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民间传说

合集下载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并进行一些与生死、阴阳相关的活动。

伴随着这个节日,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神秘而又愉悦的故事世界。

一、寻找丢失的坟墓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孝子,他的母亲过世后葬在了山上。

但由于当时经济困难,孝子无力修建坟墓,只好将母亲的坟地暂时标记在一块乱石上。

然而,几年后他再次前往寻找母亲坟墓时,却找不到了乱石标记的位置。

孝子急切地四处寻找,但仍是一无所获。

就在孝子几近绝望之际,天空突然出现一位神仙,他告诉孝子,原来母亲的魂魄自行找到了一块适宜的墓地,并自己着手修建了坟墓。

孝子感慨万分,深感母爱的伟大和魂魄的力量,从此他对清明节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愚公移山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一个著名故事叫做《愚公移山》。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两座座山挡住了人们的出行路线,使得他们无法通行。

其中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决定与其痛苦地绕过山脚,不如奋力移山。

尽管愚公的儿子嘲笑他的愚蠢,但他坚定地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再多几代人,终有一天可以移走这座山。

最后,上天感叹愚公的坚持和勇气,派出神仙将两座山移到海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三、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清明节期间常被提及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白蛇和许仙这对姐弟恋的爱情故事。

白蛇化身为人类白素贞,遇见了许仙并相爱。

然而,白素贞的真实身份被法海发现,法海妒忌他们的幸福,决定除去许仙。

在白蛇和法海的对抗中,白蛇和许仙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最终他们的爱情战胜了一切,白蛇成功拯救许仙,并得到了人间幸福的生活。

这个传说寓意着爱情的力量和坚持不懈的信念。

每逢清明节,人们念及这个传说时,也常会代入自己的爱情故事,表达对爱的追求和珍视。

四、祭拜英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也是祭拜英雄和烈士的日子。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怀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并且祭奠他们的墓地。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外,清明节还有一些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又富有传奇色彩。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一、杜鹃与白露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有一个和清明节有关的传说,讲述了杜鹃与白露的故事。

相传,在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杜鹃鸟会开始鸣叫,并且它鸣叫的声音听起来更为悲伤凄凉。

人们相信这是因为杜鹃鸟在清明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它曾经与白露仙子的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白露仙子是一只美丽而善良的仙鹤。

她飞行在大地上空,展翅翱翔,带来了一片安宁和美好。

而杜鹃鸟则是一只年轻而温柔的鸟儿,它爱上了白露仙子。

然而,仙子却遭到了恶魔的囚禁,无法自由飞翔。

为了拯救白露仙子,杜鹃鸟决定献出自己的声音,希望能够换取仙子的自由。

从那时起,杜鹃鸟的鸣叫声就变得悲伤而凄凉。

而每年的清明节,杜鹃鸟会更加悲伤地鸣叫,为了让人们铭记它与白露仙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二、草地上的乌鸦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有一个关于清明节的神话故事,讲述了草地上的乌鸦的故事。

相传,在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一群乌鸦会聚集在草地上,为过去的勇士和英雄们祭奠并保护他们的坟墓。

故事中的乌鸦带有魔法的力量,它们可以预示灾难和不幸,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乌鸦在清明节这一天会用它们特殊的鸣叫来向勇士和英雄们致敬,同时也将守护着他们的灵魂,并保护草地上的坟墓免受邪魔和恶灵的侵扰。

据说,如果有人在清明节这一天看到了聚集在草地上的乌鸦群,那么他将会获得好运和祝福,同时也能感受到勇士和英雄们的庇护。

三、伤心的柳树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的日子,同时也是人们悼念亲友的时刻。

有一个与清明节相关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棵伤心的柳树,它在清明节这一天会落下悲伤的泪水。

故事中说,柳树原本生长在一个幸福而温馨的村庄里。

然而,一场大灾难却降临到了这个村庄,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清明节传说故事有哪些

清明节传说故事有哪些

清明节传说故事有哪些清明节是在冬至后的108天,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哪些传说故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一、清明节传说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清明时节,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祭扫,追思故人,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除了祭祀祖先的仪式外,清明节还有许多与民间故事相关的传统习俗。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清明节密切关联的民间故事。

