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敬畏自然》剖析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d661d3c99ec3d5bbfd0a7476.png)
大自然创造 了人体难以 形容的美
三、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征服对象 美味佳肴
平等的生命 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作为散文,做到了 形散而神不散
作为议论性散文,做到了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一(第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层 层 推 进
二(2—10段)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
3、大自然宝藏,矿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4、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类大人物 不过尔尔。
修辞: 比喻 反问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更强烈,而且催人深思的效果
二、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 在是相形见绌。
大自然创造了 一切人仅有智 慧是大自然赋 予的
大自然使人体众 多细胞分工合理 并且相互协调 大自然创造了 人类有感情会 思维的大脑
1层(2—4) 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相比不过尔尔。
2层(5—7)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3层(8—10) 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三(11段)人应当敬畏自然。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理解和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 2、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3、学习和思考文章独特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4、体会反问修辞的运用对突出中心和表达感情 的表达作用。
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pénghāo
①敬畏 ④不自量力 ⑦深邃
suì
②蓬 蒿
chù
③精巧绝伦 zhǐ ⑥咫尺 ⑨混淆
敬畏自然
“尊敬”“崇敬”“恭敬”。是各种推崇之心 “敬”------ 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 、珍惜和依恋之情。 “畏”------ “怕”之意。
有所敬畏周国平读后感
![有所敬畏周国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722ce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c.png)
有所敬畏周国平读后感《有所敬畏》是周国平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朴素的文字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我被作品中所传达的敬畏之情所感动。
周国平先生在书中提到,“敬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心情,是一种精神状态。
”他告诉我们,敬畏并不是畏惧或者害怕,而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生的敬畏和尊重。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忙于物质生活和功利之事,忽略了对生活的敬畏之心。
读完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敬畏之情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懂得感恩和尊重。
其次,我被作品中的人生智慧所震撼。
周国平先生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他在书中谈到,“敬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格。
”他告诉我们,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保持谦卑、宽容和包容的态度,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人生,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敬畏之心是我们面对人生起起落落的智慧之源,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一切,更加明智地选择人生的道路。
最后,我被作品中的文学价值所折服。
周国平先生以其朴素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他在书中描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悲欢,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它可以让我们在瞬息万变的人生中找到一份安宁和慰藉,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之,通过阅读《有所敬畏》,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敬畏之情的重要性,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敬畏之心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相信,只有在敬畏之心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的变化,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
愿我们都能有所敬畏,让敬畏之心成为我们人生的智慧之光。
敬畏自然读后感
![敬畏自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cb9eddd19e8b8f67c1cb973.png)
敬畏自然读后感敬畏自然读后感(一)学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悟。
人类自私的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仔细想想,没了大自然,又怎么会有人类呢?大自然创造了很多事物,她就如母亲,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就是她的子女。
大自然给了人类喜怒哀乐;给了人类思维;给了人类智慧;给了……她是多么的伟大啊!人类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应该成为大自然的“王”。
但却不知道这种种行为都是在害自己。
如:乱砍树木,破坏森林,导致最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不能耕种,不能住人,还会发生沙尘暴。
人类乱捕杀动物,导致许多动物灭绝,使那些灭绝了的动物的天敌为非作歹,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影响人类。
一些工厂把污水排到干净的河流里,污染了河流,人们就会喝到污水,农作物无法生长……这种种的行为都是人类的罪证,结果都是自食其果。
近几年灾难频频发生,在我看来,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吧!大自然运用她高超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而人类却用所谓的高智慧去破坏这一切。
现在都提倡环保,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或许这只是空想,真正要做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人类不会想到自己子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他们不会想到再这样下去,人类还没等到太阳的消失就已经要和这个世界说“永别”了。
人类视乎越来越聪明,发明了越来越多的东西。
如医学方面的,人类能医治越来越多的病,视乎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可却万万没想到越来越多的新病种出现,这样看来,能治这么多的病,又有何意义呢?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有飞机,迟早有一天人们都能每人有一架飞机。
现在是陆地上的交通堵塞,如果每人都有飞机,就成了天上的交通堵塞了。
那样交通就更难管了。
聪明的人类发明了许多的化学物品,许多食物里都加了这些化学物品,人们不停地投诉,可又有谁管得住呢?人类发明了这么多东西,可以帮助一些方面,到头来只是自找麻烦,只是在不停地亡羊补牢。
