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国家科技部

合集下载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附件 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助推茶产业绿色发展倪康;蔡晓明;阮建云【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31)【作者】倪康;蔡晓明;阮建云【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本刊讯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阮建云研究员主持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支持,计划在5年内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构建出一系列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为广大茶农提供明白易懂的操作规程,以大幅削减我国茶园化肥农药的用量,从而实现茶叶的绿色、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质量安全引人关注在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茶叶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化肥农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茶叶生产中还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问题,严重威胁着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质量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战略决策;农业部提出“一控、二减、三基本”的目标,在《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将生态茶园建设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技术瓶颈亟需克服“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项目等科技项目的资助下,围绕茶树高效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或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比较,在技术深度和系统性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有些技术“水土不服”,不能满足不同区域或茶类生产的技术要求;有些技术太“高大上”,操作性不够强,茶农不易掌握,不能完全实施到位;许多技术是“单打独斗”,缺乏配套,难以形成集成优势,这些都制约了相关成果应用效果的发挥。

优势团队联合攻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全国22家在茶学、植保、土壤肥料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60名专业科研人员,由阮建云研究员主持,组成科研团队,申报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已经获得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的支持,并将于近期启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资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资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 J, f,j1 -化 料 _}收 砘端效 技 _ 求研 发” 岫 肆&噎{ 增效剥拽创 ”重点 专礁管瑚专家善 吴会201 7奸度 泣.【 绪 “保 缔粮忙矗葺、 }。 。 柏煦 盼 I托、 j}镰 雕 B体母


鹋娃 娃 ” “}重柱 1物岛 创建” 新 增干亿 斤粮食 生产托 ’等丰置任务,总 2个专项2州 6年度寅施进摧 .RB篱r ]1 ≈懂- 【¨ 一舛 0寸 舯 纠 JP、 刊j* J I
其 中 化 肥 农 药高 效 利 用 机 理 与 限 量 标 准 部 分 主 要 任 务 有3个 (含 9个项 目) ,即化 肥 氮 磷 减 施 增 效 机理 与 调 控 途 径 、 农 药 减量 控 制 机 理 与 调 控途 径 、耕 地 地 力 影 响化 肥 农 药 高效 利 用 的 机 制 。

:自
春季 幺 ¨1壹趟 敬 、 揶种植 、m管
扳曾饥糟 坞,项 F1 兜舞着重套 j目{领性 对 肚 堡舟 题 导向 切 荆挟 、}j 发艘 帧问撕 r ∽ … 虫砒帅 ¨_
一 ·¨1 埘 走 恤舯
W■ mI I 辨 J 努f 时 极捌枣专?项 话胖们制俐新+ 笔 成 立 J : 专: 项 管i里专


]17年4月 ,“化学肥料 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和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 ”重 点专项管理专家委员会2O17年度 T作会 议在北 京顺利召开
g { 靛 女:t聿 0 _翊 L童l #
农业部要求重点专项确保研究成 果落地生根
日期 :2_I1 7 f/4 26 来 源 : 中 国 农 业 信 息 刚
:汇 聚 相 关领 域 知 名 的 科研 及 管 理 类专 家 组 成 专项 管 理 专 家委 员 会 ,在 专 项 的概 算 编 制 、立 项 建议 、对 接 产业 、 中期 检查 等 阶 段 组织 开 展 评 估监 督 ,提 升项 目实 施对 农 业产 业 发 展 的贡 献 度 、关联 度 与创 新 度 。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提高,农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对农田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积极开展减量增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国决定在2024年启动一个名为“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的专项行动。

本次行动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化肥和农药的减量增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生产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推广耕作制度改革和耕地质量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病虫能力,降低农药用量。

要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多品种多轮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科学确定合适的作物轮作方式,合理配置种植结构,减少单一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农药的需求。

鼓励发展有机农业,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安全性。

要强化监管和执法,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建立完善的农药登记制度和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农药合理使用,避免超量施用和滥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还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是一项迫切需要的行动,可以有效减少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7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7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农办议〔2018〕116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7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8〕116号魏后凯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计划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分梯次推进,实行“双减双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2015年以来,我部组织实施“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措施落实,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双减”目标。

化肥减量,突出提高化肥利用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畜禽粪污和秸秆还田率、机械施肥占比和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等指标体系。

农药减量,突出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三个重点,制定病虫绿色防控(包括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覆盖率、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农药利用率等指标体系。

