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作者简介 : 尹菲(9 3 , , 18 一)女 安徽蚌埠人 , 英国桑德兰大学商务研究硕士 研 究生。
O 引 言
天 已发展到四省的二十个地 级市。包括江苏省 的徐 州、连 云港、 淮 安、 城、 盐 宿迁 ; 山东省 的菏泽、 宁、 济 临沂、 枣庄、 吕照、 安、 芜 ; 泰 莱 安徽省 的淮 北、 宿州 、 阜阳 、 蚌埠 、 亳州 ; 河南省 的开 封、 商丘 、 口, 周
客 户 管 理 诚 信 化 , 而 提 高 企 业 的决 策水 平和 效 率 。 从 行 薪 酬 激 励 制 度 的 设计 。 立 以绩 效 为 中 心 的 绩效 管理 体 系 。 重 建 从 23确 保 通 畅 的 资金 渠道 ,创 造 良好 的发 展 环 境 企 业 应 看 准 视企业 目标的企划到 形成 一套有效 的业绩指 导、业绩评价和 业绩 . 市场 , 舍得把 资金投 在看好产 品的扩大再生产 规模上 , 争取政 府支 辅导 改进体 系 , 以及建立 以此相适应 的报酬激励制度 、 员培 训与 人 持, 积极与银行 沟通 , 敢于 融资贷款 , 为长久 发展 打牢坚 实基础 ; 舍 开发计划制度 、 人员进退升迁 制度 。具体说 来 , 必须做好 以下几点 :
( 国桑德 兰大 学 , 国 ) 英 英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陈宏伟【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6)001【摘要】Under the "One Belt,One Road" strategy,the importance of Xuzhou constructing the center of reg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is proposed.In fact,the current situation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main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that is the level of Xuzhou'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not high enough,the support of large enterprises are not strong enough,agglomeration effect is not better enough,the regional trade logistics "first degree" is not high enough,logistics enterprises lack "going out" awareness and experience,there is short of modern logistics talent.As a result,for Xuzhou to construct the trade and logistics center,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 logistics each other,improve the regional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system,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Xuzhou business district,strengthen regional linkage development,improve the trade logistics system,implement the trade logistics talent strategy.%分析徐州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性.从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徐州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高、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不够强、商贸物流“首位度”不高、企业缺乏“走出去”的认识和经验、现代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徐州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可从6个方面完善:促进国内外商贸物流相互贯通,完善区域协作物流体系,加快徐州商圈建设,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实施商贸物流人才战略.【总页数】5页(P5-8,16)【作者】陈宏伟【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9;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相关文献】1.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J], 陈宏伟;;2.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对策研究 [J], 陈伟博;3.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科教中心的因应之策 [J], 简晓彬;李敏;4.新时代推进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路径——以淮海经济区徐州市为例 [J], 彭明唱5.做强做优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研讨会观点摘编[J], 沈正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运集团运游项目扶贫淮海经济区可行性研究
徐运集团运游项目扶贫淮海经济区可行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徐运集团运游项目对淮海经济区扶贫的可行性。
文章从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入手,分别介绍了徐运集团的概况、运游项目、扶贫政策、淮海经济区发展现状,并展开可行性研究。
通过对徐运集团运游项目在扶贫方面的潜在作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展望未来发展。
研究发现,徐运集团的运游项目在淮海经济区扶贫中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行性较高。
未来,徐运集团运游项目可以继续发挥其优势,进一步推动淮海经济区的扶贫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徐运集团、运游项目、扶贫、淮海经济区、可行性研究、促进作用、结论、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徐运集团是中国知名的运输和物流企业,总部设在江苏省徐州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淮海经济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
为了有效地推动淮海经济区的扶贫工作,徐运集团在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下,提出了运游项目,旨在通过运输和旅游结合的方式,促进淮海经济区的发展和扶贫工作。
本研究旨在对徐运集团运游项目在淮海经济区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于淮海经济区扶贫的促进作用,以及项目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为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徐运集团运游项目对淮海经济区扶贫的可行性,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通过深入分析徐运集团的概况和运游项目的特点,结合淮海经济区的扶贫政策和发展现状,可以评估运游项目在该区域的实施可能性,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本研究旨在为徐运集团和淮海经济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居民的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最大化徐运集团运游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淮海经济区的扶贫工作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探讨徐运集团运游项目在淮海经济区扶贫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 加快发展淮海经济圈现代物流产业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淮海经济圈现代物流产业
佚名
【期刊名称】《大陆桥视野》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称为21世纪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淮海经济圈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发挥陇海兰新铁路作用,整合铁路、高速路、航空等资源,对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页数】2页(P58-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9.22
【相关文献】
1.曲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J], 董志胜
2.加快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 [J], 许胜余
3.打破格局,发挥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关于张家口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思考[J], 张育频
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促进陕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J], 王龙
5.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促进陕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J], 王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省际边界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L gs c c- e h N 1 o i i S iT c ts o 2,20 07
.
