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大题解题步骤

合集下载

物理电磁感应大题解题技巧

物理电磁感应大题解题技巧

物理电磁感应大题解题技巧一、电磁感应大题的特点电磁感应大题啊,那可是物理试卷里的“大怪兽”。

它往往会把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像什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啦,楞次定律啦,和电路知识、力学知识甚至能量知识都搅和在一起。

就好像是把各种食材扔进一个大锅里煮成一锅大杂烩,让你去挑出里面的各种成分。

比如说,它可能会给你一个复杂的线圈在磁场里运动的场景,这个线圈可能还连着电阻啊电容之类的电路元件。

这时候你就得搞清楚,这个线圈运动的时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多少,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然后再考虑这个电流在电路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比如产生热量啦,对其他元件有什么作用力啦,整个过程就像在解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一样。

二、解题的基础步骤1. 搞清楚题目中的物理场景你得仔细看题,看看是哪种类型的电磁感应现象。

是导体棒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呢,还是线圈在磁场里转动或者是磁场在变化。

比如说,如果是导体棒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那你就要确定导体棒的长度、运动速度、磁场的大小和方向这些基本要素。

就像你要去一个地方,得先知道目的地在哪,怎么去一样。

对于线圈在磁场里的情况,要确定线圈的匝数、面积,磁场是匀强磁场还是变化的磁场等。

这些信息就像是你破案的线索,少一个都不行。

2. 运用基本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必须要用的。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有关。

如果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那感应电动势E = BLv(B是磁场强度,L是导体棒长度,v是速度),这个公式就像是你的魔法棒,能帮你算出感应电动势这个关键数值。

楞次定律也不能忘。

它就像是一个交通警察,告诉你感应电流的方向。

它的核心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比如说,如果磁通量在增加,那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就要和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如果磁通量在减少,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就要和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

三、复杂情况的应对1. 结合电路知识当电磁感应和电路结合的时候,你要把感应电动势当成电源的电动势。

高中物理大题怎样写步骤才算规范(高中物理大题答题书写规范)

高中物理大题怎样写步骤才算规范(高中物理大题答题书写规范)

高中物理大题怎样写步骤才算规范(高中物理大题答题书写规范)
首先要明确写步骤的目的:得分。

高考计算题怎么给分?
两个得分点:方程和结果。

知道得分点了,步骤自然就会写了:
①最简单的写法:只写公式和结果。

②进阶写法:指出研究对象和过程,公式和结果。

③高阶写法:指出假设物理量,对象、过程,公式名称,公式,结果。

至于画不画图,原则上不画,因为不给分。

画呢,有助于改卷老师了解你的解题思路。

但很费时间(理综时间很紧),尽量不画。

还有,公式要编号,目的是提醒改卷老师得分点。

编号数字要对齐,既要对,又要美观。

高中物理大题格式

高中物理大题格式

高中物理大题格式
高中物理大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 题目解答:首先写出题目的解答过程,这是大题的主要部分,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详细解答。

2. 公式推导:在解答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物理公式逐步推导出来,这样能够使解题过程更加清晰和有逻辑性。

3. 公式符号:使用标准的物理符号来表示物理量,保持公式整洁和一致性。

4. 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清晰地表述解题思路,让阅读者能够理解你的思考过程。

5. 答案:最后给出答案,如果题目有多个小问,需要分别给出每个小问的答案。

以下是一个示例:
题目: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从高 h 处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解答: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
$v^2 = 2gh$
其中,$v$ 是小球落地的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小球下落的高度。

代入已知数值 $m = 1kg$,$h = 10m$,得到:
$v^2 = 2 \times 10 \times 10 = 200$
解得 $v = \sqrt{200} = 10\sqrt{2}m/s$。

所以,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为 $10\sqrt{2}m/s$。

高考物理大题的万能答题模版飞速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大题的万能答题模版飞速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大题的万能答题模版飞速解题技巧送分啦,不会写大题或者是在大题经常丢分的的同学们有福啦!高考物理大题的万能答题模版飞速解题送给你们。

