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精品读书笔记六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上册·德行一德行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谈敬业①这个陈仲是工作狂。
②刚刚上班,就要投入工作当中,不与下属见个面,打个招呼,喝杯热茶。
这让下属很纳闷,委婉地给他说,大家希望你先到办公室叙叙情。
陈仲说,前朝周武王,一上岗就投入工作,我和他一样,挺好的。
③古人看来,这种认真、不虚与委蛇的工作态度,是德行优秀。
④历史上,工作狂帝王也挺多。
比如朱元璋,不说上位前有多拼,就说上位后有多拼,从撤除丞相一事可知。
不需要多余的下属分担工作,每天事无大小亲力亲为。
⑤今天看来,也是极为认可积极工作的态度,“撸起袖子加油干”便是实例。
前些年,有句网络语言:北上广不相信泪水,只相信汗水。
⑥每一滴汗水都铸就人生之事业。
德行10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
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
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谈家风与家规①短文可窥世家家风几何。
②我生长在农村家庭,小时候饭桌上吃饭,碗里的米粒必然是要吃光光的。
如有饭粒掉桌上,奶奶铁定是要拿筷子抽的,必然是一下一“红蛇”。
自此,在我心中,不可浪费粮食就是我的铁律,伴随了我三十多年。
如今想想,这也许就是朴素的家风。
③今天,物质增长给现代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渐渐地,新一代人都很少知道节约为何物,这是不能怪孩子的。
怪谁?④必然是父母!因为他们让家没有家规,又何谈家风?⑤华歆家严而睦,元方家乐而序。
家风如春风和煦,没有脱离轨道。
⑥究其原因,德行有赖家风,家风全靠家规。
德行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所得被。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谈孝顺①讲古人之孝顺,先讲讲鲁迅的《朝花夕拾》。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近来在读《世说新语》,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许多词句看不懂,看着看着,却觉得好看起来了,里边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读书好,不是吗?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脑海里盘旋起来:“书中所讲的魏晋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其实,这一个问题,书中的序里已有解释——书中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清谈”的内容,即魏晋的名士们谈论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谈论的事有无依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对于清谈的热情显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谈就算不上是名士贵人了似的。
从许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言语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极了。
第二十八篇讲的是谢尚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殷浩,听他谈论玄理的事,殷浩讲得很生动,谢尚直听得“注神倾意,不觉得流汗交面”,殷浩却从容地叫人取来手巾帮谢尚擦脸。
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很钦佩。
第三十一篇讲的`则是殷浩与孙盛一起清谈,不知两有多激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针锋相对起来,“卿莫作强吗,我当穿卿鼻”、“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由此可见他俩对于清谈辩论的热情有多高了。
魏晋也许是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时代。
当时的文人志士们无一不好学、好辩,在现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们。
但我觉得他们与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着对道理、文学的热爱,这正是现代许多学生所没有的。
《世说新语》是通往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习俗的一扇窗。
对我来说,也是一本关于当时人的学习、生活的故事书。
现代的我们学习生活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但他们浅谈仍不亦乐乎,我们读书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勤于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正欲合上《世说新语》,却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篇。
这时,我正在读贤媛篇十九中的第二十四篇,不由感慨万千。
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是车骑将军恒冲平时不喜欢穿新衣服。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目前出书成风,看过十本书的能出一本书,像我这种低调男人,看了一百本书连一篇文字都没写。
平时看书积累些东西,心有郁积想发一发,记点读书心得,梳理下自己的记忆,所谓好记性不如坏笔头。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
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读书上我向来主张“误读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颠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却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这也是可取的。
《韩非子》里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为是晚上写,光线不好,楚国人就吩咐手下:“举烛”,边说边写顺手就在信上写了“举烛”。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了,打开一看有“举烛”二字,不禁感叹:“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这是让我们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相国把他的“误读”给王说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国变得国富民强了。
像一本《红楼梦》让多少误读红楼又自称研究红学的人吃上饭,这“误读”多好啊。
