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沙漠化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8d88d09fad6195f312ba641.png)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阐述了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从自然因素、放牧因素、制度因素等方面对草地退化与沙化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保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地;退化;沙化;现状;成因;治理对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长期以来,草原牧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等不利自然因素及人口发展和牲畜超载、滥垦滥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鼠、虫害和毒草滋生,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1-4]。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近年来退化与沙化越来越严重,草地的利用性能下降、土壤肥料丧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牧区生态系统[5-6]。
研究锡林郭勒盟退化、沙化草地现状和建设措施,对于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包括锡林浩特、阿巴嘎、东乌珠穆沁、乌拉盖、镶黄、西乌珠穆沁、苏尼特左、苏尼特右、二连浩特9个纯牧业旗(市、区)和正镶白、正蓝、太仆寺、多伦4个旗县的纯牧业苏木及半农半牧苏木(乡),共21个牧业苏木,564 个嘎查,58 308户牧业户,牧业人口26.56万人。
锡林郭勒盟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北纬41°35′~46°46′,东经111°9′~119°58′,总面积19.14万k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17.77万km2,天然草地面积是我国重点牧区中面积最大的。
海拔800~1 400 m;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4.8 ℃,极端最高气温39.9 ℃,极端最低气温-42.4 ℃;无霜期100~136 d,年降水量150~400 mm,而且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日照时数为2 900~3 200 h;年蒸发量,大部分地区在1 500~2 000 mm,西北部可达2 500~3 000 mm;全年平均风速为3.5~5.6 m/s。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4394a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c.png)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腹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恶化的主要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和草原资源,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和能源开发导致土地沙化、水源枯竭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气候变化也是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暖加剧了干旱和沙尘暴的频发,进一步加速了内蒙古的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破坏了内蒙古的生态平衡。
农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农牧业在内蒙古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不合理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和草原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也加剧了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
少数地方政府和居民对环境保护缺乏重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变化。
一些企业和居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资源开发的管理和监控。
应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对矿产开采、能源开发等活动的监管,避免过度开发和损害生态环境。
应加大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力度。
加强对内蒙古沙漠化、草地退化等问题的治理和恢复工作,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应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和适应能力的建设。
提高农牧业的抗旱能力,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的培养。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来解决。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广大居民应提高环境意识和行动,共同努力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防沙治沙对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的影响
![防沙治沙对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2f352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6.png)
防沙治沙对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的影响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之一,拥有广袤的草原,被誉为“绿色长城”。
然而,长期以来,沙漠化现象一直是困扰内蒙古草原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内蒙古采取了一系列防沙治沙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防沙治沙对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植被恢复,有效减缓了草原沙漠化的速度。
沙漠化是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草原土壤水分流失,形成干旱、贫瘠的沙漠地带。
内蒙古在沙漠化严重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通过种植草地、灌木和乔木等植物,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稳定了土壤,减少了水分蒸发和风蚀。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还有效防止了沙尘暴的发生,减少了沙尘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其次,防沙治沙促进了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过度放牧和沙漠化等问题对草原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内蒙古采取措施加强了对草原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
例如,采取限牧措施,控制了放牧的规模和频率,减少了对草原植被的过度利用。
同时,加大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通过建立保护区和采取管控措施,保护了草原的珍稀濒危动植物。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此外,防沙治沙还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益。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基地,牧民们依靠草原养殖为生。
但是,沙漠化严重威胁了牧民们的生计。
通过加强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和植被恢复,内蒙古恢复了大量的可供放牧的草原,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增加了牲畜的饲养量和质量,提高了牧民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沙漠治理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防沙治沙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是防沙治沙的关键。
沙漠化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包括土地治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投入。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1fe6c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e.png)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植树造林:通过种植耐旱、耐寒、耐瘠薄的树种,增加植被覆盖率,以减轻风蚀和水蚀,有效防止荒漠化。
2. 草原恢复:通过退耕还草、封育禁牧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防止土地沙化。
3.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节水灌溉、修建水库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因过度用水而导致的土地荒漠化。
4. 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投入,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5. 生态移民: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居民,政府可以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将他们迁至其他地区,以减轻环境压力,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6. 科技支持:加强荒漠化防治的科技研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7. 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荒漠化防治的引导和支持,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之,内蒙古土地荒漠化治理需要多方面的措施综合运用,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成因及生态治理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成因及生态治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cd061bf18583d048645900.png)
蒸 发 量 是 降水 量 的 5~8倍 , 别 是 19比重 下 降 , 草 量逐 年 下 降 , 优 产
严 重 退化草 场 的产草 量 不足原 来 的 2 % 。 0
年 大水过后 , 已经连续 5a持 续 干旱 , 草 原 的退 化 使
加剧 2 4 不合 理 的开发导 致 草原 沙化 .
