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合集下载

古代建筑风格描写

古代建筑风格描写

古代建筑风格描写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建筑风格描写:
1. 飞檐斗拱: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通常呈现出翘起的弧形,犹如飞鸟展翅,称为“飞檐”。

斗拱则是屋檐下的支撑结构,由斗和拱组成,形似蜂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 红墙黄瓦:许多古代建筑的墙壁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屋顶则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这种色彩搭配既显得庄重又富有活力。

3. 对称布局: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对称的布局方式,以中轴为对称线,两边的建筑在规模、形制和装饰上都相对称,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

4. 园林景观: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中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花木扶疏,营造出一种优美、恬静的氛围。

5. 雕刻与彩绘:古代建筑中常常运用精美的雕刻和彩绘艺术,如木雕、石雕、砖雕等,以及彩绘的壁画和彩画,这些装饰既增添了建筑的美观,又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6.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传统的民居形式,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庭院。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结构。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下面将从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和建筑功能等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从北方的宫殿式建筑到南方的园林式建筑,都有独特的气质和风貌。

宫殿式建筑以宫门、殿堂和楼阁为主,它们均以黄色琉璃瓦为盖面,三重明间结构,重心低沉。

而园林式建筑则以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注重营造空间层次和错落有致的布局。

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丰富多样,富有创意和艺术性。

古代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如木材、石头、土壤等,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例如,建筑中常用的木结构和石构件,以及彩绘、雕刻、飞檐、角廊等装饰技术,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美术价值。

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构件,以其高度精湛的工艺和富有装饰性的特点,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被誉为“中国的木雕艺术”。

再次,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注重中轴线和几何比例,追求平衡、和谐和稳定。

例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大多呈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形状,并按中轴线对称布局,从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天人合一和宇宙秩序的追求。

另外,建筑的大小和高矮也遵循严格的几何比例,如“一进三开间”、“黄金分割”等,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和舒适的感觉。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丰富多样,不仅仅是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还承担了社会、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功能。

例如,宫殿作为帝王居住和事务处理的地方,不仅体现了政治权力的象征,还举办了大量的宴会和仪式;庙宇作为祭祀神明和陈列文物的场所,是人们信仰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园林作为人们休闲和赏景的场所,不仅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还传承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个。 因此 , 吻兽 是中 国古 典建筑 中一种特
有 的 雕 塑 装 饰 物 。 因 为 吻 兽 是 皇 家特 有 的 , 以也 是 区 分 私 家和 皇 家 园林 及 建 筑 所 的一种方法。
法如承德避暑 山庄 的烟 雨楼 , 乃仿 浙江嘉
兴 烟 雨楼 之 意境 而建 。这 座 古 朴 秀 雅 的 高
达 到 自然 与 建 筑 有 机 融 合 , 升 华 成 一 件 并 艺 术 作 品 。 这 中 间 , 筑 对 意 境 的表 现 手 建
为她 在 建 筑 的 各 个 方 面 有 自 己独 特 的 风 格 。 她 追 求 含 蓄 的艺 术 风 格 , 调 自然 山 强 水 的 意境 ,突 出图 腾 崇 拜 和 封 建 礼 教 , 在
体现 中 国传 统思 想 的 同时形成 了 自己的
风格。

楼 , 当风雨 来临 时 , 每 即可形成 一 幅淡 雅
素 净的 “ 色空蒙雨亦 奇” 诗情 画意 图, 山 的 见 之 令 人 身 心 陶 醉 。 在 建 筑 的命 名 上 , 引
四 、 面布局 简 明有规 律 平
中国 古代 建筑 在平 面布 局 方面 有一
人作, 但要 有 自然天成 之 美 , 自然天 成 有
之理 , 自然 天咸 之趣 。 在 园 林 中 , 有 即使 有
是华人宅第 )凝聚 了民族的魂 之所在 。吻 ,
兽 排 列 有 着 严 格 的规 定 , 照 建 筑 等 级 的 按
密集的建筑 , 也必须有 自然 的趣味 。为 了
使 园林 有 可 望 、 行 、 游 、 居 之 地 , 可 可 可 园
孙崇拜 的 图腾 ,龙所 具 有 的那种威 武 雄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
建筑设计风格是指建筑物在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点和风格特征。

