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习题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课城乡规划知识点讲解含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课城乡规划知识点讲解含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城乡规划第42课普查讲42城乡规划1.都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江苏单科,3分)下图为“某都市总体规划示意市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18该都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集中团块型(集中式);(1分)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都市空间形态及其特点。

据图可知,该都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布局紧凑,其类型为集中团块型(集中式)。

该布局类型的特点是布局紧凑,节约公共设施投资,节约用地,但都市人口与功能区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

2.阻碍都市群进展的因素江苏单科,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018材料一 都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都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紧密、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都市共同组成。

都市群的进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都市群内部各都市及城乡区域协同进展。

材料二 成渝都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图a为成渝都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年、2010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b为2000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都市2016年GDP年成渝都市群部分都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年和20161)依照成渝地区都市进展现状及都市群进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都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要紧问题。

(4分)答案:核心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都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都市间进展不均衡;都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任答四点,得4分)解析:据图b可知,成渝都市群内成都和重庆两个核心都市人口规模远大于其他都市,因此能够推知核心都市与其他都市的经济实力差距悬殊,对周边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其他都市人口规模均较小,且相差不大,因此可推知该都市群都市等级区分不明显,都市等级体系不够成熟和完善;由于成渝都市群目前处于规划建设时期,因此结合题干材料中都市群的定义,可推测成渝都市群目前还存在都市间的经济联系不强,互联互通亟待加强,都市经济进展中缺乏合作与分工,都市间互补不够等问题。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完整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

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高中地理《城乡规划》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城乡规划》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城乡规划》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城市与乡村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 )A.密集B.以非农业活动为主C.高效率和高效益D.多功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乡景观是指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B.城乡景观空间尺度是固定的C.地域文化仅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D.广东、福建、海南的骑楼,见证了我国湿热多雨的南方地域文化3.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 )A.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B.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C.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D.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央4.从文化品位的角度上来说,成功的城乡建设,实际上是()A.经济建设B.物质文明建设C.道德文明建设D.文化建设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和10:00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按城市功能分区,M区域应为()A.工业区B.住宅区C.绿化区D.商务区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最可能位于()A.平原地区B.丘陵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7.在小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①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②将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相结合③努力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④把经济建设列为主要内容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

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

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 ) A.72% B.73%C.27% D.28%某岛位于我国南海北部湾海域,南北长6.5km,东西宽6km,面积24.74km²。

该岛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较少,形成了特有的海岛农耕聚落景观。

下图为“该岛某剖面土地利用示意图”。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答案

1.场地分析的一般程序为1 画出场地的范围和形状以确定它的合法用地范围2 确认房屋的缩进距离和已有土地所有权.必要时标出建设项目,场地绿化,未来发展等所需要的面积和体积。

3 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施工和户外活动区域的位置4标出可能不适于建设房屋的陡坡和缓坡。

5 定出可作为排水区域的土地范围6 绘制现有的排水结构示意图。

明确地下水位的高度。

标出可能遭受地表水,洪水过度冲刷和寝室的区域。

7 确定予以保护的现存树木和自然植物的位置8绘制现有的水文图,标出予以保护的湿地,河流,分水岭,冲积平原和海岸线.9绘制气象图:日照,主导风向,预期降雨量。

考虑地形和相邻建筑对日照程度,挡风效果,眩光可能性等的影响。

把太阳辐射作为潜在能源进行评价10 确定通往公共道路和公共交通停车站的可能路口2.场地平整应遵循哪些原则1场地开发和建设应尽量减小场地和周边地界自然排水方式的改变。

若改变地形,应规划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

2 尽量使场地开发和基础施工所需的开挖土石方量和回填土石方量相等.3 避免在易于腐蚀和滑坡的坡地上建设4 要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尽量减少在此类场地上的建筑面积.5 要尽量减小对场地地形和原有植被的破坏6依坡建设房屋时,要设置挡土墙或阶形台地.3.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有哪些要求?建设场地应与道路相连接,或设通道与道路相连接。

若基地与道路相临街,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基地内的通道应与城市道路相连接。

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机动车与自行车公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消防车通路不应小于3.5m,人行道路不应小于1.5m,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4.边坡加固碎石护坡挡土墙护坡种植植物护坡5.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礼制理念和管子的自然至上理念的不同,举例说明这些理念是如何在中国古代城市格局中体现的?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筑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题集及答案-专业课复习题库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题集及答案-专业课复习题库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考研题集及答案
师兄亲情整理专业课复习重点资料
一、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 面的综合的总体部署。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 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 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区域地位: 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一层次区域中的排序、 重要性、 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它通常反映在排序的前后或高低,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的 地域范围及影响的强度等方面。区域地位与区域的规模、地理位置、资源状况、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出口替代:所谓出口替代是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 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 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 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 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 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 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 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产业: 产业是指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它是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之间的一种中观 经济层次单位。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也是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内容。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归纳)一、名词解释1.地理位置:地表事物之间空间关系的总和。