m ・ s ‘’
。
年 以来 的 3 , 被 的覆 盖度 降 低 1% ~2 % , 0a问 植 0 0
草 层高 度下 降 7~l m, 地初 级生 产力 下 降 2 % 5c 草 9
~
4 % , 劣杂 草 比例 上 升 1% ~ 5 。每 年 的退 8 低 0 4%
化速度 达 到 12 % , . 7 草原 退 化 由人 口密集 区 向 外 扩
l9 8 3~10 93年 , 筑 滨 洲 铁 路 时 , 拉 尔 河 两 修 海
岸 固定沙 地上 的樟 子 松林 被 砍伐 殆尽 , 而形 成 了 从
草 原核心 区域 呈不 规 则 分 布 : 部 沙带 沿 海 拉 尔 河 北
两 岸分 布 , 东起 海 拉 尔 , 到 新左 旗 嵯 岗 牧 场 , 长 两 全
2 3 气 候条件 加剧 草原 沙化 退化 . 沙 质草 原区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2 0~ 5 m, 4 3 0 m 多 集 中在 7~ 9月 份 , 变 化较 大 , 平 均 气 温 l O 且 年 ~3 ℃ 。冬季 干燥 寒 冷 , 季少 雨 多大风 , 季短促 。年 春 夏 大风 F数达 2 4 , 中在 春 秋 两 季 , 5月 份 t O~ 0 d 集 4~ 多两北 风 , O月份 多 西 南 风 。年 平 均 风 速 4~5 9~l
N . ( u o7 ) o 5 S m N .4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草地退化防治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草地退化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9be03f41eb91a37f0115c91.png)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从古代起,?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
近一百多年来,?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结果使草原退化,?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
六十年代初,?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因此,?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77%。
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
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
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气候干旱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尤其七、八两月最多,?冬春雨雪稀少,?春旱经常发生,?如遇夏早,?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43a73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6.png)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脆弱区,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潜在风险,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气候变化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表现为气温上升、降水分布不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
在内蒙古地区,这种气候变化尤为明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植被覆盖度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植被覆盖度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一些耐旱、耐寒的植物种类得以繁衍,而一些对水分要求较高的植物种类则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此外,荒漠草原的退化、沙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植被覆盖度的下降。
(二)土壤退化与沙化气候变化使得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的土壤逐渐退化和沙化。
随着降水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导致土壤贫瘠化。
同时,风力侵蚀和沙尘暴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沙化程度。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导致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条件的改变,一些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甚至濒临灭绝。
同时,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一)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针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应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
通过实施退耕还草、荒漠化治理等措施,恢复和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退化和沙化现象。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推广节水农业和畜牧业针对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应推广节水农业和畜牧业。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1e580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6.png)
土地沙漠化的实例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水分年平均缺乏最小25%,并伴有风蚀、水蚀等自然现象,以及人为因素的综合结果,导致土地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损失的一种灾害性现象。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关于土地沙漠化的实例。
1. 内蒙古草原土地沙漠化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北方辽阔的区域,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以及人为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问题,导致内蒙古草原逐年沙化。
沙漠化的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经严重影响草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
2. 甘肃沙漠土地沙漠化甘肃省沙漠占该省全土面积的80%,其中包括漫长的半干旱带,降水非常少,气候干燥。
再加上炎热的夏天和强风带来的侵蚀,所以甘肃省的沙漠化问题非常严重。
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之一,严重制约了附近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 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等地。
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少,间隔时间长,土地不断受到风蚀和水蚀等自然现象的侵蚀,所以导致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
这对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等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
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地区,由于其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同时,人为开垦、过度放牧等问题也使得该地区的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这些问题已经促使黄土高原的土地沙漠化加剧。
