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公文写作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公文写作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公文写作在各级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关系着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由于一些常见错误的存在,很多公文在表达上存在问题,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分析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相应的避免方法。

一、用词不准确在公文写作中,用词不准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有时候,用词太过庄重、复杂,使得读者难以理解。

有时候,使用俗语或俚语,让公文显得不严谨、不正式。

要避免这种错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专业术语:在公文写作中,应尽量使用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术语,这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 简明扼要:公文应力求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语和长句,让读者一目了然。

3. 避免使用俚语:公文是正式的文件,应避免使用俚语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保持其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公文写作中较为常见的错误之一。

错误的语法使用会导致公文的不准确和不规范,影响信息的传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以及相应的避免方法:1. 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会造成句子结构混乱,给读者造成困惑。

应该确保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2. 句子结构混乱:句子结构混乱会使读者难以理解公文的意思。

句子的结构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长复杂的句子。

3. 时态错误:公文中应该使用适当的时态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要确保时态的一致性,避免在一个句子中出现多种时态。

三、格式错误公文的格式错误也是常见的问题,不规范的格式会给读者带来困扰,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格式错误和相应的避免方法:1. 多余的空行:在公文中,应避免出现过多的空行,这会让公文的排版显得杂乱无章。

要保持段落之间的间距合适。

2. 题注错误:公文中的题注应准确地标注日期、文件编号等信息。

要确保题注的格式规范,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3. 段落结构不清晰:公文中的段落应具有明确的结构和逻辑顺序。

要确保每个段落的主题清晰,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然而,由于公文写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就公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文写作的要点。

问题一:标题选取不当在一份公文中,标题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应具有准确、简洁、明确的特点,能够直观地传达文章主旨。

然而,一些公文存在标题选取不当的问题,比如过长、太过含糊或与内容不符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简明扼要、准确传达主题、符合公文的性质和目的。

问题二:写作语言过于复杂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其语言风格应该庄重、正式、严谨。

但是,在实际写作中,一些人往往会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使得公文内容难以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行政术语和外来词汇,确保公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问题三:段落结构混乱一份合格的公文应该具备良好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并且每一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转折关系和逻辑连接。

然而,一些公文存在段落结构混乱的问题,比如过于冗长、缺少必要的转折和层次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划分段落、使用恰当的过渡词,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问题四:格式错误或不规范公文的格式是一种组织文本布局的规范,涉及到页眉、页脚、标题、正文、附件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写作过程中,一些人经常会犯一些格式错误或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字体大小不统一、页眉页脚缺失、缩进格式错误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写作之前先了解并掌握公文格式的规范要求,并且在编辑过程中仔细检查,确保格式正确、规范。

问题五:缺乏客观、客观的态度公文是一种正式文体,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陈述问题、表达观点。

然而,有些公文却显得主观或过于客气,使得内容不够准确,甚至与实际情况不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以客观、客观的态度来撰写公文,明确表达事实和观点,尽量避免主观感情色彩的插入。

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分析

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分析

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分析公文写作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书写作形式,经常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它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对于信息沟通和决策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到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针对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问题一:语句冗长、句式单一语句冗长和句式单一是公文中常见的问题,这会导致公文表达的疲劳性和重复性,并且容易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困扰。

解决思路:1. 缩减语句长度:公文中应尽量避免过长的语句,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可以通过拆分句子、使用简洁的词语和减少冗余修饰语等方式来减少语句长度。

2. 多样化句式结构:使用不同的句式结构可以增加公文的表达力和吸引力,可以尝试使用倒装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式,让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二、问题二:用词不准确、术语滥用在公文写作中,用词不准确和术语滥用会使文章表达不清晰,甚至产生误解。

解决思路:1. 准确使用词语:在公文中应该使用确切、准确的词语,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可以借助词典、专业术语手册等参考工具,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

2. 控制使用专业术语:在公文中使用专业术语时应适度,不应过度使用,以免影响读者的理解。

如果需要使用专业术语,应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解释性上下文,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

三、问题三:段落结构松散、层次不清段落结构松散和层次不清会给读者带来困扰,不利于信息的获取和整体把握。

解决思路:1. 建立明确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应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段落之间应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过渡。

可以使用段首句来概括段落的主题,并在段落末句进行总结。

四、问题四:格式不规范、排版混乱格式不规范和排版混乱会给读者带来困难,也会影响公文的正式性和专业性。

解决思路:1. 遵循格式规范:不同类型的公文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应该根据具体的公文类型遵循相应的格式要求。

公文知识: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公文知识: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公文知识: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初入公文写作之门,写出来的文章常会出现条理混乱、层次不清等问题.本期公文知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

一、条理混乱,层次不清(一)主要原因1、没有确定好主题,就匆忙上手。

文章没有主题,就像军队没有统帅一样,字、词、句如同一盘散沙,不能形成合力。

2、没有列好提纲,就急于动笔。

写作前没有精心布局,没有按照先后顺序、轻重主次列出提纲。

3、没有充分了解写作内容.只有把所写内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联系搞清楚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条理清晰、概念准确.比如写生产情况,就必须熟悉加工方案、工艺原理、操作程序等;写经营情况,就要熟悉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经营状况、财务数据等。

4、照抄照搬别人的文章。

部分内容是从别的地方直接粘贴过来的,未经消化吸收,与自己写的内容不相容。

(二)解决办法1、首先确定文章主题。

不要急于动笔,先把能找到的材料仔细梳理,认真思考,分析透彻,然后结合上级要求、领导思路和本单位实际提炼出正确的公文主题。

2、养成列提纲的好习惯。

就像盖房子前要画图纸一样,写文章之前应该先在脑子里勾画出大致的轮廓,重点讲什么、哪些详述、哪些从略都要心中有数。

3、熟悉本单位的相关情况。

平时多看部门和基层上报的材料,把材料内容吃透,不留疑问。

脑子里要储存一些基本的数据,熟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素材。

4、改掉照抄照搬、复制粘贴的毛病。

除了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可以原封不动地引用外,其他内容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二、思路不合,领导不爱(一)主要原因1、没有注意场合与受众。

