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服制度
宋代官服制度范文
宋代官服制度范文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富庶和繁荣的时代之一,而且其社会制度、文化传承也对后来的影响深远。
宋代官服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对宋代官服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尊儒抑佛。
宋代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官服制度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宋代法令规定,文臣官员服装要求素朴朴素,官服以淡色为主,注重典雅和简朴,体现了儒家主张的“简约、损躁、毋恣”,即不奢华、不浮夸、不威权的思想。
而佛教在宋代受到压制,出家人与俗家人一样要穿官服。
这就体现了宋代官服制度中对尊儒抑佛的重视。
二、彰显身份和等级。
宋代的官服制度十分严格,它不仅规定了服饰的颜色、样式和穿戴的方式,而且根据官员的等级和身份的不同,还有具体的区别。
官员的品级越高,服饰的颜色越深,装饰越多,用料越好。
一般来说,官员晋升以后需要换服,服饰也会有相应的升级。
凭借着丰富而独特的服饰,人们可以轻易地辨认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从而彰显了不同人的身份和等级。
三、服饰的具体规定。
宋代官服制度中有许多具体的规定,例如,文官官员的服装主要以常服和礼服为主,常服有衣、裤、襕、袴,礼服有长袍、袍裤、披衣、朝贺袍等;武官官员的服装主要有冠、衣、袍、裤、护手、带等,不同品级的官员服饰差异显著,可以很直观地显示出官员的等级和身份。
此外,还有具体规定了服装的材质、颜色、纹理等,所有这些规定都很严格,以确保官员的身份和等级不会混乱。
四、服饰的制作和使用。
宋代时期,官服除了官员个人出差时需要穿着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场合需要穿官服,如宴会、举行祭祀、朝会等重大的场合。
为了保持官服的质量和保存其独特的风格,宋代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制服机构,负责官服的生产和维护。
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确保官服的质量和制作工艺都极为精湛。
总的来说,宋代官服制度是一个具有特色和独特性的制度,它不仅体现了尊儒抑佛的特点,也彰显了人们的等级和身份。
同时,官服制度也规定了具体的服饰样式、材质和使用方式,从而保证了官服的统一和规范。
宋代官服形制
宋代官服形制一、官服宋代官服分为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五种。
1. 朝服宋代的朝服是朱衣朱裳,内着白色大袖衬里,需加配芙蓉冠、革带、玉佩、白袜黑履。
官员所用的革带,以皮带头的质地来区别官品。
公、卿、大夫用金带,士用玉带。
还有一种不带,是用皮革制成,也叫“鞓带”。
2. 公服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
与唐代相比,宋代公服的变化在于公服用曲领大袖长衣,下裳由围裳变裙,以直角或对角形式插入上衣,衣裳之间有贴绶、间缝等饰物。
公服的配套服饰有:襆头、金犀饰带、纳言革带等。
其图案也多用祥龙纹样,并有金银制成的鱼袋置于其中。
缀在衣领后方的丝制纽扣为左右各一,上面饰有方圆等各种图形。
衣带也是区分官品高低的标志之一。
二品以上用金带,三品以下用银带或铜铁带。
3. 时服时服是因季节不同而制定的服饰,有“夏服”、“冬服”、“大礼服”和“小礼服”。
宋代的时服多以本季节的流行款式为基础改制而成。
皇帝所赐时服及改制的官服称之为“赐服”,每年小节令到来之前,官员要按惯例上表拜贺皇帝及其家属,有时皇帝也以此为由给官员赐服。
除皇帝所赐外,大臣家中至爱亲朋之间也互赠时服以为时尚。
时服的穿着也极为讲究,即使是天热也不解开领扣。
4. 戎服宋代戎服的基本形制是:身着长大衣袖窄紧的衣袍,扎紧袖口,使双肩耸起作窄袖子,前襟有横褶,后襟有直褶,腰间束以革带。
这种戎服用途广泛,既可当作朝会、宴享、送往迎来之礼服,又可作为在公堂办理公务的公服,还可以当作外出巡视、游猎的行装或防身之服。
此外,皇帝对少数官吏还特赐以戎服,以示恩宠。
5. 丧服宋代丧服的形制与唐代相同,但更为重视。
宋代规定:在父母及丈夫去世后都要“斩缞”,且守丧期由三年改为一年。
在此期间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停食荤腥,男子不得娶妇,女子不得嫁人。
在穿戴方面,丧主全身孝服;有官者亦穿整套孝衣,无官者只穿头衣及无装饰素裳。
外出时执丧杖。
在参加吉礼祭祀时也要按丧期穿着孝衣。
二、官吏服饰的等差宋代官吏服饰的质地、颜色、大小、纹样等都充分反映了等级差异。
宋代文官朝服
三梁冠 二梁冠 獬豸冠
黄狮子锦绶 方胜练鹊锦绶 青荷莲绶
皇城以下诸司至诸卫率府率 服之
在京职事官等服之 御史大夫、中丞、大理卿等 服之
贰
宋代文官朝服与 政治、文化
进贤冠上“纳言” “便事”、“利身”, 等级差别 植物鸟兽纹饰
受崇文抑武的国策影响 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具有美学特征(伦理美、 自然美)
「宋代文官朝服」
壹
宋代文官朝服介绍
文官 : 官员中从事文职工作的一部分人。 朝服 : 用于重大典礼朝会,如册封、侍祠、
元旦等。
从四个方面介绍宋代文官朝服:
首服、身服、足服、配饰
(一)宋代官服之首服
首服分为进贤冠、獬豸冠和貂蝉冠。
1、进贤冠
《宋史・舆服制四》: “进贤冠为漆布为之,上 缕纸为额花,金涂银铜饰, 后有纳言。以梁数为差,凡 七等,以罗为缨结之:第一 等七梁,加貂蝉笼巾、貂鼠 尾、立笔;第二等七梁,无 貂蝉笼巾;第三等六梁;第 四等五梁;第五等四梁;第 六等三梁;第七等二梁。”
(二)宋代诸臣朝服之身服
