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合集下载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刘禹锡与白居易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度过了23年沦落的时光。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老朋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觉已不是旧时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有千艘船经过,但病树前面也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背诵的诗,暂时借这杯酒振奋精神。

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基本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基本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基本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⑴巴山楚水凄凉地⑵,二十三年弃置身⑶。

怀旧空吟闻笛赋⑷,到乡翻似烂柯人⑸。

沉舟侧畔千帆过⑹,病树前头万木春⑺。

今日听君歌一曲⑻,暂凭杯酒长精神⑼。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二十二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三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以表答谢的诗,诗中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因长期被贬异地而抑郁不平的心情,但诗人并未沉溺于此,而是笔锋一转,表现出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的光阴。

(如今归来,许多老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表示怀念,回到京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的陌生人一样。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到你作给我的这首诗,(让我们)暂借这杯酒来振作精神。

【内容解读】
首联描述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交代贬地的荒僻、贬时之长。

“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诗人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颔联承首联写被贬归来后的感触。

借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颈联一改忧伤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激昂的格调。

“沉舟”“病树”喻指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尾联点明题意。

作此诗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作品介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原文】酬1乐天2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巴山楚水4凄凉地,二十三年5弃置身6。

怀旧7空吟8闻笛赋9,到10乡翻似11烂柯人12。

沉舟13侧畔14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15,暂凭杯酒长精神16。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思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思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思一、概述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清新美丽的场景,寓意着美好的愿望。

本文将从诗句的意境、历史典故和现实启示三个方面对这句诗进行解读。

二、诗句的意境"叶上初阳干宿雨",这句话描绘了太阳初升时,雨水在树叶上慢慢干涸的景象。

初阳冉冉初现,雨水顺着树叶的轮廓一点一点地蒸发,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一丝潮湿的气息,令人感到清爽宁静。

"水面清圆",这里诗人运用了清澈的水面和圆润的形状来形容景物,清澈的水面映出天空和树叶的影子,那浑圆一圈的倒影如同一个美丽的画面,赏心悦目。

"一一风荷举",这句话描绘了风吹拂起荷叶的情景,每一片荷叶在风中轻抚飘动,荷叶的轻举细动如同芭蕉之舞,给人一种轻盈、柔美的感觉。

整个诗句通过对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个清新秀美、宁静唯美的意境。

这种意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作者内心的感悟和表达。

它呈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祝愿。

三、历史典故"叶上初阳"一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此诗为刘禹锡应乐天见赠而作,在描述碧湘寒过风动,荷花卷舒之后,写道:“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你那边几丝暮云树。

我这边新醅酒酣呼?欢迎光临我的摊札!”而乐天则以《乐天王府》用意对唐代时期的社会生活有所陈述,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交流,也是历史的一种见证和记录。

此诗在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唐代风俗文化。

四、现实启示这句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给人们的生活以启示。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永远是不变的主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这句诗一样,用一颗纯洁的心去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去感受自然的魅力。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明白,美好的东西往往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用心去感受的。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1【原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低。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7)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8)到:到达(9)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作者简介】:刘禹锡简介【朗读节奏划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写作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诗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和白居易(乐天)都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彼此慕名已久,并有书信往来,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不曾谋面。

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当时白居易也因病免去苏州刺史,在返京途中,两人在扬州相遇,神交已久,初次相逢,既喜且悲,彼此谈起了过去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迫害的事情,感慨万端。

在宴席上,白居易即席吟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全诗是: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题的刘二十八即刘禹锡,二十八,是兄弟间的排行。

“使君”是刺史的称呼,刘禹锡当时的官职是刺史,所以称使君。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请给我杯子里添上酒,我用筷子敲着盘子为你歌唱。

你的诗才堪称国手,可又有什么用呢?不幸的命运压在你的头上毫无办法。

举眼四望,到处是一片繁华景象,只有你一个人长期孤单寂寞。

满朝人都升了官职,只有你长期坎坷。

这是你诗才太高名声太大,才使你在政治上遭受这样的折磨。

可竟折磨了二十三年,你被折磨得也太长了啊!诗中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充满同情,并指出他遭受折磨是由于才名所误。

刘禹锡读后,十分激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赠诗。

一开始诗人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沉痛地诉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概述了诗人从事政治改革失败后的痛苦经历和处境。

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备受打击、迫害,被逐出京,远谪南荒,一贬再贬,在巴山、楚水这些僻远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流放生涯。

岁月蹉跎,壮年有为的时期过去了,现在已进入衰老之年,壮志未酬,两鬓先斑,诗人怎能不万分沉痛!这两句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语极愤慨,“凄凉地”、“弃置身”,抒发了诗人深受打击、迫害而无法平静的愤懑心情。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赏析_唐诗三百首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赠》来酬答他。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共22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

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

“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写出了作者对旧友(王叔文)的怀念。

,晋朝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

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

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激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思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消沉情调,尽显大方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心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1)酬:答谢,这里是以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5)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故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思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思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怀旧:思念故友。

(7)翻似:倒仿佛。

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赏析

【导语】刘禹锡的诗,⽆论短章长篇,⼤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种哲⼈的睿智和诗⼈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和雄直⽓势。

刘禹锡的诗⼤多⾃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刘禹锡的⼭⽔诗,改变了⼤历、贞元诗⼈襟幅狭⼩、⽓象萧瑟的风格,⽽常常是写⼀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刘禹锡的咏史诗⼗分为⼈称道。

这些诗以简洁的⽂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

下⾯是为⼤家带来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巴⼭楚⽔凄凉之地,⼆⼗三年默默谪居。

回来物是⼈⾮,我像烂柯之⼈,只能吹笛赋诗,空⾃惆怅不已。

沉⾈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逢春。

今⽇听你⾼歌⼀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诗歌赠答。

乐天:指⽩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楚⽔:指四川、湖南、湖北⼀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巴⼭楚⽔”泛指这些地⽅。