一切都是在循环,到头来就是自食其果,又何必这样呢?敬畏自然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8ea20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72.png)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敬畏自然》关于本文: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
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索问题,将大自然拟人化,令人感觉大自然奇妙之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熟悉与思索。
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例如"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制服大自然"等等,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阅读本文,要留意的理论依据,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将大自然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既敬又畏的情感。
学习要点本文是一篇以谈论为主的散文,站在大自然的角度,以拟人的手法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化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制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由于与大自然的才智却是无与伦比的。
接下来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才智也是大自然所赐予的,是自然才智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因此,我们应当敬畏自然。
虽然的某些说法不免有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或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类过高估量了自己的力气。
对自然解除了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一、字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鲲鹏()萌芽()深邃()混淆()美味佳肴()二、词1、解释下列词语。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序无法揣测。
形容令人难以理解,无法知道其中神秘。
多用于讽刺故弄玄虚的人。
相形见绌:相,相互;形,对比,比较;绌,不足、不够。
相比之下,一方显出不足。
2、积累萌芽蓬蒿咫尺混淆狼藉美味佳肴稚嫩三、思索1、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大自然的才智是人无法比拟的,"人的才智与大自然的才智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敬畏自然》语文教后反思
![《敬畏自然》语文教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8673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0.png)
敬畏自然引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的态度。
一方面,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与之相处;另一方面,自然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的事物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建立敬畏自然的态度。
比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为:“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学内容我们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比如,《草原》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草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磅礴。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视频观看等形式来拓宽学生对自然的认知。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手段。
在教授《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自然界的壮丽景观,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多媒体互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触摸屏幕、点击按钮等方式与自然界进行互动,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比如,我们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通过他们的回答来评价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观察法、实践报告法等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然并做出评价。
如何培养敬畏自然的态度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敬畏自然的态度。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运动,例如徒步旅行、露营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敬畏自然》课文分析及练习
![《敬畏自然》课文分析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a73c79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7b.png)
《敬畏自然》课文分析及练习《敬畏自然》课文分析及练习作者简介:严春友(1957~),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文章介绍: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文章结构: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也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应当敬畏自然。
写作特色:1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2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3很多的语句富含哲理4多处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词语积累:深邃:深奥殊不知:竟不知道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映照:照射诚然:实在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断言:很肯定地说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能力测试:一、根据意思,写词。
1不过这样罢了。
——————2指无法想象,难于理解。
——————3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二、为什么说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能力测试答案:一、1不过尔尔2不可思议3、狼藉斑斑答: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
苍蝇有复眼,蚊子能够吸血,灰尘也是物质,却如此微笑,假如深入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敬畏自然》读后感
![《敬畏自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c0a51605727a5e9856a61a0.png)
《敬畏自然》读后感导读: 《敬畏自然》读后感(一)学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悟。
人类自私的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仔细想想,没了大自然,又怎么会有人类呢?大自然创造了很多事物,她就如母亲,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就是她的子女。
大自然给了人类喜怒哀乐;给了人类思维;给了人类智慧;给了……她是多么的伟大啊!人类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应该成为大自然的“王”。
但却不知道这种种行为都是在害自己。
如:乱砍树木,破坏森林,导致最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不能耕种,不能住人,还会发生沙尘暴。
人类乱捕杀动物,导致许多动物灭绝,使那些灭绝了的动物的天敌为非作歹,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影响人类。
