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P3HT-PC61BM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实验日期指导老师实验者学号专业班级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在实验室现场制作P3HT-PC61BM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以及开展电池性能测试,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与流程,熟悉相关的加工处理与分析测试设备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验仪器电子分析天平、加热磁力搅拌器、超声仪、紫外臭氧清洗系统、旋涂仪、惰性气体操作系统、真空蒸镀系统、太阳光模拟器、数字源表、台阶仪三、实验要求1、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与规范开展实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触摸或按动设备开关或按钮以及设备控制系统。

2、实验期间保持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3、熟悉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与测试相关设备、原理与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活性层P3HT:PCBM 溶液的配制)在手套箱外称取所需的P3HT 5、6mg 与PCBM 5、6mg,混合好装入带有磁子的5mL 瓶子中,转移到手套箱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33mL oDCB(邻二氯苯)溶剂,配成17mg mL-1的溶液,放到加热台(加热台需要 5 分钟的稳定时间)上,设置温度为85℃,搅拌1h 后,冷却至室温待用。

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

A.首先确认ITO 面,用万用电表(打到Ω档)测试其表面电阻,有电阻的一面为ITO,在其反面的边缘处刻‘上’字(见下图)。

将ITO 依次放到去离子水、丙酮与异丙醇中超声清洗10 分钟。

每次超声完毕,用镊子取出ITO,用同样的溶剂反复冲洗两面三次,之后用氮气枪迅速吹干,立刻放到盛有下一种溶剂的容器中清洗。

最后将用氮气枪吹干的ITO 转移到六孔板中转移至紫外/臭氧清洗机(操作详见其说明)中,将ITO面朝上,表面清洁处理10 分钟后,将ITO 取出并置于六孔板中待旋涂PEDOT:PSS(ITO 面朝下)。

完整版)太阳能电池测试报告

完整版)太阳能电池测试报告

完整版)太阳能电池测试报告本测试报告旨在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测试,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为后续项目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1.测试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情况。

2.评估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3.检查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及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1.连接测试设备:太阳能电池连接到测试装置并确保电路正常。

2.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太阳能电池在无负载情况下的电压和电流。

3.测试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使用光照计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照度。

在每个光照条件下,记录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值。

4.分析测试结果:将测试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并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差异。

评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稳定性和可靠性。

5.得出结论:总结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电压和电流输出情况。

分析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

提出改进建议或优化方案。

通过测试,得到以下结果:强光照。

| 5.6.| 0.8.|中等光照。

| 3.9.| 0.5.|弱光照。

| 2.1.| 0.2.|1.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输出电压和电流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2.在强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能力较强。

3.在弱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能力较弱。

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太阳能电池具有稳定的输出性能,适合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使用。

2.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所下降,建议在设计应用时考虑增加电池板数量或采用其他补充电源。

3.为了保证太阳能电池的长期可靠性,建议定期检查清洁太阳能电池表面,以保证充分的光照吸收。

基于测试结果和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建议进行以下后续工作:1.建立更复杂的测试环境,模拟更多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测试。

2.针对弱光照条件下的性能下降问题,研究并应用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设计方案。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它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通过实验验证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一块小型电动风扇和一块电压表。

实验
过程中,我们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充分接收到阳光。

然后,我们将电压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以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

接着,我们将电动风扇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观察电动风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能够产生一定的电压,这
表明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而当我们将电动风扇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上时,电动风扇也能够正常工作,这进一步验证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同时也验
证了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机会,让我们对太阳能电
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太阳能电池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有机太阳能电池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报告经过这几堂课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关于有机太阳能的相关知识,虽然听进去的不多但是也有所收获,下面简要做下有机太阳电池的总结。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成分全部或部分为有机物的太阳能电池,他们使用了导电聚合物或小分子用于光的吸收和电荷转移。

有机物的大量制备、相对价格低廉,柔软等性质使其在光伏应用方面很有前途。

通过改变聚合物等分子的长度和官能团可以改变有机分子的能隙,有机物的摩尔消光系数很高,使得少量的有机物就可以吸收大量的光。

相对于无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缺点是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稳定性差和强度低。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半导体异质结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伏效应,所以又称为光伏电池。

当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时,激发材料内部产生电子和空穴对,在静电势能作用下分离,然后被接触电极收集,这样外电路就有电流通过。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机材料吸收光子,如果该光子的能量大于有机材料的禁带宽度E,就会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激子的结合能大约为0.2~1.0 eV高于相应的无机半导体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结合能。