摘 要 :物 流 网络 的 构 建 是 在 一 个 地 区 内形 成 更 牢 固 , 更 平衡 空 间 结构 ,增 加 凝 聚 力 的 基 本要 求 。 城 市 结 点作 为 区域 物 流 网络 系统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不 能 囿 于传 统 理 论 上 行 政领 土 的连 续 性 ,而 应 建构 在 经 济 中心城 市或 结 点 问 的 轴 线 ( 物流 ,信 息流 )
之 上 。 依 据 现 有 资料 , 选取 1 5项指 标 , 通过 对 我 国典 型 的省 际边 界 区— — 淮 海 经 济 区 2 0个 城 市 的 物 流 综合 实 力进 行 主 成 分 分
析 和 聚 类分 析 ,得 出以 济 宁一 , 一 沂 为核 心 轴 三 角 , 以泰 安 、 盐 城 、 枣庄 、淮 安 和连 云港 为二 级 物 流 中心 . 以其 余 1 徐k 临 l 1 2个 三级 物 流 中心城 市为 支撑 的省 际边 界 区 “ 一 ” 物 流 网 络 空 间格 局 轴 辐 关键 词 :省 际 边界 区 ; 区域 物 流 网络 ;淮 海 经 济 区 ; “ 一 ” 轴 辐
b r s ce t i t e o t ut f a mi it t e a e s u h u d b ul i e i e f d v lp d e o o e i s a .B e e t t d wi n h c n i i o d n s a i r a ,b t s o l e b i n t ct s o e eo e c n mis n t d i r h n y r v t h i e y
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
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然而,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中央提出了建设淮海经济区的战略部署。
2023年将是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关键一年。
本文将对2023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工作要点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评估1. 经济发展淮海经济区由江苏省的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安徽省的徐州组成,这些地区都拥有较为丰富的产业资源。
然而,目前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定的挑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为了实现协同发展,区域内的各市应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交通网络建设淮海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但目前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
为了促进协同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应共同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这样可以提高区域内外的物流效率,降低交通成本,进一步促进淮海经济区的协同发展。
3. 政府协同淮海经济区涉及江苏、安徽两个省份,各级政府在协同发展方面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
建立跨地区政府协调机制,制定统一的协同发展规划,加强各项政策的协同推进。
政府还应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激发区域的发展活力。
三、建议1. 跨地区合作淮海经济区各市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组织交流会议等方式,促进各地之间的经济合作。
特别是在共同关心的项目和重点产业上,加强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2. 创新驱动创新是实现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各市应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还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 产业协同淮海经济区各市在产业发展上应实现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
可以通过产业协同平台的建立,促进各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徐州淮海国际陆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也是全国重要的内河港口。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得到了高度重视,其建设也在不断加速。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高标准建设将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物流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展背景淮海经济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心,地处中国东部沿海腹地,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淮海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其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和支持,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淮海国际陆港将成为国家重要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标准建设的重要性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具有重要意义。
高标准建设将使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更加高效、科学。
高标准建设将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高标准建设将提升淮海国际陆港的服务质量,增强其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撑。
在高标准建设的背景下,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将全面提升其综合交通运输、货物仓储、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现代陆港。
由此,淮海国际陆港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的转型升级等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系统性、整体化、高效化的发展目标。
具体包括:一是要实现淮海国际陆港的规模扩大,形成更加完善的设施设备和服务体系;二是要提升淮海国际陆港的综合运输能力和物流服务质量,构建现代高效的陆港运输网络;三是要推进港口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港口贸易、港口航运等相关产业。
区域物流资源融合发展探讨
区域物流资源融合发展探讨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是全国第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由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4省14个地、市组成,包括97个县(市),总面积为17.8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2010年末户籍人口占全国的11%,中心城市为徐州,淮海经济区东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接淮海、西临中原,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突出区位,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从全国的经济总局来看,加快淮海经济区的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如何推动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军用资源和民用资源的相通性、相关性、替代性越来越明显,军民融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比由之路。
