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唤醒——我教《母亲的恩情》有感
《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
《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篇1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爱。
首先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发言热烈,看来他们对自己妈妈的了解还是很深的;其次,我让学生说说你观察了一天妈妈后有哪些发现呢?“早上洗衣、做饭、送我上学,然后上班。
下班回家,辅导我作业、煮晚饭、洗碗筷。
晚上织毛衣……”我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一天过得怎样?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辛苦!”然后,我乘机问:“妈妈那么辛苦,可你为妈妈做了什么呢?”好多学生都沉默不语。
看来好多学生心里产生了惭愧。
接着我再问,“你知道妈妈平时最喜欢什么?”。
“你的妈妈知道你平时最喜欢什么吗?”通过回答,同学们明白了自己平时对妈妈的关心较少。
纷纷表明自己今后要多关心妈妈,让妈妈少操心。
那怎么关心呢?我让同学们谈了一些具体做法:妈妈下班回家,给她递上一杯茶,作业自己独立完成,给妈妈做小帮手,帮妈妈捶捶背。
吃饭时,给妈妈夹菜。
平时认真学习,让妈妈少操心……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作为子女对待长辈应该尊敬、孝顺。
而且体现在每天每时每刻。
《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篇2本课堂小组合作效果明显,但没有应变能力。
合作中可以看出学生积极主动,善于交流、勇于探究、互帮共识。
学生再整节课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质疑也别有一番情趣。
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但从这节课学生的表现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弊端:在小组站起来汇报成果时,由于一时紧张而无语时不会自救,小组长应该想别的组进行求救,让别的组来解决自己会而表达不出来的内容,学会应变能力。
这个是非常可以的。
只要在互相问答交流中学会知识,能够理解实际问题,就是好样的,这点我得培养学生。
我们高平教委有八年课改的宏伟规划,我认为自己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课改实践中前行;在反思中勇于改进;在改进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方法。
2021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
2021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一、是语言同语言的对接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描写妈妈的诗文,让学生和自己的妈妈回忆一件使母女都感动的事情。
上课一开始,首先从“妈妈”这个亲切的词语人手,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学生通过原生态的课外阅读,陶冶情感,积淀语言。
生活中“母女回忆”是一个亲子活动。
在母女对话中,让爱的暖流再次升温。
课堂上,“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
学生说的热情被激发后,一个个饱含赞美之情的词语就在课堂上精彩纷呈,每一位学生都举了手。
从课外阅读的“书面语言”到“生活感悟”,再到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语言”;从积累,到内化,再到表达,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经验,最后一句“让我们永远地记住‘母亲的恩情’”又把学生引入教材文本的语言。
二、是情感与情感的交融“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通过朗读,初步触摸文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有前面的铺垫,再加上文字本身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字里行间,无一处不拨动着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爱的琴弦。
就连“母亲的恩情”这五个字,读来也让学生润湿了眼眸。
“孟郊使劲地点了点头”。
一句教学中,学生三个层次的回答(一是点头就是回答;二是不敢回答,怕自己的眼泪留下;三是不敢回答,怕自己说舍不得的话让妈妈更加心伤。
)让我也惊讶了。
细细想来,这种对爱的感悟得益于平时的感恩教育: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每天对他们说一句感谢的话,并说出原因。
这一处的教学,正是唤醒了学生平日里的点滴感悟。
让学生用真挚细腻的情感与作者以及主人公孟郊的心灵交融,思想在课堂里闪光。
一学生说,他不敢说,他怕说了让妈妈更伤心。
此时,教室里一片静,所有的表白都不需要了,惟有读!对,惟有读!用心叩击文字,用读传递情深,宣泄情感。
“抚摸”一句的教学中,他人对我的情感,我对他物的感情,再融合到孟郊对衣服、对母亲的情感,通过“抚摸”一词链接在一起,念之深,爱之浓,尽在这情感交融中了。
2024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篇1[片段一]师:早晨,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看到这种情景,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1:太阳出来了,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想起昨晚深夜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为他缝补衣服,他心里非常感谢母亲。
生2: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象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生3:孟郊看到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显得生机勃勃,他抚摸着身上的衣服,心里想:太阳给了小草光辉,母亲给了我很多关怀。
母亲就像太阳,我就像小草。
生4:孟郊想,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我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儿子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呢?让我们以无限崇敬的感情来读这首母爱之诗吧!(学生深情朗读《游子吟》。
)[片段二]师:春天的太阳用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小草,让小草茁壮地成长。
孟郊的母亲同样用无微不至的爱关怀着他,天下所有的母亲都用自己最伟大的爱哺育着自己的儿女。
