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016

合集下载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如不符合下述任一条件要求,将不能通过形式审查。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3)为本项目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

(4)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或是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试点专项的项目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5)限申报一个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项目;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6月底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6)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6个试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试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试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试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7)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是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不仅引发了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还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和农民的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龙胜县积极推动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以期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技术集成1. 智能施肥技术龙胜县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研发了水稻智能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监测和植物生长数据分析,精准确定水稻需求的养分类型和量,避免了传统施肥方式中“一刀切”的弊端,实现了化肥的精准施用,减少了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2. 生态灌溉技术龙胜县大力推广生态灌溉技术,利用水肥一体化的原理,优化水稻的水肥管理,并结合实时监测系统对水质和土壤进行动态调控,保证了水稻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

3. 生物农药应用技术龙胜县加强了生物农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了天敌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制剂技术,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水稻的生长环境安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示范效果1. 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龙胜县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了“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示范工作,通过实地演示和宣传推广,农民们对新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在示范基地,农户们尝试使用了智能施肥技术和生态灌溉技术,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新技术确实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增加土壤肥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常常因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丧失。

龙胜县在示范基地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和跟踪观测,结果显示,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甚至还能够逐渐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

3. 提升农产品质量通过对比实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还提升了水稻的品质。

示范基地的水稻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个新的增收途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1)$4 - 9 ...Management for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分析及对策建—以2016〜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郑床木张江丽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北京100081)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科技体制改革后形成的5类科技计划之一,其立项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 研单位实力与水平。

文章分析了 2016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并与其他同类机构 开展横向比较。

数据表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已启动的7个农业科技领域重点专项立项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在5个专项立项数量及资助经费总量中均排名第1。

同时,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研究所之间立项差距过 大、青年主持比例较低等问题。

提出了应强化已立项项目管理、继续牵头开展重大选题凝练、推动新兴学 科发展及培育青年科技人员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强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分析对策建议2014年以来,国家全面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 划,将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5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为其中之一,主要针对农业、能源资 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加强 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1]。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唯一 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竞 争,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

文章分析了 2016 ~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情况,在农业科技领域与其他机构开展横向比较,客观 评价在同类科研机构中所处位置,研究提出了未 来发展策略。

1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1各重点专项立项分析2016 ~2017年,科技部先后启动了 4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分属社会发展、高新技 术、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及基础配套等5个领域,农业科技领域包括“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 合技术研发”“七大农作物育种”“畜禽重大疫病 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 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 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及“林业资源培 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等8个专项。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附件 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倪康;蔡晓明;阮建云【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31)【作者】倪康;蔡晓明;阮建云【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本刊讯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阮建云研究员主持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支持,计划在5年内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构建出一系列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为广大茶农提供明白易懂的操作规程,以大幅削减我国茶园化肥农药的用量,从而实现茶叶的绿色、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质量安全引人关注在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茶叶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化肥农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茶叶生产中还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问题,严重威胁着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质量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战略决策;农业部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的目标,在《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将生态茶园建设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技术瓶颈亟需克服“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项目等科技项目的资助下,围绕茶树高效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或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比较,在技术深度和系统性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有些技术“水土不服”,不能满足不同区域或茶类生产的技术要求;有些技术太“高大上”,操作性不够强,茶农不易掌握,不能完全实施到位;许多技术是“单打独斗”,缺乏配套,难以形成集成优势,这些都制约了相关成果应用效果的发挥。

优势团队联合攻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全国22家在茶学、植保、土壤肥料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60名专业科研人员,由阮建云研究员主持,组成科研团队,申报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已经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的支持,并将于近期启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资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资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 J, f,j1 -化 料 _}收 砘端效 技 _ 求研 发” 岫 肆&噎{ 增效剥拽创 ”重点 专礁管瑚专家善 吴会201 7奸度 泣.【 绪 “保 缔粮忙矗葺、 }。 。 柏煦 盼 I托、 j}镰 雕 B体母


