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是指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其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1教学理念: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本节教学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教法建议: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学生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是的,那就存在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叫做最大静摩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受最大静摩擦力时,其状态为即将滑动而未滑动的临界状态。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则静摩擦力F:
0<F≤Fmax。
思考:怎样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呢?
比如说:同学上课想吃东西,内心刚有这一想法,东西还没拿出来,就被同桌制止了:“吃东西也不分我一份。”,这就是静摩擦力。那自然“趋势”就是····
哦,想要做某件事的想法。
条件: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
接触面上有弹力;
发生相对运动趋势。
做练习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参与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生活。
回顾旧知识,导出新知识
让学生自己利用已学的只是解决现有问题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静摩擦力
1、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3、最大静摩擦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即初中已有的摩擦力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静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家一起和我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用力地往前推一推自己的课桌,不要把桌子推动。好,我们来分析一下同学们刚才推桌子的过程。
那为什么桌子没有动啊?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静摩擦力》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物理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Βιβλιοθήκη 15年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静摩擦力
教学目标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高中物理摩擦力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板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围绕高中物理中的摩擦力进行板书设计。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摩擦力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力学基础知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具备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计算存在困难,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疑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掌握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2)学会计算摩擦力的方法,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掌握摩擦力的方向判断,能够分析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4)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摩擦力与物体平衡、摩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等;(5)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2)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探讨问题中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运用比较法,分析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实践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学习兴趣;(2)通过摩擦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态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4)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通过摩擦力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⑴、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⑴、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⑴、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测量摩擦力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⑴、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⑴、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5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5篇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5篇说课稿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教师准确传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分析教材《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
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就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测量力的大小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
第二部分,研究各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这些内容打算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摩擦力,讨论摩擦力的“功”与“过”,通过探究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并结合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任务,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方面: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静摩擦力的规律,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中,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是难点,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中要力图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三要素探究静摩擦力的规律。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1、本节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1.静摩擦力的概念;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3.静摩擦力的三要素;4.探究实验: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2、本节教材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探究性,虽然静摩擦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却并不熟悉,这留给我们一定的探究空间。
二是实用性,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学情分析1、通过初中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物理研究方法。
学习方法仍以初中的记忆和模仿为主2、学生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
刚学习过重力、弹力等基础知识3、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有关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②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及其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③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三要素,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间接测量法②初步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并体验探究过程。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1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1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课标要求1、通过事例或者实验来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通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归纳摩擦力的概念。
3、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相互交叉,只提起课本的边缘,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学生动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
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一)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篇1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
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
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2摩擦力教案
3.2 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了解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会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其方向;能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知道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地性质有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μF N解决具体问题;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正压力F N的确定;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摩擦力跟压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二、讲授新课:1、滑动摩擦力【教师引导】结合实例分析,回顾初中所学知识,总结一下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教师补充】摩擦力的种类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教师提问】什么是滑动摩擦力?感受滑动摩擦力【学生活动】将手掌放在桌面上,向前轻轻移动手掌;收回手掌后,用力下压桌面,向前推动手掌,感受两次不同的感觉。
【教师总结】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教师补充】(1)“相对”的含义是指相对跟它接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2)“相对滑动” 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变化,可能的情况有: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运动;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但速度不等;两物体反向运动等。
因此,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擦黑板,黑板静止,但受滑动摩擦力。