因此激子不会自动解离.两种具有不同电子亲和能和电离势的材料相结触,接触界面处产生接触电势差,可以驱动激子解离。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

主要的光敏性质的有机材料均具有共轭结构并且有导电性,如酞菁化合物、卟啉、菁(cyanine)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按照器件结构可基本分为3类:(1)单质结(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2)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p-n 异质结混合异质结即本体异质结级联结构)(3)染料敏化有机太阳能电池➢单质结(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研究较早的太阳能电池,结构为:玻璃/电极/有机层/电极,如图a所示:对于单层结构的电池来说,其内建电场源于两个电极的功函数差或者金属与有机材料接触而形成的肖特基势垒。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

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特性研究对于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并探究环境因素对太阳能电池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电压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太阳能电池中,光线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形成光生电流。

通过将正负极连接外部电路,可以将光生电流转化为电能。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太阳能电池、光源、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箱等。

2. 将太阳能电池置于光源下方,调整光源的强度,使得太阳能电池表面接收到均匀的光照。

3.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4. 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的负载,记录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短路电流则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光照较弱时,太阳能电池中的载流子复合速率较慢,导致开路电压较低。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载流子的生成速率增加,导致短路电流增加。

然而,当光照强度过高时,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空穴对的生成速率达到饱和,载流子复合速率也增加,导致开路电压下降。

填充因子是太阳能电池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流输出能力。

通过实验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

填充因子的大小受到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阻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当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阻较小时,填充因子较大;而当光照强度较小时,填充因子较小。

转换效率是衡量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包括其源电压、最大功率点、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等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实验仪器:太阳能电池板、电子负载、数字万用表、直流电源、光强计、亚麻线等。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与电子负载、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光强计等设备按照实验要求连接起来;2.将电池板朝向太阳,并利用光强计调节光照强度,使其保持恒定不变;3.通过调节电子负载,将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调整到不同值,记录下此时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电流和光照震荡度等参数,并计算得出其等效电阻;4.统计数据,绘制实验结果图表;5.分析实验结果,比较其与标准太阳能电池参数的区别,并解释原因。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如下结果:1.太阳能电池的源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2.当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为最大功率点时,其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3.短路电流是一个恒定的值,不随光照强度而变化;4.开路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大。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来看,与标准太阳能电池相比,我们的实验结果比较接近。

这表明我们的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准确。

但是,我们发现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点的偏差比较大,原因可能是我们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质量不佳,功率转换效率不够高。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特性,为今后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提供了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实验结论:太阳能电池的特性表现为:源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电池输出电流为最大功率点时,其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

短路电流是一个恒定的值,不随光照强度而变化。

开路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大。

本实验结果比较接近标准太阳能电池参数,但存在偏差,可能是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质量不佳。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优化研究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优化研究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优化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引言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转换器件,具有可弯曲、轻薄、低成本等优势,因此在可穿戴设备、智能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材料优化来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二、材料优化1. 光吸收材料的选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吸收材料起到吸收光能并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关键作用。

常用的光吸收材料包括聚合物和小分子有机半导体。

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宽的吸收光谱和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但其分子结构复杂,合成困难;小分子有机半导体则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其吸收光谱相对较窄。

因此,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光吸收材料至关重要。

2. 电子传输材料的优化电子传输材料负责将光激发的电子从光吸收材料传输到电极,影响着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流输出。

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包括有机小分子和无机氧化物。

有机小分子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溶解性,但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发生分子结构松散和氧化等问题;无机氧化物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导电性,但其制备工艺复杂。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电子传输材料。

3. 光电极界面工程光电极界面是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子和空穴分离的关键位置,直接影响电荷传输效率。

通过界面工程,可以调控光电极材料表面的能级结构和电荷分布,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常用的界面工程方法包括表面修饰、界面材料的引入等。

例如,通过引入适当的界面材料,可以提高光电极材料与电子传输材料之间的能级匹配度,从而促进电子的传输。

4. 光电池结构优化光电池的结构对其光电转换效率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结构包括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等。