2.劳动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

3.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使该区域更富竞争能力。

具有更高资源利用率,能使该区域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的有利条件。

4.聚集与扩散:指一个区域产业发展的相互连接的不同发展阶段。

聚集指区域产业发展初期,随着主导部门的迅速增长,引起区域内其他经济活动趋向于主导部门及其区位的过程;扩散指随着主导产业和增长极的壮大,其带动作用在区域空间经济上的传递和涉及过程。

5.区域主导产业:指能够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

6.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7.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8.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9.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10.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11.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12.区域的划分:均质区、结节区。

区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13.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14.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

15.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区域科学的概念4、简述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G142第二章区域资源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的概念2、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3、自然环境的内涵4、什么生态环境补偿?补偿主体指的是什么?依据补偿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哪三大类。

5、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提出用什么理论取代生化经济的理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涉与哪两个方面。

7、人口密度、适度人口、人口容量(或资源承载力)、人口惯性的概念8、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与其特点。

9、育龄妇女的概念。

10、适用技术11、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1、什么是产业结构?2、依据资源要素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为哪四类。

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有哪些?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产品循环论4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5、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是什么。

6、什么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影响。

7、主导产业的前瞻、回顾、旁侧影响分别指的是什么。

8、区域分工(或劳动地域分工):。

9、“飞旋镖效应”:或称“反回头效应”,指“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使原来开发新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

新产品研制国家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将转向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

10、技术密集型产业11、劳动密集型产业12、雁行形态理论:13、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14、简述库兹涅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该理论是如何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

第四章区域发展阶段1、国内生产总值(GDP)2、研究与开发(R & 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与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研发经费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2. 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3. 适度人口:指对一国或地区发展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 劳动地域分工:社会劳动分工的空间形式。

指一国或一地区按照各自条件和比较优势,着重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部门和在产品交换基础上的相互协作,以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5.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

6.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7.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8.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有力条件。

由于这些条件使该区域更富于竞争力,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9.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10.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中,“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轴”是联结点的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组成的线状基础设施束。

其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11. 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12.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紧急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13.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14.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不属于规划强制性内容特点是()。

A.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B.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强制性内容C.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约束性要求D.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答案】 C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描述,不确切是()。

(2008年真题)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B.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C.城市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需求【答案】 C3、城市与农村概念是相对存在,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它们共同之处是指()。

A.人类聚落B.生产空间C.文化实体D.消费集中产生地【答案】 A4、下列哪项不是“新城市主义”理论主要原则?( )A.邻里与人口构成上多样性B.对步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同等重视C.三维视觉在城市景观序列塑造中作用D.适合本地建筑与景观设计【答案】 C5、下列关于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的表述,哪项是不准确的?( )A.城市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的分界线B.城市道路的功能应当与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C.城市道路系统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D.城市道路系统应当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答案】 B6、下列属于我国出现大城市群是()。

A.长江三角洲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北部边境地区D.东三省地区【答案】 A7、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的是()。

A.原则确定市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B.确定中心城区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C.确定中心城区的交通发展战略D.划定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单元【答案】 D8、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类型是()用地。

A.仓储B.工业C.农业D.居住【答案】 A9、二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布置限制情况之一是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 ),应采取防洪措施。

区域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区域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区域与区域发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区域发展的核心目标是:A. 经济增长B. 环境改善C. 社会稳定D.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平衡2. 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克思B. 韦伯C. 施瓦茨D. 佩鲁3. 区域发展中,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效益最大化C. 资源优化配置D. 社会公平4.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地理位置B. 资源分布C. 政策导向D. 人口数量5. 区域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区域内部经济交流B. 减少区域间的经济差异C. 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6. 区域发展中,经济增长通常与_______成正比。

7. 区域发展模式中,_______模式强调了资源的集中和规模经济。

8. 区域发展政策中,_______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

9. 区域发展中的“核心-边缘”结构是由_______提出的。

10. 区域一体化发展中,_______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

三、简答题11. 简述区域发展中的“点-轴”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

12. 阐述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13. 描述区域一体化对区域经济的潜在影响。

