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9、10-经济一体化,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解析
《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 第三版 每章案例参考答案(人大版)
![《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 第三版 每章案例参考答案(人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9ec73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9.png)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案例参考答案冯德连主编绪论案例参考答案 (2)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 (2)第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3)第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六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七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八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九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十章案例参考答案 (7)第十一章案例参考答案 (8)第十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8)第十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9)第十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11)第十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11)第十六章案例参考答案 (14)第十七章案例参考答案 (15)第十八章案例参考答案 (15)绪论案例参考答案1.答案:主要包括七大主题: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该教材提出了其他作者没能系统论述的新观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方法;规模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政治学与贸易政策理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世界资本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要素流动。
2.答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历史表明政治力量可以超越技术进步的作用。
(参阅[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版,第18-19页)。
引力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公式为:ij j i ij D Y Y a T ⨯⨯= ij T 是i 国与j 国间的国际贸易额,i Y 是i 国的GDP ,j Y 是j 国的GDP ,ij D 是两国间的距离。
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1.答案:(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贸易的规模经济收益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2)市场经济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发展,对谋求贸易利益的政策实施空间造成约束。
(3)技术上的差异使得欠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下端。
2.答案:上世纪50年代初,普雷维什(Prebisch )和辛格(Singe )的研究形成了著名的普雷维什-辛格假说,即初级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国际贸易产生的贸易所得的分配因此是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倾斜的,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七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七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377da815cc7931b765ce150d.png)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指资本、劳动力、
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转移, 简称要素的国际流动或要素流动*。
几点认识:
• (1)我们说,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缺乏流动性,但这又不是绝对的,即便是 在战前,我们也不能如此绝对地来看待。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缺乏流动性是相对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缺乏流动性 于它们在国内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而言的。事实上,除土地资源以外,资本、劳
第一节 资本的国际流动
• 资本有着不同的形态,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和生 产资本就是资本的三种基本形态。广义地讲,资 广义地讲,
本的国际流动是指三种形态资本的跨越国界的流 本的国际流动 动,而不是单单一种资本的国际流动。不过,早
在战前,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就已实现,货币资 本的国际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因此, 我们这里将主要涉及生产资本也包括货币资本的 生产资本也包括货币资本 国际流动。 • 这一节将主要就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与内容、资 本国际流动的原因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展开分 析。
直接投资包括本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和外国对本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也 一样,包括本国对外国的证券投资和外国对本国的证券投资;而信贷则包括 本国对外国的贷款和外国对本国的贷款;短期资本流动也有两类,即本国对 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动和外国对本国的短期资本流动。总的来说,资本的国际 流动包括资本的流出流入两个方面。资本的流出 指本国的资本输出,包括 资本的流出是 资本的流出 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或对外负债减少;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或在本 国的负债增加。资本流出表示本国资本的减少,因此,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要用“-”号表示,也就是要记入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资本流入 资本流入是 资本流入