总之,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6578c2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0.png)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科尔沁草原沙漠化原因是什么
![科尔沁草原沙漠化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33e0303c1c708a1294a4429.png)
科尔沁草原沙漠化原因是什么
迎着风沙进入科尔沁沙地,一座叫“塔敏查干”的流沙带500米高的沙峰上,俯瞰茫茫白沙滚滚的黄尘,不禁惊问:难道这里,过去真的被叫过科尔沁草原吗? 难道这里,真的是那位清初辅佐三代皇帝闻名天下的孝庄皇后的美丽故乡吗?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下科尔沁草原
沙漠化原因是什么。
另外,由于人们超载放牧,加上气候干旱,使得草原演变成了沙地。
在嘎达梅林“抗垦”前后,科尔沁草原就“出荒”十一次。
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属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
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在发展。
有关当局者在努力使沙漠化逆转,当尚无明显成效。
但据中国国家林业局最新监测,科尔沁沙地每年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沙地,总面积达42300平方公里,位于东北和华北的交界地带。
我们四平西北部地区,为这块沙地的接壤处。
现在的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再加上气候干旱,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有些时期以人为因素为主,是由人的破坏造成的,也就是人们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发造成的。
科尔沁沙地系半干旱地带的温带疏林草原,属森林草原与干旱草原的。
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87be904f12d2af90242e695.png)
【 键 词 】 伦 贝 尔草 原 ; 漠化 现 状 ; 类 活 动 ; 漠 化 防 治 关 呼 荒 人 荒 1引 言 .
荒 漠化 一 词 是 1 7 9 7年 联 合 国荒 漠 化 会 议 以后 才 为 国 际 正 式 广 泛
过 程 的发 展 。人 为 原 因 一・ 面 来 自于 人 口激 增 对 生 态 环 境 的压 力 , 方 另 方 面则 是 由 于 人 类 活 动 不 当 , 土地 资 源 . 资 源 的 的 一个 科 学 名 词 。19 9 2年 在 联 合 围 环 境 与 发 展 大 会 上 , 其 定 义 合 理 利 用 . 了 等 自然 因素 外 , 伦 贝 尔 草 原 荒 漠 化 蔓 延 最 主 要 原 因 将 主 过 过 作 了 简 要 归纳 . 谓 荒 漠 化 是 指 由于 气候 变 化 和 人 类 活 动 在 内 的 种 种 是 不 合 理 的人 为 活 动 。 要 表 现 在 过 度 开 垦 、 度 放 牧 、 度采 集 等 几 所 因 素 , 成 的干 旱 、 干 旱 和 半 湿 润 地 区 的 士地 退 化 ? 地 荒 漠 化 的 表 个 方 面 造 半 土 ( ) 度 开 垦 历 史 上 开 垦 的 土 地 绝 大 多 数 没 有 灌 溉 条 件 , 本 1过 基 现 大 致 为 土地 沙漠 化 碱 化 和 草 原 退 化 三 种 形 式 。 盐
维普资讯
科技 信 息
。 问 题 与探 讨 o
S IN E&T C O O CE C E HN L GYIF MA I N N OR T O
20 0 7年
第3 4期
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成 因及防治对策
马 琰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2024年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1030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7.png)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其对我国各个地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
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区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更是经历了显著的生态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其现状与未来趋势,并基于此提出应对策略。
二、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荒漠草原的现状内蒙古荒漠草原位于我国北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这一区域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对象。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出现了明显的生态变化。
1. 温度变化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年均温度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种温度变化导致草原的生长季延长,同时也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2. 降水分布改变降水是影响草原生态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导致内蒙古地区降水分布发生改变,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减少的趋势,这直接影响到草原的水分供应和植被生长。
三、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1. 植被结构变化由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些耐旱、耐高温的植物种类得以生存和扩展,而一些依赖较多水分的植物种类则逐渐减少或消失。
这导致了植被类型的重新分配和草地生产力的下降。
2. 土地退化与沙漠化加剧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的土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土壤水分的减少和风力的作用,土地沙漠化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平衡,也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3. 生物多样性受损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和栖息地的改变,许多物种面临着生存威胁,生物多样性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2f167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d.png)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府际治理在解决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原因及府际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府际治理的实践与成效,并就未来府际治理提出建议和展望。
二、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内蒙古草原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草原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原因(1)自然因素:气候变化、降水减少、干旱等自然因素是导致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土地等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三、府际治理的必要性针对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府际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府际治理是指政府间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解决区域性问题。
