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合集下载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及应用培训讲义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及应用培训讲义
外加剂净浆流动度测试
一、检 测 称水泥300g,水87g,(用量筒取水时应先标定)外加剂按使用掺量或厂家推荐掺量称好后,把水和外加剂充分搅拌均匀。 用标准湿度毛巾(棉质毛巾充分湿透后用中等力拧干,不滴水滴为准),擦试净浆搅拌机拌叉和水泥钵(手工搅拌时擦用具)。
外加剂净浆流动度测试
净浆流动度是测试外加剂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可检验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和相对应的减水率。 净浆流动度常用方法有二个水灰比,即W/C=0.29,W/C=0.35,也就是水泥300g用水87g或水泥300g用水105g。
外加剂、减水率、保塑凝结时间 简易测试方法(沙浆法)
使用此方法,因各地情况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量调整。 这一方法必须和业务单位对比样做对比试验。进行各项指标的对比,做为配制外加剂的参考依据。
外 加 剂 混 凝 土 试 验
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率、塌落度损失,适应性、合易性,凝结时间,强度等技术指标都依据混凝土试来检测。 所以混凝土试验非常重要,同时也易出现操作误差。
外加剂、减水率、保塑凝结时间 简易测试方法(沙浆法)
方 法: 从倒入水时开始计时,搅拌4分钟后,倒入水泥凝结时间测试钢模(注意:不是水泥净浆试模),刮平,提起钢模。提模时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一般速度即可。 (钢模放在玻璃板上,其它事项同水泥净浆流动度检试方法),量取扩展度,看泌水情况,可作30分钟,45分钟,1小时保留值试验。 方法:达到时间要求时间后搅均,入模,测量即可。
外 加 剂 混 凝 土 试 验
一、取 料 外加剂的检测一般选用C30配合比进行试验。取样前先对使用工具进行湿润。 一般泵送剂,缓凝减水剂混凝土试验取料顺序为:大石子、小石子、粗沙、中沙、细沙、矿粉、煤灰、硅灰、水泥。即:石—沙—掺合料—水泥。普通混凝土小方量试验(小于15升)用人工拌合。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介绍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介绍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介绍多功能逐渐向着高效能、使用单一品种外加剂的情况已很少见,外加剂复配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对各种性能的的方向发展。

目前常需要,以及各复配成分之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叠加效应”用的作法就是在外加剂复配厂将具有不同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成分,复合外加剂通常按照合理的配比制备成性能更加优越的复合外加剂。

一般复配外加剂由至少,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或与无机电解质等组成复合外加剂中每一种外加剂在形成二元或多元复合。

两种组分配制,水泥水化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或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发挥作用。

下面只简单介绍一下我所接触过的,也是目前市场上用量最大的,萘系和聚羧酸系混凝土泵送剂的复配配方。

一、萘系混凝土泵送剂在这两个标混凝土,和C30目前混凝土搅拌站销量最大的是C25 号的混凝土生产中使用萘系泵送剂的经济性能综合指标最高。

泵送剂的砂浆减。

N-1我们厂生产两种萘系泵送剂:N-1和N-2以上,混的砂浆减水12%15%以上;N-210%水率以上,混凝土减水率以上。

凝土减水率20% (每吨泵送剂各组分的千克数)参考配比如下:复配的配比不是固定的,要依据母液、季节及混凝土的用途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上两个产品的成本价可以进一步压低,主要是我厂采取赊购方式购入原料造成成本偏高。

由于是内部单位使用,售价也低于市场价。

如果均按市场价来操作,N-1的毛利大概在600-700元/吨,N-2的毛利大概在400-500元/吨。

从我厂内部五个搅拌站的使用效果来看,N-2的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各厂更倾向于尽量多的使用N-2产品。

N-2的推荐掺量为1.0%,产品可以用于C25及部分非重要部位的C30混凝土,在两家搅拌站甚至全部的C30混凝土均采用N-2产品。

N-1产品的推荐掺量为1.2%,宜用于C30、C35及C40及相应标号的水下混凝土。

萘系混凝土泵送剂由于使用的母液为低浓母液,其中硫酸钠的含量较高在冬季会出现部分结晶,N-2产品中木钙木钠的含量较高,存放时间过长会出现部分沉淀,这是上述配比萘系泵送剂的不足之处。