小朋友,你们就像一棵棵沐浴着阳光的小草,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为了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吗?闭上眼睛,想想妈妈为你做的一件件事情吧!生:每天早晨,妈妈一大早就起床给我准备早餐,吃完了就送我上学,她每天都要为我做很多事情。
师:是啊,妈妈真辛苦!我们应该好好听她的话。
生: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妈妈总是耐心地教我。
师:妈妈为我们的学习操了很多心,我们可要更认真地学习才是啊。
生:有一次,半夜里我肚子疼,妈妈非常着急。
师: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见你痛苦妈妈比自己病了还难受。
生:有一次放学时天很冷,妈妈把自己的围巾给我系,她自己却冻得发抖。
师:是啊,妈妈的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沐浴着妈妈的爱,我们就像沐浴着阳光的小草。
我们多么幸福啊!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最动听的声音把妈妈深深的爱读出来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教室里回荡着深情的童音。
反思: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诠释着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经过文包诗的包装,以《母亲的恩情》一文的形式将内容和诗意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母亲的恩情》教后感
《母亲的恩情》教后感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语言质朴,孟郊与母亲之间那份浓浓的温情跃然纸面,可如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透过文字的表面,让学生去试着与孟郊的情感产生共鸣,与文本产生共鸣呢?在教学中,我从图入手,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位母亲的两鬓已经斑白,这是她为子女操心的标志啊;母亲的额头布满了皱纹,皱纹是岁月的足迹,更是为儿女操心的印记啊;母亲白天劳作,晚上还要就着油灯微弱的亮光为儿子缝补衣裳,过度的劳累使她背更驼了,眼更花了……通过看图、想象、练说。
在一次次的师生互动对话中,母亲对于孟郊的恩情,不仅仅停留在纸面,此时,已慢慢溶进学生的心中。
在引导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我又抓住了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同学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一下,母亲还会担忧些什么:我的儿子不知道在路上能不能吃得饱呢;但愿儿子一路上身体健健康康;儿子远离母亲,不知会遇到些什么困难……与文本互动,用心体味人物情感,再用饱含深情的朗读来表达,集语言感悟、运用为一体。
1。
《母亲的恩情》教后感
就是这一句的导引……——《母亲的恩情》教后感众所周知,孩子对母亲是十分依恋的,从呱呱坠地到上小学,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快乐地成长着。
那么,孩子知道感恩吗?教《母亲的恩情》一课,学生在多次朗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已熟知,可是,听学生的朗读,看学生的表情,还有课堂的氛围,感觉学生并没有进入情境,无从感受母与子离别时的那份深深的依恋之情。
于是,我重新备课,将教学重点放在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师:孟郊要出远门,有多远呢?生:很远很远的地方。
生:有100里那么远。
生:有1000里那么远。
……师:是啊,也许比同学们想象得还要远,那么我们出远门都怎么走呢?生:坐汽车。
生:坐火车。
生:坐飞机。
生:坐大轮船。
……师:可是在古代,人们要出行可没有这些交通工具,那人们怎么办呢?生:骑大马。
生:坐马车。
师:骑马、坐车那可是达官贵人、王公贵族才能享有的,最起码也要是个地主或者富商。
可是孟郊只是一介布衣平民,他只能靠自己的两只脚一步一步地走。
而且古代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平坦的马路,要出远门就要翻山——(生:越岭),跋山——(生:涉水),餐风——(生:饮露),一路上经历千难万险,会有什么危险?生:有狼、老虎。
师:是的,也许会有豺狼虎豹。
生:有坏蛋抢东西。
师:是的,也许会碰到强盗来抢劫。
师:这样出行,要走多久呢?生:要一个月。
生:要两个月。
生:要一年。
……师:是啊,也许比同学们想象的时间还要长,也许就命丧在路上,回不来了。
所以:母亲想,孩儿这次出远门,——(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师:就算多年后回来了,当孟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开心地喊着:“母亲,孩儿回来了,孩儿回来看您了……”也许,母亲这时已不在人世……(本来活跃的课堂气氛,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学生用惊讶的眼睛望着我,甚至有几个学生眼圈都红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学生们读得低低的,缓缓的,似乎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表达。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2篇)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
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
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起到了唤醒学生感情的作用,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这对学生来说是在心灵上受了一次洗礼,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心爱护,懂得应该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2)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恩情是不可忽视的。
母亲对我们的养育、教育和关怀是无私和深沉的,她们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劳动和奉献,使我们能够茁壮成长。
回顾母亲的恩情,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更加坚定了要珍惜和报答母亲的决心。
首先,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是全心全意的。
母亲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更是在教育上给予我们无私的付出。
母亲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她们和我们一起读书学习,陪伴我们一起解决问题,教育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