一些工厂把污水排到干净的河流里,污染了河流,人们就会喝到污水,农作物无法生长……这种种的行为都是人类的罪证,结果都是自食其果。
近几年灾难频频发生,在我看来,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吧!大自然运用她高超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而人类却用所谓的高智慧去破坏这一切。
现在都提倡环保,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或许这只是空想,真正要做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人类不会想到自己子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他们不会想到再这样下去,人类还没等到太阳的消失就已经要和这个世界说“永别”了。
人类视乎越来越聪明,发明了越来越多的东西。
如医学方面的,人类能医治越来越多的病,视乎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可却万万没想到越来越多的新病种出现,这样看来,能治这么多的病,又有何意义呢?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有飞机,迟早有一天人们都能每人有一架飞机。
现在是陆地上的交通堵塞,如果每人都有飞机,就成了天上的交通堵塞了。
那样交通就更难管了。
聪明的人类发明了许多的化学物品,许多食物里都加了这些化学物品,人们不停地投诉,可又有谁管得住呢?人类发明了这么多东西,可以帮助一些方面,到头来只是自找麻烦,只是在不停地亡羊补牢。
一切都是在循环,到头来就是自食其果,又何必这样呢?《敬畏自然》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6f2b6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f.png)
《敬畏自然》学习要点1.《敬畏自然》学习要点篇1关于本文: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
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大自然拟人化,令人感觉大自然神奇之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例如'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征服大自然'等等,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阅读本文,要注意作者的理论根据,作者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将大自然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既敬又畏的情感。
学习要点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作者站在大自然的角度,以拟人的手法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赐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免有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
对自然解除了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一、字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见绌()鲲鹏()萌芽()深邃()混淆()美味佳肴()二、词1、解释下列词语。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序无法揣测。
形容令人难以理解,无法知道其中奥秘。
多用于讽刺故弄玄虚的人。
相形见绌:相,相互;形,对照,比较;绌,不足、不够。
相比之下,一方显出不足。
2、积累萌芽蓬蒿咫尺混淆狼藉美味佳肴幼稚三、思考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大自然的智慧是人无法比拟的,'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0de253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4.png)
人类的探索与对自然的赞美
探索精神
人类对自然充满好奇,通过科学研究和探险活动,不断揭示自然的奥秘。从发现 地球的形状,到探索宇宙深处,人类的探索精神不断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
观察与体验大自然的奥妙
野外探险:走进森林、山川、湖泊, 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记录自然:通过摄影、绘画、写作等 方式记录自然美景,加深对大自然的 认识和感悟。
观察生物:细心观察动植物的生长、 繁衍,感受生命的奇妙与力量。
这些活动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 自然的奥妙,从而增进对自然的敬畏 之情。
赞美自然
许多诗人、作家和艺术家都用他们的作品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他们将自然的美景 、力量和魅力诉诸笔端,创作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使人们对自然产生敬 畏之情。
03
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利 用
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崇拜现象
古代人类往往将自然力量视为神 秘且强大的力量,对其抱有强烈 的敬畏之情,表现为各种自然崇
谦逊面对
敬畏自然还表现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 的谦逊态度。自然的力量和规律远远 超出人类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因此人 类需要以谦逊的心态去面对自然。
阐述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征服与利用
历史上,人类往往将自然视为征服和利用的对象。这种观念 导致了大量的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 紧张。
保护与恢复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的 重要性。人类开始关注生态恢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方面,以期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379bed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3.png)
《敬畏自然》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我们依靠着自然提供的资源,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然而,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忘记对自然的敬畏。
我们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忽视自然的规律,最终自食其果。
然而,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无法对抗。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了解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自然界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要随意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
比如气候变化、季节更替、潮涨潮落等,这些都是自然界的规律。
如果我们不遵循这些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
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掌控自然。
科技只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工具,而不是自然的主宰。
我们应该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让自然能够持续地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
敬畏自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
总之,敬畏自然是每一个人类都应该持有的态度。
我们应该尊重生命、遵循规律、保持谦逊、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ce088b7cf242336c1eb95e35.png)
因为人们常把自然与人类对立起来,宣称要征 服自然,这有合理的一面,但走向极端往往违 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与 自然和谐发展。
