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两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近来在读《世说新语》,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许多词句看不懂,看着看着,却觉得好看起来了,里边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读书好,不是吗?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脑海里盘旋起来:“书中所讲的魏晋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其实,这一个问题,书中的序里已有解释——书中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清谈”的内容,即魏晋的名士们谈论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谈论的事有无依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对于清谈的热情显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谈就算不上是名士贵人了似的。
从许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言语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极了。
第二十八篇讲的是谢尚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殷浩,听他谈论玄理的事,殷浩讲得很生动,谢尚直听得“注神倾意,不觉得流汗交面”,殷浩却从容地叫人取来手巾帮谢尚擦脸。
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很钦佩。
第三十一篇讲的`则是殷浩与孙盛一起清谈,不知两有多激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针锋相对起来,“卿莫作强吗,我当穿卿鼻”、“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由此可见他俩对于清谈辩论的热情有多高了。
魏晋也许是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时代。
当时的文人志士们无一不好学、好辩,在现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们。
但我觉得他们与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着对道理、文学的热爱,这正是现代许多学生所没有的。
《世说新语》是通往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习俗的一扇窗。
对我来说,也是一本关于当时人的学习、生活的故事书。
现代的我们学习生活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但他们浅谈仍不亦乐乎,我们读书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勤于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正欲合上《世说新语》,却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篇。
这时,我正在读贤媛篇十九中的第二十四篇,不由感慨万千。
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是车骑将军恒冲平时不喜欢穿新衣服。
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5篇)

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5篇)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
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
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
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该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
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
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
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
为人作父如此,何如?”读书笔记:古代的士大夫,被皇帝宠爱一回,都可以当成炫耀的资本,真是皇恩浩荡啊。
这种集权下的恩宠,今日可以赐给你,明日也可以收回来。
一切荣辱都系君主之好恶。
君主的`一点小恩小惠,官僚们如沐天恩,为之赴死。
君主的一点小忿小怒,下面就人头落地。
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伏滔以此向他的儿子炫耀,真是鼠目寸光啊,可以肯定他不懂老庄之学的奥妙!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世说新语》是刘墉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秘籍,这本书他从孩子诞生前,父母该怎么决定教育的方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到孩子出事之后,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
在这本书里,他的一些独到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以下是书中的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长什么样子?记得小时候,我就听过“虎姑婆”的故事,当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们总爱说“再不听话虎姑婆该来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长什么样子吗?答案肯定不是一样的。
作者说“为什么一个虎姑婆可以让我们从小孩时代记忆一辈子,而且每个人心里的虎姑婆都不一样,啃手指的声音可好像能在耳边响?答案很简单:因为想象!”每个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都在呼吁我们要看书,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会对书中的人物、事物、事件进行充分的想象,使我们的想象力充分得到发挥。
如果给我们一个虎姑婆的动画片,里面有个虎姑婆,还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画面和声音,我们看过就知道:哦,原来虎姑婆那样啊,啃手指的声音是那样啊。
就用不着想象了。
什么都是现成的,那我们的思维与想象岂不是会越来越懒,就跟机器一样时间长不用就会生锈了。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
闻于法开有名,往迎之。
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
”合一剂汤与之。
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读书笔记:郗愔再次登场,每次登场都是负面形象,这次因为迷恋天师道,吃符箓太多,导致肠胃不畅而得病,由此可见,当时一大批士大夫迷恋道教炼丹之术。
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主要做三件事:饮酒,服药,清谈。
