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基础知识填空

知识点一战国七雄

1. 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诸侯国中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战争特点:战争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长。

3.著名战役: 、、等。

4.结果:地处西部的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知识点二商鞅变法(重、难点)

1.背景:战国时期, 和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的势力增强。

2.目的:以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

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影响:使秦国的大为增强,提高了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重点)

1.修建: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

2.构建: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和三个主体工程。

3.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

二、选择题

1.(2020年山东聊城)“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答案】D

2.(2019年福建南平期末)《史记》记载“....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材料记载的事件是( )

A.武王伐纣

B.三家分晋

C.田氏代齐

D.成汤灭夏

【答案】B

3.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答案】C

4.山西省被称为“三晋之地”,这一说法正确的解释是()

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

B.人们的约定俗称

C.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国被一分为三

D.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

【答案】C

5.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6.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答案】D

7.“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答案】C

8.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说明当时出现什么现象()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答案】C

9.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答案】A

10.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

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

【答案】D

三、材料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答案】(1)商鞅,法家。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答案】(2)秦孝公;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答案】(3)取信于民;做人要有诚信等,言之成理即可。

2.(2020年重庆A节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当时,蜀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稀少,不仅从物力和财力上,而且从人力上也不可能完成大型的水利工程。秦通过实行商鞅变法,迅速成为“兵革大强”的封建国家。秦并巴蜀后……在政治上实行一系列封建改革,在经济上修筑栈道,移民巴蜀,增加人口,垦荒种田,兴修水利。于是,都江堰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金钟《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综述》材料二都江堰修建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为秦始皇实现天下一统的宏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摘编自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什么能“应运而生”。根据材料二归纳,都江堰建成后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案】(1)原因:秦国具有强大的实力;秦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蜀地政治经济发展的措施。

作用:改善了蜀地人民的生活;为秦国统天下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