所以我看《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将不拘于字句的解释、不拘于时代的考量、不拘于玄理的考辨,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记录脑海火光一闪,这也是我把这篇文字分类到随笔的地方。
这样做可能会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多有谬误,再加上本人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可能会有不马克思的地方,科学学得不好,可能会有不科学的地方,难免贻笑方家,欢迎批驳、指正、赐教。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有一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底教科书”,这本书便是《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风采仪态特别秀美。
如果不是何平叔面色白晳,魏明帝又怎会“疑其傅粉”?如果嵇康不是潇洒大方,玉树临风,又怎会赢来众人纷纷感叹?如果潘岳没有美妙的仪态容貌,遇到他的妇人又怎会把他围住?如果王衍手里不常拿白玉柄麈尾,又怎会看出他的手和白玉的颜色没有区别?用厉害的侧面烘托来写魏晋名士的容貌,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吧!魏晋名士又不缺洒脱豪放的情怀。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三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三篇世说新语是一本经典的作品,通过对许多经典小故事的描述,展示古代文化和精神面貌,下面是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
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他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有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
首先,他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能够说是对刘宝有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
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个人情。
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他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人曾有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他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们应有的是用心向上、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此刻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
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方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
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该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
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
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
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很多吧!《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词简意明,颇能表达人物的个性特点。
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真是妙不可言啊!《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朴素的散文,有的几乎如口语一般。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相关推荐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2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眼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寺》。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王徽之因兴而行,又因兴而返,不为目的所羁绊,好似那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洒脱。
徽之曰:“我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古人所说“不为外物所役”,王徽之做到了。
目的是何物?是实质的,是人们所想达到无法理解了。
的,可这个东西在王徽之眼里还不及那突发的诗兴来得重要。
因兴而去,兴尽而归,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件事若是安排在赶了一夜路,已站在目的地门前的大前提下,这就让世俗里的人古人尚不能解,那么放在现代呢?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里,整天忙着挣钱的人们是不会白费力气做这件毫无实质收获的事。
制定一个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不达目的善不罢休,这就是现今以物质至上的观点。
但我们换个角度看,效率、结果固然重要,可我们真正获得的东西是从过程中得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欢笑,有哭泣,有感动,有无奈,也许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们乐在其中,品味了苦尽甘来,比起最后那个干巴巴的目的,这个过程真的是浪漫得多。
而相较于王徽之那个时代,现今社会要复杂得多。
金钱、权利、地位、荣誉,人们追求地更多,同时所羁绊的东西也会更多。
人们被这些东西绑起来了,只能缩手缩脚的活于世中。
再说说如我一样的学生吧,对一个穷书生,一个身无长物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该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可有哪个学生会为了学习而学习呢?种种外界因素让我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只为得到那一纸成绩单,可真正学到的又有多少东西呢?学习变得不再单纯,强烈的目的性,它早已变得是面目全非了。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
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
当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