当时的人服用一种药石叫:五石散,也称寒食散。
据说服用后可以娇美姿容,延年益寿,其实却使人脾气暴躁,过早衰亡。
可惜!可叹!可悲啊!《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前段时间,我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茫茫然而不知所措。
当然,现在的我仍是一只迷茫的小猪仔。
当然,重点不是迷不迷茫的问题,毕竟我可能会迷茫一辈子。
重点是我在与友人情方帅哥和家里有坑的淑惠交流思想之后,我决定多阅读,多多充实自己,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我既已说,那便必定会做出行动。
于是,在上周末,我与友嘉慧同往广州图书馆。
在缘分的指引下,我看见了《品读》这一书,顿感此乃吾之所向。
然后,我取下了这本书,并自在地走往借书通道。
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我借了这本书。
余虽不称爱书之人,然亦不愿随意便开卷。
于是,吾静心两日,于今日辰时开卷。
本书的序言分了三部分,其中最触动我的竟是”读书使人成熟,讨论使人丰富,写作使人严谨”。
读、思、写三者,岂可缺一?于是,我便写了这个,也望借此与诸君相讨。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
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
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
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
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
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后由于戎卫北境侑功,赐爵为关内候。
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赎了出,不久后又任命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将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侑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种做法。
首先,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可以说是对刘宝侑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事。
即便将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人情。
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的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也切不可因为人曾侑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直对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人身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侑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应侑的是积极向、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
我觉得最富有哲理的是《言语》,寥寥数语的小故事却诉说着发人深思的大道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因此名利面前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举例来说,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共同在菜园里种菜,劳作中他们翻出了一块金子。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一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2022年《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第7页 共32页
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当多学习管宁,不为
名和利所动心。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 官过的州郡,由于感谢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 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 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假如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旖旎阳光,深深竹林,隐隐可见一个醉倒在自然间的身影。 阮籍已远,但他的品行、追寻,深烙在一代又一代的狂人中。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7
我喜爱看书,喜爱以书知人,看过了书再去探究这本书的历 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也许和现在好多人正好反过来。读《世 说新语》这本故事集也是这样,以前学过的看过的都是选段,真 的全面的看一下这本也许是中国最出名的故事书这还是第一次, 下面我就记录下我读书的内容,就从它的《德行篇》说起吧。
第3页 共32页
故事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作者:李真莹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3
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 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 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读书笔记:古代的士大夫,被皇帝宠爱一回,都可以当成炫 耀的资本,真是皇恩浩荡啊。这种集权下的恩宠,今日可以赐给 你,明日也可以收回来。一切荣辱都系君主之好恶。君主的一点 小恩小惠,官僚们如沐天恩,为之赴死。君主的一点小忿小怒, 下面就人头落地。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伏滔以此向他 的儿子炫耀,真是鼠目寸光啊,可以确定他不懂老庄之学的奥妙!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4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 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它深受广阔人民 的宠爱,包括我也很喜爱。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
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
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__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篇__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
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