母亲的教育方式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她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
回想起母亲在教育中的付出,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其次,母亲对我们的关怀是细致入微的。
母亲时刻关注我们的生活琐事,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关心我们的情感需求。
她们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温暖的肩膀和耐心的倾听,鼓励我们要勇敢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
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母亲会毫不吝啬地给予我们鼓励和称赞,让我们更加自信和自尊。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
这是一篇比较老的课文,在几年前就有很多老师上过公开课,如今,要上出新意,上出亮点还真是很难。
我只想通过自己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展示给大家一堂本本分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下面,就《母亲的恩情》一课谈谈我的想法。
本节课的设计主线是:音乐使孩子动情——品读帮孩子悟情——学写教孩子续情。
下面具体谈谈这节课教后的一些想法:一、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感受理解课文。
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制作多媒体课件,我认为使用多媒体,必须明确使用的目的。
在这节课上多媒体帮孩子,进入母子情深的境界使孩子动情,然后再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直观感受孟郊母亲那寻常而又伟大的母爱,尤其是在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诗上,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通过文字介绍,语言描述显然效果是较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多媒体向孩子们直观显示一组组母子的镜头,同时穿插音乐。
直观形象的教学既省却了繁琐的讲解又起到了无与伦比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为主,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彰显浓浓语文味。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围绕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指导学生朗读品位句子,并带动全文的朗读和理解。
指导朗读时遵循学生情感发展,先感悟后朗读。
“语文学习是一种体验。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多层次的朗读方式。
贯穿有自由读、小组读、师生对读、指读、古诗与句子分角色读,表演朗读,齐读等。
这些形式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参与面广。
这样既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练习的机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母亲的恩情》反思总结(二篇)
《母亲的恩情》反思总结《母亲的恩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通过描写母亲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唤起了读者对于家庭亲情的思考,也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观察,进行一番反思总结。
首先,这部小说让我正视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们默默无闻地为我们付出了一切。
无论是生涯的辛苦劳作,还是对我们的细心呵护,都是母爱的最好诠释。
小说中的母亲,从一开始就无怨无悔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她们的付出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求回报的期望,只是单纯地想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默默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只为我能够安心地学习,她的悉心照顾让我深感对她的感激之情。
其次,小说也通过描写母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我明白了母子关系中的复杂性和互动的重要性。
母亲对子女的期望往往很高,这是她们无可厚非的,但也因此常常与我们发生矛盾。
在小说中,主人公和母亲因为不同的生活观念、性格和价值观而产生了很多冲突。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母亲的爱有时也会变得过于善意甚至决断,但这并不改变她们对我们的关爱与付出,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去理解、尊重和包容。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母亲鼓励主人公走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也让我明白了母爱的包容和支持。
母亲不仅仅是我们的保护伞,也是我们成长中最坚实的后盾。
在小说中,母亲一直鼓励和支持主人公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和放弃对子女的期望。
这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无尽包容和无私奉献,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在我面临选择时,她鼓励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始终坚定地支持我。
最后,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了对母亲的回报和感恩。
作为子女,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母亲的辛苦付出,感恩母亲的关爱和呵护。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去关心母亲,陪伴她们。
母亲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总将她们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而是要主动传达对她们的爱与感激。
每天多与母亲交流、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健康,这些都是最简单却又最能体现我们对母亲的爱与关爱的方式。