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规划计划将物流资源军民发展目标有效融合、直接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不仅为军事物流建设节省了大量资源和建设成本,提高了经济生产能力,而且有效地统筹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
目前,在西方军事强国中,约85%的军事物流资源同时也是民用资源,80%以上的民用物流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等被直接运用于军事物流。
美国是积极推行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建设的典型国家,冷战结束后,美国通过建立跨部门的联合协同机构,构建军民融合型企业,制定军民融合政策法规,实施各种军民融合建设专项计划,逐步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建设体系,从而提高了整个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目前,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军后勤创新发展的根基。
经过军队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08年雪灾、“5.1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行动中,军事物流以军民融合的方式向部队提供了物资保障,满足了救援部队的物资需求,基本完成了保障任务。
徐州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定位分析
图1 徐州市构建‘ 淮海经济区国际物流枢纽” 物流链
进 物流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物 流 业促 进 徐 州 1 2个。同时, 以  ̄ 加快推进徐州港融入省集
产业结构 的完善和区域经济 的持续健 康 装箱运输 体系的步伐 , 全市港 口货物 吞吐 发展 ; 建立物流发 展政策平 台: 构建三 大 量 力 争 达 7 0 0万 吨 , 集 装 箱 吞 吐 量 达 ,0 物流基 地、六大物流 中心 与四大配送 中 2 . 标 箱 。加 快 推 进 徐 州 港 口电 子 数 据 5万
从 区域 交通枢 纽到 区域物流枢 纽的有效 流中心 。 建成功能健
转换 。 本文对徐州市在建设 区域物流中心 全 的 物 流 基 础 设 施 中如何定位进行分析 , 并提 出实施对策。
关键 词 : 州 ; 域 ; 流 中 心 徐 区 物 中 图 分类 号 :1 7 文 献标 识 码 : F2 A 收 录 日期 :0 2年 3月 1日 21
果 ( 目编 号 :0 1J 7 0 2) 项 2 1S B 9 0 4 中 图分 类 号 : 1 文 献 标 识 码 : F2 A
方面论述利用文化 创意产业 弘扬 中国优
一
文化消费和体 验消费逐渐成 为消 费大趋
势 , 化 创 意产 业 的产 生 和 发 展 成 为 一 种 文
、
文 化创 意 产 业 的定 义
秀传统价值观念 的策略 。
关键 词: 文化创意产 业; 中国优 秀传 统价值观念: 策略 本文为江苏省教 育厅 2 1 0 1年度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 目“ 苏北文 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 究” 阶段性研究成
( ) 快 传 统 物 流 向现 代 物 流转 型 。 的现 代 物 流 圈 。 州 市 应深 入 推 进 高 铁 徐 三 加 徐
把徐州打造成淮海经济区现代物流业中心城市
业规模为 900 0 亿美元 , 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两倍 , 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以上 ; 本 0 日 在近 2 年内, 0 物流业每增长 26 . 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就增加 1 据统计数据 , %: 发达国家物流
成 本 占 G P的比重 为 1%左右 , D 0 而我 国约 为 1 % , 67 这说 明 , 国物流成本 的节约空 间还非 我 常大 。“ 十一 五” 间 , 徐州 全面建设 小康 社会 的 关 键时 期 , 持经 济持 续 平稳 快 速增 长 , 期 是 保 必须 把 发展现 代物 流业作 为新 的增长 点来抓 。 第二 , 发展 现代 物流业 有助 于推 动产业 结构优 化升级 。现 代物 流作 为一个新 兴产 业 , 属
维普资讯
把 徐 k 打 造成 淮 海 经 济 区 , l I 现 代 物 流 业 中心 城 市
英 剑波
近 年来 , 现代 物流 业 以及相关 产业模 式 的发 展成 为经 济增 长 的重 要推 动 力量 。进 入 8 0
年代以来 , 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专业化分工进一 步深化,
于需要大力发展 的第三产业 , 成为第三产业 的重要支柱。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 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 同时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 餐饮业、 房地产业、 信 息业的发展 。20 04年, 徐州三次产业增加值 比例为 1. 4 . 3 ., 40: 95: 65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例仍然偏低。在“ 十一五” 期间 ,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 不仅可 以增加第三产业的绝对 数量 , 还将提高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 , 对徐州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 繁荣区域经济
物流就 是将 物料或 商 品在空 间与 时间上 的位移 。现代 物 流是储运 技术革 新与 先进信 息
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尹菲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0(029)005
【摘要】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物流发展带来物流体系的改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本文以淮海经济圈为例,探讨了区域物流需求与GDP、区域货运量的关联度.【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尹菲
【作者单位】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2
【相关文献】
1.省际边界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J], 董艳梅;朱传耿
2.淮海经济区区域物流产业协作分析 [J], 刘胜勇
3.区域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增长模型实证研究——基于三大经济圈 [J], 刘艳英
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唐佳
5.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物流中心的选择 [J], 王瑞凯;栾贵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高考考点训练(原卷版)
微专题十一城市与乡村微考点3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湖北·蕲春县实验高级中学一模)为落实国家提高幼儿园普惠率政策,我国华北平原某县城积极开展幼儿园建设工作。