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题型5 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题型6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①。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一、读题审题首先呢,拿到物理计算题,可别着急就开始写公式计算。

要仔仔细细地读题,把题目里给出的信息都找出来。

像那些已知的物理量啊,是速度、质量还是啥的,得明确。

这一步看起来简单,但我跟你说,真的不能小瞧它!有时候题目里会藏着一些小陷阱,要是没审好题就开始做,很可能就掉坑里去了。

我就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觉得题很简单,读了一半就开始做,结果做到一半发现不对,又得重新来,多浪费时间呀!二、确定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读完题之后呢,咱们得确定研究的对象是啥。

是一个物体呢,还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呀?然后再把这个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想清楚。

这一环节我通常会花多一些时间,确保想得更仔细。

你得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这个过程过一遍,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哪些物理现象发生。

比如说一个物体是先加速再减速呢,还是一直做匀速运动呀?这个过程要是没搞清楚,后面的公式都不知道该咋用呢。

三、分析物理状态和受力情况接着就要分析物体在每个阶段的物理状态啦,还有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这一步也很关键哦!如果是受力分析的话,要把所有的力都找全,可别漏了哪个力。

像重力、摩擦力、支持力这些常见的力,得一个个地想清楚它们的方向和大小关系。

有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力,这就需要你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去判断了。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我通常会再检查一次,真的,确认无误是关键!四、选择合适的物理公式分析好受力和状态之后呢,就到了选公式的时候啦。

物理公式那么多,到底该用哪个呢?这就需要根据前面的分析来决定啦。

比如说,如果是关于运动学的问题,你就得从运动学的那几个公式里找合适的。

有时候可能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好几个公式呢,这时候就要灵活运用啦。

你是不是也觉得有点头疼呢?哈哈,其实只要前面的步骤做扎实了,选公式也没那么难啦。

五、代入数据进行计算选好公式之后,就可以把题目里给出的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啦。

这一步要特别小心哦!数据可别代错了,小数点啥的都要看好。

计算的时候呢,最好一步一步来,别着急,要是中间算错了,后面的结果肯定也不对啦。

物理大题正确解题步骤

物理大题正确解题步骤

物理大题正确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了解所求物理量、给出的已知量和要使用的公式。

2.化简题目,消除无用的数据,简化计算过程。

3.列出所需物理公式,将已知量代入公式中,解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

4.进行单位换算,确保所有物理量的单位一致。

5.将所求物理量表达式代入计算器中,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6.检查计算结果,保持精确度,确保计算过程无误。

7.最后将答案进行四舍五入,加上单位,得出最终答案。

以上是物理大题正确解题步骤,只有通过正确的解题步骤,才能得出精确的答案。

- 1 -。

中考物理力学大题解题步骤

中考物理力学大题解题步骤

中考物理力学大题解题步骤有关中考物理力学大题的解题步骤,一般可以分下面几步进行训练:1)物理概念分析,也就是受力分析。

在这个层面,只要能掌握基本的初中物理力学概念,在一个思维比较清晰的老师的讲解下应该能够很快掌握。

当然,不同的老师讲解的方法不一样,但是一般都应该涉及到的是浮力滑轮组合、浮力杠杆组合、杠杆滑轮组合已经浮力杠杆滑轮组合。

除此之外,还可能涉及到的是关于摩擦力的应用,固体压强和气体、液体压强的应用,当然还要学生熟悉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定义式和推导式。

不同的组合,受力分析会有略微的不同,但对于普通的初中生来说,通过几次简单的训练就能很准确的把握住。

2)列出关系式。

这一步最简单。

在初中的考试大纲里,只涉及到物体的受力平衡,也就是物体只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列出的关系式就只能是平衡方程,这里的平衡方程包括两种,质点受力平衡和旋转平衡(即杠杆)。