建筑文化是指建筑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二者互为因果。

建筑设计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在工业化时期,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强调功能性和简约性,代表了工业生产的高效率和大规模化生产的特点。

而在后工业化时期,建筑设计风格则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体现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关注。

建筑文化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和灵魂。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会对建筑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建筑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化的表达。

建筑设计风格和建筑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建筑设计风格通过建筑的形式和结构表达出一种文化特征,而建筑文化则通过建筑设计风格来传递和表达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建筑设计风格同时也是建筑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

建筑设计风格和建筑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建筑师的创作中。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受到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也会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精髓。

他们通过对建筑设计风格的选择和运用,来传达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建筑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也会对建筑师的设计思路和创作方式产生影响,引导建筑师在设计中注重保护环境、尊重人文、传承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一、中式园林设计风格传统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准侧,追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在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的布局形式。

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组成,以木质的亭台、廊柱和水榭为主。

传统中式园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形象,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设计效果。

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天人合一”在中式园林造景中,十分注重天人合一设计效果。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师们倡导以自然为主题来造景,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在设计中通过自然美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

(二)“因、借”的造园思想中式园林通过借助自然山水把隐喻、借景等描写手法巧妙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

这样周边的景物和园林中的景物就会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相互渗透,达到统一的整体,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效果。

(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中国的书画艺术流传已久。

在中式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们同样注重建筑和景物的艺术性,对具有诗情画意的设计风格十分追求。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山水设计以及对建筑的造型和意境的创设,给人突出一种寄情山水的闲雅风情。

二、中式园林设计要点在中式园林设计上,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融,以意念中式的现代建造传承传统文化在有效的景观规划空间,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以庭院造景方式围合、层进、回转、错落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

(一)园林选址与布局选择要适当。

园林位置力求适中,居民使用都方便。

园林如果布置在小区中心,其服务半径以下不超过三百米为宜。

如果沿街布置,应尽量利用街角、街边,特别是道路弯转处的两侧或反弓的外侧,可兼顾化解因道路反弓带来的风水煞气,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

浅谈中西古典建筑文化风格差异_高于辉

浅谈中西古典建筑文化风格差异_高于辉

浅谈中西古典建筑文化风格差异高于辉(鸡西大学,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中国文化中思维的混沌性和西方文化中思维的逻辑性是导致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地域性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的不同,决定中西建筑风格特点。

[关键词]中西建筑;建筑风格;差异[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0)6-0165-02一、建筑特点的差异(一)中式建筑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风格。

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

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

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

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

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

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

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

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

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

以上四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三种类型,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由上述四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式建筑风格在结构上以群组分布为主,在空间上主次分明,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讲究局部构建装饰与刻画,重点是窗的装饰。

(二)西式建筑风格特点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分好几种,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演出,是欧式风格不可或缺的要角。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建筑方面一直注重传承与创新,将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建筑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木材、土坯和石头等材料进行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如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建筑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佛教寺庙和庭院建筑等。

其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之一。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中国的皇帝们都住在宫殿里。

宫殿建筑通常以黄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宫殿建筑的特点是布局严谨、简洁,注重对称和平衡。

城墙和门楼常常起到象征性的作用,代表着权势和尊贵。

陵墓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帝王将自己的陵墓建在一座山上,以示尊贵和权威。

陵墓建筑通常由多个建筑组成,如山门、神道、碑亭、墓道、墓室等。

陵墓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形式庄重肃穆。

例如,中国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德陵,建筑风格严苛庄重,体现了帝王的尊贵和权威。

佛教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寺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充满了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

佛教寺庙通常由大雄宝殿、山门、钟楼、鼓楼等建筑组成。

寺庙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山水为背景,注重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

例如,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是峨眉山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高约71米,建于唐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庭院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特色之一。

庭院建筑通常是以一个四方形的院子为基础,围绕着主要建筑物布置,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

庭院建筑注重布局和空间的利用,注重对称和平衡。

庭院建筑常常是私人住宅的一部分,也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府邸中。

浅谈中国园林建筑之古典美

浅谈中国园林建筑之古典美

浅谈中国园林建筑之古典美中国古园林是建筑、园艺、美术、雕塑以至诗词歌赋等多种艺术的集大成。

在我国现有的古典园林中,保存着丰富的建筑艺术作品,它是特殊历史阶段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体现,这一审美情趣也必然继续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整体发展。

