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人格障碍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男,35岁,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长期对邻居乙产生敌意。
乙,男,40岁,居住在甲的隔壁。
近年来,甲与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多次发生争吵。
某日,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甲情绪激动,手持菜刀追砍乙。
乙无奈之下,拿起身边的铁棍进行自卫。
在争执过程中,乙将甲击伤,甲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经鉴定,甲的伤势构成轻伤二级。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乙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三、案件审理过程1. 审理阶段(1)一审阶段一审法院审理认为,甲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长期对乙产生敌意,在争执过程中,甲持刀追砍乙,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乙在争执过程中,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甲击伤,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2)二审阶段甲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 执行阶段甲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在缓刑期间,甲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社区矫正,表现良好。
四、案例分析1.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甲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在争执过程中,持刀追砍乙,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性质。
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 乙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乙在争执过程中,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甲击伤,其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五、案件启示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人格障碍的认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2. 建立健全社区调解机制,及时化解邻里矛盾,避免矛盾升级。
3.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依法维权。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的基本情况姓名:小W 性别:女年龄:17外貌特征:身体发育正常,黑而俏丽,属瘦高型,眼睛大而明亮。
头发有黄色挑染,有层次感的中短发,头顶上方扎洋葱辩。
时常在右手无名指上带戒指,眼睫毛画得又黑又长。
二、个案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父51岁,30年前文化大革命平反后狱中释放,与一外地打工妹结婚,育有两女儿。
小X是小女儿,比姐姐小3岁。
姐姐就读职校。
父的身体常年不好,腿脚不便,没有经济来源。
母亲没有文化,靠洗衣服等做钟点工来维持家庭生活。
姐姐在大学里打工赚生活费。
住在不足60平米的政府救济房,拿低保。
姐妹俩靠减免学杂费,政府补贴维持学习。
2、受教育情况:个案进入初中时,被老师认为是较聪慧的学生,但学习态度不明确,成绩在班级中下游,在初三中考前三个月,凭借补缺补差冲刺考入高中,是全班考入高中的三个学生之一,也是父亲的骄傲。
初中时,已显个性张扬。
无论老师和家长如何着急,但她一点不在意。
她说“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入高中”。
过度的自信也让家长无可奈何。
学习上,理科成绩较差,没兴趣。
文科成绩还不错,特别是作文,有一手的好字和文采。
个案特别喜欢绘画。
个案曾与初中的老师发生冲突。
班主任老师指责个案不努力学习,还要减免学费。
个案极度的反应过度,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在班级里拉拢部分学生一起“造反”,在学校领导和家长面前指责老师的言语不当,因此自己不想学习。
初中前,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还是很严,规定时间放学到家,在校外逛街迟一点都要遭到父亲的责骂,甚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
母亲几乎不过问教育问题,由于没有文化,母女感情比较淡漠。
3、家长的期望:对个案的健康发展显的没有信心,个案在校内校外的表现也管束不到,仅仅是希望个案能不要在社会上结识不良青年,在学校要遵守规章制度,最好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考不到也没辙,只能提早工作了。
三、测试与观察1、测试:根据个案的抵触心理较强,做任何心理问卷调查都不利于下一步的辅导,而个案对绘画有很大的兴趣,因此采用心理投射测验——《房·树·人》。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B 某,男,30 岁,11 岁时父亲病逝,全家生活由母亲支撑,家境清贫;B 懂事较早,常替母分忧,颇具独立性,任何生活琐事均能自己料理,不愿给母亲添麻烦;性情较固执,虽有错误,却不易接受批评,不愿透露心事,与人交往,总怕受人藐视,对有财有势者退避三舍,不与往来;18 岁考上大学,成绩中等,与同学关系尚过得去,无一知心朋友:在校学习期间,有位同学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审查,组织上向 B 了解情况,B 对此心情紧张,认为自己会被牵连进去,终日,惶惶,对同学更加疏远,别人三两交谈或多看他一眼,便起疑心,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已;假日亦不外出,怕别人怀疑或跟踪;听到同学谈某人交代问题时则认为是暗示自己也应该主动交代,因而常表白自己没有问题:大学毕业分到一国防工厂任技术员,因工厂均有士兵守卫,会客制度严格,B 渐渐显得心情紧张,联系到大学时曾被调查的历史,自认受牵连,觉得分到此厂工作,也是有意将他置于监视之下:平时谨小慎微,很少与同事接触,下班回家后从不外出:一次工作赶任务,休息不足,偏执观念严重,觉得上下班时有人跟踪,经常将帽沿拉得低低的,以躲开',跟踪;遇到穿军服的人便认为是跟踪者;对亲友来信或寄出的信总要查看一下邮戳,问一下对方是何时收信的,如收信迟,则认为来往信件被拆检过:工作中总认为别人会搞鬼或故意贬低他的成绩,常加以防范,对别人请教他的问题亦认为是有意考察他而不愿讲:在家中显得很固执,要按自己的意见办,曾把跟踪,'事告诉家人,对家人的安慰和开导极不高兴,甚至骂人,家人认为其精神异常,欲带B去精神科就诊,遭其拒绝;B 虽有上述症状,但工作完成得较好,后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为解决夫妻分居调动了工作,在新单位觉得工作顺心,得到重用,偏执观念明显减少,与他人关系尚好,但仍是处处小心谨慎,防范别人摘鬼;经20 年追踪观察,未见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幻觉和妄想等根据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该病例符合此诊断。
老范之四个案例
案例一: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以焦虑,恐惧和自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1.自我封闭,不敢交友,害怕社交,有社交的欲望而得不到满足;由此而产生焦虑、孤独、不敢面对挫折,由此而逃避现实,觉得只有躲在没人的地方才安全。
