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地网改造分析
新型中波小天线的使用与改进
新型中波小天线的使用与改进庄涛胡越潢川中波转播台卢光辉信阳中波转播台摘要:为了解决传统中波发射天线的拉线、地网占地大的现实问题,我台于08年新上747KHz(25KW)农村广播,采用了陕西广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3米中波小天线,与传统天线性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灵活、天调匹配简捷、易于维护保养等特点。
经过近三个月的安装调试和不断改进,现已正常稳定工作,现就中波小天线技术特点、安装方法、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型中波天线地网建造电磁环境天线改进一、技术特点1、天线全称:锥面顶负荷套筒式中波小天线2、创新点及原理:利用锥面缓变原理,降低终端反射和谐振频率,由于椎体比较大,对地形成了一定的电抗,提升了容抗,使天线的谐振点下移,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天线的高度,斜面是7米的椎体其有效谐振高度为40米左右,加之垂直发射体高度,天线有效高度近似(新型小天线全景照片)为76米;采用套筒式大直径(1100mm)发射体,抗风能力是传统天线的两倍,提高了天线的输入阻抗,减少天线的阻抗变化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天线的辐射率和频带带宽。
3、主要技术参数:功率:25KW ;载波点:VSW R≤1.03;工作带宽:△F≥20KHz;匹配阻抗:(50±1)±j0.5Ω(载波时);增益:≥3DB;极化方式:垂直极化;方向性:水平面内全方向;电磁波传播方式:地波传播为主、天波为辅。
二、天线的安装1、基座建造:天线底座采用钢筋水泥浇灌,基座主体深3米(含地上部分),长和宽都是1.8米,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将16根标准螺杆按天线厂方规定的尺寸位置摆放好,然后再和基础内的钢筋牢固焊接一起,采用一次浇灌成型,在浇灌水泥时还要不断地校正16根螺杆,必须保证螺杆之间的距离分毫不差。
图一为天线基座正面图。
2、天线主体安装:套筒式天线,顾名思义,为若干节筒式结构,安装时,使用20吨吊车,自下而上吊装,在安装椎体时,由于20吨吊车在一定高度时,吊车臂与承重钢丝之间的角度小,椎体边沿碰触吊车臂,无法吊装椎体。
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探析
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探析就中波发射台而言,其本质属于一种广播媒介,承担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白天,中波发射台传播信息时将地面作为主要介质,夜晚阶段中波发射台则需要利用电波和地面完成信息传播任务,也就是说在夜晚阶段中波发射台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天线地网。
由此可见天线地网对中波发射台的重要影响,因此要时刻保证天线地网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鉴于此,本文主要就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的维护展开论述。
标签: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策略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整体背景下,众多新技术、新设备等普遍应用与广播电视领域,中波广播由此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来中波发射机的功率持续提升,因此其对传播介质及电线的要求也越发严格,再加上众多因素会就信息传播造成直接影响,所以为了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中波广播信息无法正常传播的现象,必须时刻保证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的良好应用状态。
一、论述维护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的重要性天线地网与天调网络同属于中波广播信号电磁波传播的主要途径,中波天线主要是与地面为垂直状态的天线,其与大地之间为一个闭合回路。
中波信号在通过中波天线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会在地面区域损失一部分,所以为了保证此损失处于合理范围内对发射天线周围场地的环境有相对严格的要求,不仅场地周边不能有较多建筑物,而且场地面积也需要相对较大。
信号传播质量受到地网发射机器运行效率的直接影响,所以如地网出现不良状态将会直接导致信号质量的下降,不仅众多能量在地面区域损失,而且其覆盖面积与效率均大幅度降低,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发射机无法正常开机运行的后果。
由此可见,维护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是保证信息传播质量与传播效率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分析现阶段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来看现阶段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的实际工作状况可以发现,因地网要在地下一定深度进行埋设,所以其往往会受到周围农田耕作、建筑施工、树木根系生长、动物挖掘等各类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非正常损坏、断裂现象,甚至部分天线地网直接在地表裸露。
中波发射天线地网铺设制作与维护
中波发射天线地网铺设制作与维护作者:蔡朝清来源:《科技传播》2017年第03期摘要本文对中波广播传播的特点,地网在中波发射天线辐射效率中的重要性,以及地网的铺设和维护提出了方案。
关键词中波广播;天线地网;损耗;铺设;维护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82-02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分别为单塔全向天线、双塔弱定向天线、四塔定向天线和八塔强定向天线,无论架设那种天线都离不开地网,因为地网能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也就是说地网直接影响到天线损耗的大小,同时地网电阻在标准情况下能够对天线及发射机防雷击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天线地网的制作及维护对发射覆盖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天线地网对广播发射的影响1)中波发射台在地面设备正常情况下,如果认真做好地网工程,则会收到相当好的实际发射效果。
地网施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天线的辐射功率和播出质量。
所以整个工程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扎头、每一个焊点都要做到十分可靠,确保整个工程的高质量。