单层结构简单易制备,但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双层结构通过在光吸收层上添加电子传输层来提高效率;多层结构则通过在光吸收层和电子传输层之间添加空穴传输层来进一步提高效率。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设计训练》课程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设计训练》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P3HT-PC61BM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学生姓名:实验时间: 2017 年 6月 7日助教姓名:实验地点:新材所320-3任课教师:评分标准实验概述15∙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和设备15∙通过表格等形式陈述(每错一处扣1分)实验结果与讨论40∙格式规范∙图表标题清楚∙计算过程清楚∙数据齐全∙回答问题准确∙分析正确10实验心得体会与建议∙归纳实验注意事项、个人实验体会(要求客观,每条5分,可获得额外加分)实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20总分100一、实验目的1.在实验室制作P3HT-PC61BM聚合物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2.通过实验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熟悉相应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掌握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以p-n半导体界面作为光吸收及能量转换场所的装置,其基本结构如图1。

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工作方式是由光电转化过程实现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器件吸收光子产生激子,激子在给体中扩散,激子到达给体界面发生电荷分离,亚稳态的电子-空穴对在内建电场作用下分离成为自由的电子和空穴,自由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传输到电极并被抽出,如图2。

图1.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图2.光电转换过程Voc,Jsc,分别代表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是衡量太阳能电池最为重要的物理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由太阳能电池的I-V曲线(图3)给出,曲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即为Voc和Jsc。

Pmax表示最大输出功率, 填充因子FF则定义为大输出功率(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Voc和Jsc乘积相比所得的比值。

FF是衡量太阳能电池外接负载能力的物理量,越接近于1越好。

图3. 电池的I-V曲线三、实验内容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3.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制备4.电池阴极材料蒸镀5.电池性能测试与分析6.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厚度测试四、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及试剂:P3HT,PCBM,o-DCB,ITO导电玻璃,去离子水,丙酮,异丙醇,金属Ca/Al。

实习报告关于太阳能电池

实习报告关于太阳能电池

实习报告:太阳能电池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我选择了太阳能电池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为XX太阳能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位于我国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公司专注于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已成功开发出多款高性能太阳能电池产品,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产品远销海内外。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生产工艺流程学习在实习期间,我跟随指导工程师学习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硅料制备、电池片制作、电池组件组装等环节。

通过实地观看和动手操作,我深刻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工作要点。

2. 产品性能测试与分析我参与了太阳能电池产品的性能测试工作,学习了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测试标准。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我掌握了太阳能电池性能指标的判断标准,了解了产品性能与生产工艺之间的关联。

3. 市场调研在实习期间,我还对太阳能电池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

通过查阅资料、访问客户和参加行业会议等方式,我了解了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公司的市场战略制定提供了参考。

4. 实习成果展示实习结束后,我撰写了实习报告,对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和市场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

同时,我还提出了关于公司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产业合作的建议,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四、实习收获与反思1. 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太阳能电池的相关知识,掌握了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性能测试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实践能力的锻炼实习期间,我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了如何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环保、可再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本报告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实验一: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太阳能电池测试仪,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测量电流、电压的变化,来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当光照强度逐渐增大时,太阳能电池的电流也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光照强度的增加会激发更多的光子进入太阳能电池,从而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进而增加电流。

然而,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电流的增加趋势开始趋于平缓,这是因为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场已经饱和,无法再继续增加电流。

此外,我们还发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与电压呈反比关系。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电流增大,但电压却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阻会导致电压损失,而随着电流的增大,这种损失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实验二:太阳能电池的温度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太阳能电池的温度,来研究太阳能电池的温度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太阳能电池温度的升高,电流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较低温度下,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速率较低,电流较小;而在较高温度下,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速率加快,电流逐渐增大。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定值后,电流开始下降,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太阳能电池内部的电子迁移率下降,从而减小了电流。

此外,我们还发现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对电压的影响较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压基本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场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实验三:太阳能电池的寿命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长时间连续使用太阳能电池,来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寿命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太阳能电池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其性能会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太阳能电池内部材料的劣化,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表现,并分析其适用范围。

实验原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能转化的效率。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工作特性和适用情况。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光源、电流表、电压表、连接线等。

实验步骤:1. 将太阳能电池板置于太阳能光源下,确保光线充足。

2. 通过连接线将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流表、电压表连接。

3. 测量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和电压数值,记录下来。

4.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5.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数据与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测试,得出如下数据:电流值:2.5A、2.3A、2.4A、2.3A、2.5A电压值:5.8V、5.6V、5.9V、5.7V、5.8V通过计算,得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平均输出功率为11.65W。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该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稳定,适用于户外太阳能电力系统、太阳能充电宝等领域。

