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分享】:医护合作共同决策模式,精准判定护理级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

合集下载

护理共享决策的概念

护理共享决策的概念

护理共享决策的概念
护理共享决策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双方以平等、尊重和合作的原则共同参与决策的过程。

它是一种护理模式,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促使患者参与并参与决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护理共享决策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平等和尊重:护患双方在共享决策中应被视为平等的伙伴。

护士应尊重患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并给予其权利去参与决策。

2. 信息共享:在共享决策中,护士应向患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患者能够全面了解治疗选择和后果,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偏好做出决策。

3. 决策过程:护士和患者应共同讨论治疗选择的各个方面,如治疗目标、风险与益处、不同选择的代价等。

他们应探讨各种选择的优劣,并共同决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4. 患者参与:患者在共享决策中是主动参与者,他们应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意见、偏好和需求。

护士应协助患者理解和评估各种选择,并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建议。

5. 自主决策:护理共享决策的最终目标是患者能够做出符合自己意愿和价值观的决策。

护士应尊重和支持患者的自主权,即使他们的决策可能与护士的观点有所不同。

护理共享决策有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被尊重和重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促进他们对治疗计划的遵从性。

同时,它也有助于护士与患者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和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新型医护合作模式,融洽医护患的关系

新型医护合作模式,融洽医护患的关系

新型医护合作模式,融洽医护患的关系
新型医护合作模式,融洽医护患的关系
-神经内科率先开展医护联合查房
“医护联合”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

“医护联合”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护士参与诊疗计划的制定,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及病例讨论,在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服务。

在我院护理部李小玲主任大力推行和指导下,神经内科主任与护士长共同组织“脑梗死病人医护联合查房”,并作为试点科室于3月1日上午率先开展!此次查房为我院首次医护联合查房,为日后更好的向全院推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管床护士于汇报患者病情,针对病号情况,提出一系列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主管医生对此类病情做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查体。

医护之间展开讨论,以求得针对此类患者做出更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与查房医师进行现场沟通,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有危险的护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发生;结合查房主题讲解相关新知识、新理论,推广新技术,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满足临床教学需要。

通过此次医护联合教学查房,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和体会了“医护联合”的工作模式。

随着我院“医护联合查房”工作模式的逐步展开,医护之间联系和信息交换更为密切,护士更能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医护间有合作、有分工,共同决定和实施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无缝隙、全程、全面的医护服务,不断提升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医护精诚合作 共筑医疗安全

医护精诚合作 共筑医疗安全

医护精诚合作共筑医疗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医护人员的精诚合作是实现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护精诚合作的意义医护精诚合作是指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护服务。

医护精诚合作的意义在于:1.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协作可以避免信息传递不及时、相互间工作重复等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医疗差错。

2.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

在医疗工作中,每个岗位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互之间的合作协作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工作,更好地团结合作,共同推进医疗服务的发展。

3.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共筑医疗安全的实践如何落实医护精诚合作的理念?下面是一些实践建议:1.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医院可以成立“医疗协同工作小组”,由不同职能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通过协商议定工作制度,实现工作流程优化,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沟通交流。

医护人员要注重与彼此间的沟通交流,避免存在任何隐瞒和欺瞒现象,及时沟通病情信息,协同处理患者的治疗计划和服务方案。

3.分享工作资源。

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避免工作重复,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于限制时间和资源的医疗机构尤其重要。

4.建立医患信任机制。

在医疗工作中,医患关系密切,只有建立起健康、规范的医患信任关系,才能让患者更加信任医生,愿意及时的就诊,共建医疗安全生态。

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医护精诚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促进团队协作,才能共筑医疗安全。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医生、护士、病人及其家庭纳入同一团队,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估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该模式已经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团队合作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关键是团队合作。

在该模式中,医生、护士和病人及其家庭通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护理计划,实现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医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负责指导治疗方案、药物使用和手术等医疗操作,同时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评估。