2023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_1
2023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领会母亲对子女的眷注之情,教育门生从小体谅、孝敬父母,晓得答谢怙恃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一、运用词语,整体把握1.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缝补湿润抚摸注视恩情慈爱沐浴报答铭记著名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3.请学生用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学生读词、读文、用词,使词语复习经历了“认读——理解——运用”的过程,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巧妙结合。
】二、抓住重点,反复训练(一)深夜缝衣图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最能反映母亲对孟郊爱的句子。
2.组织交流,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从“夜深了”、“还”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母亲缝补衣服的时间很长。
)(2)从“油灯”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光线不好。
)(3)从“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母亲缝补衣服的认真。
)设计情境,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夜晚,母亲在。
一个小时候过去了,母亲还在,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母亲仍然在。
(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油灯光线昏暗,时间长了,母亲的眼睛疼起来了,她还在;她手酸了,腰痛了,她还在。
(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3.师:母亲缝补衣服时间长,光线暗,眼睛花,手酸腰痛,母亲是怎么想的?(课文中的原句:“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得很多,很多。
)师:母亲还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充。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对于低年级儿童,朗读指导方法最忌单调。
上述设计,紧紧抓住最能反映“母亲的恩情”的句子,强化对重点词语的推敲打磨,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劳苦,并在反复朗读中增强了体验。
母亲的恩情课后反思
母亲的恩情课后反思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予我的恩情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她无私地关爱我,教导我,她的爱让我茁壮成长。
然而我常常未能体会到她的付出,没有珍惜她的爱,这次课后反思让我更加意识到母亲的恩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首先,母亲对我的关爱是无私的,她为我付出了很多。
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将我放在第一位,把我放在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孕育了我,给予了我生命。
她保护我,照顾我,无微不至地关心我。
无论我遇到什么问题,母亲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身边,给予我支持和鼓励。
她为我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尽力让我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这些细微的关怀和付出,是母亲无尽的爱的体现。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忽视了母亲的关爱。
我经常只顾自己的需求,忽略了她的辛勤劳作和付出。
我没有主动帮助她做家务,没有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
我常常出言不逊,对待她的态度不够尊重。
我深感对不起母亲,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孝顺和爱心。
其次,母亲教导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她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耐心地教我写字、读书、做数学题。
她告诉我要诚实守信,要有责任心,要努力学习。
她用言传身教告诉我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并且要坚持自己的梦想。
她无私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我,帮助我成长。
然而,我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忽视了母亲的教导。
我没有认真听取她的建议,没有珍惜她的智慧。
我自傲地认为自己懂得更多,没有认真思考她的意见对我有什么帮助。
我常常追求短暂的快乐,放弃长远的目标。
我没有把母亲的教诲贯彻到我的行动中,没有成为她骄傲的孩子。
我深感对不起母亲,没有好好珍惜她的教导。
最后,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她对我的支持让我勇敢面对生活。
无论我做得好还是不好,母亲总是在我身边支持我。
她相信我,鼓励我,给我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
她给我信心,让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母亲的爱是我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
然而,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常常自暴自弃,没有相信自己的能力。
2023年《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
2023年《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母亲的恩情》教师反思小结自从我成为《母亲的恩情》剧目的教师以来,我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所感动。
在教授这个剧目的过程中,我不仅在学生身上看到了他们对母亲爱的理解和表达,也对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育人责任有了更深的思考。