发射天线铁塔接地电阻应越小越好,最好小于1Ω,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对发射机设备造成的损坏,使发射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覆盖范围也明显的扩大。
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地网,可使馈线与天线易于做到阻抗匹配,充分发挥出发射机的最大效能,同时也提高发射机的天线效率,增加节目的覆盖率和收听效果。
2)中波广播覆盖不是非常稳定,中波广播采用调幅的方式,中波发射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天波和地波是中波广播频段电波传播主要的两种方式,地波的使用较广泛。
中波天线,有时用较短的天线其辐射电阻比较小,但是避免不了天线损耗,主要分为三种,导体损耗、绝缘子损耗、地损耗。
天线上用的绝缘子材料为高频瓷,其损耗为高频瓷,其损耗忽略不计,导体损耗主要与天线的高度有关,地损耗受地网影响较大,地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天线损耗的大小。
3)发射天线地网会影响发射设备受到雷击,发射天线的底端没有匹配的标准安全地网,会造成发射天线及发射机设备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最终影响广播覆盖的效果。
关于中波广播天馈系统接地网改造的探索
关于中波广播天馈系统接地网改造的探索摘要中波地网改造是很多中、小功率发射台面临的问题,因为中波广播发射占地面积较大,又面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场地狭小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践。
文章探讨了影响中波发射天线效率的因素,针对目前发射机存在的问题对天馈线接地系统和发射场强进行了测试、检查,然后提出了改造方法。
关健词中波地网;改造;实践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8-0043-021 基本理论及常用处理方法众所周知,中波广播是以地波绕射传输为主,以电离层反射传输为辅的传播方法。
只有当天线的有效高度与工作波长相比拟时,才能有效地辐射电磁波。
由于中波段的电磁波沿地面传播时,损耗比较小且稳定,同时沿地面传播时,垂直极化波的损耗低于水平极化波,因此,中波天线多采用直立拉线塔形式。
对中波发射天线的要求主要是高辐射效率。
而影响天线效率的因素除了调配回路的损耗外,主要是地损耗。
在计算效率的公式中,效率η=RA/(RA+Rn),式中Rn是地电阻,要提高效率就应尽量降低地损耗电阻Rn。
根据理论分析,对短天线而言,地损耗主要在天线底部附近。
因此,要设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天线底部附近的地电阻。
通常降低地电阻的办法是在天线底部附近地面埋设以天线底部为中心的辐射状地网。
天线的底部还需要有一接地棒,埋设深度为电流的集肤深度,一般在5 m左右。
地网的长度如因环境影响地网,达不到半个波长时,为了减少地网的损失,需在短的地线终端打进一接地棒,其深度等于地电流的集肤深度。
地网的埋设深度一般为30~50 cm,以不受破坏为原则。
2 我台目前发射机工作状况我台建于洛河滩地,地处县城郊区,发射场地是当地生产队农田。
近几年,天线场区附近由于当地农民修建蔬菜大棚时大量挖墙基使原天线的地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长期以来发射效果不太理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发射信号质量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2)地网损坏比较严重而且重新铺设困难重重。
发射台铁塔天线调配网络综合改造及调整
发射台铁塔天线调配网络综合改造及调整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NGNANCHUANBO实务探索——传播技术胡志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51台福建邵武354011)摘要:众所周知,广播电视传输领域发射机天线调配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所涉及的理论也比较深奥。
我们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际数据为依据。
以实践经验为保证,顺利地完成了发射机天线调配网络系统中天线系统、调配室系统、屏蔽及地网系统几大主要系统的改造。
经过对天线调配网络系统的一系列改造后,彻底解决了天线调配匹配系统存在的隐患,确保了发射机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了发射机的播出效果,收到非常好的成效,值得拥有同类型发射机的台站借鉴应用。
关t词:天线调配网络系统的改造及调整铁塔天线屏蔽及地网我台1号发射机从上世纪70年代就承担发射福建省台的一套节目的任务,原来是采用老式的乙类屏调中波发射机,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及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我们近期进行了技术改造,引进了现今国际上先进的D×一200全固态中波发射机。
但为节约资金仍使用原来的发射天线进行中波信号的发射,发射的节目信号是发往福建沿海地区方向的。
要提高中波广播的播出质量,不仅要维护好信号源系统和发射机系统,还要统调好天线系统、匹配网络、馈线、地网等设施,它们是影响天线辐射效率和中波场强的主要因素。
为使新旧设备达到最佳的匹配效果,从而使广播信号有最佳的覆盖效果,从技术上就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系统的科学改造。
一、发射机天线啊配网络改造的需求随着形势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改造,我台DX一200发射机天线调配网络系统有以下四点改造的需求。
(一)天线调配网络发射机天线系统采用双塔弱定向,实现对福建沿海远距离覆盖,但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在发射塔和反射塔之间一直加挂两根水平阵子(如图1所示),利用场强仪对天线800米范围内的场强进行测量,并绘制场强图,通过对辐射场强图的分析,得出辐射场强图的前、后向之比不太理想(如图2所示),影响发射机播出效果。
中波地网敷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波地网敷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作者:马颖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地网结构和地网形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论述了地网半径的确定、地网有效长度的确定方法,并对接地井的作用和重要性、地网施工和维护、地网效率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改进传统的地网敷设和使用方式,提高中波天线发射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中波地网敷设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08-0176-02中波主要依靠地波传播,中波地网对中波电台的覆盖效果和播出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地网质量不好,轻则信号覆盖区域变小,信号场强达不到规范要求,重则播出信号串音,听众无法听清节目内容。
