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下册《张衡》精备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张衡》精备课教案
9、张衡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
(大酒坛、凸起、铜铸、对准、蹲仰、对准)造型美观
卓越、准确地预测地震




科学技术的发展,自来不断的发明创造。只有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实践,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什么,是怎样把意思表太清楚的。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三单元。
1、启发谈话: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有许多重大发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
2、指名回答、汇报:
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指名指图说说。
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再指名说一说。
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
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说一说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3、出示导学问题1、小组分段轻声读课文第五—七自然段,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4、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6、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1、指名板写,其他同学认真写字,集体纠正。强调“兆、录、究”三字。
总课时
2课时
第2课时
主备教师
范春林
备课时间
执教者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张衡(第2课时)教学设计

张衡(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9课《张衡》教学设计【内容简析】本文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阅读中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1.会认“录”“铜”等生字,会写“杰”“吉”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大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找出体现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的地方。

难点:教育学生大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二、深入感悟1.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地动仪的样子和使用情况。

2.多媒体出示课后习题3的句子,让学生讨论,比较两个词语的区别。

3.张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地动仪的?地动仪是什么样子的?地动仪的发明有什么作用?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1) 指名朗读语段。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四人小组讨论:张衡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4.质疑解难。

自由朗读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三、合作识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齐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4.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四、拓展延伸1.学习了这篇课文,谈一谈你的收获。

2.假如你身边也有迷信,那你怎么办?3.探讨一下地动仪的奥秘。

五、作业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东西。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案之一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案之一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张衡的相关事迹和地动仪的发明背景。

1.2理解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1.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地动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1.2张衡的相关事迹。

2.教学难点2.1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2.2如何将课文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地动仪吗?它有什么作用?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

3.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地动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结合图片和模型进行直观展示。

4.2教师讲解张衡的相关事迹,引导学生感受这位科学家的伟大。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地动仪的发明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5.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6.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古代其他著名科学家及其事迹。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讲解、作业和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地动仪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张衡事迹的掌握程度。

3.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节奏,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2.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小学三年级下《张衡》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张衡》教案

教案名称:探索科学家张衡探索地震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生平和贡献。

2.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危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讲解张衡的生平和贡献。

2.学习地震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准备:1.课本《张衡》。

2.简单地震模型。

3.图片和视频资料关于地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导入地震的话题,提问:“你们听说过地震吗?你们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

Step 2:展示张衡的图片和简介(10分钟)1.展示张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他在地震方面有很多贡献。

2.给学生讲述张衡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他提出了“浑沌之气”和“地震之机”的理论。

Step 3:学习地震的原因(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地震的原因,指出地震是地球上岩石层发生断裂或者发生滑动导致的。

2.使用简单地震模型,模拟地震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力量和危害性。

Step 4:学习地震的危害(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地震的危害,包括地震引发的地面震动、地面裂缝、建筑物倒塌、火山喷发等。

2.展示一些地震造成的破坏性事件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类生活和安全的影响。

Step 5:总结张衡的贡献(1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海报或者小报告,总结张衡在地震方面的贡献。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Step 6:巩固和拓展(20分钟)1.分组进行小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地震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一些现代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的贡献和新发现,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Step 7:课堂反思(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你们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们对地震有了更深的了解吗?”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习,让学生了解地震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逃生。

2.鼓励学生参观地震科普馆或者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地震和地震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张衡教案[新]

张衡教案[新]

张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掌握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地动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地动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张衡的画像或者介绍张衡的生平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张衡,字叔重,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主要成就有:1.发明了地动仪,可以检测地震的方向和距离。

2.编写了《西京赋》和《神异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神秘学的重要著作。

3.担任过汉武帝的侍中和太史令,是一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3. 讲解地动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一种可以检测地震的仪器。

它的原理是利用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通过水银的流动来检测地震的方向和距离。

地动仪的使用方法如下:1.将地动仪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调整水平仪使其水平。

2.在地动仪的中央放置一根竖直的木棒,使其与水平面垂直。

3.在木棒的两端各放置一个铜球,使其可以自由转动。

4.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震动,木棒和铜球也会随之摆动,水银就会流动,通过观察水银的流动方向和距离来判断地震的方向和距离。