复配技术

复配技术

首先讲一讲混凝土外加剂.为了使混凝土达到吸水率、延长和缩短凝结时间、增强强度等指标需要参加另一种材料,这种材料就是外加剂。

外加剂掺加比例一般在根据要求的目的不同而不同。

为什么要进行复配.在外加剂刚问世是没有经过复配这道生产程序直接进入混凝土使用.后来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一系列高难度.高施工要求的建筑结构也对混凝土这种不可缺少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混凝土的发展历程.1、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选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概念,是新型超塑化剂与混凝土材料科学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2、1824年英I.Aspdin获得波特兰水泥专利,水泥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首先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10)用于混凝土分散剂,1964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作为产品销售。

4、1963年联邦德国研制面功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同时出现了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的。

5、1966年日本首先应用高强混凝土,开始生产预应力混凝土桩柱。

6、1971~1973年,德国首选将超塑化剂研制成功流态混凝土,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达到310m。

7、目前的发展方向是HPC及使用复合超塑化剂(CSP)的研究,实现HPC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和CSP配方设计。

二、混凝土外加剂发展方向1、高效减水剂:萘系及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改性、聚丙烯酸盐超塑化剂、聚丙烯酸接支共聚物超塑化剂、氨基磺酸盐超塑化剂、磺化酮醛缩聚物、木质素磺酸盐高效化、工业废料生产超塑化剂。

2、复合外加剂:低碱低掺量液体复合外加剂、复合超塑化剂及其配方设计、低碱低掺量液体复合防冻剂、微膨胀多功能防水剂、液体膨胀剂、液体速凝剂、超缓凝剂3、其它外加剂:减缩剂、碱骨料反应抑止剂、表面硬化剂、高效脱模剂三、混凝土外加剂的功能分类1、定义:《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命名与定义》GB8075-87,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docx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docx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

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

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根据现在公开报道的文献,可以把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简单地归结为两类:一是先缩合后共聚;二是先共聚后缩合。

1.1 先缩合后共聚所谓先缩合后聚合就是先将脂肪族羧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与聚乙二醇醚进行缩合反应,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缩合成分子量在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

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掺量,时的减水率达25.1%。

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官能团的摩尔比率可任意调节,分子设计多样性。

但缺点也是很多的,其一是功能性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未形成商品化生产,如何保证双羟基的聚乙二醇只有一个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比较困难,工艺复杂,控制不好则会交联成网状高分子而失去流动性。

外加剂的选择和配制方法

外加剂的选择和配制方法

⑤防水剂作用机理B
(二)引气剂防水机理 引气剂是具有憎水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
低混凝土拌和水的表面张力,经搅拌可在混凝土拌 和物中产生大量微细、密闭、互不连通的气泡,使 毛细管变得细小、曲折、分散,减少了渗水通道。 引气剂还可增加黏滞性,改善和易性,减少沉降泌 水和分层离析,弥补混凝土的结构缺陷,从而提高 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膦、丙三醇/C3H5(OH)3、糊精、环糊精、木质素等。
复配外加剂常用原材料/引气剂
松香皂、松香热聚物、皂化妥尔油;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18H29NaO3S、十二烷基硫酸
钠/ C12H25NaO4S、脂肪醇硫酸钠/R·OSO3Na、 三萜皂苷/ C57H90O26 AOS /烯基磺酸钠
⑤防水剂作பைடு நூலகம்机理A
(一)减水剂防水机理
减水剂对水泥具有强烈的分散作用,它借助 于极性吸附作用,大大降低了水泥颗粒间的 吸引力,有效地阻碍和破坏了颗粒间的絮凝 作用,并释放出絮凝体中的水,从而减少混 凝土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工作性,使硬化后 孔结构的分布得以改善,混凝土的均质性、 抗渗性得以提高。
Na2SO4·10H2O、硫代硫酸钠/ Na2S2O3·5H2O、硫酸钾/ K2SO4、 硫氰酸钠/ NaSCN、硫氰酸钾/ KSCN、硫氰酸铵/ NH4SCN、硫氰酸铝/ AL(SCN)3; 溴化钠/ NaBr溴化钾/ KBr溴化钙/ CaBr2溴化铵/ NH4Br; 亚硝酸钠/ NaNO2、亚硝酸钙/ Ca(NO2)2、硝酸钠/ NaNO3硝酸钙/ Ca (NO3)2、硝酸钾/ KNO3; 氯化铁/ FeCL3、氯化铝/ ALCL3、氯化钠/ NaCL、氯化钙/ CaCL2氯化镁/ MgCL2、氯化铵/NH4CL、氯化亚锡/ SnCl2、铝酸钠/ NaALO2; 碳酸氢钠/ NaHCO3、碳酸钠/ Na2CO3、碳酸钾/ KCO3; 氟化钠/ NaF、氟硅酸钠/ Na2SiF6、氟硅酸镁/ MgSiF6; 草酸锂/ C2O4Li2、草酸钙/ C2O4Ca、乙酸钠/ C2H3O2Na、硅酸钠/ Na2O·n SiO2、丙烯酰胺/ C3H5NO。