二是分区分类推进落实。

化肥减量,根据耕地土壤质量、作物布局等,分6个大区确定施肥原则和主要措施,推进测土施肥、机械施肥。

农药减量,突出主要作物和重大病虫,分7个大区制定防控技术路径,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

在水稻、玉米、小麦主产区,重点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肥料统配统施,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模式。

三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坚持绿色导向,推广绿色技术模式,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加强政策引领,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实现大面积应用。

强化农企合作,依托产学研创新联盟,研发绿色技术,打造绿色品牌,推进产业融合。

2017年,我国化肥利用率达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提前3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取得了初步成效。

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实施效果评价分析作者:马朝红徐维明胡时友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1期[摘要]以沙洋县为例,对全县10个乡镇,89个村,408个农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油一稻轮作模式下,农户采用水稻化肥减动绮支术与不采用该技术措施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水稻化肥减翻绮支术的应用,改变了农户以单质月已件为主的施肥习惯。

氮、磷、钾肥比例结构趋向合理(N:P2O5:K2O=1:0.47:0.52)。

近85%的农户获得水稻稳产和增产,效益得到提高。

农户普遍认为,水稻化肥减翻漪支术的应用,使土娜J巴力保祠陇急定并得以提升。

[关键词]水稻;化肥;减施增效;评价[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油菜和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油一稻轮作是区域内一种重要的栽培模式。

在该种植模式下,改变水稻种植户的施肥习惯,解决氮、磷肥过量施用,肥料结构不合理,水稻生长所需养分比例失调,以及施肥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油一稻轮作模式下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保障水稻产量,降低月巴料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保护生态和环境效益,以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沙洋县位于汉江之滨,江汉平原西北腹地,水稻种植面积约8万hm2,常年油菜种植面积4万hm2左右,油一稻轮作面积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国家重点研发训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试验示范核心区。

本文以沙洋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以油一稻轮作模式为主的10个乡镇进行抽样调查,对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以来,实施效果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同一种植模式下,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水稻化肥使用减量增效的技術方案提出建议。

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方法选择油一稻轮作模式的重点乡镇,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全县10个乡镇,89个村,采纳和应用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408个农户,对未应用该项技术之前和应用该技术措施后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7个重点专项国拨经费一览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7个重点专项国拨经费一览