当然一道题中只有这些关系式子是不能给出要求解的物理量的,一般情况下,题中还会给出一些比例关系式。

一般情况下这些关系式恰恰是解题的入手点。

3)对所列关系式就行求解。

这一步本来应该是学生最容易把握的,但是现在却恰恰相反,大部分学生出问题就出在这里。

这里的解题涉及到很多数学上的知识,就现在的初中生来说,大部分不能熟练运用甚至是不会用这些知识。

这里的数学知识涉及到代数、多元方程、比例、简单的三角函数,甚至还能涉及到相似和全等。

对于普通的学生,要实现上面的三步一般要有二十次课的讲解和培训就能很熟练的掌握,实现这一步基本就能对力学大题对到八九不离十了。

那么要想实现对所有的力学题一目了然还要领悟下一步:4)训练从体外找解题思路。

在第一步中其实涉及到阅读题的问题,当然这一步很容易,和学生一讲就明白,就是速读一遍题,找出题中几个状态,这是为了受力分析的要求。

那么如何从体外找解题思路呢如果你能够掌握了前三步,那么做题就可以反向分析了,就是跳出题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提出的题眼。

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思路

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思路

22000202=a =-=++=21=+21=2=t t t t t s v v t v v at v v s t a s v t at h gt v gt ⎧⎪⎧⎧⎪⎪⎪⎪⎪⎪⎪⎪⎪⎪⎨⎪⎪⎪⎪⎪⎪⎪⎨⎨⎪⎪⎪⎩⎪⎪⎪⎪⎧⎪⎪⎪⎨⎪⎪⎪⎪⎪⎩⎩⎪⎩匀速直线运动 s vt ☆2 无☆ 无s 普通 无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无v 自由落体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分析运动,只分析能量与瞬时受力运动竖直 平抛曲线运动2200x022002211=+()22=+(=)==+=cos ,=cot )=+ma =y yt y yt x xo yt x yt h v t at h gt v v at v gt v v v v v v v L h s θθθφ⎧⎧⎪=⎪⎪⎨⎪⎪⎩⎪⎪⎨⎪⎧⎪⎪⎪⎨⎪⎪⎪⎩⎩⎫⎧⎪⎪⎨⎬⎪⎪⎩⎭末末合向向 水平 s v t ☆或三角函数(末速度(斜)或三角函数(tan =2tan )平面匀速圆周圆周竖直非匀速圆周F =F =天体匀速运动22222==22=v r m v r T v l v v mrw v rw t t r r w mr T T πππ⎧⎪⎪⎪⎪⎪⎪⎪⎪⎪⎪⎪⎪⎪⎪⎪⎪⎪⎧⎪⎨⎪⎪⎪⎪⎪⎪⎪⎪⎪⎪⎪⎪⎪⎪⎪⎪⎪⎨⎪⎪⎪⎪⎪⎧⎪⎛⎫⎪⎪⎪ ⎪⎪⎪⎪ ⎪∆∆⎪⎪⋅⎪⎨ ⎪⎪∆∆⎪⎪ ⎪⎪⎛⎫⎪⎪ ⎪⎪ ⎪⎪⎝⎭⎪⎪⎝⎭⎩⎩⎩(a===) 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受力分析⎪⎪⎪⎪⎪⎪⎪⎪⎪⎩⎪⎪⎪⎪⎪⎪⎪⎪⎪⎨⎧⎪⎪⎪⎪⎩⎪⎪⎪⎪⎨⎧⎪⎩⎪⎨⎧⎪⎩⎪⎨⎧⎪⎪⎪⎪⎩⎪⎪⎪⎪⎨⎧⎩⎨⎧)(力,轨道的支持力,固定在一点的绳子拉例: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圆周运动圆心与运动方向垂直,指向随运动改变的力的方向向随运动发生改变物体至少一个受力的方圆周运动运动解,分别分析两个方向需将运动按受力方向分直)向呈夹角(一般情况垂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不随运动发生改变所受合外力方向大小均平抛运动曲线运动培力随速度改变)(例:切割磁感线时安小会发生改变方向与运动平行,但大非匀变速直线:合外力减速平行,同向加速,反向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随运动变化所受合外力方向大小不匀变速直线受力平衡匀速直线:任何方向均静止:受力平衡直线运动运动1.受力分析中合外力的作用(或受力分析的目的)分解此力F 要按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为什么呢? 为什么不按此方向分解?单摆受到的重力和拉力要如何分解呢? 是水平竖直分解? 还是这样分解?2o o =====cos 0==cos =cos90X Y X X K Y Y F ma v F ma m r W F S W F S FS W F S θ⎧⎪←⎧⎪⎨⎪⎨⎪←⎪⎪⎩⎩⎧→⎪∆=⨯→⎨→⎪⎩合合向向改变形变改变速度大小与速度方向平行的力,F 力的作用改变改变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力,F F 做功,动能改变,速度改变由E 不做功,动能不变,运动方向改变所以单摆的受力分析,应先确定此处速度方向 因此受力分析为X :Gx 与速度平行,做功,使单摆加速Y :F-Gy=F 合=F 向=mv ²/r ,有速度时,F 大于Gy ,改变方向速度为零时,F 等于Gy所以变速运动或可以写出合外力的受力分析:沿运动方向及与运动垂直的方向进行受力分解2.匀速或静止的受力分解(分解完,受力平衡)一般都是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分解,但所有的都这么分吗?例如,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随角度降低,FN ,F 怎么变化?所以,匀速或静止时:沿接触面方向及接触面垂直方向,或水平竖直进行受力分解(哪种分解的力少用哪种) 注1:找角的方法,通过已给角的平行线和所在三角形,将已给角转移到受力分解的中心点四周注2:做受力分析,要找已知受力与所求受力之间的关系注3:超失重与整体隔离法,将在选择题受力分析中细说注4:画图法不能分析角度改变与无不变力共存的情况,受力合成不能分析多种力,使用时需注意。