外加剂的复配技术及应用

外加剂的复配技术及应用

外加剂的复配技术及应用外加剂的复配-综述1、商品混凝土中使用单一品种外加剂的情况已很少见。

逐渐向着高效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2、外加剂复配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商品混凝土对各种性能的需要,以及各复配成分之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叠加效应。

3、复合外加剂通常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或与无机电解质等组成。

如复合早强剂、复合防冻剂、泵送剂、复合缓凝引气减水剂等。

4、一般复配外加剂由至少两种组分配制,形成二元或多元复合。

5、复合外加剂中每一种外加剂在水泥水化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或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发挥作用。

外加剂的复配-泵送剂1、配制原则:具有一定的减水率、坍落度保持性能、较低的压力泌水和一定的引气性能。

即:减水、保塑、保水、引气。

2、基本组成:减水组分+缓凝组分+引气组分+其它助剂。

3、减水组分包括:木质素类、萘系高效减水剂、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

4、缓凝组分:木质素类、糖类、磷酸盐、酒石酸盐、葡萄糖酸盐、柠檬酸及其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5、保水组分:各种减水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6、引气组分:文沙树脂(松香皂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类等。

7、减水组分作用:在一定水胶比情况下,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针对不同水泥和掺和料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减水组分,且用量要足够。

8、缓凝组分作用:控制坍落度损失和商品混凝土凝结时间,确保运输泵送的正常进行。

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配合比时,要采用适当的缓凝组分,并且使用量恰当,避免出现水泥适应性和凝结时间异常的问题。

与减水组分共同使用时,减水率提高。

9、保水组分作用:根据商品混凝土试拌情况,调整保水组分的品种和用量,保证商品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

10、引气组分作用:适当的引气可改善商品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和易性,而且对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好处。

有一定的减水率。

一般使商品混凝土含气量在2~3%左右为宜,不仅不影响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对商品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改善也比较明显。

外加剂批量混合及桶装操作规程

外加剂批量混合及桶装操作规程

外加剂批量混合及桶装操作规程一、前言外加剂批量混合及桶装操作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步骤。

为了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外加剂因准备不当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的发生,制定了这个操作规程。

本规程对外加剂批量混合及桶装操作的要求、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描述,以确保操作的合理性、规范性与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外加剂批量混合及桶装操作的场所,适用于外加剂混凝土的施工,对混凝土的品质和品种有特殊要求等场合;并且适用于混凝土生产企事业单位。

三、施工条件1. 操作前需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准备工具齐全;2. 操作人员须具备相应的技术技能和工作经验,应该经过培训和考核,获取相关的证书;3. 操作的场地应平整、通风、光线充足,应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的地方进行操作;4. 操作时应注意自身安全,同时检查周围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

四、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将混凝土罐清理干净,防止残留混凝土影响新混凝土的品质;(2)根据混凝土所需的外加剂品种和种类,一次性将所有的外加剂都准备好;(3)正确设置操作流程,依次操作,注意不得重复、遗漏任何流程。

2.批量混合外加剂(1)按照外加剂配比比例,将各种外加剂称量到指定的容器中;(2)在混合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已经称量好的外加剂逐一倒入混合容器中;(3)开启混合机,混合容器内的外加剂与水混合起来,直到达到均匀混合的状态。

