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公兵法
古代打仗,扎营的位置选择有多重要?
古代打仗,扎营的位置选择有多重要?
扎营的位置选择十分关键,有时甚至直接影响战争的成败。
三国群雄逐鹿,就发生了不少与扎营相关的故事。
街亭之战中,马谡因在高处扎营而被敌军断了水源,后惨遭围困,丢失街亭据点。
再比如夷陵之战,蜀汉章武元年(221),刘备为报孙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军攻打吴国。
面对来势汹汹的蜀军,吴国将领陆逊选择坚壁清野。
迫于无奈,长途跋涉的蜀军只能就地在山林中安营扎寨。
由于扎营位置选择的失误,陆逊趁着刘备大军没有防备,一把火连破刘备四十余营垒。
从此,蜀军一蹶不振。
古代战争中,安营扎帐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许多兵书都提到了安营扎寨的技巧。
兵书《尉缭子》写道:“闭门清道,有敢行者诛,有敢高言者诛,有敢不从令者诛”。
再如唐代李靖《卫公兵法》写道:“诸逢平原广泽,无险可恃,即作方营……中军在中央,六军总管在四畔,象六出花。
”对士兵们而言,战争中的露营更接近于荒野求生。
选好位置是一方面,要适应风餐露宿的军营生活,士兵们往往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如生篝火避寒取暖、驱赶野兽、烧制食物等。
王国维诗选采桑子
王国维诗选采桑子
【原文】
高城鼓动兰炧,睡也还醒,醉也还醒。
忽听孤鸿三两声。
①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
悲也零星。
都作连江点点萍。
②
【注释】
①“高城”四句:高高的城楼上,暮鼓声声,银灯也快烧残了。
睡下,也还是醒着,醉了,也还是醒着,忽听到天边的孤雁三两声悲鸣。
鼓动:《卫公兵法》:“日没时挝鼓千槌,三百三十三槌为一通。
鼓音止,角音动。
”又杜甫《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
”兰:灯的美称。
炧(xiè):灯烛灰。
此指灯烛将灭。
醒:读平声。
②“人生”四句:人生好比那在风前的飞絮,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都是破碎不全的。
这一切,都化成了在江上的点点浮萍。
风前絮:诗词中常以喻人生的飘忽无定。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飘零雨打萍。
”末句“萍”字与“絮”呼应。
古有“杨花入水为萍”之说。
中国兵书大全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被称为我国古代十大兵书。
1、《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期孙武著,82篇,图9卷,今存13篇,被称为“兵经”。
2、《孙膑兵法》:战国时齐国孙膑作,亦称《齐孙子》。
89篇,图4卷。
3、《吴子》: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6篇。
4、《六韬》:战国时作品,传说为吕尚作,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5、《慰缭子》:传说为战国时尉缭作,共31篇,今存5卷,共24篇。
6、《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本仅有5篇。
7、《太白阴经》:唐代李筌作,共10卷。
8、《虎衿经》:宋代许洞写,20卷,共120篇。
9、《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写,共18卷,每篇附图说,是练兵和作战经验的总结。
10、《练兵实记》:戚继光在蕲镇练兵时写,正集9卷,附杂集6卷。
十大兵书详解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
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
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一共7000余字。
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孙膑兵法《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
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
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
武术在唐朝的发展
唐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
而这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武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武术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宫廷武术的发展唐朝是宫廷武术表演的高峰时期,唐玄宗即位当年就下了两次敕令,规定“散乐巡村,特宜禁绝”;唐,崔令钦《教坊记》序言中说:“玄宗之在藩邸,有散乐一部,戢定妖氛,颇藉其力。
及膺大位,且羁縻之。
”唐玄宗手下的艺人曾为他的武装政变冲锋陷阵,事成后因为这些艺人不凡的武艺本领,他恐怕这些艺人会在民间成为不稳定的因素,而威胁到他的政权,所以下令规定只能留在宫廷之中,同时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的朝廷对武艺训练和表演的重视程度之深。
以角抵为代表的比武活动在唐朝时期十分的盛行,是当时娱乐、表演项目之一。
角抵其实跟现在的相扑、摔跤基本相同,就是双方裸袒相搏直至决出胜负,角抵是当时比武方式的一种,供当时的君臣、妃嫔们观赏游戏之用。
“安史之乱”之后,大量宫廷艺人流入民间,宫廷武艺从此走向衰落,而民间武艺开始兴盛。
2军事武术的快速发展2.1武举制的建立唐朝建立的武举制和实行的府兵制,说明了当时中央王朝对军事武术的重视,非正式的武举制度,从隋朝时期已经开始,其正式建立是在女皇武则天当朝执政之时。
武举制是国家为了保卫领土,保护国民的安全和财产而建立的,唐朝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并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武勇人才,通过一定的手段而选出英勇善战的勇士,即“武举制”。
武举的内容有长跺、马射、马枪、步射、平射、筒射、翘关、负重、身材相貌以及语言,并且这些考试项目,每一项都有明确的考试标准,武举考试既有作战的实用技能,也有基本的身体素质,标志着对武士的要求趋于全面。
这使得武术的内容更为规范化、统一化和多样化,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在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之后,更能激发出习武热情,积极地加入到习武的大队伍之中。
在军事武术得到发展的同时,这本身也推动了武艺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武术的推广,唐代实行武举制约七八十年,为统治阶级选拔了不少武艺人才,给勇敢者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空间。