宋 代 文 官 朝 服 形 制 图
(二)宋代诸臣朝服之身服
宋 代 文 官 朝 服 形 制 背 面 图
(四)宋代诸臣朝服之饰物
1、方心曲领 方二寸许,施之于颈领间,有 两条垂带系于颈后。用以防止衣领 的雍起,籍以起压贴的作用。
“方心曲领”是宋代朝服区别 于前代的标志和特征。
名称 貂蝉笼巾 七梁冠 七梁冠
搭配 黄金附禅,天下乐 晕锦绶 杂花晕锦绶
使用范围 宰相、亲王、使相、三师、 三公服之 枢密使、知枢密院至太子太 保服之 左右仆射至龙图、天章、宝 文阁直学士服之 左右散骑常侍至殿中、少府、 将作监服之 为客省使至诸行郎中服之
宋朝官员服饰的颜色等级
宋朝官员服饰的颜色等级
说明:
1.宋朝官员的服饰颜色等级在元丰改制前后有所不同。
元丰改制是宋神宗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对官员的服饰等级也进行了调整。
2.紫色在改制前后均为三品以上官员的专属颜色,显示了其尊贵和高级的地位。
3.绯色在改制前为五品以上官员使用,改制后扩大到六品以上官员,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官员的服饰等级制度也在逐渐调整以适应新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4.绿色在改制前为六七品官员使用,改制后则成为九品以上官员(包括六七八九品)的通用颜色,显示了绿色官服在宋朝官员服饰中的重要地位。
5.青色在改制前的等级为八九品官员,但改制后的具体适用范围在表格中未直接提及。
由于绿色官服的范围扩大,青色官服可能不再用于正式的官员等级划分,或者其适用范围有所调整。
宋代官服制度
宋代官服制度《宋代官服制度》宋代官制宋代(960年-1279年)官制是中国历史上实行的一部重要的官制。
它适应当时政治发展,以实现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并成为后世历代官制的基础。
宋代官制是以奉行贞观之治、建立朝廷中央集权、实行任免制度、归入家族制度为特点,分为社会人口、官员级别、佐官等级、地方权位、招安制度等几个方面,为宋代社会政治统治创造了条件和环境。
一、宋代官服制度宋代官服制度体现在宋代官制体系中,是指宋朝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官服制度。
它体现在官员级别、官服标准、官服程序等方面。
1、官员级别宋代官服制度以官吏级别为主要依据。
在宋代,官吏等级分为七品:正一品、相二品、司三品、谒四品、书五品、职六品、职七品。
官员的级别和权利由朝廷规定,官服权利也由朝廷规定,以此归入家族制度。
2、官服标准宋代官服标准以官吏等级为准则,根据官吏的级别和职位,由朝廷公布官服标准。
官服标准包括军服、侍服、婚礼服。
军服的主要服饰是由大幅八折布、桃红折布、蓝缎折布、黄褐折布组成,头戴硬帽,腰束红带;侍服的主要服饰是由孔雀绣织的红绸、绣花黑祥、色彩斑斓的折布组成,头戴绣花无帽,腰束紫带;婚礼服的主要服饰是由红缎折布、黄褐折布、蓝缎折布组成,头戴绣花无帽,腰束白带。
3、官服程序宋代官服程序是指官服标准的实施和执行程序。
在宋代,官服的程序由朝廷规定,分等级由低到高设定得十分严格,官服的程序也比较规范,严格按照朝廷规定执行,以实施和确保朝廷的官服标准。
二、宋代官服制度的影响宋代官服制度对中国历史上后世官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其影响深远。
它不仅为宋代封建社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官服制度,而且影响了后世官制的发展,为后世历代官制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品官常服制度研究
宋代品官常服制度研究宋代,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上衰败的时期。
宋代统治者再确立政权后颁布的服饰制度以示严格的等级制度。
宋代服饰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后,即保守又不失周汉官服典雅、庄重的风格,并突出强调了服饰作为政治等级的标志。
宋代官服是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借口而拟定的,它依然体现出中国古代官服一贯的等级性。
官员常服制度宋初,官制、军制基本承袭唐代,衣冠服饰也沿袭晚唐五代的遗制。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重新制定服制。
再实行了七十余年后,康定年间宋仁宗景祐又对服制进行了一次修改,不仅对冕冠、衮服纹进行了调整,也对百官的朝服进行了调整。
唐代形成的由黄、紫、朱、绿、青、黑、白等七色构成的官品服颜色等级序列预示着唐时期是按照品级定冠冕服饰,这一等级性对宋代的官品服有着深厚的影响.宋初的服饰制度并不是•味的承袭唐五代的服饰制度,而是在承袭的同时赋予其独特的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
品级官员常服品官常服也可以称为公服,是宋代官员的象征,区别于平民百姓。
沿袭唐制以服色来区别官职。
常服形制简单,曲领大袖、下施横襁、束以革带,戴蟆头,佩鱼袋,着乌皮靴。
宋初承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1棚衫圆领桐衫的领型一般为曲领或称盘领。
宋初时,是男子均可服用的一种衣式,源于唐代却区别于唐代,受到北朝遗制的影响,将交领改成圆领、袖子也改成了窄袖,下施横祠以应对古时上衣下裳之制。
2的带宋初,在唐箝带的基础上,宋箝带了做出了一些改变,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从箝带的质地、数量、以及跨带所雕花纹来区别等级。
《宋史》卷一五三《舆服志五。
诸臣服卜》记载,三品以上服玉带,十三箝;四品以上服金带,十一箝:七品以上未参官及内职武官服银箝带;八品九品服黑银。
3 .因时所需的佩鱼之制佩鱼制度是常服制度中标志等级的重要载体之一。
