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合理用药 ppt课件

• 肝硬化患者 β 受体呈现下调现象:
β 受体密度减低→β 受体激动药药效↓
ppt课件
9
三、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 尽量选择不经肝脏清除又对肝脏无毒性的药物。
• 精简用药种类,减少或停用无特异性治疗作用的药物。
• 避免使用需在肝脏中代谢活化的前体药物,直接选用活 性药物。
• 正确评估肝功能受损程度,合理选药:
• 肾功能障碍患者给药方案的调整
ppt课件
11
一、肾功能障碍对药动学的影响
• 吸收 • 分布 • 生物转化 • 排泄
ppt课件
12
(一)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 以下因素可改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胃肠道功能 »体液pH值 »首关消除
ppt课件
13
(二)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 血浆蛋白结合率是影响其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 •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
• D&I法: 设定给药间隔为12h
ppt课件
24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二)根据药物剂量调节因子 方程式个体化给药
• θ=1一fe(1一Kf)
• θ:药物剂量调节因子
• fe :药物经正常肾脏排泄分数
– 可在有关药物文献中查询
– 如 fe无法查询则可根据正常的药物半衰期(T1/2nl)和肾 功能终末期的药物半衰期 (T1/2an)求算:
»fe=1- T1/2nl / T1/2an
• Kf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cr与正常Ccr之比值
ppt课件
21
剂量调整方法
• 明确药物的fe值: • 确定患者的Kf:检测患者的Ccr,求出Kf • 计算剂量调整因子θ: • 制定给药方案: 以θ值调整肾功能不全患
肝功能不全与合理用药课件

药物代谢产物增多
肝脏功能受损时,药物代谢过程中产 生的代谢产物可能增多,这些代谢产 物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或毒性。
药物代谢产物增多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导致进一步的功能损害,需密切监 测肝肾功能,及时处理。
药物代谢产物毒性增强
肝功能不全时,某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可能毒性增强,对机体 造成更大的损害。
05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保肝治疗
总结词
保肝治疗是肝功能不全患者的重 要治疗手段,旨在减轻肝脏负担
,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详细描述
保肝治疗包括使用抗炎药、抗氧 化剂、解毒剂等,以减轻肝脏炎 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毒 素排泄,从而保护肝细胞免受进
一步损伤。
注意事项
在使用保肝药物时,需遵循医生 的建议,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更 换药物。同时,应定期监测肝功 能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支持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抗生素使用需谨慎
详细描述
肝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某些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主 要经肝脏代谢,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应谨慎使用。同时,应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菌群失调和耐 药性的产生。
总结词
在肝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应密切观察患 者的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VS
详细描述
肝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容易出现 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因此,应密切观察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 反应。如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药物中毒症状 ,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 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周颖PPT课件

12
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最重要的影响环节 —— 代谢
影响因素
药物效应变化结果
有效肝细胞数量减少 药物的摄取及代谢能力均降低
肝血流量减少
影响肝脏对药物的摄取
门脉血液分流
肝首过清除减少
肝药酶CYP450含量减 与肝药酶(CYP450)相关的药物代
少、活力降低
谢减慢,药物消除延迟
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 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消除延迟
兴奋性增加,诱发肝性脑病; 4. 不宜使用强效利尿药,或者一次利尿过多,导致有
效循环血量减少,诱发肝昏迷。
19
四、肝功能不全时的6项用药原则
肝功能障碍对药物的影响主要是:
1. 在肝脏进行代谢的药物:药物消除速率、程度均 降低
2. 具有首过消除效应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大 3. 蛋白结合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4. 药物胆汁排泄减少、减慢 5. Cmax和AUC增大 6.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
肝肾综合症 肝衰竭; (HRS) 肾衰竭;
药物清除严重受阻, 羧苄青霉素的t1/2