【教师引导】结合推手感觉,分析一下,手受到滑动摩擦力时,滑动摩擦力对手的相对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手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相对运动的方向是什么关系?【教师总结】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f N F F μ=说明:①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②N F 是接触物间的弹力,在数值上不一定等于重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主题为“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种类、影响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摩擦力的定义、种类及计算公式,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种类、计算公式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摩擦力方向的理解,以及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滑动摩擦力测量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刹车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种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用直尺和橡皮制作一个简易的摩擦力演示器,观察摩擦力的方向。
(2)分组进行滑动摩擦力测量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拉力,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的加速度。
例题2: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当速度为60km/h时,刹车距离为20m。
若摩擦系数为0.8,求汽车的刹车时间。
5. 随堂练习:(1)计算摩擦力大小。
(2)分析摩擦力方向。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定义、种类、计算公式。
高中物理鲁科版第四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 题目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静摩擦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鲁科版)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静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静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
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
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静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静摩擦力的方向。
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
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
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2023最新-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对于物理摩擦力,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需要编写教案开始教学。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5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习(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习任务分析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
该内容是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摩擦力。
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习“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者分析学生是普通水平的高一学生。
○1已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2 平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明确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知道滑动摩擦因数会计算滑动摩擦力。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能够根据二力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概括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2.渗透物理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合理外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实验验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合作探究,促进合作学习,发扬团队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鼓励科学探究,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信心。
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身边的物体(例如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导入:用手握住水杯。
开始问学生水的受力情况,学生进而分析。
水杯受两个力,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
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复习初中内容,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静摩擦力【实验探究】(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
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多媒体投影表格(参考表格)实验数据记录表。
重点分析:相对运动趋势,及方向在相互接触的的俩物体间,如果有了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有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一)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摩擦力》教学设计表
《摩擦力》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经过前一段的物理学习学生们基本上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大门,但是对于建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在设计课程是使用了微课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课堂上利用新媒体对重难点一一突破。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②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大小公式的验证试验设计五、教学设计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分析。
(3)确定方案。
方案一:用弹簧秤拉着木块滑动,测力计的读数就是摩擦力方案二:木块在木板上运动,通过钩码拉动,钩码大小就是摩擦力方案三:木块在木板上静止,拉动木板,只要木块静止,木块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展示大家活动的情况,学生自己实验,并且进行数据处理(4)数据处理以压力为x轴摩擦力为y轴画出图像。
比较两个图像和数据,经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
斜率越大μ越大。
Ⅱ、Nfμ=利用excal2007处理学生实验的数据,验证实验目的课堂小结学生学以致用重复课前的实验,动手真正体验摩擦力的应用用筷子夹球。
推选几位同学上台完成活动,同时下面的学生帮忙出主意让学生学以致用,自己亲自体验“从理论到生活”。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
中学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物理学是探讨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爱!中学物理摩擦力教案大全一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诞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爱好,教材出处:鲁科版《中学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中学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正确相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学问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探讨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推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推断。
老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分与联系动身,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试验去加深巩固。
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支配了学生猜想、设计试验、试验探究、合作沟通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验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学问的形成与进展过程中,主动获得学问的精神。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亲密,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试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学问后,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问去分析说明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者是中学一班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学问,只是在初中阶段简洁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
所以在讲解并描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实力,要让他们在已驾驭学问的基础上渐渐学习新课程,避开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相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推断它们的方向。
2.依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洁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索、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2.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师:用手拿起一本书,问书为什么没有掉下来?(边演示边讲解)
师:提问导入新课。
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习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①什么是摩擦力?
②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滚动摩擦力)
③摩擦力的方向?
二、认识摩擦力
师: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们找找看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师: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
◆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趋势
◆物体之间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物体之间接触要粗糙。
三、引入静摩擦力:俩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生:边回顾边思考提问。
举手说出所知道的问题,并进行简单了解。
生:进行观察从中发现: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条件,与初中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师:回顾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F max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关系怎样?
1.静摩擦力的方向
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
判断静摩擦力的两种方法
①假如“光滑”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
②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
4.静摩擦力的应用阅读书本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
沿着接触面。
(曲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
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判断下列传送带上物体有无静摩擦力以及其方向。
课堂小结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回顾本节课
思考:(1)学了什么知识? (2)学了什么方法?
(3)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有哪些问题不清楚?(提示: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板书及板图设计
摩擦力
一、摩擦力定义 二、静摩擦力
公式:N F F 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