下图示意该县城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县城建设不同类型幼儿园,主要考虑到()A.家庭托幼需求B.环境质量状况C.家庭幼儿数量D.财政支持力度2.该县城各种类型幼儿园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公立幼儿园B.托儿所C.寄宿幼儿园D.双语幼儿园3.该县城幼儿园布局的主要依据是()A.城市空间形态B.社区人口密度C.交通便捷程度D.县城人口总量(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2021年青岛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并引领一个都市圈。
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构成,预计2030年总人口达到23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800万人。
未来,青岛都市圈将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成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合作枢纽之一,中国海洋产业创新基地,全省发展核心引擎。
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青岛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青岛都市圈相比,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A .城市功能不全B .辐射范围较小C .城镇化问题较多D .涉及城市数量少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高密市比青岛市的服务种类少B .昌乐县比高密市的服务范围大C .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 .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经济中心6.以下哪项不属于青岛都市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A .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B .区域内产业联系紧密C .青岛辐射带动作用差D .城市密集,劳动力充足(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产业辐射理论认为任何辐射都是双向的,辐射双方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速度。
淮海经济区ppt介绍
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市场一体化机制、创新驱动发展机制、绿色发展机制等,推动淮海经济区各 项规划任务的落实和实施。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规划目标的实 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云计算与物联网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淮海经济区将积极布局相关产业, 推动区域内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生物医药与医疗健康
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淮海经济区将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相 关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同时,区域内还将加强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居民健康水 平。
产业结构及特点剖析
工业主导地位突出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淮海经济区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 展迅速,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 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淮海经济区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现代 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特 色农业发展迅速。
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淮海经济区服务业发展迅猛, 特别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 险等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回顾
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控 制、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改善空
气质量。
水污染防治
推进重点流域治理、饮用水水源地 保护、黑臭水体整治等,提升水环 境质量。
土壤污染防治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风险管控 和修复治理等工作,保障土壤环境 安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探索
能源结构调整
03 淮海经济区优势产业介绍
主导产业概述及竞争力分析
主导产业种类
淮海经济区主导产业包括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以及新 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淮海经济区发展的问题与原因
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淮海经济区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一、淮海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分析二、影响淮海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三、淮海经济区发展的劣势与优势分析四、提高淮海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建议五、淮海经济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产区加速形成,以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等为标志、以经济繁荣和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的区域经济也愈加重要。
其中,淮海经济区作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圈,其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本论文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探究淮海经济区的问题与原因,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淮海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分析淮海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产业为三个支柱,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化工生产等产业为主导,这些产业同样存在一定的协调发展关系。
其中,制造业是淮海经济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淮海经济区制造业占比较高,行业发展较为均衡,涵盖了船舶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装备制造、汽车生产等多个领域。
其中,农业产业更是淮海经济区实现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响淮海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第一,地理位置的局限性。