友人劝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却答:“我赶来探望你,怎能在危险时刻弃你不顾呢?”这时,胡兵已闯入宅门,见荀巨伯一人舍生护友,问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来龙去脉后,胡人首领仰天长叹:“我们不讲道义的人攻入了讲道义的国家!”随后便带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啊!荀巨伯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友人,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并且还感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
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间的关心和帮助:题目太难做不出,朋友会不厌其烦帮你讲解;遇到挫折,朋友会鼓励你不要气馁;下了场大雨,与朋友公用一把伞;你快乐,有朋友陪着;你悲伤,有朋友安慰你……想想身边,回头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样温暖我心。
一次,有位同学过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边,无人陪伴,无人祝福,她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时,是同学们安慰她,陪伴她,让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那天,大家也纷纷送上了生日礼物:花色淡雅的作业袋、攒下零花钱买的文具、精心手绘的生日贺卡……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承载着大家浓浓的友谊,生日歌唱的并不整齐,但在我看来,这是世上最甜美的声音,蕴含着我们深深的祝福。
作为朋友,虽做不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谊就像天边的彩虹,那么美好,那么纯洁。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世说新语》一书,刻画了无数魏晋名士。
他们有各自出彩的地方,但我颇为钟意在“任诞”中频频露脸的阮籍。
乍看,他只是行为怪诞的荒唐之人,再看,其实他的内心比谁都清明。
阮籍,是三国时期的诗人。
他一生所作的咏怀诗不下八十首,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更是无法否定的。
他与他的儿子阮咸等人并称“竹林七贤”,而其同样会作诗吟赋的父亲阮瑀,则是“建安七子”之一。
这不只是个有趣的巧合,而是家风的传承。
他出身如此不凡,却只当过步兵校尉。
但这并非是他能力不足、或是怀才不遇——这点就与同样浪漫李白不同了。
相反,司马昭曾多次试探他,想他为晋出谋划策,却都没有如愿以偿。
最终,他安息于景元四年的冬天。
民间流传十分广泛的,莫过于“阮籍三哭”的故事。
阮籍在母亲死后,大吃酒肉,哭泣到吐血。
这样的做法实在不符合当时的礼教与风俗,但他却在自己挚爱的母亲面前“放荡”,毫不收敛。
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对死人一事还是抱有畏惧与好奇的心理的。
按当时的传统,阮籍本应守法守节,使老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得到安息。
但他这样的破坏规矩,不仅是自己真性情的体现,也是他对死亡一事看法的流露。
他认为,“人生若尘露”,这与西方《圣经》的观点不谋而合:人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所以对母亲肉体的消亡,他没有守礼节,而是遵循本心,做一些对自己的心灵能起抚慰作用的事。
除了他揣于心间的“孝”,他的孤僻、怪异也不是什么可争议之事了。
他假装不明白司马昭的心思,直言不讳地跟王戎说出自己对他的不满,每日尽兴地喝酒,从来不把当时那些规矩条例当成自己的行事准则。
为什么这样怪诞的人能成为魏晋名士的典型,被后人铭记?因为他的生活,实在是太令人向往了。
像我这般年少轻狂的人,也单纯而肤浅地喜欢李白,喜欢阮籍,而不喜欢老师口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何人不想仗剑走天涯,看遍世间的名山大川呢?但我们做不到,也没有勇气去冲破自己为自己设立的枷锁。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一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夜幕再一次降临了,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那是一个黑夜,九岁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该会十分明亮吧!”徐孺子听了回答道:“不是这样的。
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没有瞳仁的话,眼睛就必须看不到东西呀。
”这个故事是出自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攥,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全书依资料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经过人物的品评和玄远的清谈,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奇特行事,也可谓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中国礼貌历史悠久而我这个深爱祖国的人却只晓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可知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和祖国一齐成长,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国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度——中国。
许多人都会觉得我爱得不够深,可是这三个字是最简单,也是最能表达出自我对某种事物热爱之情。
让每个中国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记着、爱着这个国度——中国让爱传达千万里,一向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我爱你我的祖国。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前段时间,我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茫茫然而不知所措。
当然,现在的我仍是一只迷茫的小猪仔。
当然,重点不是迷不迷茫的问题,毕竟我可能会迷茫一辈子。
重点是我在与友人情方帅哥和家里有坑的淑惠交流思想之后,我决定多阅读,多多充实自己,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我既已说,那便必定会做出行动。
于是,在上周末,我与友嘉慧同往广州图书馆。
在缘分的指引下,我看见了《品读》这一书,顿感此乃吾之所向。
然后,我取下了这本书,并自在地走往借书通道。
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我借了这本书。
余虽不称爱书之人,然亦不愿随意便开卷。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
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