3.桶装作业(1)将外加剂混合后,通过管道加入到待装载的桶中;(2)在加入外加剂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管道的清洁,避免管道中的杂质或者是残留物污染外加剂;(3)装载完成后,检查密封性,防止外加剂泄漏。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后,方可进行相关操作;2. 混合过程中应该保持流程的连续性,操作过程中不得中断,操作前必须仔细的检查所需物品是否齐全;3. 操作后应该清理工具和场地,保持现场的清洁整洁;4. 避免混合不同品种的外加剂,混合外加剂的比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5. 将已混合好的外加剂及时装载到专用的容器中,防止混合物质中的成分分离。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原则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原则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复配原则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用于改变混凝土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能的材料。

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包括增塑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气泡剂等。

这些外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道路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等领域中,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和施工效率。

1.性能要求统一原则
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包括强度、流动性、耐久性等方面的指标。

在进行外加剂的复配时,首先需要确保所选择的外加剂能够满足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例如,如果混凝土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那么可以选择早强剂和减水剂进行复配,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2.外加剂相容性原则
3.经济合理原则
混凝土外加剂的价格通常比混凝土自身更昂贵,因此,在进行外加剂复配时,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和经济性。

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外加剂的使用量,以降低施工成本。

此外,也可以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外加剂进行复配,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4.实现施工要求原则
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还应与具体施工要求相结合。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特殊的要求,例如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延迟凝结时间或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等。

在复配外加剂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要求,并选择适用的外加剂进行复配。

5.环境保护原则
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的复配原则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在使用外加剂时,需要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外加剂的相容性、经济性、施工要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复配。

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有效改善,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

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

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

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链都会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若阻聚剂量过大,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

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1.2先共聚后缩合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

外加剂复配配方及注意事项

外加剂复配配方及注意事项

使用外加剂应注意的事项1.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几乎各种混凝土都可以掺用外加剂,但必须根据工程需要、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等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如一般混凝土主要采用普通减水剂,早强、高强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气温高时,掺用引气性大的减水剂或缓凝减水剂,气温低时,一般不用单一引气型减水剂,多用复合早强减水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采用防水剂,高层建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使用泵送剂等,为了发挥各种外加剂的特点,不宜互为代用,如将高效减水剂作普通减水剂用,普通减水剂当早强减水剂用都是不合适的。

外加剂对不同的水泥有一个适应性问题,如某些减水剂对掺硬石膏的水泥不发挥作用。

2.注意外加剂的质量关注外加剂的质量,除关注某些厂家不注意原材料质量控制,粗制滥造,以假乱真,提供伪劣产品外,对质量较好的产品也应注意某些问题,如应详细了解产品实际性能,注意生产厂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应用说明。

又如目前我国减水剂牌号众多,诸多厂家未明显标示其产品品种,而且质量不一,因此,在工程应用前,应按照质量标准对选择好的减水剂进行掺减水剂混凝土性能要求(与基准混凝土相比)的检验,为了确定掺量,对液态减水剂应测定溶液密度;对粉剂减水剂应测定固体物含量。

在粉剂产品中,有些由于烘干不彻底或包装不符合要求而受潮,致使产品中的固体含量大都在75%~80%左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切勿将固体物质以100%用作计算掺量的依据。

3.注意水泥品种的选择在原材料中,水泥对外加剂的影响最大,水泥品种不同,将影响减水剂的减水、增强效果,其中对减水效果影响更明显。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更有选择性,不同水泥其减水率的相差较大,水泥矿物组成、掺和料、调凝剂、碱含量、细度等都将影响减水剂的使用效果,如掺有硬石膏的水泥,对于某些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将产生速硬或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大大缩短,其中萘系减水剂影响较小,糖蜜类会引起速硬,木钙类会使初凝时间延长。

因此,同一种减水剂在相同的掺量下,往往因水泥不同而使用效果明显不同,或同一种减水剂,在不同水泥中为了达到相同的减水增强效果,减水剂的掺量明显不同。

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复配技术(二)

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复配技术(二)

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复配技术(二)1.使用氯盐作早强剂、防冻剂时一定要使用阻锈剂。

氯盐:NaCL、CaCL2、FeCL3.;阻锈剂:NaNO2、NaNO3;氯盐和亚硝酸盐的重量比=1:3~1:5,送检时用1:5,生产时用1:3到1:4;防冻剂时唯一要求有3C 认证的外加剂产品,没有3C认证不能使用。