佩鱼制度源于战国时期的兵符,是当时一种调兵遣将的凭证。
乘装鱼符的袋子被称为鱼袋,三品以上佩金鱼带,五品以上服银鱼袋。
宋朝官名.官府.官服
宋朝官名.官府.官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宋朝朝官职一览表
宋朝朝官职一览表1. 宋朝朝官制度概述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官制也是非常完善的。
宋朝朝官制度由官品制和官职制组成,官品制度主要用于衡量官员的品级和地位,而官职制则规定了不同官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官品制度宋朝的官品制度分为九品官品和四级服色。
九品官品从上至下分别为:品官、正官、从九品、正从品、正五品、从六品、正七品、从八品、正九品。
每个官品又细分为正品和从品两级。
官职的高低主要通过官品的高低来决定。
四级服色分别为紫袍、青袍、绿袍和朱袍。
紫袍为品官服色,代表最高的尊贵和地位。
而朱袍为正九品官员的服色,代表最低的地位。
3. 官职制度宋朝的官职制度非常详细,各种官职分为内职和外职两类。
内职主要负责朝廷政务,而外职主要负责地方行政。
下面是宋朝的一些重要官职:内职官职•宰相:最高的政治职位,掌握朝廷决策权•正副都御史:监察官员的行为,检查政府和地方官员的职务执行情况•大理寺卿: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负责审判重要案件•圆丘大夫:主持祭祀圆丘仪式的负责人•中书舍人:辅助宰相处理政务的重要职位•内侍省:掌管朝廷内务,负责帝王的日常生活和政务外职官职•知州、知府: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地方政务和维护社会秩序•知县、知县事:地方行政副官,协助知州、知府处理地方政务•都监:边防军事指挥官,负责保卫边疆安全•宣慰使:辖区内的行政长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4. 官员选拔和晋升制度宋朝的官员选拔和晋升制度相对公平,主要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院试和殿试。
乡试由县官负责组织,院试由地方官员负责组织,而殿试则由朝廷负责组织。
在科举考试中,考生要进行文、武两项考试,分别以文理科为主。
考取进士后,可通过晋身为翰林院、国子监等官职来晋升。
此外,宋朝还有一些特殊的晋升途径,如勋戚子弟、宗室子弟、皇帝的儿子等可通过特殊途径直接晋升为高级官员。
5. 官员待遇宋朝的官员待遇比较优厚,除了高薪酬外,还有权力和特权。
宋朝官服内部结构
宋朝官服内部结构宋朝的官服制度相对于其它王朝有着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宋朝官服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七个部分:头冠、礼帽、袍服、腰带、鞋袜、装饰品和助装品。
1.头冠:头冠是宋代官员所穿的帽子,它是一顶平顶圆形的帽子,帽子外缘用金线、彩线缀成花纹,通常用颜色深浅、布料优劣以及帽子中脊来区分品级,例如,官阶越高,帽子中脊就越高,颜色也更加深沉。
2.礼帽:宋代初期,官员穿朝服时戴的礼帽是固定的,但到了中期以后,礼帽又出现了变化。
宋代的礼帽分为“方天戟”和“花冠”两种,其中,方天戟是正式礼帽,仅供朝中高官穿戴,花冠则是非正式礼帽,供中下级官员、外臣以及大臣在普通场合穿戴。
3.袍服:宋朝官员穿的袍服可以分为两类:常服和朝服。
常服中包括:长袍、短袍、褡裢、氅裘等。
长袍、短袍的袖口以及襟、扣、缝线等细节也是根据官员的品级来区别的。
每个品级的官员的袍服颜色和花纹都是不同的,而朝服则是在特殊场合使用的,例如官员参见皇帝时所穿的袍服就称为朝服。
4.腰带:宋朝腰带分为绸带和丝带两种,绸带供中下级官员、外臣以及大臣穿戴,而丝带则是贵族官员及皇室亲王所使用的腰带。
宋朝官员腰带的颜色、宽度以及装饰品的形状等都有特定的规定,还有一些特殊的腰带,例如夹在两片衣袍之间的松带、宝带等。
5.鞋袜:宋代的鞋袜与现代的鞋袜不同。
宋朝官员所穿的袜子称为“两口袜”,这是由一对上下成对的短袜组成的,两口袜的颜色和花纹也是由官员的品级来决定的。
而鞋则是由绫或缣制成的,在革鞋底上覆以绸或缎。
鞋面上还有一些刺绣、绣花等装饰,也是以官员的品阶来区别。
6.装饰品:宋代的官员们身上还悬挂着一些装饰品,如龙章、云章、鹤章、盘金等,这些装饰品除了美化官员的朝服之外,还代表该官员的等级。
这些装饰品又分为金章和银章两种,金章为高级官员所使用,银章则为中下级官员所用。
7.助装品:宋代的助装品主要包括披肩、披膊、披巾、挂饰等。
这些助装品的花纹和颜色也都是由官员的品级和职务来决定的,它们可以在官员朝外的服饰上做装饰,也可以独立使用。
宋制官服穿法
宋制官服穿法
宋代官服乃是中国古代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官袍、官帽、官履、官巾等。
宋代官服的穿法有其独特的规范和礼仪,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宋制官服穿法。
首先是官袍。
宋代的官袍分为朝服、常服和便服三种,其中朝服最为隆重。
穿朝服时,要先将官袍铺在床上,然后把身体伸进袍身内,将袍子从头上扣住,再将两面下摆对齐,系上腰带,最后再系上衣领。
其次是官帽。
宋代官帽分为冠、幞头、绒巾等多种,而冠又分为清冠、旧冠、新冠等。
穿戴时,要先将头发梳理整齐,然后将冠戴在头顶,顶上用绒巾固定,再系上带子。
再者是官履。
宋代的官履分为九龙履、鹿皮履等多种,穿戴时要先将脚擦干净,然后将袜子穿好,再将官履戴上,最后系上鞋带。
最后是官巾。
宋代官巾分为黄巾、白巾、青巾等多种,穿戴时要将巾折好,再将它系在颈部,注意巾的大小和颜色要与官职相符。
以上就是宋制官服的穿法,这些规范和礼仪体现了宋代的文化和尊卑之分,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知识点25:宋朝服饰制度中的官员服饰形制