• (2)此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投资没有明显的发展,经济大萧 条、政局动荡以及由此引起的日益增多的风险,是国际投资停滞的基本原因。 如1938年,到期债务不予履行的就占当时未清偿证券总额的40%。 (3)战后,各国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一体化的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件:要素国际流动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件:要素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1856a24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e.png)
X
2
X
2 2
Y Y
当δXY=1,有: p X X pY Y
当δXY<1,有: p X X pY Y
当δXY=-1,有:
p X X pY Y
两种资产的收益变动完全正相关,证券组合的风险是两种
证券风险的平均数;
两种资产的收益变动不完全正相关,组合的风险小于两种
表10-1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损失和利益
从表10-1可知,劳动力的国际转移使劳动力市场上不同的利益
集团受到的影响不同。在B国,劳动的需求方受损而劳动的供给
方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e。在A 国,该国本土工人受损而雇主
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b。从世界角度分析,劳动力的国际转移
能使整个世界获利。
三、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
会低于、而价格会高于完全竞争状态中的均衡值,
外资的流入可扩大该行业的产量,并降低产品价
格,从而使福利上升。
三、资本流动效应模型
投资国资本
边际生产力
受资国资本
边际生产力
MPKA
M
E1
E0
E
C
D
A
F
n
OA 投资国
N
K0
KA KB
图10-6 资本流动效应模型
肯普认为,
MPKB FDI在国际间
自由流动后,
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1.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福利效应
假设两国的劳动力是同质的、可移动的,劳
动力会从丰富的、低工资的地区流动到稀缺的、
高工资的地区。劳动力的这种流动会导致移出地
的工资上涨,而移入地的工资下降。如果不存在
流动成本,那么,劳动力的流动将一直持续到两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0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0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https://img.taocdn.com/s3/m/43d5059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2.png)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卡特尔一、关键词1.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相对于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是指地理区域比较接近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由政府出面在特定的一体化框架内,通过协调,缔结条约或协定,实施统一的政策或措施,各方互惠互利,以便在经济上实现联合而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2.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成员方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逐渐减免甚至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而逐渐实现商品自由贸易,但各成员方独立地保有对非成员方的关税结构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
3.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成员方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的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实现商品自由贸易,但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关税税率的一体化组织。
4. 贸易创造。
指各成员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增加。
5. 贸易转移。
指各成员之间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和各成员之间相互取消关税所带来的贸易方向转移,也就是贸易伙伴从组织外国家转换为组织内国家。
6.国际卡特尔。
指跨国界的同类产品的生产者通过某种协议控制产量,划定市场销售份额,将国际市场价格维持在完全竞争价格以上,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国际寡头垄断的组织形式。
二、复习与思考1. 假定封闭经济状态下产品X的价格在A国是10美元、在B国是8美元、在C国为6美元,并且A国是小国,不能通过贸易影响B国和C国的价格。
如果A国最初对从B国和C国进口的产品X征收非歧视性的100%从价税,那么A国应在国内生产产品X,还是从B国或C国进口产品X?答:如果A国对来自B国和C国的X商品施加100%的从价税,A国将自己生产X商品,因为自行生产的价格是10美元,相比之下,包括关税在内,从B国进口X的商品价格是16美元,从C国进口则是12美元。
2. 以练习题1为基础:(1)如果A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A国应在国内生产产品X,还是从B 国或C国进口产品X?(2)A国与B国建立的关税同盟是贸易创造关税同盟,还是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或两者都不是?答:(1)若A国和B国结成关税同盟,A国从B国进口X商品,这样价格仅为8美元,低于自行生产价格10美元,更低于从C国进口的12美元。
要素的国际流动
![要素的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48b3cdc55fbfc77da269b15a.png)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七、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入国的影响
正面影响 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扩大本国的投资能力; 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扩大本国的投资能力;引 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扩大本国生产能力; 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扩大本国生产能力; 开辟新的就业领域, 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 负面影响 大量外国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大量外国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有可 能损害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过度地利用外资, 能损害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过度地利用外资,可 能造成本国沉重的债务负担; 能造成本国沉重的债务负担;外资的进入会挤占当地 的销售市场, 的销售市场,可能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 16
13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麦克杜格尔模型 麦克杜格尔模型
14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六、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出国的影响