四、论述题14. 论述区域发展战略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5. 分析区域发展中,政策制定者如何利用区域比较优势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五、案例分析题16. 假设你是一个区域发展规划师,你负责一个多山的内陆区域。

请分析该区域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六、计算题17. 假设一个区域的GDP增长率为5%,人口增长率为1.5%,请计算该区域的人均GDP增长率。

七、综合应用题18. 某区域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经济发展,请你提出一个综合应用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等。

请注意,以上练习题仅为示例,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区域理论试题及答案

区域理论试题及答案

区域理论试题及答案区域理论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区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一篇关于区域理论的试题及答案的文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1. 区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A. 区域是同质的- B. 区域是异质的- C. 区域之间没有联系- D. 区域内部没有差异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理论的研究内容?- A. 区域的空间结构- B. 区域的经济发展- C. 区域的社会文化- D. 全球气候模式答案:D3.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地理位置- B. 资源分布- C. 政策导向- 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区域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案例研究- D. 实验模拟答案:A, B, C2. 区域一体化的积极影响包括:- A. 促进资源共享- B. 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C. 导致资源过度集中- D. 提高区域竞争力答案:A, B, D三、简答题1. 简述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

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区域内部的异质性、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区域内部的异质性指的是区域内不同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则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速度和质量上存在差异。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则是指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趋势。

2. 阐述区域规划的重要性。

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合理利用和配置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区域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区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此外,区域规划还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区域发展中的潜在冲突,如资源争夺、环境污染等,从而实现区域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城乡规划复习题及答案

城乡规划复习题及答案

城乡规划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城市形象B. 促进经济发展C. 协调城乡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D. 增加政府收入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乡规划的基本要素?A. 土地利用B. 交通规划C. 人口控制D. 建筑设计答案:D3. 什么是城乡规划中的“三区”?A. 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B. 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C. 农业区、生态区、居住区D. 农业区、工业区、生态区答案:A二、填空题1. 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2. 城乡规划中的“五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线、绿线、蓝线、黄线、紫线三、简答题1. 简述城乡规划中的“三生”概念。

答案:城乡规划中的“三生”概念指的是生态、生产和生活。

生态是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生产是指合理布局产业,提高生产效率,生活是指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2. 城乡规划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实现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再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最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

四、论述题1. 论述城乡规划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城乡规划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可以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水平,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投资。

再次,通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可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可以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环境。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城市计划进行城乡规划,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崔功豪课后思考题+老师布置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答:(1)区域:依据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是一个空间概念。

即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类型: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参考: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依一定的目的、准则在地球表面上划定的一个空间范围,它以某些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空间范围。

2)类型——按照内部分布状况可划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按照区域性质可划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按规模大小可划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等。

还可依据其他特征进行划分。

3)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

2.简述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评价;(3)区域发展方向及其策略研究:发展预测、结构优化、方案比较。

参考:区域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即,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等三个方面。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等。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与问题诊断:区域资源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环境容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的方向,为区域发展中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和制定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区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状况,区域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效率及其对发展的支撑状况,尤其是区域政策与制度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区域规划试题

区域规划试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习题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基本属性:(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2)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3)区域是客观的,但区域划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4)整体性;(5)结构性)2、区域的基本特性包括四个方面: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的可度量性、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区域内部具有同一性、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3、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也称为同质区。

4、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5、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6、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地下资源,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可将其划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可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7、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是: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狱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8、自然资源质的评价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也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即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

9、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选址规划与分析习题与答案(运营管理)

选址规划与分析习题与答案(运营管理)

一、单选题1、某日化企业准备建设第四个大型生产基地,有三个备选方案:郑州、武汉、佛山。

选择郑州每年4000万元固定成本,每单位产品4元变动成本,运输成本为19万元。

选择武汉每年3500万元固定成本,每单位产品5元变动成本,运输成本为22万元。

选择佛山每年5000万元固定成本,每单位产品6元变动成本,运输成本为18万元。

若每月生产产品800万件,哪个方案成本最低?A. 武汉B.郑州C.佛山D. 以上选项都相同正确答案:B2、一个玩具制造商在全国的5个地区生产玩具,原材料(主要是塑料粉桶)将从一个新的中心仓库运出,而该仓库的地点还有待确定。

运至各地的原材料数量相同。

已建立一个坐标系统,各地的坐标位置如下所示,则中心仓库的坐标位置为A.(4,6)B.(5,6)C.(4,5)D.(5,4)正确答案:D3、某摄影公司打算开一家分店,下表是两个备选地点的信息。