2.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而手足无措,而且还表现为不能在公众场合打电话,不能在公众场合和人共饮,不能单独和陌生人见面,不能在有人注视下工作等较为极端的行为,在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出现时还常伴心慌、颤抖、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社交恐惧症的成因:1.生理原因: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 5-羟色胺) 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2.心理原因: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3.家庭原因: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 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4.社会原因: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社交恐惧症的治疗:一般的程序是通过逐步递增社交的情境而增加对恐惧的耐受性从而达到消除社交恐惧反应的效果。
1.首先要不断地告诉自己,这种恐惧是可以消除的,并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了解与人交往的方法2.其次要查找出自己产生社交恐惧的事物种类,并试图挖掘心灵深处的根源然后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并不断地鼓励自己勇敢面对这种场景,以便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3.最后采用强迫疗,小步渐进,先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适应后减少人数,在商场里购物,接着再减少人数! 参加一些大规模的聚会,然后参加小聚会! 并试图发表你的观点% 最后和自己很惧怕的人交往! 并时刻给自己以奖励" 利用这种方法!经常不断地练习! 就会使病症有很大的改观案例二: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表现为对他人极端的不信任,对发生的社会事件经常做出错误的解释,哪怕是和别人发生了非常小的摩擦,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个体也会对别人表现出一种愤恨的反应。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doc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诊治来访者情况:刘某,男,二十五岁.本人不愿意求治,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心理医生的耐心说服下他自述了自己的情况。
“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
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
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
我一向我行我索,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
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
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
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
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
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
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
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
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
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2 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
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
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很特殊。
如果他们俩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
”分析诊断:从刘某的自述,以及心理医生与刘某的交谈中,都明显感觉到,刘某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经常感到自己被人轻视,受到别人的攻击。
人格方面问题行为的案例
人格方面问题行为的案例
人格方面问题行为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
王先生是一个中年男性,他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严重的情绪波动和人际交往困难。
他常常感到自己被周围的人所忽视和排斥,对别人的言行过度敏感,经常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或对他不怀好意。
他经常与人争吵,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他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常常感到自己一事无成,失去了自信心。
通过进一步评估和诊断,医生认为王先生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种障碍表现为持续的猜疑、敏感、敌对、易怒等症状,并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王先生的行为给他的家人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
针对王先生的情况,医生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医生帮助王先生认识并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例如通过认知重构技术来改变他的负性思维模式。
在药物治疗中,医生为王先生开了一些抗抑郁药物来改善他的情绪症状。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的情绪稳定下来,人际关系也有所改善。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偏执狂精神病案例
偏执狂精神病案例偏执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过度怀疑和不信任,以及对自己的过分自负和自大。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个偏执狂患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精神疾病。
患者李先生,45岁,已婚,有两个孩子。
李先生在工作中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有着严重的偏执狂症状。
他经常怀疑妻子和孩子背后有人在暗中操纵,认为自己是被人陷害的受害者。
他经常检查家中的门窗是否关闭,怀疑家人会对他进行暗中的监视和跟踪。
在工作中,他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也非常苛刻,经常怀疑员工有意要损害他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李先生的偏执狂症状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他经常洗手,认为自己会被细菌感染,因此要反复清洗身体和家居用品。