护士则负责实施护理计划、监测病情变化、协调医护关系,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病人及其家庭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要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并通过交流和合作,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和病人满意度,还可以减轻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该模式强调病人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将身体、心理、社交、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纳入护理考虑范围,为病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该模式中,医生和护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实施和监测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时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提高病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同时,该模式还注重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整合,以提高病人出院后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三、病人中心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又一个特点是病人中心。

该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强调病人的参与和自决性,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和需求,为其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在该模式下,医生和护士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医患合作与共同决策制度

医患合作与共同决策制度

医患合作与共同决策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医患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决策,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优化医疗结果,有效保障患者权益,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医生及患者,旨在建立和谐、公正、透亮的医患关系,加强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订立诊疗方案,实现医疗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条本制度的基本原则为:患者权益至上、公平公正、知情同意、科学合理、敬重选择、保障安全。

第二章医患共同决策的原则与机制第四条医生在订立诊疗方案时,应充分听取患者的看法和需求,敬重患者的选择权,共同订立最佳的治疗方案。

第五条医生应向患者认真解释疾病情况、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效果和费用,并供应充分的时间给患者考虑和提问,确保患者充分知情、理解和同意。

第六条患者有权要求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对治疗方案和风险等进行深入探讨,医生应及时回应并供应必需的解释和建议。

第七条对于较为多而杂或重点的治疗方案,医生可以组织医疗团队或邀请专家参加讨论,形成共识后再向患者做出建议。

第八条在医患共同决策中,医生应权衡患者的意愿、医学知识、实践经验和医学伦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章团队合作机制第九条医院将建立跨科室、跨学科的医疗团队,鼓舞医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确保予以患者最佳的医疗服务。

第十条医疗团队负责协调和整合多学科的资源,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方案订立和执行。

第十一条医疗团队在订立治疗方案时,应聚焦患者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形、健康风险以及个人意愿和价值观。

第十二条医疗团队应及时向患者和家属供应诊断和治疗的相关信息,包含方案、费用、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反馈。

第十三条医疗团队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协作搭配,确保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共享、责任分工和互通有无。

第四章信息公开和知情同意第十四条医院应及时公开医疗服务的质量、效果和患者治疗满意度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向患者供应必需的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病历和诊疗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引言:在过去,医生通常是医疗决策的唯一决策者,患者被动接受治疗方案。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对健康的更高要求,医患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的医疗实践方式。

本文将探讨医患共同决策模式的定义、原则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一、医患共同决策模式的定义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是指医生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共同参与决策,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平等和合作关系,医生不再是唯一的决策者,而是与患者一起讨论和评估各种治疗选择,最终共同决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二、医患共同决策模式的原则1. 信息共享:医生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医学信息,包括疾病的性质、治疗选项、可能的风险和效果等。

患者也应主动向医生提供自己的健康情况和需求,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

2. 患者参与:医生应鼓励患者参与决策过程,了解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患者有权选择是否接受治疗,以及选择哪种治疗方案。

3. 决策支持:医生应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如决策树、信息手册等,帮助患者理解和评估各种治疗选择的风险和效果。

医生还应提供专业建议和解释,帮助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4. 持续沟通:医生和患者应保持持续的沟通,及时更新和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应倾听患者的反馈和意见,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三、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1. 临床决策:医生和患者可以共同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使用何种药物治疗、选择何种康复方案等。

通过共同决策,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2. 慢性病管理:对于慢性病患者,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医生和患者可以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等方面,以减少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3. 高风险决策: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治疗或手术,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的风险和效果,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如何建立医患共同治疗决策模式

如何建立医患共同治疗决策模式

如何建立医患共同治疗决策模式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是一种理想的医疗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共同参与治疗决策。

这种模式能够使医生和患者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接受度,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阐述如何建立医患共同决策模式,以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倡导信息共享与沟通医患共同决策模式的前提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积极沟通。