选择哪个地点会给该公司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A.地点3B. 地点2C.地点1D.以上选项都相同正确答案:A4、许多制造型企业将工厂建造在消费市场附近,以降低运费和损耗,这体现了设施选址的什么原则A.接近用户原则B.分散与集中原则C.费用最低原则D.长远发展原则正确答案:A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影响选址的经济因素A.文化教育水平B.能源可获得性C.劳动力成本D.运输条件与费用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全球化选址的劣势有A.难以培育企业文化B.增加物流成本C.增加生产力成本D.政策风险正确答案:A、B、D2、下列选项中,影响企业选址的因素有A.自然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正确答案:A、B、C、D3、在评估选址方案时,有哪些方法?A.运输模型B.量-本-利选址分析C.因素评分法D.重心法正确答案:A、B、C、D4、在选址时,考虑的区域因素包括A.市场B.社区因素C.劳动力D.原材料正确答案:A、C、D5、下列哪些关于选址的说法是正确的A.全球化选址的风险包括政治、恐怖主义、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因素B.选址决策经常会影响投资需要、运作成本和税收C.选址决策是每个组织的战略计划流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服务型企业和制造型企业在选址时关注的重点基本相同正确答案:A、B、C三、判断题1、选址决策只是新企业进行的一次性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韦伯、胡佛和艾萨德等人对工业布局的运输指向作了那些理论分析和应用发展,请系统阐述之。

(25分)二、论述大型城市商业服务业的类型、功能、区位及空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25分)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谈谈对“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这一观点的认识。

(25分)《区域分析与规划》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区域分析、区域规划和区域科学;2.区域研究的主要领域;3.区域与城市的关系;4.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区域发展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3.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4.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5.我国人口年龄组的划分;6.老年指数、抚养指数、生育率、劳动力资源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适度人口(人口承载力)、人口惯性、技术转让、适用技术;已开发的劳动力资源、已投入使用的劳动力资源、潜在的劳动力资源;7.通常将人口自然增长划分为哪四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8.为什么说技术进步会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并为劳动就业开辟广阔的出路?9.简单技术转移和吸收型技术转移、垂直技术转移和水平技术转移的区别。

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1.名词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刘再兴9指标体系、自然资源贡献度、工业化进展程度、人力资源规模、结构影响指数、效益超越系数、区位商、原始多样化指数、精确多样化指数、极化效应、规模经济、区位经济、城市化经济、反波效应、空间成本、工业区位优选原理、空间要素替代原理、劳动地域分工。

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内容;3.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划分;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5.SSM法的基本原理;6.绘出部门优势分析图和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并说明各扇面含义;7.分别说明规模经济、区位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主要来源;8.绘图说明增长极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叠加作用过程;9.增长极的基本含义;10.主导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1.绘图说明某一空间要素成本对赢利空间及最小成本点区位的影响;12.绘图说明等产量线上任意点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1.劳动地域分工、绝对优势说、比较成本说、相互需求论、资源禀赋理论、地理分工论。

2.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有何不同,把有利条件转化为区域优势必须具备哪些前提?3.区域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4.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5.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区别。

6.投入产出表及其基本结构;7.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特点。

第五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1.画图说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与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2.据点开发理论、轴线理论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概念;3.如何选择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城镇)。