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魏晋风骨的产物,莫过于在朝代更迭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品行要求:上层社会讲究德行、讲究文学、讲究品藻、讲究雅量、讲究排调、讲究容止……都只为了在这纷扰的乱世之中寻求自己的立足点。
清雅秀丽且卓尔不群的魏晋风骨,在《世说新语》这部著作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揽一身魏晋风骨,品一世魏晋豪情;诵一首清风明月,听一场松风徐引。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第1篇示例:《世说新语》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收录了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记载、典故、寓言、兴讽及譬喻等,以及人物评价和训诂解说等等。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古代人物的风采与风度。
读完《世说新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启示。
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给人一种仿佛穿越时空的感觉。
通过这些古代的人物形象和奇闻轶事,读者可以窥见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智慧。
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古代人的风雅和品行修养。
书中描绘的文人雅士,风度翩翩,谈吐风流,让人感叹古代人的高雅风范。
他们在言谈之间展现着深厚的学养和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书中的寓言故事和譬喻典故,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通过这些譬喻和寓言,读者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道理,启迪心智,引导人们修身养性,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书中的兴讽和训诂解说,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化和习俗,还能让人在娱乐中获益,增长见识。
通过对古代兴讽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世说新语》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典籍,更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风采和风度,领悟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和文化素养。
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更加博学多才,修身养性。
愿我们都能像古人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2篇示例:《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东晋文化风貌的文学作品,它集中了作者刘义庆对当时社会各个层面人物的言谈举动进行整理和评述。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东晋时期的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对当今社会生活有所启迪。
在《世说新语》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其中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了。
这些人物有的忠臣义士,有的奸佞小人,有的风雅文士,有的庸陋俗人。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主要讲述了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士大夫们的逸闻轶事。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描绘了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
阅读《世说新语》,我深深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
这些故事中,有的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和机智,如“望梅止渴”和“新亭对泣”;有的描绘了人物的品行和风骨,如“华歆与王朗”和“周处除恶”。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人物的传记,更是历史的镜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我特别喜欢《世说新语》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如“管宁割席”中,管宁在看到华歆急功近利的行为后,毫不犹豫地将席子割裂,表示与他从此绝交。
这种描写生动而深刻,让我对人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生动,富有韵味,读起来让人愉悦。
阅读《世说新语》,我不仅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也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让我反思我们今天的社会和价值观,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世说新语》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历史笔记小说,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所记载的资料,主要****于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正史《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所记载的资料,主要****于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正史《世说新语》主要是以德行品行、雅量趣味、识鉴艺术、固执己见、精明能干、赏誉人才、述说风情等故事来反映现实的生活。
这些故事中有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有对官场黑暗的讽刺抨击,有对人性真善美的热情讴歌。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6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6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经智博老师推荐《世说新语》一书,急忙在网上下单买回,拿到书后迫不及待一阅,真是如老师所说,既能学习古文的运用,还能了解到很多有意义的的故事,最关键是越看越能领悟到故事后面的寓意,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拿我们熟悉的故事《管宁割席》来说吧!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
