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
任务3:针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评析
评析范例一:《活着》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生存的挣扎。

作品以一个农民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对普通人民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首先,作品以细腻的文字描写和丰富的细节展示了主人公福贵的生活遭遇,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的苦难和悲伤。

他被迫看着儿子去战争,无助地目睹妻子被卖给豪门,从一个富有的村庄主人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这些描写使读者更能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其次,作品通过展示社会历史变迁和制度的种种暴行,批判了社会不平等和人性的丑陋。

作者通过借用历史事件,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以及主人公所经历的苦难来说明这些问题。

通过对社会和制度的控诉,作者试图唤醒读者对社会的关注,并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作品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坚韧和乐观态度,传递了生命的意义和力量。

尽管主人公生活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和磨难,但他依然坚持活着,并为了生存不断奋斗。

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予了读者希望和勇气,让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活着》通过其细腻的描写、批判社会不平等和人性的丑陋以及传递生命的力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关注。

同时,它也传达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人们希望和勇气。

2023年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三答案

2023年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三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文学研究会重要旳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旳叶绍钧和俞平伯外,尚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C)。

A.王统照B.庐隐C.许地山D.许杰2.1923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布了新诗旳最终形成。

《女神》旳作者是(A)。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3.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毕了《莎士比亚》全集旳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毕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旳著名作家是(D)。

A.穆旦B.林语堂C.冯至D.梁实秋4.被称为“鬼才”旳新感觉派后起之秀是(D)。

A.戴望舒B.刘呐鸥C.施蛰存D.穆时英5.以第一人称记述女主人公苏怀青从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旳婚姻生活旳小说是(D)。

A.《倾城之恋》B.《歧途佳人》C.《呼兰河传》D.《结婚十年》6.中国诗歌会旳重要诗人有蒲风、王亚平、温流和(A)等。

A.杨骚B.郭沫若C.殷夫D.蒋光慈7.有位诗人十来没写诗了,“有一次,在一种冬天旳下午,望着几架银色旳飞机在蓝得像结晶体一般旳天空里翱翔,想到古人旳鹏鸟梦,我就伴随脚步旳节奏,信口说出一首有韵旳诗,回家写在纸上,正巧是一首变体旳十四行”,于是,诗人旳灵感蜂拥而至,一共写出了27首十四行诗。

这位诗人是(A)。

A.冯至B.卞之琳C.穆旦D.杭约赫8.《新月诗选》旳编选者是(B)。

A.徐志摩B.陈梦家C.饶孟侃D.卞之琳9.张恨水在40年代写了不少社会挖苦小说,代表作品有《八十一梦》和(B)。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C.《金粉世家》D.《啼笑因缘》10.七月诗派重要旳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旳(D)。

A.田间B.胡风C.艾青D.阿垅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1.鲁迅笔下旳农民形象重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ACD)等。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12.湖畔诗社旳重要诗人有(ABCD)等。

A.应修人B.汪静之C.冯雪峰D.潘漠华13.阿英旳“南明史剧系列”重要有(ABC)等。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络课形考任务3及4题库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络课形考任务3及4题库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络课形考任务3及4题库答案盗传必究形考任务三题目1在《创业史》(第一部)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存在着理念化的弊病?()选择一项:正确答案:梁生宝题目2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敌后传奇故事主要有知侠的()等。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铁道游击队》题目3在五六十年代坚持采用秘密方式写作的“七月诗派”诗人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绿原题目460年代前期,专注于知识分子的报告文学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祁连山下》题目5“反思文学”中,鲁彦周的具有“公子落难型”特征的作品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天云山传奇》题目6《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钟雨题目7“陈奂生系列”作品分两个时期完成,其中,写于90年代的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种田大户》题目8在80年代戏剧舞台上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潘金莲》题目9在邓友梅表现老北京市井生活的小说中,以乌世保为主人公的作品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烟壶》题目10《孩子王》中,王福与“我”打赌是()。