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是宇 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 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 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 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结束语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 力量。在我们意识到大自然需要 “善待”的时候,是否察觉到她已 近乎不能再承受我们的“虐待”! • 人类要生存,要合理开发即利 用。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 加深对宇宙的宏观认识,并在这个 单元的学习中勤于思考,从而树立 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
顿成泽国
2003年7月12日,安徽蚌埠临 北乡。淮河洪水泛滥,将两岸房屋淹没, 几万村民痛失家园。
殃及池鱼
2003年10月,南海区南庄镇堤田 村,原来保护得很好的自然环境,现在已 经遭到一定的坏农民刚盖起的新房倒影, 陪伴着死在荷塘里的鱼。
亡羊补牢
2003年8月1日,一位渔民 的孩子拿着今年休渔后第一次开捕 打回来的鱼在玩耍。经过五年的暑 期休渔,汕头南澳岛附近的渔业资 源得到初步恢复,渔获也逐年增加。
2. 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8. 东西南北中,绿色在心中 。
环保寄语
9.绿色是生命的源泉,植绿护绿就是保护 我们自己。 10.绿色是青春的活动,让地球到处充满绿 色。 11.如果您想创造美好的家园,请您从现在 开始保护我 们现在的家园。 12.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 的明天。
一. (1)提出问题 (引论):“征服自 然” ,不自量力。 (引出下文)
第第十一课《敬畏自然》
![第第十一课《敬畏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92d24c3d43323968011c9234.png)
道理论证(事理论证)
1.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 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一万年以后 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 2. 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 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 有200亿年的历史了„„一定早就演化出 了更高级的生物。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议论文的 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走进
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2、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说“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
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 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 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 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 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 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自然智慧的关系
(8—10)宇宙的生命
层 层 推 进 , 水 到 渠 成 的 论 述 过 程
结论
(11)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 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 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 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
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
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 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 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 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 白掘的陷阱呢? 陈述句: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 人类自掘的陷阱。
敬畏自然读后感(二)
![敬畏自然读后感(二)](https://img.taocdn.com/s3/m/3430c67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75.png)
敬畏自然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倍受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他的无限生机,我们人类也才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性握有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主要包括微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劳的蚂蚁,自由自在的小鸟,高原牦牛精灵藏羚羊和陆上救生员鲸等,甚至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底蕴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舞台的底蕴。
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于人类的生物我们姑且不论,即使是一只害虫,它虽然在他们的厌恶、唾弃和捕杀中生存,但它蚯蚓无意中也为自己的食草动物(益虫)提供了食物,从而能保证益虫更好的生存,维系着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确实,我们应该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这不仅仅归因于人类有不光怜悯之心,愈因为它们的命运愈来愈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延续地球的生物链受到破坏,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记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个小男孩捉住一只猫头鹰蝴蝶后肆意压迫,蝴蝶在惊恐、怯懦和无奈中瑟瑟发抖,小男孩玩儿够了,就任意撕毁那衬托迷人蝴蝶美丽的省分----翅膀,我急忙上前纠正他,可还是晚了一步,他已经把蝴蝶海鸥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拣起来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挣扎了,切开了最后一口气。
我身后仿佛出现了这只蝴蝶往日那舒展着美丽翅膀自由自在飞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将正式成为一个美丽的回忆……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磨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约束着我。
有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凡人”。
我们人类只有敬畏心灵,崇尚科学,热爱大自然,都怀着一颗慈爱的心,那么我们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才将会变的更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
就让我们共同呼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化成美好的明天吧!。
《敬畏自然》问题探究
![《敬畏自然》问题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07d6e80b1c59eef8c7b4b0.png)
《敬畏自然》问题探究
1、怎样根据散文博杂的选材和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要透过博杂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所在可以有这样几个方法:
首先,从抒情议论之处直接寻找作者的想法和所要抒发的感情,从中可能找到文章要体现的中心思想。
如本文结尾直接点题。
其次,寻找作者选材的共同点或所选材料之间的联系,其共同点就应是作者要探讨的话题或是中心所在。
还有的文章的一些段落或语句就是文章中心。
另外,有时文章的题目也能显露主旨。
2、怎样理解文章中哲理性较强的语句或修辞?