淮海经济区处于内陆地区,环境资源相对较差,制约了其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科技创新不足。
淮海经济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较低,限制了淮海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步幅。
第三,人才培养瓶颈。
淮海经济区人才储备有限,这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带来的制约是很大的。
第四,营商环境不完善。
淮海经济区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需要继续努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吸引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第五,产业结构布局不平衡。
淮海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相对集中,缺乏区域经济的多元化。
三、淮海经济区发展的劣势与优势分析劣势:一是地理位置条件较差,制约了经济区产业的发展,限制了吸引国内外投资的全局优势;二是产业发展界面不平衡,各产业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导致产业之间的弹性较小;三是科技创新水平亟待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未能形成优势;四是资源、环境问题也还未得到完美解决,特别是在环境领域,能源和节能问题还亟待加强。
淮海经济区 市场分析
1.0 市场调研分析1.1 淮海经济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淮海经济区位位于我国两大沿海经济圈之间,是连接两大经济圈的桥梁,未来具有较大的联动发展空间。
淮海经济区位于我国中东地区,其之北为环渤海经济圈、东南为长三角经济圈,淮海经济区是两大经济圈连通的必经之路。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环境中,东部沿海的三大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绝对核心。
淮海经济区位于两大经济圈之中,在陆路交通上是连接两大经济圈的桥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1.1 淮海经济区生产总值现况从区域划分上来看,淮海经济区分为四大省,四大省份分为四块。
山东省(临沂市、济宁市、菏泽市、枣庄市、日照市、泰安市、莱芜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亿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安徽省(毫州市、蚌埠市、淮北市、阜阳市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00亿河南省(周口市、商丘市、开封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00亿分析:山东省总量最多,其中临沂市和济宁市占山东总量48%。
江苏徐州市市场总值超过2000亿,河南周口市超过1000亿,整个淮海地区市场总值超过1000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江苏和临沂。
1.1.2淮海经济区经济总量构成淮海经济区20市2009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表一:表二:备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栏内有的为规模以上,有的为全社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栏内有的为地方财政收入,有的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1.3 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虽然自然条件和人文传统都具有相当的同质性,但被分割为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个省份而分治,全都位于各省的边缘地带。
尤山东主要沿胶济铁路发展,江苏主要沿沪宁铁路和长江发展,河南提出以郑州、洛阳、开封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安徽虽然还没有成熟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但安徽省对合肥的投入力度以及皖南芜湖经济中心的成长都是不争的事实。
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需求预测(一)
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需求预测(一)摘要: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物流发展带来物流体系的改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本文以淮海经济圈为例,探讨了区域物流需求与GDP、区域货运量的关联度。
关键词:区域物流;区域经济;物流需求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正因为物流业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我国各地区都在大力促进现代化物流园区的建设。
但是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物流园区重复建设严重,又没有形成规模优势,造成运营成本过高,因此,各地区如何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从事物流园区的合理建设,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合理推动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区域物流的发展条件分析1.1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促进分析现代物流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国家的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与这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
经济越发达越有可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比较厚实的物资条件,同时对物流的需求也就越高1]。
1.2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分析1.2.1淮海经济圈地理位置条件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由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十四个地、市组成,十五年后的今天已发展到四省的二十个地级市。
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
中心城市为徐州。
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2000年总人口1.19亿人,约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
1.2.2淮海经济圈经济基础条件分析2002年,淮海经济区实现GDP72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人均GDP606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摘要: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现代物流对经济
增长的基础和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物流发展带来物流体系的改善, 从而对经济增长
产生作用。
本文以淮海经济圈为例,探讨了区域物流需求与GDP 、区域货运量的
关联度。
关键词:区域物流;区域经济;物流需求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91-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数据显示,2007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 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