选择一项:正确答案:为了得到一本字典题目11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

这两个传统又称()。

选择一项或多项:正确答案:战争文化传统正确答案:启蒙文化传统题目12闻捷被人们称为“诗体长诗”的《复仇的火焰》共有三部,它们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正确答案:《觉醒的人们》正确答案:《叛乱的草原》正确答案:《动荡的年代》题目131985年崛起的“第五代导演”拍摄的探索影片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正确答案: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正确答案:陈凯歌的《黄土地》正确答案:田壮壮的《猎场札撒》题目14韩少功“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正确答案:《归去来》正确答案:《女女女》正确答案:《爸爸爸》题目15体现出80年代戏剧创作“文化热”的主要作品有()。

2021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3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1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3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1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3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3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C)。

A.赵树理 B.孙犁 C.周立波 D.柳青2. 王蒙12岁起就“奉为圭臬”的苏联小说是(C)。

A.《这里的黎明静悄悄》B.《在医院中》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3. .《茶馆》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其中,作品的主人公“裕泰大茶馆”老板是(A)。

A.王利发 B.常四爷 C.秦仲义 D.马五爷4. 从延安走出来的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和在当代诗坛上探索现代意象诗的先行者是《福建集》的作者(C)。

A.郭小川 B.贺敬之 C.蔡其矫 D.流沙河5.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C )。

A.《烟壶》B.《美食家》C.《棋王》D.《黑骏马》6.《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 C )。

A.方方B.苏童C.刘恒 D.池莉7.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 B )。

A.《红粉》B.《妻妾成群》C.《米》D.《罂粟之家》8.刘震云在2021年发表长篇小说是( D )。

A.《活着》 B.《废都》C.《风景》D.《手机》9.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 C )。

A.《泰山极顶》 B.《雪浪花》C.《香山红叶》D.《荔枝蜜》10.散文集《游牧长城》的作者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 A )。

A.周涛 B.余秋雨C.于坚 D.贾平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是(BCD)。

A.梁生宝 B.郭世富 C.姚士杰 D.郭振山2.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的表现农业合作化的话剧主要有( BCD )A.夏衍的《考验》B.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C海默的洞箫横吹》D.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3.余华“世俗化叙事”时期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ACD )等。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2022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图文

2022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图文

2022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图文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陈应松以描写湖北神农架的山民生活见长,他的《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鸡叫》《豹子最后的舞蹈》等,为他赢得了“底层写作”的代表性作家的声誉。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电大 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三答案

电大 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三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C)。

A.王统照B.庐隐C.许地山D.许杰2.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A)。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3.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B.林语堂C.冯至D.梁实秋4.被称为“鬼才”的新感觉派后起之秀是(D)。

A.戴望舒B.刘呐鸥C.施蛰存D.穆时英5.以第一人称记述女主人公苏怀青从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说是(D)。

A.《倾城之恋》B.《歧途佳人》C.《呼兰河传》D.《结婚十年》6.中国诗歌会的主要诗人有蒲风、王亚平、温流和(A)等。

A.杨骚B.郭沫若C.殷夫D.蒋光慈7.有位诗人十来没写诗了,“有一次,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望着几架银色的飞机在蓝得像结晶体一般的天空里飞翔,想到古人的鹏鸟梦,我就随着脚步的节奏,信口说出一首有韵的诗,回家写在纸上,正巧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于是,诗人的灵感蜂拥而至,一共写出了27首十四行诗。