鹋娃 娃 ” “}重柱 1物岛 创建” 新 增干亿 斤粮食 生产托 ’等丰置任务,总 2个专项2州 6年度寅施进摧 .RB篱r ]1 ≈懂- 【¨ 一舛 0寸 舯 纠 JP、 刊j* J I
其 中 化 肥 农 药高 效 利 用 机 理 与 限 量 标 准 部 分 主 要 任 务 有3个 (含 9个项 目) ,即化 肥 氮 磷 减 施 增 效 机理 与 调 控 途 径 、 农 药 减量 控 制 机 理 与 调 控途 径 、耕 地 地 力 影 响化 肥 农 药 高效 利 用 的 机 制 。

:自
春季 幺 ¨1壹趟 敬 、 揶种植 、m管
扳曾饥糟 坞,项 F1 兜舞着重套 j目{领性 对 肚 堡舟 题 导向 切 荆挟 、}j 发艘 帧问撕 r ∽ … 虫砒帅 ¨_
一 ·¨1 埘 走 恤舯
W■ mI I 辨 J 努f 时 极捌枣专?项 话胖们制俐新+ 笔 成 立 J : 专: 项 管i里专


]17年4月 ,“化学肥料 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和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 ”重 点专项管理专家委员会2O17年度 T作会 议在北 京顺利召开
g { 靛 女:t聿 0 _翊 L童l #
农业部要求重点专项确保研究成 果落地生根
日期 :2_I1 7 f/4 26 来 源 : 中 国 农 业 信 息 刚
:汇 聚 相 关领 域 知 名 的 科研 及 管 理 类专 家 组 成 专项 管 理 专 家委 员 会 ,在 专 项 的概 算 编 制 、立 项 建议 、对 接 产业 、 中期 检查 等 阶 段 组织 开 展 评 估监 督 ,提 升项 目实 施对 农 业产 业 发 展 的贡 献 度 、关联 度 与创 新 度 。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016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016

附件5“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文案大全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1. 引言1.1 研究背景龙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部,是一个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龙胜县的水稻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龙胜县的水稻种植中,农药和化肥被大量使用,给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农民通常会在播种、追肥、除草、防病等阶段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产品残留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

面对这一问题,如何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的情况下,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成为了龙胜县水稻种植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和示范推广,引导农民采用减施增效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和转变,为龙胜县的水稻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究龙胜县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现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减施增效技术,对技术集成实施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示范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龙胜县水稻种植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为龙胜县水稻种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龙胜县水稻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对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前景、对龙胜县水稻种植的启示和未来研究展望的探讨,进一步促进该技术在水稻种植领域的推广应用,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龙胜县水稻种植现状龙胜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部,是一个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县。

龙胜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水稻生长。

该县的水稻种植以早稻和晚稻为主,种植技术相对传统,主要依靠化肥农药来维持稻米产量。

种植结构整体较为单一,缺乏技术创新和提升。

龙胜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大约有数十万亩,以家庭农户种植为主,农民普遍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赖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建立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例如减少使用化肥的总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土壤调查:通过对农田土壤的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环境特点,进一步确定使用化肥的合理用量。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将科学施肥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和意识,如精确施肥、控释肥料等。

四、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通过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站或中心,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管理和施肥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发展绿色农药:促进绿色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化肥减量增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化肥销售和使用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制定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如减少使用农药的总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病虫害监测:开展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工作,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程度和影响,为合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向农民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如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搭配使用农药等。

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广使用对病虫害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微生物、昆虫和植物。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强化农药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严格执行农药登记制度,加强农药存储、运输和使用的管理。

七、鼓励农田生态建设:通过推广农田生态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自然敌害和生态调控的作用,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以上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和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方案,通过全面推进科学施肥和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环境效应评价》项目正式启动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环境效应评价》项目正式启动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环境效应评价》项目正式启动
佚名
【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5)011
【摘要】长期以来,化肥农药为我国的粮食高产稳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解决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然而,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有效利用率长期偏低,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2007年全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和总磷排放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57.2%和67.4%。