2.使用兼有缓凝引气类的引气剂时,要减少缓凝剂和引气剂的用量。

①木质素类减水剂应用时,平常宜用每吨50Kg,使用缓凝引气剂时要减少10kg/吨(即用40kg/吨);②使用糖钙时每40Kg要减少10Kg;③木质素用量达到60kg以上时,基本不加引气剂,超过50kg时必须做强度试验。

3.使用木质素类减水剂、引气型聚羧酸减水剂、脂肪族减水剂、蒽系减水剂、萘系与蒽系复合减水剂以及其他类引气减水剂时,要加入消泡剂。

消泡剂:三乙醇胺 2~3Kg/吨,磷酸三丁酯 0.3~1.5Kg/吨判断是否为引气型减水剂,测湿容重对比,(同配比不同外加剂)4.使用糖类和三聚磷酸钠共同作缓凝剂时,一定要做强度试验,二者不能形成钙矾石,影响强度。

二者的保坍性好,缓凝效果好。

5.六偏磷酸钠,每吨用量大于10Kg时,不论掺量要测定凝结时间和强度。

6.缓凝剂用量超过0.08%时,必须做凝结时间和强度试验,作为外加剂厂,外加剂、泵送剂、缓凝剂总量变更时,应通知使用方,并做相应试验。

7.外加剂在使用时,厂家应标明告知极限掺量(上极限用缓凝剂用量控制),以免引起不凝或工程事故。

8.春秋冬三季使用糖类作缓凝剂时,应充分考虑到低温时对砼凝结时间的影响。

(温变材料—随气温不同颜色变化,糖是保色剂)9.液体泵送剂不能长期存放在55°以上的环境中或者阳光直射环境中,否则容易变质(光结现象)。

10.使用钙质材料(亚硝酸钙/硝酸钙)作液体泵送剂时,做静止存放试验,是否有分层发生。

(防冻剂配制)11.聚羧酸外加剂复配后,要做12h静止沉淀试验,看是否分层沉淀。

外加剂复配工艺流程

外加剂复配工艺流程

外加剂复配工艺流程英文回答:External additive compound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incorporation of additives into a base material to enhance its properties or provide additional functionalities. This process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cluding plastics, rubber, and pharmaceuticals. The compounding process can be complex and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type and amount of additives, as well as the mixing conditions.The general process flow for external additive compounding involves several steps. First, the base material, which can be a polymer or any other material, is prepared. This may involve melting, grinding, or any other necessary processing steps to ensure the material is in the desired form for compounding.Next, the additives are selected and prepared.Additives can include fillers, reinforcing agents, plasticizers, stabilizers, colorants, and many others. The additives are typically in powder or liquid form and needto be properly measured and mixed with the base material.The mixing process is crucial in external additive compounding. It aims to achieve 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of the additives within the base material. There arevarious mixing techniques available, including batch mixing, continuous mixing, and extrusion. The choice of mixing technique depends on factors such as the type of materials, desired properties, and production volume.Once the mixing is complete, the compounded material is typically pelletized or shaped into the desired form. This can be done using pelletizing machines, extruders, or other shaping equipment. The final product is then ready for further processing or application.External additive compounding offers several advantages. It allows for the customization of material properties, enabling manufacturers to meet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strength, flexibility, durability, or other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provides cost savings, as additives can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base materials, reducing the need for more expensive materials. Additionally, external additive compounding enables the incorporation of functional additives, such as flame retardants or antimicrobial agents, to enhance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In conclusion, external additive compounding is a versatile process that allows for the enhancement of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additional functionalities. The process involves careful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additives, followed by mixing and shaping of the compounded material. This process offers numerous benefits and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中文回答:外加剂复配工艺流程涉及将添加剂与基础材料相结合,以增强其性能或提供额外的功能。

外加剂复配技术与应用

外加剂复配技术与应用

外加剂复配技术与应用玻璃水的配方Jimmy Booke...玻璃水的配方所谓玻璃水,就是指汽车的玻璃清洁液,成分也就是防冻液+清洁剂+水+酒精等内容。

配方1 组分w/%组分w/% 丙二醇甲醚5.0乙二醇14.0 异丙醇80.0壬基酚(EO)9~10醚1.0 说明使用浓度:用水按1:1进行稀释。

配方3 组分w/%组分w/% 一缩二丙二醇甲醚6.0壬基酚(EO)9~10醚1.0 丙二醇甲醚16.0水余量异丙醇10.0 说明使用浓度:用水按1:1进行稀释,夏天用。