这位诗人是(A)。

A.冯至B.卞之琳C.穆旦D.杭约赫8.《新月诗选》的编选者是(B)。

A.徐志摩B.陈梦家C.饶孟侃D.卞之琳9.张恨水在40年代写了不少社会讽刺小说,代表作品有《八十一梦》和(B)。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C.《金粉世家》D.《啼笑因缘》10.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B.胡风C.艾青D.阿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ACD)等。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12.湖畔诗社的主要诗人有(ABCD)等。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模板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模板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模板题目1 《檀香刑》的叙述者分别是()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眉娘B. 钱乙C. 赵甲D. 孙丙题目2 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题目3 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题目4 五四时期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文坛的女作家主要有陈衡哲、石评梅、冯沅君、谢冰莹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庐隐B. 张爱玲C. 冰心D. 凌叔华题目5 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题目6 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谢民的《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题目7 90年代以后以女性的敏感去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情感或生存体验,凸显出强烈的“个人化写作”的色彩的女作家主要有徐小斌,以及卫慧、棉棉、周洁茹、魏微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海男B. 林白C. 徐坤D. 陈染题目8 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题目9 一同被当作是女性文学代表作的两部小说是《一个人的战争》和()。

选择一项:A. 《与往事干杯》B. 《无处告别》C. 《嘴唇里的阳光》D. 《私人生活》题目10 王安忆以南昌、陈卓然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为主要人物的成长小说是()。

选择一项:A. 《启蒙时代》B. 《叔叔的故事》C. 《长恨歌》D. 《乌托邦诗篇》题目11 20世纪60年代初在京剧现代戏勃兴中出现的优秀剧目主要有()等。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pptx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pptx

D.《嘴唇里的阳光》 一直梦想创造"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创作了《亚洲铜》、《五月的麦地》、《土地 》、《太阳》等作品的诗人是(D)。 A北岛 B.舒婷 C.顾城 D诉 以北京烤鸭的美食文化为题材,反映的是商业文化百味俱全的深层结构,人生苍凉无奈的辛酸况味的话 剧是(C)。 A.《恋爱的犀牛》 B.《茶馆》 C.《天下第一楼》 D.《车站》 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D)。 A.《一九八六年》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 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
形考任务三
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4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形考任务三 试题及答案
提醒:试题随机抽取!!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题库中抽取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C.《沙家浜》 D.《智取威虎山》 福贵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小说(D)。 A.《在细雨中呼喊》 B.《兄弟》 C.《许三观卖血记》 D.《活着》 贾平凹以自己的故乡丹凤县小镇棣花街为原型,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的作品是(C) 。 A.《浮躁》 B.《废都》 C.《秦腔》 D.《商州》 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0。 A.《考验》
A)水心 B.凌叔华 C庐隐 D.张爱玲 阎连科以现代主义色彩书写平中见奇、实中有虚的耙楼山脉的乡村神话主要有(ABD)等。 A.《年月日》 B.《日光流年》 C.《刺猬歌》 D.《坚硬似水》 余华先锋小说的名篇主要有(ABD)等。 A.《河边的错误》 B.《世事如烟》 C.《虚伪的作品》 D.《鲜血梅花》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1四、简答题1.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

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周立波与孙犁等其他农村题材小说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虽然他们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孙犁的爱像一盏聚光灯,主要集中在某一位年轻活泼的女孩子身上,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幅璀璨夺目的少女大特写;如孙犁小说以描绘白洋淀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铁木前传》以散文笔法来反映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人情悲喜剧,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

其中塑造的女性——小满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漂亮不安分的个人主义者,她身上虽然存在进步的因素,但在崇拜集体主义的当代主流文化中,是不可能成为作品主角的。

而周立波的爱就像漫天的春雨,无声无息在洒向家乡的每位父老乡亲,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合影。

如《山乡巨变》的基本构思和人物关系,保持了与时代精神的一致性,包括了农村的阶级斗争,甚至还写到了党内右倾路线的错误,但作者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既没有渲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也没有拔高先进农民的形象和丑化落后农民的形象,而是以真切的感情去赞美农民身上的美好品质。

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个个栩栩如生,鲜明生动,却又形态各异,既有先进的农村干部,如稳重亲切的乡长李月辉、大公无私的社长刘雨生,也有变化中的“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如充满喜剧色彩的“亭面糊”、恋土守旧的陈先晋、坚持单干的“菊咬筋”等,但是,作者对他们态度都是充满爱意,没有厚薄之分。