4. 实践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地动仪,并通过模拟地震来检测地震的方向和距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以及地动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制作地动仪的过程和检测地震的结果,以及听取学生的总结和反馈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文章,或者制作一个关于地动仪的PPT等等。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语文A版《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语文A版《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语文A版《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摘要:1、理地动仪设计上特,2、上台讲,评比、指导(条理性、语言通顺容充实)四、延伸结教学目标、学会课生新词能正确写由生组成词语、有感情地朗课3、理课容了地动仪构造增强民族豪感、学会抓住事物特进行说明写作方法5、能用己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地动仪重难1、理地动仪设计上特2、学习抓住事物特进行说明写作方法教学准备插图、生卡片教学两课教学程课、激情引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国地震局都能准确及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低限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呢?通学习课你就会明白二、初课感知课1、由课了课2、看图、说图请学们由发言三、学习课生词1、准音(出示生卡片|)2、记忆形()借助熟和偏旁学习生()重分析生3、借助工具不懂词语四、学习感悟精然段1、全班齐说说你懂了什么2、学生由汇报二课、复习检1、听写生词2、指名课二、朗感悟1、学习课~然段()由~然段懂什么就说什么()学习汇报懂容2、学习课5~0然段()默5~0然段弄清下面问题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呢?他所设计地动仪是什么样呢?()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因张衡生活年代地震频繁有几次就发生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B、张衡是多年探制成了测定地震仪器地动仪所以先知道陕西发生地震、地震仪是用铜做直径八尺样子像酒坛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龙头分别朝着八方向每条龙嘴里都含有铜球每龙头下面蹲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嘴巴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方向龙嘴张开龙嘴里铜球就会铜哈蟆嘴里、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龙嘴里铜球落下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3、图对照加深理()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容()再课8、9然段看看与图上容是否相(3)闭上眼睛想想下地动仪是什么样4、激情朗5、齐课然段说说你从体会到什么6、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三、讲地动仪1、由写、说(围绕课8、9然段)2、上台讲3、评比、指导(条理性、语言通顺容充实)四、延伸结张衡通多年摸研制成世界上架测定地震仪器希望学们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名发明造福人类板设计7 张衡和他地震仪伟科学精通天历法地动仪测定地震、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

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积累。

难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原理。

准备:
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板书设计:
17张衡和他的地震仪
伟大的科学家精通天文历法
地动仪:测定地震、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

语S三语下教案9张衡

语S三语下教案9张衡

1张 衡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段导读:本段概括介绍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时候,经常发生地震。

每发生一次地震,都会影响到很多地区。

不仅城墙、房屋大量倒塌(tā),还会死伤许多人畜。

2[①“大量”“许多”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时,人们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得罪了上天的结果。

张衡却不这么看。

3[②这两句话通过人们和张衡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他认真记录(lù)、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4[③这句话通过“记录”“研究”“考察”“分析”一系列动词,说明张衡是怎样研究出地动仪来的?]1☜2①说明地震造成的危害大。

3②说明了张衡相信科学,不迷信上天。

4 ③说明张衡是经过长时间大量而又复杂的工作,才发明出地动仪的。

段导读:本段写张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了地动仪的。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5动仪用铜(tónɡ)铸(zhù)成,形状像大酒坛(tán)。

顶上有凸(tū)起的盖。

四周铸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

龙头下面,蹲着八只铜铸的蛤蟆(háma),仰着头,张着嘴,对准上面的龙嘴。

[④三个“铸”说明了什么?]6要是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张开嘴巴,吐出铜球。

铜球当啷(dānɡlānɡ)一声,正好落在蛤蟆的嘴里。

人们听了,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

[⑤“张开”“吐出”“落”一系列动词说明了什么?]7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

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那个龙嘴突然张开,吐出了铜球。

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说明京城西部发生了地震。

是那一天,京城洛(luò)阳的人们没有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

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piàn)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造谣生事。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张衡》优秀教案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张衡》优秀教案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下《张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独创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育酷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激励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识的事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独创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

教学难点:培育酷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播放地震电影片断,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老师:刚才播放的就是地震,这是一种令人非常恐惊的自然现象,它对自然界的破坏相当厉害。

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东汉时期,人们还不能正确的相识它,(出示地动仪图片)张衡经过探讨,独创了一种用于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对地震有了新的相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你收集了哪些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梳理问题。

[让学生观看地震的现象,对地震有一个相识,对体会古人类对地震的看法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前收集资料,培育学生的收集资料的实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标诞生字词,多读几遍,想方法记住他们。

出示生词、生字,检查沟通。

沟通识字方法。

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说一下,本课主要讲了什么?[通过这个环节设计,培育学生自学实力、合作学习的实力]三、细品课文,读中感悟。

本课写张衡独创了地动仪,那么哪段话主要写了地动仪。

我们就先来学习地动仪。

1、学习地动仪样子和作用。

自由读第四段,想一想这部分写了什么?指名读这一部分,其它同学体会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自由读这一部分后,汇报沟通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思索,作者是怎样写得这么好的?他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体会写作依次。

再读这一段。

[设计思路] 对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进行透彻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正确理解课文,朗读体会,精确把握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对于培育学生爱科学,有着主动的作用。

对于后面仿写这一段起到了铺垫作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张衡教学设计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1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张衡教学设计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1

<张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到7个字,会写3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创造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3、鼓励学生依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由人物张衡谈起----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创造。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指导朗读。