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我们也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但这个故事也启发了我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
钟毓、钟会兄弟俩小时候趁父亲睡觉时去偷喝药酒。
父亲当时已经睡醒暂且睡觉来观察他们。
钟毓是先行礼才喝酒,钟会只顾喝酒,不行礼。
过后不久,父亲分别问他们为什么行礼和为什么不行礼?钟毓说:“喝酒是要遵守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
”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不行礼。
”这故事也让我内心深处有所触动,这俩孩子为人诚实忠厚,另外言语的表达也很重要。
通过故事还知道了《左传》的注解原来不是一个人完成,郑玄注解了一部分,将交与见解和自己一样的服子慎,后来就有了《春秋左氏传解谊》。
《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有意义的故事,都是些名士贵族的所闻逸事,从中阐述出很多的道理,我会继续往后看,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帮助我们用更智慧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故事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
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
当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读了《世说新语》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魏晋的玄学家悟出的唯一能抗衡儒家礼教名分思想的锐利武器,含有道家的精髓。
魏晋的玄学家认为,任由人们的本性自由发展,这就叫自然;而人治理人,对别人的自由横加干涉,这便是人为。
我不知道,道家和儒家哪一方是对的,但是我很喜欢道家的思想——“自然无为”。
这跟仙外的校训“顺其自然”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无为”的道家学说呼吁人们发现真我的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发现了人的价值,于是就有了人对生活的追求:花前月下,饮酒赋诗,敞怀清谈,展现才情,我行我素。
譬如,王子猷的卓荦不羁、嵇康的一曲《广陵散》、顾恺之的“三绝”、杜预的《左传》癖、阮籍的青眼白眼、王羲之的东床坦腹……他们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得潇洒,活得洒脱,活得自由自在。
他们放荡形骸,胆大包天,不畏生死,有时甚至状若疯魔。
他们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甚至不知羞愧为何物,只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魏晋时期,宗教信仰的混乱以及人们对统治者的失望和不满,导致很大一部分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士隐居山林,整天曳尾涂中,饮酒作乐。
如果他们生在大唐盛世,一定会有一番成就,但当时政治腐败,敢于指责的人都死了,剩下的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有的用酒精麻痹了自己,有的直接放弃了希望,在山林里寻觅着他们心中的“道”。
我觉得,上述这些魏晋名士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不需要刻意做大英雄、大善人,只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好自己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
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两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两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一)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000字。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世说新语二则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二则读书笔记读完《世说新语》里的两则小故事,心里头那个激动劲儿,就跟吃了顿麻辣火锅似的,又热乎又带劲儿。
这两则故事,简短却耐人寻味,就像是茶余饭后的甜点,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则故事说的是王戎这孩子,小时候就聪明绝顶,简直就是个“小神童”。
有一回,他和一群小伙伴跑到路边的大李子树下玩儿。
那李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小伙伴们一看,眼睛都绿了,二话不说就往上爬,争先恐后地摘李子吃。
唯独王戎,站在一旁,小手背在身后,跟个小大人似的,一动不动。
大伙儿摘完李子,吃得津津有味,还招呼王戎一起来。
王戎却摇摇头,说:“这李子肯定是苦的,要不咋没人摘呢?”大家一听,半信半疑,咬一口手里的李子,哎哟,苦得直咧嘴。
这事儿一传开,王戎的名声可就响了,大伙儿都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看完这则故事,我心里头那个佩服啊,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最崇拜的英雄。
王戎这小家伙,不光聪明,还特有主见,不随波逐流。
想想咱们现在,有时候看到别人干啥就跟着干啥,哪像王戎这么有判断力。
以后啊,咱也得学着点儿,多动脑筋,别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
第二则故事更逗,说的是谢安和他侄子谢玄的事儿。
谢安这人,大家都知道,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平时说话办事儿都特有风度。
有一天,谢安和谢玄一起下棋,下着下着,前方就传来了捷报,说是他们打了胜仗。
这消息一来,换谁都得高兴得跳起来,可谢安呢,愣是一点儿没变,还是那副淡定自若的样子,继续和谢玄下棋。
谢玄呢,心里头那个急啊,可也不敢多问,只能憋着劲儿继续下棋。
等棋下完了,谢安这才慢悠悠地说:“孩子们啊,咱们打赢啦!”谢玄一听,这才松了口气,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跟自己中了大奖似的。
这则故事看完,我简直要笑出声来。
谢安这人啊,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遇到大事儿,愣是一点儿不慌。
咱们平时遇到点儿小风小浪,就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哪儿有谢安这份儿镇定。
看来啊,以后遇到啥事儿,咱也得学着谢安,先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咋办,别一上来就跟无头苍蝇似的乱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两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一)
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000字。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