高一物理运动学解题技巧

高一物理运动学解题技巧

高一物理运动学解题技巧
1、分析题干:
在解决物理运动学题目时,首先要将题目仔细阅读,并从物理知识体系中整理出有关的定义和公式,仔细理解题干,分析题中的未知量与
已知量,以及题中的计算要求,找出其间的联系,把相关知识点和公
式整理出来,把该题组织在一起,获取最终答案。

2、解题步骤:
(1)确定表达式:将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变量代替,并
按照物理定律、运动学公式表示出来。

(2)分析题目:根据物理定律、运动学公式等,从题目中思考解题
的关键步骤。

(3)数据处理:根据物理定律、运动学公式,计算出题目的未知量
的数值大小,并作出分析比较。

(4)结果分析:通过计算出未知量的大小和公式的分析,得出最终
结果,并对物理知识进行总结以及对结论进行分析和验证。

3、知识点拓展:
(1)物理定律:物理定律是指人们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的客观的、永恒的自然规律,我们认为它是包含在宇宙外面的,不受任何造物主
的控制。

(2)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是指物理学家们在表征物体的运动的
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定律。

例如动量定理、刚体运动定理等。

(3)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由物理学家构建、模拟物理现象的数学模型。

通过该模型来研究物理知识,并在物理学实验和校正物理论调整中发挥作用。

4、总结归纳:
解决物理运动学题目,需要从物理知识体系中梳理出有关的定义和公式,分析题干,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按照物理定律、运动学公式等不断计算出未知量的大小,并能够拓展结论。

除此之外,还需运用物理模型模拟现象,以辅助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物理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

物理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分析运动状态:①若有某个固定点或固定轴,开始运动瞬间速度与外力垂直,且某个外力为变力,物体将做圆周运动。

