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技术及课程设计第1次作业
svc课程设计
sv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svc(服务型计算)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 学生能了解svc的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并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svc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了解其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svc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svc应用方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svc技术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svc产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 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知识产权,遵循道德规范。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目标既关注学生对svc知识的掌握,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svc概念与架构:介绍svc的定义、特点,分析svc的架构组成,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注册中心等角色。
- 教材章节:第一章 svc概述- 内容列举:svc定义、特点;架构组成及各角色功能。
2. svc关键技术:讲解svc中的关键技术,如服务发现、服务组合、服务监控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svc关键技术- 内容列举:服务发现、服务组合、服务监控;技术原理及实际应用。
3. svc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svc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如金融、医疗、教育等,并介绍相关案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svc应用场景与案例- 内容列举:各行业应用场景;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4. svc发展趋势:探讨svc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融合。
- 教材章节:第四章 svc发展趋势- 内容列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svc的融合;未来发展方向。
石油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石油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油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掌握石油安全监测监控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3. 了解石油安全监测监控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石油安全监测监控设备,进行简单的操作与维护;2. 能够分析石油安全监测数据,提出改进安全措施的建议;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石油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石油安全监测监控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使学生掌握石油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石油基础知识,对石油安全监测监控有一定了解,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石油安全监测监控水平。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石油安全监测监控基本概念- 监测监控的定义与分类- 石油安全监测监控的目的与意义2. 石油安全监测监控原理- 监测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常用监测技术及其原理3. 石油安全监测监控技术- 遥感技术- 传感器技术-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4. 石油安全监测监控设备与应用- 常用监测设备的功能与结构- 监测设备在石油安全中的应用案例5. 石油安全监测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安全隐患识别与预警6. 石油安全监测监控发展趋势- 国内外石油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新技术在石油安全监测监控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2周:石油安全监测监控基本概念与原理2. 第3-4周:石油安全监测监控技术3. 第5-6周:石油安全监测监控设备与应用4. 第7-8周:石油安全监测数据分析5. 第9-10周:石油安全监测监控发展趋势与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关联:1. 《石油工程安全技术》第3章:石油安全监测技术2. 《石油工程安全技术》第4章:石油安全监测设备与系统3. 《石油工程安全技术》第5章:石油安全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铁路技术站作业课程设计
铁路技术站作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铁路技术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及作业流程。
2. 学生能掌握铁路技术站作业中的关键设备、技术参数及其作用。
3. 学生能了解铁路技术站在国家铁路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铁路技术站作业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铁路技术站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铁路技术站的相关资料,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我国铁路事业的热爱,增强国家自豪感。
2. 学生能认识到铁路技术站作业在保障国家铁路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铁路技术站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对铁路技术站作业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系统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铁路技术站概述- 铁路技术站定义与分类- 铁路技术站功能与作业流程2. 铁路技术站关键设备- 调车设备:调车机、车辆摘挂、调车作业流程- 信号设备:信号机、轨道电路、联锁设备- 通信设备:固定通信、移动通信、调度通信3. 铁路技术站作业流程- 车站作业组织: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列车编组- 作业计划与调度:作业计划编制、调度命令、作业执行4. 铁路技术站作业优化- 作业流程优化方法:作业时间分析、作业环节优化- 信息技术应用:铁路运输管理系统(TMS)、作业自动化5. 铁路技术站在国家铁路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铁路技术站与铁路运输网络的关系- 铁路技术站在保障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的作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铁路技术站概述第二周:铁路技术站关键设备第三周:铁路技术站作业流程第四周:铁路技术站作业优化第五周:铁路技术站在国家铁路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监控系统课程设计
监控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监控系统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监控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显示与输出等;了解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能够使用监控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并处理相关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监控系统的兴趣,认识监控系统在维护社会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监控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4.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5.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监控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第3-4课时: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第5-6课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第7-8课时: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第9-10课时: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监控系统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监控系统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监控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监控系统导论》;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的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监控设备和相关实验器材。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监控系统的相关知识。