他还有着强烈的洁癖,对家中的卫生环境要求非常严格,经常要求家人进行反复清洁。
在饮食方面,他也有着严格的控制,只吃自己亲自洗净的食材,经常怀疑外面的食物会被人故意污染。
李先生的偏执狂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家庭和社交生活。
他的妻子和孩子经常因为他的怀疑和控制而感到疲惫和压力。
他的朋友和同事也渐渐疏远了他,因为他的言行举止让人感到不安和压抑。
针对李先生的偏执狂症状,他的家人和朋友已经多次劝说他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但他始终拒绝接受。
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任何问题,一切都是他周围环境对他的陷害和误解。
他对任何形式的帮助都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心理医生和医院都是为了陷害他而存在的。
偏执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因此很难接受治疗。
但对于像李先生这样的患者来说,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逐渐减轻偏执狂症状,恢复正常的社交和家庭生活。
同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关爱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走出偏执狂的阴影。
总之,偏执狂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过度怀疑和不信任。
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逐渐减轻偏执狂症状,恢复正常的社交和家庭生活。
偏执性精神病案例
偏执性精神病案例患者简介:患者张某,男,30岁,因家人发现其行为异常,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人产生怀疑和敌意,于某年某月入院治疗。
患者自述近期情绪波动大,对周围人产生疑虑,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拒绝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
病史回顾:患者既往体健,无长期慢性疾病史,无过敏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外伤史。
患者自述曾在某年某月某地遭受过一次人际关系冲突,导致其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和敌意情绪,之后情绪波动明显,对周围人产生了疑虑和怀疑,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
临床表现: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对周围人产生疑虑和敌意,拒绝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甚至对家人和医护人员产生攻击性行为。
患者自述认为自己受到了陷害和迫害,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行为举止异常,言语紧张,思维内容固执,拒绝改变自己的想法。
诊断与治疗:经过临床精神科医生的详细询问和评估,患者被诊断为偏执性精神病。
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减轻其对周围环境的敌意和疑虑,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改变其固执的思维方式,增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感。
预后与护理: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情绪逐渐稳定,对周围人和环境的敌意和疑虑逐渐减轻,开始接受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关心。
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预后良好,但仍需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防止病情复发。
结语: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周围人和环境的极度不信任和敌意,对治疗和护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和细心护理,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以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案例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偏执性精神病的了解,提高对此类患者的关爱和护理水平。
小学偏执型儿童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化名),男,10岁,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小王自幼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但在与人交往和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的父母反映,小王在家里的表现较为偏执,对家人的要求十分严格,稍有不满就会大发雷霆。
在学校,小王与同学关系紧张,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学习和生活。
教师在与小王交流时,发现他在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明显困难,需要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二、案例分析1. 偏执型儿童的定义偏执型儿童是指那些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发展不协调,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困难,行为偏激的儿童。
这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问题。
2. 小王偏执型行为的表现(1)情绪不稳定:小王在遇到挫折或不满时,容易情绪失控,大声哭闹或对家人、同学进行攻击。
(2)人际交往困难:小王在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容易产生矛盾,对他人产生敌意,难以融入集体。
(3)行为偏激:小王在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对他人要求严格,稍有不满就采取极端行为。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关心小王的生活和情绪,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家长应与小王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和想法,引导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引导小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明白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关爱。
2. 学校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小王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调整情绪。