药物蓄积
由正常的1h延长至
24h
16
三、肝功能障碍对药物反应性/药效学的影响
严重肝病可以影响药物的浓度-效应反应,表现在: 1. 敏感性增加:麻醉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及抗凝药 2. 反应性降低:髓袢利尿剂,但对螺内酯无影响 3. 肾衰风险增加:ACEI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
肝功能 障碍
病理生理 药动学
改变
改变
药效学 改变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重点内容:肝功能障碍时的用药原则
10
二、肝功能障碍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病理生理改变
药动学变化
肝血流量下降 侧支循环的建立 蛋白质合成减少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胆汁排泄障碍
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最重要的影响环节 —— 代谢
影响因素
药物效应变化结果
有效肝细胞数量减少 药物的摄取及代谢能力均降低
肝血流量减少
影响肝脏对药物的摄取
门脉血液分流
肝首过清除减少
肝药酶CYP450含量减 与肝药酶(CYP450)相关的药物代
少、活力降低
谢减慢,药物消除延迟
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 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消除延迟
兴奋性增加,诱发肝性脑病; 4. 不宜使用强效利尿药,或者一次利尿过多,导致有
效循环血量减少,诱发肝昏迷。
19
四、肝功能不全时的6项用药原则
肝功能障碍对药物的影响主要是:
1. 在肝脏进行代谢的药物:药物消除速率、程度均 降低
2. 具有首过消除效应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大 3. 蛋白结合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4. 药物胆汁排泄减少、减慢 5. Cmax和AUC增大 6.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
肝肾综合症 肝衰竭; (HRS) 肾衰竭;
药物清除严重受阻, 羧苄青霉素的t1/2
药物蓄积
由正常的1h延长至
24h
16
三、肝功能障碍对药物反应性/药效学的影响
严重肝病可以影响药物的浓度-效应反应,表现在: 1. 敏感性增加:麻醉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及抗凝药 2. 反应性降低:髓袢利尿剂,但对螺内酯无影响 3. 肾衰风险增加:ACEI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
肝功能 障碍
病理生理 药动学
改变
改变
药效学 改变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重点内容:肝功能障碍时的用药原则
10
二、肝功能障碍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病理生理改变
药动学变化
肝血流量下降 侧支循环的建立 蛋白质合成减少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胆汁排泄障碍
肝功能异常的药物治疗ppt精选课件

剂量调整时机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肝功能指标 改善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和剂量调整策略。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
01
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监测
0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新药研发与创新
针对肝功能异常的治疗领域,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创新药物,为治疗 提供更多选择。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
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等综合手段,探索更全面 、有效的肝功能异常治疗模式。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处理措施
03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减
量、停药、对症治疗等。
PART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1 2
肝功能异常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解释肝功能异常的定义、原因、症状、诊 断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 身病情。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药物治疗在肝功能异常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患者明白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严重程度
根据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严 重程度,选择不同作用机 制和强度的药物。
个体差异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 遗传背景等个体差异,选 择适合的药物。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初始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选择依据,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并进 行密切观察。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等。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肝功能指标 改善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和剂量调整策略。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