1. 周公解梦根据民间传说,清明节这一天是周公出巡、解梦的日子。

相传周公是中国古代太子周公旦,他以聪明才智和公正无私的治理得到人们的尊敬。

据说,清明这一天是周公的生日,他会来到人间巡视,并且帮助有困扰的人解决问题。

因此,一些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对周公进行祭祀,希望能得到他的保佑和智慧。

2. 端午节的来历清明节与端午节之间有一个关联密切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

为了避免鱼虾侵食屈原的尸体,村民们纷纷划船下河,扔米喂鱼以挡住鱼虾的嗜血食欲。

后来,这一做法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传统,即端午节的习俗。

3. 江津渡魂江津渡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神秘的仙女,相传她会在每年的清明节期间降临人间,帮助无法超渡的孤魂野鬼找到前往阴间的路。

据说,这一天人们在江边燃放纸钱,为逝去的亲人祈福,帮助他们顺利离开人间。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尊重和思念对逝者的心情。

4. 露台祭社在一些南方地区,特别是湖南、湖北等地,民间有一个叫做“露台祭社”的传统习俗。

相传,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山神会主宰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他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前往山上的专门祭拜山神的场所,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

在祭拜的过程中,人们会燃烧香烛、献上祭品,并且表演一些传统舞蹈和音乐,以此来祈求山神的庇佑。

5. 叠纸鹞清明节还有一项有趣的民间活动,就是叠纸鹞。

相传,在古代的传说中,风神喜欢飞翔的鹞子。

为了避免风神带走农作物的好风,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会制作纸鹞,并且用线轻轻地放飞在空中,希望风神能降临,庇佑庄稼和农民的幸福。

如今,这一习俗已经演变成了人们亲手制作各种形状的纸鹞,并在空旷的地方放飞,成为了一种户外娱乐活动。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清明节,即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之间的一个节日,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祭拜祖先、扫墓并且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清明节还伴随着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融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为这个节日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一、哭杨柳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

屈原是楚国的重要人物,他对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良多。

然而,由于政治上的争斗,屈原最终落得个流放的下场。

在屈原自杀之后的第二年的清明节,当地的居民纷纷涌入汨罗江,他们划船在江上,用米酒、饭团和其他食物来供奉给屈原。

人们还将艾草投入江中,以驱除不祥之气。

而在岸边的杨柳树下,人们则高声哭泣,以表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被人们称为“哭杨柳”。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依然会在江边的杨柳树下哭泣,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思念。

二、陶渊明与踏青习俗陶渊明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才华横溢、为人深沉。

据说在陶渊明的诗作中经常出现了清明节的元素,这不仅表明了陶渊明对清明节的热爱,也使得清明节成为后世文人雅士的关注焦点。

清明节也是一个迎接春天的季节,人们通常在这一天踏青郊外,欣赏春光。

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径》正是描述了他清明节时外出游玩的心情。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陶渊明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追求。

陶渊明通过他的文字,把清明节和踏青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至今仍是人们重视的传统习俗。

三、驱邪纳福的吹气球在一些地区,人们还有一种与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活动 - 吹气球。

这个习俗认为,通过把气球吹得鼓鼓的,然后放飞,可以驱走邪恶的灵魂并带来好运。

吹气球的传统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宗教仪式,人们相信通过吹气球把愿望传递给神灵,神灵会保佑这些愿望实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仪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的吹气球活动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家庭成员一起聚在一起,用丰富多彩的气球制作各种造型,然后通过吹气球的过程来增进家庭的亲密度和幸福感。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远流长,凝聚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说故事。

在这个祭扫祖先坟墓、缅怀先人的节日里,各地流传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几个与清明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范进中举考场》相传,明代的范进中举时,途经一个村庄,正值清明时节,他见到村民们纷纷前往扫墓祭拜祖先。

太阳正好被云遮住,天空忽然间变得昏暗起来。

范进好奇地在一片茶树下停下来,准备等待风雨过去再继续旅程。

范进正在想着心事,突然一个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

老人自称是当地的山神,他告诉范进,他一直关注着他的学子之路,并看好了他多年,此刻特意现身给予指点。

范进感到非常惊讶,老人告诉他只要坚持自己的学业,不被任何外界的声音干扰,将来必能在科举考试中中举。

范进心存感激,当他回头再看时,老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经过这个神秘的遭遇,范进信心倍增,顺利通过科举考试,成了一名功业显赫的进士。

范进的故事就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了一个鼓励后人努力学习的寓言故事。

传说二:《母亲的眼泪》据说,一个人每年清明节都会回家扫墓,祭拜父母。

有一年,他忙于工作错过了回家的时间,心灵感到非常愧疚。

他在工作之余,心怀愧疚地散步在公园中,突然看到一个年轻女子在树下哭泣。

这个年轻人好奇地走过去询问女子的原因。

女子含泪回答说,她是个孤儿,从小没有家人陪伴,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来这里,捡拾落叶,假装树叶就是她已故母亲的眼泪,来陪伴她。