(2)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游戏等方式,让小王在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他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 社会教育(1)加强社区关爱:社区可以开展关爱偏执型儿童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一例偏执性人格障碍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偏执性人格障碍问题咨询案例报告一个长期处于病休离职状态的46岁公务员,经测验和会谈后确诊为因偏执性人格障碍导致的轻度抑郁。
经过四次咨询,并通过家人和本人的配合,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疗法。
逐步建立起求助者的自信心,增强了其社会适应能力,能感到生活的快乐,并开始积极面对困难,充满希望地开始生活。
标签:心理咨询;偏执性人格障碍;案例报告一、资料整理一般资料:求助者:曲某,男46岁,公务员身份长期病休,妻子做家政服务。
女儿即将研究生毕业。
求助者主诉:心情不好,内心烦躁、苦闷,爱发脾气,睡不好觉,老有做什么事都后悔的感觉。
最近2个月来,经常睡到半夜就醒来,唉声叹气觉得生活太累,怎么也不能开心。
回想做过的事都是一无所获。
妻子为了家用现在做家政服务,感到自己很没用。
白天我到处走,晚上睡不着觉。
有时有轻生的念头,觉得别人都不帮自己,内心很痛苦,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妻子主诉:她和丈夫是高中同学,结婚后生有一女,女儿刚出生丈夫决定上大学,并考上某大学。
但一年半后接到学校紧急电报,说丈夫本人用刀自杀,但后经抢救并无大碍。
从此,家里没人敢提这件事刺激他的神经。
毕业后回到某局工作,开始因他是大学生很受重视,很快被提拔为科长,但是由于丈夫上班时间打麻将被人告,领导抓个现行,被处分后分到农村一个小所工作。
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打击,决定办理病休,在家经商。
先后在家乡开书店、古玩店,但都以失败告终。
后为了陪女儿上大学,偕妻子来到女儿的大学附近,租房。
承包过一段学生食堂,因太辛苦又不赚钱就不干了。
找一个地方打更,又因晚上睡不好觉,糖尿病的身体又受不了不干了,卖掉老家的房子在大连贷款买了个房子,看房价上涨有利可图决定卖掉。
房价继续上涨,无能力再购房,现在又后悔了。
折腾这么多年,身心疲惫,亲朋好友的好言相劝他都觉得是讽刺,是看不起他的表现。
丈夫最近连苦中作乐的幽默都没有了,每天都像有心事似的,白天不知到哪去了,晚上不睡或半夜就醒了。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他人的怀疑、敌意和偏执的特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小明,30岁,是一名企业职员。
他的同事描述他为一个十分固执的人,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总是持怀疑态度。
他经常认为同事们在背后议论他,企图陷害他。
在工作中,他总是过分强调细节,对同事提出的建议总是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是出于不良动机。
他对自己的观点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看法。
在生活中,他总是认为周围的人对他不友善,经常因此产生冲突和矛盾。
这个案例中的小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
他的行为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怀疑和敌意,对待事情过分强调细节,且固执己见。
这些特征影响了他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使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感到不适。
偏执型人格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工作中,他们常常因为对同事的怀疑和敌意而导致与同事产生矛盾,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在生活中,他们的过分怀疑和敌意也会导致与家人、朋友产生矛盾,使他们的社交圈子变得狭窄。
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偏执思维,学会放下对他人的过度怀疑和敌意,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除了专业治疗外,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逐渐摆脱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困扰。
总的来说,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并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逐渐摆脱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困扰,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交和工作中。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12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12一、案例介绍有一位刚升入高中读书的男生,18岁。
前半学期由于同学间尚互不认识,由老师指定他暂任班长。
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被撤换班长之职。
于是,该生就疑心是某同学在老师那里搞他的鬼,嫉妒他的才干,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认为同学与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指责他们,埋怨他们,后常与同学、老师为此发生冲突,有时还状告校长和家长那里,并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否则扬言要上告、要伺机报复。
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是恶意、敌意。
这样无理取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到高中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他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
经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案例分析偏执型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想彻底矫治好几乎是不太可能,任何形式的疗法都是收效甚微的。
其原因是患者与心理医生不肯好好配合,患者总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患病,医生是在胡说,因此,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医生,怀疑医生、拒绝与医生合作,使得医生无法介入治疗。
可见,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宜拖迟,应该抓住患病初期的有效调节。
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1)要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
一旦争吵起来,周围人要尽快散开,不要去凑热闹,更不要去争辩,但大家可以齐声有力批评,使其收敛。
而患者此时也要尽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
使自己尽快离开,以免闹个不休。
如果患者能自觉地把自己长期置身于这样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那么,其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得到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