调整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相容性方法探究xjyhnt图书馆...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应用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较差的现象。

我们通过提高用水量或提高减水剂掺量的方法将净浆流动度调整到180mm 以上,再用增减外加剂中 pH 值及硫含量的办法调节 C3A、SO3 与碱三者平衡关系,来调整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水泥中的碱、硫酸盐化程度亦即熟料塑化度应在合适的范围,碱含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缩短和坍落度经时损失变大。

西卡ViscoCrete 新一代聚羧酸盐外加剂技术及...新浪网西卡ViscoCrete 新一代聚羧酸盐外加剂技术及工程应用混凝土外加剂在现在的混凝土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五组份。

2. 西卡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Sika Viscocrete高效减水剂是聚羧酸盐类高效减水剂,专门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而设计的第三代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提供强大的减水作用,减水率高达40%,特别优良的流动性,同时还具有超强的粘聚性和高度的自密实性能。

水泥外加剂问题研讨新浪网水泥外加剂问题研讨水泥外加剂问题研讨。

并且,目前混凝土工程使用外加剂的趋势是选用集多种功效于一身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而水泥外加剂往往只针对水泥强度指标,而忽视水泥在混凝土中的其它各项使用性能,显然局限性很大,并会影响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相容性,干扰混凝土外加剂的正常选择和使用。

外加剂复配技术及应用

外加剂复配技术及应用

外加剂复配技术及应用外加剂的复配-综述1、混凝土中使用单一品种外加剂的情况已很少见。

逐渐向着高效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2、外加剂复配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满足混凝土对各种性能的需要,以及各复配成分之间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叠加效应”。

3、复合外加剂通常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或与无机电解质等组成。

如复合早强剂、复合防冻剂、泵送剂、复合缓凝引气减水剂等。

4、一般复配外加剂由至少两种组分配制,形成二元或多元复合。

5、复合外加剂中每一种外加剂在水泥水化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或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发挥作用。

外加剂的复配-泵送剂1、配制原则:具有一定的减水率、坍落度保持性能、较低的压力泌水和一定的引气性能。

即:减水、保塑、保水、引气。

2、基本组成:减水组分+缓凝组分+引气组分+其它助剂。

3、减水组分包括:木质素类、萘系高效减水剂、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

4、缓凝组分:木质素类、糖类、磷酸盐、酒石酸盐、葡萄糖酸盐、柠檬酸及其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5、保水组分:各种减水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

6、引气组分:文沙树脂(松香皂类)、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类等。

7、减水组分作用:在一定水胶比情况下,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针对不同水泥和掺和料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减水组分,且用量要足够。

8、缓凝组分作用:控制坍落度损失和混凝土凝结时间,确保运输泵送的正常进行。

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配合比时,要采用适当的缓凝组分,并且使用量恰当,避免出现水泥适应性和凝结时间异常的问题。

与减水组分共同使用时,减水率提高。

9、保水组分作用:根据混凝土试拌情况,调整保水组分的品种和用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

10、引气组分作用:适当的引气可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和易性,而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好处。

有一定的减水率。

一般使混凝土含气量在2~3%左右为宜,不仅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的改善也比较明显。

