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问道课堂》有感

合集下载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礼记?学记》有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于从教第九年的我而言,虽然在教学上比较精进而略有所得,不过“困”与“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明显,且恐于有积而不散之势。

何能“自反”、“自强”?怕不是纯粹主观心念上的一次振作就能实现的,不过我相信大略还应该有一座与教育相接的桥梁,寻到它,走过去,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得偿所愿。

当我近来“会约”常生龙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心仪之感油然而生。

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

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

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不及文学作品之多,不过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等,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该怎样做”,即便内容上乘,与读者之间(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仍是隔着一点距离;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则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亦有一试之愿。

诚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一文中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

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

”以此语观之,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罢。

我以为,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的另一个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的阅读与感悟并非“散射式”的,而是经过精心汇集的“阶梯式”的思考——从第一辑的“教学即创造”,到最后一辑的“变革即未来”,呈现了一种着眼当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来的教育观。

读问道课堂学习体会

读问道课堂学习体会

读问道课堂学习体会第一篇:读问道课堂学习体会问道课堂学习体会今年假期,我初次接触到《问道课堂》这本书,读完给了我颇多启示。

该书以嘉宾访谈的对话方式,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的追问和探究,读完后让我再次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在一次次关于高效课堂的学习中,我们的思想发生矛盾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当一个个教学中的难题抛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当一个个棘手的教育事件出现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读完这本书,发现很多原本模糊的、深奥的道理都能在一次次的阅读和消化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用心读,才发现我们曾经乃至现在的课堂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才发现自己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仅仅是停留在了口头上;才发现我们的教育理念仍需在前行中的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常常听到“高效课堂”这个词语,那何为高效课堂呢?首先我认为高效课堂首先得有效果。

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一定是高效的。

效果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和引导。

同时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

其次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是关键。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高效率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分每一秒,必须下足课前的准备功夫。

清楚备课不是单纯的写教案,更不应该是对教案教参的照搬照抄,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年龄认知能力等,精心设计教学的重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的每一个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性别年龄个体差异思维智商等,还有课堂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应急预案,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同时要准备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课件教具学具等。

只有我们在台下做好这样的充分准备,才能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最后高效课堂需要高效素养来陪衬。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更加紧凑,时代对老师要求也更加严格。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科学创设的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课前精心准备,科学和谐的驾驭课堂,让课堂成为知识的乐园,是孩子们在活跃中发挥才智,达到教学的最高效果。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叩问课堂》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思考,呼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未来展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课堂里,老师的角色是传播知识的源泉,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而《叩问课堂》则提倡了一种倒置的教与学的方式,即老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主动寻求知识。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这本书也给出了一些实践的方法和建议。

作者通过详细讲述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读者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活动。

这对于我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教师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我可以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方法和建议,使我的课堂更加活跃和有意义。

此外,《叩问课堂》还让我深思关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

最后,《叩问课堂》还让我思考了学生的角色和权利。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没有发言和表达的机会。

而《叩问课堂》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积极参与课堂。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参与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反思。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板(2篇)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板(2篇)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板《叩问课堂》是一本关于教育问题的书籍,它向读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疑问和问题,并试图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如何改进教育方式提出了一些思考。

下面是我在读完《叩问课堂》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叩问课堂》向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疑问。

作者指出,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以考试和分数为导向的,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

同时,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作者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他呼吁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要提供一个积极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还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观点和建议对于改善教育方式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读完《叩问课堂》后,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意识到,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者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我们的教育将永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通过阅读《叩问课堂》,我也更加关注了教育的公平问题。

作者提出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问题。

在我们国家,尽管教育是义务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和学校之间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板《叩问课堂》是一本关于教育问题的书籍,它向读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疑问和问题,并试图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如何改进教育方式提出了一些思考。

下面是我在读完《叩问课堂》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叩问课堂》向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疑问。

作者指出,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以考试和分数为导向的,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