【总页数】1页(P2036-203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以“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为例 [J], 张凯;张昭;许宁;钟大森;冯推紫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以"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为例 [J], 张凯;张昭;许宁;钟大森;冯推紫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辽宁: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辽宁: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作者: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年第08期近年来,辽宁省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2016年,全省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4万吨和1300吨。

项目引领推动措施落实。

在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中,辽宁省充分发挥各类项目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投入资金4950万元在全省设施蔬菜区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投入4477万元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果树及蔬菜标准园;2014年~2017年,安排资金7580万元,在粮食和果蔬主产区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上,年投放有機肥近3万吨,辐射面积达400万亩。

年均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6000万亩以上。

2014年~2016年,在玉米主产区推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8800万亩以上,实现了玉米螟防控的全程绿色化,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600余吨。

2016年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3500万亩,覆盖率达50%以上。

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在有机肥替代化肥上,形成了设施蔬菜“有机肥+配方肥(18-6-12生物炭基肥)+微生物菌剂”的轻简控施技术模式。

在化肥减量增效上,形成了玉米“轻简控施”施肥技术、玉米化肥深施免追技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技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蔬菜秸秆简化还田降盐消毒技术、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果树化肥高效施用技术、果树生物有机肥施用和酸化土壤改良技术、果树起垄覆盖行间生草技术等9大技术示范模式。

搭建了“辽宁省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定位指导服务平台”,实现了将施肥技术直送农户的“保姆式施肥指导服务”。

建立了专家包县制度,各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技术网络,确保技术到位。

示范培训提升行动成效。

一方面,全省先后建立6个减肥增效示范县,建立近50个减肥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

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把实现植保设备更新换代以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作为农药减控工作的突破口,实施精准施药、科学施药和统防统治。

秀山县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的做法及成效

秀山县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的做法及成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绿色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水稻生产中农药与化肥等投入品的减量与优化,成为水稻生产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四川高原成都平原稻区特色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组的统一安排,2020年,秀山县实施“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子课题。

1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的目的与意义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以增产不增肥、减肥不减产,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降低农药用量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控氮稳磷补钾配微、减工降本一次性施用为基本原则;以延长肥效时间、减少径流挥发损失、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为核心;以四川台沃水稻专用肥、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完善配套施用技术为突破口,实现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

2020年综合试验示范目标:农药减量30%、化肥减量17%以上,水稻增产5%以上。

绿色防控覆盖率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100%。

2水稻农药与化肥双减示范技术模式2020年,秀山县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区病虫害防治采取“纳米定制农药+化学除草+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减量施药技术模式,肥料示范采取高效长效专用配方肥减量施肥技术模式。

3水稻农药与化肥双减示范区概况示范地点选择在秀山县清溪场镇沙南村观音阁组(秀山县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地内,安排有专人进行田间管理,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示范区域与上一年大致相同,示范面积由3.33hm 2扩大到6.67hm 2。

示范区海拔382m 左右。

示范区为一季中稻种植区域,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壤为水稻土,肥力中等,肥力基本一致,前茬作物为水稻,冬季空闲。

示范水稻品种为晶两优534,属于中熟水稻组合,该品种为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生产、重庆市水稻主推品种之一。

种植方式全部为直播,每亩用种量秀山县水稻农药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试验示范的做法及成效基金项目:四川高原成都平原稻区特色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018YFD0200307)。

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

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针对江苏省茶园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有机肥替代比例低,专用配方肥施用比例不高等问题,根据茶园土壤条件,结合主产茶类养分吸收特性和循环规律的研究,制定茶园化肥施用限量标准,集成不同茶类氮素总量控制、适宜养分配比、有机养分替代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形成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针对茶园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绿色防控技术使用较少的现状,在摸清灰茶尺蠖、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集成预测预报技术和性诱、灯诱、色诱等防控技术,筛选出植物源、微生物源等生物农药、低水溶性高效农药,形成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

