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我认为就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站在生命层次的高度,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果、高效益、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是从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双赢教学,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智慧的生成、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课堂教学切实有效,其关键在于实施好以下策略:

策略之一: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确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帅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既重视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史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班情,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的目标应当做到;(1)科学性,传授给学生的知

识必须是准确的,教学内容要从课本出发,使课本知识具体化,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科学的弹性引申。(2)量力性,比如高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落实在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宜,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情来把握教学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节奏,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从引知激趣入手,多采用辩论讨论、情境探究的手段,逐步引导启迪思维,指导方法,培养能力。(3)程序性,教学程序的安排应该合理、科学,体现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分到合。(4)全面性,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具有不同爱好特长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目标及心理品德培养目标。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教学,教参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将近现代史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使学生受到唯物史观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具体化,同时还增设了提高素质的目标,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变“灌输式”为“体验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服装设计师、美食家、建筑师、旅行家、风俗顾问等,进行体验,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她们对衣、食、住、行演变的感悟,进而师生展开“你怎么看时尚?中学生应该怎样着装?”“2008年服装流行趋势发布”等,这种活动,没有任何的说教,但

所有教育的目标,都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升华。

策略之二:精当清晰讲授,提升认知的深刻性

历史课终归要讲授,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往往变着法子追求课堂教学感官上的活跃生动,教师当讲的没讲,教材该挖掘的没有挖掘,致使教学缺少了深度和厚重。实践告诉我们:新课程的实施,教材难度、深度加大,单靠授课技巧和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是不能上出高质量的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活动,而没有教师激情奔放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很难有理性认识”的飞跃;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老师纵横捭阖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老师富有开启智慧的思想、方法的灌输和引导,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才;只让学生自主感悟而没有教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以及洗炼的语言在课堂上的闪光,学生的心灵世界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阳光。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而且要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激情地讲,不仅要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还要讲价值取向;不仅要讲解题思路、学习方法,还要坚持信念的引领。要讲得学生沉浸其里,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

操、品格就会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罗马人的法律》的教学,教材中原法律条文引用极少,时空跨度大,语言表述抽象理性,对高中生而言,比较陌生,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足,较少接触法律活动,缺少法律实践的经历,对“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维系作用”的理解更加困难。所以笔者采用四个案例举案说法,来增强学生思维的密度。通过适度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对本节法律知识从不理解到理解,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和法律、法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而且通过对罗马法学习的点拨,学生们觉得其中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如学生甲认为:我一直觉得我,遵纪守法,法律离我很远,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学习、掌握法律知识非常重要,连古人都知道“对法的不知是不可原谅的”,何况我们?我也觉得我们应该更好地去普及法律知识,你看古人把法律条文刻在铜表上让大家熟记,我们现在也应该把一些常用的法律条文贴出来让大家熟悉。学生乙认为:无论如何,罗马法是奴隶制文明的产物,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定法律时更能体现法律的平等精神。学生丙认为:保护私有财产不应该成为罗马法不平等的体现,在第四次修宪中,我们也提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条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一起,体现了我国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必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学生丁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罗马法中对奴隶,对妇女,对儿童都有很多不平等的地方,我们现在虽然在法律上对妇女、儿童有保护,但在实际生活中,她们还是弱势人群,如何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