写领导发言稿和工作汇报,一定要看场合与受众。

向上级汇报工作,语气一定要谦虚诚恳,少用指令性的措辞;向职工代表做报告,要注意肯定全体员工付出的辛勤劳动,客观地分析存在的不足。

2.没有掌握领导讲话的习惯。

如果领导喜欢阐述理论,就要增加理论性的表述,适当引用一些新观点;如果领导比较实干,要注意少讲理论多鼓劲,多用节奏分明的短句,这样听起来铿锵有力、干脆利落。

行政公文中的常见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

行政公文中的常见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

行政公文中的常见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法行政公文作为公共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规范行政行为、传达信息、保障决策实施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行政文书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给工作效率和行政管理带来困扰。

本文将分析行政公文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问题一:行文冗长在许多行政公文中,行文冗长、句子过长、用词繁琐成为常见问题。

这不仅浪费读者的时间,也会使公文的表达效果不明确。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通过简化句子结构,避免使用太多的修饰词和插入语,保持句子简洁明了;其次,借鉴新闻写作的方式,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先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然后再逐渐展开论述。

此外,可以避免使用冗长的法律术语和行政术语,选择通俗易懂的词汇,使公文更容易被理解。

问题二:格式混乱行政公文的格式要求一般都较为严格,但在实际写作中,经常出现格式混乱的问题,比如错位、对齐不匀、字体大小不一致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起草时先制定一个模板,明确规定标题、日期、正文、落款等的格式,确保每份公文符合统一规定。

此外,在撰写公文时,选择标准字体、合适的字号,并注意段落之间的对齐和行距的一致,以确保格式整齐美观。

问题三:表达不准确行政公文需要准确地传达信息和表达意思,但往往会出现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仔细审查每个句子和词语的用法和表达含义,确保用词准确无误。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一些具体、明确的词语和短语,避免使用抽象、模糊的表述。

此外,公文中的数据、要点等信息应当准确无误,可以利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问题四:冗余废话行政公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冗余废话,即通过不必要的修饰、赘述来填充篇幅。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遵循“提炼精炼”的原则,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删除冗余的内容,保持公文的简洁性。

可以通过将相同或类似的内容进行合并,删除多余的修饰语和陈述,使公文内容更加有力,更加简练。

问题五:缺乏逻辑性一份行政公文的逻辑性很重要,但常常出现缺乏清晰逻辑的问题。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十解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十解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1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4、“制定”与“制订”的运用
“制定”即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以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如:“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为我们制定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总任务和政治路线。”
“制订”即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如:“我们单位相继制订了防火、门卫等安全管理制度。”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②“白头文件”。即不用版头的文件,一般用于印发领导人的讲话等文字材料。
2、发文字号
机关代字 + 〔年份〕 + 顺序号
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的简化代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年份用公元纪年标记,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用六角方括号括住。位置居中略下(纵向)或左下。顺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8号”。写作“第58号”或“058号”均不规范。
以A4纸型编排,每页文字22行,每行28字。公文主题词用三号标宋字体,“主题词”三字应用三号黑体。

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公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在申论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在申论公文写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表达不清、逻辑不严谨、语言不精准等。

本文将对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完成申论考试。

一、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1. 表达不清晰申论公文写作要求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但有些考生在表达时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

例如,在问题陈述时使用过于笼统的词语,或过多地使用形容词修饰,使得内容不够明确。

这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和全面掌握作者的意思。

2. 逻辑不严谨一篇好的申论公文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

然而,有些考生将不同主题和论点混淆在一起,或者在表述时缺乏连贯性。

这让读者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观点,也会降低文章的说服力。

3. 语言不精准申论公文强调用语精准,尽量避免歧义,但有些考生在表达时存在词不达意或使用词汇错误的情况。

这不仅会给读者带来困惑,也会给评分者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二、申论公文写作问题的解决方案1. 清晰表达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思路,突出核心:在写作前,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规划,确保每一部分的内容和意图清晰明确。

(2)减少冗词赘语:避免使用过多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保持简洁明了的表达。

(3)多用具体事例:通过列举具体的案例、数据、调查结果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2. 严谨逻辑要提高逻辑严谨性,考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合理划分段落:每个段落的内容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分析层次等进行合理组织。

(2)使用连接词:在表达不同观点或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时,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如"因此"、"然而"、"另外"等,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3)整体把握:在写作过程中,时刻保持对整体思路的把握,确保每一句话、每一段都与整体主题密切相关。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一)要素不全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一是随意省略事由。

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

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

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

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

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

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混用文种。

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及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及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及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语法是非常重要的。

语法错误可能导致篇章不连贯,含义模糊,甚至失去信任和权威性。

本文将分析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主谓一致错误主谓一致错误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主语是单数时,谓语动词应该是单数形式;当主语是复数时,谓语动词应该是复数形式。

以下是一个例子:错误:政府有制定新政策的责任。

正确:政府有制定新政策的责任。

解决方法:1.注意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一致关系。

2.如果主语是一个复数名词,可以在名词前加上"的"字,或者使用代词"他们"或"其"来明确主语的复数形式。

二、时态错误时态错误也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正确的时态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

以下是一个例子:错误: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该地区的犯罪率将持续上升。

正确: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该地区的犯罪率将持续上升。

解决方法:1.根据需要和语境合理地使用不同的时态。

2.注意时态的一致性,避免在同一句子中使用不一致的时态。

三、冗长语句冗长的语句会使公文写作难以理解和阅读。

这些语句可能会包含过多的修饰词、从句和无关信息。

以下是一个例子: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项包含多个方面的计划,而且要确保计划的执行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

正确:我们需要制定一项综合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并确保计划的执行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