在极端情况下,由于地网焊接不良,甚至出现严重涡流而导致天线下方地面发热,白白浪费电能的情况。
如何科学合理的敷设好中波地网,从而保证中波台播出质量和播出效果?结合自身实践并查阅相关资料后,我认为在中波地网建设中应该注意搞清以下几个问题,以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不仅天线发射效果不好,还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
1、传统地网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普遍观点认为,所谓“地网”理所应当是网状结构,因此在距塔底30米和60米处各设置一个同心圆,用铜线将120根径向发散的铜线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
在对中波地网的工作机理进一步研究后,笔者发现,这种网状结构的地网并不科学。
理由如下:垂直天线的地网是给天线的地电流一个良好的回路,也就是提供一个直接回天线底部的回路,因而需要的都是径向辐射的地网,而不是纵横交错的网状地网,网状地网的环路不仅不能提供地电流的直接回路,反而可能由于涡流的存在增加损耗,在部分径向地网线遭到破坏后,涡流的情况还有可能加剧。
总之,这种网状结构的地网既浪费了铜线,又不能保证性能更好。
据了解,这种网状形式的地网在我省中波台中并不少见,甚至部分发达城市的中波台站也采用这种地网。
天线场区搬迁改造方案设计与优化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HUANBO鶏臊Hi林天线场区搬迁改造方案设计与优化孙演(福建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901台福建宁德352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范围的扩大,原有中波发射台位置被纳入发展范围,发射台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存在诸多不协调的问题…现如今当发射台与城市发展进程相互制约时,往往采取发射台整体搬迁至城市边缘地带,为城市发展让路的方式。
这样的方式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加大选址难度,发射台对地理位置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选址均要符合各项技术标准,选址的范围大大缩小。
二是资金投入巨大,现如今整体搬迁一座发射台需要的建设经费和用地成本较高,很容易造成现有设备的浪费,无法二次利用。
三是建设周期长,整体搬迁一座台站,需要的特殊施工程序比较多,无法短期内建设完成。
本文主要论述福建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901台现址在面临城市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为同时保障当地政府经济建设发展和安全播出工作任务,设计了天线场区搬迁改造技术方案,并从实际应用中分析和优化该方案,从而能够减少资金投入,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的优点,既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又确保发射台覆盖效果不受影响。
关键词:不协调搬迁改造设计分析优化由于周边宁德新能源公司二期项目的建设位于台区西侧,与发射天线底座中心的最近距离不到120米,根据〈福建省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新能源二期建设违反了第九条第二条款中禁止在中波发射天线塔桅150米处为计算起点,超过仰角3度的建筑施工。
按照以往的方案就是台站整体搬迁,但是实际中存在选址难、资金投入大、工期长的难题。
为了保障新能源公司的二期项目建设,同时兼顾我台的安全播出,决定采取对福建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901台现有天线场区进行搬迁改造。
一、天馈线区现状(一)主要覆盖范围环境现状新能源有限公司原计划二期建设用地紧挨台地网边界(图1红线位置),原计划将高20多米的厂房建在〈福建省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规定的禁建区内;同时将2#110KV 变电站建在台区西侧;紧挨台东西侧(东西主要覆盖方向)兴建三期工程(厂房和住宅区)。
关于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策略分析
关于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6T03:07:32.85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0月19期作者:赵亓旻[导读] 当前,人们的生活品质在不断提升,对信息传递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赵亓旻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百色分中心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品质在不断提升,对信息传递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广播电视领域普遍应用了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中波广播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媒,也开始取得蓬勃发展。
由于中波发射机在不断地增加功率,因此对传播介质和天线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中波发射台的工作人员不重视对天线地网的维护,中波广播将很难顺利地传播信息。
由此可见,中波发射台的相关工作者必须采取措施,有效维护天线地网。
关键词: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策略引言中波发射台主要用于传输广播信息数据,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广播媒体中。
当前,我国在持续扩大城市化的建设规模,中波在选择发射台位置时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往的城市边缘地区逐渐转移到中心区域,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传输广播信息数据。
当然,将中波发射台建立在城市中心区域,也存在许多弊端,高层建筑将发射信号塔完全包裹起来,天线地网一旦出现连接方面的问题,将导致广播信息数据无法正常发射。
因此,必须对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的维护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1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维护的重要性中波广播通过电磁波进行信号传播,其主要表现为天线地网、天调网络两个方面。