(关键是看是否有初速度与外力是否垂直,速度与外力是否变化。

)②若切线方向有加速度,则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

若切线方向无加速度,则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例题:如下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A、B,用长L=0.8 m的细绳悬于以v=4 m/s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顶部,两球与小车前后壁接触,由于某种原因,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此时悬线的拉力之比F B∶F A为(g=10 m/s2)( C )A.1∶1B.1∶2C.1∶3D.1∶4答案:C (A球以v=4 m/s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B球静止)2.确定圆心与轨道半径:例题: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半径R=20cm,在环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若圆环以w=10 rad/s 的角速度转动(取g=10m/s2),则角θ的大小为( C )A.30°B.45°C.60°D.90°答案:C(质点与转轴的垂点为圆心,垂线为半径)3.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例题:创新P21 跟踪2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转筒,绕其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块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小物块不下落,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 C )a0/图4-21答案:C如图4-2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转筒,绕其竖直中心轴OO’转动,小物块a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与圆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小物块不下落,圆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为答案:几种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图表图形受力分析以向心加速度方向建立利用向心力公式坐标系4.列式求解典型实例一、临界条件:1,竖直平面内:考点: 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对于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的问题,中学物理中只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1)、如图所示,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①临界条件:小球达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或轨道的弹力)刚好等于零,小球的重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mg=rmv 2临界上式中的v 临界是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通常叫临界速度,v 临界=rg .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v 临界. 此时小球对轨道有压力或绳对小球有拉力mg rv m N -=2③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v 临界(实际上小球还没有到最高点就已脱离了轨道). (2)、如图所示,有物体支持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①临界条件:由于硬杆和管壁的支撑作用,小球恰能达到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v 临界=0.②图(a )所示的小球过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情况是当v=0时,轻杆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 ,其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即N=mg ;当0<v<rg 时,杆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rv m mg N 2-=,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取值范围是mg>N>0. 当v=rg 时,N=0;当v>rg 时,杆对小球有指向圆心的拉力mg rv m N -=2,其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图(b )所示的小球过最高点时,光滑硬管对小球的弹力情况是当v=0时,管的下侧内壁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其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即N=mg.当0<v<rg 时,管的下侧内壁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rv m mg N 2-=,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取值范围是mg>N>0. 当v=gr 时,N=0.当v>gr 时,管的上侧内壁对小球有竖直向下指向圆心的压力mg rv m N -=2,其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④图(c)的球沿球面运动,轨道对小球只能支撑,而不能产生拉力.在最高点的v 临界=gr .当v>gr 时,小球将脱离轨道做平抛运动.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⑴如图1、图2所示,没有物体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①临界条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v 临界=Rg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Rg ,当v >Rg 时, 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物理路程时间速度大题格式

物理路程时间速度大题格式

物理路程时间速度大题格式
物理路程时间速度大题是物理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涉及到物体在给定时间内所覆盖的路程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物理路程时间速度大题的解题格式:
题目: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全程10公里。

他以20km/h的速度骑行,在不考虑任何阻力和停顿的情况下,他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学校?
解题步骤:
1. 确定已知条件:路程为10公里,速度为20km/h。

2. 确定所求:到达学校所需时间。

3. 利用速度定义计算时间: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即 v = s / t。

4. 根据已知条件和速度定义,代入数值进行计算:20km/h = 10km / t。

5. 通过移项和化简,得到时间的计算式:t = 10km / 20km/h。

6.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时间的数值:t = 0.5小时。

综上所述,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需要0.5小时。

拓展: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利用速度定义公式
v = s / t 进行计算。

如果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通过移项和化简来计算路程。

如果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通过移项和化简来计算速度。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并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取舍和精确计算。

此外,还要注意题目中是否有其他条件,如考虑阻力、停顿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物理真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物理真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物理真题解析与答题技巧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物理考试,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物理真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一、物理真题解析1. 理解题目要求:在解析物理真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并明确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

例如,某题目可能要求求解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结合物理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