在解决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中,府际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区域性: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具有跨区域性,需要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 综合性:府际治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3. 长期性:府际治理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四、府际治理的实践与成效1. 实践(1)政策制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政策措施,如草原生态补偿制度、草原禁牧休牧制度等。
(2)部门协作: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了协作与配合,形成了生态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多部门参与的府际治理机制。
(3)跨区域合作:不同地区之间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8b9657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7.png)
土地荒漠化的例子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逐渐失去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变成不适宜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其他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这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几个土地荒漠化的例子,用以说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1. 蒙古草原蒙古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草原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的影响,该地区的草原正在面临荒漠化的威胁。
长期以来,大量牧民滥放牧动物,导致草地土壤侵蚀和草本植被减少。
由于减少的植被覆盖,土壤暴露在风力和水侵蚀下,使得土壤肥力降低,草原渐渐变成荒漠。
2. 中国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西北部,特别是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土地荒漠化威胁到了数千万人口的生存和生活。
过度放牧、非法采矿、滥伐木材等人类活动,加上干旱气候的影响,导致这些地区大面积土地变成沙漠或半沙漠地带。
这不仅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危及居民的粮食安全和生计。
3.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也面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人口增长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该地区的土地逐渐荒漠化。
过度放牧、野火、过量开采等活动破坏了植被,从而使土壤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风险下。
这导致了土地干旱化和土壤贫瘠,严重影响了农业和居民的生活。
4. 澳大利亚的沙漠化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岩石和沙漠区之一,这个国家约有70%的土地是干旱地区。
不合理的农业实践、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导致了澳大利亚土地的严重荒漠化。
沙漠的扩展对当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蒙古草原、中国沙漠化、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沙漠化是其中一些突出的例子。
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需要全球合作,采取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措施,恢复退化土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压力。
浅谈科尔沁沙地成因及恢复
![浅谈科尔沁沙地成因及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b86c39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7.png)
浅谈科尔沁沙地成因及恢复科尔沁草原是我国著名的草原之一,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沙漠化严重地区。
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导致了本身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会引起了整个东北西部环境的恶化。
因此,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的治理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正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一、科尔沁沙地及通辽市的地理、自然、历史、社会状况1.1、科尔沁草原的分布科尔沁草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地处内蒙古平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西起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东至松辽平原西部,南以努鲁尔虎山为界,北近大兴安岭山地南缘,整个轮廓是呈方棱形。
行政区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的科右中旗,包括吉林省的通榆县和辽宁省彰武县的一部分。
地理位置:东经113°30′—123°30′,北纬42°20′-47°28′。
总面积13.93万平方公里。
1.2、通辽市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23′,属科尔沁沙地腹部,总土地面积599.26万公顷,占整个科尔沁沙地面积的43%。
东、南与吉林省接壤,西部与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毗邻。
地貌类型,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丘陵区,中部为西辽河沙质冲积平原,三大地貌的过渡地带分布着大小沼坨。
1.2.1森林资源建国以后,经过五十多年的林业建设,特别是经过实施“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工程和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收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森林面积已达到137.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达到4126.46万立方米,活立木年增长量近14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23.78%。
1.2.2自然概况气候:通辽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蒙古高原的荒漠化与土地恢复
![蒙古高原的荒漠化与土地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572c56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e.png)
蒙古高原的荒漠化与土地恢复蒙古高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以及蒙古国的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
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饱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
蒙古高原的荒漠化对当地的人民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土地恢复变得至关重要。