电厂scada系统课程设计
电厂scada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厂SCADA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2. 了解电厂生产过程中SCADA系统的重要作用;3. 掌握SCADA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SCADA系统进行电力设备监控、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SCADA系统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行业的热爱,增强责任感;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操作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电厂SCADA系统的相关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电厂SCADA系统基本概念:介绍SCADA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2. SCADA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讲解系统硬件(如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和软件(如监控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等)的组成,阐述各部分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3. SCADA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分析SCADA系统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的应用,以实际案例进行说明;4. SCADA系统操作与维护:教授SCADA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数据监控、远程控制、故障诊断等,以及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方法;5. SCADA系统安全与防护:介绍SCADA系统安全风险,讲解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加密技术等;6. SCADA系统发展趋势:概述当前SCADA技术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梯监控系统课程设计
电梯监控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监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电梯监控系统中的传感器使用、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学生了解电梯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梯监控系统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连接传感器,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3. 学生具备运用相关软件对电梯监控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智能化系统的兴趣,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认识到电梯监控系统在保障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类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电梯监控系统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智能化系统充满好奇,善于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具备电梯监控系统设计、调试和优化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监控系统概述:包括电梯监控系统的定义、功能、发展历程及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电梯监控系统硬件组成:介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选型。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电梯监控系统软件设计:讲解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软件模块的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4. 电梯监控系统通信协议:学习电梯监控系统常用的通信协议,如Modbus、TCP/IP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5. 电梯监控系统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电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6. 电梯监控系统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包括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系统调试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7. 电梯监控系统维护与优化:介绍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系统性能优化策略。
前置作业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前置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前置作业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前置作业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交流研讨,探索前置作业的有效设计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前置作业重要性的认识。
2. 掌握前置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3. 学习优秀前置作业案例,提升作业设计水平。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一)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了资深教育专家张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张教授从前置作业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优秀的前置作业设计经验。
1. 前置作业的定义与作用张教授首先明确了前置作业的定义,即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布置给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
前置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新课内容;(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4)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前置作业设计原则张教授指出,设计前置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作业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重难点;(2)层次性原则:作业难度应适当,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趣味性原则:作业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践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前置作业实施策略张教授分享了以下实施策略:(1)明确作业目标,让学生了解作业要求;(2)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完成作业;(3)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4)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作业。
(二)案例分析为了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前置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活动邀请了三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优秀前置作业案例。
案例一:语文教师李老师的前置作业设计李老师针对《草原》一文,设计了以下前置作业:1. 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2. 查找草原的相关资料,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3. 比较中外草原文化的异同;4. 以“草原之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第一单元第4课作圆和弧作特殊三角形》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作特殊三角形》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软件绘制特殊三角形的技能,增强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如几何画板、MathType等)绘制不同类型的特殊三角形,并分析其性质。