通常,中波天线与地面垂直,与大地之间可形成回路。
然而,信号在传播期间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需保证发射场地附近没有建筑物,而且场地面积也要足够大。
事实上,地网发射器能否正常运行与信号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地网出现不良现象,信号也会变差,同时还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致使发射机无法正常运行。
此外,进入多雨季节之后,应采取有效的避雷措施,有效维护中波天线地网,这样天线才能提高辐射效率,进而降低损耗效率。
中波天馈线系统地网改造工程实践
中波天馈线系统地网改造工程实践【提要】中波地网改造是很多中、小功率发射台面临的问题,因为发射台暂时无法搬迁,又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场地狭小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践。
【关健词】中波地网改造实践,1 问题提出与解决办法众所周知,根据电波传输特性,中波波段的无线电波以地波和天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地波传播采用是垂直极化波,因此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主要采用垂直接地铁塔天线以获得垂直极化的地波。
由于电波波长较长,发射天线又不可能架设得很高,为了减小天线铺设时地波相互干扰造成的特有衰减现象,增加有效覆盖面,实践证明天线架设高度H=0.53λ为宜(λ为工作波长)。
当天线不够高时,为了提高效率,增强天线的辐射,在铁塔的末端加“顶”,例如,加一圆盘形的顶,这样,相当于使天线电气长度增加 15°~ 30°。
对中波发射天线的要求主要是提高天线辐射效率,而影响天线效率的因素除了调配回路的损耗外,主要是地损耗。
在计算效率的公式中,效率η=R A/(R A+ R n),式中R n是地电阻,要提高效率就应降低地的损耗电阻R n,因为一般清况下,铁塔天线本身的损耗电阻是不大的,通常仅考虑馈线损耗,元件损耗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降低地电阻的办法是埋设地网。
地网以铁塔底部的中心为圆心,以辐射状均匀向外敷设,用φ2-3mm 的铜导线,数量为 60条或120条,地网最佳长度约为0.3-0.5λ。
为使天线的地电流有一个良好的回路,不能将地网敷设成纵横交错的网状地网,因为地电流在网上的环路不但没有直接的回路,而且会由于涡流的存在而使损耗增加。
天线的底部还需要有一接地棒,埋设深度为电流的集肤深度,一般在5m,左右。
地网的长度如因环境影响地网,达不到半个波长时,为了减少地网的损失,需在短的地线终端打进一接地棒,其深度等于地电流的集肤深度。
地网的埋设深度一般为 30-50cm,以不受破坏为原则。
实践证明:对于λ/ 2 的铁塔垂直天线,最大损耗在 0.35λ处,所以λ/ 2 的铁塔地网应敷设半波长的地网,不足半波长高的铁塔垂直天线,一般地网半径取与天线高度等长或略长一些,地网的导线条数一般不应少于 60 条。
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探讨
各国都致力于该种广播信息传输装置的 研发与升级,旨在希望在现代化技术支 撑下,实现广播传媒事业的纵深发展。 2 中波天线地网维护的重要意义分析 中波广播媒介,主要利用电磁波这 一特殊波形实现广播信息的传输 [2]。而在 信息传输过程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支 撑系统,即天线和地网。对于天线而言, 其主要存在形式是与地面垂直,由多条 单级子天线所架构的线路网,并利用地 网结构中的辐射电流作用,实现整个信 息传递供应线路的构架。但是,在此过 程中,会有很大部分电流能量遭受损失, 从而降低广播信息的传输率。同时,天 线地网的系统功能运行质量,受到多种 外界条件的制约。 比如, 周边的高层建筑, 或者其他环境因素等都有可能造成天线 地网功能失常,干扰广播信息的正常传 输。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中波发射台 运转功能失衡,并导致开机障碍、雷击 事件等多种事故风险发生。因此,为确 保中波发射台能够正常进行广播信息的 发送与传输,当务之急便是就天线地网 系统加强维护,并优化维护措施,从而 最大限度降低中波广播传输系统的事故 损害风险,确保我国广播事业在信息传 递领域占有有力竞争地位。 3 中波天线地网维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分析 目前,根据此种现代化的广播信息 传递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依 据,可以判断出当前制约天线地网维护 品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及
人为破坏。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壮 大,我国各区域开始兴修水利,并大面 积开发土地资源。但人们在进行经济开 发的过程中,忽略了地网系统的维护。 经常由于不良人为操作,导致地网系统 裸露在外,这给鼠虫破坏以及自然侵蚀 创造了机会。虽说上述所列举的地网破 坏事故侵害程度较微弱,但长此以往, 很难确保天线地网仍可以具有正常运行 的功能。同时,维修人员在关于天线地 网维修理念与展开形式上也存在很多问 题。 当前, 关于地网维护仍采用人工检测, 检测效率十分低下,且所呈现的检测效 果也很不理想。在检测周期与范围设定 上也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如若对于潜藏 较深的安全风险不能及时做出排查与维 修,将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段发生中波 发射台功能失灵。此外,在检测形式上, 大部分地区仍采用大范围挖掘与更新, 地网维修完全没有方向性与针对性。此 种维修手段所消耗的维修时间过长,严 重拖延了地网维修工程进度。总之,关 于天线地网的维护,我国无论是在维修 理念还是维修形式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亟待解决。如若不加以重视,将严重阻 碍中波发射台正常运转,更不利于保证 我国广播事业在信息传媒领域的地位。 4 关于中波天线地网维护的重要路径探究 4.1 更新维护理念,优化天线地网 维护方案设计 天线地网是中波信息发射站的核心, 也是决定广播信息发射质量的重要指标。 如若天线地网维护不当,那么所引发的 235THE MAINTAIN Nhomakorabea维护
中波地网的维护更新改造方法
中波地网的维护更新改造方法【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短波发射天线的技术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一些早期建立的中波广播发射电台仍然处于运行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天线地网会因各种原因遭到损坏,从而导致各种问题的产生,因此,为了保证中波天线的发射效果,就必须对地网进行维护、更新和改造。
