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岳麓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共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共24张PPT)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2. 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推动地主制经济发展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增强国力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3. 集权:
①建立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②推行什伍连坐制 加强管理和控制
政治
③轻罪重刑
保障变法的彻底执行; 加重剥削与压迫
④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 3.文化:“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4.客观:秦国实力落后于六国 5.主观:秦孝公决心变法;商鞅积极准备
商鞅入秦,尽显才华
说服秦王, 获得支持。
论战权贵, 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 取信于民。
探究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②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产生深远影响
(二)消极:
加重剥削与压迫;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公元前338年,秦孝 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 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秦 惠文王发布逮捕商鞅命令。 商鞅携老母和手下外逃, 在秦国境内无处投宿,最 后遭擒,被车裂而死。
探究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改革成败依据:
②严肃军纪
增强士兵勇气,提高战斗力
③建立什伍制度
保证兵源
探究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材料:为田开阡陌封疆,地,民得以买卖 ——《商君书》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 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依据材料,归纳出商鞅变法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内容。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高中历史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

高中历史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商鞅变法的特点 (1)从原因上看,商鞅变法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地主阶级的 要求。 (2)从主要内容上看,鼓励“农战”,实行“法治”。 (3)从实质上看,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从地位上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 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5)从影响上看,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来中国历 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经济 (1)措施: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①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②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徭役;凡 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 (2)作用: ①新法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②其重农措施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免除 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深度点拨废除井田制,从根本上瓦解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变法的背景 1.必要性: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秦国都落后 于其他六国。秦孝公继位后,决心变法图强。 2.变法的准备 (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变革政治的主张, 得到赏识。 (2)商鞅舌战以甘龙、杜挚为首的保守派,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 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商鞅通过南门徙木,最终取信于民。 自主思考为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商鞅做了哪些准备? 温馨提示:得到了秦孝公赏识,舌战群臣,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通过南门徙木,最终取信于民。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 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 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 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 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 之锐士。 ——《荀子· 议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 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军备废弛
秦国军队缺乏训练和装备, 战斗力低下,难以应对外 部威胁。
战国时期的改革潮流
魏国李悝变法
魏国推行变法,实行土地 私有化、均田制等改革措 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军 事强盛。
齐国邹忌变法
齐国推行变法,加强中央 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 济,增强军事实力。
赵国胡服骑射
赵国采用胡人的服饰和骑 射技术,提高了军队的机 动性和战斗力。
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商业活动,增加了国家粮食 储备和财政收入。
土地制度的改革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激发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
3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加强了经济交流与 合作。
军事力量的增强
兵制改革
01
实行征兵制,强化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和战斗力。
武器装备的改进
02
引进先进的武器制造技术,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
实行俸禄制
官员领取国家俸禄,不得兼营工商 业或从事其他职业。
强化监察制度
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其 尽职尽责。
推行县制
设立县制
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县,由中央 政府直接管辖。
任命县令
由国君直接任命县令,负责治理 县政。
加强集权
通过推行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 的有效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制定标准
制定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规范度量衡器具。
强制执行
要求全国各地统一使用标准的度量衡器具,确保 交易公平。
促进经济发展
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有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促进市场繁荣。
03
商鞅变法的实施与影响
秦国的崛起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改革,迅速崛 起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3岳麓版选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3岳麓版选修1
后期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 〔消极〕:2、导致经济构造单一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根本的生活资料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中央集权,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P22-23
1、军事: 1〕废除世卿世禄,设立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 2〕严肃军纪 3〕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 2、经济上: 1〕废除井田制,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3〕统一度量衡 4〕强制分家〔P24阅读与思考〕
那么,商鞅提出的变法措施是什么呢?为什 么他的变法使秦国强盛,而自己最终却是惨死的 结局?还是让我们回到当时的背景中去了解整个 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封建制度 政治 逐渐形成,“士〞阶层兴起。
经济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 崩溃,封建经济形成。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 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 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 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燃烧诗书〞是一个非常 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燃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 值的文化典籍。
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制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有一个人从 秦国的商地逃到秦国的边关,他想住旅 店。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史记·商君列传?
“作法自毙〞
“嗟乎,为法之弊, 一至此哉。〞 ——?史记·商君列 传?