具体要求如下:1. 绘制等边三角形:学生需掌握等边三角形的绘制方法,理解其三边相等、内角均为60°的特性。
2. 绘制等腰三角形:学生需学会绘制等腰三角形,理解其有两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的特性。
3. 探究其他特殊三角形:学生需自主探究并绘制其他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并分析其特性。
三、作业要求1. 操作规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软件的使用规范,确保绘制的三角形准确无误。
2. 创新性: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制方法和分析角度,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
3. 详细记录: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详细记录操作步骤、三角形的特性和自己的分析思路。
4. 提交方式:将作业以电子版形式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或邮箱。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准确性:绘制的三角形是否符合特殊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规范性: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是否遵循软件使用规范。
3. 创新性: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新的分析角度或绘制方法。
4. 记录完整性:学生的操作步骤、三角形特性和分析思路是否记录完整。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对于存在问题或不足的作业,教师将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
3. 教师将把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程。
六、附加建议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作业,教师可提供以下建议和资源:1. 观看相关教学视频,了解特殊三角形的特性和绘制方法。
2. 参考教材或网络资源中的案例,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
国开电大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在线形考(第一至三次作业)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在线形考第一至三次作业被墓及各案说明,,资料卷理孑2023年9月。
第一陕作业领题及答案1.教师职业从性质上说是一种()oA.管理工作B.专业工作C.行政工作D.技术工作[答案]B2.()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中,不同职称、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教师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A.学校的人员结构B.师生关系C.教师个体的结构D.教师群体的结构[答案]D3.()是指教师在社会各个部门和行业的总体中,其经济收入、掌握和参与政治的权利、文化资源的分配与创造等方面所处的位置。
A.教师的威信B.教师的地位C.教师的阶层D.教师的权力[答案]B4.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递作用体现在()。
A.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B.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C.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D.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答案]C5.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教师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本原因是()oA.教师所属的阶级及其在社会上处于何种地位B.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依赖程度C.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多少资源和资金D.人们对教育作用的认识[答案]A6.以下哪种特点不是现代教育的形态?()A.民主性B.阶级性C.普及型D.科学性[答案]B7.有的学生才华早露,有的则可能大器晚成,体现的是学生发展的()oA.顺序性8.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答案]D8.以下哪个不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A.对象的限定性9.关系的规范性C.学生的主导性D.学生的能动性[答案]C10教师产生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充实感等,体验到当一名教师真好,体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哪个阶段?()A.乐教水平B.理解水平C.合作水平D.接近水平[答案M10.师生互动的特点不包括()oA单向性B.情感性C.同质性D.非言语互动作用的显著性[答案M11.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了解、分析、判断的角色,体现了现代教师的哪种角色?()A.学习的指导者B.学生的诊断师C.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D.学生的管理者[答案]B12.专家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方法,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能力、经验和知识背景体现了专家教师的哪种特点?()A.灵活应变能力B.自动化水平高C.创造性的解决问题D.关注教学情景[答案]D13.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需要,能够和学生建立真正的沟通和交往,反映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A.教学前关注阶段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C.教学情景关注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答案]D14.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果上,表现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总结出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某方面的理论,体现的是骨干教师的哪个阶段?()A.准备期B.适应期C.发展期D.创造期[答案]D15.由专家、指导教师或者教师自己根据一定的项目、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是()oA.档案袋方法B.评估表方法C.展示课方法D.知识测评方法[答案]B16.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本条件。
《第3章第1节网探故宫——体验和了解VR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河大版23第二册自编模拟
《网探故宫——体验和了解VR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网探故宫——体验和了解VR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VR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VR技术在文化传承和历史体验中的应用,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VR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学的方式,了解VR 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 资源收集:学生需收集关于故宫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包括故宫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物珍品等,并整理成PPT或Word文档。
3. VR体验:学生需利用学校提供的VR设备或家庭中的VR 设备(如VR眼镜、VR头盔等),登录至指定的故宫VR资源平台,进行VR场景的体验。
体验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观察场景的细节,感受VR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4. 记录与分享:学生在体验后,需将自己在VR中看到的故宫景象、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通过班级群组或社交平台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心得。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确保对VR技术有基本的了解。
2. 资源收集要求:学生需确保收集的资料准确、全面,并按照要求整理成文档形式。
3. VR体验要求:学生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VR体验,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在体验过程中,学生需仔细观察场景细节,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4. 记录与分享要求:学生的记录需详细、真实,能够反映出自己在VR技术中的体验和感受。
分享时需注明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对他人的分享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资源收集的准确性、VR体验的认真程度以及记录与分享的详细程度进行评价。