年轻人听罢,不禁泪流满面。

他决定从那天起,每年清明节不仅要回家祭拜父母,还要找寻孤独无依的人陪伴他们,分享他们的忧伤,为他们带去关怀和温暖。

这个故事给了人们很多启示,提醒我们在清明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不仅要思念自己的亲人,也要关注这个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传递真情和温暖。

传说三:《清明扫墓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

他提出了“四世三系”的思想,即“四世同堂,三系书香门第”。

清明节民间相关传说

清明节民间相关传说

清明节民间相关传说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我国古老的祭祀节日之一。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扫祖先的墓地,缅怀祖先,表达感激和尊敬。

除了这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外,清明节还有着一些民间相关传说,这些传说已经成为了我国民间的重要文化遗产,下面我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1. 捉鬼节清明节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传说,那就是“捉鬼节”。

相传,清明节这一天,阴阳两界的大门会打开,使得鬼魂得以出现在人间。

因此,在这一天,人们开始准备好白色的纸和香火,然后在家门口燃香敬神,以保护家人免受鬼魂的侵扰。

同时,人们也会制作各种各样的“鬼玩具”,然后与家人和朋友们一起打闹,以愉快地迎接清明节。

2. 疯狂划船比赛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人们会在清明节举办划船比赛,这一传统比赛源于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美丽的姑娘被当地的水鬼给掳走了。

姑娘的哥哥非常爱她,于是他决定在清明节的那一天,划一艘船前往水鬼的巢穴,拯救自己的姐姐。

经过一番努力,哥哥最终成功地打败了水鬼,成功地救出了姐姐。

为了纪念这一件伟大的事件,当地的人们就开始举办划船比赛,以庆祝这一盛事。

3. 六点锣鼓在贵州等一些西南地区,人们会在清明节早上六点钟起床,拿出大锣和鼓打击,以提醒祖先继续保护自己。

相传,在清明节这一天,祖先的精神会出现在人世间,祖先需要看到自己的后代们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昂的精神状态。

因此,人们就会在六点钟的时候,拿出大锣和鼓,打击三次,以引起祖先的注意。

4. 牛肝菌的传说在云南等地方,清明节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传说,那就是关于牛肝菌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山里人在清明节期间在山林中散步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牛肝菌。

由于这种蘑菇生长在地下,所以它的情形十分神秘,仅有的成分可食部分只有鸡蛋大号的菌盖。

人们过于贪婪,将整个菌子挖出来,导致此后再没有发现过这种菌子。

因此,这个神秘的菌子就成为了祭祖时的传统食品,代表着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憧憬。

清明节民间故事与传说

清明节民间故事与传说

清明节民间故事与传说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节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时刻,它不仅是祭扫祖先的节日,也是缅怀先人与寄托情感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民间故事与传说也渐渐与清明节相连,为这个节日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1. 清明前的“寒食节”在古代,清明节前的一天,也就是农历三月二十九日,被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与清明紧密相连的传统节日,相传寒食节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楚怀王的大臣介父曾因言辞得罪了怀王,被流放到了临淮河畔。

寒食节那天,介父的儿子介之推荐给怀王一种新的饮食方式,使得怀王非常喜欢。

在介之的帮助下,介父于寒食节那天得以返回楚国。

为了纪念介父的回归与报答介之的恩情,楚国的百姓们便在寒食节这天禁火,而只以生食来烹饪食物。

2. 拜祭鲁班的传说在一些地方,人们在清明节期间还会举行一些特殊的祭祀活动。

比如河南郑州的乡下农村,有个特殊的习俗是拜祭鲁班。

相传,清明节是传说中的伟大工匠鲁班的冥寿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将祭物供在鲁班像前,并祈求鲁班保佑自己家中的木器耐久、平安。

此外,这一习俗也象征着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3. 二仙救百姓的故事江苏苏州地区有一个关于二仙救百姓的民间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苏州城区曾深受旱灾困扰,民不聊生。