医生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病情、治疗选项、预后等相关信息。

同时,医生还应该了解患者的意见、价值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

此外,医生和患者之间还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开展双向信息交流。

通过信息共享和充分沟通,医生和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二、提供权威且易懂的专业知识医患共同决策模式中,医生需要向患者提供权威而易懂的专业知识。

医生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使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解释疾病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

医生还可以通过图示、影像资料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此外,医生还应该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解释他们的疑虑和担忧。

通过提供权威且易懂的专业知识,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尊重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医患共同决策模式强调尊重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

医生应该了解患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如果治疗方案有多种选择,医生应该向患者展示每个选择的利与弊,让患者自己做出决策。

医生应该避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患者,应该把患者的参与程度提前沟通,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决策权。

只有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医患共同决策模式才能有效实施。

四、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和资源为了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和资源。

这些工具可以是书面材料、数字化软件或在线平台等形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比较治疗方案。

决策支持工具应该具备清晰、准确和易于理解的特点,可以提供关于不同选择的优缺点、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等信息。

医护合作共同决策分级护理的改革方式

医护合作共同决策分级护理的改革方式

医护合作共同决策分级护理的改革方式
岳晓玲;扈学琴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综述了医护合作共同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包括具体分析国内外分级护理发展的现状以及医护共同决策分级护理的具体方式.认为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发挥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整体护理更加完善,还能促进护理专业的自主发展.
【总页数】2页(P7-8)
【作者】岳晓玲;扈学琴
【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750004,银川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在妇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王秀娟;成蒂莲
2.河北省某县级医院医护合作共同决策分级护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J], 谢春艳
3.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董红霞
4.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赵英男;马冬飞;万真真;孙丹;李
焕焕;邢庄婕;李媛;孙皎
5.医护合作决策下分级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J], 陈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管理分享】:产科护理分级见实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

【医院管理分享】:产科护理分级见实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

医生根据Barthel评分结果确定护理级别
特级护理:N2级以上
一级护理:N2级以上
护士遵医嘱对患者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二级护理:N1、N2级以上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护理分级
三级护理:N1级以上
执行标准过程——执行流程、内容等
Barthel评估表
执行标准过程——执行流程、内容等
3.2制定学习计划,加强培训
根据基线调查 结果查找知识
薄弱点
制定培训计 划及学习内

理论考核
护理分级 的概念及
依据
Barthel量 表内容及 其分级标

评判性思维和临 床思维能力的培

执行标准过程——执行流程、内容等
3.3加强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优化流程的制定
3.3.1组建团队 由本科室护士长、科主任牵头,邀请本院护理专家、妇产科专家1-2名及
试行6个月后于2016年1月,方便选取产科234例患者,依据《护理分级》标准 定其护理分级,同时与患者当前的医嘱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干预后患者护理级别 评定与医嘱符合率由原来的72.05%上升到9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103,P<0.001)。
执行标准成效——执行标准的目标完成情况
执行中的质量控制
执行标准过程——执行流程、内容等
3.1执行标准过程
3.1.1基线调查 根据2014年我国颁布的《护理分级》标准,并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一般资
料调查表及医护人员护理分级知识测评问卷,问卷共包括6项单选题,前5题所涉内容 包括护理级别的分级、护理级别的确立依据、不同护理级别的具体内容、是否知晓 Barthel量表、是否知晓Barthel量表指数评分分级,第6题为医护人员对护理级别决 策主体的认知情况。

医护团队合作模式

医护团队合作模式

总结词: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是一种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组建包括护士、药师等在内的专业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总结词:护士主导的照护模式是一种以护士为核心,由护士负责患者的全程照护和管理,医生仅作为技术支持的模式。
05
医护团队合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职责不明确
在某些情况下,团队成员可能对各自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工作重叠或遗漏。
协同工作
在紧急状况下,团队合作能够快速响应,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快速响应
团队合作能够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紧急救治服务。
多学科协同
团队成员之间经验共享,能够提高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和水平。
经验共享
02
医护团队组织结构与角色分配
其他医疗人员
包括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负责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
02
团队协作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培训,提高团队整体协作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分工明确
相互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
共同成长
鼓励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起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和成长,共同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04
医护团队合作模式实践案例
总结词:跨学科团队协同治疗模式是一种医护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跨学科协作
减少医疗差错
优化治疗方案
团队合作有助于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安全。
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治疗方案,能够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制定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03