解决方法:1.简化句子结构,删除冗余的修饰词和从句。

2.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意思。

四、动词形式错误动词形式错误在公文写作中也很常见。

错误的动词形式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明确或者语法错误。

以下是一个例子:错误: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的产品,我们需要广告。

正确:为了更好地宣传我们的产品,我们需要广告宣传。

解决方法:1.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境选择正确的动词形式。

2.检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否正确。

公文写作与处理见常问题剖析

公文写作与处理见常问题剖析

避免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应注重客观、准 确传递信息,尽量少用或 不用修辞手法。
逻辑清晰明了
结构合理
公文应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 引言、正文和结尾,正文部分可 按照重要性或逻辑顺序进行分段。
使用标题和列表
适当使用标题和列表来突出重点, 使内容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避免冗余和重复
删除不必要的句子和段落,确保内 容简洁明了。
案例三:某公司人事任免通知的写作与处理
写作问题
内容不规范,语言不够正式;缺乏必要的格式和要素。
处理建议
遵循公文写作规范,使用正式语言;确保通知包含必要的 格式和要素,如发文机关、收文机关、事由、任免人员及 职务等。
实际效果
通知内容规范、准确、完整,符合公文处理要求。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Part
04
公文处理技巧
及时传递文件
1 2
确保文件及时送达
在处理公文时,应确保文件及时送达收件人,避 免延误。
跟踪文件传递进度
在文件传递过程中,应保持关注,确保文件传递 顺利。
3
建立紧急文件处理机制
对于紧急公文,应优先处理,并采取紧急措施确 保及时送达。
信息准确无误
核实信息来源
在撰写公文时,应核实信 息的来源,确保信息准确 无误。
仔细核对内容
在完成公文后,应仔细核 对内容,避免出现错别字、 语法错误等问题。
遵循公文规范
遵循公文写作规范,使用正 确的公文格式和语言,确保 信息表达清晰、准确。
规范文件管理
STEP 02
STEP 01
分类管理文件
建立文件索引
根据文件的性质、重要性 等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公文写作技巧

行政公文写作不规范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行政公文写作不规范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行政公文写作不规范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行政公文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文字载体及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是行政机关开展公务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行政机关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笔者仔细研究多个行政机构的对外公文,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问题共性。

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行政公文写作不规范的主要体现(一)文种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混用文种。

如《XX关于采购XX设备的请示报告》。

“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二者不能混用。

从题目意思上看,属于行事之前,请示上级或主管部门对购买设备批准同意,因此,适用“请示”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

文种选择必须符合发文目的。

比较常见是该用“请示”的却用"报告不相隶属或平行机关之间行文,应用“函”和“通知”,却用“请示”“报告”;还有转发性通知、批转性通知、颁发性通知错用,通告和公告的错用等。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错的文种。

具体的使用情况,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仔细揣摩。

三是自造文种。

文种选择要符合制发机关的权限。

如《关于XX地区小区改造的解释》。

"解释''并不是一个文种,应该在后面加上“通知”较为稳妥。

最高法下发的各种法律条文“解释”,一般的行政机关是不能使用的。

四是文种隶属不清。

文种选择要考虑收文机关之间的隶属关系。

对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的文种选择容易犯错。

如“批转”和“印发”二词的混用。

“批转”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代表着同意下级的工作建议并批准其予以行政落实。

而“印发”的意思是下级对上级工作精神的传达。

(二)格式不规范。

公文标题主要由发文机关、事由及文种三个要素组成,有的单位随意将发文机关省略,或事由表述错误、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有的文章标题虽然准确完整表达了文章主旨,但是过于冗长。