2. 同学互评:学生之间可互相评价对方的分享和记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起重机plc课程设计
起重机pl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起重机控制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起重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能描述起重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及其功能模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基本的程序编写和调试。
2. 学生能通过组态软件对起重机PLC控制系统进行模拟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并解决起重机PLC控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PLC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的兴趣,提高对工程技术的认识。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交流与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在起重机控制方面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具有一定电子电工基础知识和PLC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设的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PLC的结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及编程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基础”2. 起重机结构与工作原理:起重机的构造、主要部件功能、工作流程及安全规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起重机械结构与原理”3. 起重机PLC控制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流程、功能模块划分、输入输出信号配置。
教材章节:第四章“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4. PLC编程与调试:基本指令的使用、程序结构设计、仿真与调试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PLC编程与调试技术”5. 组态软件应用:组态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画面制作、数据链接与监控。
《五、认识防火墙》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认识防火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防火墙的认识,并能够正确配置简单的防火墙设置,为后续的网络安全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完成对防火墙的课前预习,掌握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以及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2. 视频观摩:观看有关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过程的视频教程,理解防火墙的实际操作流程。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在教师提供的虚拟实验环境中,模拟配置防火墙,包括设置访问规则、监控网络流量等基本操作。
4. 作业报告:完成一份关于“我理解的防火墙”的报告,阐述对防火墙的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的应用场景。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预习后能够回答与防火墙相关的基本问题,并记录下不理解的地方以供课堂讨论。
2. 视频观摩后需提交一份简短的观后报告,描述视频中的关键操作步骤和自己的理解。
3. 实践操作部分需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和要求,认真完成防火墙的模拟配置,并记录操作过程。
4. 作业报告需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报告字数不少于800字。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视频观摩报告、实践操作过程及作业报告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对防火墙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操作步骤的正确性、报告的逻辑性和深度等。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课堂表现的参考;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并要求其进行改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对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将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3.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学习效果。
六、结语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期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防火墙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观题作业模板2012
主观题作业专业:10届电气自动化学号:10921112姓名:王俊西南交通大学杭州学习中心完成日期: 2012 年4月课程名《供变电工程及课程设计》第一次作业三、主观题(共20道小题)27.电力系统有哪些优越性电力系统运行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28.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29.电力系统中性点有哪几种运行方式?什么叫小接地电流系统和大接地电流系统?30.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小接地电流系统和大接地电流系统的相对地的电压和线电压有如何的变化?33.无母线电气主接线的形式有桥形接线、__ ___和单元接线。
34.电源支路将电能送至母线,引出线从母线得到电能,因此母线起着_________作用。
35.室内配电装置中,母线一般布置在配电装置上部,其布置形式有水平、垂直和________ _三种36.电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安装设备回路的________。
37.中央信号装置由__ ______两部分组成。
38.什么是电力系统?39.什么是电力网?40.什么是动力系统?44.开关电器一般由、触头、组成,其中是用于提供电能从开关外部到开关触头之间的通路,触头对电能通路进行分开和闭合,分和。
45.简述微机监控系统的原理、结构、功能。
第二次作业三、主观题(共23道小题)28.试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的后果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9.何为电弧?34.在直流电弧和交流电弧中,将长电弧分割成短电弧灭弧是利用了什么原理?35.电气触头主要有哪几种接触形式?各有什么特点?36.如果电气触头发生振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37.名词解释:配电装置38.名词解释题:限流电抗器的残余电压39.在开关电器中,加速交流电弧熄灭方法通常有哪些?44.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制式有、、,其中我国牵引供电系统为供电制式。
45.什么是隔离开关?46.什么是负荷开关?49.开关电器一般由、触头、组成,其中是用于提供电能从开关外部到开关触头之间的通路,触头对电能通路进行分开和闭合,分和。
网络管理课程设计
网络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设备的功能与分类;2. 学会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性能分析及故障排查;3. 了解网络安全的常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配置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网络搭建;2. 提高学生运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性能分析和故障排查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网络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网络管理中与他人沟通合作;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网络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网络管理定义、网络管理模型、网络管理协议;2.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的功能与配置;3. 网络管理软件应用:网络监控软件、性能分析软件、故障排查工具的使用;4.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威胁、防护策略、加密技术及安全设备;5. 网络搭建与维护:实际操作练习,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搭建及维护;6. 网络管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网络管理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网络管理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管理模型与协议;第二周:网络设备及其功能,学习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第三周:网络管理软件应用,掌握网络监控、性能分析和故障排查工具;第四周:网络安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第五周:网络搭建与维护,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会网络搭建与维护;第六周:网络管理案例分析,分析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第3课信息的保存》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苏科版23三年级上册