同时,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作者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他呼吁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要提供一个积极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还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观点和建议对于改善教育方式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读完《叩问课堂》后,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意识到,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者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我们的教育将永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通过阅读《叩问课堂》,我也更加关注了教育的公平问题。

作者提出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问题。

在我们国家,尽管教育是义务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和学校之间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读《问道课堂----高效课堂理念与方法的26个追问》后感

读《问道课堂----高效课堂理念与方法的26个追问》后感

读《问道课堂--高效课堂理念与方法的26个追问》有感英语组石红婷寒假期间,我从学校的图书室里借了几本好书,想在假期里充充电,同时也为孩子做个榜样。

其中这本《问道课堂—高效课堂理念与方法的26个追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当我轻轻地翻开扉页时,一下子就被序言里的话吸引住了。

“我们的课堂缺什么?课改年代,课堂向左走,向右走?课堂到底需要拿什么献给学生?课堂的教学本质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文化?……”这些不正是我们所有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吗?作为教师,我们都想把自己的课上好,可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呢?看完了第一章,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深刻的认识。

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彻底让学生做主人,把课本知识当成游乐园,教师带着学生在知识的园地游玩,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高效课堂同样可以解读为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态课堂,从本质上,它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的对话,是生命的成长;从内容上,它是生活的课堂,是三种文本即纸质文本、生活文本、生命文本的对话和交流;从课堂学习环境上,它是生态的课堂,师亦生、生亦师,老师在“学”中教,学生在“教”中学。

每个个体的差异都能得到尊重,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即是教育资源的享受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

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所以衡量课堂高效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我们说一个课堂是高效的,从外部和结果上看,就是学生的成绩好,从内部和过程看,就是学生学得好。

学得好大致包括“学会、会学、想学”三个方面。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呢?其中在第三章里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我很赞成。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成为教师得力的教学帮手。

在近三年的小学教学工作中,我也是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确实感到效果明显。

2024年《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2024年,《叩问课堂》这本书激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尽管只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但其中呈现的教育场景和教育理念,让我深感思索。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师,他在一个虚拟的教育世界中开设了一堂特殊的课堂,他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这种教学方法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思考和质疑。

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充满了热情和探索的精神,他们开始思考那些以前从未关注过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互相讨论。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

我曾经上过那种只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的课堂,老师们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学生们只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

回想起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那些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叩问课堂中的老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指示,而是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找寻答案。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他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

教师需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领导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问道课堂读后感

问道课堂读后感

问道课堂读后感依托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读《问道课堂》有感王春艳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学校是培育花朵的花园,而教师就是辛勤浇灌花朵的园丁。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为了使祖国的花朵健康的成长,园丁们不仅要辛勤耕耘,还要多加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甚至不耻下问,于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模式理念在教育界逐渐传开。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读到了《问道课堂》这本书,从中获得不少启发,可谓受益匪浅,具体如下: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既然是改革,就要彻彻底底的改。

不管是以往的教学模式也好,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也罢,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标准下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保证新课改有效实施的关键。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法、学法也应该是新的,这样才能实现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更好的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

构建高效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变“教案”为“导学案”,改教师“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改“教学设计”为“导学设计”,关注“三维目标”实效的教学新方法,是让教师通过目标导学的过程去发掘学生自身的个体价值的新教学观。

它一改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背桶人”,学生是“敞口杯”的旧状况,将其转变为高效课堂中的师生都是“挖井人”的新局面。

这是一种既继承教学传统,又创新课程实践的新教学法。

这是一种既继承教学传统,又创新课程实践的新教学法。

随着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主演”变为“导演”、由“台上”走到“台下”。

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授课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学习的参与者,而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样的转变让教师实现了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到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习者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者的转变,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会自己去理解和学习,真正达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生命的激发究竟怎样激活课堂,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呢?高效课堂的运行模式给了我们探索的方向,它提出要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拥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积极心态,才能让教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范文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礼记•学记》有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于从教第九年的我而言,虽然在教学上比较精进而略有所得,不过“困”与“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明显,且恐于有积而不散之势。