两宋服饰中国历代服饰赏析知识点24:宋朝服饰制度中的官员服饰形制教学目的:以《宋史·舆服志》为依本,以图示的方式介绍宋朝官员服饰。
内容纲目:(一)祭服(二)朝服(三)公服(一)祭服宋朝时官员祭服与唐制不尽相同,尽管围绕官员祭服是否要尊崇古礼一直是朝廷多议的问题,但是都未能实行,宋朝官员的祭服主要是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和紫檀冕。
鷩冕:八旒,每旒八玉,三采,朱、白、苍,角笄,青纩,以三色紞垂之,纮以紫罗,属于武。
衣以青黑罗,三章,华虫、火、虎蜼彝;裳以纁表罗里,缯七幅,绣四章,藻、粉、黼、黻。
大带,中单,佩以珉,贯以药珠,绶以绛锦、银环。
韨上纰下纯,绘二章,山、火。
革带,绯罗表,金涂银装。
袜、舄并如旧制。
宰相、亚终献、大礼使服之;前期,景灵宫、太庙亚终献,明堂涤濯、进玉爵酒官亦如之。
毳冕:六玉,三采,衣三章,绘虎蜼彝、藻、粉米;裳二章,绣黼、黻。
佩药珠、衡、璜等,以金涂铜带,韨绘以山。
革带以金涂铜。
余如鷩冕。
六部侍郎以上服之;前期,景灵宫、太庙进爵酒币官、奉币官、受爵酒币官、荐俎官,明堂受玉爵、受玉币、奉彻笾豆、进饮福酒、彻俎祝腥、赞引、亚终献,礼仪使、亚终献爵并盥洗官四员,并如之;前二日奏告初献,社坛九宫坛分祭初献、亚献亦如之。
絺冕:四玉,二采,朱、绿。
衣一章,绘粉米;裳二章,绣黼、黻。
绶以皂绫,铜环。
余如毳冕。
光禄卿、监察御史、读册官、举册官、分献官以上服之;前期,景灵宫、太庙奏奉神主官、明堂太府卿、光禄卿、沃水举册官、读册官、押乐太常卿、东朵殿三员、西朵殿二员、东廊二十八员、西廊二十五员、南廊二十七员、軷门祭献官,前二日奏告亚献终献官、监察御史,并如之;社坛九宫坛分祭终献官、监察御史、兵工部、光禄卿丞亦如之。
玄冕:无旒,无佩绶,衣纯黑,无章,裳刺绣而已,韨无刺绣,余如絺冕。
光禄丞、奉礼郎、协律郎、进抟黍官、太社令、良酝令、太官令、奉俎馔等官、供祠执事官内侍以下服之;明堂光禄丞、奉礼郎、良酝令、太祝抟黍官、宫架协律郎、登歌协律郎、奉御官、内侍供祠执事官、武臣奉俎官,軷门祭奉礼郎、太祝令、太官令,社坛九宫坛分祭太社、太祝、太官令、奉礼郎,并如之。
宋朝官服及等级
宋朝官服及等级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官服及等级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宋朝的官服分为九品,等级分为九等,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宋朝的官服分为九品,分别是从上到下依次为:品官、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
品官是指皇帝,正一品是指宰相,从一品是指执政,正二品是指大学士,从二品是指太子太保,正三品是指少保,从三品是指侍郎,正四品是指中书舍人,从四品是指中书侍郎。
宋朝的等级分为九等,分别是从上到下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官、庶民、奴、婢。
公是指皇亲国戚,侯是指宗室,伯是指大臣,子是指小臣,男是指士人,官是指官员,庶民是指普通百姓,奴是指奴隶,婢是指女奴。
宋朝的官服和等级都非常有特色,官服的颜色和图案都非常讲究,等级的划分也非常清晰。
宋朝的官服和等级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在宋朝,人们非常注重官服和等级的礼仪,官员们在公开场合必须穿着官服,百姓们也必须根据自己的等级来穿着服饰。
宋朝的官服和等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宋朝服饰
2.玉钗、镀金银钗
1974年在北京市房山县长沟峪北宋石椁墓出土玉双股钗1件,长15厘米,宽1.7厘米,从弯钩形的钗头分叉成为两股相并,钗尾逐渐收细,末端圆钝。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镀金银钗数件,有钗头分双股浮雕花的,有素面无纹的。
3.簪
①玻璃簪:湖南省长沙市出土1支长7.9厘米,簪头呈钉帽形,头径1.2厘米的南宋玻璃簪,通体透明。
(九)抹胸、裹肚
都是贴身的内衣。
(十)裙
宋代裙子有6幅、8幅、12幅。多褶裥,福州南宋黄昇墓曾出土1件褶裙,6幅除两侧2幅不打褶外,其余4幅每幅打15褶,共60褶。宋代还有一种前后开胯的裙式,称为旋裙。裙子的纹饰,或作彩绘,或作染缬,或作销金刺绣,或缀真珠为饰。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为贵,红色则为歌舞伎乐所穿,以石榴裙最为鲜丽,多为诗人吟诵。青、绿色裙多为老年妇女或农村妇女所穿。
(二)通天冠、远游冠服
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白纱中单、方心曲领(宋代的方心曲领是一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饰,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防止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通天冠的形式,《三礼图》所画极简陋,与实际相差甚远,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图中的东华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较接近实际,和敦煌石室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导和〓纩充耳。远游冠形状与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了。
②金簪:浙江永嘉北宋遗址出土1支镂花金簪,簪头呈扁橄榄形,上有高浮雕穿花戏珠龙纹,下衬镂空卷草纹地,簪尾收细呈尖锥形,制作极为精美。
③银簪: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的银钗,有的在簪头雕镂花饰或镶嵌宝石,有的素面无纹。福州南宋黄升墓曾经出土鎏金顶部空心雕花银钗:3件(长9.9厘米至16.8厘米),出土时插于发髻上。