一、荒漠化的原因蒙古高原的荒漠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大量的放牧活动使得植被受到破坏。
牲畜过度放牧导致植被无法正常地生长和恢复,土地逐渐沙化,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区域。
此外,气候变化也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干旱和高温的天气导致水资源的短缺,使得植物难以生存。
二、荒漠化的影响蒙古高原的荒漠化对当地的人民、动植物和气候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荒漠化使得草原逐渐退化,牧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威胁。
传统上,牧民依赖放牧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草原的荒漠化意味着他们无法继续依靠畜牧业维生。
其次,荒漠化对当地的动植物种群也造成了威胁。
沙漠环境缺乏植被和水源,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最后,荒漠化还会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缺乏植被覆盖,土地无法保持水分,导致降水量减少,气候干燥并且容易产生沙尘暴。
三、土地恢复的重要性鉴于荒漠化给蒙古高原带来的严重问题,土地恢复变得至关重要。
土地恢复旨在通过保护植被和改善土壤质量来减缓荒漠化的进程。
首先,应该进行合理的放牧管理。
限制过度放牧,合理安排放牧地点和放牧时间,有利于植被的恢复。
此外,农民和牧民可以通过综合利用农田和草田,提高土地的可持续性。
第三,要加强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工作。
恢复植被可以防止土壤侵蚀,保持水源和土壤质量。
最后,应该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土地保护和荒漠化防治的监管。
四、土地恢复的挑战和前景然而,要实现土地恢复并不容易。
首先,资金和技术的缺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土地恢复需要大量的投资,并且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
其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荒漠化问题。
荒漠化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5418e7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a.png)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辖区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内蒙古地处中国腹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沙漠化加剧:内蒙古地处中国沙漠化带,沙漠化加剧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约有60%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沙漠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农牧业生产。
2. 水资源匮乏:内蒙古地处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当地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内蒙古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物种丰富度下降: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然而由于持续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许多珍稀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4. 大气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内蒙古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周边的工业区和煤矿区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堪忧,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内蒙古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型产业,长期以来,过度的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匮乏。
2. 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城市化过程快速: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周边的工业和建设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
4.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沙漠化问题更加凸显。
以上因素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恶化。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c9798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5.png)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然而,在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内蒙古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
首先,土地沙漠化是内蒙古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之一。
由于过度放牧、滥垦荒地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原因,部分地区的草原逐渐退化,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
沙漠化不仅导致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还影响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匮乏。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一些企业的污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部分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水质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过度放牧使得草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草的生长速度赶不上牲畜的啃食,导致草原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此外,非法采矿、开垦等活动也对草原生态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针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防治土地沙漠化方面,要加强草原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放牧数量,推行轮牧、休牧制度,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
对于已经沙化的土地,要采取科学的治理方法,如设置沙障、种植耐旱植物等。
解决水资源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
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减少水污染。
同时,积极开展水资源的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要加强对草原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开垦等破坏草原的行为。