历史趣谈: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之谜:出神入化为何失传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之谜:出神入化为何失传了?导语:李靖是唐太宗的亲密伙伴,为唐朝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今天可见的有限的材料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样出神入化地运用他独到的兵李靖是唐太宗的亲密伙伴,为唐朝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今天可见的有限的材料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样出神入化地运用他独到的兵法克敌制胜的记录,但他的兵法并没有以原著的形式流传下来。
今天,我们看到的有关他的兵法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后人辑佚而成的。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祖父和父亲是北魏和隋的地方官。
他自己也曾在隋朝为官多年。
唐建立后,李世民把他从刑场救下,请求高祖李渊免去了他的死罪。
从此,李靖跟随李世民左右,为唐朝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率兵平定江南、北灭突厥、西击吐谷浑,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可谓无往不胜,展现了他别具风格的兵法艺术。
唐高祖李渊也对他的军事才能赞叹不已:“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被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臣。
在今天可见的有限材料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样出神入化地运用他独到的兵法克敌制胜的记录。
李靖以他辉煌的战绩,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代著名军事家。
但可惜的是,李靖精妙的兵法并没有以原著的形式流传下来。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李靖所著的兵法有七部;《阴符机》、《韬钤秘术》、《韬钤总要》、《卫国公手记》、《六军镜》、《兵钤新书》、《弓诀》。
但这些书早在宋神宗时期就没有完整的了,到今天更是绝大部分已经亡佚。
清代学者汪宗圻根据杜佑的《通典》、杜牧《注孙子》及宋代的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种兵法
中国古代一共有多少种兵法《孙子兵法》:孙武《吴子兵法》:吴起《司马法》:田和《孙膑兵法》:孙膑《尉缭子》:尉缭《六韬》:姜尚《风后握奇经》:轩辕臣风后撰《三略》:黄石公《言兵事书》:晁错《魏武帝集》:曹操《诸葛亮集》:诸葛亮《唐李问对》:阮逸撰《卫公兵法》:李靖《太白阴经》:李筌撰《武经总要》两部:宋朝编纂《翠微先生北征录》:宋·陈傅良《虎铃经》:南燕慕容家《何博士备论》:北宋何去非《兵筹类要》:余壹《素书》:黄石公(一传张良)《权书》:苏洵撰《美芹十论》:辛弃疾《守城录》:陈规、汤璹《阴符经》:相传此书出自轩辕黄帝《历代兵制》:陈傅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三十六计》:无真正作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三十六计实为今人汇集编撰)《纪效新书》:自戚继光军营传出(真实作者无从考证,一说戚继光)《火龙神器阵法》:明朝兵部《练兵实纪》:戚继光《筹海图编》:明·胡宗宪《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兵学新书》:近代,徐建寅===========================================其他零碎的兵书还有:刘基《百战奇略》《兵法心要》刘寅《武经七书直解》焦玉《火龙神器阵法》赵本学《续武经总要》《孙子书校解引类》唐顺之《武编》郑若曾《江南经略》《海防图论》《筹海图编》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何良臣《阵纪》李贽《孙子参同》程宗猷《耕馀剩技》王鸣鹤《登坛必究》《兵法百战经》王守仁《兵符节制》无名氏《草庐经略》唐万龄《闲暇清论》王琼《北虏事迹》《西番事迹》万表《海寇议》卜大同《备倭记》郭光复《倭情考略》尹耕《塞语》《乡约》胡献忠《武略神机》赵士祯《神器谱》《车铳图议》郑璧《经世宏筹》胡宗宪《战略》吕坤《安民实务》《救命书》提要徐光启《兵机要诀》《黄帝御夷界法》何汝宾《兵录》西湖逸士《投笔肤谈》侯继高《全浙兵制》盛万年《岭西水陆兵纪》茅元仪《武备志》《督师纪略》孙承宗、鹿继善、茅元仪《车营百八扣答合编》叶梦熊《运筹纲目》李盘《武德全书》周鉴撰、李盘增订《金汤借箸十二筹》吴惟顺、吴鸣球、吴若礼《兵镜吴子》何东序撰、刘敏宽删定《武库益智录》尹宾商《白毫子兵垒》提要冯梦龙《智谋总览》于谦《历代经武要略》周承邦《兵家要领》龙正《八阵合变图说》提要施永图《武备秘书》宋徵璧《左氏兵法测要》钱旃《城守筹略》庄应会《经武要略》顾炎武《惧谋录》魏禧《兵迹》《左氏兵谋》《兵法》陈禹谟《左氏兵略》曾益《左略》王馀佑《乾坤大略》邓子龙《阵法直指》惠麓酒民《汧澼百金方》李材《将将纪》冯时宁《古今将略》黄道周注断、陈元素纂《广名将传》何乔新《十七史百将传续编》李吕芬《射经》杨明乔《马政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郭增光《纬韬》吴可参《武学经史大成》程辅图《骑射》冯嘉会《万胜真韬》张龙翼《兵机类纂》陈璠《师律提纲》范景文《师律》洪承畴《明将平定略》颜季亨《经世急切时务九十九筹》董承诏《重订批点类辑练兵诸书》《火龙经》古今兵法书籍《八阵总述》《美芹十论》《太公兵法》《百战奇略》《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太公兵法》佚文附录《便宜十六策》《乾坤大略》《太公金匮》《兵制》《潜夫论》《太公阴谋》《策林》《权书》《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道德经论兵要义述》《群书治要六韬》《尉缭子》《范子计然》《三略》《卫公兵法辑本》《古今刀剑录》《三十六计》《握奇经》《鬼谷子》《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吴子》《何博士备》论《守城录》《武侯八阵兵法辑略》《黄帝问玄女兵法》《水战兵法》辑佚《武经总要》(后集上)《几策》《司马法》《武经总要》(后集下)《将苑》《司马法》逸文《言兵事书》《军政、军志辑佚》《素书》《阴符经》《历代兵制》《孙子兵法》《曾胡治兵语录》《练兵实纪》《孙子略解》《战略》《刘子》《孙子算经》《鹖冠子》《六韬》《孙膑兵法》《素书》《吴子》《将苑》《六韬》《兵迹》《武编》《兵录》《阵纪》《战略》《尉缭子》《司马法》《阴符经》《握奇经》《救命书》《守城录》《火龙经》《手臂录《灰画集》《百将传》《虎钤经》《武备志》《知古录》《孙子兵法》《兵经百篇》《平海心筹》《城守筹略》《百战奇法》《孙膑兵法》《乾坤大略》《三十六计》《读史兵略》《闲暇清论》《纪效新书》《安民实务》《兵机要诀》《草庐经略》《投笔肤谈》《兵学新书》《登坛必究》《兵机类纂》《防守集成》《历代兵制》《军需则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练勇刍言》《乡兵管见》《经武要略》《兵镜类编》《火攻挈要》《医时六言》《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武经七书》《耕余剩技》《海国图志》《洋防说略》《兵筹类要》《将鉴论断》《古今将略》《广名将传》《太白阴经》《行军须知》《武经总要》《约兵指南》《戊笈谈兵》《洴澼百金方》《李卫公问对》《兵法百战经》《何博士备论》《黄石公三略》《续武经总要》《兵谋与兵法》《兵法史略学》《火龙神器阵法》《运筹决胜纲目》《治平胜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施氏七书讲义》《汪氏兵学三书》《十一家注孙子》《武备三大秘书》《孙子书校解引类》《翠微先生北征录》《金汤借箸十二筹1) 