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正因为物流业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我国各地区都在大
力促进现代化物流园区的建设。
但是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物流园区重复建设
严重,又没有形成规模优势,造成运营成本过高,因此,各地区如何依托资源、
区位优势从事物流园区的合理建设,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合理推动我国
区域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区域物流的发展条件分析
1.1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促进分析
现代物流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个国家的物流业的发展状
况与这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
经济越发达越有可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
比较厚实的物资条件,同时对物流的需求也就越高[1]。
1.2 淮海经济圈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分析
1.2.1 淮海经济圈地理位置条件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由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十四个地、市组成,十五年后的今天已发展到四省的二十个
地级市。
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河
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
中心城市为徐州。
经
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2000年总人口1.19亿人,约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
1.2.2 淮海经济圈经济基础条件分析 2002年,淮海经济区实现GDP72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人均GDP6060元。
绝对额、增幅和人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均为鲁南、苏北、豫东、皖北。
实现GDP最大的市是徐州市794.9亿元;淮北和莱芜实现GDP最小,分别为117.9、141.9,这与其面积最小、人口最少有关。
当年增速最快的济宁达到14.0%,最缓的市只有4.1%,快慢相
差近10个百分点,反映出本地区发展不够均衡。
人均GDP最高的莱芜达到
11467元,其他市都没有超过万元,最低的市仅有2342元。
1.2.3 淮海经济圈交通区位条件分析淮海经济区处于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承南启北,该区东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
的突出区位,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并面向大海背靠华中经济区,由于主要依靠四省二十个地市行政推动合作,缺乏市场的依存度,活力不够,整体经济比其他沿海区域经济落后,成为中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软肋。
淮海经
济区发展相对落后,令长三角和环渤海湾两大区域中间出现落差。
淮海经济区交
通便利,区内京沪、京九、陇海、新石二纵二横铁路干线形成“井”形框架,京福、京沪、连霍、日东高速公路及国道干线构成密集运输网络。
连云港、日照港天然
深水良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南北,航空线路基本覆盖经
济区,便捷的交通使本区具有货畅其流、人便其游的优势条件。
2 淮海经济圈物流需求预测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淮海经济圈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
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物流需求的
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总结国内外关于物流需求预测的方法,以及考虑具体
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
本文的思路是:第一步对淮海经济圈未来的GDP进行预测;第二步根据GDP
与货运量的线性关系对货运量进行预测。
通过货运量来初步反映淮海经济圈的物
流量情况。
2.1 淮海经济圈 2008~2010 年GDP预测物流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相
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这种影响在短期内是
稳定的,长期看其发展变化也符合一定规律[2]。
因此,对物流需求的预测,首先
就必须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以衡量。
根据淮海经济圈2003~2007年每年GDP的总量
根据直线方程:YC=a+bt 对2008年至2010年GDP(亿)总量进行预测,通
过计算得出直线趋势方程计算表
结果算得:a=13178.696 b=2191.316,将a,b代入方程得:
YC=13178.696 +2191.316t
2.2 淮海经济圈2008~2010年货运量预测本文主要采用货运量对淮海经济圈
未来几年物流需求进行预测。
货运量虽然不能全面反映物流综合需求量,但是在
特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货运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流综合需求量。
因为在
整体物流中,运输是贯穿始终的活动,货运量决定了其他物流活动的作业量,其
变化也反映了物流综合需求量的变化。
2.2.1 预测方法的确定由于货运量与GDP之间存在着统计关系,并呈线性相
关关系,因此选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淮海经济圈货运量预测。
2.2.2 预测结果利用回归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将武汉市[3]2008年至2010年
预测GDP总量代入回归方程,得到淮海经济圈2008至2010年货运预测量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系数的模型:yi=a+bXi+ei
得出GDP与货运量回归方程计算表
根据表格:求出a、b的值,可得到货运量关于GDP的回归方程为:
y=24448.443+6.867x
相关系数检验。
求得相关系数=0.99,
说明武汉市综合货运量与GDP高度线性相关,对货运量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3 结论
货运量是一个总体规模性指标,是从总量上反映物流需求。
这种方法虽然比
较粗略,在分析物流需求及变动趋势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但对物流需求的宏观
把握,制定宏观的物流发展战略还是颇具价值。
根据预测可以看出,淮海经济圈2008~2010年货运量将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货运量总量将从2007年的149377.7万吨增长到2010 年的190185.383万吨,年
均增长速度为6.22%。
参考文献:
[1]童孟达.论区域现代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物流.2002,(9):11-12.
[2]汪波,杨天剑,赵艳彬.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05,(1):83-86.
[3]刘国新.武汉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4,(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