一年的清明节,两个神仙分别为“金山老人”和“银山仙翁”,他们背负着袋子,行走在苏州的稻田中。

金山老人手持一把金菡萏,银山仙翁手持一把银菡萏。

他们每摘一片稻子叶子,便会放入袋中。

当袋子被两位神仙塞满后,其中还有一片叶子尚未装入,银山仙翁轻轻一跺脚,一阵雷雨就降下来了,苏州的干旱随之消散。

4. 山羊咒语的传说在湖北地区,有一个关于山羊咒语的传说。

相传在清明节这一天,如果你能成功找到一只形状奇特的山羊,然后对着山羊鞠躬作揖,并念叨着特定的咒语,这只山羊便会带领你到达一个隐秘的山洞中,洞内的宝藏与财富就将成为你的所有。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听说过这些灵异故事吗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听说过这些灵异故事吗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听说过这些灵异故事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祭祖节日。

在这个时候,不仅会扫墓祭祖,还有很多民间传说与灵异故事与之相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神秘、离奇的传说吧。

1. 鬼节传说在一些地方,清明节被称为“鬼节”,据说在这一天,人们可以看见鬼魂出没。

有人说,在清明节晚上,很多游魂野鬼会出来寻找自己亲人的墓地,如果有人碰到它们,就会带来厄运。

为此,人们会提前烧纸钱、供奉祖先,以安抚鬼魂的心灵。

2. 周棺传说传说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听得见棺材里传出叩门般的声音,这是因为那些死者来找活人帮忙。

古人认为,若能救出坐在棺材中的人,就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因此,有人在清明节这一天去墓地拜祭,期望可以帮助这些冥冥之中呼唤的灵魂。

3. 财神传说一些地方还有关于财神的传说。

传说在清明这一天,财神会降临人间,只有在这个时候向财神祈福,才能获得财富和好运。

因此,许多人在清明前后,会特意去祭拜财神,希望能得到财富和商机。

4. 野人传说还有一些地方,人们会谈论到野人的传说。

据说,在清明这一天,森林里的野人会走出来寻找食物,有人声称在这期间看见过野人的踪迹。

因此,有些人在清明节这一天会去郊外野营或远足,希望能与野人相遇。

5. 春仙传说清明节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春天的开始,也是仙人聚会的日子。

据说在这一天,仙女们会聚集在某些地方,欢庆春天的到来。

因此,一些传说中提到,人们如果能够偶遇这些仙女,就能得到美丽和幸福的祝福。

无论这些传说是否真实,它们都是人们对于清明节的一种想象和揣摩。

这些民间传说与灵异故事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人们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好奇之感。

在如今社会的变迁中,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但不管怎样,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挽救记忆和寄托哀思的功能,更有着无法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尊重并传承这些传统,同时也可以在这个节日里聆听这些古老传说,让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加深厚。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除了祭祖扫墓、踏青赏花以外,清明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希望能够传承与弘扬这些文化遗产。

一、白蛇早茶清明节是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个节日。

在这一天,民间有一种早茶的习俗,称为“白蛇早茶”。

传说在汉朝时期,盘龙江的西南有一处洞府里居住着一对白蛇情侣。

他们经常出游,也喜欢为民众解决难题。

一年清明节,白蛇夫妻化作人形,变成了两个售茶姑娘,在城市里卖茶。

他们是天生丽质,被许多文士所追捧,各种传说故事也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白蛇早茶因此名噪一时。

据说,如果在清明这一天喝一杯白蛇早茶,就能够除去疾病和厄运,保佑家庭平安。

二、鬼节缠绕清明节被称为“鬼节”,是因为这一天上天门开,阴间的鬼魂也会出来参加祭祖。

关于鬼节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就是“鬼节缠绕”。

据传说,如果一位人在清明节时哭得很伤心,就有可能“遭鬼缠”。

鬼缠是什么呢?就是指鬼魂会缠住这位人,导致他受到很大的困扰。

鬼缠的迹象很多,比如说手脚麻痹,头疼脑热,甚至会出现幻觉或者看到鬼影。

民间流传着许多解除鬼缠的方法,比如点香、燃纸、画符等等。

所以,大家在清明节的时候千万不要哭得太伤心,以免遭受鬼缠的困扰。

三、桃花圣母清明节是一个春天的节日,春天的气息也随之弥漫在了空气里。

关于春天与清明节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那就是“桃花圣母”。

据传说,桃花圣母在清明节这一天,会在桃花林里洗澡。

这里的桃花之所以能够长得这么美丽,就是因为有了桃花圣母的洗澡之后。

桃花圣母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是春天的象征,也是爱情的信使。

因此,桃花圣母也成为了人们祈求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庇护神。

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桃花林里踏青赏花,祈求桃花圣母的保佑。

四、五毒神清明节早晨三点到五点,称为“五鬼时”,因为这一段时间阴气最盛,鬼魂最容易出没。

而在五鬼时期间,还有五位神灵被人们特别追捧,他们分别是“五毒神”。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简短(通用21篇)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简短(通用21篇)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简短(通用21篇)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简短篇1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于取得天下。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

