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d48b1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1.png)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f09aa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5.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敨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基本除法运算的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理解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并正确处理余数。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表内除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2.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等。
3.学生课前准备:复习前一单元数学知识,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引入问题,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表内除法的学习做铺垫。
2. 新知识讲解
1.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介绍表内除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表内除法运算,包括
如何处理余数等问题。
3. 示例演练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表内除法示例,确保他们掌握了基本运算方法。
4. 练习环节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新知识。
5. 拓展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除法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强调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7244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5.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能够用口算解决简单表内除法问题。
2.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表内除法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各类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出表内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
1.复习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探讨如何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
1.小组合作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用表
内除法计算并解答问题。
2.课堂个别练习: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拓展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表内除法在更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灵
活地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各类问题。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强化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朅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c2a9b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5.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表内除法(一)》1-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表内除法运算的概念。
2.学会利用竖式运算法完成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竖式运算法解决表内除法问题。
三、教学准备
1.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教案手稿
3.板书、彩色粉笔
4.数学练习册
5.课堂小组活动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新知识
1.引入表内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看到一组除法算式,让他们讨论如何解决。
2.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表内除法的重要性。
第二节:讲解课程内容
1.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表内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分析表内除法运算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运算法的原理。
第三节:学生练习
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简单的表内除法运算题目。
2.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检查和纠正。
第四节:课堂互动
1.定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或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维,促进学习。
五、课堂总结
1.回顾今天课程内容,强调表内除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并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告。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题目。
2.总结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日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db666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6.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不能正确理解除法的意义,不能正确选择除法的方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用,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运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用。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4.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除法的运用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除法的运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除法的运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除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191a765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4.png)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2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第23页例3教材分析:《与“平均分”有关的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获得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后,为后面进一步研究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将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中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参加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搜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学法:使用“发现法”的原理激发进修念头,并培养学生自问自解,协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进修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1、温“平均分”师:同学么,谁还记得,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学生齐答平均分的意义)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平均分的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2、操演:你会写算式吗?(1)8除以4等于2(2)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2个(3)14串葡萄,每2串一份,分成7份3、猜一猜师:我们先来猜一猜谜语:一个姑娘真可爱,专把树叶当饭菜,辛勤吐丝献终身,织成丝绸做穿戴。
生:我知道,是蚕。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e6d7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1.png)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第一章:除法的概念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乘法口诀。
2. 引入除法的概念,讲解除法算式的构成。
3. 运用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初步感知除法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实物,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的书写。
3.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对除法的理解。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食物、分配物品等。
第二章: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运用例题,让学生理解表内除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独立完成表内除法的计算练习。
3.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单价等。
第三章:除法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单价、数量等。
2. 运用例题,让学生理解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的应用练习。
3.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应用方法。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第四章:除法的进一步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律,如除法的性质、除法的运算顺序等。
2. 运用例题,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除法的运算规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63d6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4.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表内除法运算。
3.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白板、马克笔、小板书。
3.备课:设计好教案和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表内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1.介绍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表内除法的具体运算过程。
第三步:示范演练1.教师示范一个表内除法的运算题,并请学生跟随一起操作。
2.学生自主练习表内除法算式,教师随堂巩固。
第四步:拓展练习1.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需要用表内除法解决的场景。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呈现自己的答案。
第五步: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设计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表内除法去解决。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进行运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231c9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9.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接触除法时,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图片、实物等。
3.准备教学环境,确保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加减法知识,尝试解决除法问题。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要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的运算技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层层递进地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除法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8df54d6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d.png)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雷昌友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页例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请说出下面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0—10)- 5 60 —8X 5 63 -(18- 9) 40+20 —5二、情境导入,旧知铺垫(一)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的左半部分(如下图):1.弓I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汇报收集的信息。
(面包房的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 个。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多少个没有烤?)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尝试列式解答。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第53页例4情境图: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一共要烤多少次?(2)已经烤了几次?(3)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二)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的问题。
1.想一想: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2.画一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简易色条图。
3.让学生列式解答。
90个\诲每次烤9祥烤几次?第一种:(1)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 (个)(2)、还要烤几次?54 - 9=6 (次)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一)基础练习。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825d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7.png)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表内除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除法运算的过程。
2. 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表内除法的学习。
2. 讲解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除法运算的过程,讲解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解题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估他们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评估他们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在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重复重点难点,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引导他们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25bdf4693daef5ef73d61.png)
上面一共有多少张风筝图片?(24张)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多少个?(可以做4个)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练习二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用你自己的方法分一分。
(2)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算式:6÷2=3
除号
读作:6除以2等于3.