《信息的保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信息的保存》课程作业,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信息:1. 了解计算机信息保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掌握常用信息的保存方式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信息保存的概念与重要性、信息保存的基本操作、实践操作任务。
(一)信息保存的概念与重要性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了解信息保存的定义、意义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信息保存的基本操作1. 文字信息的保存:学生需掌握如何在计算机上输入文字并正确保存为文本文件。
2. 图片信息的保存:学会如何将网络或软件中的图片保存到计算机中。
3. 文件格式的选择:了解不同文件格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
(三)实践操作任务1. 完成一份小报告的撰写,包括文字输入、编辑和保存全过程。
2. 从互联网上搜集至少五张图片,并分别进行保存,注意图片的格式和大小。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次因信息未及时保存而导致的损失或不便的案例。
三、作业要求1. 文字输入要规范,不出现错别字或涂改现象。
2. 图片保存需注意命名规范,按照图片内容进行命名,并注意图片的格式和大小。
3. 小报告内容需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4. 按时提交作业,不迟到、不早退。
5. 在提交作业时,需附上作业完成过程的简要说明或心得体会。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对于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3. 对于存在问题或不足的作业,教师需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将给予耐心解答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进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以致用能力。
六、附加说明本次作业为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后续课程将进一步深化信息保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更多实践操作任务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安全监测监控实训报告范文
安全监测监控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安全监测与监控技术在保障人员安全、设备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训旨在提高学员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认识与操作
能力,掌握相关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
1.理论学习:介绍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
2.实验操作:学员分组进行实验,实际操作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监控软件等。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安全监测监控案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技能考核:对学员进行技能考核,确保学员掌握相关技能。
三、实训过程与体会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了各类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与特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于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作用。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改进。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安全监测监控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为保障生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此类实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摘要: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并进行相应控制的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为各级生产指挥者和业务部门提供环境安全参数动态信息,为指挥生产提供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被测参数的比较和分析,为预防灾害事故提供技术数据,便于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对被测参数实施实时有效的控制,及时实现自动报警、断电和闭锁,便于制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能及时指示最佳救灾和避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提供决策信息,有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生命安全。
关键词:煤矿事故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目录1. 概述 (3)2. 煤矿危险因素分析 (3)2.1 有毒有害气体 (4)2.2 矿井风速、温度、湿度 (4)2.3 煤矿矿井水 (5)2.4煤矿粉尘浓度 (6)2.5煤矿矿山压力 (6)2.6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的法规依据 (6)3. 传感器布置 (9)3.1功能概述 (10)3.2布置方法 (10)3.3测风站传感器的布置 (14)4. 各式传感器技术指标 (14)4.1甲烷传感器(KG9701A)的技术指标 (14)4.2 一氧化碳传感器(GTH500(B))的技术指标 (15)4.3 温度传感器(GW50(A))的技术指标 (15)4.4 风速传感器(KGF15)的技术指标 (16)4.5负压传感器(GF100F(A))的技术指标 (16)4.6 开关量传感器(GT-L(A))的技术指标 (16)4.7地下水位传感器(PTJ301)的技术指标 (17)4.8传感器工作原理、测定方法及过程 (17)5监测监控系统选择及传感器布置监测示意图 (18)5.1 监测监控系统选择 (18)5.2传感器布置监测 (20)6.总结 (21)参考文献 (21)一、概述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性能源中,所占比例在70%以上。
我国煤田遍布全国,但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地质情况差异很大,很多矿井自然环境恶劣,受到水、火、瓦斯、粉尘、顶板事故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发生事故比较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技术及课程设计第1次作业
参考答案:按照信息传输的方向,以及能否双向进行,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16.按照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几何连接形式,可以把网络分为、、
、等。
参考答案:按照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几何连接形式,可以把网络分为星形网络、树形网络、总线形网络、环形网络等。
17.为什么在微机监控系统中主要设备要采用冗余备用方式?
参考答案:所谓冗余,是指一设备或系统与另一设备或系统的基本功能完全相同,它们不管其中一个运行还是故障,另一个都可以执行要求的功能。
对微机系统中的主要设备采用冗余配置,使得设备故障后备用设备可立刻投入,减少故障时间,提高系统可靠性
18.比较串并结构与并串结构两种冗余备用方式可靠性的优劣。
参考答案:
串并结构多个功能模块串联完成一定的功能,将这多个模块并联进行的冗余备份,并串结构是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冗余备份再串联完成一定的功能。
并串结构的可靠性要高于串并结构。
并串结构中的并联子系统中
各单元互为备用,某单元故障并不影响子系统。
但它的结构更复杂,成本也高;串并结构有一定的冗余,结构相
对简单。
19.在编码理论中,任意两码字间
称为该两码字之间的,简称码距。
参考答案:在编码理论中,任意两码字间对应位取值不同的个数称为该两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简称码距。
20.微机监控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容量及功能、
、。
参考答案:
微机监控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可靠性、容量及功能、实时性、抗干扰能力。
21.一个(n,k)码的最小码距指的是什么,它与该(n,k)码的检纠错能力有何关系?参考答案:
最小码距:所有码字中(许用码组),任意两码字间距离的最小值称
正确答案:说法正确
解答参考: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
交客观题答案。
)
四、主观题(共17道小题)
14.调度端由哪些设备构成?各完成什么功能?你想象中调度端是什么样子?