同时,通过对太阳能电池板性能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范围,为太阳能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太阳能光源不足、环境温度变化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日子进行实验,控制环境温度,保证实验过程的稳定性。

总结:通过本次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我们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和适用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实验结果为太阳能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推动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太阳能电池工艺实习报告

太阳能电池工艺实习报告

太阳能电池工艺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和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为了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太阳能电池工艺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在太阳能电池厂的工艺部门进行,通过实地参观、操作和理论学习,掌握了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二、实习内容1. 实习第一周:参观各个车间并了解工艺员主要工作内容。

带班工程师带领我们实地观看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化抛、扩散、刻蚀、PE减反射膜设备、丝网印刷、烧结、检测和分级等环节。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化抛车间工艺员的工作职责。

2. 实习第二周:学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

我们了解到,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硅片制备、电池片制备和电池组件制备等环节。

在硅片制备环节,我们学习了硅料的提炼、硅片的切割、抛光等工艺;在电池片制备环节,我们学习了电池片的制作流程,包括扩散、蚀刻、镀膜、印刷、烧结等工艺;在电池组件制备环节,我们学习了电池组件的组装、测试和封装等工艺。

3. 实习第三周:学习高效太阳能电池工艺及设备研发。

我们了解了TOPCon和HJT两种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

同时,我们参观了高效电池生产设备,了解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 实习第四周:学习太阳能电池板串焊机操作。

我们了解了串焊机的工作步骤和每个步骤的工作原理,学习了如何抓取电池片、相机筛选矫正、放置电池片、拉焊带、焊带浸润、焊带切割、焊接、相机筛选等操作。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包括化抛、扩散、刻蚀、PE减反射膜设备、丝网印刷、烧结、检测和分级等环节。

同时,我还了解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高效太阳能电池工艺及设备研发和太阳能电池板串焊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本次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一、引言。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太阳能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其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研究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输出特性;3. 探究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4. 分析太阳能电池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特性。

三、实验方法。

1. 实验仪器,太阳能电池、光照度计、温度计、示波器、直流电源等;2. 实验步骤:a. 测量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b. 测量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c. 测量太阳能电池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输出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当光照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基本保持稳定。

2. 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输出电流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表明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对其性能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

3. 太阳能电池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在不同负载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负载的变化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负载。

五、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表现。

光照度、温度和负载都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控制。

本次实验为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六、参考文献。

[1] 王明,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光电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流程及采取的工艺,并测试发现器件的光电特性。

二、实验原理1、概述自从Tang报道了采用有机供电子体-受电子体(D–A)异质结做成了光电转换效率为1%的电池之后[1],通过使用性能优化的功能材料和器件结构[2],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p)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3]。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引入了激子阻挡层(EBL[4])和使用了富勒族的C60作为受电子材料后,ηp提升了三倍。

结构为ITO/PEDOT/CuPc/C60/BCP/Al的器件[5],在标准太阳光照条件下ηp达到了3.6%。

通过级联法将很多超薄的有机光电池堆叠起来[6]已被证实是另一种提高器件效率的有效途径[7]。

将供电子体和受电子体聚合物材料混合形成一个互穿D-A层的网络即所谓的体相异质结[8],也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方法[9]。

相比于在匀质的供电子体和受电子体层间形成的平面异质结,体相异质结延长了光电流产生层的厚度,允许激子到达最近的D-A界面并得以高效的分离。

目前优化的聚合物体相异质结已使得内量子效率在某些波长范围高达85%,以及在标准太阳光照条件下光电转换效率ηp≤3.5% [10,11]。

共蒸小分子供电子体和受电子体材料形成的混合体制作的体相异质结结构[12],同样能达到在标准太阳光照条件下光电转换效率ηp≤3.5% [13]。

小分子和聚合物光电池(含有混合分子的异质结)的性能与其结构及混合层中载流子迁移率有着紧密地联系[[14, ]15]。

在混合层中,降低了的载流子迁移率(由分子级别的内部混合结构所致)导致光生载流子重新复合。

目前常用的有机材料主要是小分子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有机小分子光电转换材料具有低成本、可以加工成大面积的优点以及有机小分子的合成、表征相对简单,化学结构容易修饰,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功能基团而且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互相组合,以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一、引言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性质进行分析,探究最佳的制作方法并测试其效果。