有时只就字面意思局限于原文理解一些语句会有些难度,适当联系现实生活和相关知识,或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像会有助于理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自然
1 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 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 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 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我们还要记住,人 诚然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 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 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2 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 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且自食其恶果。于是, 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用奴隶主对待奴隶的 方式对待地球,人若肆意奴役和蹂躏地球,实际上是把 自己变成了地球的敌人,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就像奴 隶主遭到奴隶的报复一样。地球是人的家,人应该为了 自己的长远利益管好这个家,做地球的好主人,不要做 败家子。
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 一些。然而,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 球主人的地位真的不容置疑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 人真的拥有特权吗?一位现代生态学家说:人类是作为绿 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这个说法加以扩展, 我们便可以说,人是地球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在享受 主人的款待时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时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 感谢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这可能是人对待自然的 最恰当的态度吧。 3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 夺性的强盗行径了。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 有很大分歧。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 发合理利用自然。另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 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 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 从高层次的道理。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考虑到人类 多么长远的利益,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 学必有其界限。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 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 我不知道这本书该怎样归类。它不像小 说,因为缺乏小说的基本要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的虚构。它也不像散文,因为篇幅太长。
它好像也不能归入报告文学一类,因为
它的主角只是一个仅仅活到一岁半的婴
儿,并无值得报告的事迹。
——周国平
关于 妞妞
本书的主角是一个仅活了562天便夭折的小女孩 ——妞妞。其母雨儿在怀孕5个月时感冒,医生执意 以大量X光照射。妞妞出生后左眼瞳孔与别的孩子不 同,最终被确诊为恶性眼底肿瘤。父母给她以最细 心的照料,最终还是无法挽回。父母也最终分手。 全书是以父亲日记作为形式,记录妞妞成长的各种 细节。 周国平从女儿妞妞1990年4月20日22时48分降生 写起,到1991年11月7日5时女儿病逝终结,全篇 17.8万字,倾诉了身为父亲的满腔哀情与愁肠。
妞妞死去之后,周国平说:“你在时,我抱 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 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 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 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在孩子生下来之前,要是有人对我说:“你将有 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儿。”我一定会喊道:“不要 ,一万个不要!”现在,孩子已经双目失明。可 是,如果再有人对我说:“这个盲女将跟随你一 辈子,你要终身照看她,伺候她,为她牺牲你的 一切享乐和事业。”我该如何喜出望外,毫不迟 疑地回答:“愿意,一万个愿意!”
一个四川女孩 (读者)给周 国平打来不合 时宜的电话
敏感的雨儿因 此赌气坚决打 地铺
• 不顾众人顾虑
把病好的雨儿再 拉去照了X光
一个远亲医学 博士给雨儿治 病 刚进医院就 拉她去透视
急诊时遇到了 一个蛮横麻木 的女医生因而 延误了治疗
这是一个预先宣告的灾祸,在最初 的悲伤和最终的打击之间,绵亘着 父女三人的完整生活——一个布满 阳光和陷阱、备受爱和蹂躏的世界 。妞妞的可爱使他欣喜万分,最欣 喜之时心中又会突然一刺。成长的 征兆和死亡的阴影齐头并进,依恋 和恐惧一同与日俱增。
Reading time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 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 就是我对你的爱。——周国平
Reading time
主要内容