1、认真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张衡的什么故事?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三、检查读书情况,讲说课文大意。

1、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鼓励再读课文,1〕着重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2〕看课文里有哪些生字新词,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可以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学习读熟课文。

〔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朗读文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讲说,学生讲不准时,可由老师给予帮助,围绕的问题是: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张衡,我国东汉人。

〕张衡是一个什么人?他做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张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创造了地动仪。

〕地动仪有什么用途?它管用吗?〔能测定地震,它及时测定了不地震。

〕写瀑布的声音。

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根底,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辅导词句练习和仿写练习。

一、分段讲读课文。

1. 指名一段一段读课文。

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2、注意课文里的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案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案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是(语文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介绍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和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以及地动仪在公元138年准确测报了陇西大地震的故事。

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1——6自然段是讲地动仪准确测报陇西大地震的故事,语言生动活泼比较适合指导朗读;7——10自然段是介绍张衡研制的地动仪的科学原理,及对张衡的赞颂。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认知经验有限,对于张衡和他的地动仪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但这篇课文的语言比较生动、有趣,很容易抓住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悟出道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设计理念:学生对于地震了解比较少,课前引导学生搜集与地震有关的资料,为学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

每次读书,都会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书。

边读边学习生字,始终使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学习,会将生字掌握得牢固。

而且找住重点的语句指导朗读。

在充分读地基础上,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强化感知。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7个“会认字”和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识及地动仪的构造原理。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读课文5遍,读通课文,认识生字,完成练习。

组词:精()()省()()铜()()伟()()写笔顺:仰查字典,了解“佩服、叹服、摸索、精巧”的意思。

张衡是我国()的(),精通()。

他于()年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了()年。

2.查找有关张衡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揭题,板书张衡学习“衡”字。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评价张衡,你会想到哪个词?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张衡的呢?指名读。

你知道“精通”的意思吗?指导朗读。

将“伟大、精通”两个词语抄写在69页张衡的图片旁。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优秀教案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优秀教案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优秀教案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揭题,板书张衡学习“衡”字。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评价张衡,你会想到哪个词?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张衡的呢?指名读。

你知道“精通”的意思吗?指导朗读。

将“伟大、精通”两个词语抄写在69页张衡的图片旁。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板书,学习生字:“仪”。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跟着录音读课文一遍,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

再自由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

读完两遍后坐端正。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三、理解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2—6自然段。

(1)幻灯片出示第2自然段的一句话:公元138年,京都洛阳传出了惊人的消息:“发生地震啦!京都西面发生地震啦!”指名读。

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方向?为什么说是惊人的消息?观看一组汶川和玉秀的震后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把你的感受送进课文再读这句话。

(2)这个惊人的消息传遍了京都洛阳。

看看“洛”字,你会记吗?(3)“惊人的消息”传出后,京都的人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默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描写人们态度转变的词语。

“议论纷纷”——“震惊佩服”。

猜猜人们都在议论什么?和同伴说说。

理解“议论纷纷”。

记住纷字。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从陇西来的人说那里前几天发生了大地震,顿时,人们的态度转变为“震惊”、“佩服”。

积累近义词:震惊——吃惊;佩服——敬佩。

课文用了什么关联词语将这两个词连起来了?“既”读准字音并扩词。

用“既……又……”造句。

(4)发生地震的陇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

读词“甘肃省”。

你还知道哪些省的名称?省的部首是什么?解释:在古时候,省的字形像眼睛在观察草,本意是察看,所以是目部。

(5)陇西离洛阳有一千多里,张衡却知道那里发生了地震。

你感到疑惑吗?指名读问句。

(6)张衡是怎么知道陇西发生地震的呢?请你接着往下读课文,寻找答案。

3、学习第7自然段。

(1)幻灯片出示“地动仪”的图片,让同学们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八条龙
地动仪铜球
铜蛤蟆
教学反思
本课我安排学生讲解地动仪,通过讲解了解和掌握描写物体的顺序。掌握写作所遵循的顺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书写生字。指导书写,提示书写规范、坐姿正确。
第1自然段:张衡是东汉伟大的科学家。
第2~7自然段: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第8~9自然段: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学习重点: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学生自由汇报。
板书设计
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精测既省摸铜仰灵
教学反思
课题
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识及地动仪及地动仪的构造原理。
2、从地动仪的设计,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第10自然段:张衡能够制造出这样的仪器,实在令人叹服。
解决不懂的词语——
精通: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
频繁:次数多,如:频繁出入。
叹服“赞叹佩服。
四:总结。
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了解了大意,掌握了生字,还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课文。
学生活动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课题
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激情引趣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以及他的发明——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学生活动
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学习汇清下面的的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
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
激情朗读。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
三、讲解地动仪。
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
四、延伸小结。
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