01
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监测
0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新药研发与创新
针对肝功能异常的治疗领域,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创新药物,为治疗 提供更多选择。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
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支持等综合手段,探索更全面 、有效的肝功能异常治疗模式。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处理措施
03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减
量、停药、对症治疗等。
PART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1 2
肝功能异常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解释肝功能异常的定义、原因、症状、诊 断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 身病情。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药物治疗在肝功能异常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患者明白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严重程度
根据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严 重程度,选择不同作用机 制和强度的药物。
个体差异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 遗传背景等个体差异,选 择适合的药物。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初始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选择依据,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并进 行密切观察。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等。
【正式版】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 (2)PPT文档

药物胆汁排泄减少、减慢
胆汁排泄:对肾脏排泄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是药物体内消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药效学 改变
排泄
重点内容:肝功能障碍时的用药原则
2021/8/1 5
一、肝功能障碍时的病理生理改变
➢ 门静脉高压:肝窦血流受阻→肝窦压 ➢ 肝血流量下降 ➢ 侧支循环的建立与扩大:门静脉~体静脉-广泛交通支 ➢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肝性腹水、低钾与低钠 ➢ 糖、蛋白质代谢障碍:低血糖、白蛋白及运载蛋白↓ ➢ 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血浆高胆红素 ➢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药物代谢、解毒功能及激素灭活 ➢ 凝血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 严重肝功能损害,不能消除血液中有毒的代谢
产物或物质代谢平衡失调,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又称为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2021/8/1 3
肝脏疾病常见的原因
生物性因素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化学性因素 重度肝损时尚有50%以上
口服药物→肠道吸收 → 门静脉→肝脏→代谢
工业毒物、抗生素、药物 Fig 1c - The extrahepatic
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药物代谢酶的内在清除率的关系
慢性酒精中毒 三、肝功能障碍对药物反应性/药效学的影响
依那普利、地西泮、洋地黄毒苷、可卡因等
遗传性因素 这类患者也不应使用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
反应性降低:髓袢利尿剂,但对螺内酯无影响
肝功能障碍与肝清除率
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及其他含钠药物
共5项指标,每项3分,总分15分
不宜长期使用排钾利尿药:因为低血钾可使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诱发肝性脑病;
中度肝硬化患者吗啡的F由正常的47%增加到100%,清除率下降59%,剂量应减半
吸收 分布 代谢 肝清除率不象肌酐清除率一样简单易测,临床不用来作为评估肝脏药物清除能力的指标
胆汁排泄:对肾脏排泄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是药物体内消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药效学 改变
排泄
重点内容:肝功能障碍时的用药原则
2021/8/1 5
一、肝功能障碍时的病理生理改变
➢ 门静脉高压:肝窦血流受阻→肝窦压 ➢ 肝血流量下降 ➢ 侧支循环的建立与扩大:门静脉~体静脉-广泛交通支 ➢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肝性腹水、低钾与低钠 ➢ 糖、蛋白质代谢障碍:低血糖、白蛋白及运载蛋白↓ ➢ 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血浆高胆红素 ➢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药物代谢、解毒功能及激素灭活 ➢ 凝血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 严重肝功能损害,不能消除血液中有毒的代谢
产物或物质代谢平衡失调,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又称为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2021/8/1 3
