渺的仙山。

沿着曲折的小径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

每一次转身,每一步前行,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和发现。

这种布局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型游览路线,让人在探索中不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仔细观察这些假山,会发现它们的纹理和质感都被刻画得极为逼真。

工匠们运用了精湛的技艺,将石头的自然形态与人工雕琢完美融合。

石头的缝隙中,偶尔会长出几株顽强的小草,或是点缀着几朵娇小的野花,为这坚硬的假山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柔情。

而假山之间的流水,潺潺作响,清澈见底。

水流顺着山势而下,形成了小小的瀑布和水潭。

水中游弋着几尾金鱼,它们灵动的身姿在光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这一动一静之间,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除了假山,狮子林的建筑也别具一格。

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每一处建筑都展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燕誉堂”。

堂前的庭院中,种植着几棵古老的桂花树,每逢金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燕誉堂的内部装饰精美,雕花的门窗、古朴的家具,无不彰显着主人的高雅品味。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文人墨客们在此吟诗作对、畅谈风月的场景。

而“指柏轩”则以其独特的位置和视野吸引着众多游客。

它位于园子的高处,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狮子林的美景。

远处的假山、流水、亭台尽收眼底,让人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

轩内的布置简洁大方,墙上挂着几幅名人字画,为整个空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著名的园林造景技法,被誉为“花园中的奇葩”。

狮子林造园手法起源于南宋时期,是苏州园林中较为古老的造园手法之一。

该手法的特点是利用假山、小桥、流水等造型手法,营造出狮子山丘的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狮子林造园手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假山来模拟狮子山丘的形态,利用山石的形状、颜色、质地、质感等特点来表现出狮子的形象。

狮子林中的假山被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以石材堆垒成的,另一种则是借助水泥等材料来塑造的。

除了假山之外,狮子林还有其他的景观元素,比如小桥、流水、花木等。

这些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精美而独特的园林景观。

在狮子林造园手法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和方法,比如“悬山法”、“穿壁法”、“借景法”等等。

这些技法使得狮子林更加别具一格,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之一。

总的来说,狮子林造园手法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造园技艺的高度成就。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123规划与生态学院456园林设计初步78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9――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1011121314151617班级:12级园林一班18姓名:徐朕19学号: N312083011220日期:2013年10月15日2122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23――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242526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27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2829水。

30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31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32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33界人民的青睐。

34“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35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36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37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38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39称为“狮子林”。

40(狮子林平面图)41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42的。

1、山石4344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45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4647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48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49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50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5152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53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54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如指柏轩前院及中部假山的处理:这里规模大,55占地广,自指柏轩前一直连绵至荷花池以南。

沟涧洞壑纵横交错,置身其中让56人犹如时而登临于峰峦之颠,时而沉落于幽谷之底。

自下往上看层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沟谷盘旋,使人如入深山峻岭,又如进入迷宫,为传统园林中堆山造5758石较为曲折复杂的一处[1]。

592、水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6061中写到:“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62用水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境,便可使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狮子林整体布63局上呈长方形,中部为池,水面波动,使幽静的园林有了生气。

人们在游历时,64也充分体会到了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的感觉。

由于此园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65横、湖泊星罗棋布,即使是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园林引水造园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狮子林中池水曲折蜿蜒贯穿于整个园林,使得整体呈长方形的6667单一布局形式得以丰富,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营造中是常使用的手法,但在68这里的运用却是很成功的一例。

园内的指柏轩、燕誉堂、荷花亭、真趣亭等形69状、造型、营造各异的建筑分布在山池东北两翼。

狮子林中建筑的布局和位置70经营毫无保留地恪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园中建筑乃至山石分布极不均71匀,疏密对比较为强烈。

园东北建筑较密集,西南较稀疏。

山石则以东部指柏72轩前最集中、最稠密。

总的来说,园的南部建筑、山石都较稀疏,给人以松弛73的感觉;而东部则建筑、山石相当密集,不仅变化的节奏快,而且起伏十分强74烈,与南部适成对比。

75(荷花亭1)7677(荷花亭2)78(含苞待放的荷花)793、廊狮子林中还有一处亮点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廊”。

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中8081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和古诗文,特别是词的结构相似,为了引人人胜,为了求得意境的深远,古典园林在布局上无不追求蜿蜒曲折。