本文从我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发展、命题和规划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美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影响。

标签:经典美学园林建筑物质空间返璞归真建筑是一门学科齐全的艺术,是一曲优美、凝固的音乐。

她积聚了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关于历史学和文化学方面,更是表现出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师、园艺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朴素的自然情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无规则的平面布局中天然的山水是园景构图的主体,而形态各异的建筑实体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绿植配合着山水自由分布,道路曲径通幽,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致与美学理想浑然天成的境界,既“可观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天然山水情趣的园艺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以其独有的风格闻名于世,其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典美学思想。

一、经典美学对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发展的影响从我国园林建筑的发展来看,早期的园林修建于自然山水之中,充满了羽化求仙的神秘气氛。

西汉后期造园逐渐以“道法自然”取消了神秘氛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许多文人士大夫为逃避政治动乱,同时受到佛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大都崇尚玄学,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在名胜山川中寻超然、求寄托,自然山水成了他们居住、休闲、游赏的现实生活中亲切依存的体态环境,赞誉自然景物和诗文山水画开始逐渐显露。

然而,人又无法实现其遍游天下名川的理想,于是就在自家庭园内布置花木山水,既可实现其朴素的山林生活理想,又可借以得到神游天下的乐趣;既可以之寄托虚幻境界,又可视其为超脱凡尘清心养德之所,私家园林由此应运而生。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我们将从福建土楼的特征和风格入手,深入探讨这一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一、特征1. 简洁大方福建土楼的外观造型简洁大方,没有繁复的雕饰和装饰。

土楼多采用方形或圆形平面布局,外观整体呈现出稳重大方的风格,非常符合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2. 独特的建筑结构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它采用了石块砌筑的方式,外墙厚实坚固,堪比现代建筑的耐震性能。

在外墙之外,还有一圈圈木质结构的楼廊环绕,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增加楼房的稳定性。

3. 独特的防御功能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符合古代人们的安全需要,它们多是多层楼房,内部有楼梯和走廊相连,但外部却没有直接的楼梯和门窗,可谓是天然的坚固堡垒。

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得土楼成为了古代人们生活的安全堡垒,不仅可以抵御外敌,而且能够有效防范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二、风格1. 古朴自然福建土楼的风格以古朴自然闻名,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充满了古代温馨淳朴的气息。

土楼多以原木为主要建材,室内装饰简洁大方,没有华丽的装饰或者奢华的摆设,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生活气息。

2. 民俗风情福建土楼的风格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它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还融合了各种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土楼风格。

在土楼内部,往往可以看到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福建土楼独特的风格体现。

3. 与自然的和谐福建土楼的风格与自然的和谐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在设计和建造土楼的过程中,人们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土楼在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下都表现得非常和谐。

不论是在山水之间还是在丛林深处,福建土楼都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极大地增加了其魅力。

通过对福建土楼的特征与风格的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姓名:学号:所属班级:建筑学所属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摘要:建筑是一种具有时代烙印的文化,我们国家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筑中一个独特的体系。

这一体系从简单的个体建筑到城市布局,都有自己完善的做法和制度,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

我国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古代建筑特征结构艺术形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的古代人民在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的斗争中渐渐的产生了古代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在历史的不断变化中,中国的古代建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

中国从上古至清末,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其建筑形态及营造方式远播东亚各国。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我国古代建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其中以宫殿、庙宇占主要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外形上的特征最为显著,它们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上为屋顶,下为台基,中间为屋身。

而各部分的造型与世界上其他建筑迥然不同,这种独特的建筑外形,完全是由于建筑物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结合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

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木构架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

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_疏友斌

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_疏友斌

收稿日期:2006-01-12作者简介:疏友斌(1963-),男,安徽桐城人,淮南市园林管理处工程师.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疏友斌(淮南市园林管理处,安徽淮南 232001)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及其小品,如亭、台、楼、阁、榭、廊、厅、舫、轩、桥等都色彩分明,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间,掩映于花影竹林中,相互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建筑与环境巧妙融揉,注重通过借景等手段创造艺术境界。