《孙子兵法》(2) 《孙膑兵法》(3) 《吴子》(4) 《六韬》(5) 《尉缭子》(6) 《司马法》(7) 《太白阴经》(8) 《虎铃经》(9) 《纪效新书》(10) 《练兵实纪素书》《吴子》《将苑》《六韬》《兵迹》《武编》《兵录》《阵纪》《战略》《尉缭子》《司马法》《阴符经》《握奇经》《救命书》《守城录》《火龙经》《手臂录《灰画集》《百将传》《虎钤经》《武备志》《知古录》《孙子兵法》《兵经百篇》《平海心筹》《城守筹略》《百战奇法》《孙膑兵法》《乾坤大略》《三十六计》《读史兵略》《闲暇清论》《纪效新书》《安民实务》《兵机要诀》《草庐经略》《投笔肤谈》《兵学新书》《登坛必究》《兵机类纂》《防守集成》《历代兵制》《军需则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练勇刍言》《乡兵管见》《经武要略》《兵镜类编》《火攻挈要》《医时六言》《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武经七书》《耕余剩技》《海国图志》《洋防说略》《兵筹类要》《将鉴论断》《古今将略》《广名将传》《太白阴经》《行军须知》《武经总要》《约兵指南》《戊笈谈兵》《洴澼百金方》《李卫公问对》《兵法百战经》《何博士备论》《黄石公三略》《续武经总要》《兵谋与兵法》《兵法史略学》《火龙神器阵法》《运筹决胜纲目》《八阵总述》《美芹十论》《太公兵法》《百战奇略》《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太公兵法》佚文附录《便宜十六策》《乾坤大略》《太公金匮》《兵制》《潜夫论》《太公阴谋》《策林》《权书》《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道德经论兵要义述》《群书治要六韬》《尉缭子》《范子计然》《三略》《卫公兵法辑本》《古今刀剑录》《三十六计》《握奇经》《鬼谷子》《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吴子》《何博士备》论《守城录》《武侯八阵兵法辑略》《黄帝问玄女兵法》《水战兵法》辑佚《武经总要》(后集上)《几策》《司马法》《武经总要》(后集下)《将苑》《司马法》逸文《言兵事书》《军政、军志辑佚》《素书》《阴符经》《历代兵制》《孙子兵法》《曾胡治兵语录》《练兵实纪》《孙子略解》《战略》《刘子》《孙子算经》《鹖冠子》《六韬》《孙膑兵法》《治平胜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施氏七书讲义》《汪氏兵学三书》《十一家注孙子》《武备三大秘书》《孙子书校解引类》《素书》《吴子》《将苑》《六韬》《兵迹》《武编》《兵录》《阵纪》《战略》《尉缭子》《司马法》《阴符经》《握奇经》《救命书》《守城录》《火龙经》《手臂录》《灰画集》《百将传》《虎钤经》《武备志》《知古录》《孙子兵法》《兵经百篇》《平海心筹》《城守筹略》《百战奇法》《孙膑兵法》《乾坤大略》《三十六计》《读史兵略》《闲暇清论》《纪效新书》《安民实务》《兵机要诀》《草庐经略》《投笔肤谈》《兵学新书》《登坛必究》《兵机类纂》《防守集成》《历代兵制》《军需则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练勇刍言》《乡兵管见》《经武要略》《兵镜类编》《火攻挈要》《医时六言》《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武经七书》《耕余剩技》《海国图志》《洋防说略》《兵筹类要》《将鉴论断》《古今将略》《广名将传》《太白阴经》《行军须知》《武经总要》《约兵指南》《戊笈谈兵》《洴澼百金方》《李卫公问对》《兵法百战经》《何博士备论》《黄石公三略》《续武经总要》《兵谋与兵法》《兵法史略学》《火龙神器阵法》《运筹决胜纲目》《治平胜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施氏七书讲义》《汪氏兵学三书》《十一家注孙子》《武备三大秘书》《孙子书校解引类》《翠微先生北征录》《金汤借箸十二筹》。
革命烈士李少石曾被爱妻称为“诗翁”
□王树仁李少石,1906年6月生于广东省新会县。
原名国俊,又名振。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被党组织派往香港建立秘密交通站。
1933年5月10日奉令回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
1934年2月28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1937年8月国共合作时经周恩来交涉获释出狱后,被派往香港继续为党工作。
1943年春奉调重庆。
1945年10月8日乘汽车在重庆红岩嘴下土湾遭国民党士兵枪击遇难,时年39岁。
10月12日,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在离开重庆回延安前曾亲笔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这位英年早逝的著名革命烈士曾因才华横溢而被爱妻廖梦醒称为“诗翁”。
狱中明志诗如钢铁1933年,李少石从香港奉调至上海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
1934年2月28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先囚于南京监狱,次年转解苏州反省院。
在狱中,虽然李少石的脚被打伤,肺部被打坏,但他却视死如归,经常写诗抒发豪情壮志。
李少石从上海被解往南京时,写了一首题为《南京书所见》的七言绝句以表达自己忠于革命事业的意志,诗曰:“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
”丹心:一颗红心。
河山碎:指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国土。
箦:音“责”,席。
后汉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李少石的诗是说革命战士在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下,英勇无畏,宁死不屈,不愿昏昏聩聩度日。
此诗一气贯通,直抒胸臆,写出了共产党人临难之时的英雄气概,映照着作者参加革命以来所怀抱的耿耿忠心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在狱中三年,李少石写了多首诗来表达自己渴望战斗和思念亲人的心声。
现抄录四首。
