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14 古代文化常识题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单项选择题85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单项选择题85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 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抢分点二文化常识题——重积累,会推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突破点一联想推断法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典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豪右”“顿首”“茂才”“京师”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第2步:广联想,巧推断。

第3步,再审查,定答案。

回到文本语境,结合前后文再次审读查看,确定答案。

文化常识的复习范围及途径1.分类总共主要有四大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

2.途径(1)课内①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教材内容及注释。

(详见本书P118~P123)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课外平时做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

(详见本书P124~P128)掌握文化常识“两清”1.清楚常见的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对于这些常见的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试题来分辨。

2.清楚易混易错点。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如“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分清。

突破点二分类识记法突破古代文化常识题(一)按照出处联系课文语境识记参考答案突破点一[典例]思维流程:第2步:首都臣下回答君主问话时的一种礼节下对上及平辈间答案:D突破点二(一)[例1]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1-1C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高考一轮复习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复习——文化常识

高考一轮复习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复习——文化常识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语文复习——文化常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D.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B.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C.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

D.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下列课内外古代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B.太学,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时期,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

C.上大夫,是先秦官名,大夫是一种官职,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大夫中最高的官阶。

大夫比卿高一个等级。

D.御史,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B.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C.俳优:以打渔为业的人,即渔人。

D.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5.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外出所住的地方就是逆旅、客舍、传舍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舍相如广成传”。

(完整版)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2019 届高考古代文化知识练习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集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辞职的意思,即央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用然是最年长的儿子)2.以下对文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今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贵爵将相、高级官吏、出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呼叫谥号,一般依照他们的平惹祸迹与道德修养进行议论。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2.B(3 分)(剖析: 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今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取”,“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取官职。

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4.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碰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正年号。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2019年届高中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doc

2019年届高中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doc

2019 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官职机构注:没有答案的就是对的,错的在题目下方就有错误的原因。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兵部 ,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机构;尚书为主官 ,侍郎为次官。

2.赠 ,文中指追赠 ,指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3.“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4.“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5.郎中。

古代官名。

战国时为国君侍卫。

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

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

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

6.从事 ,古代官名 ,亦称从事掾 ,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7.领 ,是兼任的意思,指兼任较为高级的官职。

古汉语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行”“权”“假”“判”“守”“夺”“摄”等 ,其中 ,“判”是指低位兼高职。

答案:错“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判” ,指高位兼低职;“夺” ,指免除官职。

8.下车 , 旧指官吏到任。

“下车恤贫老,故旧莫不欣悦。

”意为张充到任便抚恤贫困老人,旧朋友无不欢欣喜悦。

9.“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答:“廷尉”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10.权 ,表示“暂时代理” ,古代表示暂时代理官职的还有“假”“署”“判”“守”等词语。

权 , 表示“暂时代理” ,古代表示暂时代理官职的还有“假”“署”“判”“守”等词语。

答:“判”指高位兼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11.“博士”在古代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也指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中国的“公卿”是“三公九卿” 的简称 ,夏朝始设 ,周代沿袭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 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13“.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

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化常识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训练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A. 百雉zhì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古代科举考试一年有两次,称为“春闱wéi”和“秋闱”。

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中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这级考试也叫"乡试",——中者称举人;因多在秋季举行,又称“秋试”。

第一名称“解元”。

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也是每三年一次。

会试由礼部主持。

因多在春季举行,又叫“春试”。

考中者称“贡生”,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

考中第一名的叫“会元”。

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者为进士,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14 古代文化常识题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14 古代文化常识题