6.3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6.3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选用气泡性能好的引气剂是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的。如日本 混凝土中几乎都掺有引气剂。
引气组分可选用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
2021/2/11
9
4、保水组分
保水剂亦称增稠剂。其作用是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粘度,使混凝土在大水 灰比、大坍落度情况下不泌水、离析。
有些保水剂还兼有减水、保持坍落度等性能。
这些材料包括如下几种:
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2021/2/11
1
泵送剂
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目前使用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商品泵送混 凝土。因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比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质 量控制要好得多。目前国内的泵送水平也较高,垂直泵送已可达 到一泵高度130m(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是不一样的,它属于流态化混凝
减水作用外,还有些缓凝和引气性。有些标号较低, 坍落度要求又不太高的泵送混凝土甚至只加木质磺酸 盐类减水剂就能满足要求。
普通减水剂中的糖钙类减水剂,则常常作为缓凝 组分引入泵送剂中
2021/2/11
5
减水组分
(2)高效减水剂 在混凝土设计强度高、坍落度值要求高的泵 送混凝土中,如高性能混凝土用的泵送剂中必须使用高效减水 剂,如萘系减水剂、三聚氰胺减水剂、脂肪酸系减水剂。
这些材料均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或在碱性激发条件下 具有水化活性。如硅粉、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页岩粉、 膨润土、石粉、硅藻土等,它们掺入后可改善级配,防止泌水离 析,增加体积稳定性,增加混凝土耐久性,防止碱,骨料反应。
这些材料比表面均大于水泥,掺量较大,一般采用内掺法,
可取代等量水泥做胶结材用。其中以粉煤灰、矿渣粉、硅粉、
这些减水剂减水率高,适于配制高标号、大坍落度、自流 平泵送混凝土。这些减水剂坍落度损失较大,需要复合缓凝 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聚羧酸盐减水剂属低坍落度损失减 水剂,而且更适用于配制低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水灰 比0。3时,氨基磺酸盐的减水率可高达30%,而在水灰比较 大时使用,它们就很容易产生泌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外加剂复配技术
泵送剂
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目前使用已十分普遍,尤其是商品泵送 混凝土。因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比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 质量控制要好得多。目前国内的泵送水平也较高,垂直泵送已 可达到一泵高度130m(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是不一样的,它属于流态化混凝 土。流态化混凝土首先是德国提出来的,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 施工性能而提出的。1974年原联邦德国制定了流态化混凝土施 工指南,接着美国、英国、日本等均提出有关的报告书,有的 称为超塑性混凝土。
减水作用外,还有些缓凝和引气性。有些标号较低, 坍落度要求又不太高的泵送混凝土甚至只加木质磺酸 盐类减水剂就能满足要求。
普通减水剂中的糖钙类减水剂,则常常作为缓凝 组分引入泵送剂中
减水组分
(2)高效减水剂 在混凝土设计强度高、坍落度值要求高的泵 送混凝土中,如高性能混凝土用的泵送剂中必须使用高效减 水剂,如萘系减水剂、三聚氰胺减水剂、脂肪酸系减水剂。
有些保水剂还兼有减水、保持坍落度等性能。
这些材料包括如下几种:
(1)聚乙烯醇掺量在0。3%以下,具有缓凝和增稠作用。常用的聚乙烯 醇有1799、0588等。
(2)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掺量很小,只占水泥用量的0。0。1—0。 05%。
(3)羟丙基纤维减小坍落度损失,增加稠度,掺量为0。01%。 其他还有糊精、木糖醇母液、动物胶等。
3、引气组分
适当的混凝土含气量可以减少泵送阻力,防止混凝土泌水、离 析,又可以提高抗渗、抗冻融性能。
国外混凝土中几乎都保持一定的含气量。
选用气泡性能好的引气剂是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的。如日本 混凝土中几乎都掺有引气剂。
引气组分可选用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 。
4、保水组分