其在《寄母》诗中写道:“赴义争能计养亲,时危难作两全身。
望将今日思儿泪,留哭明朝无国人。
”在《梦湄女》的诗中写道:“记否渠渠学语时,为爷常诵木兰诗。
归来此际情可怯,不似从前旧女儿。
”湄女指其女儿李湄。
在《梦回》的诗中写道:“眼前残影尚分明,游子惊心夜五更。
苏定方学习卫公兵法
苏定方学习卫公兵法
苏定方兵法是苏东坡所提出的军事指导方针,由苏定方《兵法枢密鉴》总结而成,主要包括十一大章、六十四小节共计六十五条,是一
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兵书。
一、根据筹码分为进攻性战法和防御性战法:
1、进攻性战法:以进攻优势为主,采取强攻弱防、先取攻势,抓快抓
紧攻势,及早取胜的战略和战术。
2、防御性战法:以守优势为主,采取防御阻攻、多视多听、分抵分止、地势战强盛的技法来配合计谋,实现守称胜的方针。
二、根据地形分为山林地险战法和草原平地险战法:
1、山林地险战法:以山林地形优势为主,采取以道路阻击敌军、包围
根绝敌军与掩护部队移动、交锋拉锯等技法来取胜。
2、草原平地险战法:以草原平地形优势为主,采取先发制人攻势,疆
域拓广、千头万绪以及反击他国的技法来取胜。
三、根据地气分为雨雪战法和晴日战法:
1、雨雪战法:以雨雪天气优势为主,采取藏伤露害、利用雪水蓄涨洪
水、择优而行、大张旗鼓进攻等技法来取胜。
2、晴日战法:以晴日天气优势为主,采取反黄沙、抓城为主、早发制御敌军等技法来取胜。
中国著名兵书
《风后八阵兵法图》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吴子》又称吴起兵法,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家吴起所作。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
《六韬》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的作品。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
相传是姜子牙所写,但到了战国时已经散失。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
旧题黄石公撰,传与汉初张良得以问世。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孟德新书》是曹操总结半生军事生涯、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并创新军事理论的成果。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唐李问对》、《问对》,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撰。
《卫公兵法》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所撰。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
《纪效新林》明戚继光《戊笈谈兵》是中国清朝有关兵书精要图籍的汇辑和评论。
----------------------------------------------------------中国古代兵法书目西周:《太公阴谋》........吕尚《太公金匮》........吕尚《太公兵法》........吕尚《群书治要六韬》.......吕尚《太公兵法》佚文附录.....吕尚春秋:《吴子》....吴起《鬼谷子》......王诩《鹖冠子》......鹖冠子《司马法》......司马穰苴《司马法》逸文.....司马穰苴《尉缭子》......尉缭《范子计然》....范蠡《孙膑兵法》.....孙膑《孙子兵法》....孙武《水战兵法》辑佚....伍子胥汉:《潜夫论》.....王符《言兵事书》.....晁错《三略》.......黄石公《素书》.......黄石公三国:《将苑》......诸葛亮《阴符经》.....诸葛亮《武侯八阵兵法辑略》.....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诸葛亮《孙子略解》........曹操晋、南北朝:《战略》.....司马彪《刘子》.....刘昼《握奇经》.....马隆《八阵总述》.....马隆《古今刀剑录》......陶弘景唐朝:《策林》......白居易《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卫公兵法辑本》......李靖《黄帝问玄女兵法》.....佚名《道德经论兵要义述》......王真《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李筌宋朝:《几策》.......苏洵《守城录》......陈规、汤璹《历代兵制》.....陈傅良《美芹十论》.....辛弃疾《何博士备论》.....何去非《武经总要》.......曾公亮、丁度明朝:《百战奇略》......刘基《练兵实纪》......戚继光《乾坤大略》......王余佑清朝:《曾胡治兵语录》.....蔡锷其他《三十六计》《孙子算经》《兵制》《军政、军志辑佚》《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岑仲勉------------------------------------------------------------ 《孙子兵法》:孙武《吴子兵法》:吴起《司马法》:田和《孙膑兵法》:孙膑《尉缭子》:尉缭《六韬》:姜尚《风后握奇经》:轩辕臣风后撰《三略》:黄石公《言兵事书》:晁错《魏武帝集》:曹操《诸葛亮集》:诸葛亮《唐李问对》:阮逸撰《卫公兵法》:李靖《太白阴经》:李筌撰《武经总要》两部:宋朝编纂《翠微先生北征录》:宋·陈傅良《虎铃经》:南燕慕容家《何博士备论》:北宋何去非《兵筹类要》:余壹《素书》:黄石公(一传张良)《权书》:苏洵撰《美芹十论》:辛弃疾《守城录》:陈规、汤璹《阴符经》:相传此书出自轩辕黄帝《历代兵制》:陈傅良《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三十六计》:无真正作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三十六计实为今人汇集编撰)《纪效新书》:自戚继光军营传出(真实作者无从考证,一说戚继光)《火龙神器阵法》:明朝兵部《练兵实纪》:戚继光《筹海图编》:明·胡宗宪《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秦汉到唐末出现的军事著作
秦汉到唐末出现的军事著作
从秦汉到唐末出现的军事著作有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也有说法唐太宗时期的李靖也有《卫公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神兵利器:中国古代斩马刀
神兵利器:中国古代斩马刀在中国古代战场上,有一类兵器称为斩马刀,其主要用于劈砍骑兵的马腿。
斩马刀发源于何时?其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应用如何?请看——西汉时期:斩马刀发源于斩马剑斩马刀是对中国古代战场上专门用于劈砍、戳击骑兵马腿的刀类兵器的泛称,其也可用于砍击骑兵和步兵,最早发源于西汉时期的一种尚方宝剑——斩马剑。
《汉书·王莽传》记载:“莽使虎贲以斩马剑挫忠……”这是最早出现“斩马剑”一词的文献。
“莽”是指西汉时期的王莽,公元8年12月,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