如《XXX 关于招收退休工人子女,稳定地区就业,促进人员更替的通知》可以精炼为《XXX关于招收退休工人子女的通知》。

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中存在(de)问题及解决办法常见问题:一是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而富有新意(de)材料所占比例甚低;二是思考和表达问题(de)角度老化;三是为“新”而新,偏重在文字上玩游戏.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出精品”(de)意识,因而在新情况面前造成观察力捕捉力不强;二是全新精神不强,在写作上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和畏难情绪;三是思路单一,缺乏积累.捕捉新情况选择新角度(de)要领和方法:一、紧跟党中央部署和改革开放(de)新形势,带着问题去观察比较,从变化中捕捉新情况. 一要紧跟党中央新(de)战略部署和重要指示(de)发表,及时去投入研究,这是捕捉新情况必须要掌握(de)首要一条;二要从群众贯彻党(de)指示(de)反映中,观察新(de)思想去向;三要从对同类工作(de)历史对比观察中,及时捕捉变化(de)新情况;四要从工作出现(de)新问题中来捕捉研究新课题.二、讲区别,求新意,勇于推出新(de)经验和理论三、超出以往,另辟新路,寻求表达(de)新角度框架设计构思过程:主要任务,一是提炼和确立主题思想;二是确定思想,选定展开(de)层次.构思中存在(de)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构思不充分赶材料,或因下功夫不够,出现了硬写(de)情况.从成文(de)材料中可以看出填空写法(de)痕迹.平时,我们讲搞教学背课(de)时间比例是四比一,我看构思和写作(de)时间比例也要在这个比例数之上.有(de)作者不要说细构思,就连粗构思都没搞好就草率动笔.二、对材料(de)主题提炼和标题(de)制作下(de)功夫不足出现了对主题思想把握不准,缺乏新意.在大小标题(de)提炼制作上平淡、肤浅,甚至还有抄袭别人之嫌,给人一种“熟面孔”(de)印象和感觉.三、思路展开不顺畅对层次(de)划分有分不开“档”(de)情况,有(de)不管什么材料都是清一色“三三制”,有(de)给人一种硬分或勉强(de)感觉.四、对层次内容安排轻重分配不当,出现前空后累赘(de)问题有不少作者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法定(de)写作模式,就是第一大层次只能写抓学习提高认识,并标榜为“先务虚”.结果使材料(de)第一大层次不仅虚了,而且空了,所采写(de)例子很难用上去,都压到后边几个层次中去,造成整合堆砌(de)累赘状态.掌握机关应用材料构思谋篇(de)思维特点一、认真研究和掌握机关应用材料写作构思(de)思维特点(一)为材料写作构思提供坚实(de)准备基础四多:多读书以积累知识;多考虑事理以丰富才能;多研究观察以事物(de)联系;多练习按文思来运用文辞.平时就要多读书,搞好革命基本理论和多学科多专业知识(de)储备;经常注意学习中央(de)文件,把握精神实质,研究形势变化而引发(de)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现实生活中(de)实例多进行分析评判是非功过(de)思维训练.(二)掌握和运用构思机关材料所需要(de)思维方法我们(de)思维必须受党(de)方针政策、工作重心、会议(de)议题、集体决定、领导意图(de)约束,从内容到形式不能掺入作者(de)主观思想.常用(de)思维方法是: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译、发散与集中、性化与量化、系统与具体、比较与优选等逻辑思维方法.不要用自己(de)观点学说,过多注重想象和创作,使写出(de)材料有失庄重和严肃.二、精心提炼,使主题思想准确新颖(一)把握“主题”(de)四性,准确地加以提炼客观性、主观性、观念性、时代性(二)根据机关应用材料写作主题表达语义(de)显在性,将主题内涵鲜明地凸现出来1、大标题就是本篇(de)主题思想.经验材料、典型事迹材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2、两个部位来表达主题思想工作总结:一是在对前段工作总(de)形势(de)评价上;一个是对下一段工作(de)总(de)指导思想概括上.3、开篇第一段表达主题领导讲话(de)主题思想往往体现在开场白(de)一段话中,即表明这次讲话(de)针对性和要讲(de)几个点(de)交待上.(三)力戒庸、陋、袭,提炼出新颖独到(de)主题1、把所写(de)内容置入社会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把握.从大到小,以社会宏观来把握一篇材料(de)价值和走向;从小到大,以它来折射出宏观社会所需要(de)精神.2、提炼和表达主题不单单是在文字上推敲出花样.深化主题是一个思维过程.一是提出问题要尖锐、鲜明,就是要敢于提出自己(de)观点.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提出(de)问题发人深思,富有超前意识.二是分析问题要深刻全面,使主题自然展开,层层深入,以内在(de)逻辑力量使主题深化.三是解决问题正确合理,以解决问题(de)较强目(de)性、透明度和正确(de)实效,来证明深化主题.3、运用多向思维开拓文思4、调动积累,在借鉴中出新三、熟练掌握材料结构(de)方法和要领(一)按表达主题(de)需要来考虑材料结构(de)安排1、主题和结构(de)关系.主题是全篇(de)中心,层次划分必须服从服务于突出主题.在布局时,要考虑把主体思想贯穿材料全过程,从整体结构上充分给予反映和体现.2、主题与层次(de)关系.每一个层次对于整篇来讲,它是一个点、一个步骤,它显示着作者某个阶段思维(de)凝聚.主题思想要为其在每个层次中(de)体现赋予任务和提出要求.每个层次要从不同(de)侧面、不同程度上发挥好表达主题(de)作用.3、各个层次之间(de)关系.一个层次,在主题思想指导下,有它相对独立(de)内容,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这就是层次(de)单一性和完整性.但是将各个层次从表达主题(de)全局来看,就可发出层次与层次前后连贯,构成一种不错位(de)承接序列.这就是层次(de)集体性,即每个层次各有分工,相对独立.但分则成段,合则成篇,任何一个层次都不能游离于其它层次之外.(二)按材料(de)不同种类来确定结构(de)方式1、领导讲话稿(de)结构:对大阶段工作总结讲话结构层次:对总(de)工作形势评价--工作开展(de)成绩、特点--工作开展(de)经验体会--工作中存在(de)问题--今后(de)任务和要求.对会议(de)总结讲话稿结构:会议(de)基本情况--会议收获--深入贯彻会议需要抓好(de)几个问题--关于会议贯彻(de)安排和要求2、向上级作(de)工作汇报材料结构:本单位贯彻上级指示,开展某项工作(de)基本情况--开展某项工作(de)经验和体会--存在(de)反映(de)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3、参加上级会议(de)汇报和传达材料(de)结构:会议基本情况--会议(de)主要精神--关于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de)建议和方案(三)按照内容(de)不同来确定安排思路划分层次工作经验、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常用(de)结构方式:1、按事物(de)发展顺序安排层次每一层次就是一个大(de)(de)工作阶段,有利于探索每个阶段(de)特点.2、按平等并列关系安排层次材料(de)各个层次呈现“并列”关系,各个层次从不同(de)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工作状况,揭示观点,展现经验.3、按逐层深入(de)方式安排层次各个层次之间呈现“递进”关系,层层深入,使材料步步推进,由浅入深.(四)要考虑到各个层次(de)均衡协调要尽量考虑划分为三个层次以上,从整篇材料看,这样显得重心稳定,而分两个层次(de)材料就显得重心不稳.各个层次(de)分量要基本均衡防止出现前后轻重不一,给人不均匀(de)感觉.不要采取前者前、中者中、后者后(de)呆板叙事方法,讲究起伏变化,把所写内容采取优化组合,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层次中去.推敲提炼层次标题提炼层次标题在机关应用材料写作中(de)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作者准确地驾驭全篇材料,分层有序(de)集中表达主题思想.