肝脏疾病常见的原因
生物性因素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化学性因素 重度肝损时尚有50%以上
口服药物→肠道吸收 → 门静脉→肝脏→代谢
工业毒物、抗生素、药物 Fig 1c - The extrahepatic
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药物代谢酶的内在清除率的关系
慢性酒精中毒 三、肝功能障碍对药物反应性/药效学的影响
依那普利、地西泮、洋地黄毒苷、可卡因等
遗传性因素 这类患者也不应使用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
反应性降低:髓袢利尿剂,但对螺内酯无影响
肝功能障碍与肝清除率
解热镇痛药:保泰松及其他含钠药物
共5项指标,每项3分,总分15分
不宜长期使用排钾利尿药:因为低血钾可使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诱发肝性脑病;
中度肝硬化患者吗啡的F由正常的47%增加到100%,清除率下降59%,剂量应减半
吸收 分布 代谢 肝清除率不象肌酐清除率一样简单易测,临床不用来作为评估肝脏药物清除能力的指标
肝功能障碍病人合理用药护理课件

利胆药
促进胆汁排泄,减轻黄疸
作用机制
干扰病毒复制过程,减轻肝脏炎 症反应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01
禁忌症
02
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肝功能障碍病人合理 用药护理课件
目 录
• 肝功能障碍概述 •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药物治疗 •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 •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生活调养 •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
01
肝功能障碍概述
肝功能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功能障碍是指肝脏受到各种因 素影响,导致其代谢、分泌、免 疫等功能出现异常。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病人是否有出血、感染、肝性脑 病等并发症,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 预后。
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在护理中的应用
定期监测
评估预后
定期监测病人的肝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 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根据病人的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 ,评估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制定护理计划
调整治疗方案
分类
肝功能障碍可分为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肝硬化等类型。
肝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黄疸、出血倾向等。
体征
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腹水等。
肝功能障碍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如乙型肝 炎、丙型肝炎)、药物或毒物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病理生理
肝功能障碍时,肝脏的代谢、分泌、 免疫等功能受损,导致机体出现一系 列病理生理改变,如解毒功能下降、 白蛋白合成减少、出血倾向等。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房文通课件

抗病毒药物
总结词
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关键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
详细描述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乙肝和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擅 自停药或换药。
抗炎药与免疫调节剂
总结词
抗炎药与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治疗肝病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异常,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减 少对肝脏的损伤。
详细描述
常见的抗炎药与免疫调节剂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秋水仙碱等。这些药物可以 有效地缓解肝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减轻肝区疼痛、发热等症状。但长期使用 可能带来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等。因此,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
分类
肝功能障碍可分为急性肝功能障 碍和慢性肝功能障碍,根据病因 可分为肝炎性、酒精性、药物性 等类型。
肝功能障碍的症状与影响
症状
肝功能障碍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黄疸、出血等。
影响
肝功能障碍会影响身体的多个系统, 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 ,严重时可导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 药房文通课件
目录
• 肝功能障碍概述 •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 肝功能障碍患者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 肝功能障碍患者用药的监测与评估 •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的案例分析 •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的培训与教育