卫将军王涉、国师刘歆和大司马董忠等人密谋劫持王莽,因为计划败露,董忠被虎贲军使用斩马剑处死,王涉、刘歆也被迫自杀。
“虎贲”二字,最早出现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据孔子编撰的《尚书》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
”这段文献的意思是说周武王的英勇战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无敌。
此后,各朝各代,凡军中骁楚者,无不被冠以“虎贲”二字,虎贲军成为精锐军队的代名词。
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编撰的《汉书·朱云传》记载:“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相争。
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这段文献的意思是,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公元前7年)在位时,时任丞相、被封为安昌侯的张禹晋升为皇帝的老师,很受汉成帝的尊重。
进退两难的意思
进退两难的意思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
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八折:“娘娘道态度暧昧微臣入宫闱,进退两难为。
”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清·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奈何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和回去大半,说道至资斧困竭,进退两难,不觉摇头道就是。
”【用法】主谓式;并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处境困难【示例】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之际,暗不得不回去。
” ◎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她不懈努力维持镇定,不耐烦东站在那里,又不耐烦睡著,真是~啊!”【近义词】进退维谷、进退为难、进退无据、进退失据、进退双难、骑虎难下、势成骑虎、跋前�F后、左右为难【反义词】进退自如、得心应手、一帆风顺、左右逢源【歇后语】一步跨入姨姐房;又踢收兵锣;又吹起冲锋号;羝羊触藩;屙屎屙个弹花槌灯谜金鼓齐鸣【感情色彩】:中性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处境困难相近词:缓急不进则退进退无门进退失据以退为进进退维谷不知进退知难而退1. 他现在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2. 我东站在那里,到底跑哪条道呢?我进退两难。
3. 主人热情地再三劝酒,她喝也不好,不喝也不好,进退两难。
4. 一瞬间,由于她进退两难的繁杂处境,她全然失望了。
5. 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在折磨着他。
他本来和蔼可亲,讨人喜欢,现在却变得郁郁寡欢,神色紧张。
6. 你的人进退两难.但是守军却存有全部的机动性,存有数量上的优势和火力上的优势.7. 是嫁给穷鬼约翰还是嫁给丑八怪查尔斯,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8. 在客货车里睡觉一晚还是踏上十英里求救,当时真的就是进退两难.9. 其他人进退两难,只好躲进一间农棚中,直到觉得比较安全了,他们才绕过尤汀加入到向塔格利亚门托河方向撤退的大部队中。
古代兵法名言名句
古代兵法名言名句1.《孙子兵法》中有哪些名言名句1.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第一】译文: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
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
2.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作战第二】3.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第三】4.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谋攻第三】5.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谋攻第三】6.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谋攻第三】7.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谋攻第三】8.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第三】9.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古代的名将有哪些
古代的名将有哪些名将意为著名的将领,也喻指在某个方面占领先地位的人物。
那么古代名将您了解谁?小编在这里给你介绍下吧。
古代的名将有哪些班超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
扶风安陵人。
班彪子,班固弟。
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
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奴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
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
从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陆续平定莎车、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姑墨、焉耆等国,西域遂平。
以功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还,十四年回到洛阳,拜射声校尉,不久病死。
班超在西域活动长达31年之久,平定内乱,外御强敌,保护了西域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他们建功立业,青史载殊勋,炎黄子孙铭记于心。
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
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
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
周瑜东吴大将。
字公瑾,庐江舒人。
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
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