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未及弱冠的王弼前往吏部尚书何晏所设宴请有名望的宾客宴会,何晏把客人谈论最精彩的部分告诉他,并问道:“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我认为这个道理讲的很对,还可以提出质疑吗?)面对前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弼依然提出质疑,然而在座宾客无人能对答,王弼自问自答,反复论辩多次。
何晏并没有因为王弼的出色而大怒,王弼也博得了在座的钦佩和敬仰。
可以说王弼的行为在现在看来就是出尽风头惹人嫉妒的情景,而何晏等老一辈的文人却并没有因此排斥王弼,而是忘记年龄,虚心学习,可以说这种思想将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学术的进步,也更有利于培养新的文化传承者,这样的胸襟和气度,这样让人折服的学术气息,让人向往,更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
太尉王夷甫见阮宣子时问道:“老子、庄子与儒家的教化有什么异同?”回答说:“将无同?”太尉很满意,便任命他为掾官,世人称他为“三语援”。
而卫玠嘲笑他说:“一个字就可以调用了,为何用三字!”宣子说:“只要是众望所归,也可以不说话而调用,一个字都是多余的。
”于是两个人成为了朋友。
宣子没有因为卫玠的嘲笑而恼怒,而是用巧妙地语言说服了卫玠,两人在这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性探讨,并没有个人恩怨的纠纷,也更加体现了文人的学术氛围和宽容的学术胸怀,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的。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交往更多的是建立在学术、思想上的。
博学多才的人更多的得到人们的结识和尊敬,对当时魏晋时期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是一种促进,也值得后人在这一点上效仿。
特别是对于文人的学识修养方面,更多方面引人深思。
殷浩、孙盛、王濛、谢尚这些名士,都聚集在王濛家里。
殷浩与孙盛共论《易》,孙盛自以为他的发言是最合理的,不可一世。
在座各人都不同意他的说法,又不能说服他。
王濛叹着气说:“假如刘真长来,一定会制服他。
”孙盛也意识到自己不如刘真长。
等刘到来时,孙盛简略的说了刚才所说的理由,语气已大不如前。
刘真长讲了大约二百多句,言辞及提问,都简明扼要,孙再无法回答。
由此可见,学者们的辩论更多的在于互补,激烈的辩论更多的体现了文人对知识的渴求,这一方面是我们更应当看到的,也是我们应当极力推崇的。
孙安国到中军将军殷浩处一起清谈,两人来回辩驳,都无懈可击。
侍人把端上的饭菜热了好几遍也顾不得吃。
双方奋力甩动拂尘的毛全部落在了饭菜上,宾主竟然到傍晚也没想起吃饭。
殷浩便对孙安
国说:“你不要做硬嘴马,我就要穿你鼻子了”孙安国接口说:“你没见挣破鼻子的牛吗,当心人家会穿你的腮帮子!”当辩论激烈到这种程度时,更加的感叹学者们幽默诙谐的言辞,同时,双方的学术精神更是让人由衷的佩服。
当然这当中更多是体现了文人多知识的热爱与包容,读书笔记大全《《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000字》。
然而其中也不乏文人利用知识摆脱困扰的例子。
郑玄在马融门下,住了三年都未见到老师,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一些知识而已。
有一次马融曾计算天象,不相符合,门下弟子都不能解决。
有人说,郑玄懂得计算。
马融于是召郑玄令他计算,郑玄把式盘一转就解决了问题,大家无不惊奇。
等到学业完成,郑玄告辞还乡,马融叹息说:“礼乐都到东方去了!”同时又唯恐郑玄的名气高过自己,心怀妒忌。
郑玄也怀疑有人迫害他,就坐在桥下,用木屐踏在水上。
马融用《周易》转式之法进行占卜,探寻他的行踪。
见到卦象后,对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又靠着木板,这样必然已经死了。
”于是不再追寻。
郑玄因而免于难。
这个故事是说郑玄学识遭人嫉妒,郑玄机智脱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难,学习就应该向郑玄那样,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向前辈和别人请教,同时自己更应该加强学术修养,利用自己的知识做更多有用且有意义的事情,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篇》关于文人对妇女态度看法的文章,谢太傅问陆退:“张凭为什么为母亲作悼念的诔文,而不
为父亲作?”答曰:“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文不能显扬了。
”谢朗母亲王夫人因为儿子的体弱曾对支林道说:“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
恨不使朝士见!”这些话语中所显示的文人对妇人尊敬的的态度,就不难想象《花木兰》这部文学作品为何会流传至今了,故事本身的价值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看到人们对传承这些作品的积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谓“文学”是指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
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
这当中所体现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习。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二)
从《世说新语?俭啬卷》中的四个故事说起。
《世说新语?俭啬卷》中有九个晋人俭啬的故事,其中有四个是说王戎。
一:王戎担任司徒时既贵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数一数二。
王戎亲自掌管田契,经常与夫人在烛下计算财产。
“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是琅琊王氏在东晋极盛之时。
在西晋琅琊王氏并不是一流的门阀,河东裴氏、颖川荀氏的声望当时都比琅琊王氏要稍高一些。
虽然,阀第的品评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
但财富也是世家豪门间社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儒家伦理统治中国的期间,提倡“仁、义、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钱,其实都是很虚伪的。
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个个官迷,
而在中国古今历史上,权、钱一直是相通的。
想作官和想发财就是一回事。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擅长理财,理所当然是一个极大的优点。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
这类似于现在的“技术产权”的保护意识,何过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于时代意识的伟大理财家。
中国古今一些知识分子的酸气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识,歧视种种勤劳致富、合法谋利的行为。
潜意识里,这是种忌妒,因为自身理财无能,不能合理合法的占有财富,于是整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给河东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
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
这是一种最合理的亲人之间的借贷关系。
亲父子、亲兄弟明算帐,何错之有?
有错也是欠债不还的裴頠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