序号所属专项1纳米科技2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3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4纳米科技5新能源汽车6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7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8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9精准医学研究10深地资源勘查开采11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2新能源汽车1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14高性能计算15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6地球观测与导航17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8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9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20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1新能源汽车22地球观测与导航23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24云计算和大数据25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6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27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28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9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30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1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2七大农作物育种33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4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6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7地球观测与导航38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39深地资源勘查开采40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41七大农作物育种42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43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44纳米科技45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46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7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4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9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50地球观测与导航51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2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3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5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5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6云计算和大数据57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58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59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60地球观测与导航61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62地球观测与导航6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4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6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67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8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69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70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7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2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4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76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77纳米科技7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79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8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8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82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8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84纳米科技8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86纳米科技87纳米科技88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89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90纳米科技91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9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93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94纳米科技95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96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97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98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99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100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101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02纳米科技10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104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0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06纳米科技107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108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109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1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11纳米科技112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13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114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15云计算和大数据116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117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118纳米科技119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120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121高性能计算122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12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24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25深地资源勘查开采12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27海洋环境安全保障128全球变化及应对129全球变化及应对130全球变化及应对131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3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33智能农机装备134深地资源勘查开采135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36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137云计算和大数据138全球变化及应对139全球变化及应对140全球变化及应对141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142全球变化及应对14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44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45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14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47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48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49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50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51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15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53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54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55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5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5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58全球变化及应对159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160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6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62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64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165智能农机装备166智能农机装备167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168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69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170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71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72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73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17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7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76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177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78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179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180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81精准医学研究182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183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184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18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86干细胞及转化研究187精准医学研究188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18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190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91中医药现代化研究192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93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194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195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9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197海洋环境安全保障19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199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00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01七大农作物育种202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03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04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05云计算和大数据206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07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08智能农机装备209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1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211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12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13新能源汽车214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15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16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17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18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19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21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22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23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24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25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26全球变化及应对227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28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2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30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31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32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33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34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35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3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37干细胞及转化研究23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39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4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41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42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43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4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45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246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47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48云计算和大数据249云计算和大数据250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251精准医学研究252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5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54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255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256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57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58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59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260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6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262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63七大农作物育种264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65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66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67精准医学研究268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269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70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71网络空间安全27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7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27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75精准医学研究276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277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78网络空间安全279精准医学研究280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281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282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83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84海洋环境安全保障285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286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287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88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289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90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291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292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29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29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95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96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297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98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299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00网络空间安全301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02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303精准医学研究30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05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306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07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308精准医学研究309精准医学研究310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11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312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313智能机器人314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15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316全球变化及应对317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318新能源汽车319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20智能机器人321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22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323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324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25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26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27精准医学研究328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329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30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31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32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33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34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35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3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37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38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39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40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1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342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43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44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5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6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7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48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49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50深地资源勘查开采351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5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353全球变化及应对354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55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356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357全球变化及应对358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59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360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61精准医学研究362精准医学研究363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64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65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366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367智能机器人368精准医学研究369精准医学研究370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71高性能计算372智能机器人373地球观测与导航374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375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376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77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78精准医学研究379精准医学研究380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381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82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83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84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85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86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387中医药现代化研究388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389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90高性能计算391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392高性能计算393高性能计算394高性能计算395数字诊疗装备研发396高性能计算397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398高性能计算39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400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01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02中医药现代化研究403高性能计算404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0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06海洋环境安全保障407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08海洋环境安全保障409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2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413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4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41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16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17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18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19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420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21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2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2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24纳米科技425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26海洋环境安全保障427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28精准医学研究429纳米科技430纳米科技431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43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3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34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35纳米科技436纳米科技437纳米科技438纳米科技439纳米科技440干细胞及转化研究441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44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4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444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45纳米科技446精准医学研究447精准医学研究448精准医学研究449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50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51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52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53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454数字诊疗装备研发455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先进轨道交通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云计算和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先进轨道交通云计算和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先进轨道交通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网络空间安全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和大数据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智能农机装备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新能源汽车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农机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智能农机装备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智能农机装备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智能农机装备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智能农机装备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智能机器人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智能机器人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智能机器人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智能机器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数字诊疗装备研发数字诊疗装备研发。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以下是实施该项目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调研和评估:对当前农业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各地区、各作物的使用情况和问题。

制定政策和法规:根据调研结果和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减量增效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向农民普及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推广绿色技术: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农田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农田土壤、水体和作物的化肥农药残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开发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激励机制,对减少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的农户给予奖励和补贴。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农业化肥农药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重要性和方法,形成社会共识。

评估和总结: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减量增效的工作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惠”农家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惠”农家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惠”农家作者:刘敏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7期摘要:现如今农业发展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

化肥农药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引发环境污染,在使用农药后通过食物链营养级的流动会对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对化肥农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减施增效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增量。

关键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引言:在前不久进行的数据管控过程中,发现我国化肥农药的施加使用量严重超标,施加总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值,因此引发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

因此我国在201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建设新方式,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的农业道路,并将化肥农药的使用列入到农业发展的具体考核标准中,以期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一、化肥农药数据监测情况通过对各市区县以及农村进行走访调查,前期设计调查问卷,并向相关项目的农业建设负责人征求意见,对问卷问题进行及时修改再完善,并将修改补充完善的问卷发放给相关农业种植户和化肥农药加工处理工厂。

前期调研走访,填完问卷后进行回收工作。

问卷共计发放1000份,参加作答但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占总问卷数的11.78%,因此本次调研结果具有可行性。

在样本调查过程中,样本主要以农户为主,农户占到样本总样数的87.12%,其余调研对象为化肥农药制造企业。

在调查范围内,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水平居多,占比62.75%,其余调研对象还包括小学毕业農户等。

从总体调研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有大幅度提升。

调研过程中,专职农民种植户占样本总量的一半,约53.60%。

针对回收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走访调查的区域在种植瓜果蔬菜过程中会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企业及农户普遍施加程度较高[1]。

二、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对策分析2.1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将种植产业与国家政策相结合,申请研发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通过国家政策保障推出一系列农产品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新模式,提供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矩和流程,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也能达到杀害防虫的成效,从而实现种植业的健康绿色发展,为进一步提高相关种植产业的效率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述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述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述评作者:徐长春来源:《植物保护》2018年第05期摘要植物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药作为一项重要的植保投入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在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农药减施增效已成为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中设置了40个农药减施增效类相关项目,对农药减施增效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应用开展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