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__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篇__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
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
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魏晋风骨的产物,莫过于在朝代更迭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品行要求:上层社会讲究德行、讲究文学、讲究品藻、讲究雅量、讲究排调、讲究容止……都只为了在这纷扰的乱世之中寻求自己的立足点。
清雅秀丽且卓尔不群的魏晋风骨,在《世说新语》这部著作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揽一身魏晋风骨,品一世魏晋豪情;诵一首清风明月,听一场松风徐引。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集锦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集锦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读《世说新语》,感觉就像听古人讲故事。
寥寥数语便能将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娓娓道来。
怪不得鲁迅先生称它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魂奇。
”不仅仅这些。
《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呢!我们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览无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说新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
让我们一齐领略吧!我最喜欢的一则是《道旁苦李》一文。
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树枝压断了。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动不动。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长在路边树上还会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
”摘到李子的孩子尝李子,果然苦。
这个故事暗藏玄机,不但夸奖了王戒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推理本事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侧面指出“路边苦李,没人青睐”。
借苦李传达出无用的事物活人就会被人所弃的道理。
而故事中的王戒从小就脱颖而出,终后为竹林七贤之一,成为西晋大臣。
许多父母在处罚孩子时,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一是他们要罚,确舍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们会处罚,可是他们没有自我必须的原则,好像随他们心境好坏来执法,让孩子摸不清。
刘墉以自我教育孩子为例,异常是提到他的母亲,在刘墉想打儿子确又碍于母亲而没有真打的时候,提醒刘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点,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损了父亲的威严,更关键是丝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刘墉以自我年迈的母亲为例,告诫我们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则。
古人所谓明刑弼教,刑罚的目的是帮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险动作时受伤,于是在他不听话的时候处罚他,目的是使他不受伤,你能把他打成一身伤,当然不能,所i以处罚绝对不能够过分,否则就变成是你在伤害他了,常此以往,不仅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还会使孩子渐渐远离你。
同时处罚又得有自我的原则,什么事情该罚,什么事情不该罚,不能随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并且要经常让孩子知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
文学_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3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3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从《世说新语?俭啬卷》中的四个故事说起。
《世说新语?俭啬卷》中有九个晋人俭啬的故事,其中有四个是说王戎。
一:王戎担任司徒时既贵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数一数二。
王戎亲自掌管田契,经常与夫人在烛下计算财产。
“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是琅琊王氏在东晋极盛之时。
在西晋琅琊王氏并不是一流的门阀,河东裴氏、颖川荀氏的声望当时都比琅琊王氏要稍高一些。
虽然,阀第的品评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
但财富也是世家豪门间社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儒家伦理统治中国的期间,提倡“仁、义、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钱,其实都是很虚伪的。
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个个官迷,而在中国古今历史上,权、钱一直是相通的。
想作官和想发财就是一回事。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擅长理财,理所当然是一个极大的优点。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
这类似于现在的“技术产权”的保护意识,何过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于时代意识的伟大理财家。
中国古今一些知识分子的酸气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识,歧视种种勤劳致富、合法谋利的行为。
潜意识里,这是种忌妒,因为自身理财无能,不能合理合法的占有财富,于是整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给河东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
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
这是一种最合理的亲人之间的借贷关系。
亲父子、亲兄弟明算帐,何错之有?有错也是欠债不还的裴頠的错。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世说新语》一书,刻画了无数魏晋名士。
他们有各自出彩的地方,但我颇为钟意在“任诞”中频频露脸的阮籍。
乍看,他只是行为怪诞的荒唐之人,再看,其实他的内心比谁都清明。