那么如何实现曲折性呢?8283那就要借助“廊”的连接作用了。

在整个狮子林园中长廊的分布亦如池水蜿蜒84曲折贯穿始终,使游人或行或止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在不同的空间中感受85到整个园林的意趣之所在。

它的营造和分布是有着特别意义的:园林的营造者86在设计规划时,若将很多景致罗列其间,则不免显得零乱,而将长廊这一特有87的建筑形式贯穿其间,会使凌乱呆板的各种建筑与景致连成一个整体,而且它88还将空间予以分隔使其两侧的景物互相渗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变化,从而在89营造上也丰富了园林景观。

再者它还起到引导与暗示的作用,造园者借游廊把90人不知不觉地引至某个确定的目标——景所在的地方。

除此之外,它还有另一91方面的原因,就是在营造时考虑了方便人的使用。

苏州经常阴雨连绵,这在一92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游览。

所以在园林中设置长廊,既可使游人在其引导下游93历、小憩,又可为游人遮雨;可以说长廊使得整体园林营造实现了点、线、面94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狮子林之所以显得境邃幽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曲折多95姿,穿插于花丛之中的长廊。

96(水中长廊)974、植被98“狮子林”园中的植被和家具造型及用料也处处显示出了精美。

“园,所以99种树木也”,“种果为园”,从这些解释来看,园林是不可以没有植被的。

园林中100有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由于江南水乡土地肥沃、气101候温暖、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适于植被的生长,狮子林中的植被无论点种还是102丛植,均错落有致、参差重叠,以古五松园庭院为例,整个庭院呈“凸”字形平面,有桂花、柏树各一株,一据院西,一据东南,桂花窈窕袅娜,松柏挺拔103104苍劲,二者相互映衬,点缀了庭院空间。

狮子林中的植被栽种还运用了中国画105论中的“以一当十”论,在园内山石集中的地方广种树木,将整个园林布置的106苍翠茂密,颇具山林野趣;再加上开窗借景手法的运用和植被相互呼应衬托,107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构图景致和丰富的视觉景观,让游人有既在画中又身临其境108的双重感受。

1095、建筑110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111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112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

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113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

堂北庭园植樱114花二株。

更添春意。

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115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

狮子116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做功精巧,尤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117樘和指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

而空窗和门洞118的巧妙运用,则以小方厅中这两幅框景和九狮峰院的海棠花形门洞为典型,九119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120出,突出石峰。

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黄杨花台一座,曲廊一段,幽静淡雅。

这种通过院落层层引入,步步展开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为主花121122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

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

123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

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设计颇具匠心。

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124125互呼应,点题喻意,回味无穷。

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126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

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127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128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129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130(混凝土六角亭)1316、意境的追求132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意的幽远和境的深邃。

“庭院深133深,深几许?”的诗句恰恰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

境的深邃主要依134靠增加景的深度来实现,而利用空间的渗透可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

在狮子135林中,借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窗洞的方法而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渗透,其效果136十分显著。

如自立雪堂前院复廊看修竹阁一带景物,廊的侧墙上连续开了若干137个六角形窗洞,透过窗口摄取外部图像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忽隐忽现,有步138移景异之感。

此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景物引入室内,也是传统园林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如古五松园位于狮子林北部,园的规模不大,139140西部为厅堂,较开敞,并带有前廊。

其东南两侧设有曲廊,从厅堂内向外看庭141园,园的正中恰有叠石峰一座,作为厅堂的对景,使室内外景观交相辉映,融142为一体。

再如,自狮子林荷花厅向南看园内景色,荷花厅位于园的中部,地位143十分突出。

厅南为水池,对岸为山石、亭廊,风景极为秀丽。

荷花厅南面较为144开敞,并带有前廊,廊前为一宽大露台。

自厅内向外看,层次既富于变化,景145色又绚丽动人。

146从狮子林的营造艺术中,不难感受到其造园所追求的一种“写意式的意境”,一切营造手法都是为追求这一“意境”所展开的。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147148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中国园林营造的传统大都是文人造园,因此中国园林149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创作时始终都在追求神思和韵味。

在造园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的意境美。

还经常借楹联150151匾额来破题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时时处处都讲究“意境”,时时处处都体152现出“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追求,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153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2]。

154总之,以上园林的营造艺术在狮子林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和发挥,155从而奠定了狮子林在中国园林营造艺术中的典范地位。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中156国园林的营造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园林设计,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了那个时代157特有的文化底蕴。

158159参考文献:160[1]童寯著.《江南园林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61162163164165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