通过教学的过程,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责任的意识,并努力塑造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动经历,通过分享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母亲的辛苦和付出,进而对母亲的恩情有更深的认知。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责任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观看剧目,学生可以看到角色们为了帮助母亲度过难关而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我鼓励学生对剧中角色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他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在剧目中,学生可以看到角色们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例。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同学和他人,我希望他们能够意识到关心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加强他们与家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我鼓励学生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我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与学生一起探索和分析剧中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我希望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有些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责任意识的认知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引导和互动。
另外,剧目中一些情节和主题也需要用更简单和易懂的方式解释和引导,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总的来说,《母亲的恩情》剧目的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教授这个剧目,我不仅加深了对母亲爱的理解和认知,也进一步思考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育人责任。
2023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这篇__通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反映了诗人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
我从“出远门”入手,指导学生对比现在出远门的方便,古人出远门的不易,来体会孟郊母亲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情,通过引导学生补白省略号所省去的母亲的心里话,来进一步体会母亲的不舍。
借助“补”的手段能让学生去感知,去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深入__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__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遇到了障碍。
理解句子“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我指导学生说说这里的他是指谁?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孟郊”。
“谁的眼睛湿润了?”这个问题答案就不统一了,有的认为是孟郊的眼睛湿润了,有的认为是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因为母亲不舍得孟郊的远行。
面对这些疑问,我想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认真研读文本,没有深入到孟郊以及他母亲的内心深处去感受,去体验,所以想之不深,体之不切。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并不急着去解释,而是放手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辩论,各自围绕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通过思辨,学生终于同意了“是孟郊看到母亲的白发后,不由得感动而眼睛湿润”这一观点。
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美!《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课文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
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会到母亲恩情的珍贵。
全文的感情基调在于“恩情”一词上,为了让学生感悟母亲那份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我在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提出了“默读课文第一小节,用‘~~~~’画出让你感悟到母亲的恩情的句子。
”的阅读要求。
学生在读读、画画中,找到了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语文母亲恩情教学反思
语文母亲恩情教学反思引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对语文母亲恩情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培育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和家庭价值观。
什么是语文母亲恩情教学语文母亲恩情教学是指通过语文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母亲的爱与付出。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阅读素材等,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角色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语文母亲恩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语文母亲恩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讲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来传达母亲恩情的重要性。
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单一的教学内容,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素材。
2. 缺乏互动我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只是单向地传输知识,并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降低,无法深入思考。