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
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
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
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韦睿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
原籍京兆杜陵人,曾祖时迁至襄阳。
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
指挥果断,谋略过人。
卫公兵法
卫公兵法《卫公兵法》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所撰。
李靖,生于公元571年,死于公元6 49年,字药师,唐京兆三原(今属陕西)人。
他曾任隋朝下级官吏,后随唐高祖、唐太宗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唐太宗时,以功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
公元629年,东突厥叛乱,李靖以兵部尚书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领三千精兵,全歼东突厥,擒获其首领颉利可汗。
此后不久,吐谷浑侵扰边境,李靖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帅兵反击吐谷浑,全部征服了吐谷浑。
李靖因功晋封为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后病逝于家中,年七十九。
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李靖精通兵法,善于用兵。
年轻时,其舅隋朝名将韩擒虎就感叹说:“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唐高祖李渊曾赞道:“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
”李靖戎马一生,著有《李卫公望江南》、《六军镜》、《玉帐经》、《兵家心书》、《兵铃新书》、《李卫公问对》、《卫公兵法》。
现在,仅存《李卫公问对》及《卫公兵法》。
《李卫公兵法》,全称为《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又名《卫公兵法》。
它原来是单独流传的,但在北宋中期以前就散佚了。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曾诏令枢密院:“唐《李靖兵法》,世无书,杂见《通典》,离析讹舛,又官号名物与今称谓不同,武人将佐多不能通其意。
令枢密院检详官与王震、曾攸、王白、郭逢原等校正,分类解释,令之可行。
”可惜的是,终宋之世,《李卫公兵法》并未辑成。
到了清代,汪宗沂根据杜佑《通典》、杜牧《孙子注》及《太平御览》、《武经总要》等书所引《李卫公兵法》逸文,辑成《李卫公兵法辑本》共三卷,即上卷《将务兵谋》、中卷《部伍营阵》、下卷《攻守战具》。
这部辑本《李卫公兵法》虽残缺不全,但可以看出李靖大致的军事思想及原本《李卫公兵法》的概貌。
辑本《李卫公兵法》上卷《将务兵谋》主要记述将略、治军、决胜的策略;中卷《部伍营阵》主要论述教练、束伍、布阵的方法;下卷《攻守战具》主要论述武器、装备、工事的制造与使用。
三国诗词《温酒斩华雄》原文及赏析
三国诗词《温酒斩华雄》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诗词《温酒斩华雄》原文及赏析【导语】: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①。
李靖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李靖简介,名人故事李靖个人资料中文名:李靖别名:字药师谥号:景武卫国景武公李靖(57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人(今陕西三原县东北)。
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着名军事家。
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
李靖生平简介李靖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
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不久,斩壮士乎!”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爱慕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
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
武德元年(68)五月,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
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
当进击王世充的战役打响不久,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后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
为了削平后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唐高祖李渊调李靖赴夔州(今四川奉节)安辑萧铣。
李靖奉命,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
李靖为庐江王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
同时,他见巴、蜀之地归附唐皇朝不久,各部族还不太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劝说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的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
这对于稳固巴、蜀政局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年九月,唐高祖诏令调发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并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
包含 难 字的成语
《汉书·陈遵传》:“竦居贫,无宾客,时有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 论道经书而已。”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好思。 示例 我们数学老师讲课生动活泼,常常采用质疑问难和方法。 《宋史.卷四三○.道学四.黄灏传》:“朱熹守南康,灏执弟子
有口难分,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 kǒu nán fēn,意思是有嘴难 分辩,形容难分辩清楚。出自《杀狗劝夫》。