本文就对中波天线的更新改造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波天线天线地网一、中波天线地网损坏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中波发射天线的辐射场强与天线形式、发射频率、匹配好坏、地形地貌、传播路径、地导系数、地网优劣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已建台站的基础上,能够发生变化,以及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天线辐射效率的应该就是地网是否完好。
许多台站因为受到地理位置影响,在建设台站时,天线就架设在农田、鱼塘、河流、高山、海岸周围,因此,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地网会逐渐因农田开垦,鱼塘打捞,河流泛滥,山体滑坡,海水腐蚀等原因,造成地网的破坏。
大地不是理想导体,地网被破坏后天线的辐射能量有一部分损失在了地面中,而地中能量消耗不断增大,导致发射功率不足,天线辐射的主电场减弱,覆盖范围缩小,最终影响了中波广播发射的效果。
二、地网的维护更新改造一般来说,台方巡查人员每周都要进行地网的巡视,如果发现了断线或塔基础接地铜皮损坏或地网脱焊,要及时进行修复,接头处锡焊。
而中波天线大修维护时也会检查地网是否完好,如果检测接地电阻大于2Ω,完好率低于90%,就必须进行统一维护,如果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山体滑坡,洪水侵蚀等情况,地网遭受大面积损坏,就要进行技术更新改造。
1、查找断点使用设备介绍。
电缆探测仪是我维护单位寻找地网铺设方位,查找断点的主要设备。
它是由信号发生器,信号传输导线,接地棒,信号接收器,耳机五个部分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信号发生器发射400Hz电信号,通过传输导线到达接地棒,接地棒插入地下,靠近地网线,最后通过地网线返回信号发生器,形成回路。
越靠近地网线的地方,信号越强。
中波发射台地网建设方案
中波发射台地网建设方案高前国王升宇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抚远中波台实施的地网改造方案。
我台通过对地网的改造,增大了发射机的功率、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扩大了信号的覆盖范围。
关键词:效率;波长;覆盖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靠地波,中波信号由中波天线发射后,沿地表传播,地面是中波接地天线回路一部分。
中波天线要求发射垂直极化波,因为垂直极化波沿地面传播的损耗比水平极化波小得多。
中波台通过在天线底部铺设辐射状铜网,以减少地电流的损耗,提高天线效率来弥补地波辐射不足。
因此中波发射台的地网好坏对发射效果至关重要。
中波地网一旦遭到破坏,发射效果就会明显下降。
所以要建设一个标准的天线地网是中波台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抚远中波转播台现有中波发射塔两座,高度分别是118m、76m。
近年来广播设备已经大量采用全固态数字化,电子管发射机已被新型全固态数字发射机所取代。
我中波台现有50kW数字中波发射机1部,25kW数字中波发射机1部,10kW 数字中波发射机2部,大功率设备的增加,使节目覆盖效果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原地网严重不良,使其达不到与发射机功率相匹配的覆盖效果。
1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建设方案(1)地网以发射天线(塔基中心)为圆心,有效工作频率0.3~0.5倍波长为半径,在此圆内放射状地向外均匀敷设120根(每隔3度一根),φ3mm铜线。
中波发射地网简图如图1所示。
(2)对减少地网损耗而言,埋设的深度越浅越好。
因为考虑到占地面积很大,地面又要耕作农田。
所以为保护地线,结合到发射天线周围实际地理环境,埋设地线的距离有限,地网敷设半径按0.25倍波长即1/4波长设计,埋设深度不少于40cm。
(3)地网内环是以塔基为中心,直径5m的双线圆环。
地网外环也为双线圆环。
内环向中心每10根铜线拧成一束,共12束,与铁塔底部基础铜皮回流条(在屏蔽铜皮均匀焊上10圈回流条)焊接好,内、外环圆环上最好是用氧气铜焊焊接好。
2地网地埋铜线计算中央台发射天线:频率为540kHz、波长为556m,地网半径选1/4波长,则L=0.25×556=139m。
中波天线阵的地网敷设
任何一点纰漏 。
1 )预 埋接地棒 。在焊接 铁塔基 础 的钢 筋时 ,先 在距塔基 1 远 的4 m 个对 角的土面 上打进 1 根 5 m 0 m、 深 3 的 镀锌 钢 管 ,相 当于 接 地 棒 。然 后 用 3 0× 3 m 0 ( i)镀锌扁铁 ,将 4 a r n 根钢管焊接起 来后 与塔基 的钢 筋连接 在一块 。在塔基 的水泥基础 完工后焊接塔基 屏 蔽罩,用 2 c 0 m×0 5m的铜 皮将 塔基屏 蔽起 来 ,再用 .m 4 1c 根 5 m×0 5 m . m 的铜带 分别焊 接 到汇流 条上 。使塔 基的接地 良好 。 2)焊接汇 流条 。用 1 c 5 m×0 5m的铜带作 为汇 .m 流条 ,将塔基 屏蔽罩、调配 室的屏蔽 网和 扁铁用铜焊 的方法焊接 在一起 ,使接地 电阻足够小 ,保 证接地系 统 良好 。同时把汇流条作为地 网导线 的始端 。 3 )划分地 网区域 :根据现有 敷设地 网场地 的面 积 ,竖 5 铁 塔 ,即 有 5 天 线 元 , 5 单 独 的 地 座 个 个 网。但 因为发射场 地面积较 小,地 网的长度不 能满足 0 2 ~ 0 5 的要 求 ,只能按 5 铁塔 各 自的高度来 . 5 . 座 划分 5 区域 ,高度较高 的划分 的区域就 大一点 ,高 个 度较低 的划分 的区域 就小一点 。各个天 线元之 间就出 现一 个地 网线 的重 叠处 ( 分区线 ),先 用小型挖掘机 挖沟 作为分 区线 ( 即分区沟 ),这样就 划 出5 个单独 的地 网区域 ,便可进行地 网的敷 设施工 。 4 )地 网的敷设施 工 :以天 线塔基 中心 为圆心 , 划 1 半径 约 1 2 的圆 ,将此 圆等 分 为 1 0 ,以 个 ~ m 2份 圆心 为始点 向等分线 拉铜线 ( 3m)到分区线 ( m 地 网线 重叠处 ),分 区线用 4 m m 的铜线 作为两天 线元 地 网的连接 处。地 网线要拉直 ,也不宜绷得 过紧 。地 网面积 大,如果用人工来挖 沟埋铜线 ,工 作量就特别 大 ,每座铁 塔都 要埋 设 10 2 根地 网线 , 5 塔就 要用 座 很长 时间才 能完成 。我们采用 半机械化作业 ,用小型 挖掘 机 ( 其铲 口宽度 为 6 c 0 m)来 挖沟 和 填土 ,其 速
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发射效果提升和维护策略
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发射效果提升和维护策略作者:于克琪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年第03期【摘要】中波发射系统是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信号传输的重要系统,其发射效果直接影响信号质量和用户的使用感受。
通过分析天线地网系统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并研究其成因,能够有效提升中波发射系统的科学性,为广电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系统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及其原因,然后从设计和维护两个角度探讨了降低天线地网系统对发射效果负面影响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提升中波发射系统的运行水平。