本文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药减施增效类项目的立项背景和研究内容,分析项目设置和立项实施的主要特点,展望预期研发成效,并对项目组织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农药减施增效; 植物保护; 资助概况; 述评中图分类号:G 31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8132Introduction to and comments on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reduced application and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 & DProgram of Chin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XU Changchun(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Beijing 100122, China)AbstractPlant protection has been the foundation for food safe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esticides as important plant protection inputs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hile impos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a National Key R & D Program of China titl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echniques for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has been initiated, of which 40 research projects focus on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These projects are designed throughout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i.e., fundamental research, key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teg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analyz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s, provided an outlook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made suggestions for project management.Key wordsNational Key R & D Program of China;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icacy of pesticides; plant protection; financial support;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s農药施用是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

观光采摘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

观光采摘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

M■盟懑;■艮匕義2021.2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21.02.010别之龙,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主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糸设施我培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调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丈200余篇,其中SCI论丈40余篇,以第1完成人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出人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黄鹤英才(农业)”等称号,201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国际园艺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江蔬菜》副主编,《Scientia Horticulturae》咨询编委,《中国蔬菜》中国瓜菜》编委。

-28-编化肥越撒越多,农药越打越多,土地越种越瘦....这是我国编设施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尴尬现实遥过量、不合理施肥用药,不按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严重威肋'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T境安全遥从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科技部启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一时间,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双减”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试验田里的无数次探索,承载了人01“绿色农田、放心菜园”的殷殷期盼遥观光采摘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张尚卿韩晓清杨东旭路雨翔郭志刚刘海英宋瑞生草莓,原产南美洲,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品种资源丰富,口感酸甜各异,气味香甜浓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草莓喜低温冷凉气候,对设施条件要求不高,且植株低矮,便于休闲采摘,市场需求量大,收益较高,已逐步成为北方地区城市周边观光农业生产的首选品种。

2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 国家科技部

2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 国家科技部

附件:2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建议稿)一、意义和必要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总体目标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1、应用基础研究(1)化肥氮磷减施增效机理与调控途径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为对象,研究肥料氮素损失途径,阻控机理与增效途径,肥料磷素转化与高效利用生物学机制,钾、硼、锌素与氮磷的协同增效机理,畜禽有机肥施用下肥料氮磷减施机理,秸秆还田下肥料氮磷高效利用机制,肥料养分推荐新方法,化肥减量施用控制基准与调控途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立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立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立项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6(028)011
【总页数】1页(P1827-18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环境效应评价》项目正式启动 [J],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以“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为例 [J], 张凯;张昭;许宁;钟大森;冯推紫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以"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为例 [J], 张凯;张昭;许宁;钟大森;冯推紫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含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含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设 施 弥粉 机
“设施蔬 菜化肥农药 减施增效技 术集成研究 与示范”项 目牵头单位 中国农 业科学院蔬菜 花卉研究所针对 设施蔬菜产 业需 求 ,自主研 发了精量 电动 弥粉机 ,及 配套防治 灰霉病 、白粉 病和蔬菜细 菌性病害 的生物农药微 粉剂 。解决 了阴雨雾 霾天气 下 高湿病害 防治用药 问题。该设 备实现 了设施 蔬菜病害 轻简化 防控 目标 ,降低劳动力成本 95%以上 ,防治效果达 ̄J85%以 上 、精 量 电 动 弥粉 机 小 I 轻便 ,工作 重 量 (含 电池 )为7kg,每公 顷土 地 喷 粉量 为375-1 500g,控 粉 精 度可 以达 到 0.15-0.6g/s,单棚作业 时间为3~5min,施药后 微粉剂在棚 室 内的悬 浮时 间为2~3h,可实现微 量粉粒 的全 田均匀扩散 。且 适用于各 类设 施条件下施 药。2017年 ,该设备 通过 了国家植保 机械质量监督 检验 flu,L,的检测 ,在全 国2O个省 、市 、 自治 区 蔬菜主产 区开展示范 推广工作 ,总示范面积超过3 33Ohm ,成 为设施 蔬菜 农药减施的利器
小麦 全程 精准施 肥 关键技 术装 备研 究
绿 色 杀虫 剂 “哌虫 啶 ”获 农药 正 式 登 记
“农业 生物 药物分 子靶标 发现 与绿色 药物分 子设计 ”项 目牵头 单位华 东理 工大学 与江苏 克胜集 团联合 开发 的绿色 杀虫 剂 “哌 虫啶 ” ,是我 国新农药创 制上 的重 大突破 ,哌虫啶95%原药 及1O%悬 浮剂于2017年8月获农 药正式登记 ,成 为我 国 第一个拥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新 烟碱类杀 虫剂。
增效 复 混 肥料 新 产 品获 肥 料登 记 证 并 实现 产 业化
腐 植 酸 增 效 复混 肥 料 生 产 线