二是有利于提纲挈领地统率材料.在应用材料写作中,材料要靠观点来串.一篇应用材料只要主标题和各层次标题一列出来,就会纲举目张了.三是有助于读者论难地把握材料要点.一、提炼制作层次标题上存在(de)问题及原因(一)思路雷同,标题相似(二)标题老,套话多.“大力抓什么”、“在什么上下功夫”、“加大力度”,没有认真研究如何在工作上加大力度(三)矫揉造作,玩文字游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树立新观念”、“讲究新思路”、“展示新形象”、“创造新经验”等.(四)不注重从思想内涵上提炼.对层次标题(de)提炼,外部看到(de)是对文字(de)锤炼,其实起作用(de)是从思想内涵上(de)提炼.二、掌握提炼制作层次标题(de)要领(一)掌握层次标题对主题具有向心性(de)特点,主题,精心提炼设计好层次标题.一是从主题思想出发,明确和研究它对每个层次为体现主题所赋予(de)表达任务,适度、准确地在标题中表达出来.二是坚持局部服从服务于整体,为深刻表达主题增光添彩.(三)“炼意”、“裁辞”,搞出体现思想内涵(de)层次标题一是把握好“文以意为主”(de)原则,正确处理好炼意与炼辞(de)关系.在写材料中要抓住根本,经过极其艰苦地思考,把握住最能体现内容(de)新意上,在此基础上,再对文字表达进行反复推敲,使之意辞一致,提炼出意深文新(de)层次标题来.二是精心反复提炼,制作出“举”精之要(de)层次标题.标题是不是最能体现和表达材料(de)思想内涵和意义.三是坚持创新,不断提炼和制作出意新语新(de)层次标题.段落开篇(de)写作方法意义:文章(de)开头可以提示文章(de)题旨,文章(de)结尾体现其主旨.文章开头写作(de)难点:一是机关应用材料本身是反映党委、领导工作实践(de)严肃文体,但又要在层次进入上体现新颖活泼,这两者关系不好处理.二是同一工作内容,在同一时期内,诸多单位都要反映.有(de)是处复一年(de)反映,材料层次进入既要有本单位(de)特点,又要防止和别(de)材料进入雷同,这种情况难解决.三是材料(de)层次进入,不是一个开关,而有若干个.开头(de)次数多,方式不能单一,而且要有变化,搞好若干个层次进入方式(de)优化组合,达到这方面(de)标准要求更难.一、在机关应用材料层次进入中存在(de)问题(一)层次开头进入方式(de)“俗”和“平”.(二)进入手法(de)单一呆板,缺乏变化.(三)“解题”现象(de)出现.“解题”是多余(de).二、层次进入(de)写作要领层次标题列出后,可以直接进入,或摆出矛盾;或直接叙述;或列出体会.坚持开头要提示文章主题这个总(de)指导原则.(一)材料层次进入(de)基本原则一是新奇引入.二是富有气势.三是开门见山.机关应用材料,不同于文艺作品,它要考虑表达(de)明快,宣传(de)快捷,所以在材料进入上讲求开门见山.(二)几种材料层次进入(de)方法按时间顺序进入、直叙、论证、以事件导入、以推出新情况进入、以摆出问题、揭露矛盾来进入、以引用伟人语录、名人名言来进入、以提问进入、以经验和体会进入.(三)讲究变化,优化组合,增强材料多层次进入(de)整体综合效果从整篇材料看,一般至少三个层次,至少要有三次材料层次进入(de)机会.三个层次进入(de)方式要多样、和谐.第五章背景材料(de)运用作用:具有坚实(de)依托作用,井架了材料表达(de)厚度;井绳对比性,驾驭材料表达(de)力度;特殊(de)背景材料(de)运用,大大井绳了材料(de)个性色彩和吸引力;一、运用背景材料方面存在(de)问题一是忽视背景材料(de)运用;二是用法单一,把背景材料仅仅当与一个“牌子”和“标签”.二、运用背景材料(de)要领(一)增强运用背景材料(de)意识,把运用好背景材料贯穿到材料形成(de)全过程.注意从弄清眼前情况(de)来龙去脉上去了解有价值(de)历史背景;从工作难度中了解其所处(de)环境背景;从其独特(de)经历和变化中,掌握其具有个性特征(de)背景.(三)紧紧围绕深入表达主题精选精用背景材料(de)运用是为了表达主题,深化指导思想服务(de).第一种是为衬托和表达英雄人物所处环境特殊(de)背景材料.第二种是在典型人物遇到思想矛盾和斗争时插入有关(de)背景材料,来衬托其在思想斗争中得到帮助和升华.第三种是表明被写单位(de)超前意识是有渊源(de),而且是不断在改革中完善和发展(de).(三)按照材料表达需要,运用背景材料用在以下几个部位:一是在材料(de)开关,即导语部分;二是在导入问题时所运用(de)背景材料;三是在揭露矛盾时运用背景材料;四为了说明问题而插入(de)地理背景材料.五在材料中进到有关工作发展状态或业务技术性很强(de)项目时,需要加以说明而插入(de)背景材料;六在材料展开中,涉及到与典型人物相联系(de)单位或个人时,需要给予介绍说明所插入(de)背景材料.这种插入(de)原则是哪个部位需要就在哪里运用.第七章增强机关应用材料写作(de)指导性第一节指导性在机关应用材料写作中(de)重要意义一、机关应用材料写作具有特定(de)指向性1在写(de)材料给谁看(de)问题上指向性很强2机关应用材料(de)选材和主题提炼(de)视角始终要指向现实社会生活中特定(de)范围二、读者对机关应用材料(de)阅读在于把握内容、获取信息、指导行动三、指导社会实践是机关应用材料写作(de)最根本(de)实用价值第二节在把握机关应用材料指导性上存在(de)问题一、仅于完成写材料(de)任务,忽视对指导性思考二、在写作中,过多地考虑如何对被写单位或个人评功摆好,忽视从对同类单位或个人(de)分析和研究中寻求指导性三、虽然也注意了对指导性(de)研究,但经常出现“慢半拍”(de)现象第三节增强指导性充分发挥机关应用材料(de)作用和效能一、要弄清指导性在不同材料中(de)各自体现(一)在为领导写(de)讲话材料中,指导性重点体现在两个部位,一是对讲话针对性问题(de)列举上.二是对工作(de)部署,完成任务(de)指令性要求和要注意(de)问题上.(二)在反映新情况(de)材料中,指导性重点体现在对新情况和难点问题(de)分析和为读者提供(de)认识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de)新思路和新办法上.(三)在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中,指导性主要体现在典型(de)先进思想性和可学性上.(四)在经验材料写作中,指导性体现在对共性问题(de)研究,有针对性地提供好(de)工作方法和管用(de)经验上.(五)在工作研究(de)材料中,指导性体现在通过对工作热点、难点问题(de)研究,推出(de)研究战果上.二、强化几个意识,使机关材料(de)指导性建立在坚实(de)基础之上紧跟意识;超前意识;量需而作;克难意识;深究意识.量需而作,要把握住两个方面(de)需求:一是要把握住领导干部在抓工作中(de)需要.从他们(de)困惑和苦衷中捕捉到抓工作应该突破(de)瓶颈和难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探讨,给领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和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要把握群众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解决(de)“扣结”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求已经解决得好并取得经验(de)单位,及时进行总结,给其他单位以提示和指导.要勇于攻克难点:一是不搞急功近利,要把写作(de)重点放在攻克和反映难点问题上,攻克难点要付出很大代价,而且有时药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能出好(de)结果.二是要深入一线,在和领导、群众同甘共苦中捕捉难点.......。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一、文种使用不当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确切的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二三个公文,其余文种一概不用;有的公告、通告、通报分不清,望文生义去应用;有的不知公文中报告与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经常混淆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或干脆写成“请示报告”;有的不知有命令(令)、批示函、会议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公文的场合则都用通知等公文去代替。