【关键词】中波发射系统;天线;地网;发射效果;维护策略;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3.005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于电视和广播的信号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提升信号发射效能、确保信号稳定性,才能让信号传输更好地为广电事业服务。
中波发射系统在广电事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天线地网系统的结构、技术、所处环境的因素则会对信号发射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深入分析天线地网系统特点,明确影响发射效果的原因,对于提升信号质量和信号覆盖范围有重要价值。
本文从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系统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和原因入手,从设计和维护两个方面探讨了提升中波发射效果的方法,以期提升中波发射系统的实际应用效能。
1. 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及其原因对于中波发射系统而言,信号发射效果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信号接收和使用感受。
一般来说,信号发射效果受天线地网系统的影响较大,常见的信号发射问题包括信号传播效能不足、辐射面积不稳定、装置安全性下降等。
为了确保广电事业长久发展,相关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天线地网系统对中波信号发射效果的具体影响及其根本原因,从而在设计和维护过程中提升系统的科学性和效能。
1.1 影响信号传播效能传播效能是评估中波信号发射效果的关键因素。
楼顶中波小天线地网技术研究
的高效 地 网方 案代 替 了传统 的大面积地 网敷设 , 解决 了楼 顶
地 网敷 设的难题 .既不影响楼体 的功能和 美观 . 又减少 了地 网施 工成本和 降低 了施工难 度 . 而地网的效率 却与常规 的地 网效 率相 当。最 终实现 了中波 9 7H 2k z频率 5 W 播 出 , 作 k 工 稳定 , 在城区的覆盖达到 与传统 的大天线相媲美 的效果。 天线架设 在办 公楼 楼顶 , 办公 楼共 8层 高 2 m. 8 发射机
房与天线布置如图 1所示。楼 顶天线位置如 图 2所示 。
1楼顶小功率中波发射系统的现实意义
随 着 现 代 城 市 建 设 迅 速 发 展 . 市 的 规 模 、 区域 越 来 越 城
由于天线本身重量 为 2 T加上拉线的拉力 , 楼体承 重应远 大于 2 . 天线架设前 期楼体做承 重计算 , T在 并做 了楼体加 固 处理。天线 架设 在楼 顶的承重梁上 。
污 染 问题 。
3中波小天线的地网接地与天线阻抗关系实验
按照通 常中波地网设计要求 . 网线 数量为 6 地 0根或 10 2 根 ; 网半径长 度 为 O 3~ 0. , 照 9 7H 地 网半 径要 地 . 5 按 2kz 大于 9 m。而 办公楼 与其 它单位 建筑 间距都 小于 2 m. 以 7 0 所 按 常规 的地 网设 计根本 无法实施 . 以地 网的设计成 为楼顶 所
l . 07
—1 3 2 9 .6
—1 2 7 9 .
楼顶 中波 天线 地 网技术 方
案 : 在天线底部 5 5 的范围 mx m 内地面 敷设 铜 网 , 网间采 用 铜 压 接 后银焊 。从 天线 底部 中心 引 出 1 铜 线 与 楼 底 地 面 地 0根
中波地网的维护及改造方式研究
第36卷作者简介:谢伟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海拉尔861台助理工程师中波地网的维护及改造方式研究谢伟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海拉尔861台内蒙古海拉尔市02100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波发射天线技术也不断进步,但一些早期建立的中波广播发射台在运行中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中波地网损坏十分严重,导致中波广播发射台在运行中产生各类问题。
因此,想要确保中波天线发射效果,必须要对中波地网展开运维、改造,从而全面发挥中波广播发射台的运行效能。
【关键词】中波地网维护改造断电查找【中图分类号】TN93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0751(2019)05-0017-03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相关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特别是中短波发射天线技术进步最为明显。
在信息时代下,人们对广播电台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中波广播发射台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不仅功能无法满足当代社会需求,而且故障损坏率上升,特别是中波地网问题凸显,这就要对中波广播发射台进行改进。
造成中波地网损坏的因素非常多,如果不及时对中波地网进行维护和改造,可能会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失。
做好中波地网维护工作可以改善中波天线发射效果。
1造成中波地网损坏的主要原因中波天线发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形地貌、发射频率、传播路径等。
同时,地网作为中波天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保地网运行质量,才能够降低其对中波天线发射频率的负面影响。
在台站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址选取工作,尽可能排除自然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够确保中波地网安全。
台站通常不技术应用--59数字传媒研究第36卷2019年第5期在高山、鱼塘、海岸附近建设,以避免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山体滑坡、河水泛滥、海水腐蚀等,这些都会导致地网损坏。
由此可见,在选择导体过程中,大地并不是理想的选择,如果地网遭受到损坏,则大部分能量都会被大地所吸收,削弱了传递信号性能,由于大地消耗能量较大,在能量被削减之后,会直接影响中波天线的发射功率,出现功率不足问题。
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的探讨
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维护的探讨作者:王伟来源:《科技传播》 2017年第19期现如今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零件等都在广播电视领域当中被普遍的加以应用,它也促使信息传媒之一的中波广播开始蓬勃的发展。