“十三五”化肥农药减施示范推广成效及科技管理经验综述

“十三五”化肥农药减施示范推广成效及科技管理经验综述

文章编号:1001-8611(2020)05-0001-04·重大专项·实施巡礼·“十三五”化肥农药减施示范推广成效及科技管理经验综述张凯1颜冬冬2翟勇1张昭1杨礼胜1(1.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22;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摘要:自“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实施以来,在不同生态区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结合区域生态特征和作物种植制度,筛选优化了不同作物体系化肥农药减施单项关键技术,集成了区域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和新媒体等途径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

各项目在提升区域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为科技驱动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文章综述了两减专项示范推广成效,对专项管理中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下一步专项管理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实施成效;管理经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Achievement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ynthesis Technique for Reduction and Synergy ofChemical Pesticides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Zhang Kai 1Yan Dongdong 2Zhai Yong 1Zhang Zhao 1Yang Lisheng 1(1.Development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Beijing,100122;2.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193China)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ynthesis Technique for Reduction and Synergy of Chemical Pesticides",a series of regional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models were developed.Based on crop nutrient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 standard,pest control index and chemical pesticide limit standard,region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rop planting system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this special project has optimized key technology of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reduction in different crop systems.Through large area demonstration,research team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rais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ensuring effective supply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which have provided producible and populariz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hievements of the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special project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The typic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in the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 and introduced,and the future forecasted.Key Words: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s;Reduction and synergy;Achievements;Typical experience;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DOI:10.16849/KI.ISSN1001-8611.2020.05.001收稿日期:2020-08-25基金项目:专业机构管理费项目(2069999)作者简介:张凯(1988-),男,博士。

不同穴盘规格对南瓜育苗质量的影响

不同穴盘规格对南瓜育苗质量的影响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21.06.010别之龙,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主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糸设施我培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调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丈200余篇,其中SCI论丈40余篇,以第1完成人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出人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黄鹤英才(农业)”等称号,201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国际园艺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江蔬菜》副主编,《ScientiaHorticulturae》咨询编委,《中国蔬菜》《中国瓜菜》编委。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1001901)王思宇;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电话:,E-m a1l:l3397l09618@l63,co m^别之龙,通讯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学院,武汉,43°070,E-ma'il:■:丿收稿日期:2021-02-2。

|1艺编化肥越撒越多,农药越打越多,土地越种越瘦……这是我国编设施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尴尬现实。

过量、不合理施肥用药,不按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严重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T境安全。

从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科技部启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一时间,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双减”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试验田里的无数次探索,承载了人们“绿色农田、放心菜园”的殷殷期盼。

不同穴盘规格对南瓜育苗质量的影响王思宇别之龙摘要:以蜜本南瓜品种蜜霸天下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孔径穴盘(32、50、70,72)对南瓜幼苗质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共42个项目。

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任务方向包括项目1-8共8个项目,该部分研究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为主要农区不同作物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任务方向包括项目9-18共10个项目,该部分研究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提供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任务方向包括项目19-42共24个项目,该部分研究为全面实现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专项总体目标提供集成技术模式,并示范应用。

2016年度首批指南发布三个任务方向共13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1. 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1.1 肥料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内容:以我国主要农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参数,土壤养分供应与肥料农学效率的量化关系,农田尺度和区域尺度养分推荐方法;研究钾、锌、硼有效性及与氮磷协同增效的机制;秸秆还田和畜禽有机肥微生物转化及替代化学养分的机制;提出化肥施用限量标准与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区分作物的肥料施用限量标准草案23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1.2 化学农药在不同种植体系的归趋特征与限量标准研究内容:以我国主要农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中不同类型化学农药迁移转化、定向累积原理及降解代谢机制;不同类型种植体系中农药的吸附淋溶、光解水解、微生物降解等流失规律、关键因素与调控途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体系有害生物有效防控剂量需求及施药阈值;明确施药方式及环境因子对农药高效利用的影响及农药增效调控途径;提出化学农药施用限量标准。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农药施用限量标准草案40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1.3 耕地地力影响化肥养分利用的机制与调控研究内容:研究不同耕地肥力水平下化肥养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土壤酸化、盐碱化、连作障碍、板结粘闭、耕层变浅等对养分资源利用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耕地培肥与管理对化肥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耕地土壤-植物-微生物互作机理,建立耕地质量、耕地管理模式与化肥养分利用效率关系的大数据平台;提出基于耕地地力的化肥减施增效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耕地质量、耕地管理模式与化肥养分利用效率关系大数据平台1个,提出基于耕地地力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10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2. 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本部分项目2.1-2.4应有科技型龙头企业参加,且企业必须提供配套资金,配套资金不得低于申请项目总经费的30%。