二、格式不规范公文格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公文文头不规范;(二)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标题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格式规范,是拟写案卷标题和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唯一依据。

据此,须精心制作。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公文标题存在病句,最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二是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使用。

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如下:1、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例1、***部、***部、***部、***部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

例2、***高校关于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的试行办法。

例3、***高校关于加快发展本院彩色印刷品生产若干措施的通知。

例4、***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和深化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

例5、***高校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四年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知。

例6、关于夏粮入库的通知例7、光华公司关于转发光华公司经营承包责任制试行办法的通知例8、XX县人民政府关于批转XX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行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例9、强台风紧急通知病例分析:例1的介词“关于”应用未用。

以标题中四个机关联合发文,其办文意图应是面向全国各单位的,但也可理解为只是面向本系统,易产生歧义,其原因是在发文机关与理由之间缺少了介词“关于”,应补上。

例2的动宾搭配不当。

此标题中心词为“试行办法”,其限定部分为“关于”引导的介词词组,“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搞活”的宾语应是“企业”而不能是“有关政策”,“有关政策”紧接宾语之后,则需要另有一个动词与之搭配,因为“政策”只能是贯彻执行,而不能是“试行”,“试行”的只能是“办法”而不能是“政策”。

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写作形式,因此在撰写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准确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然而,有些常见问题经常出现在公文写作中,影响了信息传达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缺乏明确的目的和主题在公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写作目的和主题,并在整个文档中保持一致。

许多人在写公文时容易迷失方向,导致信息不清晰,无法有效地传达给读者。

因此,在开始写作之前,请明确目的和主题,并确保整个文章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解决方案:在写公文之前,要分析并确定写作目标和主题。

在撰写全文时,遵循逻辑结构,确保每一段都能够与主题直接相关,并强调关键信息。

2. 冗长而复杂的语言公文是为了传达信息而写的,因此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很多人倾向于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和消化所传达的信息。

解决方案: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多的术语和长句,使用简短、清晰的句子来传达信息。

当然,也要确保使用正确的专业词汇,以保持文档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3. 缺乏结构和组织公文需要具备良好的结构和组织,以确保读者能够快速地找到需要的信息。

然而,许多公文在结构和组织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文档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解决方案:在写作过程中,使用明确的标题和子标题来划分文档的各个部分。

使用段落来组织相关的信息,并以逻辑顺序展示。

同时,在文档中使用有序列表或标点符号来强调重要的内容。

4. 失去读者的角度在公文写作中,重要的一点是始终保持读者的角度。

写作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只关注自己需要传达的信息,而忽略了读者的需求和背景知识。

这可能导致信息不准确或难以理解。

解决方案:在写作之前,要考虑读者的需求、背景知识和预期。

尽量避免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或者在使用时进行适当的解释。

确保所传达的信息对读者来说是清晰易懂的。

5. 拼写和语法错误拼写和语法错误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给读者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公文 问题描述

公文 问题描述

公文问题描述摘要:一、公文概述二、公文问题分析三、解决公文问题的方法四、实用性建议正文:在工作中,公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撰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本文将对公文撰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法及实用性建议。

一、公文概述公文是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协调、部署、指导等工作的一种正式文件。

它具有权威性、规范性、严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因此,撰写好公文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体现单位形象至关重要。

二、公文问题分析1.格式不规范:公文格式包括版头、发文字号、密级、紧急程度、主题词、正文、附件、发文机关、日期等部分。

格式不规范会影响公文的正式性和严肃性。

2.语言表达不当:公文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朴实、严肃。

表达不当会导致公文的可读性降低,甚至影响公文传达的意图。

3.结构不合理:公文结构应遵循逻辑性、条理清晰的原则。

结构不合理会使公文内容显得混乱,不利于读者理解。

4.内容不充实:公文内容应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

内容不充实会导致公文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大打折扣。

5.缺乏时效性:公文撰写需要注重时效性,尤其在紧急情况下。

缺乏时效性会影响公文的执行效果。

三、解决公文问题的方法1.认真学习公文写作规范:了解公文格式、语言表达、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2.加强实践锻炼:多撰写公文,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注重内容充实:在撰写公文时,要充分调查研究,确保公文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提高时效性: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撰写和发送公文,确保公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实用性建议1.建立公文撰写团队:企事业单位可组建专业的公文撰写团队,提高公文质量。

2.定期举办公文写作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公文写作培训,提高整体写作水平。

3.建立公文审核制度:设立审核环节,确保公文的格式、内容和时效性。

4.强化公文归档管理:加强对公文归档的管理,便于日后查找和利用。

总之,撰写高质量的公文是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公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小标题

公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小标题

公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小标题
一、格式不规范:
1. 格式不符合相关规定,如公文抬头使用单位名称不准确、公文编号不规范等。

2. 格式不统一,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撰写的公文格式存在差异,导致公文整体风格不协调。

3. 格式缺失,部分公文缺少必要的附件、签发人、日期等要素,影响公文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二、内容不严谨:
1. 内容表述不准确,文字表达不清、语义不明,导致其他部门或人员无法理解或执行。

2. 内容空泛,缺乏实质性内容,或者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说明问题的关键点。

3. 内容重复,同一事项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出现,导致资源浪费,且易造成混乱。

三、表述不规范:
1. 语言表述不规范,口语化、网络用语过多,影响公文的正式性和严肃性。

2. 引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准确,引用不当或引用不全,影响公文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3. 表述不清晰,对关键信息描述模糊,导致其他部门或人员无法准确把握公文意图。

四、审批流程不规范:
1. 审批流程繁琐,审批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和公文的及时传递。