3. 缺乏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我发现现有的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导致学生对母亲恩情的认识停留在表面。
他们只是在教材中获得知识,而无法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母亲行为进行联系。
解决方案为了改进语文母亲恩情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1.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母亲恩情教学中,我将引入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手段。
除了文学作品,我还将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教学。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多样化感官,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积极互动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我计划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他们思考母亲恩情的能力,并通过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彼此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3. 结合实际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母亲恩情,我计划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教学。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母亲的行为,引导他们从中领悟母亲对自己的爱和奉献,并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出来。
有关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有关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精选7篇)有关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篇1细节一: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你们还知道哪些喊法?生:妈妈!生:娘!生:香港人叫妈咪,我在家里也这样喊。
生:英语中叫mother。
师: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有: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
细节二:学生读通课文,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生:我听了课题母亲的恩情就让我感动。
(学生基本上把课文中每个句子都说了)师:是啊,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饱含着母子浓浓的深情,所以整篇文章读来那样动人。
细节三:教学孟郊使劲地点头一句,师板?师:为什么使劲地点头?生:他虽然没有说话,其实他已经说了。
生:他点头,就表示答应妈妈了。
师:那他为什么不说呢?还要使劲地点头?再读课文。
生:他看见母亲的白发,快要哭了,他不敢说话,一说话,眼泪就会流下来。
生:生:孟郊心里非常激动,所以使劲点头,他怕说舍不得母亲的话,会使母亲更加伤心。
师:千言万语,满腔激情都在这使劲地点头中了,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细节四:教学扶摸一句。
师:谁曾经抚摸过你,抚摸你时,你有什么感受?生:奶奶,曾经抚摸过我,抚摸过我的时候,我心里就暖洋洋的。
生:妈妈抚摸过我,抚摸我时,我感到很幸福。
师:妈妈抚摸我是因为一一生:妈妈抚摸我是因为妈妈爱我。
2024年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_4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在我的班上,学生们都有背古诗的习惯。
于是,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文时,我从让学生背诵熟悉的古诗开始,进而师生竞赛背诵《游子吟》。
学生和我的声情并貌自然略逊一筹,这时我乘胜揭题: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比你们背得好吗?因为我理解了诗人孟郊的心情,读懂了诗的意思。
学了课文,你一定也会明白的,也许到时比我还背得有感情呢!此话一出,学生立即跃跃欲试,满怀信心阅读课文。
课文展示了母亲一针针一线线为出远门的儿子缝衣及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抓住关键处展开想象,如:夜深了,油灯下忙着缝衣的母亲还会怎么想?又如:母子就要分别,从此不知何时再见,母亲拉着儿子会说些什么?儿子呢,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生交流后,还请一生和老师一起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加入了想象的阅读,更丰富,更具神采,而学生也得以畅所欲言,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品尝到了哪怕是微小的思考的乐趣。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2《母亲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诗的课文。
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__里,生动的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使的具体情境。
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
作为文包诗这种课型,在教学时,要围绕“诗”与“文”的联系来进行教学。
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的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
最后一段在前边感情积淀的基础上推出了诗歌,并点出了诗歌写成的时间。
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敬爱、怀念之情。
在学习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收获那份精彩—《母亲的恩情)教后
早点 回来呀 !”孩子们就会从 “ ’ 送到村外 ” 望”: “ 只票 我们教师心 中能给孩子 留一份空间 ,孩子
“ 早点回来” 出了 亲那 份关爱 、 不舍 、 : 读 母 那份 那 们一定给我们意外的精彩 。
低年级孩子还不能学会独立思考 ,边读边 份担忧 、 那份期 盼。阅读期待 , 让孩子们能静下 :
中 , 了一番尝试。 母亲 读读 , 做 《 再找找。
学 的恩情 》 一课 就是让学生