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
(2)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案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案例
小王,男性,25岁,单身。
既往无明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
病史。
最近2个月来,他开始出现幻觉、妄想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小王开始认为自己受到了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的影响,这个力量开始逼迫他采取某些行动。
例如,他相信,只有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点行走在特定的路线上才能抵御邪恶的力量。
他还会对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上的信息产生过度的关注,并开始寻找证据证明他的幻觉和妄想是真实的。
小王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时而激动、时而沮丧,经常会出现自闭、兴奋或冷漠的情况。
他逐渐变得越来越孤独,不会与家人、朋友和同事联系。
经过专家确诊,小王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开始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
在治疗后,小王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他的情绪稳定了,开始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他现在正在定期接受治疗,并希望快速康复并回到正常生活中。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PPD)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特点是持续的、广泛的怀疑和不信任他人的意图,但并不表现为明显的妄想或幻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问题。
小明,30岁,是一名公司职员。
他的同事都觉得他很难相处,因为他总是对别人持怀疑态度,经常怀疑别人对他的意图。
比如,他总是认为同事故意不告诉他工作安排,或者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他对同事的言行举止总是过分解读,认为别人在暗中阴谋对付他。
他对同事的态度也很冷漠,很少主动和别人交流,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
而且,一旦有人触犯了他的底线,他就会变得极其敌对和报复心理。
在生活中,小明总是保持警惕,认为周围的人都在阴谋中。
他不相信别人,也不愿意与别人合作。
他总是独来独往,不愿意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在工作中,他很难与同事合作,因为他总是怀疑别人的动机,不愿意相信别人。
这导致他在团队中的地位很低,同事们也很少与他交往,觉得和他相处很吃力。
在家庭中,小明对家人也是持怀疑态度。
他总是认为家人有意隐瞒他的信息,或者在他背后说他的坏话。
他对家人的态度也很冷淡,不愿意与家人交流,也不愿意接受家人的帮助。
这导致他与家人的关系很紧张,家人也很难与他沟通。
小明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他总是活在恐惧和怀疑中,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也给他自己带来了很多痛苦。
因此,他急需接受心理治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建立对他人的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和影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总是活在恐惧和怀疑中,给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带来了很多困扰。
因此,及早发现并接受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班级:11级应用心理姓名:学号: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报告案例:某男,已婚,系同一条街的街坊,约50岁,离异。
个人成长史:自小与四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姐姐在16岁时因病死亡)由母亲抚养长大。
母亲脾气较怪,稍有不满,就会发脾气责怪打她的子女。
其父亲与母亲感情不和,年轻时,常年与其母亲分居,且不抚养子女,将工资用来养活一个寡妇及其孩子。
后来得知父亲养活了别人,找父亲说理,被父亲关在小黑屋,不给吃喝,险些丧命,后被看不下去的邻居搭救。
案例描述:后来结婚成家后,心重,敏感多疑,每每看见妻子与异性接触,就怀疑妻子与别的诸多男人有不正当关系,甚至害怕“狗男女”要一起害自己,时常会打骂妻子。
他悄悄跟踪妻子,并反复盘问,多次要求妻子不可以与异性接触。
后妻子与其离婚,并带走孩子。
他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在向自己家门口扔树叶,便怀疑小孩是受邻居唆使要谋害自己,并为此与邻居大骂。
有时在看见小狗便溺,也破口大骂,指责狗的主人居心叵测,多次险些与狗主人打架。
常与别人激烈争执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仿佛自己是伟人、智者。
夸耀自己的字体(事实上不怎么样),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很有本事,感到社会对自己不公。
与别人(父母、妻子、孩子等)争吵后,挑剔别人的种种错误,从不认为自己有错。
对本案例的身心状况评估: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与常人无异,思维逻辑、智力等正常;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能挣到工资过活,但是无法与人保持持久友好、正常关系;具有与一般人相异的情感表现,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自幼的经历使得他人格方面有缺陷,不完善。
性格敏感、多疑、不信任人。
CCMD-3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其症状标准:广泛、稳定、长期的与常人偏离,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异常偏离。
①心胸十分狭窄,对遭遇过度敏感,多疑;②感觉被迫害,且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④过分自我中心,过于自负,一直将错推给别人,坚持认为自己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自己永远都正确;⑤易激动,过分警惕,抱有敌意;⑥脱离实际的好争辩;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与诊治
然后采用领悟与行为疗法,使其找到自尊心受伤害的真实原因,领悟看 问题的正确角度与方法;通过场长避短的实践,以获得积极反馈,增强 信心,战胜自卑。
从张某的情绪变化及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方面的变化,看 到了咨询效果。
这里要特别注意咨询员在咨询工作第三阶段所确立的目标;防止张某
4
心理学中的人格概念,倒是更接近日常话语 中的“性格”一词,如内外向、情绪稳定性、 处事和待人的方式等等。但不同的心理学家 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因而所下的定义也不同。 据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 1937)说,人格的定义有50种之多。
5
人格是一个人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独 特而稳定的、持久的心理特征或特质。
一、什么是人格?