4.试说明圈层结构中中间圈层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区域规划及其发展1、区域规划的综合性、战略性和综合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2、区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那些方面?3、区域规划的工作程序主要由哪些步骤?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1、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目标通常要注意哪些问题?具体目标设置包括哪些内容?2、确定区域发展战略重点通常从哪几方面考虑?3、如何提出区域发展战略构想?4、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主要有哪些?高速度增长战略与变通经济发展战略有何不同?5、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谈谈你对平衡发展战略和不平衡发展战略两种空间发展战略模式的理解?6、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谈谈你对梯度推移战略模式的理解?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1、简述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2、扩散效应的作用过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反波效应主要从哪几方面起作用?4、画图说明扩散效应的动态过程?5、画图说明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叠加的动态变化过程?6、按照核心—边缘理论,说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7、按照核心—边缘理论,说明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8、试说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处理城乡关系方面的实际价值?9、在区域规划中运用点—轴开发模式,分析和确定点与轴的位置与等级的工作步骤有哪些?10、区域重点开发轴的选择,通常应考虑哪几方面?11、如何选择区域重点发展城镇?12、说明圈层结构中各圈层的主要特征?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规划1、试说明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公布的区域土地利用一级类型?2、建设部1990年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10大类型包括哪些?3、土地分区的依据及分区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4、风景名胜区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第十章区域产业发展规划1、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是如何划分的?2、试述区域经济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3、简述农业发展的几个条件?4、区域规划中如何选择和布局林业生产基地?5、简述加工制造业的生产特点与布局要求?6、如何选择高技术区的区位?7、试述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特点?8、对旅游规划有直接影响的旅游市场预测包括哪些内容?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1、试述基础设施的性质及其作用?2、区域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步骤?3、我国现行的公路等级是如何划分的?4、水运港口规划中应重点考虑哪些问题?5、机场位置选择应满足哪些条件?6、如何选择区域运输结构?干线网布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7、如何进行区域需水量预测?8、区域给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如何选择水源地和水厂位置?9、如何进行区域电网规划?确定高压线走向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简述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及意义?2、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城镇体系历史演变与现状特点的分析包括哪些内容?4、一般主要从哪些方面确定城镇发展战略目标?5、简述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的基本方法?6、试说明城镇人口规模规划的主要依据?7、试述城镇体系等级规模规划的思路?8、简述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发展阶段?9、如何构思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的总体框架?10、试说明城市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11、说明大城市圈城镇群体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12、如何确定卫星城镇的规模、职能和区位,并体现卫星城镇的相对独立性?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行政地域的分割性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根据区域经济与其中心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的分割性等,试论当前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4、选择任一区域,试用增长极理论说明其经济发展过程?一、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从二次大战以来,世界的经济社会重建,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建立,作为一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一总体部署的区域规划,可以认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过程或不同的目标取向。

在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国家,如前苏联,着力于战后经济重建,而其中重要的内容是对资源,尤其是未开发或少开发地区的资源开发。

当时的区域规划的重点就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产力布局,其着眼点是经济、是开发。

日本的第一次全国的国土规划也可归之于这一类。

经过了50年代到60年代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内部各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了各区域之间政治、经济、社会的尖锐矛盾。

于是60年代以来,以法国、联邦德国为代表,以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加强地方城市建设、解决区域之间平衡问题为中心的区域(国土)规划得到迅速的开展,其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区域差异,促使人口和经济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流动,达到区域共同发展。

70年代起至80年代,各国在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尖锐,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

人们离开城市,向往自然,追求宜人环境,强调生活需求,从而对区域(包括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区域规划成为当前区域规划的主流。

同时,规划的开放性、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

关于区域规划的具体内容,从本书第六章起,将作系统阐述,这里不再赘言。

区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极强,包括物质、非物质部门,集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多项要素,包容从历史到未来的时间跨度的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学科,它需要科学方法论对其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因此,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

二、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

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区域分析是随着区位论和区域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区位论产生以前,无论是地理学还是经济学对区域的研究都主要停留在观察、记录和统计描述上,区位论的产生及其发展,使区域分析开始运用数学方法对区域要素进行统计、归纳、演绎乃至模拟。

50年代,区域科学的产生,使区域分析在运用数学方法和经济学与管理学、社会学的结合上更加成熟,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毋庸置疑,区位论和区域科学的创导者是经济学家,对区位论和区域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也首先是经济学家。

虽然,地理学者对区位论和区域科学的贡献也不少。

然而,早期的区位论和区域科学对区域问题的分析研究虽然也涉及到社会学、地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以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为主,研究内容是以经济问题为重点。

进入80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环境及区域发展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使得区域分析的内容更加广泛和综合,也使得以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问题见长的地理学者对区域问题的研究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更大的发言权。

区域分析和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1.区域分析与经济学。

如何合理(经济)地利用稀缺资源(广义的资源),以最小的成本(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利益、利润),是经济学研究核心。

经济原则是区域分析的核心原则,因此,经济学的原理就成为区域分析的基石。

经济学中与区域分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区域经济学,它是从古典区位论中发展演化出来的,它主要研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地理分布规律,地区优势的发挥,产业结构的优化,劳动地域分工的组织等问题。

区域经济分析是区域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学处于区位论和经济学的结合点上,是区位论向应用研究方向的发展。

也就是说,区域分析与区域经济学有很密切的关系。

2.区域分析与地理学。

一方面,区域自然及社会经济地理背景条件是区域分析的基础内容,区域自然及社会经济地理要素的分析和发展演化规律又是区域分析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另一方面,区域分析中的一些分析方法又可用来揭示区域内部的各种自然以及人文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增强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对现实人文地理过程的仿真和预测研究能力,从而使地理学在区域发展问题上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促进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研究向综合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