二、实验原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原理是基于半导体中的光电效应,即光子击打在半导体表面后形成电子-空穴对,从而产生电流。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和制作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太阳能电池片、导电银浆、铝背板、手套、实验手册设备:电压表、电流表、热风枪、铁钳、实验装置箱方法:1. 阅读实验手册,了解太阳能电池性能参数及测试方法。

2. 准备实验装置箱,分别连接太阳能电池、电压表和电流表。

3. 将太阳能电池放置于阳光下,调整角度以获取最大功率输出。

4. 记录电压和电流,计算太阳能电池的功率。

5. 改变光照强度和温度,重复上述步骤,得出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参数。

四、实验过程1. 清洗太阳能电池片,去除表面的污垢和灰尘。

2. 用导电银浆将太阳能电池片正反两面分别涂覆一层。

3. 将太阳能电池片粘贴在铝背板上,并固定好支架。

4. 将太阳能电池装置插入实验装置箱,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

5. 调整太阳能电池装置的角度,使其垂直于阳光,以获取最大功率输出。

6. 在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记录电压和电流,并计算功率。

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2.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功率也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当光照强度相同时,太阳能电池的电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流则基本不变。

(3)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对性能的影响。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性能参数及制作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能够输出较大的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为了评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测试。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测试方法、测试结果以及讨论我们对于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理解。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且通过实验结果探讨太阳能电池的优势和限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 - 太阳能电池 - 太阳能电池测试设备(例如电流计、电压计等) - 太阳能灯或其他光源 - 太阳能电池连接线2. 测试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首先,我们需要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

在室内或者阳光充足的地方,连接电压计到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记录电压计显示的数值。

3. 测试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接下来,我们需要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

同样在室内或者阳光充足的地方,将电流计连接到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记录电流计显示的数值。

4. 测试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为了测试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我们需要将太阳能电池连接到一个负载电阻。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电阻值,并记录下电压计和电流计的读数。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找到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

实验结果与讨论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测得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为X伏特,短路电流为Y安培。

这些数值反映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性能。

最大功率输出通过测试不同电阻值下的电压和电流,我们得到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曲线。

根据曲线,我们可以确定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为Z瓦特。

这个数值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讨论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

在光照较强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会增加。

此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还受到温度、电阻和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优化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应用。

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实验报告-资料类

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实验报告-资料类

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实验报告-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数据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包括其输出电压、电流与光照强度、负载电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111 具体目标1、测量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2、探究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与光照强度的依赖关系。

3、分析太阳能电池在不同负载电阻下的输出特性。

12 实验设备1、太阳能电池板。

2、光源模拟器,能够提供不同强度的光照。

3、数字电压表,用于测量电压。

4、数字电流表,用于测量电流。

5、可变电阻箱,用于改变负载电阻。

13 实验步骤131 实验准备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稳定的实验台上,确保其表面清洁无遮挡。

连接好数字电压表和数字电流表,设置好测量范围。

132 测量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在黑暗环境中,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作为基准值。

然后,打开光源模拟器,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分别测量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并记录数据。

133 负载电阻特性测量将可变电阻箱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上,依次改变负载电阻的值,测量在不同负载电阻下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记录数据。

134 数据重复测量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对每个测量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

14 实验数据以下是实验中测量得到的数据表格:|光照强度(lux)|开路电压(V)|短路电流(mA)|负载电阻(Ω)|输出电压(V)|输出电流(mA)|||||||||100| ||10| |||100| ||20| |||100| ||50| |||200| ||10| |||200| ||20| |||200| ||50| |||300| ||10| |||300| ||20| |||300| ||50| ||15 数据分析151 开路电压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绘制开路电压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可以发现开路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但并非线性关系。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太阳能电池并测试其性能,探索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潜力。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 二氧化钛薄膜- 柠檬酸钛溶液- 水- 碘盐溶液- 纳米碳管溶液- 玻璃片- 电线- 钢丝- 太阳能电池板2. 方法:- 制备二氧化钛薄膜:将柠檬酸钛溶液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旋涂法在玻璃片上涂布一层薄膜,然后将其放入烘箱中烘干。

- 制备太阳能电池:将制备好的二氧化钛薄膜与纳米碳管溶液混合均匀,再将其涂布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并使用钢丝固定。