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 强兵的道路,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落得一个五马分尸 的结局。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选修1201709110127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岳麓版选修1201709110127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强化中央集权 (1)政治上: ①建立县制,县令和县丞由国君任免。 ②为了加强管理和控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措施过于 严苛。 (2)经济上: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自主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何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原因:根本原因是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直接原因是保 障社会安定和国家财政收入。其积极影响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 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其消极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尤其是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商鞅变法的特点 (1)从原因上看,商鞅变法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地主阶级的 要求。 (2)从主要内容上看,鼓励“农战”,实行“法治”。 (3)从实质上看,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从地位上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 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5)从影响上看,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来中国历 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 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 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 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 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 之锐士。 ——《荀子· 议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 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3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3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1
4.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历史局限,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通过阅读史料,探究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并感悟商鞅变法蕴含的精神和思想,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经过必修课程三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底蕴,初步形成了发现、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问题四〉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汇总
课件展示:你们的疑问
(1)变法中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为什么还说变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2)变法有利有弊,哪个更大呢?(李放南)
(3)商鞅新法若加之以恩,申之以信,放宽法度,还能使秦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吗?能不能两全其美(蒋明明等)
(4)商鞅变法为后世提供了哪些借鉴?(李楷文等)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协调共进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身正为X的引领精神行胜于言的践行精神尽职尽责的担当精神谦和大度的包容精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回报社会的服务精神
说明:突显学科育人目标,激励同学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备注:课前学习【史料储备】
1.商鞅(约前390---前 338),出生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商鞅从小喜爱刑名之学, 他尊崇李悝的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治。为实现抱负他先到了魏国,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很器重他,临死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公叔痤告诫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杀掉他,免得被他国任用而威胁魏国。但惠王不听,商鞅既没有得到任用,也未被杀。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 只身入秦。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课件(29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课件(29张)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 封建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最大?为什么?
商鞅新法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 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 不事农作的,全家都要罚作官奴。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3、政治方面
范围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商鞅变法的特点 :
变法的 核心
农战 1)措施最全面、彻底;
2)历时最久;
法治 3)推行力度最大;
4)成效最明显;
一、变法的前夕 二、变法措施 三、变法的意义及影响
1、收富国强兵之效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①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新法适应了时 代发展的趋势。
②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人人遵守。 ③变法非常彻底,秦国社会已经沿着变法的 轨道向前发展而无法逆转。
3、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如:刑法严酷,容易导致暴政
(2)重农抑商:
压制工商业,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 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 意识的弱化
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 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秦孝公下《求贤令》
三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司马迁《史记》
公元前361年, 商鞅便带着李 悝的《法经》 ,只身入秦。
商鞅变法一开始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展开论战
在秦孝公 支持下,商鞅 与保守势力展 开论战,为变 法扫清了思想 障碍。
——《史记》
一、变法的前夕 二、变法措施 三、变法的意义及影响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1.概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重点) 2.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难点)
目标导航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变法的前夕 1.变法的背景 (1)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 其他六国。 (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 继位,他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 纳贤士。
④有效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步和经 济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⑤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变法,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 继承和发展,是战国时期任何改革变法所不能比拟的。 (2)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时代要求一 致,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改革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各个方面,符合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
2.变法的准备 (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 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 论战 ,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措施
内容
——商鞅变法的规定
[史料解读]
①说明打击旧贵族利益、创新制度是贯彻在商鞅变法中的基本精神。 ②指商鞅打击“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 进行的制度创新。 提示 创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 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ppt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ppt
①废分封,行县制.
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利于加强对人民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③制定严苛的刑法,实行轻罪重刑
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从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2020-11-9
谢谢欣赏
2020-11-9
谢谢欣赏
10
【知识拓展】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或者称历史局限性)
提示: ①商鞅变法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②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 展,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要求. ③商鞅变法虽有局限性,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其变法的巨大进 步性。其积极性是主流,其消极性居于次要地位。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复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时 经济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
代 背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生产关系)
景 军事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动力: 称霸天下的欲望.
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
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而
目的:
富国强兵.
2020-11-9
谢谢欣赏
2
一、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①客观上: 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六国 ②主观上: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 ③人才上: 商鞅入秦并积极宣传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④理论上: 法家学说的传播(指导思想)
⑤其它: 诸侯争霸及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之小船创作[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目标导航] 1.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的社会转型及变法的目的。