应用该集成技术后,茶园化肥减施68%~76%,鲜叶亩增产15.7%~51.6%,化学农药减施27%~100%,土壤质量和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核心技术1.氮素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 全年每亩施用总氮13.3~20公斤;分期调控一般基肥在10月中下旬施用,依据当年气候条件可适当调整时间,结合深耕施用;春季追肥施用尿素,在采春茶前30~40天施1次催芽肥。

2.磷钾恒量控制与测土调整技术 全年每亩五氧化二磷施用量控制在4~8公斤,氧化钾控制在4~10公斤;同时对茶园土壤测试进行调整,磷肥充足时低水平维持施肥,缺乏时高水平补充。

3.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把过量的部分化肥用有机肥替代,全年每亩总施氮量20公斤,其中有机肥用量占总养分30%,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1)专用肥技术模式。

茶叶专用复合肥初步配方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8∶8∶12。

秋季(9月底至10月初)施用基肥时,每亩施50公斤茶叶专用肥,对于土壤pH值<4.5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重大技术推广·2021.0226林果园艺新模式,综合利用提效益。

27 江苏明天种业主营业务:杂交水稻、玉米,常规水稻、小麦、油菜等品种选育、繁殖、生产等,技术服务热线:************。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述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述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述评作者:徐长春来源:《植物保护》2018年第05期摘要植物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药作为一项重要的植保投入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农药减施增效已成为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中设置了40个农药减施增效类相关项目,对农药减施增效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应用开展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

本文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的立项背景和研究内容,分析项目设置和立项实施的主要特点,展望预期研发成效,并对项目组织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农药减施增效; 植物保护; 资助概况; 述评中图分类号:G 31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8132Introduction to and comments on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reduced application and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 & DProgram of Chin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XU Changchun(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Beijing 100122, China)AbstractPlant protection has been the foundation for food safe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esticides as important plant protection inputs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hile impos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a National Key R & D Program of China titl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echniques for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has been initiated, of which 40 research projects focus on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These projects are designed throughout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i.e., fundamental research, key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teg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analyz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s, provided an outlook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made suggestions for project management.Key wordsNational Key R & D Program of China;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plant protection; financial support;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s農药施用是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

书写在田野上的一份优异答卷

书写在田野上的一份优异答卷

书写在田野上的一份优异答卷王泽农高林雪仲夏的骄阳似火。

在山东德州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收割和播种作业的一台台大型机械,像一条条大鱼徜徉在滚滚麦浪中,它们一边“吞”麦“吐”粒,一边旋耕深松播种。

令人惊喜的是,农民不但可以通过田间智慧管理平台对这些机械进行农机作业监管,同时还可以监测作物长势及养分水分情况,实时监控天气,并做出预警,实现一键遥控。

在我国,随着智慧农业的逐步推广和应用,配套农业机械不断升级,从播到收的全流程正变得越来越智能高效,实现了技术模式集成化、精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标准化以及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

耕地有限,科技无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我国农业当前的科技驱动产业发展新模式正是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科研项目为支撑,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部党组工作部署要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简称“两减”)“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简称“粮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简称“面源”)“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简称“经作”)等4个重点专项的具体管理中,以科技驱动力促进产业发展,在提升区域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已初显成效,提供了多个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样板。

丰产优质,科技兴农产业旺通过专项实施,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领域,从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获都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是以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和专用缓混肥为核心,结合穗肥精确诊断,从而达到水稻‘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的技术效果。