正面影响 能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能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其国际经济地 有利于缓解贸易保护主义; 位;有利于缓解贸易保护主义;可以带动商品和劳务 的出口 负面影响 大量的资本输出可能削弱国内资本的供给能力; 大量的资本输出可能削弱国内资本的供给能力; 资本输出国同时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带 入输入国,增加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入输入国,增加了潜在的竞争对手;丧失国内部分经 济效益; 济效益;减少本国就业机会 15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分类
根据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实际运 行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 行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将资本的国际 流动划分为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间接投资两大类型 对外直接投资和 两大类型。 流动划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两大类型。
第11章 要素国际流动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第11章 要素国际流动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709adfeefdc8d377ee3245.png)
11.1.2 资产组合模型
将投资组合理论扩展到国际资本市场,其结论对于理解国 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含有 存量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Fd f (i,i, R,W)
其中,Fd为资本输入国对资本输出国的进入需求,i为资本 输入国的利率,i*为资本输出国的利率,R为资本输出国对资 本输入国偿还债务的信心,它可以充当风险的替代变量,W 为投资者所拥有的资产总量。这样,资本输入国的资本需求 与本国利率、偿债信心、资产总量正相关,与输出国利率负 相关。
11.3.2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假设两国的劳动力是同质的、可移动的,劳动力会 从丰富的、低工资的地区流动到稀缺的、高工资的 地区。劳动力的这种流动会导致移出地的工资上涨, 而移入地的工资下降。如果不存在流动成本,那么, 劳动力的流动将一直持续到两个地区的工资相等为 止(见图11-5)。
11.3.2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11.3.3 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
WA W W1
OA
WB
EA
S
D a
b w1 w
s′ EB′
de
s
c
d
EB
L1 L
L2 LA
OB
l1
l
图11-6 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
l2 LB
11.4 技术国际转移
11.4.1 技术国际转移的动因与形式 技术是指用于产品生产的程序、方法,是科学理
论的物质表现。 原因: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和企
11.2.1 国际资本流动与总效用水平
U U2
U4 E1
U1
E2
E3
E4
TU
O
Q1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PPT30张)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PPT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0eb3bf1483c4bb4cf7ecd140.png)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
邮政编码:116025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 DUFE
(4)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一体化 苏联解体后,其原加盟共和国之间签署了27个经济一体化协定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其原自治共和国之间 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只有3个:克罗地亚-马其顿自由贸易协定 (1997年)、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由贸易协定 ( 2001 年)、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由贸易协定 (2002年);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生效的协 定有17个
1993年,中欧自由贸易协定(CEFTA)(波兰、匈牙利、捷克、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8国)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
邮政编码:116025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 DUFE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 邮政编码:116025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 DUFE
(2)西欧的经济一体化 1993年1月1日,欧洲内部大市场正式启动 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取代了欧共体 1994年1月1日,欧洲经济区正式宣告成立 1995年1月1日,芬兰、奥地利、瑞典加入——EU15国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全面进入流通领域 2002年7月1日起,欧元成为欧洲货币联盟内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 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 维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0国加入EU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EU27国 EC/EU和EFTA在欧、亚、非、拉美等地区签署的双边一体化协定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ef6993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6d.png)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第7章国际要素流动⼀、概念题1.外国直接投资(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答:外国直接投资⼜称“海外直接投资”,是指⼀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对另⼀国家或地区所进⾏的、以控制或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的跨国投资⾏为,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种重要形式。
跨国公司是最主要的直接投资主体之⼀。
外国直接投资有多种具体形式,常见的有直接在国外投资设⽴⼦公司或分公司、购买国外某公司全部或⼀定⽐例的股份并获得⼀定的控制权、通过与东道国企业签订各种合约或合同取得对该企业的某种控制权等。