2.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50)《茶馆》巧妙地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

其特点在于:(1)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

(2)“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线索清晰,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精)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精)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精)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精)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17.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无味巷》、《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

18.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19.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发轫者之一。

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拣麦穗》等“大雁”系列的散文,大多是对作家童年的回忆,情感细腻。

20.余秋雨出版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 B )。

A.格非B.洪峰C.苏童D.余华2.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C )。

A.《拉萨河的女神》B.《上下都很平坦》C.《冈底斯的诱惑》D.《西海无帆船》3.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A )。

A.《十八岁出门远行》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 D.《一九八六年》4.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D )。

A.《一九八六年》B.《难逃劫数》C.《四月三日事件》D.《鲜血梅花》5.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C )。

A.《烟壶》B.《美食家》C.《棋王》D.《黑骏马》6.《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 C )。

A.方方B.苏童C.刘恒D.池莉7.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B )。

A.《红粉》B.《妻妾成群》C.《米》D.《罂粟之家》8.刘震云在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是(D )。

A.《活着》B.《废都》C.《风景》D.《手机》9.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C )。

A.《泰山极顶》B.《雪浪花》C.《香山红叶》D.《荔枝蜜》10.散文集《游牧长城》的作者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A )。

A.周涛B.余秋雨C.于坚D.贾平凹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余华的先锋小说主要有(ABC )等。

A.《现实一种》B.《难逃劫数》C.《世事如烟》D.《褐色鸟群》2.90年代以后,先锋作家纷纷涉足长篇小说创作,其发端的作品有(BCD )。

A.叶兆言的《半边营》B.苏童的《米》C.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D.格非的《敌人》3.余华“世俗化叙事”时期的长篇小说主要有(ACD )等。

A.《在细雨中呼喊》B.《内心之死》C.《许三观卖血记》D.《活着》4.“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ABD )等。

A.刘心武的《班主任》B.卢新华的《伤痕》C.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D.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5.“性文学”的代表主要有(BCD )等。

A.刘震云的《一地鸡毛》B.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C.王安忆的《小城之恋》D.铁凝的《麦秸垛》6.池莉的“生活流”小说主要有(ABD)等。

A.《烦恼人生》B.《太阳出世》C.《日光流年》D.《不谈爱情》7.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等。

A.《风景》B.《祖父在父亲心中》C.《手机》D.《乌泥湖年谱》8.杨朔散文的主要作品有(BCD )等。

A.《红玛瑙》B.《荔枝蜜》C.《雪浪花》D.《茶花赋》9.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是(ACD)等。

A.《菜园小记》B.《社稷坛抒情》C.《窑洞风景》D.《记一辆纺车》10.余秋雨的散文集主要有(ACD)等。

A.《文化苦旅》B.《风雨天一阁》C.《山居笔记》D.《文明的碎片》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51)“伤痕文学”: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在文学界乃至全社会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班主任》与稍后发表的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王亚平的小说《神圣的使命》等一批作品暴露了“文革”在人们心中刻下的伤痕,史称“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一扫此前文坛上粉饰现实的文风,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反思文学”:以深入反思“文革”以及历次政治运动悲剧为题材的作品。

如鲁彦周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短篇小说《李大造屋》、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等一这些作品显示了当代作家在深挖历次政治运动的政治、社会、文化、心理根源方面达到的思想与文学高度,具有深邃的历史感,史称“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描绘改革风云、塑造改革英雄、记录改革艰难的作品,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2.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40-141)《一九八六》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在“文革”期间却受到红卫兵的迫害,以致多年后,当他以疯子的形象重返故乡时,自残便成为他重演“文革”记忆的方式。