阮籍,是三国时期的诗人。
他一生所作的咏怀诗不下八十首,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更是无法否定的。
他与他的儿子阮咸等人并称“竹林七贤”,而其同样会作诗吟赋的父亲阮瑀,则是“建安七子”之一。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2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2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
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
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我们做老师的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平时处理班级事情是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过去私塾是要靠“打”的,好像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经智博老师推荐《世说新语》一书,急忙在网上下单买回,拿到书后迫不及待一阅,真是如老师所说,既能学习古文的运用,还能了解到很多有意义的的故事,最关键是越看越能领悟到故事后面的寓意,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拿我们熟悉的故事《管宁割席》来说吧!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
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我们也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读了《世说新语》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魏晋的玄学家悟出的唯一能抗衡儒家礼教名分思想的锐利武器,含有道家的精髓。
魏晋的玄学家认为,任由人们的本性自由发展,这就叫自然;而人治理人,对别人的自由横加干涉,这便是人为。
我不知道,道家和儒家哪一方是对的,但是我很喜欢道家的思想——“自然无为”。
这跟仙外的校训“顺其自然”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无为”的道家学说呼吁人们发现真我的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发现了人的价值,于是就有了人对生活的追求:花前月下,饮酒赋诗,敞怀清谈,展现才情,我行我素。
譬如,王子猷的卓荦不羁、嵇康的一曲《广陵散》、顾恺之的“三绝”、杜预的《左传》癖、阮籍的青眼白眼、王羲之的东床坦腹……他们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得潇洒,活得洒脱,活得自由自在。
他们放荡形骸,胆大包天,不畏生死,有时甚至状若疯魔。
他们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甚至不知羞愧为何物,只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魏晋时期,宗教信仰的混乱以及人们对统治者的失望和不满,导致很大一部分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士隐居山林,整天曳尾涂中,饮酒作乐。
如果他们生在大唐盛世,一定会有一番成就,但当时政治腐败,敢于指责的人都死了,剩下的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有的用酒精麻痹了自己,有的直接放弃了希望,在山林里寻觅着他们心中的“道”。
我觉得,上述这些魏晋名士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不需要刻意做大英雄、大善人,只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好自己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
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10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篇推荐文章世说新语读书笔记800字热度: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篇热度:《论语》读书笔记7篇热度:五年级优秀读书笔记范文10篇热度:关于《我与地坛》读书笔记500字10篇热度:一、什么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二、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读了《世说新语》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魏晋的玄学家悟出的唯一能抗衡儒家礼教名分思想的锐利武器,含有道家的精髓。
魏晋的玄学家认为,任由人们的本性自由发展,这就叫自然;而人治理人,对别人的自由横加干涉,这便是人为。
我不知道,道家和儒家哪一方是对的,但是我很喜欢道家的思想——“自然无为”。
这跟仙外的校训“顺其自然”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无为”的道家学说呼吁人们发现真我的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发现了人的价值,于是就有了人对生活的追求:花前月下,饮酒赋诗,敞怀清谈,展现才情,我行我素。
譬如,王子猷的卓荦不羁、嵇康的一曲《广陵散》、顾恺之的“三绝”、杜预的《左传》癖、阮籍的青眼白眼、王羲之的东床坦腹……他们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得潇洒,活得洒脱,活得自由自在。
他们放荡形骸,胆大包天,不畏生死,有时甚至状若疯魔。
他们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甚至不知羞愧为何物,只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魏晋时期,宗教信仰的混乱以及人们对统治者的失望和不满,导致很大一部分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士隐居山林,整天曳尾涂中,饮酒作乐。
如果他们生在大唐盛世,一定会有一番成就,但当时政治腐败,敢于指责的人都死了,剩下的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有的用酒精麻痹了自己,有的直接放弃了希望,在山林里寻觅着他们心中的“道”。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前段时间,我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茫茫然而不知所措。
当然,现在的我仍是一只迷茫的小猪仔。
当然,重点不是迷不迷茫的问题,毕竟我可能会迷茫一辈子。
重点是我在与友人情方帅哥和家里有坑的淑惠交流思想之后,我决定多阅读,多多充实自己,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我既已说,那便必定会做出行动。
于是,在上周末,我与友嘉慧同往广州图书馆。
在缘分的指引下,我看见了《品读》这一书,顿感此乃吾之所向。
然后,我取下了这本书,并自在地走往借书通道。
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我借了这本书。
余虽不称爱书之人,然亦不愿随意便开卷。
于是,吾静心两日,于今日辰时开卷。