鼓励牧民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还可以通过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等方式,保护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此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2faab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6.png)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然而,该地区长期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这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对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进行研究,对于推动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现状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方面。
其中,沙漠化是该地区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沙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此外,荒漠化还导致了气候变化异常,加剧了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
三、荒漠化治理的必要性荒漠化治理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治理荒漠化可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当地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荒漠化治理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荒漠化治理,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荒漠化治理措施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防止土地沙漠化。
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 草地改良:对退化的草地进行改良,提高草地产草量,增加土壤肥力。
同时,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防止过度放牧。
3. 水土保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植树种草等措施,保持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4.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荒漠化治理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荒漠化治理。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5. 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荒漠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研发推广适合内蒙古地区的植被恢复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
五、结论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植树造林、草地改良、水土保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减缓荒漠化的进程,改善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99b7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7.png)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已深入至中国各大生态系统的每个角落,其中包括内蒙古荒漠草原。
这一地区的生态状况和稳定性与气候紧密相连,且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在内蒙古荒漠草原的体现首先,从气候数据看,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气温在近年来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
这种温度变化导致降雨模式的变化,表现为干旱期和湿润期的频繁交替。
同时,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也导致了该地区的风蚀和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三、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1. 植被结构变化:随着气温的上升和降雨模式的改变,内蒙古荒漠草原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些耐旱的植物种类逐渐增多,而一些对水分需求较高的植物种类则逐渐减少或消失。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植被的多样性,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动物群落变动:随着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的动物群落也发生了变动。
一些适应新环境的动物种类开始增多,而一些不适应新环境的动物种类则可能面临生存威胁。
此外,风蚀和沙尘暴的增加也影响了动物的迁徙和繁殖。
3. 土壤质量下降: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和湿润期的交替使得土壤的含水量发生波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侵蚀、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进一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应对策略面对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有助于稳定土壤,防止风蚀和沙尘暴的发生。
2.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保证植被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的基因资源,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科学研究和监测:通过科学研究和监测,了解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的提案
提案人:郝清波张家铭
单位:建设工程学部
正文:议案缘由:内蒙古是“人造沙漠”最多的省区我国有几个大沙漠,它们是:
1.塔克拉玛干 33.76万km2
2.古尔班通古特 4.88 万km2
3.库姆塔格 2.28 万km2
4.柴达木盆地 3.49万 km2
5.巴丹吉林 4.43 万km2
6.腾格里 4.27 万km2
7.乌兰布和 0.99万 km2
8.库布齐 1.61 万km2
9.毛乌素 3.21万 km2
10.浑善达克 2.14万km2
11.科尔沁 4.23 万km2
12.呼伦贝尔 0.72万 km2
除前4个沙漠以外,其余的8个均在内蒙古境内。
这8个沙漠西起阿拉善,东到呼伦贝尔,断断续续地分布在内蒙古地区。
其总面积为21.6万km2。
新疆沙漠的总面积为40.32万km2,内蒙古仅次于新疆,其沙漠的总面积居第二位。
内蒙古的8个沙漠属于地质时期形成的只有一处,即巴丹吉林沙
漠,其余均属“人造沙漠”。
草原是内蒙古人的衣食之源,如果草原破坏了,退化了,沙漠化了,内蒙古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牧民不放牧,何以为生?到城市打工,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困难很多。
内蒙古沙漠的扩大,对华北平原构成了威胁。
近年京、津、唐频频出现的沙尘暴,沙尘源主要来自内蒙古,来自内蒙古的阿拉善、乌兰察布、锡林郭勒。
内蒙古草原本是防止沙漠南侵的绿色屏障,如今却变成了沙尘源,这个事实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内蒙古草原的生态作用非常重要,过去人们缺乏认识,自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以后,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保护内蒙古草原,防止草原进一步沙漠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我们不仅要看今天,还要看明天和后天。
我们不要忘记了儿孙后代,不要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而牺牲了下一代人,下两代人的生活。
要给后人留下草原,留下碧水蓝天!