2.跨国公司的分布及内部化动机(lo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motives of multinationals)答: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市场,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的问题的⾏为过程。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上升,因此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
因此,建⽴企业内部市场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形成的公司内市场,就能克服外部市场和市场不完全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给技术转移和垂直⼀体化带来好处。
3.要素流动(factor movements)答:要素流动是指⽣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具体包括劳动⼒流动、国际借贷和证券投资等形式的短期资本流动,以及跨国公司进⾏的长期投资等。
就经济本⾝⽽⾔,⽣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商品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没有本质的不同,⼆者在⼀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在现实⽣活中,由于社会、政治和⽂化传统等⽅⾯的差异,⽣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远⽐商品的国际流动困难和复杂。
如今,商品的国际流动越来越便捷,但⽣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还有很多限制:⼤多数国家仍对移民做出严格的限制,东道国对国际资本短期流动的投机性和冲击⼒提⾼了警惕,⼤多数国家对跨国公司进⾏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股权⽐例做出了限制性规定等。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34a10eefdc8d376ee32de.png)
《国际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F2.F 3.T 4.F 5.T 6.T 7.T 8.T 9.F 10.F 11.F 12.T13.T 14.T 15.F 16.F 17.T 18.F 19.T 20.F 21.F 22.T23.F 24.F二、选择题1.c 2.d 3.b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b 12.d 13.A 14.A 15.B 16.D 17.D 18.B 19.C 20.D 21.D 22.A 23.C 24.C 25.c 26.b 27.d 28.d 29.c 30.c 31.d 32.b 33.d 34.b 35.D36.c 37.a 38.d 39.a 40.d 41.d 42.d 43.b 44.d 45.c 46.b三、概念解释1.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2.幼稚产业理论:是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是一种暂时性的。
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应能抵消现有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京的重要性。
3.战略性贸易政策:该政策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提出的。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4.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5.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无论两种要素的所有者倾向于消费哪种商品,国际贸易将提高一国出口产品中密集是用要素(即本国较丰裕的要素)的收益,而降低其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要素(即本国较稀缺的要素)的收益。
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0b160d47be23482fb4da4ce9.png)
2018/8/29
13
图11-8
2018/8/29 14
表11-1 劳动力移动的损失和利益 集 团 经济利益或损失 +(d+e) +c -(c+d) -a +(a+b) +(b+e)
15
移 民 留在B国的工人 B国的企业主 A国的工人 A国的企业主 净效果
2018/8/29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现移居美国的移民在获得工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 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的投资。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直接操纵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 行过程的投资。
本章在不涉及投资主体和企业行为的情况下讨论 资本的国际流动问题,也就是间接投资问题。
2018/8/29
3
一、资本流动纯理论
研究方法:把国际投资看作是一种国际交换,用现 在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这样,便可以用我们 所熟悉的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了。 模型假定
2018/8/29 9
上面模型可用于研究两个国家间的资本流动
如果甲是美国人,乙是日本人,那么分别把这两个国家所 有个人的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沿水平方向加总起来,便可 以得到两国的总储蓄曲线和总投资曲线,个人生产可能性 边界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也可用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 无差异曲线来代替。这样,我们对甲乙两人的行为所做的 分析便可以直接用来解释美日两国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美国由于购买现在商品而造成的贸易逆差是由其资本账户 的顺差来弥补的,它是商品的净购买国,同时也是证券 (对将来商品要求权)的净出售国。日本则相反,它用贸 易账户的盈余来弥补资本账户的赤字。无交换条件下的实 际利率的差别促使日本向美国出售现在商品,并用所获得 的资金从美国那里购买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金融证券), 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及其他障碍的话,这一过程将一直进 行到美、日两国的实际利率相等为止。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d700a4dd88d0d233d46a69.png)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国际经济学课件-要素国际流动
![国际经济学课件-要素国际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32f670bee45c3b3566ec8b8b.png)
三、勞動力國際流動與勞動力市場
WA
W
a
W1
WB
EA
S
b
D
w1 w
淨效果?
s′ EB′
c
de
s
EB
d
OA
L1 L
L2 LA
OB
l1
l
l2 LB
勞動的價格
勞動供給者(勞 動者)剩餘
勞動需求者(企 業主)剩餘
A國
勞動流 勞動流 動前 動後
變化
W
W1
下降
減少:-a
增加:+(a+b)
B國
勞動流 勞動流 動前 動後
0
K0E0CKA + K0E0CKA
投資收入-產量減少= E0CD
OA
投資國:A國
MPKB
m
E1 a
E0
C
e
D F
n
N
K0 KA KB
OB
第二節 資本國際流動的經濟效應
資本量
資本流動 資本流動
前
後
變化 MPKA
M
OBK0 +K0KA
資本邊 際產出 KBE!
K0E0
-CE!