本书的序言分了三部分,其中最触动我的竟是”读书使人成熟,讨论使人丰富,写作使人严谨”。
读、思、写三者,岂可缺一?于是,我便写了这个,也望借此与诸君相讨。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目前出书成风,看过十本书的能出一本书,像我这种低调男人,看了一百本书连一篇文字都没写。
平时看书积累些东西,心有郁积想发一发,记点读书心得,梳理下自己的记忆,所谓好记性不如坏笔头。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
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读书上我向来主张“误读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颠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却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这也是可取的。
《韩非子》里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为是晚上写,光线不好,楚国人就吩咐手下:“举烛”,边说边写顺手就在信上写了“举烛”。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了,打开一看有“举烛”二字,不禁感叹:“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这是让我们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导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经智博老师推荐《世说新语》一书,急忙在网上下单买回,拿到书后迫不及待一阅,真是如老师所说,既能学习古文的运用,还能了解到很多有意义的的故事,最关键是越看越能领悟到故事后面的寓意,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拿我们熟悉的故事《管宁割席》来说吧!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
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我们也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但这个故事也启发了我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
钟毓、钟会兄弟俩小时候趁父亲睡觉时去偷喝药酒。
父亲当时已经睡醒暂且睡觉来观察他们。
钟毓是先行礼才喝酒,钟会只顾喝酒,不行礼。
过后不久,父亲分别问他们为什么行礼和为什么不行礼?钟毓说:“喝酒是要遵守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
”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不行礼。
”这故事也让我内心深处有所触动,这俩孩子为人诚实忠厚,另外言语的表达也很重要。
通过故事还知道了《左传》的注解原来不是一个人完成,郑玄注解了一部分,将交与见解和自己一样的服子慎,后来就有了《春秋左氏传解谊》。
《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有意义的故事,都是些名士贵族的所闻逸事,从中阐述出很多的道理,我会继续往后看,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帮助我们用更智慧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故事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
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
当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
友人劝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却答:“我赶来探望你,怎能在危险时刻弃你不顾呢?”这时,胡兵已闯入宅门,见荀巨伯一人舍生护友,问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来龙去脉后,胡人首领仰天长叹:“我们不讲道义的人攻入了讲道义的国家!”随后便带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啊!荀巨伯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友人,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并且还感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
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间的关心和帮助:题目太难做不出,朋友会不厌其烦帮你讲解;遇到挫折,朋友会鼓励你不要气馁;下了场大雨,与朋友公用一把伞;你快乐,有朋友陪着;你悲伤,有朋友安慰你……想想身边,回头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样温暖我心。
一次,有位同学过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边,无人陪伴,无人祝福,她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时,是同学们安慰她,陪伴她,让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那天,大家也纷纷送上了生日礼物:花色淡雅的作业袋、攒下零花钱买的文具、精心手绘的生日贺卡……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承载着大家浓浓的友谊,生日歌唱的并不整齐,但在我看来,这是世上最甜美的声音,蕴含着我们深深的祝福。
作为朋友,虽做不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谊就像天边的彩虹,那么美好,那么纯洁。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
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
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我们做老师的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平时处理班级事情是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过去私塾是要靠“打”的,好像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4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世说新语读后感。
现在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
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读书上我向来主张“误读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颠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却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这也是可取的。
