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南川:修行亿年的桃源之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川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以山为主,地势东南高北西低,以渝湘公路为界,大体构成中山、低山两大地貌:以雷石公路为界,以南属大娄山褶皱地带,呈中山地貌;以北系川东平行岭谷区,呈台地低山地貌,沿线为低山槽坝地带。区境山脉多为北东—南西走向,境内最高点金佛山风吹岭海拔2251米,最低点骑龙鱼跳岩海拔340米,南川城区海拔550米左右。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促使南川成为大自然景观的宠儿。

南川地质构造与发育历史极为复杂,具有演化多样性、地层出露齐全等特点,从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的岩层分布。岩浆活动主要是前震旦纪、早震旦世、二迭纪、晚三迭纪四个时期,由于四川盆地长岭半边山断裂带缓冲了第四纪冰川的袭击,境内具有代表性的金佛山较为完整地保持了古老地质原生态——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半边山断裂带纵贯于重庆市中部,是川东陷褶束内一条以压扭性为主的断裂构造,该断裂带与七曜山—金佛山断裂带、华蓥山断裂带、方斗山断裂带等共同构成了川东陷褶束内的主要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与川东的褶皱束平行,构成了重庆地区特有的断褶构造带。

喀斯特地貌混合断褶构造带,形成南川“山区+平地+丘陵”的复杂地形,全境地形以中山为主,高山、低山次之,河谷平坝也有少部分。自然风貌、气象景观因此呈现出多样性,故“山水、林泉相映,洞瀑、怪石伴生”的奇景在南川并不稀奇。由于在第四纪冰川运动中受损轻微,这里成为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使得银杉、银杏、珙桐等珍稀植物得以遗留。早在2001年,金佛山就已入选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自然文化遗产,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连专家都叹为观止,直呼其“世所罕见”。

神奇南川,印支运动遗留的地质宝库

2008年9月,施工人员在南川金佛山上的一个山涧旁开挖人工湖时,挖出了一堆海洋化石群,面积为方圆约一平方公里。

南川境内的金佛山以综合性、容量大的中山原始自然风貌独具特色。由于特殊时期缓冲了冰川的袭击,金佛山较为完整地保持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原始自然生态,融山、水、林、石、洞和奇、绝、雄、秀、险为一体,吸引无数的游客到此探幽寻胜。

2008年9月,施工人员在南川金佛山上的一个山涧旁开挖人工湖时,挖出了一堆海洋化石群,面积为方圆约一平方公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化石群分布在一块宽阔平坦的地上,有的呈鳞片状,有些呈龟纹状,有的甚至呈刀砍斧削重叠在一起。其中有一条鱼状化石约60厘米,宽约20厘米,棱角分明,十分灵动,看上

去就像是一条鲜活的鱼儿。



对此,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洞穴专家朱顺知教授介绍说:“距今6亿至2.7亿年的古生代时期,这里仍是一片海洋,距今1.8亿年前后的中生代三迭纪末期,‘印支运动’使我国华南地区陆地隆起,与华北陆地联成整体。但西南地区仍为古扬子海的一部分,东高西低的地势与现在完全相反。”通过朱顺知教授的这些话,我们可以证明这些化石生活在距今约4.3亿年至5亿年前之间,当时的金佛山一带是一片浅海区,属古扬子海的一部分。

古长江由古云梦泽、古巴蜀湖、古滇湖连成一体,从东向西流向古地中海。距今约8000万至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一场燕山造山运动,使得巫山山脉自北而隆起,切断古长江。于是,巫山以东的古长江开始向东流,而巫山以西的古长江则流向西。距今约4000万年的新生代之初,规模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运动气势浩荡,其所形成的世界第三极的高峰和整个青藏高原,强迫西部之水向东流去,去冲刷、切割挡道的巫山,于是便形成了壮丽的三峡风光。