何能“自反”、“自强”?怕不是纯粹主观心念上的一次振作就能实现的,不过我相信大略还应该有一座与教育相接的桥梁,寻到它,走过去,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得偿所愿。

当我近来“会约”常生龙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心仪之感油然而生。

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

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

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不及文学作品之多,不过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等,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该怎样做”,即便内容上乘,与读者之间(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仍是隔着一点距离;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则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亦有一试之愿。

诚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一文中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

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

”以此语观之,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罢。

我以为,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的另一个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的阅读与感悟并非“散射式”的,而是经过精心汇集的“阶梯式”的思考——从第一辑的“教学即创造”,到最后一辑的“变革即未来”,呈现了一种着眼当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来的教育观。

2024年《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版(三篇)

2024年《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版(三篇)

2024年《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模版《叩问课堂》是一本关于教育问题的书籍,它向读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疑问和问题,并试图引发读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如何改进教育方式提出了一些思考。

下面是我在读完《叩问课堂》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叩问课堂》向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疑问。

作者指出,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以考试和分数为导向的,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

同时,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作者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他呼吁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要提供一个积极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还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观点和建议对于改善教育方式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读完《叩问课堂》后,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意识到,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者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我们的教育将永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通过阅读《叩问课堂》,我也更加关注了教育的公平问题。

作者提出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问题。

在我们国家,尽管教育是义务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和学校之间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问道课堂读后感

问道课堂读后感

《问道课堂》读后感《问道课堂》是一本我近期读到的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中探索内心的重要性。

本书深刻地启迪了我对于生活的思考,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

作者的观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和论证,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深入思考并提出实际的问题,才能找到有意义的答案。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他通过思考和研究,从追求名利转变为追求内心和谐的改变。

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我们反思我们所处的现实和我们内心的需要。

他的观点侧重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阅读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收获是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内心需求。

书中的问题引导我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我是否真正活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的期望而忙碌。

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我明白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并开始为之努力。

同时,书中的案例和故事也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些与幸福和满足相关的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作者还通过书中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他的观点。

他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惑,以及如何通过对内心的思考和调整来解决问题。

这些案例不仅让我感到作者的观点是实践可行的,也让我深刻反思了我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读完《问道课堂》后,我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书中的观点和案例让我深入思考了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激发了我对于探索内心和追求真正幸福的渴望。

通过思考和探索,我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认知,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

总而言之,书籍《问道课堂》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读物,它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案例,引导我们思考和探索内心的需求,并激励我们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问道”所代表的含义,即通过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目标。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将这些思考付诸实践,并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闻道课堂》学习心得

《闻道课堂》学习心得

《闻道课堂》学习心得如今,高效课堂已经是一个很时尚的名词,说起它的概念很简单,无非是在课堂上要实现效果、效率、效益的最优化,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但是怎样才能把自己的课堂变成高效课堂,具体如何操作,我还要不断地学习,因此,我利用寒假学习了《问道课堂》这本书,从中收获颇多。

高效课堂一般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

这里我最纠结的是第一个环节预习,因为它要求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始自学、对学、群学,那导学案该如何编写呢?我决定从它开始入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读,我知道了导学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导学案是基于学生是“学”,所解决的重点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而传统的教案时从教师的“教”出发,重点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

正因为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编写的时候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同时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

由此,我认为编好导学案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吃透教材是基础。

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索规律,深挖情感因素。

二是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

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的进行学习。

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

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螺旋状上升。

制定好了导学案,接下来就要指导学生学习导学案,教师要善于从这几方面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教材。

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但并非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串讲;其次要告知学生导学案的编制思路,让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能更好地在课前熟知教材知识;最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展示预习成果。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本《叩问课堂》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思考,呼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未来展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课堂里,老师的角色是传播知识的源泉,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而《叩问课堂》则提倡了一种倒置的教与学的方式,即老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主动寻求知识。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这本书也给出了一些实践的方法和建议。