2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 国家科技部

2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 国家科技部

附件:2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建议稿)一、意义和必要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总体目标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1、应用基础研究(1)化肥氮磷减施增效机理与调控途径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为对象,研究肥料氮素损失途径,阻控机理与增效途径,肥料磷素转化与高效利用生物学机制,钾、硼、锌素与氮磷的协同增效机理,畜禽有机肥施用下肥料氮磷减施机理,秸秆还田下肥料氮磷高效利用机制,肥料养分推荐新方法,化肥减量施用控制基准与调控途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小 麦全 程精 准施肥 关键 技术 装备研 究
绿 色 杀 虫剂 “哌 虫 啶 ”获 农 药 正 式登 记
“农 业生 物药物分 子靶 标发现 与绿 色药物 分子设 计”项 目牵头单位 华东理 工 大学与 江苏克 胜集 团联 合开 发 的绿 色 杀虫 剂 “哌 虫 啶 ” ,是 我 国 新 农 药 创 制 上 的 重 大 突 破 , 哌 虫 啶 95%原 药 及 10%悬 浮 剂 于 2O17年 8月 获 农 药 正 式 登 记 ,成 为我 国 第 一 个 拥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新 烟 碱 类 杀 虫 剂 .
针 对现有复}g,qB料 主要生产 工艺 (如高塔造粒 、料浆造 粒 、转鼓 造粒 )特 点 。结 合肥 料产 品的 要求 ,研 发 了 “尿素 一腐 植酸 ”共熔 喷浆工 艺 。使 转鼓 工艺腐植 酸复}g,gB中活化 腐植酸 占总腐 植酸 的比例超过50%;通过提 高增效 载体浓度 、应 用防爆材料 、干燥温度 降 至 150℃ 以下 ,解决 了高塔 工艺 和料浆 工艺硝基 复合 肥与有 机载体 配伍安 全性 问题 。确定 了增效 载体 的添加工段 、添加 方式 以及 添加形态 与添加量等 。建立 海藻酸增效 复混肥 、腐 植酸 增效 复混 肥 、氨基 酸 增效 复混 肥生 产工 艺技 术包 ,分 别在 山东 农大 肥业 科技 有限公 司 、江 西 开 门 子肥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深 圳 市 芭 田 生 态 工 程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和 中 国 阿 拉 伯 化 肥
该 新 药 具 有 良好 的 内 吸 传 导 功 能 、 生 物 活 性 及 田 间 稳 定 性 ,低 毒 、 易 降 解 、 低 残 留 ,对 吡 虫啉 抗 性 害 虫 防 效 高 ,蜂 毒 低 目前 ,登记 的防 治对象 是水稻 稻飞虱 ,经江 苏 、福建 等省防 治稻飞 虱试验 ,效 果 良好 2017年度 ,荣 获 中国农 药工 业 协 会优 秀 创 制 产 品 奖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文案大全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共42个项目。

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任务方向包括项目1-8共8个项目,该部分研究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为主要农文案大全区不同作物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任务方向包括项目9-18共10个项目,该部分研究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提供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任务方向包括项目19-42共24个项目,该部分研究为全面实现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专项总体目标提供集成技术模式,并示范应用。

2016年度首批指南发布三个任务方向共13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1. 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1.1 肥料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内容:以我国主要农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参数,土壤养分供应与肥料农学效率的量化关系,农田尺度和区域尺度养分推荐方法;研究钾、锌、硼有效性及与氮磷协同增效的机制;秸秆还田和畜禽有机肥微生物转化及替代化学养分的机制;提出化肥施用限量标准与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区分作物的肥料施用限量标准草案23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1.2 化学农药在不同种植体系的归趋特征与限量标准研究内容:以我国主要农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主要粮食作物、文案大全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中不同类型化学农药迁移转化、定向累积原理及降解代谢机制;不同类型种植体系中农药的吸附淋溶、光解水解、微生物降解等流失规律、关键因素与调控途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体系有害生物有效防控剂量需求及施药阈值;明确施药方式及环境因子对农药高效利用的影响及农药增效调控途径;提出化学农药施用限量标准。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农药施用限量标准草案40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1.3 耕地地力影响化肥养分利用的机制与调控研究内容:研究不同耕地肥力水平下化肥养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土壤酸化、盐碱化、连作障碍、板结粘闭、耕层变浅等对养分资源利用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耕地培肥与管理对化肥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耕地土壤-植物-微生物互作机理,建立耕地质量、耕地管理模式与化肥养分利用效率关系的大数据平台;提出基于耕地地力的化肥减施增效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耕地质量、耕地管理模式与化肥养分利用效率关系大数据平台1个,提出基于耕地地力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10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文案大全2. 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本部分项目2.1-2.4应有科技型龙头企业参加,且企业必须提供配套资金,配套资金不得低于申请项目总经费的30%。