这些地质历史的痕迹,将证明金佛山过去曾是一片浅海,后因地质构造运动,使得金佛山一带率先被抬升,海水渐渐消失进而形成陆地,一旦岩石暴露出来后,化石自然也就裸露了出来。而当时在浅海上星罗棋布的分布着一些角石类生物,死后沉积到海底,经过了若干年的演化和积压,在重力和物理化学的共同作用下,最后形成了化石群。

在金佛山,化石是随处可见的平常事物。曾有人在修建厂房开挖地基时,从30米的地下深处,挖出了一对乌龟化石。后经南川市文管所相关专家鉴定,这对“双龟”藏在地下已有亿年之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此外,还在这一带发现了当时国内最长的直角化石,现在依然保存在金佛山。



金佛山由几亿年前的汪洋大海,演变为如今的群山叠嶂。在这翻天覆地的巨变过程中,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地质变化、生物进化的印记,而金佛山也成为了发掘不尽的地质宝库。

壮丽南川,晋宁运动烙印的喀斯特地貌

国际洞穴协会副主席安德鲁·伊文斯曾高度评价金佛山的高山溶洞系统:“其海拔之高、形成年代之古老、洞内采硝规模之大和出产易溶盐类矿物种类之多等方面均居中国第一,世界稀有的地位。”



南川境内高耸入云的金佛山在约6亿到2.7亿年前的古生代时期还处于一片温暖的浅海,在距今约1.8亿年前的三迭纪末期,金佛山从海底升起成为了陆地,随后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又将这一地区大幅度抬升,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剥蚀、侵蚀和溶蚀作用。经过了这一系列地

质的变迁熔铸了现在金佛山地区典型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在金佛山山顶约1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由于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溶洞有金佛洞、古佛洞和仙女洞等5个岩溶洞穴系统,它们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很多奇特景观,比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其中位于主峰风吹岭下药池坝东缘的金佛洞的洞口海拔达2121米,是金佛山海拔最高、发育年代最早的洞穴之一。洞中的钟乳石类沉积的年代多在20万年以上,最古老的超过35万年,对此,国际洞穴协会副主席安德鲁·伊文斯曾高度评价金佛山的高山溶洞系统:“其海拔之高、形成年代之古老、洞内采硝规模之大和出产易溶盐类矿物种类之多等方面均居中国第一,世界稀有的地位。”

在主峰风吹岭的西南侧有一片奇绝的“生态石林”,这与人们熟知的云南路南石林有所不同,在这片“生态石林”中生长着大片的山顶苔癣矮林。由于此地位于迎风坡,常年多雾多风,生长在这里的乔木状杜鹃枝干遒劲,好像被无形的大手拧过一般。而金佛山湿度相对较高,在这片湿润的环境中,岩石上被厚厚的一层苔癣覆盖,散发出一股原始的气息。在世界范围来看,石林与矮曲林交相辉映的景象并不多见,而矮曲林中的很多杜鹃都是金佛山的稀有品种,于是更彰显出金佛山石林的独特峻秀之处。

同样是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不过与众不同的是,金佛山的石林有着充满生命活力的石树共生的奇观。有的石峰、石屏上生长的繁密植被终年长青,远观不见石头,近观不见树,那些姿色各异的石头掩藏于遮天蔽日的原始林海中,像一位韬光养晦的智者。沿途鸟语花香,峭壁峥嵘,走进浓荫之下的石林,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造化之神奇、自然生命之奥秘。



假如从山顶经南坡下山,半山处还能看见众多喀斯特峰丛景观。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则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的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在金佛山南坡,六峰联立的锦屏峰白石横天,好像一扇巨大的屏风雄踞在南大门,而近旁的鹰嘴岩惟妙惟肖,动态十足,云蒸霞蔚中如大鹏展翅般直冲云霄,令人叹为观止。

金佛山石林参差、溶洞是众多喀斯特地貌特有动物的栖息地。比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溶洞地下河里,生活着几乎全身透明、约有半个手掌大的蝌蚪,这是红点齿蟾的蝌蚪。红