李广难封,汉语成语,拼音是lǐ guǎng nán fēng,意思是以之 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出自《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 别序》。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 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心痒难挝,汉语成语,拼音是xīn yǎng nán zhuā,意思是指心 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出自《西游 记》。
1、双方争斗激烈,相持不下,难以分开。2、形容情意极浓,难以分 离。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一员将使五股托天叉;一员 将使八楞熟铜锤;一员将使五爪银抓;三将大战,杀得难解难分。”
1、双方争斗激烈,相持不下,难以分开。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八回:他三个在半空中往往来来,战经数十 回合,不分胜负。各因性命要紧,其实难解难分。
有家难奔,汉语成语,拼音是yǒu jiā nán bēn,意思是由于种 种原因,有家却不能回去。出自元·秦简夫《东堂老》。
由于种种原因,有家却不能回去。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这是你自 做的来有家难奔。” 施耐庵.《水浒》.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135页第十一 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示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7卷:“弄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叫 我怎处?” 近义词:有国难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公兵法
《卫公兵法》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所撰。
李靖,生于公元571年,死于公元6 49年,字药师,唐京兆三原(今属陕西)人。
他曾任隋朝下级官吏,后随唐高祖、唐太宗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唐太宗时,以功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
公元629年,东突厥叛乱,李靖以兵部尚书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领三千精兵,全歼东突厥,擒获其首领颉利可汗。
此后不久,吐谷浑侵扰边境,李靖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帅兵反击吐谷浑,全部征服了吐谷浑。
李靖因功晋封为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后病逝于家中,年七十九。
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李靖精通兵法,善于用兵。
年轻时,其舅隋朝名将韩擒虎就感叹说:“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唐高祖李渊曾赞道:“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
”李靖戎马一生,著有《李卫公望江南》、《六军镜》、《玉帐经》、《兵家心书》、《兵铃新书》、《李卫公问对》、《卫公兵法》。
现在,仅存《李卫公问对》及《卫公兵法》。
《李卫公兵法》,全称为《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又名《卫公兵法》。
它原来是单独流传的,但在北宋中期以前就散佚了。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曾诏令枢密院:“唐《李靖兵法》,世无书,杂见《通典》,离析讹舛,又官号名物与今称谓不同,武人将佐多不能通其意。
令枢密院检详官与王震、曾攸、王白、郭逢原等校正,分类解释,令之可行。
”可惜的是,终宋之世,《李卫公兵法》并未辑成。
到了清代,汪宗沂根据杜佑《通典》、杜牧《孙子注》及《太平御览》、《武经总要》等书所引《李卫公兵法》逸文,辑成《李卫公兵法辑本》共三卷,即上卷《将务兵谋》、中卷《部伍营阵》、下卷《攻守战具》。
这部辑本《李卫公兵法》虽残缺不全,但可以看出李靖大致的军事思想及原本《李卫公兵法》的概貌。
辑本《李卫公兵法》上卷《将务兵谋》主要记述将略、治军、决胜的策略;中卷《部伍营阵》主要论述教练、束伍、布阵的方法;下卷《攻守战具》主要论述武器、装备、工事的制造与使用。
从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李靖既精通谋略,又是一位武器专家。
他由于对孙吴兵法有深刻的认识和指挥大军作战的丰富经验,在继承前代兵家的优秀遗产的同时,结合其时代特点,在战略战术上有其创新与发展。
在《李卫公兵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靖的以下思想:一、重视将领的才能、素质、作用。
《将务兵谋》一开篇就说:“夫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乎人理。
若不料其能,不达权变,及临机赴敌,方始趑趄,左顾右盼,计无所出,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藉,何异趣苍生而赴汤火,驱牛羊而啖狼虎者乎?”在这段话里,李靖对将领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作为将领,他认为,不仅应具有深谋远虑,明察情况的才识,还应有团结士众的组织能力和果断的性格,否则,带兵打仗,就等于驱赶人们去赴汤蹈火,驱赶牛羊去喂虎狼。
所以,“勇而轻死,贪而好利,仁而不忍,知而心怯,信而喜信人,廉洁而爱人,慢而心缓,刚而自用,懦志多疑,急而心速的将帅是不能委以重任的。
在李靖看来,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将领是十分重要的,必胜之道的第一点就是“察将之材能”,没有对将领的深刻了解,轻率地委以重任,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二、强调在对敌情充分了解后,采取不同的策略。
李靖在谈到必胜之道的几个方面中,“审敌之强弱”位居第二,可见李靖对了解敌情的重视。
李靖说:“若上骄下怨,可离而间;营久卒疲,可掩而袭;昧迷去就,士众猜嫌,可振而走;重进轻退,遇逢险阻,可邀而取。
若敌人旌旗屡动,士马屡顾,其卒或纵或横,其吏或行或止,追北恐不利,见利恐不获;涉长途而未息,入险地而不疑,劲风剧寒,剖冰济水,烈景炎热,倍道兼行,阵而未定,合而未毕,若此之势,乘而击之,此为天赞我也,岂有不胜哉。
”这就是说,在充分了解敌情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对策,取得胜利是必然的。
否则,“不知而击者败”。
为什么要了解敌情呢?