“你……你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我这样做对不起我自己的人格。” “嘘,那个人人格不健全啊……”
……这些“人格”的含义一样吗?
2
“人格”(Personality) 拉丁语“面具” (persona)
心理学沿用其含义,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 色的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都看作是人格的表现。
6.不要把自卑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 希望之花,能赐给人以力量。
(一)自卑
7.你失败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 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 8.在你的闲暇时间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 们的行为,通过观察培养起你的乐观态度,乐 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9.要知道,自卑不是天生的。像人类的其他态 度一样,自卑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努力还 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这就是乐观。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么你就应该 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偏执案例
王某,男,20岁,某师范大学的学生。
班主任陪同下来咨询,班主任介绍情况如下:通过1年多观察,注意到该生性格固执、多疑、情绪不稳、心胸狭窄,自我评价高,不愿接受不同意见。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总是责备别的同学,办了错事常把责任推诿别人。
常常把同学提出的中性的甚至是友好的表示看作敌视或蔑视行为,常与人发生摩擦,几乎与同寝室的同学都吵过架。
学习成绩和组织能力一般,缺乏自知之明,说老师和同学不信任他,别人常对其敬而远之。
l周前该生的一本复习资料丢失,认为是同寝室同学联合起来整他,想让他考试不及格,与寝室长及其同学多次发生争吵,并要求班主任调换寝室。
由于该生性格多疑敏感,同学问人际关系紧张,故其他寝室同学都不愿接纳他,我也很为难。
我曾经多次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均无任何效果。
担心他精神有毛病。
来访者自己介绍情况如下:我确实比较敏感,我对任何人都抱有一种提防心理,包括班主任和同学,甚至我的父母亲,都抱着怀疑态度。
我常常对别人存在戒心,老是猜疑他们对我不怀好意,看不惯就顶牛、发脾气。
我也做了一些努力,少参加集体活动,少与别的同学交往,减少矛盾,但他们确实捉弄我,甚至暗算我。
我与别人是常出现摩擦,但责任不在我,是他们故意整我,也常使我情绪不好,特别是近1周丢书后情绪更糟,有时我急得坐卧不安,越想越气,可是我不认为我有什么精神病……。
智力测量:智商108分。
精神卫生自评量表评定(SCL—90):“偏执”一项分值明显升高,“敌对”和“人际关系”分值也颇高。
诊断:偏执型人格障碍治疗:第一步,采用生物反馈疗法。
针对病人目前焦虑情绪突出,首先选用生物反馈疗法。
先将肌电反馈仪的电极置于来访者的额肌上,测出他的基础阅值。
然后要求他尽力把全身放松,这时肌电反馈仪的警报声由强变弱,直至消失。
第一次训练,使来访者初步了解肌电生物反馈仪的原理和体验治疗的初步效果。
以后每隔一天,来访者进行一次生物反馈训练。
到第七次时,他掌握了生物反馈训练的要领,并取得了较好的放松和缓解焦虑的效果。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对他人持怀疑态度、对自己
的能力和价值持过分看重的态度。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影响以及治疗方法。
小明,30岁,是一名企业职员。
他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出色,但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不和睦。
小明总是怀疑同事们对他的评价,认为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
他经常检查同事们的行为举止,试图找出他们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即使同事们对他表示友好,他也会觉得他们是在虚伪地对待自己。
由于这种偏执的态度,小明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对他人的持怀疑态度,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敌意;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过分看重的态度,自负;对他人的行为和意图进行过度解读,容易将中立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难以宽容和原谅他人,对待他人往往过于苛刻。
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甚至会导致社交和情绪问题。
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
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偏执态度,并学会如何理性地对待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减少对他人的怀疑和敌意。
药物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情绪稳定性。
总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