2. 应用物理公式:在解析物理真题时,熟练掌握和应用物理公式是十分关键的。

通过分析题目,确定应用的具体物理公式,并将所给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注意单位换算,确保最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理清逻辑思路:在解析物理真题时,要注重理清思路,合理组织解题步骤。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将信息整理清楚,有助于理清思路和解题过程。

4. 注意细节处理:在解析物理真题时,一些细节处理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例如,对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正负号、大小关系等。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位数等细节。

二、答题技巧1. 强化基础知识:物理学科内容广泛,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物理题目的基础。

因此,同学们要牢固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并注意归纳总结一些常见的物理定律和公式。

2. 理解图示信息:在做物理题目时,往往会伴随有图示或图表。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图示信息,理解图示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解答题目。

3. 多做真题:物理题目往往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化和创新。

因此,同学们要多做真题,在做题过程中逐渐熟悉题型和题目难度,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

4. 划分重点:在解答物理题目时,有些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如果抱着一股脑地按照顺序答题,可能会浪费时间。

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和自己的掌握情况,合理划分答题顺序,先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再解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5. 小技巧应用:在解答物理题目中,有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来简化解题过程。

物理做题格式

物理做题格式

物理做题格式
物理做题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读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弄清楚题目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2. 分析:对题目进行物理分析,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建立物理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

3. 列方程: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方程可以是数学表达式,也可以是图形或表格。

4. 求解: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出结果。

如果需要计算,要写出计算过程。

5. 讨论: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其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

如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6. 作答:按照题目要求,写出完整的答案。

答案应该清晰、准确、完整,符合物理概念和规律。

具体的格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进行调整,例如计算题、实验题、论述题等。

同时,也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严谨性,避免出现逻辑错误或表述不清的情况。

中考物理电学计算大题(含答案和详细解答步骤)

中考物理电学计算大题(含答案和详细解答步骤)

中考物理电学计算大题1、为了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已被广泛应用.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V,传感器电阻R 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 2的电阻为60Ω.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扭(即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对酒精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的为6V.(1)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2)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时,滑动变阻器R 1的电阻值为多少?(3)调零后,R 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10s,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A,表明驾驶员酒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解:由电路图可知,R 1与R 2串联,电压表测R 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 2的电阻为60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的示数:I===0.1A;(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此时R 1两端的电压:U 1=U﹣U 2=8V﹣6V=4V,∴R 1===20Ω;(3)调零后,R 1的电阻保持不变,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 1′=I′R 1=0.2A×20Ω=4V,∴电压表的示数:U 2′=U﹣U 1′=8V﹣4V=4V.答:(1)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2)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时,滑动变阻器R 1的电阻值为20Ω;(3)调零后,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A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20Ω。

当断开开关S 1和S 2,闭合开关S 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当断开开关S 2,闭合开关S 1、S 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0A。

求:(1)电阻R 2的阻值。

(2)断开开关S 1和S 3,闭合开关S 2时,加在电阻R 1两端的电压。

解:(1)当S 1和S 2断开,S 3闭合时,R 2断路,I 1=0.50A 电源电压U=I 1R 1=0.50A×20Ω=10VS 2S 1S 3当S 2断开,S 1和S 3闭合时,R 1和R 2并联过R 2的电流:I 2=I -I 1=0.90A-0.50A=0.40A R 2=U/I 2=10V/0.40A=25Ω(2)当S 1、S 3断开,S 2闭合时,R 1和R 2串联,电流I =I 1=I 2=U/(R 1+R 2)=10/45(A)R 1的电压:U 1=I 1R 1=U R 1/(R 1+R 2)=10V×20Ω/(20Ω+25Ω)=4.4V3、如图所示,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1A”的字样。

物理解题步骤

物理解题步骤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看懂题。

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高考物理难题解题攻略

高考物理难题解题攻略

高考物理难题解题攻略高考物理难题解题攻略1. 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2. 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

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

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 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挖掘。

4. 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高中物理考试答题技巧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2)相信第一判断:只有当你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