2. 审批环节缺失或重叠,导致审批流程不顺畅,影响公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审批意见不明确,部分审批人员对公文内容理解不清,导致公文传递方向和内容出现偏差。

公文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文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文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公文是指用于公共事务的文书,具有严肃、规范、权威等特点。

然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公文常常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首先,公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简洁性不足。

公文需要突出事实、核心要点,以达到清晰、简洁的目的。

然而,一些公文常常会使用冗长繁琐的语言,导致信息传达效果不佳。

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写作者应该删减无关的废话,减少修辞的使用,力求句子简洁明了,注重条理性,使读者能够迅速获取必要信息。

其次,公文中常见的问题是专业性不强。

公文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然而,一些公文的作者常常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导致其中的内容不准确或不完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作者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写作水平;二是建立专家咨询制度,通过专业人士的审核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此外,公文中往往存在格式错误的问题。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书,其格式要求严格,包括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方面。

然而,一些公文常常出现格式混乱、排版不规范的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建立详细的公文写作规范,明确格式要求,并对作者进行相关培训;二是配备专门的编辑人员,负责对公文进行格式审核和排版工作。

最后,公文中还存在一些语言表达上的问题。

一些公文的写法过于呆板、生硬,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公文写作技巧的培训,提高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注重选取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公文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三是增加公文的可读性,通过适当的插图、图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公文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简洁性不足、专业性不强、格式错误和语言表达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作者的培训、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明确公文的格式要求、配备编辑人员、提高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措施,以确保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

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

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公文写作作为申论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然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对申论公文写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过分繁复的句式和词汇使用在公文写作中,常常出现一些过分繁复的句式和词汇,使得文章显得晦涩难懂,不符合信息传递的要求。

这不仅会影响阅读体验,还可能导致信息理解上的困难。

解决方法:1.简化句子结构:避免过多从句和复杂修饰语的使用,以简单明了的主谓宾结构来表达信息。

2.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尽可能使用平实、简洁的词汇来表达,不要使用生僻、晦涩的词汇,保持信息传递的清晰性。

问题二:篇幅冗长,缺乏重点突出一些申论公文写作中,文章篇幅冗长,缺乏重点突出的问题,不仅浪费读者的时间,也容易使读者产生阅读疲劳,影响文章的效果。

解决方法:1.突出重点:在写作过程中,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在表达时要明确突出,不要罗列无关的信息。

2.段落划分:合理划分段落,每段只表达一个主要观点,避免篇幅过长,保持文章的整洁性和条理性。

问题三:缺乏实例和数据支撑公文写作中,很多时候只是陈述观点,缺乏具体的实例和数据来支持,这样无法给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说服力。

解决方法:1.引用实例和数据:在表达观点时,可以引用相关的实际案例和数据,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注重事实性信息:在公文写作中,注重描写和分析问题的事实性信息,既可以提供论证的基础,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问题四:语言冗长,表达不精炼有一些申论公文写作的文章语言冗长,表达不精炼,这样既浪费了篇幅,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导致表达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1.简洁明了:语言要简洁明了,尽量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观点,避免过多的废话和修辞手法的使用。

2.排除冗余:在写作过程中,要审查文章中的重复和冗余内容,及时删除和替换,使表达更加精炼。

问题五:逻辑不清,组织不当一些申论公文写作中,逻辑不清晰,组织不当的问题常常出现,导致信息难以理解和吸收,降低了文章的质量。

公文写作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公文写作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公文写作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公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书面交流工具,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发挥着传达信息、指导工作、沟通协调等关键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文写作问题:一、格式不规范公文格式是有明确规定的,但一些作者在写作时往往容易忽略。

比如,标题字体、字号不符合要求;文号编写错误;主送机关、抄送机关标注不准确;页码设置不当;落款位置及日期格式错误等。

这些格式上的瑕疵会给人留下不严谨、不专业的印象。

二、语言表达不准确1、用词不当在公文写作中,使用准确、恰当的词汇至关重要。

但有些作者会出现用词错误、生僻词乱用、近义词混淆等问题。

例如,“截止”和“截至”的误用,“制定”和“制订”的混淆,都会导致意思表达不准确。

2、语法错误语法错误也是常见问题之一,如主谓不一致、句子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

比如“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效率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句话就存在主语残缺的问题,应在“对于”前加上“对”字。

3、表述模糊公文语言应该清晰、明确,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但有些公文存在概念模糊、含义不确定的情况,让读者难以理解公文的意图和要求。

三、逻辑结构混乱1、段落层次不清公文应该有清晰的段落层次,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但有些公文段落划分不合理,内容交叉混乱,缺乏条理性。

2、内容缺乏连贯性在阐述观点和陈述事实时,前后内容应该连贯一致,相互呼应。

但有的公文存在跳跃性过大、逻辑断裂的问题,影响了公文的整体性和说服力。

3、重点不突出公文通常有明确的主题和重点,但有些作者在写作时没有突出重点,将重要内容与次要内容混为一谈,导致读者难以抓住关键信息。

四、内容空洞1、缺乏具体数据和实例一些公文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数据、案例来支撑观点和结论,显得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

2、照搬照抄部分作者在写作公文时,习惯于照搬上级文件或其他类似公文的内容,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阐述,导致公文缺乏实际价值。

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公文写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公文写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公文语言过于繁杂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书面语言,应当注重准确、简明的表达。

然而,现实中许多公文使用了过多复杂难懂的词汇和繁冗的句子结构,给读者带来了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简洁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避免使用过多的行政术语和长句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

2. 删减冗长的修饰语。

对于过多的形容词和副词,应进行审慎考虑,避免过度修饰,以保持公文的简练性。

3. 适当运用段落分隔和标题。

通过合理划分段落和使用标题,可以使公文结构更加清晰明了,读者能够更容易地获取重点信息。

二、公文信息不准确或不清晰公文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其准确性和清晰度对于信息的有效传递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写作中,常常出现信息不准确或不清晰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仔细核对信息。

在撰写公文之前,应仔细核对所使用的信息,确保其准确无误。

对于数据、数字等关键信息,应进行多次确认,避免错误传达。

2. 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在表达信息时,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突出核心内容。