宋代官服
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 官臣的衣物。宋建隆三年 以后赐发的范围更加广泛, 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 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 袄、衫、袍肚、裤等。所 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 的锦纹。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宋元丰年间
戴东坡巾的苏东坡
山谷巾
鱼袋
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 的证明身份之物。三品以 上金鱼袋,五品以上银鱼 袋 .鱼符也分左右两半, 中缝处刻有“合同”两字 ,分开后,每半边符上只 有半边字,合在一起才见 完整的“合同”两字,所 以又称此符为“合同”。 后代签约,一式两份,中 缝盖章,双方各持一份凭 据。这种凭证统称为“合 同”。“合同”一词由此 而来
Big
idea
在此输入标题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 分析结论,在此录入上述
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宋朝官服的总结:
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 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但也表现出独特的艺 术现象,是我国服装发展上重要的一环,为我们研究古代服饰的 规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谢谢观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宋朝官制详细资料大全
宋朝官制详细资料大全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
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
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
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基本介绍•中文名:宋朝官制•特点:袭唐制,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分权:中书、枢密、三司分设•最高长官:宰执中枢官制,官、职,职事,宰执,宰相制度,宋袭唐制,元丰改制,政和改制,建炎复制,乾道改制,官职机构,三省六部,枢密院,三司使,监察机构,诸寺监,内侍省,翰林院,兵制,文武官员,京官,武官,外官,入仕途径,官员品级,中枢官制官、职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
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
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
这类官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第二,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
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
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
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宋朝官服制度
宋朝官服制度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宋朝官服制度宋朝官服制度,是宋朝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颁布的关于衣饰制度的各项政令,其政治目的在于通过衣冠衣饰严格等级制度,巩固上下尊卑的封建秩序,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保护皇帝至高无尚的权威和地主阶级国家的根本政治利益。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包括礼仪制度在内的政治制度成熟发展的时期。
从皇帝到各级官员的衣饰作为1种特殊的社会物化语言和政治文化标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1定意义上说,宋朝的衣饰史或制度史,也就是宋朝的礼制史。
同历史上所有的王朝1样,宋朝衣饰制度以“礼”为动身点的。
宋朝官服制度宋朝官服制度,是宋朝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颁布的关于衣饰制度的各项政令,其政治目的在于通过衣冠衣饰严格等级制度,巩固上下尊卑的封建秩序,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保护皇帝至高无尚的权威和地主阶级国家的根本政治利益。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包括礼仪制度在内的政治制度成熟发展的时期。
从皇帝到各级官员的衣饰作为1种特殊的社会物化语言和政治文化标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1定意义上说,宋朝的衣饰史或制度史,也就是宋朝的礼制史。