参考答案:
调度端由服务器,WEB服务器,调度员工作站,维护工作站,分析员工作站,通信前置机及打印机,模拟屏(大屏幕显示器)等外设组成,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服务器:网络服务、数据处理、设备监管、定时服务、进程监管
调度员工作站:网络通信、上行实时信息处理、操作管理
通信前置机:网络通信、查询RTU、上下行信息转发、信道监视
维护工作站:用于生成、维护、修改、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及用户画面,并定义、修改系统运行参数等
模拟屏:系统状态同步显示
打印机:打印报表或记录等
不停电电源UPS系统:保证在停电状保持运行30分钟(60分钟)
GPS系统:保证调度端与执行端及的一致性,便于故障分析和判断
15.简述调度端软件的结构、功能。
参考答案:
远动系统调度软件是指对在调度端系统运行的所有程序总称,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库软件。
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系统软件:计算机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面向计算机本身,不针对特定用户,具有一般性。
支持软件:开发支持环境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应用软件:在远动监控系统中特指为实现调度自动化功能设计的应用程序,面向用户,具有针对性。
实现五遥、数据报表统计、记录事件分析等调度自动化管理各项功能。
16.被控站置于何处?由哪些设备构成?有哪些功能模块?
参考答案:
被控站是置于变电所、开闭所、分区亭用以采集和发送实时运行参数,接收并执行调度中心控制与调节命令的终端设备。
其硬件结构包括:主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定时器,中断管理及串、并接口和外围电路等。
其功能模板包括:CPU板,系统支持板,键盘显示板,开关量输入板,A/D 板,通信板,控制输出板。
17.什么是事件顺序记录?什么是事件分辨率?
序框图。
参考答案:接口电路为:
软件程序框图为:
23.采用1片SN74LS244和8片SN74151实现64路遥信量输入。
参考答案:
下图为采用1片SN74LS244和8片SN74151实现64路遥信量输入的接线图。
8片SN74151共可接64路遥信量,其输出分别接至SN74LS244的8个输入端,SN74LS244的输出端接至8031CPU的数据总线上。
SN74151的数据选择由80 31的P1.0~P1.2控制,SN74LS244的片选信号由8031的P2.7产生。
24.请设计一个远动监控系统的RTU,给出其组成框图,指出每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25.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分层结构有、、
、、、、。
参考答案: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分层结构有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6.什么是调制与解调?为什么要进行调制与解调?
参考答案:
调制:用待传输的基带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信号的某个参数,使它按基带信号变化;解调:从调制的载波信号中将原调制信号复原的过程。
作用(为什么):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我们所希望的频率位置上,以便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实现信道的频分多路复用;改善传输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7.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异步通信是“起—止”同步(Start —stop mode)方式通信,即以起始位开始、停止位结束的一个字符内按约定频率进行同步接收。
各字符之间允许有间隙,且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不固定的;在同步通信方式中,不仅同一字符中的相邻两位间的时间间隔要相等,而且字符间的间隔也要求都相等。
异步通信的传输控制是面向字符的,同步通信的传输控制可以面向比特,也可以面向字符。
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控制规程属于链路级和物理级通信协议。
28.什么是基带和频带传输?为什么要进行频带传输?
参考答案:
直接利用基带信号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基带传输;用频带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称频带传输。
进行频带传输可以加长传输距离,减小传输干扰。
29.下图为电力线载波通信原理图。
由哪些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阻波器是一个LC谐振电路,它对高频信号有很大的阻抗,可以阻止高频信号进入高压母线上,限制高频信号对工频波形的影响,同时也减少高频信号的损耗;
2 高压耦合电容,3结合滤波器电容,4结合滤波器耦合电容和结合滤波器共同构成高频信号的通路,将高频信号引入电力线上,同时将电力线上的工频高压、大电流与通信设备隔开,保证人身、设备的安全;
5保护间隙
6通信电缆信号传输的通道
7载波机完成对远动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30.下图为鉴频法原理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
采用选频回路将频率的变化转换成幅度的变化,然后象调幅信号一样通过幅度检波而得到基带信号,还原数字信号。
首先对信号在接收带通滤波器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