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尤为重要。

切记:每年高考选择题错误率高的不是难题,而是开头三个简单题。

不要再最简单的地方,轻敌栽坑!实验题的做题技巧(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图题: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步骤

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步骤

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步骤
《初中物理大题解题步骤》
哎呀呀,初中物理大题啊,那可真是有点头疼呢!不过呢,咱也别怕,一步步来就能搞定啦!
就说有一次做一道关于浮力的物理大题吧。

那题啊,可复杂了,又是各种数据,又是各种情况。

但咱不慌呀!首先呢,得把题目好好读一遍,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一个字都别放过。

然后呢,把那些关键的条件都给拎出来,比如说物体的质量啦,体积啦,液体的密度啦之类的。

接着呢,就开始分析啦。

想想看,这浮力到底是咋回事呢?哦,对了,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嘛。

然后就根据这些条件,列出相应的公式,一步步计算。

这时候可不能粗心大意哦,不然一步错步步错。

在计算的过程中呢,也得细心细心再细心,可别算错了数呀。

就像走在小路上,得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的。

最后呢,算出答案啦,还得检查检查,看看合不合理。

如果感觉不太对劲,那就再重新算一遍。

总之啊,做初中物理大题就像一场战斗,咱得有耐心,有细心,还得有勇气!这样才能把那些难题都给打败呀!嘿嘿,大家加油哦!。

物理题解题步骤

物理题解题步骤

物理题解题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物理题解题步骤这档子事儿。

物理题啊,有时候就像个小怪兽,你得有一套厉害的招数才能把它给拿下!拿到一道物理题,就像遇见一个新朋友,咱得先好好打量打量它。

看清题目里都说了啥,有啥条件,要咱干啥。

这就好比去一个陌生地方,你得先搞清楚路线吧!然后呢,就得想想相关的物理知识啦。

那些个公式啊、定理啊,就像是你的武器库。

啥时候用啥武器,可得心里有数。

比如说,遇到力的问题,就得把牛顿定律啥的给搬出来;要是跟电有关,那欧姆定律可就派上用场啦。

这就好像你去打架,总不能拿着把刀去对付会飞的怪物吧,得找对家伙事儿!接下来,就是列式子啦。

把题目里的条件和找到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列出算式。

这一步可得细心点儿,别把数给弄错了,不然就前功尽弃咯。

就像搭积木,一块错了,可能整个就塌了。

列式之后就得计算啦。

可别小瞧这计算,稍不注意就得出错。

你说要是因为算错了丢分,那不就太可惜啦?就好比跑步,都快到终点了,自己摔一跤,多冤呐!算完了还不算完哦,还得检查检查。

看看答案合不合理,有没有漏考虑啥情况。

这就跟出门前照镜子似的,看看自己穿戴整齐没有。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道题是让算一个物体的加速度。

那咱就得先看看题目给了啥条件,是力啊还是速度啥的。

然后想想加速度和这些条件有啥关系,该用哪个公式。

列式子计算,最后再检查一下,看看加速度的方向对不对,大小合不合理。

你说物理题难不难?其实啊,只要掌握了方法,多练练,也没那么可怕。

就像爬山,一开始觉得累,爬多了也就习惯了,还能欣赏到山顶的美景呢!咱解物理题不也是这样嘛,解出来了那成就感,啧啧,别提多棒啦!所以啊,别害怕物理题,把它当成你的挑战,一步步去攻克它。

只要用心,没啥题能难倒咱!相信自己,加油吧!物理题的世界等你去征服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大题解题步骤
物理计算题的特点:一般文字叙述量较大,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较模糊甚至很隐蔽,运用的物理规律较多,题目的分值较重。

物理计算题的功能: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较全面,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根据已知条件及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要想解答好计算题,除了需要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规范的答题技巧。

1.审题的规范化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所以审题规范是正确解答物理题的前提条件。

一些学生往往会出现见到试题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想到哪就写到哪儿,没有一个基本的审题程序。