- 测试太阳能电池性能:将太阳能电池板暴露在阳光下,连接电线,将电流计和电压计分别接入电路中,记录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制备了太阳能电池,并测试了其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在阳光照射下,太阳能电池产生了一定的电流和电压。

1. 光电转换效率:我们通过计算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来评估其性能。

光电转换效率是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能力。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得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X%。

这表明我们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显示出良好的性能。

2. 影响因素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光照强度、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材料等。

较强的太阳光照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和电压,而较低的光照则会降低其性能。

此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材料也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

例如,二氧化钛薄膜的厚度和质量、纳米碳管的分散均匀性等都会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3. 应用前景: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领域,用于发电、供电等用途。

太阳能电池的优点在于其可再生性和环保性,与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电池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

太阳能电池生产实习报告

太阳能电池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2023年暑假期间在XX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XX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研发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等领域。

三、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内容:1. 参观生产线:首先,我参观了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了解了从硅料制备、电池片生产到组件组装的整个流程。

通过实地观察,我对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学习生产流程:在生产线上,我跟随技术人员学习了硅料制备、化抛扩散、刻蚀、PE减反射膜、丝网印刷、烧结、检测、分级等关键工艺步骤。

这些步骤对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3. 参与实际操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电池片的生产过程,包括化拋、扩散、刻蚀、PE减反射膜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部分生产技能,并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差异。

4. 了解市场情况: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市场分析会议,了解了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和竞争格局。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

2.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生产过程中,我看到了技术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工程师,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团队协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4. 环保意识: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五、实习收获1. 专业知识:通过实习,我对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技术原理和市场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太阳能电池 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 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通过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其他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评估其效率和可行性。

实验目的:1. 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2. 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3. 计算太阳能电池的效率;4. 探究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实验器材:1. 太阳能电池板2. 万用表3. 光源4. 电阻箱5. 连接线实验步骤:1. 将太阳能电池板与万用表连接,测量其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记录数据;2. 将太阳能电池板与电阻箱连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记录数据;3. 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于不同光照条件下,如直射阳光、室内光源等,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记录数据;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当光照强度较低时,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较小;而当光照强度较高时,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较大。

这说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

通过计算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我们可以评估其能量转化的效率。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定义为输出电能与输入太阳能之比。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X%。

这个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在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但整体效率仍然较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呈现出饱和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太阳能电池内部光电效应的饱和效应导致的。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分析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页码1实验项目名称P3HT-PC61BM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
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实验者
学号
专业班级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实验室现场制作P3HT-PC61BM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以及开展电池性能测试,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熟悉相关的加工处理和分析测试设备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加热磁力搅拌器、超声仪、紫外臭氧清洗系统、旋涂仪、
惰性气体操作系统、真空蒸镀系统、太阳光模拟器、数字源表、台阶仪
三、实验要求
1.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和规范开展实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触摸或按动设备开关或按钮以及设备控制系统。

2.实验期间保持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3.熟悉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与测试相关设备、原理和方法。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活性层P3HT:PCBM 溶液的配制)在手套箱外称取所需的P3HT 5.6mg 和PCBM 5.6mg,混合好装入带有磁子的5mL 瓶子中,转移到手套箱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33mL oDCB(邻二氯苯)溶剂,配成17mg mL-1的溶液,放到加热台(加热台需要 5 分钟的稳定时间)上,设置温度为85℃,搅拌1h 后,冷却至室温待用。

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

A.首先确认ITO 面,用万用电表(打到Ω档)测试其表面电阻,有电阻的一面为ITO,在其反面的边缘处刻‘上’字(见下图)。

将ITO 依次放到去离子水、丙酮和异丙醇中超声清洗10 分钟。

每次超声完毕,用镊子取出ITO,用同样的溶剂反复冲洗两面三次,之后用氮气枪迅速吹干,立刻放到盛有下一种溶剂的容器中清洗。

最后将用氮气枪吹干的ITO 转移到六孔板中转移至紫外/臭氧清洗机(操作详见其说明)中,将ITO面朝上,表面清洁处理10 分钟后,将ITO 取出并置于六孔板中待旋涂PEDOT:PSS(ITO 面朝下)。

页码2 B.在ITO 表面旋涂PEDOT:PSS(PH750)层
将清洗后的ITO 玻璃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ITO 面朝上,然后将约9 滴PH750(约0.3mL)分散液滴到ITO 上,以4000 rpm 的速度旋涂60 秒(将第I 档设为0 秒,只用第II 档),得到月40nm 厚的PEDOT:PSS。