利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改善自己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了解,促进相关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他人的怀疑、敌意和偏执的态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健康问题。
小明,一名32岁的男性,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员工。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偏执情绪,经常怀疑同事们对他的意图和行为。
他认为同事们故意排挤他,阻挠他的工作,甚至在背后捣鬼。
他经常将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待遇与他人进行比较,一旦发现有人比他得到更多的认可或奖励,他就会陷入沮丧和愤怒之中。
他对领导和同事的言行举止都进行过度的解读和猜测,导致他在工作中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除了工作上的偏执情绪,小明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他对家人和朋友的言行举止也持怀疑态度,经常认为他们对自己有意图,或者在背后议论自己。
他对他人的信任度极低,很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害怕被他人利用或伤害。
小明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严重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
他的同事对他的猜疑和敌意感到厌烦,导致他在团队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对他的猜疑和不信任感到无奈,逐渐疏远了与他的交往。
对于这样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安全、信任的治疗环境,让患者能够敞开心扉,表达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其次,需要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偏执情绪是一种心理问题,而非他人的阴谋和陷害。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变其对他人的过度解读和猜测,建立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重建信任和安全感,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
B 某,男,30 岁,11 岁时父亲病逝,全家生活由母亲支撑,家境清贫;B 懂事较早,常替母分忧,颇具独立性,任何生活琐事均能自己料理,不愿给母亲添麻烦;性情较固执,虽有错误,却不易接受批评,不愿透露心事,与人交往,总怕受人藐视,对有财有势者退避三舍,不与往来;18 岁考上大学,成绩中等,与同学关系尚过得去,无一知心朋友:在校学习期间,有位同学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审查,组织上向 B 了解情况,B 对此心情紧张,认为自己会被牵连进去,终日,惶惶,对同学更加疏远,别人三两交谈或多看他一眼,便起疑心,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已;假日亦不外出,怕别人怀疑或跟踪;听到同学谈某人交代问题时则认为是暗示自己也应该主动交代,因而常表白自己没有问题:大学毕业分到一国防工厂任技术员,因工厂均有士兵守卫,会客制度严格,B 渐渐显得心情紧张,联系到大学时曾被调查的历史,自认受牵连,觉得分到此厂工作,也是有意将他置于监视之下:平时谨小慎微,很少与同事接触,下班回家后从不外出:一次工作赶任务,休息不足,偏执观念严重,觉得上下班时有人跟踪,经常将帽沿拉得低低的,以躲开',跟踪;遇到穿军服的人便认为是跟踪者;对亲友来信或寄出的信总要查看一下邮戳,问一下对方是何时收信的,如收信迟,则认为来往信件被拆检过:工作中总认为别人会搞鬼或故意贬低他的成绩,常加以防范,对别人请教他的问题亦认为是有意考察他而不愿讲:在家中显得很固执,要按自己的意见办,曾把跟踪,'事告诉家人,对家人的安慰和开导极不高兴,甚至骂人,家人认为其精神异常,欲带B去精神科就诊,遭其拒绝;B 虽有上述症状,但工作完成得较好,后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为解决夫妻分居调动了工作,在新单位觉得工作顺心,得到重用,偏执观念明显减少,与他人关系尚好,但仍是处处小心谨慎,防范别人摘鬼;经20 年追踪观察,未见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幻觉和妄想等根据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该病例符合此诊断。
偏执型人格障碍二
有一位刚升入高中读书的男生,18岁。
前半学期由于同学间尚互不认识,由老师指定他暂任班长。
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被撤换班长之职。
于是,该生就疑心是某同学在老师那里搞他的鬼,嫉妒他的才干,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认为同学与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指责他们,埋怨他们,后常与同学、老师为此发生冲突,有时还状告校长和家长那里,并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否则扬言要上告、要伺机报复。
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理解为是恶意、敌意。
这样无理取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到高中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他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