关键词:传统;园林建筑;类型;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6.1;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6)02-0111-040 引 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古典园林受到世界的欢迎,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古典式园林建筑。

我国的造园传统,园林的艺术造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叠山理水和建筑的式样来构成的。

园林建筑及其小品,如亭、台、楼、阁、榭、廊、厅、舫、轩、桥等都色彩分明,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间,掩映于花影竹林中,相互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1~3]。

1 我国园林发展史要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首先要了解中国园林发展史。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

早期的园林建于自然中,灵台、灵沼、灵囿、上林苑、甘泉宫具有多种功能,充满了求仙的神秘气氛。

汉代后期造园逐步消失神秘气氛以大自然为师法对象。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文人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和佛、道出世思想的影响,大都崇尚玄谈、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景物和诗文、山水画开始出现,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以隐逸野居为高雅,私家园林应运而兴,造园艺术的写意创作方法开始萌芽,建筑布局大都疏朗有致,因山借水而景。

唐代已有文人参与造园的事例,如著名的“辋川别业”即由诗人王维亲自规划,建筑物配合自然山水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景区,并以诗画情趣入园,因画意而成景。

浅谈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

浅谈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

浅谈自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孙自超200705010128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成就也更为辉煌。

建筑如同人的面孔,它是一个民族科技、文化、艺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色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

中国建筑的重量全部都由梁柱负担,因此中国建筑师们在追求建筑的美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的暴露在外的框架结构体系上,不难理解,要使建筑物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让那些主要的木头构件在结构过程中体现出美感。

而中国建筑的梁柱结构,是由梁、柱、枋、檩、椽等主要构件产生的,它们按照结构所需要的形状、大小和间距组合在一起,在合乎目的的明确性和逻辑的合理性中体现出理性与秩序,产生美感,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浑然统一。

尤具是斗拱和外挑的屋檐,特别是那种反曲向上的翼角,其曲线或弧度完全是由斗拱和椽木构制出来的,真可谓匠心独运。

北京的团城承光殿、雍和宫万福阁、山西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等等,都是结构既精妙又美观的建筑杰作。

建筑的韵律感不仅在水平方向产生,它在竖立方向同样存在。

中国的古塔就十分突出。

象我国最早的密檐式砖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都是有名的实例。

中国传统美学神韵在于重视现实人生,讲究人伦次序,淡化宗教信仰,始终灌注着重生知礼的现世精神。

在建筑的设计观念上,传统儒家重视人的群体生命意识,而这种思想知礼的现世精神反应在建筑上便是:“人伦之轨模”的设计原则,建筑便是人际关系的空间模式。

中国的宫殿建筑一开始便不是以独立个体的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体现了建筑群的特点。

”园林艺术希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为场所的自然化,也体现了重生知礼的精神。

装饰则以精细、隐借,一种是建筑物自身的某些构件被赋予的视觉美,同时,建筑师们也不忘装饰美:每块屋檐下作支撑用的“撑拱”和“牛腿”都是美观的雕刻。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艺术之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艺术之美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砖 石 结 构 a ) 稳 固性 更好 , 耐火性 能好 。相 比木结构 建筑 , 砖石结 构建筑 的稳 固性更高 , 耐火能力更 好 , 在防御能力上也较木结 构有很大提高 。因此许 多重要 的防御 型设施 、 桥梁 、 高塔等建 筑多采用砖石结构 。 b ) 受 力合理 , 造型美观 。由于砖石砌块 自身 的力学特性 , 利用它们作为原材料所建成的建筑物也具有 良好的化学物理 眭 能和足够的抗压强度 , 一定 的抗弯强度等优 良的力学性 能。并 且 由于砖 石易 于雕刻装饰 , 砖石结构建筑物也是十分美 观的艺 术品。典 型代表河北省赵县 的赵州桥经过数 百年 的风 吹雨打 , 经历 了多次的洪水地震等 自然灾害 , 依然坚定地屹立在河上 , 为 世界所惊叹 。这体现 出了砖石砌体结构的稳 固性 。同时 , 赵州 桥设计精巧 , 造型美观大方且 十分实用 , 这也体现出了砖石结构 造型之美。
1 概 述
中国古建 筑历经几千年 的风 霜洗 礼 、 无 数的 自然灾害 、 近 代 战争炮火轰 击依然 完好 的保 存下来 , 供 我们欣 赏甚至依 然 使用 , 这 主要依 赖于古人 超前 的智慧设计 出严谨 合理 的建 筑 结构 。所 以古建筑的美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
件 同时可 以呈现多种 变化 。屋顶 与坡顶 、 正脊 和翘起 飞檐 的 柔美 曲线 , 使得它成 为中国建筑最突 出的形式特色 。
I ● 0 ● r ■● W l nd o we