问题分析:1、垦荒种田
几千年来,草原上的蒙古人一直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他们没有固定的村庄,没有固定的房子,那些土地从来都没有人去开垦过,所以,那里的土地看起来非常肥沃。
可是,那种肥沃只有表面的十多公分,再往下都是沙子。
蒙古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几千年来,不但不翻开那片土地,而且一直在保护着它。
这些事情,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上的,后来进入草原的那些农民是不知道的。
我从小生长在内蒙古,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
那些土地根本不
能开垦,一旦翻开之后,过了三年就沙化了。
一旦沙化之后,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是永远都不可能恢复的。
一九七一年,政府在内蒙古东部草原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村子,村里只有十六户。
那时中国是搞社会主义,村子叫作生产队,是集体生产,一个村子种什么东西,由生产队决定。
那年生产队在南边种了很大面积的萝卜。
第一年萝卜长得非常大,而且水分很多特别脆,用拳头都能劈开。
第二年就小得多了,到了第三年小得像拳头那么大,而且,水分少还特别辣,大部分都有虫子。
西瓜也是,第一年非常大,过了三年就不行了。
其他东西也一样,过了三年就不行了。
不行就换个地方种,因为周围没有多少人,荒地很多。
而且政府也要求不断的去开荒,说是要科学种地,一个地方老种不行,土地很快就贫瘠了,所以,种几年之后就得养几年。
就这样,几年内周围能种地的地方几乎都翻了一遍。
但是,那些翻过的土地,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有些地方现在已经完全变成沙漠了。
2、不规范采矿
在内蒙古草原还有许许多多地下资源,比如煤炭、铜、铁、铅等各种矿物。
中共掌握政权后对内蒙古的地下资源不断地探索。
如果什么也没发现还挺好,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那就坏了。
首先要探矿,探矿的时候打的井都是很深的,有的像井一样往下挖几十米深,有的像隧道一样横着挖几十米深。
探矿之后发现没有必要继续挖了,那个坑就那么放着。
现在内蒙古草原上,这种山洞很多。
要是发现有什么东西,那就更糟了,整个山甚至很大一片草原就会受到
永久性的毁灭。
霍林河煤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个毁坏的程度相当严重,在Google Earth上都能看的出来,挖的像蜂窝一样。
3、不合理的植树保护政策
现在,日本和韩国都有人研究解决中国沙漠化的问题,甚至有些人还到中国去植树,想帮助中国治理沙漠。
想法是很好的,可是行为却不可取。
这种做法不仅改变不了中国的沙漠,反而给中共打气,中共会把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当做对自己的支持,它会跟国民说:“你们看看,外国人都来帮助我们了,这是因为我国政府跟外国搞好关系的原因,你们得感谢政府。
”
如果植树能够解决草原沙化的问题,中国的黄砂问题根本就不会出现了,因为中国已经搞了三十多年的植树,植树累计面积都超过国土面积了,可是随着植树面积增加,沙漠化的速度就越快,沙漠面积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呢?其实,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都知道,往沙漠里种树是白费劲的,那里根本就不会长树的。
不但树不长,反而加速了沙化的速度。
因为没有沙化的地方不用你去种树,已经变成沙漠的地方你也不会去种树,你种树的地方肯定是即将要沙化还没有完全沙化的那些半沙漠化地方。
你要不去动它,它可能多保持两年,你一去动它,就跟那个挖药材的一样了。
树没长成,反而把地给翻开了。
4、过度放牧
1953年,若尔盖县牲畜总数为33万头,至2006年,全县牲畜总数已膨胀至117万头,折合300多万个羊单位。
若尔盖县草场的理论载畜量为 186.5万个羊单位,目前超载率达60%。
就以嫩哇乡下村
为例,村主任曲甲说,“20年来,我们这里人口增长了一倍,牛羊增长了4倍,过度放牧加速沙化的原因。
”若尔盖旁边的玛曲县,20世纪50年代有各类牲畜24万头只,60年代为33万头只,70年代为45万头只,80年代达64万头只,199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0.53万头只,草场不堪重负。
5、对野狼等野生动物的捕杀
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比如建国初期对草原狼的大量捕杀,使其几乎在我国内蒙古草原绝迹,破坏了草原生物多样性和原有的生物圈系统,使生物链断裂。
由于失去天敌,不仅使得牛羊等家畜大量繁殖,加重了草原的承载量,同时还使得草原鼠大量繁殖,加大了鼠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据有关报道称,中国草原鼠害成灾,许多地方,每平方米竟有鼠洞达20多个。
老鼠吃光植被,使草原大面积沙化,加快了草原荒漠化进程。
这是人为原因间接引发的自然灾害。
解决方案:
一:原则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治沙是科学问题);
以消除贫困为核心,重视地方干部、群众参与(治沙是社会问题);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二: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