李靖认为:“料敌者,料其彼我之形,定乎得失之计,始可兵出而决于胜负矣。
当料彼将吏孰与己和,主客孰与已逸,排甲孰与已坚,器械孰与己利,教练孰与已明,地形孰与己险,城池孰与己固,骑畜孰与己多,粮储孰与己广,功巧孰与己能,秣孰与己丰,资货孰与己富。
以此揣而料之,焉有不保其胜哉!”这里强调的是“知己知彼”,知己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知彼。
以上的诸多对比,说明的就是不能轻举妄动,必须要充分了解敌我的情况,尤其是敌人的情况。
怎样才能了解敌情?李靖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他说:“揣敌之术易知矣,若辞怒而不战者,待其援也;杖而立,汲而先饮者,倍程逼速,饥渴之兼也……若遇小寇而不可击者,为其将智而谋深,士勇而军整,锋甲尖锐而地险,骑畜肥逸而令行,如此,则士蓄必死之心,将怀擒敌之计。
此当固而待之,未得轻而犯也。
如逢大敌而必斗也者,彼将愚昧而政令不行,士马虽多而众心不一,锋甲虽广而众力不坚,居地无固而粮运不继。
卒无攻战之志,旁无车马之援,此可袭而取之。
抑又闻之,统戎行师,攻城野战,当须料敌,然后纵兵。
夫为将,能识此之机变,知彼之物情,亦何虑功不逮,斗不胜哉!”什么样的敌人能打,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打,用什么样的方式与策略,这都要看不同的情况。
所以,了解敌情是决策的基础。
“当须料敌,然后纵兵”。
不这样,其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作为将领,其基本的能力是“能识此之机变,知彼之物情”。
有了这样的能力,取胜自在情理之中。
三、重视地形、天气等客观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在李靖的思想中,地形与天气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他所认为的必胜之道中,就有“断地之形势,观时之宜利”。
他认为“兵有三势,一曰气势,二曰地势,三曰因势”。
三势之中,地势占其一。
什么是地势呢?“若关山狭路,大阜深涧,龙蛇盘阴,羊肠狗门,一夫守险,千人不过,此所谓地势也。
”地理不能不考虑,地势更不能失。
为什么?因为“失地之利,士卒遗惑,三军困败。
饥饱劳逸,地利为宝”。
失去了地利,军队就陷入了迷乱疑惑,打败仗就不足为奇了。
军队的饿饱劳逸与地利这一因素比起来都是次要的,地利才是真正的宝贝。
既然地理是如此重要,就要利用不同的地形来设计破敌:“被此俱利之地,则让而设伏,趋其所爱,而傍袭之;彼此不利之地,则引而佯去,待其半出而邀击之;平易之所,则率骑而与阵;险隘之处,则励步以及徒。
”总而言之,“凡战之道,以地形为主,虚实为佐,变化为辅……不明地利,其败不旋踵矣”。
李靖在这里把地形放在第一位,虚实、变化居其次。
这样重视地形,这样以地形为主来考虑战略战术的设计,这在以前的兵书中是从未曾有过的。
这应该说是李靖的一大创新。
四、强调赏罚并重的治军方法。
李靖认为:“用兵上神,战贵其速。
简练士卒,申明号令,晓其目以麾帜,习其耳以鼓金,严赏罚以戒之,重刍豢以养之”。
这就是说,要用赏罚这两种手段来约束激励部队,让士兵既感到罚的威严,又看到赏的希望。
赏罚不当必定造成怨声四起,这往往是失败的原因。
怎么才能做到赏罚适当呢?就是“尽忠、益时、轻生、重节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惰、败事、贪财者,虽亲必罚。
服罪输情,质直敦素者,虽重必舍;游辞巧说,虚伪狡诈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赞,恶无纤而不贬,斯乃励众劝功之要术……刑赏不在重,在必行;不在数,在必当……故须劝之以重赏,威之以严刑,随时而与之移,因机而与之化,可谓不滥矣。
”赏罚不仅要实行,而且还要运用得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如果赏罚这两种手段运用得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能赏罚不欺,明于察听,则千里之外,隐微之事,莫不阴变而为忠信。
若赏罚直于耳目之前,其不闻见者,谁肯用命哉?故上无疑令,则下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由是言之,则持军之急务,莫大于赏罚矣。
”赏罚并重历来是中国古代兵家强调的治军方法,但把它看作是“持军之急务”,也就是治理军队最紧要的事情的,李靖是第一人。
五、强调军队的管理、纪律、人员及武器的配置等。
《李卫公兵法》的卷中、卷下主要谈的就是这些问题。
例如,他强调“诸每营病儿,各定一官人,令检校煮羹粥养饲,及领将行”。
“诸军内不得扇动军士,恐吓队伍,谬作是非,败损营垒”。
“诸有人拾得阑物,隐不送虞侯,旁人能纠告者,赏物二十段。
知而不纠告者,杖六十,其隐物人斩。
”他还创造了各种阵法战术,如七军六花阵、楔形队形、纵队战术、逐次抵抗战术等。
这些阵法、战术在中国军事史上往往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卫公兵法》不仅保存了李靖的部分军事思想,也保存了许多唐代军事资料,自古以来素为兵家重视。
今天仍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