随着中波发射机功率的增加,其对于天线和传播介质要求也开始越来越高,再加上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相关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如果没有对于中波发射台的天线地方进行维护就会导致中波广播对信息的正常传播产生一定的阻碍。
基于此,探索中波发射台天线地方有效的维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中波发射台天线地网分析1.1 天线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是采用垂直阵子单位干拉线天线铁塔,底部为绝缘,经馈线天条网络和铁塔底部相连。
地网主要是以铁塔的底部为圆心,深度大约为0.8m左右的土壤为辐射状辐射的一个铜网,它主要作用是来减少大地电流的耗损,提升天线辐射的效率。
1.2 地网中波天线的地方是垂直单桅杆天线系统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天线的辐射主要以地网和大地当作中波天线辐射电流的回路,而地网的好坏会直接的关系到天线实有增益的大小和天线效率的高低。
中波天线时有增益,是天线理论增益和天线效率的一个乘积,要提升天线时有增益,就需要减少大地的损耗。
地网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大地损耗而设置的,中波天线的地方主要以铁塔底部作为中心,并设置为圆心,以放射状向外,均匀地辐射,用Φ2mm~3mm的铜导线或是铜包钢进行,主要数量大约为120根左右,长度是0.5λ[1]。
在西部干旱的地区,特别是一些沙漠地区设置的中波发射台,因为土壤的导电率相对较低,所以地损会相对较大,导致中波天线时有增益大大减少,因此必须要根据土壤导电的效率的具体情况来增加地往导线的数量,以此来增加辐射效率。
天线的地面电流一般是辐射状流回天线的底部,电流分布和天线高度、地网的导线长度存在明显的关联。
有研究表明,天线高度相对较低的时候,底部附近的地电流就相对较大,地电阻因此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值。
天线地网改造分析
天线地网改造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中波发射信号质量,机房对1008KHz 发射机地网进行改造,本文简述了地网敷设方式以及其敷设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分析对本次地网改造进行了技术论证。
关键词:天线;地网;辐射场强;辐射效率;地损耗1 改造背景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四号中波发射台已经由原来的城市边缘变为城市中心,发射场区被周围新建的高层住宅以及厂区内日渐茂盛的树木所包围,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波发射信号质量,增强辐射强度,扩大辐射范围,达到收听效果优质的服务要求,遂我们机房对1008KHz发射机的地网进行全面的改造。
2 地网敷设1、中波广播传播的特点中波广播频段的传播主要有天波和地波两种形式,主要以比较稳定的地波为主。
另外,中波因为频率较低,会使得地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的减弱,但是减弱的速度较慢,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中波广播的信号接收服务区。
地波服务区在数十公里至上百公里,地波服务的信号强度比较稳定.在沿地面传播中,垂直极化波的损耗低于水平极化波的损耗,所以地波服务的中波都采用垂直极化天线,以获得垂直极化的地面波。
2、敷设地网的重要性在发射机功率和天线高度确定的条件下要想提高天线辐射场强,就要提高天线辐射效率,而影响辐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天线损耗。
天线的损耗包括导体损耗、绝缘子损耗、地损耗。
由于导体损耗、绝缘子损耗与地损耗相比极小,可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地损耗的影响。
而减少地损耗的方法是在天线底部敷设地网,良好的地网能为天线电流回流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通路,这样就相当于在大地和天线之间跨接铜线,地损耗就会变小,天线辐射效率也随之增加,场强增大。
所以设计、敷设一个标准的地网,能减少地损耗,提高中波天线效率,扩大覆盖面积.3、敷设地网的方法地网是以发射塔底部中心为圆心,以扇形状均匀向外敷设,用φ2mm ~φ3mm 的铜导线每隔3°向外敷设一根地网线,数量为120根,地网的埋设深度一般为30cm ~50cm,以不受破坏为原则.3 地网不良的主要表现1、天线辐射能量有一部分损失在地面造成发射功率不足,覆盖范围缩小。
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分析
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分析作者:蔡华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年第21期【摘要】在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受到大众关注的点是信号的传输质量。
其中中波广播能够作为电视与广播信号的重要载体,其属于无线电波的一种。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也在向着这两个方面进行发展。
因此本文基于此背景探讨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的制作与铺设形式,进而探讨其对于发射效果的实际影响,并以实践维护方式作为本研究的支撑,探讨不断优化发射效果的实际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发射效果;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1.022在工作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目前大部分中波发射台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地网的埋设会受到其周围建筑、植物根系和动物以及水利设施的影响,在埋设之后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难以利用肉眼去观察。
这些故障如果长期累积,很容易出现损耗电波的严重问题,最终影响到信息传播和地网的安全运行。
目前人们主要以定期检查地网和现场天线巡视等方式来处理该项问题,但是由于地网的故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随机性,如果在定期检查过程中不能做到全面性,很容易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1. 中波发射的相关概述随着广播事业逐渐向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方向的快速发展,在整个广播事业完善中,广播的发射天线与安全播出等技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在中波广播频段中电波传播期间,其主要分为天波和地波两种形式,而地波是目前最为主要的应用形式。
一般在白天,中波的天波会在D层吸收,而此时的电力层E层有着满足反射传播的重要作用。