”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简短篇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与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时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都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的神话传说

清明节的神话传说

清明节的神话传说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人们纪念先祖、扫墓祭奠的日子。

与此同时,清明节也有许多神话传说与之相关。

一、伏羲祭拜相传在清明节这一天,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共神伏羲要带领天地万物的魂魄前来拜祭。

伏羲是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英雄,被尊奉为人类的始祖。

清明节这天,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要摆下祭品,诚心祭拜伏羲。

据说只有在清明节当天诚心拜祭,才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吉祥。

二、神话中的女娲补天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她是伏羲的姐姐,也是万物的创造者。

据民间传说,女娲在春天的清明节这一天,会来到人间,亲手补天。

传说中说,女娲用五色石块为天空拼接,用她的修复能力补全了天空的破洞。

所以,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以此纪念女娲的伟大功绩,并祈求她的保佑,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平安顺利。

三、白蛇传清明节与古代神话故事《白蛇传》也有关联。

《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根据故事情节,白娘子是一只有着千年修行的白蛇,她的法力非常高强。

白蛇与许仙结为夫妻后,为了保护家庭的幸福,也为了自己的人生安全,常年都在清明节这一天上山遁世修炼。

而这也是为了躲避法师法海的追捕。

四、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描写了一个幻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人们向往的理想乐园。

而清明节这一天,正是人们在寻找桃花源的好时机。

相传桃花源乃是清明节时人们到了野外寻找桃花的时候,无意之间发现的一个奇特地方。

这个地方美丽而宁静,住着善良纯朴的人们。

他们过着和谐快乐的生活,完全脱离了尘世的纷扰。

因此,清明节这天人们也希望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桃花源,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五、牛郎织女的相会另一个与清明节相关的神话传说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一对神仙夫妻,他们因为爱情而成为了交织星河的星座牛郎星和织女星。

古人相信,在清明节这一天,牛郎织女会从天界降临到人界,凡间的情侣们通过祈福和燃放孔明灯来向这对神仙夫妻祈愿荷花开放、姻缘美满。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的传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的传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的传说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祀祭奠节日,通常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公历4月4日至6日间)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墓祭祖、悼念亲人和祭祀先祖。

除了扫墓、祭奠以外,清明节还有丰富的活动和习俗,比如踏青、放风筝、挂柳等等。

而在这个节日中,也有许多经典的传说故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故事。

故事1:寻找盆景主人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老爷爷种了一盆特别美的盆景,每次清明节他都会前往坟墓祭奠自己的亲人,然后把盆景也带去,放在墓前。

但在某年的清明节,老爷爷因年迈体弱而无法前往坟墓,这时他就请来了一个小伙子,让他代替自己,前往墓地祭奠亲人。

但是,小伙子去了墓地之后,却无意中把盆景掉在路上了。

虽然小伙子赶紧找寻回来,但是却找不到盆景主人了。

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少女,她告诉小伙子,盆景主人其实就是老爷爷。

由于盆景种了很多年,老爷爷说话跟盆景里的花草树木已经有了心灵相通的感觉。

少女还告诉小伙子,老爷爷格外喜欢紫色的花,于是小伙子便在墓地里摘了一束紫色的花,拿回去放进盆景里。

这时,盆景中的花草树木都变得特别欢快,仿佛感觉到了生机和希望。

故事2:屈原之歌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清明节传说故事——屈原之歌。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

他一生忠于楚国,但因为嫌疑被流放,深受凌辱和悲痛。

最终,在长江中投身而亡。

在屈原之歌中,讲述了在屈原投江之后,江神和水族都深感到了他的忧伤和不平。

这时,水族们便在江边划船,唱起了哀婉的乐曲,来纪念屈原。

在后来的岁月里,这首乐曲被传扬下来,成为了中国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故事3:打柳棒在清明节时期,人们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打柳棒。

据说,打柳棒最早源于汉代皇帝打猎时所用的猎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游戏。

在打柳棒的游戏规则中,选一根柳枝制作成棒状,然后将它抛到远处,其他人再从远处奔跑迎接,用尽全力抢取柳棒。

抢到柳棒的人,可以得到各种福利和祝福。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追溯至古代封建社会。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瞻仰祖先的墓地,并且进行祭拜和扫墓活动。

除了寄托哀思之外,清明节也伴随着许多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脍炙人口的传说和故事。