)2.1 新型复混肥料及水溶肥料研制研究内容:研究不同区域土壤、种植体系下,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配比、养分形态配伍,研发环保型肥料增效剂,研制增效复混肥料系列新产品和作物专用配方肥料,建立生产技术工艺包;筛选和研制溶解度高、组分之间无化学反应沉淀、低盐指数的水溶肥生产材料,建立不同作物专用的多功能、性质稳定、成本低廉的高效水溶肥料和液体肥料生产工艺技术;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实现增效复混肥料、配方肥料、新型水溶肥料和液态肥料产业化,并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0项,研发新型增效复混肥料、配方肥料、水溶肥料及液体肥料共25种,获肥料登记证10-15种;开展新型肥料实验示范,实现比常规化肥减量施用10%-25%,养分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2.2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区和不同种植体系中有害生物敏感性文案大全时空变异检测及精准快速选药新技术和产品;研究不同作用分子靶标位点农药组合、剂型配方、功能助剂、施药技术与防效的协同增效技术及产品;研究靶标差异组方及对靶精准智能释放新技术及产品;评价新型协同增效产品和对靶精准智能释放产品的环境风险;制定产品标准与技术规程,实现化学农药有效利用率提升和施用量的减少。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17项,精准快速选药试剂盒50个;多分子靶标协同增效组合100个;对靶精准智能释药产品10个;2-3个新产品获得农药登记;开展新型防控技术及产品试验示范,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15%-18%,农药利用率提高5-7个百分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2.3 智能化精准施肥及肥料深施技术及其装备研究内容:针对规模经营条件下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空间变异,研发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及其装备,主要包括:基于3S技术的作物基肥变量施用技术与装备,基于传感器的变量施肥技术与装备,基于低空遥感的作物追肥变量管理技术与装备;研发宽行距作物精准对行分层深施技术与装备、种行肥行精准拟合与判断关键技术与装备、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同时实现精量播种和精密化肥深施的关键技术,创制技术配套的播种施肥装文案大全备;研制智能化中耕施肥机械。

研发适于不同作物和不同生产条件的智能化精准施肥技术和多用途肥料深施技术,并进行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3项,研发智能化精准施肥与深施技术16项,研制新型装备8套;开展新型精准施肥及深施装备试验示范,实现精准施肥与深施技术比习惯施肥化肥减量施用10%-12%,化肥利用率提高5-6个百分点,智能化施肥效率是人工施肥的10倍以上。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2.4 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研究内容:研究作物-施药参数-药效-环境之间的关系,研制高工效农药制剂;研发水田自走式喷杆施药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发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施药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究密植果园风送式低容量喷雾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研究航空植保施药技术参数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因素及性能指标,研发和完善农业航空植保智能化装备关键部件,研究农业航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研发设施农业高工效施药技术与智能化装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17项,研发高工效智能化装备10套;制订地面和航空高工效施药作业规程10-20项;文案大全开展智能化施药技术及装备试验示范,实现田间防治效率大于50亩/小时,节省劳动力成本60%,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20%,农药利用率提高10%。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3. 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本部分项目3.1-3.4申报要求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的研究经费不得低于70%,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的经费不得高于30%。

)3.1 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长江中下游稻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水稻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文案大全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10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个百分点、化肥减量施用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个百分点、农药减量施用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23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7000人次。

拟支持项目数:1项3.2 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华南及西南茶叶产区(云南、四川、福建、广东、贵州、重庆等)和华东及华中茶叶产区(浙江、安徽、湖南、江西、湖北、河南、江苏)为研究区域,基于茶树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我国茶叶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