而在夜间,在D层的电子波会逐渐减弱,甚至会消失,不同时间点的电离层本身的性质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中波的天波存在的时间段主要是夜间,因此中波所覆盖和服务的主要范围就是距离发射台较近的位置,此时的地波便成为中波广播信号的主要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线地网改造分析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中波发射信号质量,机房对1008KHz 发射机地网进行改造,本文简述了地网敷设方式以及其敷设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分析对本次地网改造进行了技术论证。
关键词:天线;地网;辐射场强;辐射效率;地损耗
1 改造背景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四号中波发射台已经由原来的城市边缘变为城市中心,发射场区被周围新建的高层住宅以及厂区内日渐茂盛的树木所包围,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波发射信号质量,增强辐射强度,扩大辐射范围,达到收听效果优质的服务要求,遂我们机房对1008KHz发射机的地网进行全面的改造。
2 地网敷设
1、中波广播传播的特点
中波广播频段的传播主要有天波和地波两种形式,主要以比较稳定的地波为主。
另外,中波因为频率较低,会使得地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的减弱,但是减弱的速度较慢,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中波广播的信号接收服务区。
地波服务区在数十公里至上百公里,地波服务的信号强度比较
稳定。
在沿地面传播中,垂直极化波的损耗低于水平极化波的损耗,所以地波服务的中波都采用垂直极化天线,以获得垂直极化的地面波。
2、敷设地网的重要性
在发射机功率和天线高度确定的条件下要想提高天线
辐射场强,就要提高天线辐射效率,而影响辐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天线损耗。
天线的损耗包括导体损耗、绝缘子损耗、地损耗。
由于导体损耗、绝缘子损耗与地损耗相比极小,可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地损耗的影响。
而减少地损耗的方法是在天线底部敷设地网,良好的地网能为天线电流回流过程提供一个良好的通路,这样就相当于在大地和天线之间跨接铜线,地损耗就会变小,天线辐射效率也随之增加,场强增大。
所以设计、敷设一个标准的地网,能减少地损耗,提高中波天线效率,扩大覆盖面积。
3、敷设地网的方法
地网是以发射塔底部中心为圆心,以扇形状均匀向外敷设,用φ2mm ~φ3mm 的铜导线每隔3°向外敷设一根地网线,数量为120根,地网的埋设深度一般为30cm ~50cm,以不受破坏为原则。
3 地网不良的主要表现
1、天线辐射能量有一部分损失在地面造成发射功率不足,覆盖范围缩小。
2、主电场与副电场相位不一致,覆盖区域变化、需覆盖的区域覆盖不了,不需覆盖的区域又可收到信号。
3、天线的辐射阻抗和输入阻抗也发生变化,使阻抗不匹配,给天线与馈线之间的匹配造成很大困难。
4、在发射天线接地端,如配备的安全地网不合标准,易造成发射机设备遭雷击。
为了提高天线的辐射场强,提高覆盖范围,就必须尽量减小天线损耗,因此天线地网的建设不可小视。
4 地网改造理论分析
当某地区的有效地导系数为已知时,在距离发射天线r (km)处场强可由下式决定:
E(r)=E0(r)+P +GT (1)
E(r):在距离r(km)处的场强值;E0(r):1kw有效单极辐射功率时在距离r处的场强值;P:发射功率;GT:天线增益。
由上式可知,发射功率一定,提升天线增益,场强随之增大。
而天线增益和天线辐射效率有关。
天线增益(GT)是天线理想增益(G0)与天线辐射效率(η)的乘积,如下所示:
GT=G0 xη(2)
天线辐射效率(η)是天线辐射功率(Pr)比上天线辐射功率与天线损耗功率(PL)之和,如下式所示。
η= Pr / (Pr + PL)(3)
在辐射功率恒定的条件下,损耗功率(PL)的大小直接影响天线效率(η)。
综合公式1,2,3可得出,降低损耗功率(PL)可提高天线辐射效率(η),辐射效率(η)提高天线增益GT随之增加,从而达到提升场强E(r)的目的。
将公式3展开,得η=I2Rr/(I2Rr+I2RL),可得
η=Rr / (Rr + RL)(4)
将公式(2)代入公式(1),可得
E(r)=E0(r)+P+ 10logG0 + 10logη(5)
将公式(4)代入公式(5),可得
E(r)=E0(r)+P+10logG0+10log[Rr/(Rr + RL)] (6)设改进前后的E(r)为E(r)前和E(r)后,则前后两次的增益就可以通过公式(6)求得
E(r)后―E(r)前=10log[Rr/(Rr+RL后)]-10log[Rr/(Rr+RL 前)]=10log[(Rr+ RL前)/(Rr+RL后)] (7)
由于地损耗电阻计算公式为
将相关参数带入上式,可求得相应的地损耗电阻RL,再将其带入公式(7)可计算出增益变化。
以塔高76m的轻型塔为例,天线辐射电阻为36.6Ω,地网半径r为55m不变,提升地网根数N,从120根增加至240根,降低了地损耗RL,从0.78
Ω降至0.25Ω,天线辐射效率η从94.80%提升到99.30%,对于提高天线辐射效率η是有效果的,本次机房地网改造是有可实施性的。
5 地网改造具体实施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为依据,本次改造机房在原有的120根铜线地网基础上又加密铺设了120根铜导线,铺设方式为与原地网交错铺设,埋设深度为30cm,将这120个导线端点均匀焊在一条铜带上,再将铜带的两端与天线塔底两个地级进行焊接,以形成良好的传递渠道。
除此之外,还将塔底生长较为茂盛的树木进行了消冠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树木遮挡造成的影响。
这样会有效地提升中波广播发射的范围,提高信号接收的质量。
本次改造以理论分析指导具体实践,通过加密地网敷设的方式来降低地损耗,提高天线辐射效率,达到提升中波广播发射的范围和提高信号接收质量的最终目的。
6 结论
由于四号机房面临着搬迁扩建的问题,所以本次地网研究分析不仅为1008KHz发射机地网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新发射台建设时,地网的敷设方式和具体的敷设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指导,所以本次研究是有着实际应用意义的。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中波广播发射的效果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根据中波广播传播的特点查找
影响中波广播发射信号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中波广播的发射信号质量,达到更佳的收听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大中广播电视技术手册第1分册――系统与覆盖网
[2] 张学田广播电视技术手册第6分册――发射技术
[3] 李孝勖广播电视技术手册第7分册――天线
作者简介
李林(1982-),女,天津,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技术。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