同历史上所有的王朝1样,宋朝衣饰制度以“礼”为动身点的。
宋朝官服制度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
宋朝官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体承袭唐朝并参酌汉以后的沿革而定。
祭服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2104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白纱中单、方心曲领(宋朝的方心曲领是1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潢,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避免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
通天冠的情势,《3礼图》所画极简陋,与实际相差甚远,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图中的东华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较接近实际,和敦煌石室唐咸通9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类似,但宋朝加了簪导和〓纩充耳。
宋朝服饰规制
宋朝服饰规制
宋朝服饰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官服:官服是宋朝服饰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朝服、公服和常服。
朝
服是在皇帝登基、祭礼等特殊场合下穿着的服装,公服是官员在日常公务中所穿着的服装,常服则是官员们在非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
从宋代服饰制度可以看出,当时对于官品和身份有着严格的区分和要求。
2.命服:命服是宋朝官员所穿着的官服,根据官员的品级和职位的不同,所
穿着的命服也有所区别。
命服通常包括袍、襴、衫、襦等,其中以袍最为常见。
3.品服:品服是宋朝官员按照品级所穿着的服装,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穿着的
品服也有所不同。
品服通常包括绯、紫、绿、青等颜色,其中以绯色最为尊贵。
4.军服:军服是宋朝军队中士兵所穿着的服装,包括铠甲、战袍等。
铠甲通
常由铁片和皮革制成,战袍则是棉质或麻质的短衣。
5.庶民服饰:庶民服饰是指普通百姓所穿着的服装。
在宋朝时期,庶民服饰
通常比较简单,颜色也较为朴素,主要以白色、黑色、灰色等为主。
总的来说,宋朝服饰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生活,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身份地位的区分。
宋朝不同颜色的官服,都代表什么?皇帝如何辨别文官武将?
宋朝不同颜色的官服,都代表什么?皇帝如何辨别文官武将?封建时期,皇帝几乎每日都要召见文武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
可是,每日早朝,觐见皇上的文武大臣,其人数要达到上百位之多。
人多嘴杂,再加上皇上日理万机,那应该如何区分每位大臣的品级,以及所属职能的不同呢?原来,古代官员面见皇上或是参加重大典礼时,皆会身穿官服。
官员们品级不同,相应的官服样式也就不同。
宋朝也有其独特的官服制度,从颜色来看,宋代官服共分为四种颜色。
分别为紫色、绯色、绿色和青色,那这四种颜色的官服,彼此之间有何区别?官服制度源于数千年前的原始部落,由于当时文明发展程度不高,但又滋生出萌芽状态的等级制度。
部族中只有首领一级的统治阶层,才能享有更大的特权。
穿衣服时,阶层高的人其服装样式,以及原材料更加精细,颜色上也与其他人有所区别。
三皇五帝时期,尧、舜、皇帝的着装样式和颜色上,就与其他人有诸多不同之处。
《周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正是因为等级高的人才能身穿华服,便由此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官服制度。
隋唐之前,官服的颜色还没有那么细致划分。
隋文帝杨坚建国后,也逐渐形成了隶属唐、宋、明三朝独特的官服制度。
杜甫《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抬遗徒步归。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建立始于公元960年,由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而建立北宋。
北宋建国初期各项制度,均是承袭唐朝以及五代十国,官服制度同样也不例外。
元丰改制之前,赵匡胤规定,青色官服适用于九品以上官员,绿色官服则是七品以上官员,绯色官服则代表五品以上,紫色官服则是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
元丰改制之后,青色官服被摈弃不用,七品包括七品以下的官员,只能身穿绿色官服。
六品以上的官员,则是身穿绯色官服。
四品以上的官员,其官服颜色还是紫色。
《宋史·职官九》:“已上文武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绯,九品已上服绿。
”南宋时期,也沿用了宋神宗赵顼的这一安排。
再来着重分析下,宋朝这几种颜色的官服,都有哪些具体的区别?要说起宋朝官服制度细致区别,还要将时间回溯至唐文宗时期。
宋朝官员服饰
宋朝官员服饰宋代朝服——宋代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
宋代朝服,也叫具服,朝会时使用。
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皮履。