01
肝功能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功能障碍是指肝脏受到各种因 素影响,导致其代谢、分泌、免 疫等功能出现异常。
录和上报,为今后的药物研发和使用提供参考。
【优秀文档】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周颖PPT

依那普利、地西泮、洋地黄毒苷、可卡因等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活性是母药的10-40倍)
如:硝酸甘油、吗啡、普萘洛尔、维拉
帕米、地尔硫卓、 利多卡因、哌替啶、地西泮、苯巴比妥、氨茶碱等 “他汀”类(生物利用度
<20%)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30%) 、
利多卡因等
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最重要的影响环节 —— 代谢
乱,又称为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Outline 基础内容:肝功能 障碍病理生 Nhomakorabea 药动学
改变
改变
药效学 改变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重点内容:肝功能障碍时的用药原则
二、肝功能障碍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病理生理改变
药动学变化
肝血流量下降 侧支循环的建立 蛋白质合成减少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胆汁排泄障碍
损 患 者 , t1/2 由
常 的 2.7h 延 长 12h
肝 正 至
肝硬化 门-腔静脉分流,肝 生物利用度增加; 中 度 肝 硬 化 患 者
血流量减少; 低蛋白血症; 肝药酶含量降低;
游离药物增加; 药物清除率下降;
药物蓄积
吗啡的F由正常的 47% 增 加 到 100%, 清 除 率 下 降 59%, 剂 量 应 减 半
遗传性因素 泼尼松、可的松、维生素D3、环磷酰胺等
依那普利、地西泮、洋地黄毒苷、可卡因等
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血 具有首过消除效应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大
药物清除取决于肝脏受损的程度与速度
色病等 具有“肝首过消除效应”的药物
三、肝功能障碍对药物反应性/药效学的影响
免疫性因素 四、肝功能不全时的6项用药原则
影响因素
【优质】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周颖PPT文档

2 “肝首过效应(liver first pass肝effe药ct)酶”减含小量降低; 药物蓄积
中度肝硬化患者 吗啡的F由正常的 47% 增 加 到 100%, 清 除 率 下 降 59%, 剂 量 应 减
半
肝肾综合症 肝衰竭; (HRS) 肾衰竭;
药物清除严重受阻,羧苄青霉素的t1/2
药物蓄积
由正常的1h延长 至24h
降压药: 氯沙坦 → E3174/羧酸代谢产物
如:硝酸甘油、吗啡、普萘洛尔、维拉 原则一:尽量选择不经肝脏代谢又对肝脏无毒性的药物,避免肝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严重肝功能损害,不能消除血液中有毒的代谢产物或物质代谢平衡失调,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又称为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帕米、地尔硫卓、 “他汀”类(生物利用度
生物性因素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化学性因素 工业毒物、抗生素、药物 慢性酒精中毒
遗传性因素 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血
色病等 免疫性因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 性活动性肝炎等
营养性因素 饥饿、摄入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
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
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严重且广泛损害, 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 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
2 “肝首过效应(liver first pass effect) ”减小
蛋白结合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将一种药转变成另一种(或几种)物质的过程
利尿剂:噻嗪类、速尿、依他尼酸
具有“肝首过消除效应”的药物 泼与尼肝松 药和酶可(的CY松P4必5须0)在相肝关脏的代药谢物为代泼谢尼减松慢龙,和药氢物化消可除的延松迟才能起效
2013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 ppt课件

赖的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减低,抗凝药敏 感性增加。
2019/11/24 26
利尿药:
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利尿剂应注意: 1. 髓袢利尿剂反应低,效果差; 2. 宜采用保钾利尿药螺内酯:因为可以拮抗患者的高
醛固酮水平,而且不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影响; 3. 不宜长期使用排钾利尿药:因为低血钾可使神经元
2相药酶—结合反应酶
• 2相药酶的主要作用为结合反应 • 参与2相反应的酶主要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葡萄糖醛酸 • 转移酶、环氧化物水解酶等 • 2相反应与1相药物代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 2相结合的过程为1相代谢产物提供葡萄糖醛酸、甲基、乙 • 酰基、硫酸、谷胱甘肽和谷氨酰胺等基团 • 化学结合分高能力和低能力两组: • 高能力:葡萄糖醛酸结合、乙酰化、甲基化,等 • 低能力:甘氨酸、谷氨酰胺、硫酸,等
药效增强、体内蓄积
2019/11/24 28
原则一:尽量选择不经肝脏代谢又对肝脏无毒性的药物, 避免肝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控制
药物
麻醉镇痛药:吗啡、芬太尼、哌替啶、可