)2.1 新型复混肥料及水溶肥料研制研究内容:研究不同区域土壤、种植体系下,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配比、养分形态配伍,研发环保型肥料增效剂,研制增效复混肥料系列新产品和作物专用配方肥料,建立生产技术工艺包;筛选和研制溶解度高、组分之间无化学反应沉淀、低盐指数的水溶肥生产材料,建立不同作物专用的多功能、性质稳定、成本低廉的高效水溶肥料和液体肥料生产工艺技术;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实现增效复混肥料、配方肥料、新型水溶肥料和液态肥料产业化,并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0项,研发新型增效复混肥料、配方肥料、水溶肥料及液体肥料共25种,获肥料登记证10-15种;开展新型肥料实验示范,实现比常规化肥减量施用10%-25%,养分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2.2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区和不同种植体系中有害生物敏感性时空变异检测及精准快速选药新技术和产品;研究不同作用分子靶标位点农药组合、剂型配方、功能助剂、施药技术与防效的协同增效技术及产品;研究靶标差异组方及对靶精准智能释放新技术及产品;评价新型协同增效产品和对靶精准智能释放产品的环境风险;制定产品标准与技术规程,实现化学农药有效利用率提升和施用量的减少。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17项,精准快速选药试剂盒50个;多分子靶标协同增效组合100个;对靶精准智能释药产品10个;2-3个新产品获得农药登记;开展新型防控技术及产品试验示范,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15%-18%,农药利用率提高5-7个百分点。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2.3 智能化精准施肥及肥料深施技术及其装备研究内容:针对规模经营条件下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空间变异,研发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及其装备,主要包括:基于3S技术的作物基肥变量施用技术与装备,基于传感器的变量施肥技术与装备,基于低空遥感的作物追肥变量管理技术与装备;研发宽行距作物精准对行分层深施技术与装备、种行肥行精准拟合与判断关键技术与装备、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同时实现精量播种和精密化肥深施的关键技术,创制技术配套的播种施肥装备;研制智能化中耕施肥机械。

研发适于不同作物和不同生产条件的智能化精准施肥技术和多用途肥料深施技术,并进行规模化田间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3项,研发智能化精准施肥与深施技术16项,研制新型装备8套;开展新型精准施肥及深施装备试验示范,实现精准施肥与深施技术比习惯施肥化肥减量施用10%-12%,化肥利用率提高5-6个百分点,智能化施肥效率是人工施肥的10倍以上。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2.4 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研究内容:研究作物-施药参数-药效-环境之间的关系,研制高工效农药制剂;研发水田自走式喷杆施药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发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施药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究密植果园风送式低容量喷雾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研究航空植保施药技术参数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因素及性能指标,研发和完善农业航空植保智能化装备关键部件,研究农业航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研发设施农业高工效施药技术与智能化装备。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17项,研发高工效智能化装备10套;制订地面和航空高工效施药作业规程10-20项;开展智能化施药技术及装备试验示范,实现田间防治效率大于50亩/小时,节省劳动力成本60%,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20%,农药利用率提高10%。

【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项3. 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本部分项目3.1-3.4申报要求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的研究经费不得低于70%,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的经费不得高于30%。

)3.1 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长江中下游稻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水稻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10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个百分点、化肥减量施用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个百分点、农药减量施用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

【预期—11—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23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7000人次。

拟支持项目数:1项3.2 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华南及西南茶叶产区(云南、四川、福建、广东、贵州、重庆等)和华东及华中茶叶产区(浙江、安徽、湖南、江西、湖北、河南、江苏)为研究区域,基于茶树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我国茶叶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