作者通过详细讲述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读者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活动。

这对于我作为一个即将成为教师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我可以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方法和建议,使我的课堂更加活跃和有意义。

此外,《叩问课堂》还让我深思关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

最后,《叩问课堂》还让我思考了学生的角色和权利。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没有发言和表达的机会。

而《叩问课堂》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积极参与课堂。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参与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反思。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我读《问道课堂》有感--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现代科技多媒体手段

我读《问道课堂》有感--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现代科技多媒体手段

我读《问道课堂》有感电子白板和班班通这样基于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教学辅助设施正在慢慢成为成为数字化校园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一场学习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给了教师们的教育和学生们的学习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那么新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哪些有效支撑?如何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网格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用于教学变革?网络教学环境如何帮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正在日益成为我们全体教师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假期期间,我仔细研读了《问道课堂》的这本书,对于其中一篇文章特别感兴趣,就是和上面的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何以在黑板和白板之间完成蜕变》。

从中受益匪浅。

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小学的教与学的应用,起步于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随后是基于资源和基于交互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跨学科学习。

最终也是最艰难的领域是各类学科课程的日常教学,即大量常规课堂面授教学。

如何使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每一天的常态课堂面授教学实现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这是21世纪全球基础教育革新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我们正在使用的班班通,也就是电子交互白板正是这种解决方案,它定将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首选,并很快发展成为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

其实对于我们课堂教学使用的黑板也有一个发生和演进的过程。

作为可以重复使用的课堂教学工具的黑板源自学习者个人使用的沙盘和石板。

在发明造纸术后,学习者个人使用的书画工具在我国是毛笔和纸张,在西方是羽毛笔和纸张。

但材料比较昂贵而且无法重复使用。

于是,沙盘和石板作为自制或廉价的书画工具依然存在。

用作课堂教学的书画工具必须满足“面向师生集体、易于重复使用而且成本低廉”这样几个条件。

这就是黑板和粉笔得以发明并推广应用的技术学、教育学和经济学基础。

近代以来,黑板加粉笔在传统校园课堂教学中已经建立起稳固的地位。

问道课堂解读现代课堂常识与行动

问道课堂解读现代课堂常识与行动

《问道课堂Ⅱ:解读现代课堂常识与行动》
看点
高效课堂操作手册
教师培训读本
内容简介
批判课堂之弊,捍卫课堂常识,引领课堂新象,重塑课堂文化。

高效课堂是打破
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是走向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本书作为“问道”系列丛书的续集,从常识与理念,从服务学生教学、“新课堂”生态
建构等常识与行动出发,透视、解析最新的高效课堂理论建树和行动探索,打开通向高效课堂之门。

上架建议
相关畅销书
教育教师读物
《高效课堂22条》《杜郎口旋风》
李炳亭著
出版:山东文艺出版社
类别:教育
定价:32.00元
上市日期:2012.4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开本:16 170x240 40本/件
郭瑞,资深媒体人,现任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副主任,《现代课堂周刊》主编,高
效课堂体验式培训师。

编著有《问道课堂——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的26个追问》。

梁恕俭,1991年站讲台,曾任中学语文教师。

现任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
编辑。

著有《每课一诗》和《角色教育》。

《”问道江南“学习心得》

《”问道江南“学习心得》

《”问道江南“学习心得》非常感谢行领导给予的机会,参加“问道江南”游学培训。

这次培训不同以往的是自己能够近距离,全方位去了解江南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通过此次培训给了我很大的收获,下面就以下几点谈谈我个人的所见所感。