点齿蟾不但是我国的稀有品种,而且还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种蝌蚪在溶洞中生活的蛙类。此外,在金佛山东北部的庙坝村境内的喀斯特峡谷中,生活着全身黝黑、仅两颊为白色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黑叶猴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动物,仅分布于越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热点亚热带喀斯特地区,其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金佛山属于其分布的最北界。

峻秀南川,冰川孑遗植物的诺亚方舟

金佛山的植物是沿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分布的,它们具备不同的生态特点,并且在每一个植被带都具有最为鲜明的代表植物。

整座金佛山,从山麓到山顶,由于其地势地貌以及气候的差异,使得在植被分布上也出现较大的差异。在金佛山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姿态各异,种类繁多,构成了一个瑰丽奇特的“植物王国”。在金佛山生存的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

在第三纪时,由于北半球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很多植物从亚洲向北美洲和欧洲扩散,其中较为典型的有银杉和水杉等。但是,好景不长,到了第四纪,气候变冷,厚达千米的冰川覆盖了北美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其下的植物被全数摧毁。由于金佛山纬度较低,北有秦岭和大巴山作为屏障而躲过了第四纪冰川的袭击,因此成为了许多孑遗植物的“诺亚方舟”。许多中生代植物在北美和欧洲已经绝迹,只能在化石中一窥其影,而在金佛山上却有活的树种,而且这样的“活化石”经常是成群生长。

金佛山的植物是沿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分布,它们具备不同的生态特点,并且在每一个植被带都具有最为鲜明的代表植物。



从山麓到山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金佛山常绿阔叶林带。在这个植被带里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红豆杉、铁坚油杉、柏木、福建柏、苏铁、罗汉松、百日青、狭叶罗汉松等品种。这些植物大多树形矮小,分布较为散乱,没有形成区域的之武林。在本植物带中,诸如百日青、福建柏、南方红豆杉等植物的叶形比较宽大。由于它们常年生活在深沟狭谷,阳光照射少,所以植物根系较为发展,有较强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沿着山麓往山顶走,我们会看见浅丘针叶林带,这个区域是现农作物主要耕作区,海拔650—1400米,包括北坡黄草坪,南坡长岭、草坝,东麓马嘴水库,西麓土垭等以下的广大丘陵地段。这里气温适中,土壤肥沃,是金佛山植物生长得最好,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植被带。在这个植被带中,有古银杏、马尾松、杉木、柏木、铁坚油杉、三尖杉、圆柏等品种,树形太多较高,叶子

狭小,分布较为集中,形成了大面积的植物林。不同种类的植物各自组成纯林或彼此组成混交林,姿态各异,相映成趣。



再往上是金佛山常绿落叶、阔叶及针叶混交林带,这差不多已经到了山腰的位置,海拔1400—1900米,包括石笋、洋芋坪、老梯子、石猫梁子、小米坪等地段。本植物带气温较低,但是因土地肥沃,降水量充足,地貌及岩层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原始植被,有诸如银杉、巴山松、黄衫、高山柏、刺柏、银杉等品种,种类异常丰富。

山顶最高处乃是落叶、常绿阔叶、方竹林带,这里海拔1900—2251米,包括金佛寺、凤凰寺、莲花寺、铁瓦寺、大绿池、小绿池、风吹岭、凉风垭、牛角寨、三合坝等。由于恶劣的气候,植物大面积缺失,植物数量稀少,只有2属3种,也就是三尖杉属的粗榧、宽叶粗榧和榧属的巴山榧。它们大多树形矮小,主要呈密丛状生长,一般只能生长在乔木层以下。不过,它们却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即便主杆被砍,但从植物的基部还能长出侧枝来,最后形成多个主杆。同时,由于它们生活在海拔最高的山顶,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

从山麓到山顶,植物从种类繁多到稀少,这主要是基于地质地貌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尽管金佛山地区面积并不大,而目前我们已知的植物有5665种,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五分之一。金佛山不但植物种类众多,而且仅稀有植物就有129种。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探清金佛山的物种总数,动植物新种和新纪录的名单依然在不断刷新中。



更多精彩: 南川门户网_南川方竹

本文由南川门户网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