浅谈 中 国古建 筑 的结构 与 艺术之 美
毛 晓 丽 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建筑学院
摘 要 :本 文介 绍 了中国古代 建筑的结构 , 分析 了各种 结构 的特 点 ; 介绍 了中国古代 建筑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效果 , 分析 了不 同建 筑所运 用的不同艺术手 法及其特 点; 对于结构与艺术之间的完 美契合以及二者相结合所带来的结构 艺术之 美进行 了讨论 , 阐 释 了结构 与艺术相结合给人 们所带来的对关的理 解和收 获。 关 键 词 : 中 国 古代 建 筑 ;结 构 ;艺 术 ;契合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价值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学和艺术的热爱。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建筑结构。

在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结构和采用传统的木质結構,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这种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性和抗震性,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古代建筑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榫卯结构,即通过几何原理和力学原理来连接构件,构成稳定的整体。

这种结构非常精巧,使得建筑能够承受巨大的力量并保持稳定。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还包括采用的建筑材料。

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石材和瓦片等,这些材料在保持建筑结构稳定的同时,也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木材作为主要材料,不仅天然美观,而且富有弹性,适合制造复杂的结构。

石材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不仅耐久性强,而且可以刻画出精细的花纹和雕刻,使得建筑更加华丽。

瓦片则用于屋顶,既能起到防水保温的作用,又能增加整体建筑的装饰效果。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还体现在建筑风格上。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其中,宫殿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威严,庙宇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信仰和宗教的虔诚,园林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的艺术高度。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园林,它们都注重空间布局、景观营造和细节装饰,力求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美学效果。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倡导自然与人居的和谐,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并通过建筑的形式和布局来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价值。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反映了古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象征,还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浅谈我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

浅谈我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

浅谈我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内容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本文以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视角,对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风格、艺术特色等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古建筑文化;中式建筑;民族建筑;特点;风格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建筑是人类为居住和相关社会活动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器物。

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载体。

世界文化的交融给建筑刻上了外来文化的痕迹,但这种痕迹不能替代建筑的本土特征。

建筑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在封建奴隶社会时期,木构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主流,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

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关于我国古建筑的特征表述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颂于世。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一直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福建土楼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南部的山区和沿海地区,是福建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倾注其中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一、土楼的特征1.建筑结构独特:福建土楼是福建传统民居的代表,它的建筑结构独特,是由厚实的土墙、木构架和青砖组成的。

土楼的主要材料是土、石和竹木,这些材料都是当地丰富的资源,因此土楼的建筑成本非常低廉。

土楼采用厚实的土墙,这种墙体具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使得土楼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2.外观独特:土楼的外观十分奇特,它呈现出圆形或方形的外形,表面平整光滑。

而土楼外部的涂料则采用特殊的油漆,这种油漆具有防水、防火、防腐的功能,使得土楼能够更好地适应潮湿多雨的气候。

3.内部结构合理:土楼内部结构非常合理,每一层楼都设有走廊,便于居民通行。

而大厅、庭院、楼梯等区域的设置也很科学。

尤其是土楼的楼梯设计独具匠心,既能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又能起到防御和防盗的作用。

4.防御性强:土楼外墙浑厚,其上分布着枪眼、箭窗等防御工事,既能够抵挡外敌的入侵,又能够防范盗匪的打劫,可谓一举两得。

二、土楼的风格1.古朴典雅: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古代民居风情。

它在设计风格上充分体现了福建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具有独特的地方民族风格。

2.民俗宗教特色:福建土楼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建筑中蕴含了众多的宗教符号和寓意。