一、先进的科技支撑是发展的核心走近江南银行营业网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

银行网点里带给我的是满满的科技感,这里没有排长队办业务的客户,这里没有长长的一排柜台,这里没有许多的网点员工。

展现给我的是各项业务的自动化机具。

存取款机,高速存款机、自动存单机、远程柜员机等等,许多的设备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今天却在江南银行见到了,没想到一家银行能有这么多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对这家充满科技感的智慧银行感到震撼。

江南银行真正实现了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用科技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这就是我们以后需要发展的方向。

二、转变经营思路,真正做到业务的转型升级转型,这也是我行近年来发展的重点,但面对复杂的金融局势,在真正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点,遇到了很大瓶颈。

特别是在总行提出的贷款业务做小,做散,中间业务全员营销的大背景下,许多同事也感到了压力。

此次学习,与江南银行荆川支行的客户经理交流中了解到,他们现在的小微贷款基本实现了线上申请,通过大数据平台已经实现“秒贷”。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来也能上线这样的“秒贷”产品,我们至少要节约出四分之一的人力转为营销岗。

所以,在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作为一名银行员工就要熟悉我行各项基础业务及创新类业务,储备好专业的业务知识,快速适应总行各项业务发展要求。

我们现在就应该抛弃坐门等客的思想,而是应该要多走出去,走进市场,走进商户、做有针对性、策略性的实质营销,储备好我们未来的客户资源,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观江南银行兰陵支行就能很直观的感受到一家“三人”银行如何能经营的有声有色,这家被称为“蛋糕银行”的特色网点在布局上就与传统银行不一样,它没有豪华的装潢,有的是一家合作经营的当地品牌蛋糕店,通过年轻人喜欢购买蛋糕的特点,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客户来网点办理业务。

问道课堂5

问道课堂5

读《问道课堂》有感郭永娟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热心的教育工作者们为寻找最适合孩子们的课堂教学,上下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

今天,在基础教育领域,高校课堂已然成为一个普及性的热门词汇。

然而对于高效课堂,我们很多人或是进入了一些误区,或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甚至不敢前进。

读《问道课堂》一书,给了我颇多启示。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发挥课堂最大的育人功能,而不再是把孩子教到教材里去。

我们强调“少讲甚至不讲”,关键要注意不是不讲,是精讲,是点拨,是引领,是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我想,在自己的课堂,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如何将自己的所思所得转化为措施,并进行有效地操作。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时间,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拥有一颗耐心和恒心,坚持实施下去。

因为,学生所拥有的课堂并不是一天中的某一节,而是其整个的发展过程。

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

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些,得有一个大的前提,也就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保护开发学生的学习力,使得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因为,高效课堂培养的是有仰望星空兴趣的人。

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一是要切切实实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和课堂学习状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样我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帮助,才知道有没有必要去帮助。

二是要善用鼓励机制,让自己的每一次举措都靠近甚至是直击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保持的学习上的向上姿态。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叩问课堂》读后心得体会范文《叩问课堂》是一本关于教育问题的畅销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本书作者以他多年的教育经验和观察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程度有了进一步提升,也明白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手段。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而非简单的传授知识。

作者认为,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源泉和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因此,作者呼吁要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多样性和潜能发展的新型教育体系。

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和实践经验,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一个例子是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

传统上,老师通常提问的方式是封闭性的,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而且往往是事先预设好的。

这种提问方式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相反,作者提倡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并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交流。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除了提问的方式,作者还强调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往往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学习方式。

因此,作者建议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听从,这种模式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叩问课堂》则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种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问道江南“学习心得

”问道江南“学习心得

”问道江南“学习心得《问道江南》是一本关于江南地区文化背景和人文之美的著作,也是一本对江南地区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探索和研究。

通过阅读《问道江南》,我深受启发,领悟到了江南地区的丰富文化底蕴和人文之美。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学习心得的分享。

首先,《问道江南》给我展示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江南地区地处中国南部,自古以来就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通过作者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我感受到了江南独特的水乡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书中提到了许多江南地区著名的水乡,如苏州、杭州、无锡等,这些地方以其清新的江南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我被书中所描述的江南地区的美景深深吸引,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南地区的宜人之美。