待因
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水合氯醛
抗菌药物:依托红霉素、异烟肼、利福霉 禁用 素、磺胺类、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无
轻度
总胆红素(mg/dl) 白蛋白(g/dl) 凝血酶原时间(秒)
1-2 >3.5 1-4
2-3 2.5-3.5
4-10
总分
5-6
7-9
严重程度
轻
中
3分 3-4
中度 >3 <2.8 >10 >9 重
2019/11/24
共5项指标,每项3分,总分15分
2019/11/24 26
利尿药:
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利尿剂应注意: 1. 髓袢利尿剂反应低,效果差; 2. 宜采用保钾利尿药螺内酯:因为可以拮抗患者的高
醛固酮水平,而且不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影响; 3. 不宜长期使用排钾利尿药:因为低血钾可使神经元
2相药酶—结合反应酶
• 2相药酶的主要作用为结合反应 • 参与2相反应的酶主要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葡萄糖醛酸 • 转移酶、环氧化物水解酶等 • 2相反应与1相药物代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 2相结合的过程为1相代谢产物提供葡萄糖醛酸、甲基、乙 • 酰基、硫酸、谷胱甘肽和谷氨酰胺等基团 • 化学结合分高能力和低能力两组: • 高能力:葡萄糖醛酸结合、乙酰化、甲基化,等 • 低能力:甘氨酸、谷氨酰胺、硫酸,等
药效增强、体内蓄积
2019/11/24 28
原则一:尽量选择不经肝脏代谢又对肝脏无毒性的药物, 避免肝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控制
药物
麻醉镇痛药:吗啡、芬太尼、哌替啶、可
待因
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水合氯醛
抗菌药物:依托红霉素、异烟肼、利福霉 禁用 素、磺胺类、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
无
轻度
总胆红素(mg/dl) 白蛋白(g/dl) 凝血酶原时间(秒)
1-2 >3.5 1-4
2-3 2.5-3.5
4-10
总分
5-6
7-9
严重程度
轻
中
3分 3-4
中度 >3 <2.8 >10 >9 重
2019/11/24
共5项指标,每项3分,总分15分
2013肝功能障碍患者合理用药 ppt课件

游离药物增加; 药物清除率下降;
药物蓄积
吗啡的F由正常的 47%增加到 100%,清除率下 降59%,剂量应减 半
肝肾综合症 肝衰竭;
(HRS) 肾衰竭;
2019/9/27
药物清除严重受阻, 羧苄青霉素的t1/2
药物蓄积
由正常的1h延长 至24h
19
肝功能障碍患者药动学相关问题: 肝功能障碍与肝清除率 不同肝脏疾病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药物清除的关系
2相药酶—结合反应酶
• 2相药酶的主要作用为结合反应 • 参与2相反应的酶主要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葡萄糖醛酸 • 转移酶、环氧化物水解酶等 • 2相反应与1相药物代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 2相结合的过程为1相代谢产物提供葡萄糖醛酸、甲基、乙 • 酰基、硫酸、谷胱甘肽和谷氨酰胺等基团 • 化学结合分高能力和低能力两组: • 高能力:葡萄糖醛酸结合、乙酰化、甲基化,等 • 低能力:甘氨酸、谷氨酰胺、硫酸,等
2019/9/27 20
肝功能障碍与肝清除率
1 肝清除率CLH
CLH =Q×ER= Q·fuCLint/(Q + fuCLint) Q:肝血流量 ER:肝抽提率 fu:游离药物分 数
Clint:肝脏内在清除率(肝药酶活性、肝内药物转运速率)
2 肝清除率CLH的意义
肝清除率不象肌酐清除率一样简单易测,临床不 用来作为评估肝脏药物清除能力的指标
2019/9/27 6
肝脏疾病常见的原因
生物性因素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化学性因素 工业毒物、抗生素、药物 慢性酒精中毒
遗传性因素 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血
色病等 免疫性因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 性活动性肝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 1a - normal anatomy
FIG 1b - The architecture of intrahepatic shunt
Fig 1c - The extrahepatic shunt
药物效应变化→增强: 1 多数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
2 “肝首过效应(liver first pass effect) ”减小
Q:肝血流量 ER:肝抽提率 fu:游离药物分数 Clint:肝脏内在清除率(肝药酶活性、肝内药物转运速率)
2 肝清除率CLH的意义
➢ 肝清除率不象肌酐清除率一样简单易测,临床不 用来作为评估肝脏药物清除能力的指标
肝肾综合症 肝衰竭; (HRS) 肾衰竭;
药物清除严重受阻,羧苄青霉素的t1/2
药物蓄积
由正常的1h延长 至24h
肝功能障碍患者药动学相关问题:
肝功能障碍与肝清除率 不同肝脏疾病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药物清除的关系
肝功能障碍与肝清除率
1 肝清除率CLH
CLH =Q×ER= Q·fuCLint/(Q + fuCLint)
药物清除取决于肝脏 受损的程度与速度
毒致急性严重
损 患 者 , t1/2 由
常 的 2.7h 延 长 12h
肝 正 至
肝硬化 门-腔静脉分流,肝 生物利用度增加; 中 度 肝 硬 化 患 者
血流量减少; 低蛋白血症; 肝药酶含量降低;
游离药物增加; 药物清除率下降;
药物蓄积
吗啡的F由正常的 47% 增 加 到 100%, 清 除 率 下 降 59%, 剂 量 应 减 半
二、肝功能障碍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病理生理改变
药动学变化
肝血流量下降 侧支循环的建立 蛋白质合成减少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胆汁排泄障碍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肝功能不全患者
—— 吸收
药物→胃肠道→血液
肝硬化时
“门静脉-体静脉”侧枝循环的建立
口服药物→肠道吸收 → 门静脉→肝脏→代谢 50%-75% 体循环→→全身组织器官