其原因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审题。

审题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物理状态和过程、明确条件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物理状态和过程:每一道物理试题都是由若干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弄清楚这些状态和过程是审题的关键。

条件和目标:条件是指“题目中告诉了什么”;目标是指“题中要求什么”。

这是解题必须明确的两个问题。

条件的分析一是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要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一些学生往往因不明确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误,隐含条件的挖掘是解计算题的重要环节,有些隐含条件含在相关的概念中,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有的隐含在物理对象模型中,如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等;有的隐含在物理过程模型中,如自由落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还有一些题目所述物理模型是模糊不清的,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地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注意从临界状态前后变化中寻找临界条件。

三是发现题中的干扰条件要大胆舍弃,干扰信息往往与解题的必备条件混杂在一起,若不及时识别并排除就容易受干扰而误入陷阱。

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来处理。

解题思路和方法:一个题目的条件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必然联系,这些联系就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

用哪些关系来解题要根据这些关系和题中所述的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

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关系和题中所属过程遵循的那个物理规律相对应,有的对应关系十分隐蔽,需要认真分析和揭示,有的对应关系可能有多种,就会出现解法有多种。

2.语言表达的规范化
语言表达规范化要求学生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相应的物理过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能用精准的语言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描述实验结论等。

语言表达的规范化还体现在必要的文字说明上,这是学生常常容易忽视的地方。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保证题目完整解答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清楚明了,解答有据,流畅完美。

具体来说计算题规范化表述过程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研究对象(个体还是系统);
(2)根据题意准确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电路图等有关图像;
(3)要指明物理过程及始末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
(4)指明要选取的正方向或零位置;
(5)物理量尽量用题目中给定的符号,需自设的物理量(包括待求量、中间过度量)要说明其含义;
(6)要指明所用物理公式的名称、条件和依据,并用相关词语来表达,如“由……定律得……”“将……代人……”“联立……”等句式;
(7)用文字串联起完整的思路及思维流程;
(8)求得结果应有文字说明及带入题给数据的算式,最终结果要有准确的数字和单位,必要时对问题的结果加以适当讨论,说明其物理意义。

3.作图的规范化
作图是解题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在审题过程中,要养成画草图的习惯;解物理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图,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便于构建物理模型。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变加速运动等,作出这些物理过程的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的受力分析图,是解计算题的常规手段。

需要保留在卷面上的图必须用尺、规、铅笔,不能随心所欲徒手作图。

作出的图应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

画函数图象时,要画好坐标原点和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

4.方程式和主要步骤书写的规范化
原始的基本方程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能反映出所依据的基本物理规律,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出现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

有多个方程式,一般要分别列出并进行编号,以便于计算说明。

计算时一般要先进行代数式的字母运算,推导出有关未知量的代数表达式,然后再代入数据计算。

这样做既有利于减轻计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现和回顾检查。

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求解方程时卷面上只要写出最简式,然后做出必要的说明,直接给出计算结果即可。

切忌把大量的运算过程写在卷面上,这样会给人以繁琐凌乱、思路不清的感觉,同时也增大了出错的几率。

5.解题结果的规范化
解题结果是解题者智慧的结晶,是整个解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答案能清晰地反映出解题的最终结果。

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

既要注意计算结果的验证、取舍,还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认真规范地加以表述。

总之,对于物理计算题特别是一些技巧性较高的题目,如临界问题、模糊问题、数理结合问题等,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关键点”的突破、过程之间“衔接点”的确定、重要词语的理解、物理情景的创设,逐步掌握较高的解题技巧。

对于信息量较大的题目要认真阅读,要通过发现信息、提炼信息,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联想迁移,类比推理等方法去解答物理问题。

还应掌握“三优先四分析”的解题策略,即优先考虑整体法、优先考虑动能定理、优先考虑动量定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力做功的情况、分析物体间能量转化情况。

形成有计划、多角度、多侧面的解题方法网络,才能使我们在解物理计算题时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