產量
OBmE1KB OBmE0K +K0E0E!KB
第三節 勞動力國際流動
勞動力國際流動的形式: 永久移民式的勞動力國際流動; 中短期國際勞務出口(工程、服務等工作人 員); 留學人員; 技術性勞務合作(人才流動); 外資機構的工作人員(未跨國界的流動)。
第三節 勞動力國際流動
二、勞動力國際流動的經濟效應
勞動流動 勞動流動
前
後
變化 MLKA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43e7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d.png)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全球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活动的边界逐渐模糊,形成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系统。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货币体制重建和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
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组织的帮助,各国之间实现了货币稳定和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
此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技术的传播和跨国公司的增多,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一体化的核心是经济交流和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通过贸易、投资、金融流动等方式相互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经济网络。
跨国公司的兴起使得生产过程越来越跨国化,跨国投资和跨国并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资本自由流动,使得各国之间的金融体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贸易自由化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全球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550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9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8%。
贸易带来了资源配置的优化,降低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提高了商品的多样性和质量。
同时,贸易也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机会,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引发了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贸易自由化也导致了一些产业的变革和就业的不稳定,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贸易逆差国带来了困难。
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资本流动性也加大了全球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与沟通。
经济一体化需要有一个稳定和可靠的国际经济秩序,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合作机制来应对金融风险和不稳定性。
同时,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政策需要更加开放和透明,减少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10章 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10章 国际要素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b6130a0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46.png)
本章结构
国际劳动力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 ❖ 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
❖ 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 ❖ 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
第一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
❖ 一、劳动力流动的产生
近代国际劳动力的流动始于欧洲 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美国仅欧洲移民已达
2000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亚国家流入美国和加拿大屡
❖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分析
rA
rB
F
r1'
r2
r2’
r1
世界净产出 增加PUT部 分,A国获得 PWT的好处, B国获得 PWU的好处
OA
O2
O1
OB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含义和特点 ❖ 国际直接投资也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
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资本对外输 出。 ❖ 可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外国股权两种 ❖ 新形式以利润再投资
一些国家的地区针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设限。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国 家或另一个地区之间以及与国际金融组织之间的资 本转移、输出与输入。
❖ 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或劳务交易的区别:
商品交换实现了所有的转移,而国际资本通过货币资本 的国际转移仅仅实现了货币使用权、支配权的让渡,而 未发生货币所有权的转移。
A国劳动力市场
B国劳动力市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m’<Fm,体现了劳动力跨国流动的经济和非经济成本。经济 成本包括移民的费用、移民过程中工资的损失等。非经济成本 则包括背井离乡导致思念亲友,移民后在新环境中遭遇歧视等。 B国银民在A国获得的工资Fm在B国相当于工资水平Fm’。
国际经济学课件11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课件11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1b2b54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b.png)
目录
国际要素流动概述国际劳动力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技术转移国际要素流动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01
CHAPTER
国际要素流动概述
国际要素流动是指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跨国转移和重新组合,主要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国际要素流动具有跨国性、动态性和市场性,它能够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波动有重要影响,可以导致货币投机的发生和汇率的剧烈波动。
汇率波动
04
CHAPTER
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是指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定义
国际技术转移通常涉及技术的跨国界传播和使用,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
特点
技术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
就业创造效应
风险分散
各国政府通过税收、补贴、外资政策等手段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政策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全球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和一体化,提高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金融市场一体化