这种服饰,以官职大小有所不同,六品以以下就没有中单、佩剑及锦绶。
中单即禅衣,衬在里面,在上衣的领内露出。
本图为中单展示图。
出土的几十件文物中,按原料分可有两大类:一类是罗、绢质地的平展裙〈以二、三片面料缝制成),分上下两幅,上幅压下幅,裙腰上有双带,这种裙除少数几件为全素色外,大部分都有边饰;另一类是非常精美的印花罗百褶裙其原料既透明又轻薄,除裙腰和带子以外,全部是印金小团花纹。
展示图宋朝百官常朝视事,皆穿公服,唯在祭祀典礼及隆重朝会时穿着祭服或朝服。
公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靴或革履。
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翅,展其两角,只有便服才戴软脚幞头。
公服所佩的革带,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比服装颜色分得更细。
图为展脚幞头、大袖襕袍及玉带展示图。
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袭前代,因此宫中的官服也与前代相仿,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
朝服是朱衣朱裳,内着白色罗中单,外束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佩、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
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
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
着朝服时必戴进贤冠(是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
祭服是参照汉代以后制定的形制。
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
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
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
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文官服缠枝花卉金带·宋宋代官吏便服——宋代官吏的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便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官服制度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宋朝官服制度
宋朝官服制度,是宋朝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颁布的关于衣饰制度的各项政令,其政治目的在于通过衣冠衣饰严格等级制度,巩固上下尊卑的封建秩序,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保护皇帝至高无尚的权威和地主阶级国家的根本政治利益。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包括礼仪制度在内的政治制度成熟发展的时期。
从皇帝到各级官员的衣饰作为1种特殊的社会物化语言和政治文化标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1定意义上说,宋朝的衣饰史或制度史,也就是宋朝的礼制史。
同历史上所有的王朝1样,宋朝衣饰制度以“礼”为动身点的。
宋朝官服制度
宋朝官服制度,是宋朝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颁布的关于衣饰制度的各项政令,其政治目的在于通过衣冠衣饰严格等级制度,巩固上下尊卑的封建秩序,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保护皇帝至高无尚的权威和地主阶级国家的根本政治利益。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包括礼仪制度在内的政治制度
成熟发展的时期。
从皇帝到各级官员的衣饰作为1种特殊的社会物化语言和政治文化标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1定意义上说,宋朝的衣饰史或制度史,也就是宋朝的礼制史。
同历史上所有的王朝1样,宋朝衣饰制度以“礼”为动身点的。
宋朝官服制度
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
宋朝官服
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体承袭唐朝并参酌汉以后的沿革而定。
祭服
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2104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白纱中单、方心曲领(宋朝的方心曲领是1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潢,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避免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
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
通天冠的情势,《3礼图》所画极简陋,与实际相差甚远,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图中的东华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较接近实际,和敦煌石室唐咸通9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类似,但宋朝加了簪导和〓纩充耳。