执业医师的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与综合护理

执业医师的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与综合护理

执业医师的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与综合护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执业医师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单一学科的医学治疗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疾病的需求,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与综合护理逐渐成为了医疗领域的主流趋势。

本文将探讨执业医师在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与综合护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该模式带来的益处。

一、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的定义和目标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简称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是指医务人员从不同学科背景出发,在同一患者病例中,进行协作治疗的模式。

多学科团队由各个不同领域的医生、护士、药师、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组成,旨在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和护理。

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的目标是通过集合多个学科的优势,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与传统的单科医疗相比,MDT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执业医师在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中的作用执业医师在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以下是执业医师在MDT中的几个关键作用:1. 提供专业的医学意见:执业医师作为多学科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负责向团队提供专业的医学意见。

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制定治疗方案,并参与决策和执行过程。

2. 协调和整合资源:执业医师在MDT中扮演着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的关键角色。

他们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顺利进行,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提供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执业医师在MDT中还承担着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的任务。

他们可以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

三、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与综合护理的益处多学科合作共同治疗与综合护理带来了许多益处,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护理管理中实行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从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均有50例患者的组,其中实行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对照组,实行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的为实验组。

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病案管理)高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有15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发生率为30%,该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有11例,满意度为78%;实验组患者护理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发生率为4%,该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有1例,满意度为9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运用到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护理管理;护理质量【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331-02随着现在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工业化,医院接待的病人数量逐年上涨,护理人员工作量过大时常导致工作出错,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情况严重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引发医疗纠纷。

为了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中,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是将医生、护理人员和患者三者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护理工作圈[1]。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50例患者在实行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后,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2015年12月—2016月12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均为50例患者的组,两组中均包括妇科、普外科、骨科科等科室患者,患者重症感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不予选择。

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分布在21~73岁,平均(46.39±2.17)岁;实验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分布在20~75岁,平均(47.21±1.98)岁。

医患共享决策沟通的研究进展

医患共享决策沟通的研究进展

综述Reviews医患共享决策沟通的研究进展高雅靖单岩周越蒋婷婷蔡利张凡亮蒋鑫鑫李雪王红[摘要]本文从医患共享决策沟通相关的理论模型、影响因素、推动医患共享决策沟通的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从沟通层面上推动共享决策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共享决策;沟通;综述[中图分类号】R47[DOI]10.3969/j.issn.1672-1756.2021.01.033Research progress on communication of Shared Decision Making among physicians,nurses and patients/GAO Yajing, SHAN Yan,ZHOU Yue,JIANG Tingting,CAlLi,ZHANG Fanliang,JIANG Xinxin,LIXue,WANG Hong//School of Health and Nurs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III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2021,21(1):156-160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models related to communication of Shared Decision Making among physicians,nurses and patient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of Shared Decision Making,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hared Decision Making from the communication level.[Keywords]Shared Decision Making;communication;review近年来,随着“以患者为中心”医学理念的普及,共享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模式被纳入临床实践。

护理共享决策的概念

护理共享决策的概念

护理共享决策的概念
护理共享决策是指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和决定患者护理过程的决策过程。

它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合作和平等,将患者视为护理团队的一员,通过共同参与决策,实现个性化护理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共享决策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尊重和倾听患者: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权利和意愿,倾听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理解和需求,了解其价值观和目标。

2. 提供信息和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适当的医学和护理信息,帮助其全面了解疾病和治疗选择的风险和益处。