四、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完成第1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提醒:先分一分,再列式。
引导: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15÷5=3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设计
教学环节反思
一、明确目标
1、课前三分钟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3、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学习重点: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课前小研究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设计C-教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设计C-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e7a9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4.png)
二年数学下:?其次单元-表内除法〔一〕?设计C-教学教案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生疏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1、在同学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同学生疏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1、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育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把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预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伴侣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同学上台演示。
鼓舞同学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同学答复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同学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同学自主参与,通过观看、操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根底。
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刚我们通过平均分挂念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日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同学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同学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7bae8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d.png)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除法计算的示例和实际问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计算过程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除法计算的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除法计算。
2. 讲解除法计算方法:教师讲解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
3.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计算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练习本上的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除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2. 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除法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练习本上的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能力。
九、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表内除法(一)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3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表内除法(一)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3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22aa9955270722192ef7b3.png)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23页例3,第24~25页练习五的第1~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1.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养过蚕宝宝没,养过多少呢?是怎么放的呢?2.出示教材第23页例3情景图。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讲授】1.应用提升。
(1)引导指出问题。
师:看着有关放蚕宝宝的情境,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相互评一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15只蚕宝宝,放到3个纸盒里,平均每个纸盒放几只?生2:一共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2)引导解决问题。
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生1:第一个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列式是:15÷3=5(只)。
师: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1:因为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15÷3计算求出每盒放5只。
师:说得真好!谁能说说第二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列式是:15÷5=3(个)。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15÷5=3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2:因为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求用几个纸盒,也就是求15只里面有几个5只,用除法计算,所以15÷5=3,求出可以分3个。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915f3ea8956bec0975e3e0.png)
《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经历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感受平均分,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课堂设计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和除法,关于这些的内容,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师: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师:看,这里有一些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些蚕中的数学问题。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问题探究(1)解决每份是几的问题(课件出示下图)师:谁能把这题读一读?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题意应该怎么表示呢?生:先画15只蚕,再画3个盒子,然后分一分,连一连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师:很有想法。
要求的问题怎么显示?师:(课件出示)这幅图你看懂了吗?谁能解释一下,图中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师:图中的大括号上标注的是有15只蚕宝宝,3个盒子表示的是平均分成3份,在每个盒子下面画上问号,表示求每个盒子放几只?师:这道题就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吗?写一写吧。
生独立写,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算式是怎样列的?生说,教师板书:15÷3=5(只)师:算式中的15、3、5各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你打算怎样检查?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每盒有5只,一共有3盒,是15只,刚好是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所以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师总结:像这样的问题,实际就是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师:看,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蚕宝宝的问题。
课件出示:师:请你自己阅读,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请你想一想用图怎么表示题意。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师:现在知道了有15只蚕宝宝,每个盒子里放5只,需要用几个纸盒?实际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师:我们可以用除法解决,请你列出算式,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生说,教师板书: 15÷5=3(盒)师:让我们也来检查一下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2f059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9.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表内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我也发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新知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操作。我发现他们在这个环节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主动思考、交流、合作。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这个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未来,我会继续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表内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案例:小明有10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我们可以用10÷5=2来计算,即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糖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表内除法的计算步骤和实际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除法的概念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生活中的实例,逐渐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算式进行计算。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在理解除法算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除法的实际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多设计一些直观、有趣的例子,以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0a179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4d.png)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23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类比活动,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含义。