远游冠形状与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了。
远游冠108梁、金博山不附蝉纹、余同通天冠,为皇太子所用。
通天冠、远游冠服
由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白绫袜黑皮履。
6品以上官员挂玉剑、玉佩。
另在腰旁挂锦绶,用不同的花纹作官品的区分。
着朝服时戴进贤冠、貂蝉冠(即笼巾,宋朝笼巾已演化成方顶形,后垂披幅至肩,冠顶1侧插有鹏羽)或獬豸冠。
并在冠后簪白笔。
手执笏板。
北朝至唐的方心曲领是在中单上衬起1半圆形的硬衬,使领部突出,宋朝是以白罗做成上圆下方(即做成1个圆形领圈,下面连属1个方形)的饰件压在领部。
朝服
基本承袭唐朝的款式曲领(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登靴或革履。
公服3品以上用紫,5品以上用朱,7品以上绿色,9品以上青色。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至1085年)改成4品以上紫色,6品以上绯色,9品以上绿色。
凡绯紫服色者都加佩鱼袋。
公服(即常服)
在每一年季节或皇5圣节,按前代制度赏赐文武群臣及将校的袍、袄、衫、袍肚(抱肚)、勒帛、裤等,用天下乐晕锦(灯笼纹锦)、簇4盘雕(将圆形作10字中分,填充对称式盘旋飞翔的雕纹的团花)细锦、黄狮子大锦、翠毛细锦(用孔雀羽线织出花纹)、宜男、云雁细锦、狮子、练雀、宝照大锦(以团花为基础,填充其他几何纹的大中型几何填花纹)、宝照中锦、御仙花(荔枝)锦等作面料,其中以天下乐晕锦最高贵。
时服
我国甲胄在5代时型式已规范化,北宋曾公亮着《武经总要》记载,甲胄构成定制,以甲身掩护胸背,用带子从肩上系联。
腰部用带子从后向前束,腰下垂有左右两片膝裙,甲上身缀披膊(掩膊)。
兜鍪呈圆形复钵形,后缀防护颈部的顿项。
顶部崛起,缀1丛长缨以壮威严。
《梦溪笔谈》卷109《器用》,记宋朝铁甲,用冷锻法制甲片连缀而成,在510步外用强弩射之不能射穿。
宋朝的甲胄
宋朝命妇随男子官服而厘分等级,各内外命妇有袆衣、褕翟、鞠衣、朱衣、钿钗礼衣和常服。
皇后受册、朝谒景灵宫、朝会及诸大事服袆衣。
妃及皇太子妃受册,朝会服褕翟。
皇后亲蚕服鞠衣。
命妇朝谒皇帝及垂辇服朱衣。
宴见宾客服钿钗礼衣。
命妇服除皇后袆衣戴9龙4凤冠,冠有大小花枝各12枝,并加左右各2博鬓(即冠旁左右如两叶状的饰物,后世谓之掩鬓),青罗绣翟(文雉)12等(即102重行)外。
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至1117年)规定命妇首饰为花钗冠,冠有两博鬓加宝钿饰,服翟衣,青罗绣为翟,编次之于衣裳。
1品花钗9株,宝钿数同
花数,绣翟9等;2品花钗8株,翟8等;3品花钗7株,翟7等;4品花钗6株,翟6等;5品花钗5株,翟5等,翟衣内衬素纱中单,黼领,朱褾(袖)、襈(衣缘),通用罗彀,蔽膝同裳色,以緅(深红光青色)为缘加绣纹重翟。
大带、革带、青袜舄,加佩绶,受册、从蚕仪式时服之。
内外命妇的常服均为真红大袖衣,以红生色花(即写生形的花)罗为领,红罗长裙。
彤霞帔,药玉(即玻璃料器)为坠子。
红罗背子,黄、红纱衫,白纱裆裤,服黄色裙,粉红色纱短衫。
宋朝命妇的服装
宋朝文人平时爱好戴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身穿宽博的衣衫,以为高雅。
宋人称为“高装巾子”,并且常以着名的文人名字命名,如“东坡巾”,“程子巾”、“山谷巾”等。
也有以含义命名的,如逍遥巾、高士巾等。
《米芾画史》曾说到文士先用紫罗作无顶的头巾,叫作额子,后来中了举人的,用紫纱罗作长顶头巾,以区分于庶人。
庶人则由花顶头巾,幅巾发展到逍遥巾。
其与东坡巾类似的高装巾子在5代《韩
熙载夜宴图》中已出现,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人《会昌9老图》,描绘唐会昌年间李元爽、僧如满、胡杲、吉顼、刘爽、郑璩、卢真、张诨、白居易等9位老人在东都履道场相聚的情形,9位老人中,李元爽已136岁,白居易最小,也已74岁。
衣服装束为宋人野老闲居服式,与故宫博物院藏元赵孟頫所画苏轼像册中的巾子穿着相同,巾子为挺拔的长方形,戴时梭角对着前额正中,外加1层前面开叉的帽墙,天冷时可以翻下来保暖。
苏东坡所穿的就是直裰,领、褾、襈、裾均有宽襕,极其宽博,腰束丝绦,系宋人拟仿古代深衣及相传“逢掖之衣”而成的服装。
宋朝文人的巾帽
幞头形制的变化
幞头是宋朝常服的首服,戴用非常广泛,宋朝的幞头内衬木骨,或以藤草编成巾子为里,外罩漆纱,做成可以随便脱戴的幞头帽子,不像唐初那种以巾帕系裹的软脚幞头,后来索性废去藤草,专衬木骨,平整美观。
《梦溪笔谈》卷1说:“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
顺风,凡5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
”直脚又名平脚或展脚,即两脚平直向外舒展的幞头。
局脚是两脚曲折的,《东京梦华录》卷9称为卷脚幞头,幞头角向上卷起,白沙宋墓壁画上有这类幞头的样式。
交脚是两脚翘起于帽后相交成为交叉形的幞头,河北宣化辽墓壁画有此样式。
朝天是两脚自帽后两旁直接翘起而不相交,在山西高平开化寺宋朝壁画有此样式。
顺风幞头的两脚顺向1侧倾斜,呈平衡动势,西安唐韦泂墓有此种样式。
另外,在萧照《中兴帧应图》中差役头上戴1种近似介帻与宋式巾子的幞头,名为曲翅幞头。
另有不带翅的幞头,为1般劳动人民所戴。
南宋时,太上两宫寿礼赐宴及新进士喜宴,则在幞头上赐插红、黄、银红3色或2色的插戴,以示恩宠。
江苏金檀南宋周瑀墓出土1件圆顶硬脚幞头,脚用竹条为骨,表面两层纱,表纱涂黑漆,后缘开口施带。
山东曲阜孔府有宋式漆纱帽传世,两脚平施,以铁为骨,固定于帽上不能脱卸,藏于仿照纱帽式样藤编的帽盒内,帽的尺寸较小,为幼年人所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