《韩非子》里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为是晚上写,光线不好,楚国人就吩咐手下:“举烛”,边说边写顺手就在信上写了“举烛”。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了,打开一看有“举烛”二字,不禁感叹:“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这是让我们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相国把他的“误读”给王说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国变得国富民强了。
像一本《红楼梦》让多少误读红楼又自称研究红学的人吃上饭,这“误读”多好啊。
所以我看《世说新语》的读书心得将不拘于字句的解释、不拘于时代的考量、不拘于玄理的考辨,随心所欲,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记录脑海火光一闪,这也是我把这篇文字分类到随笔的地方。
这样做可能会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多有谬误,再加上本人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可能会有不马克思的地方,科学学得不好,可能会有不科学的地方,难免贻笑方家,欢迎批驳、指正、赐教。
我看了一本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摘写了许多的小故事,都是一些说道德,说道理的故事。
不过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故事书一样。
我看到一篇什么管宁和华韵的故事,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子,而是将金子像泥土一般,继续翻土。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丢回地上。
还有一次,两人一起在读书。
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大家都去看热闹了。
华韵把书丢到一边,去看热闹了。
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去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韵因为一时的有趣,为了一时的富有,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我觉得华韵没有高尚的'品德,而管宁就有高尚的品德。
他看到金子不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他不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
华韵从捡黄金的事看出他想把黄金占为己有,只是怕管宁看到。
我觉得我要像管宁一样,不为金钱失去良心。
不为名和利失去良心。
孔融被别人抓了,可他一直哀求别人不要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捉了。
但孔融的两个儿子却说:“父亲难道见过打反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这两个儿子也立马被抓了,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
”虽然这两个孩子被抓了,但他们小小年纪懂得整体既然保全不了,那么个体也不可能独存。
孔融的两个孩子虽小,但懂得这个道理,应此不做没有用的哀求,从容镇定的接受厄运。
我要学这两个小孩,眼望未来,知道结果以定,就不做无谓的事了。
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个一个说过去了。
反正我受益匪浅。
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所记清谈场面,往往描摹如画,使读者若临其境,若见其人。
“文学”篇记孙安国(盛)与殷中军(浩)共谈,往复辩论,不暇用餐。
左右侍者一再重温冷饭,而两人只顾奋挥麈尾,争锋口舌,以致麈尾脱落,布满餐饭,抵暮犹未进食。
最后情急,竟至反唇相稽。
殷谓孙:“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
”孙谓殷:“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彼此以“口”、“鼻”讥嘲,皆从辩论出发,读之失笑!一时热烈气氛,活跃纸上,《世说》所写,真善传神。
“排调”篇记王文度(坦之)与林法师(支遁)讲析义理,林每欲小屈,孙兴公(绰)曰:“法师今日如著敝絮在荆棘中,触地挂阂。
”说理以通达为贵,一有滞碍,即难成胜解,孙之诮林,恰当无比。
“轻诋”篇记庾亮谓周顗:“诸人皆以君方乐。
”周问:“何乐,谓乐毅邪?”庾曰:“不尔,乐令耳。
”乐令,指乐广,为当时以清谈著称的名士,周顗认为以他相比,是贬低了自己,就说:“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无盐,丑女;西子,美人;美丑攸分,不宜相拟,设喻亦妙。
又“政事”篇的“桓公在荆州”一条,叙桓温治荆州,政贵宽和,耻用威刑,桓温的第三子桓式(即桓歆)见令史受杖,仅从朱衣上擦过,即谓温曰:“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
”意思是讥诮刑杖没打在人身上。
桓温是否真这样政简刑轻,姑置不论。
“上捎云根”言举杖之高;“下拂地足”,谓着地多,着人少;措语形容,巧用夸张,可见晋人之善于辞令。
《世说新语》中的名言隽语,层出不穷。
如“德行”篇记郭林宗称黄叔度(宪):“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谓其气量深广,不为物牵;“赏誉”篇记王夷甫(衍)称郭子玄(象)“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谓其辞采缤纷,议论不穷;“容止”篇记山巨源(涛)称嵇叔夜(康):“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谓其风神俊异,潇洒出众;“文学”篇记孙兴公(绰)于潘安仁(岳)、陆士衡(机)二人之文谓:“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对比恰当,评价极公;“言语”篇记顾恺之描摹会稽山川之美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些话全都形象鲜明,比喻精妙,能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其精炼的文学语言,给人以深刻、具体的印象。
又“言语”篇记晋简文帝(司马昱)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谓胸襟开阔,则无往不适,随处怡悦,觉万物无不可亲,其意既含哲理,语亦神韵悠远,令人领略不尽。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世说新语》一书,刻画了无数魏晋名士。
他们有各自出彩的地方,但我颇为钟意在“任诞”中频频露脸的阮籍。
乍看,他只是行为怪诞的荒唐之人,再看,其实他的内心比谁都清明。
阮籍,是三国时期的诗人。
他一生所作的咏怀诗不下八十首,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更是无法否定的。
他与他的儿子阮咸等人并称“竹林七贤”,而其同样会作诗吟赋的父亲阮瑀,则是“建安七子”之一。
这不只是个有趣的巧合,而是家风的传承。
他出身如此不凡,却只当过步兵校尉。
但这并非是他能力不足、或是怀才不遇——这点就与同样浪漫李白不同了。
相反,司马昭曾多次试探他,想他为晋出谋划策,却都没有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