肝性脑病 严重肝功能损害,不能消除血液中有毒的代谢
产物或物质代谢平衡失调,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又称为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肝脏疾病常见的原因
生物性因素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化学性因素 工业毒物、抗生素、药物 慢性酒精中毒
遗传性因素 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血
色病等 免疫性因素
依那普利、地西泮、洋地黄毒苷、可卡因等
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活性物质生成减少
异烟肼
—— 排泄
胆汁流量×胆汁药物浓度 胆汁清பைடு நூலகம்率=
血浆药物浓度
经胆道排泄的药物特点:
1. 可主动分泌 2. 药物是极性物质 3. 相对分子量>300(5000以内),500左右胆汁排
泄率高 ➢ 胆汁排泄:对肾脏排泄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是药物
影响因素
药物效应变化结果
有效肝细胞数量减少 药物的摄取及代谢能力均降低
肝血流量减少
影响肝脏对药物的摄取
门脉血液分流
肝首过清除减少
肝药酶CYP450含量减 与肝药酶(CYP450)相关的药物代
少、活力降低
谢减慢,药物消除延迟
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 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消除延迟
摄取↓→ 代谢↓→消除↓
t1/2↑ 药效增强、药物蓄积
药物 甲苯磺丁脲
结合型% >70
游离型增加% 115
保泰松
98
400
效应结果:
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游离药物浓度显著升高
Vd低→疗效显著影响 毒副反应↑
低蛋白结合率的药物:游离药物浓度变化不明显
2. 高胆红素血症:肝病时游离胆红素升高,与药物竞争 结合白蛋白,使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
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最重要的影响环节 —— 代谢
肝功能障碍患者合 理用药
肝功能障碍 1. 药效增强 2. 药效降低
肾功能障碍 药物蓄积
药
肝脏代 谢
肾脏排泄
物
(失活)
(活化)
胆道排泄
经肾及胆汁双通道排泄的 药物,在肾功能障碍时,胆汁 排泄可以代偿性增加
肝脏-肾脏与药物体内处置
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
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严重且广泛损害, 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 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称之。
体内消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肝肠循环: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
效应变化:
肝脏疾病或胆道梗 胆汁浓度< 胆汁浓度= 胆汁浓度>
阻时,由于胆汁分泌 血清
血清
血清
减少或胆汁淤积,都 青霉素G 氨苄西林 头孢西丁
能影响药物经胆汁排 阿莫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哌酮
泄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头孢拉啶
胆汁排泄↓
头孢他啶 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
药物经过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有报道显 示口服生物利用度可增加至200%
具有“肝首过消除效应”的药物
如:硝酸甘油、吗啡、普萘洛尔、维拉 帕米、地尔硫卓、 “他汀”类(生物利用度 <20%)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30%) 、 利多卡因等
—— 分布
1. 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时游离型药物浓度改变(%)
药物体内蓄积 万古霉素
克林霉素 多西环素
甲硝唑
肝病状况下,胆道感染时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下降!
不同肝脏疾病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疾病
影响药动学的因素 影响的结果
实例
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基本正常
基本不受影响
——
肝炎
胆红素升高,与药物游离药物增加; 对 乙 酰 氨 基 酚 中
竞争结合白蛋白;
肝药酶活性基本正常 或降低;
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影响的临床意义: 经代谢灭活的药物:肝脏疾病可能导致清除半衰期
延长,引起药效增强或者毒性反应
利多卡因、哌替啶、地西泮、苯巴比妥、氨茶碱等
经代谢活性增强的药物: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药效明
显减弱
泼尼松、可的松、维生素D3、环磷酰胺等
某些具有活性代谢产物的药物:肝脏疾病可能导致
药效相应减弱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 性活动性肝炎等
营养性因素 饥饿、摄入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
Outline 基础内容:
肝功能 障碍
病理生理 药动学
改变
改变
药效学 改变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重点内容:肝功能障碍时的用药原则
一、肝功能障碍时的病理生理改变
➢ 门静脉高压:肝窦血流受阻→肝窦压 ➢ 肝血流量下降 ➢ 侧支循环的建立与扩大:门静脉~体静脉-广泛交通支 ➢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肝性腹水、低钾与低钠 ➢ 糖、蛋白质代谢障碍:低血糖、白蛋白及运载蛋白↓ ➢ 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血浆高胆红素 ➢ 生物转化功能障碍:药物代谢、解毒功能及激素灭活 ➢ 凝血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