案例三
别人为什么总是刁难她
某女,36岁,已婚,汉族,中专文化,技术员,6岁时父母离异,她随母改嫁。
母性格多疑,常为小事与丈夫争吵。
其上小学后表现疑心重,不合群。
初中时,多疑敏感更加明显,常向老师告状“某同学说自己坏话”,“某同学联合别人孤立自己..”。
老师经常调查发现并非如此,向其解释但不能使其解除怀疑,反而更加恨恨不已,认为老师有意偏袒。
学习上很用功,成绩亦较好,自称一定要超过同学,比谁都强。
参加工作之初,表面上对同事热情,主动接近领导,但不久就疑心同事及领导看不起自己,对分配的工作挑肥拣瘦,总认为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
常为一点小事与同事争辩不休,耿耿于怀。
因此与同事的关系日益紧张。
别人小声交谈则认为是在议论自己,大声说笑则认为是对自己的嘲弄。
为此曾数次向领导哭诉,要求调动工作,未允。
从此记恨领导故意刁难自己。
结婚后对丈夫管得很严,不许在外逗留,不许与别的女人接触。
一次偶然发现丈夫与一女同事走在一起,回家后反复进行盘问“你们是什么关系,都说了些什么”,此后常对丈夫
进行跟踪并干涉丈夫的一切活动,使丈夫异常烦恼。
他们居住在大杂院里。
邻居洗衣服时,水淌到她门前则认为是故意为之,开收音机则是故意吵自己。
为此常指桑骂槐,继而发展成对骂。
一次终于发展成武斗。
结果两败俱伤,该女被送进了医院。
诊断分析患者由于幼年父母离异造成心理创伤,破裂的家庭环境使她形成敏感、多疑、不信任的人格特点。
人格发育逐渐偏离常态,与人无法建立正常关系和正常相处。
案例四
他为何怀疑一切
邵×,男,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该行学习成绩较好,平均分数85分,智商107,该生经常与班主任顶撞和表现出反感情绪。
对班级集体活动和班干部的工作安排,经常呈逆反心理和违拗行为。
粗一看这是思想落后,脾气不好的表现。
经过心理测定,发现他的心理量表分值较高,尤其“偏执”一项分值颇高。
在个别精神检查中,发现他是一位典型的偏执性格缺陷者。
他说:“我这个人自小对任何人,包括对自己的老师、同学和父母亲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我对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持信任态度,存有戒心。
老是猜疑他们居心不良,不怀好意。
看不习惯后就要顶牛,发脾气,压不住火”。
用人格量表测定是典型胆汁质、外向性格。
他说:“我这个人自小对任何人,包括对自己的老师、同学和父母亲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我对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持信任态度,存有戒心。
老是猜疑他们居心不良,不怀好意。
看不习惯后就要顶牛,发脾气,压不住火”。
用人格量表测定是典型胆汁质、外向性格。
患者为人直爽急躁,爱与人争执,刚愎自用。
最大的毛病是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尤其难以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老是与别人闹矛盾和冲突,故妨害身心健康和积极的人生追求。
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五
来访者情况:刘某,男,二十五岁.本人不愿意求治,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心理医生的耐心说服下他自述了自己的情况。
“当我十八岁时,我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学习成绩相当好。
平常,我虽然常与人交往,也很喜欢与同学交谈,但我总觉得他们嫉妒我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也常常否定对我的嫉妒,但我觉得他们说的不是真话,是在为自己辩解.有的人因此不主动亲近我,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嫉妒我的才能。
还有,那时我爱顶撞班主任,我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反而说我是错的,你看多可笑。
我一向我行我索,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因为我具有比他们更强的能力和智慧。
当然,有时结果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我才不管别人的喜怒哀乐。
我认为我在他们的眼中属于人见人恨那种人。
他们也一定认为我思想简单,最好欺负。
后来我就懒得与他们交往了,我更乐于自己独处。
但我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
“在读书时,我对任何人、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都从心里怀疑。
我为什么要信任他们呢?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我的信任加害于我。
这不是,最近我就被人利用了,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我被调离机关去一个下属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为什么要调离我?我断定有人搞鬼,他们肯定嫉妒我的才干,我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我觉得领导这样对我实在是很不公平。
机关领导说我一直搞不好同事关系,给我安排工作我的异议总是很多。
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2我已给上级部门写信,直述了我所蒙受的耻辱,并且直述了我对那个领导的看法,我非把他搞垮不可。
我女朋友还不让我这样做呢!她劝我算了,我不听,她就说我有病,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她变心了。
我一直都注意到,她每次来单位,对我的那位领导的眼睛都很特殊。
如果他们俩真有什么,我就更是与他们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