(重点)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相对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变化。

(难点)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方面①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②几个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

③权力下移,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方面: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2.各国应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

知识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的奴隶制度的衰落和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其中,春秋时期重点表现为前者,而战国时期则更多地表现为后者。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1.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的改革,整体上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进行,没能触及上层建筑。

2.典型代表——管仲改革(1)背景:春秋时期,私田数量大增,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家纳税,导致各诸侯国收入日益减少。

(2)时间:春秋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4)实质: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5)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思维点拨(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有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55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557人教PPT课件
欢迎大家走进历史课堂
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秦秦晚晚至至春春秋秋才才立立国,国又,偏又处偏西处陲西,陲民众,袭民用众戎袭狄 习用俗戎,狄“习父俗子,无“别,父同子室无而别居,”同,室贵族而身居亡”,,以贵人族殉身葬, 一亡人,犯以罪人,殉诛葬及,三族一.人“列犯国罪卑,秦诛不及与三会盟族”. “列国卑 秦不与会盟”
3 )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交流

富 进
了 封 建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2、军事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了 军
强兵




3、政治方面
1)推行县制 2)实行户籍什伍 制度、 连坐法
渐立
加 强
中央
集权 中
央 集
权 制度
4、思想方面
焚烧诗书
统一思想
5、风俗方面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 室,推行一夫一妻制
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经济方面
1)废井田 开阡陌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变革了生产关系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提高了劳动者的 积极性
客观上改 变了秦地 的民风
材料一:“不告奸者腰斩” 材料二:“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臣妾衣服以家次。”
思考:变法有何局限性?
二、变法的历史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 削和压迫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 界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封疆” 买卖土地。
2、奖生产的人,或免除其徭役;② 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 家要被罚作官奴。③商鞅还从三 晋地区招抚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 荒,给他们田宅,并免除其三世 的劳役和徭役。
①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 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 经济的发展。②从法律 上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法律 重视法制 ,轻罪重罚
经济 思想文化
1、“为井田开阡陌封疆”; 2、奖 励耕织3、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焚烧诗书
课后练习: 【阅读与思考】
材料:春秋战国以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 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史书上记载,这一时 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逐渐取代大规 模集体耕作,新兴地主经济由此发展起来。
①为稳定国家财政,增 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②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 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 的生产积极性,直到秦 汉仍沿用。
回顾井田制的发展历程。
(1)产生:西周时产生(宗法制、分封制)。 (2)春秋时开始瓦解:
鲁国的“初税亩”:提高了私田的地位。
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加速了井田制瓦 解。
(3)战国时崩溃:商鞅的“为井田开阡陌封 疆”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一)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二)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三)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一)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制度
内容
影响
1、二 十军功 爵制度
2、严 肃军纪 3、什 伍制
①二十等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有一 ①商鞅新法把官爵和军 定的政治经济特权。②军功制:没有 功结合起来,大大提高 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了军队的战斗力。②同 ③立有军功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时还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④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 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 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 政治、经济优势。 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位抵罪或赎 罪。 商鞅在奖励军功的同时,也严肃军纪。 在战斗中士兵如果怕死退缩,就要在 严肃军纪,保证战斗力 众人围观之下受到黥刑,或者劓刑。
同步典题讲解:
1、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
定性作用的内容是:( A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三)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制度
影响
1、建立县制 (1)县制取代采邑制;(2)加强中
央集权
2、什伍连坐 重视管理,但太过严苛,容易导致暴政。 制 3、重视法制 轻罪重罚,重视法制,但太过严厉
(孟贲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勇士,他在战场上总是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因而 常常使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乌获也是当时的大力士,据说能举起千钧重 的东西。)
这是《战国策·韩策—》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 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则材料主要对比了秦国军队与山东六国军队的战斗力, 说明秦国军队的强悍是山东六国所不能比拟的。之所以出 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从地理上讲,泰国地处西方偏僻之地, 与游牧民族杂居,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民 风剽悍。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推行的奖 励军功和严肃军纪的措施,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 了军队的战斗力。
请结合这一历史背景,分析商鞅“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 室内息者为禁”等措施的政策导向和历史影响。
提示:春秋战国以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 到提高,个体劳动取代了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的强制性集 体耕作,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 产积极性。为适应社会的转型,商鞅规定“更制其教而为 男女之别”、“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 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对男子成年而不分家立户 的加倍征收赋税。这就改变了秦国保留的戎、氐等少数民 族中男女杂居、父子同住的生活方式,鼓励发展一家一户 的小农经济,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发展,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步典题讲解:
1、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 一措施的实质是:(D )
A.宣传法家思想 B.以法治国 C.富国强兵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将商鞅变法的内容按政治(军事、行政、法律)、 经济、思想文化进行归类总结
类别 军事
主要制度
1、二十军功爵制度;2、严肃 军纪;3、什伍制
政治
行政
1、建立县制; 2、什伍连坐制度
商鞅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 单位进行编制。伍的基层负责人称为 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 “伍长”,编入什伍组织的人称为“伍 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 人”。一伍中的其余四家称为“四邻”。 靠保证,又可以控制人 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 民。 是国家的后备兵源。承担着被征调从军 作战的义务
*P22 材料分析题:“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Bë n) 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 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 卵之上,必无幸矣。”
专题二 商鞅变法
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背景
1、变法前夕秦国的形势 2、孝公求治——重要条件 3、商鞅入秦 4、准备条件:
(1)说服孝公——获得支持 (2)舌战旧贵族——扫除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第3课时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克服了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
4、统一标准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器、度量衡
5、焚烧诗书 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摧残了文化
*回忆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举措(必修一、必修 三内容):
1、加强皇权——“皇权至上”: (1)权力高度集中;(2)“家天下” 2、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地方设置郡县制。 3、重视选拨和考核官员。 4、重视法律(轻罪重罚)。 5、焚书坑儒。
同步典题讲解:
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
法:(D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二)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制度
内容
影响
1、
下令“为田开阡陌封
“为井 疆”,承认私人占有土
田开阡 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