⼆⼗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宝历⼆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指遭受贬谪的诗⼈⾃⼰。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篡权⽽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中说:⾃⼰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柳宗元等⼈。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⑨【注释】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②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③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④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⑤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⑥翻似:反而像。

⑦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⑧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⑨长(zhǎng):增长,振作。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创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

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他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答谢。

【赏析】“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旨

【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旨

【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主旨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
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
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
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
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②〔酬〕答谢,酬答。

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③〔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④〔见赠〕送给(我)。

⑤〔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⑥〔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⑦〔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弃置,贬谪。

⑧〔怀旧〕怀念朋友。

⑨〔空〕徒然,白白地。

⑩〔吟〕吟唱。

⑪〔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⑫〔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⑬〔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柯,斧柄。

⑭〔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⑮〔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歌,吟诗。

⑯〔暂〕暂且,姑且⑰〔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诗意】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的光阴,感觉像被抛弃了一样。

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唐)刘禹锡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题目中的“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2.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诗人远离京城的贬谪遭遇,“巴山楚水”写出贬谪之地的荒凉偏僻,“二十三年”写出被贬谪时间之漫长,“凄凉地”和“弃置身”,表达出诗人长期被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3.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巧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闻笛赋”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烂柯人”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4.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豁达豪迈的心境。

诗句蕴含着“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5.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直抒胸臆,点明酬谢之意,感谢友人并与之共勉。

诗句中的“长”是“增长、振作”的意思,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6.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的无限辛酸和愤懑(mèn)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3.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名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与译文: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
写了离京之久,变化之大,曲折地控诉了政 治迫害的残害,借典抒情。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 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 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 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 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 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 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
• 西晋时,向秀、吕安和嵇jī康是好朋
颈联:作者就象一只快要沉没的 帆船,而身旁却有千白只帆船疾速驶 过;又象一株枯老的病树,没有生气, 而面前的各种树木却欣欣向荣。
作者将自己比喻成“沉舟”、 “病树”;“千帆”“万木”比喻成 那些在自己贬官后飞黄腾达的新贵们。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 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 新振作起精神吧。
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 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 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 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 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 出对时政的不满。
• 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 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 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
•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 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 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 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 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 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 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 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 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 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 间百年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 (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 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 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 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 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第14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首联:回顾贬谪生活
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
上见赠
颔联:感慨世事变迁 颈联:预示发展前景 尾联:与友乐观共勉
坚定乐观 豁达进取
课后作业:
01 熟读并背诵全诗。 回想最近生活中遇到的一次困难,联系刘 禹锡的生平事迹,想想我们应如何看待困
02
难?做出什么行动?
展望未来 乐观积极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上一联中作者的情感、诗歌的哲理都已经表达清楚,尾
联可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 ①交代作诗缘由,呼应文章标题。 ②再次表明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精神。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 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被长期贬谪弃 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表现出作者不 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 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 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炼的文字 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他的 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 1990年版)。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 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免和 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 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 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 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
诗句喻示了什么?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为什么要提到这些意象? (联系诗人生平思考)
过去穷困潦倒的自己——沉舟、病树 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千帆、万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联写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2.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其中用“闻笛赋”的作用是表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之情,用“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感慨。

3.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表达了和友人共勉之意,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5.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这两句诗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6.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咏史诗特点是:借史实抒情(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1)“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2)理解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或者是: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4)全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5)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6)《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东风不以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所谓咏史,实为咏怀,在赤壁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之之感才是本诗要表达的情感,只是形象含蓄而已。

(8)这首诗前两句是写实,后两句是由眼前景而联想到的。

结尾两句是对周瑜的嘲讽,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9)这首诗歌,作者借历史事件,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旨在表明周瑜打败曹操,只不过是侥幸的成功罢了。

10、《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借乐府古体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

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望中仍怀有希望。

2.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愿望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中用“冰塞川”、“雪满山”作喻,有何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用“冰塞川”、“雪满山”作喻,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4.说说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句的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的宏大的理想,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5.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把筷子撂下来。

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

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6)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所以,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仕途艰难。

(7)从表达方式上看,全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乘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的思想。

15、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意,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病辨忘言。

(1)《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

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的高度来认识。

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诗人身处“人境”却说“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16、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答: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3、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或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表现了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你谈谈你对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

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融入议论,表明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爱国热忱,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17、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ǐ)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简介:诗人陈与义生活在北宋与南宋之交,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

靖康之难发生时,诗人入到逃亡的队伍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诗数首,本课所选其一。

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长江为背景,巧用“东”、“西”两个方位词,在宏观的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而后再举目所见:“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3、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转为强烈的抒情(填表达方式)。

上句写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下句写黄昏时登楼望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4、经过前面的蓄势,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

“万里”与“三年”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来叙其事,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收到双重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千。

5、诗的尾联诗人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之慨收束全篇。

年仅39而鬓发已白的诗人,立于萧瑟的秋风之中,面对“老木沧波”,眼看大片国土落入金人之手,怎不悲从中来?“风霜”既指秋风,又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6、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本诗抒发了作者滇沛流离之苦,气势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寂寞情怀。

19、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世情怀作结。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3、这首诗寓理于情,请你谈谈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答:理解是: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4、古代对月抒情的佳句很多,请再写出一句。

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中“倚杖”与上文“老无力”一语相照应,“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的体验是写不出来的。

2、诗的结尾,诗人把自己的困苦推及天下寒士,表示宁愿自己受冻而死,也要使天下贫寒的人得到欢乐,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伟大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