3. 公开讨论和共同决策:医护人员与患者应进行开放、透明的讨论,共同评估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并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4. 赋予患者决策权:医护人员应鼓励和支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主动参与决策,并尊重其决策的权利和选择。

5. 不断评估和调整:医护人员与患者应保持沟通,及时评估护理效果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实施护理共享决策,可以增强患者对护理过程的参与感和控制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

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
论著
医学信息 2019 年 10 月第 32 卷第 19 期
Medical Information Oct. 2019 Vol. 32 No.19
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
李龙
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三科袁河南 郑州 450000冤
摘要院目的 探讨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水平提供指导遥 方法 2016 年 3 月~9 月在我院呼吸科实施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袁比较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尧医生对护理质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aff in 200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0.05).
Key words:Medical care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Quality of care;Respiratory department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ame group responsibility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of nursing staff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nursing care.
Responsibility Syste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分析

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分析

主要是医生下达医嘱,护士对患者实施相应级别的护 理(切。但是,由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分级与护理对 患病情的分级标准不一致,护理人员对护理分级的划 分存在与医生决策不-致的情况3)。医生实施护理 分级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自理能力的考 量往往有所欠缺,而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分级的主要依 据事患者所需要的护理干预,这很可能导致患者所需 要的护理级别与实际情况不是很相符,影响护理干预 的效果3)。分级护理制度是护士工作的基本工作制 度和重要依据,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患者 心理、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病情资料与主管 医生进行共同决策、探讨,由医生下达护理分级医 嘱,从而提高患者与护理分级匹配的准确度,使患者 在住院期间得到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护理服务, 现将结果报告诉如下。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年 7 丿J 笫 40 卷第 13 期 Int J Nurs,July 2021 , Vol. 40. No. 13
• 2405 •
•临床护理•
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分析
黄红燕 罗玉华 宋楚茵 黄灵 何春荣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
【摘 要】目的 探讨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 入住该院心胸外科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对患者 进行护理级别判定,实验组采取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判定。对比两组护理级别分布、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 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三级护理分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级护理人数明 显多于对照组(P<0. 05),二级护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整体好于对照组 (P<0. 05);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理质量,使护理措施有效落实,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医院管理中的医护联动与全院质控与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化及优化

医院管理中的医护联动与全院质控与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化及优化

医院管理中的医护联动与全院质控与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化及优化在医院管理中,医护联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医护联动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护联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还可以提升医疗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医护联动这一环节,积极推动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

首先,医院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医生和护士之间可以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

其次,医院管理者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明确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责任不清、工作重叠等问题。

同时,医院还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

全院质控是医院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质控是指通过评估、监测和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全院质控是全院范围内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涉及到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所有相关人员。

为了实现全院质控的目标,医院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包括建立质控小组、制定质控标准和流程等。

其次,医院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医院还应该鼓励医护人员参与质控活动,提高他们的质控意识和责任感。

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临床路径是指在患者接受特定诊疗过程中,规范化、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措施。

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临床路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要实现临床路径管理的目标,医院管理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医院应该建立和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程序。

其次,医院管理者应该引导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不断优化和改进临床路径。

同时,医院还应该加强对临床路径的监测和评估,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执行和实施。

综上所述,医院管理中的医护联动、全院质控和临床路径管理是三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环节。

医患合作护理模式与管理制度

医患合作护理模式与管理制度

医患合作护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加强医患间的互信和合作意识,本医院订立了医患合作护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以确保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二、定义与原则1.医患合作护理模式:指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基于平等、互信、敬重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协作模式,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本领,促进病愈和健康。

2.管理原则:全院上下共同遵从以下原则:–患者至上:将患者的需求和利益置于首位,为患者供应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互信互助: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忙,共同订立治疗和护理方案。

–遵从规范:医务人员依照相关职业规范和医院制度履行职责,确保护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连续改进:不绝加强医患合作护理模式的研究和改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效能。