其次,《问道江南》给我揭示了江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江南地区作为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

《问道江南》从古代的吴越国到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繁荣,再到现代的江南文化保护和传承,全方位地展示了江南地区的历史和人文特色。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园林艺术、文化名人等,使我对江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问道江南》让我对江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江南文化的重要性。

此外,《问道江南》还给我带来了对江南人文之美的思考。

江南地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区之一,充满了丰富的人文之美。

书中提到的苏州的园林、无锡的古镇、杭州的西湖等,都是江南独特的人文景观。

这些景观不仅体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之美,更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阅读,《问道江南》让我深刻认识到江南地区的人文之美是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护好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才能真正传承和弘扬江南文化的精髓。

最后,《问道江南》让我意识到了江南地区文化保护的紧迫性。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道课堂》读后感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怎样的学习是高效的学习?今年暑假我带着这些问题看完了《问道课堂》这本书,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在我脑中逐渐地变得清晰。

一、“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育责任,教师应努力追求“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提出显然与目前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有关,或者说与对高效课堂较为普遍的片面认识有关。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有不同的教学理想,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最终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应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受益愈大,则课堂教学的质量愈高,效果愈好。

作为教师,首先“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高效课堂”只有更高,永远没有最高,课堂教学虽然有“法”,但永无定“法”,这正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

即要求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

“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
什么,学得如何。

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

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课外学业负担方面;效益就是学生所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面。

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把教育看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这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同样四十分钟,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由于是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天壤之别,有的课堂可能单调乏味、令人生厌,而有的课堂则可能使学生如浴春风、心存期盼,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状态某种程度上折射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课堂教学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使我们的课堂具有动感、情感、美感,才会使课堂产生感染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入其门,达其成。

高效的学习就必须放弃以往教师居高临下的灌输式的教学,提倡合作学习,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课堂气氛宽松、活跃,“一言堂”变成了“纵声堂”,学生敢于发言,学生之间讨论,互相质疑问难,教师抛弃了“师道尊严”聆听学生的心声。

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
究,教师用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眼神、鼓励的手势,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氛围。

二、要想改变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分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

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

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

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其次,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小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需要协作时“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

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另外,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确定什么样的合作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牵强的合作任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
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

三、课堂上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就一定要解决好“活与实”、“放与收”、“动与静”的关系。

课堂教学要“活”,教学要求要“实”,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智力,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想象力;这里所说的能力,是指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系统地获取知识并用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换言之,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要看教师能否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是强化学业基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为此,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法,把教学搞活。

但不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只是从形式上模仿别人,就会“活”出新的弊端。

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收放自如。

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纵,听之任之,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放任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不负责的表现,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没有规范的要求,采取放羊式,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这样的教育往往使学生形成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由,懒惰怕苦的性格。

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大胆地“放”,既要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把握住课堂的整体。

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动静分明。

课堂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多种活动为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去学习、创造,但教师更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不能从头到尾都动,尽量做到动静结合。

四、对教材有了重新的定位,放弃以往的教教材转变为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的用教材。

而导学案就是整合教材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一个好的导学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观。

学生,既不是知识的听筒,也不是知识技能的木偶,只有放手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练习、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学习、学好知识、掌握技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使师生在课堂表演中平等,才能保证教育的公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堂好课首先要让学生爱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其次,树立课堂效益观。

变能讲则讲,能不讲就不讲,能让学生开口说的,教师就不用亲口说,能让学生思辩、释疑的不用教师说,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教师分秒不争,但精讲之处,定要点透,点准,特别是典型例子。

课堂的效益标准就是学生的收获即学生的提高与发展,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课堂教学避免花架子,关键是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学的是否踏实,情绪是否积极,收获是否丰富,知识是否能理解透彻,技能是否掌握、提高,教师是否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操作是否实现协调与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