划 “ 9 两种方法独立阅读思 考 , 留给孩子 : , 读 学会 了分析 , 那语 文 课 的人 文 性体 现不 出 理念让我们佩 服 , 如何在 用 “ ”写9
的身上学 会 “ 恩 ”学会要 “ 感 , 懂得 感恩 ”在 引 ,
文本 的人物——孟郊 进行质疑 ,引导学生学会 己的理解吗? “ ”还有补 充的吗? 在这样 的等待 : ” 更重要 的是孩子们参与的意识有了 ,阅读收获
追 问。学生就会提出“ 孟郊是个怎样的人” 这样 中 , 孩子们往往会 绞尽脑汁地去想 自己的感 受 ,・ 也更 多了。没想到 , 喊了多年 的“ 学生是课堂 的 的问题 。教学中 , 我抓住 了这两个问题 , 就等于 结果孩子们就会从多角度 去理解文本 。 母亲 : 如“ 主人 ” 在今天终于尝到了甜头 。当然 , 这仅仅是 抓住 了文章的两条线索 ,在以后 的教学 中就有 把孟郊送到村外 , 望着儿子说 :郊儿呀 , ‘ 你可要 ・ 一个起步 , 还需要 长期 的训练与磨合 , 但我相信
加快评 价制度改革 , 让学 生有更多 的时间思考 、 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更重要 的是 文化课 学习成绩 , 不注重对孩子 的全 面教育 , 教
语文教学论文:教育是一种唤醒――我教《母亲的恩情》有感
教育是一种唤醒――我教《母亲的恩情》有感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教材中的课文。
笔者教学这一课时,有几个细节,越是回味,越感芳醇。
细节一: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你们还知道哪些喊法?生:妈妈!生:娘!生:香港人叫妈咪,我在家里也这样喊。
生:英语中叫mother。
师: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有: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
细节二:学生读通课文,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生:我听了课题“母亲的恩情”就让我感动。
……(学生基本上把课文中每个句子都说了)师:是啊,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饱含着母子浓浓的深情,所以整篇文章读来那样动人。
细节三:教学“孟郊使劲地点头”一句,师板“?”师:为什么使劲地点头?生:他虽然没有说话,其实他已经说了。
生:他点头,就表示答应妈妈了。
师:那他为什么不说呢?还要使劲地点头?再读课文。
生:他看见母亲的白发,快要哭了,他不敢说话,一说话,眼泪就会流下来。
生:……生:孟郊心里非常激动,所以使劲点头,他怕说舍不得母亲的话,会使母亲更加伤心。
师:千言万语,满腔激情都在这“使劲地点头”中了,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细节四:教学“扶摸”一句。
师:谁曾经抚摸过你,抚摸你时,你有什么感受?生:奶奶,曾经抚摸过我,抚摸过我的时候,我心里就暖洋洋的。
生:妈妈抚摸过我,抚摸我时,我感到很幸福。
师:妈妈抚摸我是因为一一生:妈妈抚摸我是因为妈妈爱我。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以讲故事的情势,在文中奇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干的背景知识,展示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对比好的处所有下列几点:
1.我捉住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古诗《游子吟》入手,从古诗切入课文。
一开始我先引述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了解了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2.抓症结句,抓症结词,体会母爱。
在教学中,我突出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在教学中捉住母亲的行为、设法和语言,匡助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哪儿。
3.说实际糊口,答谢母爱。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引诱学生联络糊口,来讲说妈妈忙着为儿女做些甚么,以此体会母亲的恩情。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进程中,最后两个诗句的理解还有点匆忙,教学不够细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一种唤醒——我教《母亲的恩情》有感
教育是一种唤醒——我教《母亲的恩情》有感
作者:陆萍转贴自:白水洋小学教育网点击数:122
教育是一种唤醒——我教《母亲的恩情》有感
作者:陆萍:《新程研究》2006(1)
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教材中的。
笔者教学这一时,有几个细节,越是回味,越感芳醇。
细节一:
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你们还知道哪些喊法?
生:妈妈!
生:娘!【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生:香港人叫妈咪,我在家里也这样喊。
生:英语中叫ther。
师: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
(学生用的修饰词语有: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
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题。
细节二:学生读通,师范读。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我听了题“母亲的恩情”就让我感动。
……(学生基本上把中每个句子都说了)
师:是啊,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饱含着母子浓浓的深情,所以整篇读那样动人。
细节三:教学“孟郊使劲地点头”一句,师板“?”
师:为什么使劲地点头?
生:他虽然没有说话,其实他已经说了。
生:他点头,就表示答应妈妈了。
师:那他为什么不说呢?还要使劲地点头?再读。
生:他看见母亲的白发,快要哭了,他不敢说话,一说话,眼泪就会流下。
生:……
生:孟郊心里非常激动,所以使劲点头,他怕说舍不得母亲的话,会使母亲更加伤心。
师:千言万语,满腔激情都在这“使劲地点头”中了,读好这两个句子。
细节四:教学“扶摸”一句。
师:谁曾经抚摸过你,抚摸你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奶奶,曾经抚摸过我,抚摸过我的时候,我心里就暖洋洋的。
生:妈妈抚摸过我,抚摸我时,我感到很幸福。
师:妈妈抚摸我是因为一一
生:妈妈抚摸我是因为妈妈爱我。
生:到我家的客人也抚摸我,是因为他喜欢我。
师:老师也常抚摸你们的头(师动作),那是老师爱你们。
我们小朋友也曾经抚摸过什么?
师:孟郊又为什么抚摸身上的衣服?
生:因为这是母亲做的衣服。
生:这是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补起的。
生:这衣服里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爱。
生,母亲虽然不在孩子身边,可是母亲的爱却永远陪伴着孩子。
师:“注视”,谁也“注视”一下?
师:盂郊怎样注视这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补的衣服?