三、医患合作护理模式的实施1.医患合作护理团队的组建–由护士长负责组建医患合作护理团队,依据病区情况和患者的需求,确定团队成员,包含医生、护士、营养师、病愈师等。

–各团队成员通过专业培训和沟通沟通,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提高协作效果。

2.患者参加护理方案的订立–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认真的沟通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需求和期望,依据患者的意愿和医疗标准,共同订立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权知情和参加决策,医务人员应予以患者充分的知识和信息,帮忙其做出正确的选择。

3.患者自我护理本领培养–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其自我护理本领,并订立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患者治疗和病愈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引导患者学习和实践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加强其自我管理本领。

4.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和传递患者的相关信息,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虑,了解患者的反馈和需求。

5.患者权益的保障–医务人员应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敬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严禁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医护合作的陈述方式

医护合作的陈述方式

医护合作的陈述方式
医护合作是指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旨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陈述方式来描述医护合作:
1. 共同关注患者的健康:医护合作的核心是共同关注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医生和护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医疗护理。

2. 互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医生和护士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彼此之间的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医生负责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而护士则负责执行治疗并提供基础护理。

3. 开放的沟通与合作: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医护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需要相互交流患者的病情、治疗进展和关键信息,以便能够共同决策和调整治疗计划。

医生和护士还需要相互支持和尊重,以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

4. 多学科团队合作:医护合作通常涉及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不同专业的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

这些专业人员共同协作,从不同的角度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5. 患者中心的护理:医护合作的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医生和护士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个性化的医疗护理,并积极参与决策过程,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医护合作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模式,旨在提供全面、协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通过互补的专业知识、开放的沟通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医生和护士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标准过程——实施准备
1. 培训《护理分级》标准提高认识并达成共识 2. 制定进度表
执行标准过程——实施准备
由负责人(柴宇霞科护士长)对团队成员进行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进行培训和解读,并对有疑 义的部分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医生
执行标准过程——实施准备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护理分级》行业标准,明确护理级别需患者病 情分级和自理能力分级2个因素决定
4. 医生开立护理级别医嘱前医护人员之间未相互沟通
执行标准过程——优化流程
优化护理分级流程,并绘制流程图
患者入院/转入/病情变化
医生评估病情
护士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 评定患者自理能力等级
医护沟通,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制定护理级别
医生开立护理级别医嘱 护士按照护理级别医嘱执行
患者病情和(或) 自理能力发生变化
02 PART TWO
执行标准计划
执行标准计划——目标
为有效落实卫生行业新标准《护理分级》, 采用医护合作共同决策模式精准判定护理级别, 提高护理分级准确率,有效持续质量改进。
执行标准计划——策略
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发现问题 查阅相关文献
头脑风暴选定主题 组建团队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
1. 护理分级准确率低 2. 护理级别医嘱决策时护士参与度低
执行标准背景——基础条件
执行标准背景——基础条件
急诊手术间2个
急诊ICU床位37张 抢救区350M2
执行标准背景——基础条件
急诊内科床位110张
急诊创伤单元80M2
急诊外科床位115张
执行标准背景——基础条件
一幢大楼,减少运送时间,降低急诊创伤死亡率;导诊、抢救、手术、 监护、留观、住院6大功能划区,配有专用电梯通道。
医护合作共同决策模式
医护合作共同决策模式 精准判定护理级别
科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等
03 执行标准过程
PART THREE
执行标准过程——主题选定
检索文献途径
执行标准过程——主题选定
通过查阅文献检索出“医护合作共同决策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执行标准过程——主题选定
主题评价
上级政策 可行性 迫切性 团队能力 总分 顺序 选定
护士
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及准确使用
强调在护理级别医嘱决策时医护之间应相互沟通, 以及患者病情或自理能力变化时的动态评估!
执行标准过程——实施准备
月周步骤
计划实施进度表
2017-4
2017-5
2017-6
2017-7
2017-8
2017-9
12 3 41234123412 3412341234
患者出院/转科
执行标准过程——实施
培训护理分级新流程
执行标准过程——实施
护理级别医嘱决策时医护人员共同参与
1. 医生评估病情,在移动护理系统中的“患者病情分级”项目内勾选病情分级 2. 护士在移动护理系统中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得出自理能力等级 3. 医护结合得到患者的护理级别
50万M2
临床医技科室 95个
病区
139个
占地面积
345亩
开放床位
3000张
建筑面积
78万M2
临床医技科室 95个
病区
80个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业务科室 病区
70亩 1.9万M2
51个 10个
执行标准背景——机构简介
国内规模最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省部共建医院
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25
减少中心静脉置管脱管率
8
减少药物外渗发生率
17
提高护理分级准确率
40
28
36
24
28
24
24
38
36
34
123 4
28
28
2
24
24
3
36
36
1
评价说明
分数 1 3 5
上级政策 没听说过 偶尔告知 常常提醒
可行性 不可行 较可行 可行
迫切性 半年后再说 下次解决 尽快解决
执行标准过程——现状调查
护理分级现状调查
护理分级准确率=
合格的护理级别数量 总的护理级别数量
× 100%
对2017年4月26日急诊外科在院的80名患者的护理级别 进行调查,其中61名患者的护理级别与严格按照行业分级标
准进行认定的护理级别相符合,护理分级准确率为76.25%。
执行标准过程——现状调查
采用头脑风暴法对现有护理分级流程各环节进行讨论和 原因分析,运用鱼骨图查找护理分级准确率低的原因:
执行标准过程——真因验证
1. 对科室14名医生进行“护理分级决定因素知晓率”调查, 知晓率为35.71%
2. 通过实地查看护理评估制度及16名患者自理能力的评估 结果,动态评估率>90%,非真因
3. 病房缺少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评估的 可视化看板
绘制现有流程图,显示护士在医嘱决策时参与度低
患者入院/转入/病情变化
医生根据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决策护理级别 医生新开/调整护理级别医嘱
与医生沟通,或与上级 医师或护士长进行沟通
护士查看护理级别医 嘱,判断医嘱与患者