2.阅读审题、画图分析、列式抽象、语言叙述等不同的方式表征问题结构、分析数量关系,能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明晰除法两种含义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丰富类比学习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表征问题结构。
【课前活动】师:老师给大家发了1号学习单,拿出你的学习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听一听谁说得更有道理。
师:讨论完的同学请你把学习单收好,我们准备上课。
一、对比探究“等分”问题和“包含”问题(一)读题感知差异师:昨天同学们一起去春游,你们玩得开心吗?今天,章老师邀请同学们继续走进春天,一起来解决春天里的数学问题。
(揭题:解决问题)师:章老师家里养了一些蚕宝宝。
蚕宝宝们住在一个房间里太拥挤了,想请你们来安排房间。
男: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读得很仔细。
女: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读得很认真。
师:这两道题就像一对双胞胎,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比比谁的眼睛亮!生:都是15只蚕宝宝。
(贴板书,第一个条件相同,也就是总数相同)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5只,(贴板书,第二个条件不同)还有问题不一样。
(贴板书,问题也不同)师: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二)画图分析差异师:现在,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把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吗?拿出学习单2,画一画。
师巡视,拍照。
选2种。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仔细看看同学们的作品,你看明白了吗?你更欣赏哪位同学的作品?生1:我更喜欢第一位同学的。
他画得很简洁,15只蚕宝宝用大括号表示出来。
生2:他把条件和问题都画出来了。
师:真厉害,能用数学符号简洁地表示条件和问题,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师:现在不看题目,你能一眼就看出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生:15只蚕宝宝数量相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85f92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6.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二)》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除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概念的深入理解。
2.除法运算方法的熟练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准备计算器和纸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除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除法运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除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食物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9d31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e.png)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 42 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减去相同的数的实际问题和二年级学习平均分,用2~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
例 3 是有多余条件的、稍复杂的用除法的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的同时,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的思考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减去相同的数的实际问题,这学期又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及用 2~9 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用以前的知识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建立减去相同减数与除法的关系。
所以本节课尊重学生的原认知,结合评比活动,复习有关除法意义的知识,再结合集章换贴纸赢奖品的情境,解决买奖品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通过大胆尝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在汇报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单价与总价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求数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
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经历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感受平均分,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和除法,关于这些的内容,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师:看,这里有一些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些蚕中的数学问题。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问题探究
(1)解决每份是几的问题
(课件出示下图)
师:谁能把这题读一读?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题意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先画15只蚕,再画3个盒子,然后分一分,连一连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师:很有想法。
要求的问题怎么显示?
师:(课件出示)这幅图你看懂了吗?谁能解释一下,图中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师:图中的大括号上标注的是有15只蚕宝宝,3个盒子表示的是平均分成3份,在每个盒子下面画上问号,表示求每个盒子放几只?
师:这道题就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吗?写一写吧。
生独立写,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算式是怎样列的?
生说,教师板书:15÷3=5(只)
师:算式中的15、3、5各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你打算怎样检查?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每盒有5只,一共有3盒,是15只,刚好是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所以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师总结:像这样的问题,实际就是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师:看,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蚕宝宝的问题。
课件出示:
师:请你自己阅读,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请你想一想用图怎么表示题意。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图的意思?
师:现在知道了有15只蚕宝宝,每个盒子里放5只,需要用几个纸盒?实际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
师:我们可以用除法解决,请你列出算式,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
生说,教师板书: 15÷5=3(盒)
师:让我们也来检查一下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吧。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小结:像这样的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也可以用除法解决。
(3)对比
师:刚才我们用除法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对比看一看,你能找到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
不同:信息不同。
相同:分东西的总数一样,都是平均分,都是用除法解决。
(4)巩固练习。
①课本练习五第1题。
课件出示:
请学生说一说已知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并对比两道题。
②课本练习五第2——9题。
3.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解决问题,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都可以用除法解决。
列式计算之后,要注意进行检查哟。
(二)课时作业
1.有15根。
(1)平均分给3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分到几根?
(2)每只小兔分5根,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答案】(1)15÷3=5(根)
(2)15÷5=3(只)
2.解决问题。
(1)一盒饼干有6块,5盒饼干有多少块?
(2)一共有30块饼干,吃了6块,还剩几块?
(3)一共有30块饼干,分装到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几块?
【答案】(1)6×5=30(块)
(2)30-6=24(块)
(3)30÷5=6(块)
合能力。
需要学生认真读题,可以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熟知每种运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