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古代文化复习资料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古代文化复习资料汇总
教师:Mr. Liao
by SUM
纲要: A.2016-2017年中国古代文化考试题目
B.中国古代文化往年题
C.往年题答案整理
2016-2017年中国古代文化考试题目
2017.1.3
一.简答题
1.文明、文化含义的区别
2.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古史”主要内容
3.推丁入亩
4.“十三经”都包括哪些经典?
5.昭穆
6.猛安谋克
7.“孝廉”含义的演变
8.土断
二.问答题
1. 顾炎武:“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封建之意寓郡县之制,则天下治矣。”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你的看法。
2.为什么中国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
3.对陈寅恪“同情之理解”历史态度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古代文化往年题
注:此往年题为在bbs收集的题目,在此郑重感谢前辈们的贡献!
在题目后面“【】”的页码为配套讲义对应页码,“整理”指此复习资料中的“往年题答案整理”的对应解析。
2013年
一.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
注:题号划线的题目,直接看“整理”的解答就可以啦。
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P13】
2.封建制【P52】
3.尚书台【P61-62】
4.征辟【P140】
5.不祧之祖【见整理】
6.简述“刺史”官职的演变【见整理】
7.武则天首开殿试的意图【P142】
8.评述宋代的“三舍法”【P143】
9.十三经是指哪些书?【P149】
10.简评“三纲五常”【P56+整理】
二.论述题(三选二,60分)
1、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如何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P37】
2、如何理解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P158儒家思想的三重境界】
3、评价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P146】
2014年
一.名词解释和简答:
1.知州【P123】
2.内阁【P128+整理】
3.刺史【P74、P100】
4.土断【P75】
5.猛安谋克【P81】
6.上古三大氏族集团【P14】
7.15英寸等雨线,【P35】
8.评述宋代的“三舍法”【P143】
9.孝廉含义的演变【P140】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二.简述题:
1.结合课程内容,谈谈对陈寅恪“同情之理解”历史态度的观点和看法。
【P8】
2.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P37】
3.顾炎武说:“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封建之意寓郡县之制,则天下治矣。”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你的看法。【P68+结合整理】
C.
往年题答案整理
注:此答案整理属中双小伙伴于2016秋共同整理,SUM从所有整理资料中择优汇集而成。真心谢谢所有出力的小伙伴!
一.名词解释
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丹麦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C.J.Thompson)根据生产技术、人类使用的工具,把人类早期发展分为石器、青铜器、铁器三个阶段,后来又分得更细,石器时代又分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以前至1万年以前。中国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0处。涉及的地区包括北京、辽宁、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河北、河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等省,其中山西最密集。可参见谢燕萍、游学华《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文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可见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在各处散居,同时发展。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至夏代(前2070年——前1600年)。中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7000多处,正式发掘的有100多处,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区。可见中国古代文明是满天星斗,遍地开花。
过去在世界范围内有欧洲中心论,在中国有华夏中心论。
2.封建制
英语中的“封建”是“feudalism”,是兄弟关系的意思,就分“封”一些王族的子弟、亲属、功臣等在各地“建”立一些相对独立的王国,它们在人权、财权、军权上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共奉中央政府,这就叫“封建”制。
周王朝就是封建制。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封建制导致群雄逐鹿,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于是秦始皇统一后就不再实行封建制,而是推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实行郡县制,设立36郡,全国实行大一统,一切权力收归中央,权力又集中到皇帝手中。
3.尚书台
官署名,东汉光武帝刘秀始设尚书台,目的在于强化皇权。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
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尚书台的正副长官分别为尚书令和尚书仆射,另设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作为尚书令仆的辅佐官。尚书台官员的品位并不高。尚书台下设置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曹“六曹”,各曹的长官为侍郎,这就是后来六部尚书制的雏形。
4.征辟
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主要包括
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由皇帝直接征召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到朝
廷认知,叫“征”,由各级官员聘请任用,叫“辟”。在“征”某些特别年老
或享有重名的人士时,会采用“安车蒲轮”、“束帛加璧”等形式,以示尊重。“辟”是汉代基层官员的主要来源。察举和征辟给予较高级别官员一定的自主性,强化官员的责任感;注重对官员进行长时期的观察,特别是对他们的道德
品质的考察,是这种制度的优点。但察举和征辟的客观标准很难把握,容易造
成徇私。
5.不祧之祖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祧 : 古代帝王的宗庙分家庙和远祖庙,远祖庙称祧。家庙中的神主,除始祖外,凡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中合祭;永不迁移的叫做"不祧"。
不祧之祖: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出自《宋史·礼志九》。万世不祧之祖指万代都受人尊崇的人
宗法制度是进入父系社会和私有制社会后逐步形成的。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强调血缘关系上的内外、主次、尊卑、亲疏,主张按这种血缘关系网络构
建社会伦理秩序和政治秩序,确认每个家庭、每个成员在宗族系统中的地位、
权力、义务。将血缘关系社会化、政治化。
6.知州
7.内阁
最初是明成祖朱棣设立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后逐渐参与国政,到明朝灭亡,内阁实际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权力机构,但地位依旧很低。(来自百度)
8.刺史
9.土断
百度: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即以土著为断。
PPT:把侨民的户籍“断”在侨居地上,按常规管理和收取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