的病情和(或)自理
能力相符合
是 护士按照护理级别医嘱执行
执行标准过程——原因分析
主题选定
组建团队
情况把握
解析
制定实施计划 实施
成效
体会
执行标准过程——现状调查
护理分级现状调查
1. 取得某一病区某一时间点所有正在执行的护理级别 数量
2. 医护共同严格按照《护理分级》标准中的“分级依据” 重新认定护理级别
3. 将认定后的护理级别与现在正在执行的护理级别相 比较,若一致,则认为现有护理级别合格,不一致 则认为不合格
• 编制床位 8475张 • 临床医技科室 95个 • 病 区 233个
• 年门诊量 570万人次 • 年手术台数 25万台 • 年出院病人 40万人次
执行标准背景——机构简介
一院三区—急救中心
核定床位 150张 建筑面积 15000M2
核定床位 128张 建筑面积 10000M2
核定床位 75张 建筑面积 7000M2
团队能力 需多部门配合 需一个部门配合 自行能解决
执行标准过程——组建团队
1. 顾问:朱长举主任 提供医护协作方面的支持 2. 组长:柴宇霞科护士长 全面负责项目策划和推动 3. 副组长:陈倩护士长 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4. 亚专业医疗组长裴辉、张岩、王楠,护理组长贾英岚、
胡琳琳负责推动和落实 5. 科室其他医护人员均为团队成员,负责落实各项措施
护理标准执行
医护合作共同决策模式 精准判定护理级别
实践案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录
01 执行标准背景 02 执行标准计划 03 执行标准过程 04 执行标准成效 05 执行标准体会
01 PART ONE
执行标准背景
v 一院三区
执பைடு நூலகம்标准背景——机构简介
占地面积
237亩
开放床位
7000张
建筑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