在滴加PH750前用氮气枪吹走ITO 表面灰尘,滴时滴管距ITO 为 1 厘米,旋涂时加盖。

旋涂PEDOT:PSS 后的ITO 置于加热台上在150℃下加热20min 焙干,然后将上述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转移至MB10 手套箱中。

3.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制备。

在MB10 手套箱中,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在PEDOT:PSS 膜表面上滴9 滴(约0.08mL)配好的活性层溶液,在转速为500rpm 下旋涂1min,然后将导电玻璃放到玻璃培养皿中,盖上盖子,待活性层薄膜自然干燥。

®注意:滴加和旋涂操作过程中不要将溶液滴洒在手套箱内,否则尽快用无尘布擦拭干;任何可能泄露溶液的操作都用无尘布保护;移动滴管时手抓玻璃管而不是胶帽;用完的滴管放到240mm*180mm 的加厚自封袋中,谨防滴管扎破自封袋和手套。

所有产生的废弃品一律及时放入自封袋中并转出手套箱。

4.电池阴极材料蒸镀。

将干燥后的ITO/PEDOT:PSS/P3HT-PC61BM/基片转移至MB20 手套箱中,通过蒸镀模具载入到蒸镀腔中,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真空热蒸镀电池阴极金属材料。

5.电池性能测试与分析。

蒸镀金属后得到的器件如下图所示,每块玻璃上有8 块电池器件,蓝色部分表示金属Ca/Al,黄色部分为ITO 面,将其放到测试模具中进行测试,此面朝上。

斜线部分为器件的有效部分,面积为9mm2。

在每次开始测试之前需用标准电池校准光强。

将略宽一些的ITO 长条一端的膜用剪刀刮掉,放到器件测试模具中,接好电极进行测试。

数据的保存格式:20130526 姓名班级学号数据的处理:采用Origin 中处理I-V 数据,得到J-V 曲线。

6.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厚度测试。

采用DEKTAK XT profilometer 测试P3HT:PCBM 活性层材料的厚度,并作记录。

页码3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
1在ITO表面旋涂PEDOT:PSS(PH750)层
a.用镊子将已处理的ITO玻璃先置于氮气枪下吹走附着物,然后以ITO面
朝上的状态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摁下真空吸附使得玻璃被固定。

b.用移液枪将约0.3ml以配好的PH750分散液分散均匀滴到ITO玻璃上,
并使溶液均匀覆盖到玻璃上。

c.以4000rpm速度旋涂60秒。

d.取下已处理的玻璃置于150℃的加热台中烘干20min。

2P3HT:PC61BM 的BHJ 薄膜的旋涂
预备:(非本人操作)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转移至MB10 手套箱中。

a. 在MB10 手套箱中,用镊子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置于旋
涂仪的托盘上,并使之被真空吸附固定。

b.用移液枪移取约0.08ml配好的活性层溶液均匀滴在涂有PEDOT:PSS膜的
玻璃上。

c.以500rpm速度旋涂60秒。

d.将导电玻璃放到玻璃培养皿中,盖上盖子,并记录序号为2。

3光伏性能测试
预备:(非本人操作)干燥并蒸镀电池阴极Ca(20nm)/Al(80nm)。

a.将略宽一些的ITO长条的一端的膜用镊子刮掉,并用镊子将玻璃移至器
件测试模具中,旋调螺丝固定。

b.将红色的两根线同时接在中间三条接线柱的中间一条,将黑线同时接入
八块电池器件对应的接线柱之一,然后启动测试仪器,保存数据。

第三部分:数据分析与处理
1.实验测出的I-V曲线图
页码
4
-0.6-0.4-0.20.00.20.40.60.8 1.0 1.2
-0.008
-0.006-0.004-0.0020.000
0.0020.004I /A
E /V
1 2 3 4 5 6
2.实验处理得到的J -V 曲线图
-0.6
-0.4
-0.2
0.0
0.2
0.4
0.6
0.8
1.0
1.2
-1000
-800-600-400-2000
200400J (A /m 2
)
E /V
1 2 3 4 5 6
页码
5
3.实验测定效率
0.50361
0.245189
0.782919 2.040145
1.11234
0.593043
0.51
1.5
2
2.5
1234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