《妞妞》这本书是周国平的一部纪实作品,书 中的主角是他只活了一岁半的女儿。 妞妞的母亲在怀孕5个月时感冒,医生执意以 大量X光照射。妞妞出生后左眼瞳孔与别的孩 子不同,最终被确诊为恶性眼底肿瘤。医生建 议“左眼摘除,右眼实行放疗和冷冻”,但是 作者和妻子一直犹豫不决,因此遗嘱的执行被 无限期的拖延了。 全书是以父亲日记作为形式,记述了一个父亲 从酝酿生命和期待生命的降临,从抚育生命再 到与生命告别的整个心理里程,并且从女儿短 暂的生命中道出了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人生 的意义所在。
全书目录
• 序
• • •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诞生 新大陆 祸从天降 哭不是懦弱 绝望的亲情 因果无凭 要有光 寻常的苦难 妞妞小词典 紫色标记
• • • • • •
第十一章 无可选择 第十二章 磕着了 第十三章 艰难的诀别 第十四章 应该有天堂 第十五章 让妞妞再生 第十六章 死是不存在 的 • 后记 附录:诗四首 生命中的无奈 海滩上 的五百六十二枚贝壳
Reading time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学者、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西南 政法大学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尼采的学者,在尼采研究方面 颇有建树。但他成名则是因为他的散文。
Reading time
作者简介
• 著作: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 静》、《善良·丰富·高贵》 • 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 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 宝贝》 •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 短章》 • 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 国平人文讲演录》等 • 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 黄昏》等。
•
附上雨儿(妞妞妈妈)和妞妞共同的作品,妞妞时年一岁三个月。 雨儿:“从前有一只猫,它的名字叫——” 妞妞:“猫咪。” 雨儿:“它和妞妞是——” 妞妞:“朋友。” 雨儿:“有一天她们去花园——” 妞妞:“玩。” 雨儿:“花园里有——” 妞妞:“树—草。” 雨儿:“猫咪玩得真高兴,它走丢了,妞妞——” 妞妞进入角色了,瞪着盲眼,用焦急的声调嚷道:“真着急!” 雨儿:“她喊——” 妞妞:“猫咪!猫咪!” 雨儿:“猫咪听见了,回答——” 妞妞:“咪呜,妞妞,咪呜。” 雨儿:“妞妞找到它了,和它——” 妞妞:“握握手。” 雨儿:“她们一起——” 妞妞:“回家家。”
妞妞的话
• • • • • • • • • 灯灯亮了,灯灯你好。 爸爸办,办好了。爸爸想办法。 妞妞磕着了,好爸爸想办法想想办法。 爸爸疼妞妞哭。 瞎说八道。 臭妞妞! 听听音乐,喜欢音乐,好听极了。 去外外 谢谢合作——谢谢妞妞合作
磕着了
这天夜里,她几乎通宵不眠,刚睡着就立刻哭醒,不停地喊:“磕 着了!”雨儿觉得她有低烧,想给她量体温。她挣脱,喊道:“不行! ”然后仍诉说:“磕着了。”皱着眉,闭着眼,神情极为痛苦。有时使 劲揉鼻子。第二天仍是这样,不肯喝奶和进食,哭叫着:“磕着了,谁 干的!他妈的!”时而安慰自己:“磕着了,没事——没关系。”“爸 爸疼小妞妞——好妞妞——心肝妞妞。”
其实,这也是现代许多诗性哲人的理想。在摆脱了认知和被认知 、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之后,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 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那时候,一切存在者都回到了 存在的本来状态,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对我们说话。 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 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7 在不同的人眼里,海呈现不同的面目。对于靠海为生的渔民 来说,它是最熟悉的亲人和最危险的对手。对于远离故国的游子 来说,它是乡愁。对于诗人来说,它是自由的元素。对于一般旅 游者来说,它是风景。对于遇险者来说,它是死亡。 在不同的时刻,海也呈现不同的面目。它时而波澜不惊,时 而恶浪滔天。 在我眼里,海是一个窗口,我从中瞥见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看海,必须是独自一人。和别人在一起时,看不见海的真相 。那海滩上嬉水的人群,那身边亲密的同伴,都会成为避难所, 你的眼光和你的心躲在里面,逃避海的威胁。你必须无处可逃, 听凭那莫名的力量把你吞灭,时间消失,空间消失,人类消失, 城市和文明消失,你自己也消失,或者和海变成了一体,融入了 千古荒凉之中。 瞥见了海的真相的人不再企图谈论海,因为他明白了康德说 的道理: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 本质。 周国平/文
敬畏自然
Reading time
• • • •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相关评论 推荐理由
走近作者
•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 所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 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当 代著名学者,哲学学家,散文家, 作家。
Reading time
相关评论
• 在美国,有两所著名的医学院——德克萨 斯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已将《妞 妞》一书作为案例编进了讲义,讲义科目 为医学伦理学。——《北京晚报》
Reading time
作为一种新的边缘文学模式,《妞妞》的境界 是脱俗的。它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描述,带给我 们的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有人生的、人 性的、伦理的、医疗制度的等等。 然而,《妞妞》一书在受到众多好评的同时也 遭受了很多网友的抨击。尤其是当时有一个15 岁名为子尤的患癌症的少年,在南方周末上发 表了一篇名为《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 的文章。该文指出妞妞并不是无法治疗,而是 周国平放弃了对他的治疗,眼睁睁地等待着她 的死亡,却还找了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