保水剂亦称增稠剂。其作用是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粘度,使混凝土在大 水灰比、大坍落度情况下不泌水、离析。
在泵送剂中往往使用两种以上的减水剂来复合,常见的复合方式有: 萘系+木质素磺酸盐系; 三聚氰胺+木质素磺酸盐系; 萘系+氨基磺酸盐系等。
复合使用往往比单独使用掺量低、效果好。
2、缓凝组分
泵送混凝土多采用商品混凝土。要求坍落度损失小。尤其 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夏季高温施工混凝土,必须添加缓凝组分。
在普通减水剂不能满足缓凝要求时,要选择加入化学缓凝 剂,如羟基羧酸盐、糖类、多元醇等。使坍落度损失减小,也 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放热,避免温度裂缝。
早强剂
分为无机盐类早强剂、有机盐类早强剂、复合早强剂 等。
一、无机盐类早强剂 :
1、氯化钙 氯化钙具有明显的早强作用,特别是低温早强和 降低冰点作用。在混凝土中掺氯化钙后能加快水泥的早期水化,最 初几个小时的水化热有显著提高,这主要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氯化钙能与水泥中 的铝酸三钙反应,在水泥微粒表面上生成水化氯铝酸钙。具有促进 硅酸三钙、硅酸二钙的水化反应而提高早期强度。当掺1%以下时 对水泥的凝结时间无明显影响,掺2%时凝结时间约提前2小时左 右,掺4%以上就会使水泥速凝。
6、膨胀组分
在大型基础及大体积混凝土中,为补偿混凝土收缩常常 要加入膨胀剂。
泵送剂水灰比较大,坍落度也大,为保持体积稳定性,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伸缩缝,后浇带中都要使用膨胀剂。
选用的膨胀剂中最好不要复合其他外加剂,而与泵送 剂、掺合料共同使用。
泵送剂一般在外加剂工厂已复配成产品,但其中不包括 掺合料与膨胀剂。
流态混凝土特点为:
对坍落度较小的基准混凝土(3.5—9厘米坍落度),在浇 筑以前加入流化剂(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剂),拌制成坍落度 达到20cm以上流动度的混凝土。即在不改变原配合比和用水 量的情况下,用加外加剂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的工作度,使 其流动性更好。这种混凝土粘性好、容易流动、不离析、不 泌水。
2、氯化钠
氯化钠是一种早强剂,也是一种很好的降低冰点的防冻 材料。而且价格便宜、原料来源广泛。在掺量相同时,氯化 钠降低冰点作用优于氯化钙,几乎是所有降低冰点材料中效 果最好的一种。但作为早强剂,其混凝土后期强度会有所降 低,对钢筋也有锈蚀作用,在钢筋混凝土中使用必须按规定 复合阻锈剂。氯化钠一般不单独用做早强剂,多用于防冻剂 中的防冻组分。它与三乙醇胺复合使用效果较好,一般使用 量≤1%。与钠同一族的碱金属氯盐也都具有很好的早强作用, 如氯化钾、氯化锂。按金属活动顺序表,氯化物随着阳离子 半径的增加而对水泥水化促进作用增强,按如下顺序:氯化 钾>氯化钠>氯化锂。但是氯化钾、氯化锂价格较贵,我国 西北地区有不少锂盐渣、钾盐副产品等均可以利用。
这些减水剂减水率高,适于配制高标号、大坍落度、自流 平泵送混凝土。这些减水剂坍落度损失较大,需要复合缓凝 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聚羧酸盐减水剂属低坍落度损失减 水剂,而且更适用于配制低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水灰 比0。3时,氨基磺酸盐的减水率可高达30%,而在水灰比较 大时使用,它们就很容易产生泌水。
泵送混凝土是流态化混凝土的一种,由于它有泵送的要求, 它所掺的外加剂还必须满足泵送的特殊要求。泵送混凝土占 流态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中很大的一部分,泵送剂也就成为 了外加剂中重要的品种之一。
泵送剂的组成及机理
泵送剂常常不是一种外加剂就能满足性能要求,而是根据泵送剂的特 点由不同作用的外加剂复合而成。
无机盐类早强剂
氯化钙使混凝土收缩值明显增大,掺0。5%时 收缩约增加50%,掺2。5%.时达到115 %,掺3%时增加至165%。同时由于引入 氯离子,对钢筋锈蚀有促进作用,因此最好与 阻锈剂(如硝酸钠)同时使用。基于氯化钙对 钢筋混凝土的不良影响,在使用氯化钙早强剂 时应当按照有关的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使用。
具体的复配比例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使用温度、不同的混凝 土标号、不同的泵送工艺来确定。
主要由以下几种组分组合而成: 1、减水组分 2、缓凝组分 3、引气组分 4、保水组分 5、矿物超细掺合料 6、膨胀组分
减水组分
1)普通减水剂 有减水作用,可在保持泵送混凝土所需要的流动
度条件下,降低水灰比,以提高后期强度。 木质磺酸钙与木质磺酸钠是最常用的减水剂。除了
5、矿物超细掺合料
这些材料均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或在碱性激发条件下 具有水化活性。如硅粉、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页岩粉、 膨润土、石粉、硅藻土等,它们掺入后可改善级配,防止泌水 离析,增加体积稳定性,增加混凝土耐久性,防止碱,骨料反应。
这些材料比表面均大于水泥,掺量较大,一般采用内掺法, 可取代等量水泥做胶结材用。其中以粉煤灰、矿渣粉、硅粉、 沸石粉使用最普遍。硅粉掺量在5--10%,其他几种掺量在15-30%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