一、《千里寻亲》相传在清明节这天,世界上的鸟儿都会齐聚一堂,聆听它们共同的“亲人寻找”音乐。

这首音乐会把一只小鸟和它离散已久的亲人联系在一起。

据说,在这首音乐的引导下,小鸟会飞往遥远的地方,寻找曾经失散的亲人。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要珍惜亲情,不论距离多远。

二、《杨贵妃的葬礼》清明节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与唐代著名美女杨贵妃有关。

相传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在世时非常美丽动人,但她却在清明节这天病故。

传说她去世后,唐玄宗为了纪念她,专门在清明节那天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至今人们仍然在清明节期间蜷缩着手臂唱起:“杨妃无价宫中树,清明时节雨纷纷。

”三、《柳枝词》清明节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人们常常会到墓地扫墓、祭祀亡灵。

柳树代表着祭扫季节的到来,也成为了清明节的代名词。

《柳枝词》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讲述了一个渔夫发现一只鱼吞下了一支丝线,线的一端是伤心的柳枝,另一端则连接着渔夫自己的眼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亲人,不要让眼泪成为心灵的寄托。

四、《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传说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的一间小屋里,周围是两座巨大的山。

愚公长期以来都受到这两座山的阻碍,无法种植庄稼和生活。

然而,愚公不懈地努力,每天都要挖掘土壤并把土重新运到山外去。

尽管他的儿子们对他的努力表示质疑,但是愚公坚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最终,上帝为了赞美愚公的坚持与决心,派来两位神仙将二山挪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就能战胜困难。

以上是关于清明节的几个民间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它们向我们传达了家庭的重要性、亲情的可贵以及努力与坚持的力量。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奠祖先和先贤,缅怀故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这些重要的仪式和习俗,清明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以下将介绍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一、鬼门开据传说,清明节那一天,鬼门会打开,鬼魂们从阴间进入人间。

在这一天,人们为了防止鬼魂的干扰,常常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将门窗紧闭,不在暴露居所附近乱丢垃圾,以及不从鬼魂们经常出没的地方经过,以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

二、踏青郊游清明节也是春天的季节,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候。

因此,许多人会选择这个时候到郊外踏青游玩。

踏青郊游不仅有助于放松身心,还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

在郊外的草地上,人们会开展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让整个节日更加欢乐。

三、插柳枝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将柳枝插在门前或者头上。

这是因为柳树代表了温暖和生命力,插柳枝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

同时,柳枝还有驱邪的作用,可以保护家人不受恶魔的侵害。

四、祭祖扫墓清明节最为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祭祖扫墓。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整理墓碑,烧香祭祀。

祭祖扫墓是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会向祖先倾诉自己的近况和心情,以求得祖先的保佑和指引。

五、弄湿的鲜花有一个关于清明节的传说,说的是清明节那天有一位仙女下凡来到人间,她手持一束鲜花,然而奇怪的是,这束鲜花始终保持湿润不枯萎。

仙女向人们传递了一个寓意:在节日时刻,我们要像那束鲜花一样,保持美好和鲜活。

因此,有些人在清明节这一天,会在家里插上湿润的鲜花,以象征生机与希望。

六、捏青团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习惯在清明节期间制作青团。

青团是一种由糯米制作的汤圆,因其外表呈现翠绿色而得名。

人们相信,吃青团可以消灾避邪,让人健康平安。

七、郑成功与草人清明节也与郑成功的故事有关。

据传说,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积极抵抗荷兰殖民者,终于在台湾恢复了中国的统治。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寓言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寓言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寓言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追思故人,祈福祈愿。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清明节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又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启示。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与清明节相关的民间传说与寓言故事。

一、传说:咸阳广场的风车咸阳是中国古代的首都,素有“秦都”之称。

据说,在咸阳的清明节当天,广场中会出现一座巨大的风车。

这座风车由清明节期间去世的人们的愿望所推动,每个人的愿望将会转动一次风车的叶片。

风车的叶片旋转得越快,表示这个人在天堂过得越幸福。

人们相信,只要在清明节当天完成一项善举,他们的愿望就有机会实现,并且风车的叶片也会因此而旋转加快。

二、传说:草原上的马蹄莲在草原上,有一种叫做马蹄莲的花朵。

据说,这种花朵只在清明节这一天才会开放。

每年的这个时候,当人们走进草原,就会看到漫山遍野的马蹄莲花,散发出淡淡的花香。

传说中,马蹄莲是草原神灵的化身,它们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人们纷纷前来观赏和采摘马蹄莲,希望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三、寓言故事:老鼠娶媳妇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只特别勇敢的老鼠,它希望找到一个聪明勇敢的伴侣。