避免冗长的叙述,让读者快速理解并获取信息。

3. 清晰的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

合理的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对于信息的清晰传达至关重要。

应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保持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三、公文缺乏人性化与情感色彩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书,常常过于正式和冷冰冰,缺乏人性化和情感色彩。

这不利于与读者产生共鸣和建立连接。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突出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在公文中,应注意突出读者最关注的问题和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使公文更贴近读者需求。

2. 适度运用客观和主观表达。

公文可以适度运用客观和主观表达,增加一些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公文标题是公文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

(一)要素不全完整的、规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一是随意省略事由。

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

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

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

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

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

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混用文种。

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

从该“请示报告”的容看,应使用批转式“报告”这一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

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有的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为文种使用,不可直接行文。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或“通知”的“附件”行文。

三是生造文种。

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

还有的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是错误的。

(三)隶属不清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却用了“印发”、“转发”,分不清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词性。

如《××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这里的“批转”使用不当,应该使用“印发”或“转发”。

因为“批转”具有“批准转发”之意,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的。

下级对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转”,否则将混淆了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四)提炼不精。

主要表现在标题冗长上。

如《×××(发文机关)关于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社会稳定的通知》,可修改拟为《×××关于妥善安排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的通知》或《×××关于妥善安排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五)题不达义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事由偏跑。

如《×××关于草原灭鼠的请示》,从题意上看,是请示开展灭鼠运动,而此文实际上是请求上级给予解决“灭鼠经费”的请示。

应改写为《×××关于要求解决草原灭鼠经费的请示》。

二是题大义小。

如《关于企业技术、人才开发的若干规定》,而文件容中就如何进行技术、人才两项开发,却未作具体规定,标题“帽子”太大,使题文不完全相符。

三是题小义多。

如《关于做好争取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活动筹备工作的通知》,标题的事由主旨是“筹备”二字,而政文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争创活动”的意义、容、方法,还谈到了组织领导、活动步骤、管理制度等,显然,标题题义过小难于表达和带动正文,此标题可改写为《×××关于开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的通知》。

四是题义不清。

如《××县人民政府关于粮食问题的通知》,其中就缺少“价格”、“收购”等词语来限制中心词“问题”,造成事由过于笼统不具体、不清楚,不能准确反映表达公文的主要容。

(六)用词重叠多出现在转发、印发式公文方面。

如“××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这里介词“关于”、动词“转发”、文种“通知”反复出现,在一个标题重复使用,造成标题冗长,令人不知所云。

解决用词重叠问题,避免介词“关于”、动词“转发”、文种“通知”反复出现,可采用“省略法”、“替代法”、“直转法”三种技术处理办法。

(七)滥用符号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同志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意见》的通知”,以上两例中的“《》”符号都不应该使用,应改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同志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意见的通知”。

(八)标注不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回行题式不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

而在实际排印时,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如: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此题回行时,将“经济发展环境”一个完整的词和词意拆开、拆断了,应改为: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二是摆列布局不规。

有的左右摆布不居中,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有的标题第一行与“红色反线”距离不是相间过大,就是过小;有的标题中行与行之间相离不是过旷,就是过紧。

规的摆布应是:红色反线下空2行开始排列标题的第一行,行与行之间相间“以2号字高度加2号字高度7/8倍的距离”;左右摆布时,要居中。

居中排列并不难做到,使用电子设备打印时,按“居中”键即可。

三是字号字体使用不规。

就字体而言,有的用黑体,有的用宋体,有的用仿宋,有的甚至用楷书;就字号而言,有的用2号字,有的用3号字,有的甚至比2号更大、比3号更小,等等。

规的用法是:公文标题用2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3号黑体字),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国家标准所规定的。

二、发文字号常见错误析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处在同一行。

位于文件版头下方居中处。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为文件的登记、分管、交办、引用、检索提供了方便,便于收文机关与发文机关进行联系。

发文机关代字要选用能反映机关特征的两三字,如中共市委用“成委发”、市人民政府用“成府发”。

目前,行政机关行文中,“发文机关代字”还有个约定俗成的特殊用法,即在发文机关代字中加进了函这一文种名称。

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所发的正式公函,通常都编“国办函﹝2011﹞xx号”或“川办函﹝2011﹞xx号”。

严格说来,函只是法定公文文种之一,但习惯上都把“批复”也作为函件对待,也编公函的发文字号。

如省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所发的批复,其发文字号也编“川办函﹝2011﹞xx号”或“成办函﹝2011﹞xx号”。

年号用阿拉伯数字并应写全,年号外须用六角形括号,如﹝2012﹞,不得写为﹝12﹞.年号的位置,应在机关代字与发文序号之间,不能放在机关代字之前或之间,如“成爱卫字﹝2011﹞14号”不得写为“﹝2011﹞成爱卫字14号”或“成爱卫﹝2011﹞字14号”。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2年7月1日施行)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就“发文字号”的用法、格式、标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发文字号”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多少不规的现象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搭配虚字如:“×政字〔2002〕第2号”、“×发字〔2002〕第35号”,这里的“字”“第”均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多余字,应删去。

规化的用法是:“晋水文〔2012〕2号”(即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12年度发的第2号文件)。

(二)要素颠倒《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章第九条第五款已明确规定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实质上等于指定了“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要素排列顺序。

但个别地方和单位在使用“发文字号”时,并没有按以上指定顺序排列,三要素位置颠倒。

如:“( 11 ) 晋水文字第85号”,这一“发文字号”,不仅年号不全、“字”“第”多余、“括号”用错,而且年份前移,是错误的。

规化的用法应是“晋水文〔2011〕85号”。

(三)年号不全如“×政发〔97〕8号”、“×政秘〔86〕6号”,这里的“〔97〕”“〔86〕”是指1997年度、1986年度。

虽然,在廿、廿一世纪里,“〔97〕”、“〔86〕”可理解为1997年、1986年,如若事过几个世纪或时间更长一些,为什么不可把“〔97〕”理解为公元97年、997年、1697年、2097年呢?年号不全会给将来查找利用文件档案带来很大麻烦。

所以,年份号应该写全称〔1997〕〔1996〕《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明确:“年份应标全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