土楼中的屋顶瓦片、门窗装饰、壁画等都与民间宗教信仰有关,这为土楼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3.园林式布局:土楼的室内外环境都具有园林式的布局,使得整个土楼景色宜人。

土楼四周树木葱茏,鲜花盛开,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幽静宜人的画面。

4.风水设计:土楼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讲究风水设计。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是福建省土楼群的代表,也是中华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而闻名于世。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福建土楼建筑多为多层结构,通常为三层或四层。

它的外形庞大而坚固,整体呈圆形或方形。

土楼建筑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多层环抱式的设计,底层为厚重的土墙,上层为木质结构。

楼顶还设置有护墙和巨石,以防止火灾和敌人的攻击。

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

它采用了一种叫做“压拱”的结构体系,即在每层楼的底部设置石拱,上层的楼板就可以直接压在石拱上,形成了坚固稳定的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承重,还能够有效地分散震动和抵御台风的袭击。

福建土楼还注重通风与采光。

土楼建筑的底层通常设置有许多门窗,以便通风和排水。

而上层的楼梯间和过厅也被巧妙地设计成受光充足的区域。

这种设计不仅使土楼内部的气候宜人,还起到了防火的作用。

福建土楼的外墙还装饰有各种各样的壁画、浮雕和彩绘。

壁画主要以故事、人物和花鸟为题材,彩绘以瑞兽、花卉和山水为主题。

这些装饰丰富了土楼的艺术价值,也为其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在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方面,它继承了福建传统建筑的特色,同时融合了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建筑风格。

土楼的外观造型宏伟壮丽,富有华丽的装饰特色;内部则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形成了室内装饰和生活方式的特色。

福建土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它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也是福建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通过福建土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美——以“北京天坛”为例【摘要】中国古建筑是一幅巨大的立体画,是一首凝固的音乐,是一篇优美的诗歌;不管是从视觉、听觉、味觉,它都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性。

它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景象,又凝聚了思想浓于伦理所闪烁的灵气,还有别具一格的恋木情节与亲地倾向;广阔的心胸,高尚的情操,独特的性格在它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它并不是一种“纯艺术”,而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体的特殊艺术。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北京天坛、美一、中国古建筑的外在气色1、立体的画——视觉美进入中国的古建筑, 要从一个门进入另一个门,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一边走廊进入另一边走廊,才能感受到建筑的全貌。

就像中国的手卷画,必须一一地展开才能看到全部。

因此,欣赏中国的古建筑,就如同是欣赏一幅巨大的手卷画,人必须置身于建筑中,在空间和视点的不断转换中,才能欣赏到景色的全貌,领略到它的时空蕴涵。

北京天坛就是一幅立体的画,从任何角度看都具有绘画之美: 整片葱郁的柏树林是这幅画的背景,墙垣就是画框,再加上南北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更是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人们漫游“画”中,品味柱、桁、梁、额、枋、栱等各种“线”的网络交织,情随景迁,步移景异。

从不同的角度看, 北京天坛都是一幅至美的建筑画。

2、凝固的音乐——听觉美作为空间存在的建筑,有着悄无声息、静止不动的庞大形体,它本身并不带有时间性。

然而,当你一旦进入建筑空间内领略其审美境界时,人在空间的流动中始终伴随着时间的进程,却虽“静”犹“动”,它似乎在你的意想中活起来了,使你仿佛全身心地沉浸在一支支风格迥异的“乐曲”之中,深深地妙悟到建筑的律动。

北京天坛则是一首凝固的交响乐:天坛内遍布的柏树就是这首交响乐的序曲, 主旋律由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由南向北逐渐展开, 祈年殿可视作交响乐的最强音,达到了乐曲的高潮,走到皇乾殿乐曲就进入尾声,到了宰牲亭这首曲圆满地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此各地的回族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而表现出一种大同小异的状况。

回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回族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建筑上,民用建筑特点很少。

关键词:古典建筑;设计;风格
中国古典建筑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山水的意境,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一、追求含蓄的艺术
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与我国诗画的艺术追求有关,绘画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园林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而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园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的全景,这就会令人遐想,并引发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北京颐和园即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顿感美不胜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