于是,它决定举办一场比赛,邀请所有的老鼠参加,表现最好的将成为它的妻子。

比赛的内容是穿过一条宽阔的河流。

听说消息的老鼠们都觉得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只有一只黑色的老鼠自告奋勇。

它挑战成功后,成为了勇敢老鼠的配偶,两只老鼠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勇敢面对、敢于挑战,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四、寓言故事:小鸟的忠诚有一只小鸟飞到一座矮树上,树上住着一只大白兔。

兔子问小鸟:“你为什么不飞到更高的树上去呢?”小鸟回答:“因为我只活在这座树上。

”突然,天空中飞过一只老鹰,它尾随着一只小蜜蜂。

那只小蜜蜂微笑着说:“我会一直守护这只老鹰。

”听到这里,小鸟明白了忠诚的含义。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最具民间特色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怀念祖先、扫墓祭奠,并且也会有许多与清明节相关的民间故事。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故事一:柳絮飞舞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曹操的将军,在困难的时候,碰到了一位善良的老妇人。

老妇人非常聪明和神秘,她告诉曹操清明节那天柳絮会飞舞,可用柳絮来避免祸患,保佑生命平安。

曹操听了老妇人的话,按照她的指示,在清明节那天提前去柳树下摘取了很多的柳絮。

没想到,正好在那天,他的军队被敌人偷袭了,而曹操不慌不忙地用柳絮点燃了敌人的营帐,成功地将敌人击退。

从那以后,人们都知道了柳絮可以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清明节,人们会用柳絮祈福,祈求自己和家人平安。

故事二:鞭炮驱鬼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弓削岳的人,他很坏,不仅欺压百姓,还做了许多坏事。

直到有一天,他死了,可是他死后的诅咒并没有消失,他的鬼魂经常出现在村庄周围,使百姓们无法安宁。

为了驱赶鬼魂,人们请来了一位智慧的老人。

老人告诉村民们,只要大家在清明节的时候放鞭炮,就能驱赶掉弓削岳的鬼魂。

于是,村民们按照老人的建议,在清明节这天纷纷放起了鞭炮。

不久后,村民们发现,鞭炮声越来越大,弓削岳的鬼魂终于被吓跑了。

从此以后,人们每到清明节都要放鞭炮,以祈求平安和驱赶邪灵。

故事三:祈雨的传说早在古代,有一个地方,它的居民一直被旱灾所困扰,他们苦于无法种植庄稼,只能靠天灾来维持生活。

这一次,干旱更加严重,人们开始祈雨,可是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在这个危机时刻,一个年轻的姑娘出现了。

她告诉人们,在清明节那天,她会为他们祈雨,并且给每个人一把草雨伞,只要他们带着这把雨伞踏上青山,就能祈求到雨水。

对于姑娘的建议,居民们都很怀疑,但也没有其他办法。

结果,到了清明节那天,人们跟着姑娘一同登上了青山,然后紧张地等待着。

就在人们万分期待的时刻,突然间,天空飞来了一片片湿漉漉的云,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之间,人们会迎来这一节日。

除了扫墓祭祖的传统活动,清明节也有许多民间故事,传承至今。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与清明节相关的有趣故事。

故事一:插柳祭春据民间传说,垂柳是清明节的象征之一。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次清明节,天降大雨,农田被水淹没,庄稼遭受到严重损失。

正所谓有疾呼天,急需祈福,人们来到田间,祈求上天停雨,保护农作物。

于是,一位聪明的农民提出了一个办法。

他从庄稼间取来几根垂柳条,将它们插进河岸边,表示希望神灵保护农田免受洪水侵袭。

祈福仪式进行后不久,天空出现了一道道彩虹,雨停了下来。

从此以后,人们开始在清明节期间插柳祭春,以祈求好天气和丰收。

故事二:踏青赏花踏青赏花是清明节的另一项传统活动。

相传,在古代的清明时节,皇帝和贵族们会选择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骑马或步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

其中一位皇帝在他的行宫附近,发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

每年清明时节,桃花怒放,花朵粉嫩欲滴,彷佛置身于仙境。

这位皇帝非常喜欢桃花,他决定在清明节邀请宫廷里的贵妃们一起去踏青赏花。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明节,皇帝和他的贵妃们穿上盛装,一同来到桃花林。

他们欣赏着盛开的桃花,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

从那时起,踏青赏花成为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人们也开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纷纷外出踏青欣赏花开的美景。