国际要素流动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
02
CHAPTER
国际劳动力流动
定义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跨越国界的流动,以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或生活环境。
特点
国际劳动力流动通常涉及大量人口,包括移民、外派员工、留学生等。这些劳动力流动对输入和输出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经济学 第七章 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 第七章 国际要素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8271f1d369eae009591bec17.png)
关于劳动力流动的图形说明
W/P,
W*/P*,
流动前:本国劳动力OL1,外国劳 动 力 O*L1, 本 国 实 际 工 资 (C 点 ) 低于外国实际工资(B点)。流动
均衡时,本国劳动力OL2,外国劳 动力O*L2, 两国实际工资相等。
MPL
MPL*
B A
MPL*
C
MPL
O
L2
L1
O*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
➢生 产 量 = 边 际 劳 动 生 产 曲 线 下 的 面 积 (阴影部分总面积) ➢劳动者所得=实际工资率*劳动投入量 (兰色阴影部分面积) ➢资本所得=产出-劳动者所得 (灰色阴影 面积)
L
国际要素流动的经济效应-以劳动力流动为例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机制:实际收益率的差异是形成国际要素流动的重要原因。 边际劳动产出具有递减的规律,因此,当劳动力从低工资国家流向高工资国 家后,高工资国家的边际劳动产出(实际工资)下降,低工资国家的边际劳 动产出因劳动力减少而上升。只有在两国实际工资率完全相等时,劳动力的 流动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目的 ➢ 分布动机:市场接近、廉价生产要素与资源获得、避免贸易摩
擦、减少纳税、扩大规模、分散风险、减低汇率波动的影响。 ➢ 内部化:减少交易费用、回避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低效率、保证
供需稳定、防止技术扩散、保持垄断地位。
主要理论
➢ 垄断优势理论(海默):获取垄断利润,选择优势产业对外投资。
国际借贷利益的说明
假设仅有一种消费品、没有商品的贸易、存在当前和未来两个时期。
➢ 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有限的资源下,增加投资会导致当前消费品的 生产减少,未来消费品的生产增加。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当前消费 品生产与未来消费品生产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上的接近或已经建立 的贸易联系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13
2、福利分析
—麦克杜格尔资本流动示意图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代表了资本的收益
F
A国资本 收益增加, 其它要素 收益减少 B国资本
收益减少,N
其它要素 收益增加
C
0
2020/10/28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Q2 Q0 Q1 Q3
Q
5
3.更有可能导致福利增加的条件
成员国之间以前的贸易壁垒较高 关税同盟成员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贸易壁垒较低,
此时不太可能产生代价高昂的贸易转移 建立关税同盟的国家数量多规模较大 同盟国之间经济竞争的程度高于互补的程度 成员国之间的地理位置较靠近 潜在同盟成员之间的贸易经济交往较多
2020/10/28
成员国之间具有更低的贸易壁垒
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每个成 员国保留自己的贸易壁垒 (贸易偏差)trade deflection
取消内部贸易壁垒,同时一致对外
增加了允许参加国之间资本和劳动力 的自由流动
增加了统一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和财政政 策
-9- 经济一体化
3
二、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应分析
1.贸易创造关税同盟
贸易创造 定义
是指同盟中一个国家的国内 产品被同盟中另一国的较低 生产成本的进口产品所替代
贸易创造增加福利 贸易创造关税同盟同时增加了
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福利
P S
E
e b
c
d
B国X商品市场
S1+T D S1
Q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4
2.贸易转移关税同盟
P
生产者改进技术、刺激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提高消费 者的福利
2、市场规模的扩大
生产的规模经济
3、刺激非成员国的投资 4、同盟内的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使它
的经济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8
四、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1、欧盟(教材280页) 2、北美自由贸易区(教材284页)
贸易转移
定义
是一国的进口从成本低的 非同盟国家转向成本高的 同盟内国家。
贸易转移减少福利
2.5
贸易转移关税同盟
既产生了贸易创造,又产
2
生了贸易转移
(C国) 1.5
贸易转移关税同盟的福利
效应取决于贸易转移与贸 易创造效应之间的对比
(A国)1
B国X商品市场
D
S
E
a
bc d
e
S1+T S3 S1
-9- 经济一体化
12
1、资本在国家流动的原因
证券投资的原因
投资者追求的是在既定风险 水平下,收益的最大化。
分析
以平均收益率的方差来测度 风险
股票A 20%-40% 股票B 10%-50% 概率:50% 期望收益30%
直接投资的动机
水平一体化
垂直一体化
规贸易壁垒
追求东道国的对待外资的 优惠政策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16
2、福利分析
迁出国福利
F
增加
A国
迁入国福利 增加
J
B国 M
H
N C
0
2020/10/28
E
R
T
G
VMPL2
B
VMPL1
A
0·
A国与B国-9- 经资济本一体存化 量之和
17
作业
262页:练习题:2、7、14 294页:复习题2、3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Chapter 9 经济一体化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1
主要内容
一、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二、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应分析 三、关税同盟的动态福利效应分析 四、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2
一、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特惠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9
Chapter10
国际资源的流动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10
主要内容
一、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二、国际间的劳工迁徙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11
一、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1、资本在国家流动的原因 2、福利分析
2020/10/28
J
A国
B国福
B国 M
H
利增加
量
E
R
T
VMPK2
B
A国与B国资本存量之和
-9- 经济一体化
G
VMPK1 0·
A
A国的福 利增加
量
14
二、国际间的劳工迁徙
1、国际间劳工迁徙的原因 2、福利分析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15
1、国际间劳工迁徙的原因
非经济原因——19世纪 经济原因——二战后
18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6
4.关税同盟的其它静态福利
行政费用的节约 贸易条件效应
➢ 贸易转移关税同盟:贸易条件改善 ➢ 贸易创造关税同盟:贸易条件恶化(可能)
获取在国际谈判中的更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2020/10/28
-9- 经济一体化
7
三、关税同盟的动态福利效应分析
1、竞争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