生:他深情地注视着。
生:他一边想着母亲慈祥的脸,一边注视。
生:他是一边想着母亲缝补衣服的情景,耳边好像还有妈妈说的话,一边注视着的。
……
师:想像这样的情景,体会此刻的心情,读好这些句子。
细节五:教学古诗部分。
师:夜深了,万家灯火渐已熄,可是母亲还在为儿子缝衣,让我们动情地叫一声(师,手指“慈母”)一一
师:母亲送儿到村口,殷切嘱咐(师引):儿子一一(生齐)你可要早点回呀!声声叮咛,震颤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动情地喊一声(手指”慈母”)一一
师:母亲的恩情就像生生不灭的一一(生齐)太阳,而我们就像一一(生齐)小草,面对
操劳一生,如今满头白发的母亲,我们动情地再一次呼唤一一
师:慈母!慈母!!慈母!!!慈母(师引学生读古诗)一一
师:闭上眼睛,想像你母亲的带着微笑的慈祥的脸。
师:轻轻地睁开眼,把这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送给你自己的母亲。
师:再一次读读古诗,细细读每一句,然后读读前面的,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了古诗的内容?
一、是语言同语言的对接
前,我让学生搜集描写妈妈的诗,让学生和自己的妈妈回忆一使母女都感动的事情。
上一开始,首先从“妈妈”这个亲切的词语人手,然
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学生通过原生态的外阅读,陶冶情感,积淀语言。
生活中“母女回忆”是一个亲子活动。
在母女对话中,让爱的暖流再次升温。
堂上,“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
学生说的热情被激发后,一个个饱含赞美之情的词语就在堂上精彩纷呈,每一位学生都举了手。
从外阅读的“书面语言”到“生活感悟”,再到堂上学生的“口头语言”;从积累,到内化,再到表达,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经验,最后一句“让我们永远地记住‘母亲的恩情’”又把学生引入教材本的语言。
二、是情感与情感的交融
“哪些地方让你感动?”通过朗读,初步触摸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有前面的铺垫,再加上字本身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字里行间,无一处不拨动着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爱的琴弦。
就连“母亲的恩情”这五个字,读也让学生润湿了眼眸。
“孟郊使劲地点了点头”。
一句教学中,学生三个层次的回答(一是点头就是回答;二是不敢回答,怕自己的眼泪留下;三是不敢回答,怕自己说舍不得的话让妈妈更加心伤。
)让我也惊讶了。
细细想,这种
对爱的感悟得益于平时的感恩教育: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每天对他们说一句感谢的话,并说出原因。
这一处的教学,正是唤醒了学生平日里的点滴感悟。
让学生用真挚细腻的情感与作者以及主人公孟郊的心灵交融,思想在堂里闪光。
一学生说,他不敢说,他怕说了让妈妈更伤心。
此时,教室里一片静,所有的表白都不需要了,惟有读!对,惟有读!用心叩击字,用读传递情深,宣泄情感。
“抚摸”一句的教学中,他人对我的情感,我对他物的感情,再融合到孟郊对衣服、对母亲的情感,通过“抚摸”一词链接在一起,念之深,爱之浓,尽在这情感交融中了。
惟有再读,惟有再读传递情深。
三、是心灵对心灵的告白
三声“慈母”是对中孟郊母亲的声声呼唤,也是声声赞叹。
老师的三声告白,把堂推向了高潮。
孟郊把他的全部情感抒发在诗中了。
这首诗是盂郊写给自己的母亲的,也是为天下母亲写的。
闭上眼睛,再次与自己的母亲对话,想像母亲带着微笑的慈祥的脸。
此时教室里是静的,不平静的是学生的心。
孩子们,就用这一首诗作为对你妈妈的心灵告白吧!
整堂,都被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包围着。
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人的生活其实包括了智力生活,心灵生活,前者面对世
界,后者面对人生、两者可以合称为心智生活。
”然而,谁也不会天生拥有这样的心智生活,活跃的智力需要得到鼓励,教育的意义就是通过那些使他品尝到了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学习,呼唤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以此构建生动而又扎实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鹤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