故事三:放风筝祈福除了扫墓祭祖和赏花踏青,清明节还有一个独特的民间风俗:放风筝祈福。

传说古代人们相信风筝可以传达人们的祈愿,带来好运和吉祥。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叫做阿宝的孩子天性聪慧、心地善良。

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承担去庙里祈福的费用。

于是,他找来一些竹子和纸,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只风筝。

他写下自己的祈愿,用一个小线团系在风筝的尾巴上。

一天,阿宝带着风筝来到山顶,放飞自己的祈愿。

风筝在风中翱翔,传达着阿宝的心愿。

阿宝心怀喜悦,相信天上的神灵一定会听到他的祈祷。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扫墓,缅怀祖先,并且也有许多与清明节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一、《孟姜女哭长城》这是一个关于孟姜女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个温文尔雅的少女叫孟姜女,她与丈夫荆轲相爱,但是很快荆轲被害死了。

当孟姜女得知丈夫的死讯后,悲痛欲绝,一路追到长城。

她哭声动天,长城倒塌了一段,被称为“哭长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孟姜女对丈夫的深爱和对他的惋惜之情,使得她放声痛哭,这种深情的表达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流传至今。

二、《贾湖蛇婿》这是一个关于贾湖蛇婿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都非常贫困。

村庄里有一口名叫贾湖的水井,井水干涸了,村民没有水喝了。

一天,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出现了,他答应给村民送来雨水,但是有一个条件,他要娶村里最好看的姑娘为妻。

村民中有一位勇敢的少女愿意嫁给他,然而年轻人却化为一条蛇,村庄顿时大乱。

经过一番波折,蛇最终战胜了恶势力,成为了水井的护卫者,为村民带来了丰富的雨水。

贾湖蛇婿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牺牲精神可以带来福祉与幸福,即使外表和形态不同,也可以成为人们的保护神。

三、《屈原投江》这个故事与《庐山谣》有关。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啮食屈原的身体,纷纷下船划舞,击鼓放炮,让鱼虾无法接近,这就是中国现在流行的“龙舟竞渡”活动的起源。

屈原投江的故事告诉我们,屈原无私忧国忧民的精神令人敬佩,人们为了纪念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风车故事》这个故事源于民间传说,在中原的一个小村落里,有一位年轻的农民,他渴望风车般自由翱翔在蓝天之上。

在一次清明节的傍晚,他登上山顶,用竹子和纸做出一个小风车。

当风吹过时,风车像仙鹤一样飞上了天空。

故事中的风车成了村落的象征,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放飞风车,以表达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神话传说与历史传承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神话传说与历史传承

清明节的民间传说与故事神话传说与历史传承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天,它不仅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缅怀历史、传承文化的时刻。

在清明节这一天,有许多民间传说与故事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它们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古代的风貌和传统价值观,也彰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清明节的几个著名传说和神话,以及这些传说与神话背后的历史传承。

一、缨罗传说缨罗是清明节的代表性传说之一,它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

据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缨罗的女子,在执行政务期间不幸遇害。

由于缨罗一生忠诚正直,因此她被封为神女,并成为护神。

每到清明节,人们会燃放鞭炮,旨在驱逐邪魔,保佑家中平安。

缨罗传说凝聚了古代尊崇忠诚和正义的价值观,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勇敢女性形象的崇拜。

这个传说对于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踏青传统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民间传统活动,那就是踏青。

踏青起源于古代人们祭祀祖先后放松心情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根据《周礼·天官冢宰》的记载,踏青可追溯到周朝时期。

在踏青活动中,人们往往会结伴而行,穿越青山绿水之中,享受春天的美好。

除了欣赏自然风光,人们还会进行一些游戏和体育活动,如荡秋千、放风筝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社交互动,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踏青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使得清明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更成了人们调节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时刻。

这种传统的延续,有助于弘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范蠡投江传说范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智者,他的传说与清明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说中,范蠡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他因不满吴王的荒淫无道,选择了投江自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执着。

范蠡的投江传说让人们深思忧国忧民的伟大品质,也鼓舞了后代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铭记范蠡的精神,提醒自己要爱国爱民,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四、纪念文艺名人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历史的时刻,在这一天人们也纪念了许多文艺名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清明节的民间传说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戴柳插柳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是什么原因使得平凡的柳条有了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有三种传说。

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

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埽墓节。

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在墓前祭祖埽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

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

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战国时代埽墓之风气十分盛行。

到了唐玄宗时,下韶定寒食埽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扬,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

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

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来源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纪念方式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

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

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