小说延续了“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

小说主人公以“疯颠”形式展开的,这种“疯颠”既是疯子的现实存在状况,也是独立与周围群众的标志。

当疯子以自残的方式将历史展现在群众面前时,即对历史施加暴力刑罚。

疯子其实是一个启蒙者的隐喻,他以自身肉体的毁灭为代价,展示了用暴力颠覆“文革”历史的启蒙仪式,而围观的群众,昭示了一个蒙昧群体的存在。

这种“围观”现象,就是“看/被看”的场景:无论启蒙者作出何种牺牲,招来的都只是看客们心满意足的“欣赏”。

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高密东北乡”?这对于他小说的独特性有多大作用?是否也妨碍了他创作的创新?(《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05-106) 莫言,可以把他定位为本色的、原生态的农民作家。

莫言表现乡村生活,其独特性在于浓烈的乡村本色、农民本色。

莫言曾说:“我的祖辈都在农村休养生息,我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在农村差不多生活了20年,我的普通话都有地瓜味。

这段难忘的农村生活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基础,我所写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甚至使用的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夹杂着那里的泥土气……我本质上一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莫言在乡村中整整生活了20年,并且彻头彻尾地当了近十年的农民,对于乡村生活、对于乡村的劳动,有着切近、深入的体验。

进一步而言,莫言所表现的,是“自由的农民之子”的浪漫情怀和憧憬。

他不是从外部去发现(或者欣赏或者哀叹)乡村生活的问题或诗意,感叹农民生活的自在悠然或者苦不堪言,而是置身于农民中间,和他们一道穿越历史的风风雨雨,顽强地生存并且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丰盈血性。

《红高粱》里的“我爷爷”、“我奶奶”蔑视礼法,敢于追求自己荡气回肠的爱情;《檀香刑》中的孙丙敢作敢当,非人的酷刑可以承受,但生命的尊严不可摧折;《生死疲劳》中的蓝脸在似乎是不可抗拒的农村集体化浪潮中,在时代氛围异常严峻的20余年间坚持做一个单干户,做自己的土地的主人,意志何其坚韧!关怀和同情,是文化人的悯农情结。

身处农民之中才会发现,如果一味地抱怨诉苦,自怜自叹,那日子何以过得下去?何况,即使是在最痛苦、最惨痛的情境之中,生活也并不全然都是血泪,它有自己的韵味,有内在的情致。

莫言的小说,经常会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创造一种新奇的感觉世界的方式。

《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儿童视角、孩子目光,在莫言的作品当中就形成了一个先后相承、不断采用的叙述方式。

不管作品讲的是什么年代,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儿童的参与、观察和思考,都给这些作品带来了一种奇异的、别致的、对读者有很多的诱惑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元素。

比之于感性和理性较为协调的成人,孩子处于感性敏锐、理性不足的时期,他们对世界的感性认知,既强化和突出了对象的形象性,也与文学作品的直感性和形象性优先相吻合。

如黑孩在河边砸石头时,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赋予声音以图像的一段描写:“黑孩的眼睛本来是专注地看着石头的,但是他听到了河边传来的一种奇异的声音,很像鱼群在唼喋,声音细微,忽远忽近,他用力地捕捉着,眼睛与耳朵并用,他看到了河上有发亮的气体起伏上升,声音就藏在气体里。

只要他看到那神奇的气体,美妙的声音就逃跑不了。

他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嘴角上漾起动人的微笑”。

《红高梁》故事的主体,写的是“我爷爷”余占鳌、“我奶奶”戴凤莲那一代人的故事,但经常跳出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却是一个名叫小豆官的孩子:如果把这个人物拿掉,这个作品的主体恐怕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但是恰恰是由于小豆官的在场、评述,使得这个作品非常生动、鲜活,有了一种盎然的童趣。

《丰乳肥臀》、《四十一炮》等作品里的一些成人叙述者,也有着一种长不大的儿童的心态,而《生死疲劳》中在六道轮回中的西门闹,由于兼有人类和各种动物的特性,因而他(它)眼中的世界也更加富有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