专题强化训练(十四)古代文化常识题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的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字丝,“盎”是充盈的意思,“丝”则是少的意思.C、“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答案:C解析:“劾死”指判决死罪.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D、“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答案:A解析:汉朝时通行隶书.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B、古代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而不用来纪月、纪日和纪时等.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俱备为太牢,只有羊、豕则为少牢.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答案:B解析:天干地支也可用来纪月、纪日和纪时等.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将叔父、伯父称为“从父”.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答案:B解析: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进士不是生员.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两旁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B、主簿,古代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等.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C、保伍之法,古代人民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即为“保伍”.居民按户籍组织起来,平时耕地,若有盗贼,即承担防范和镇压之责.D、沐浴更衣,在古代,遇重大事件或节日庆典,人们都要“沐浴更衣”,以示重视.“沐”为“洗身”,“浴”为“洗发”.答案:D解析:“沐”为“洗发”,“浴”为“洗身”.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B、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答案:A解析: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B、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C、奉祠,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能任职或因年老退休后,任以宫观使、提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D、殁,表示死亡.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的去世,称呼也不同.如天子死称“崩”或“薨”.答案:D解析:“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古代预测吉凶的两种方法,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郎中,本是官名,职位和职权在不同的朝代不尽相同,后又称医生为郎中.C、居丧,指守孝,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D、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也指大臣升官.答案:D解析:“也指大臣升官”错,践阼无大臣升官的意思.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B、荫,即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答案:C解析:“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书.B、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C、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D、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答案:A解析:秦始皇之后,“制”是帝王颁布法令的专用文书.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答案:C解析:“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对在殿试中进入前三甲考生的称呼,其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制度中各级考试对第一名的称呼是不同的,如会试第一名称为解元.B、缙绅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C、在中国封建时代,赦是体现皇权的重要标志.所有赦令概出于帝王,其他任何人都不可颁布赦令.目的是笼络人心、巩固其统治地位,所以赦也是帝王们的一种政治手段.D、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元符三年”中的“元符”就是年号.答案:A解析: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大德六年”就用了帝王纪年的方法,“大德”是帝王的谥号.B、“北面”即面向北.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表示对君主的尊敬.C、“城郭”指城墙,也泛指城邑,“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D、“谢事”指辞职、免除俗事,和“请老”一样都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答案:A解析:“大德”是年号,而非谥号.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B、“秩”在古代既可指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D、“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答案:D解析:“太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B、“至顺”是年号,“元年”是一个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用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C、古时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丁忧”,“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又称“丁内忧”.D、元代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行中书省,行中书省总揽各地政务,简称“行省”,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答案:B解析:“‘元年’是一个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说法有误,“元年”应是一个年号的第一年,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B、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答案:C解析:“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2.XXX的《师说》中提到“六艺经传,皆通之”,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例如XXX、XXX、XXX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一般来说,“征”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XXX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例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4古代文化常识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4古代文化常识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4古代文化常识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古代文化常识题1.(2018·天津卷,改编)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A[A项,“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

]2.(2017·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文中语境: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文中语境: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文中语境: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B[B项,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

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

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 3.(2017·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及答案1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胡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

”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

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

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

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

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B .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 .《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

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D .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

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

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人也。

收少机警,不持细行。

年十五,颇已属文。

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积年,以文华显。

初除太学博士..。

永安三年,右迁为北主客郎中..。

节闵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

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

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迁散骑侍郎,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

(选自《北史》,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指古代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十四)古代文化常识题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的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字丝,“盎”是充盈的意思,“丝”则是少的意思.C、“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答案:C解析:“劾死”指判决死罪.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D、“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答案:A解析:汉朝时通行隶书.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B、古代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而不用来纪月、纪日和纪时等.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俱备为太牢,只有羊、豕则为少牢.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答案:B解析:天干地支也可用来纪月、纪日和纪时等.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将叔父、伯父称为“从父”.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答案:B解析: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进士不是生员.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两旁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B、主簿,古代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等.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C、保伍之法,古代人民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即为“保伍”.居民按户籍组织起来,平时耕地,若有盗贼,即承担防范和镇压之责.D、沐浴更衣,在古代,遇重大事件或节日庆典,人们都要“沐浴更衣”,以示重视.“沐”为“洗身”,“浴”为“洗发”.答案:D解析:“沐”为“洗发”,“浴”为“洗身”.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B、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答案:A解析: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B、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C、奉祠,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能任职或因年老退休后,任以宫观使、提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D、殁,表示死亡.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的去世,称呼也不同.如天子死称“崩”或“薨”.答案:D解析:“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卜筮,古代预测吉凶的两种方法,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郎中,本是官名,职位和职权在不同的朝代不尽相同,后又称医生为郎中.C、居丧,指守孝,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D、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也指大臣升官.答案:D解析:“也指大臣升官”错,践阼无大臣升官的意思.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B、荫,即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答案:C解析:“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书.B、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C、年号是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D、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答案:A解析:秦始皇之后,“制”是帝王颁布法令的专用文书.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答案:C解析:“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对在殿试中进入前三甲考生的称呼,其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制度中各级考试对第一名的称呼是不同的,如会试第一名称为解元.B、缙绅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C、在中国封建时代,赦是体现皇权的重要标志.所有赦令概出于帝王,其他任何人都不可颁布赦令.目的是笼络人心、巩固其统治地位,所以赦也是帝王们的一种政治手段.D、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元符三年”中的“元符”就是年号.答案:A解析: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大德六年”就用了帝王纪年的方法,“大德”是帝王的谥号.B、“北面”即面向北.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表示对君主的尊敬.C、“城郭”指城墙,也泛指城邑,“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D、“谢事”指辞职、免除俗事,和“请老”一样都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答案:A解析:“大德”是年号,而非谥号.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B、“秩”在古代既可指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D、“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答案:D解析:“太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B、“至顺”是年号,“元年”是一个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用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C、古时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丁忧”,“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又称“丁内忧”.D、元代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行中书省,行中书省总揽各地政务,简称“行省”,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答案:B解析:“‘元年’是一个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说法有误,“元年”应是一个年号的第一年,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B、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答案:C解析:“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