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复习题(重点)

合集下载

国际公法期末复习重点

国际公法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国际法的主体也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2.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指为摆脱殖民国家或其他国家的统治或奴役,争取建立独立国家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

这样的民族组织在其成为独立国家前具有类似国家性质的政治实体地位。

3.国家继承国家继承是指因国家领土变更而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

根据国际法,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合法性与领土性。

①国家继承的合法性,即国家继承必须符合国际法②国家继承的权利与义务必须与所涉领土有关联,与领土无关的权利义务不在继承之列4.国家领土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陆地与水域的上空和底土等部分。

5.先占也称占领,是指国家通过对无主土地的占领而取得对该土地的主权的行为。

先占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土地,即无主地。

6.时效时效是指国家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经过长期和平地行使管辖权而取得对该领土的主权。

7.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的范围,是划分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一国领土与公海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以及一国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限。

8.内水内水是指陆地领土内的水域以及领海基线向海岸面的水域。

内水的法律地位与领陆一样,沿岸国对这些水域拥有与领陆相同的领土主权。

9.领海是指沿着国家的海岸和内水或群岛水域的受国家支配和管辖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

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

领海与内水的区别在于,外国船舶在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

10.大陆架大陆架是指沿海国的陆地领土在该国领海之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大陆架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足200海里的可延长到200海里。

11.紧追权紧追权是指沿海国主管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其国家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进行追逐,继续进行到公海将其拿捕和交付审判的权利。

国际法复习题及答案

国际法复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来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屈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2.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某外国(受惠国)的•国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国民的待遇。

其目的是使受惠国国民与第三国国民享有平等的、不受歧视的待遇。

3.发射国根据责任公约规定,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进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

4.特别使团特别使团是一国经另一国的同意或邀请,派往该另一国进行谈判或完成某项特别外交任务的代表派遣国的临时使团。

特别使团的职务由派遣国与接受国协议约定。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沿海国对它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以及相应的管辖权,但是它又不屈于沿海国的领土,沿海国对其不具有完整的领土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

(3分)①沿海国对大陆架中的矿产及其他非生物资源和定居种的生物资源有专屈的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权利。

这种资源权无须公告或象征性的占领。

(2分)②200海里之外的生物资源开发要向国际海底管理局交费。

(2分)③沿海国对大陆架上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有专属的管辖权。

(2分)④外国在沿海国的大陆架上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1分)2.简述一国国际不当行为非法性的排除。

①同意,即国家实施的行动是在得到关系国的同意情况下作出的。

(2分)②针对他国的违法行动而采取的对抗行动。

(2分)③国家出现的不可抗力和偶然事件。

(1分)④危难,指国家代表或受其监护的人为了逃避极端危难的状况而实施的行为。

国际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国际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国际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与国内法相比看国际法的特征(一)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除国家外,政府间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和交战团体等非国家政治实体也是国际法主体;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法人。

(二)国家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关系: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主要部分,也是国际规范的主要内容。

国际法的效力及于整个国际社会。

国际法的形成以国际关系为基础,又反过来规范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

而国内法调整的主要是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关系。

(三)国际法实施主要依靠国际法主体自身来保证:当今社会没有一个超国家的强制机关来保障国际法的强制实施,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不具有强制管辖权,因此国际法主要依靠主体自身或者集体的力量来实施。

国内法依靠警察、法院、监狱、军队等暴力机构来实施。

(四)国际法的效力的根据市国家间的协议:由于国家上各国平等,而且没有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制定国际法,所以只能在国家间协调意志的基础上来制定国家法法则;国内法是立法机关指定的。

(五)国际法与国内法渊源不同: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国内法渊源主要是宪法、法律和各种法规。

二、国家的基本权利(一)独立权是指国家了已按照自己的意见处理本国失误而不受其他国家或者任何外来势力控制和干涉的权力。

包括:1,自主性:国家有权独立自主的处理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2,排他性:国家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外来干涉。

享有独立权的同时也承担着不侵犯他国独立权的义务。

(二)平等权是指国家在国际法上具有平等地位的权利。

即国家无论强弱,不论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都是平等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完全平等,没有差别。

1,国家平等是以国家主权为依据的;2,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是国家法的基础。

(三)自卫权是指国家在遭到外来武装攻击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武力措施进行反击的权利。

包括:1,国家有权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防备可能来自外国的侵略;2,当国家遭到外国武力攻击时,有权单独或者集体自卫。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国际法,国家主权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独立性B. 平等性C. 永久中立D. 不干涉内政答案:C2. 国际法上的“领土完整”原则意味着什么?A. 国家领土不可侵犯B. 国家领土不可分割C. 国家领土不可转让D. 国家领土不可侵犯和不可分割答案:D3. 国际法中,以下哪项不是国家的基本权利?A. 自卫权B. 管辖权C. 征税权D. 战争权答案:D4.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主要宗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C. 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问题D. 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答案:D5. 国际法中,以下哪项不是国家的基本义务?A. 不侵犯他国领土完整B. 不干涉他国内政C. 遵守国际条约D. 保护外国公民的财产权答案:D6. 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原则”指的是什么?A. 国家不得干预他国内政B. 国家不得干预他国的司法事务C. 国家不得干预他国的立法事务D. 国家不得干预他国的行政事务答案:A7.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法院的职能?A. 解决国家间的法律争端B. 发布咨询意见C. 制定国际法规则D. 执行判决答案:C8. 国际法中的“普遍管辖权”原则允许国家对以下哪些行为行使管辖权?A. 战争罪B. 种族灭绝罪C. 反人类罪D. 所有上述行为答案:D9. 国际法上,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法的渊源?A. 国际条约B. 国际习惯C. 一般法律原则D. 国内法答案:D10.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A. 国家平等原则B.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C. 不使用武力原则D. 国家主权原则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哪些?A. 国际条约B. 国际习惯C. 一般法律原则D. 国内法答案:ABC2.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可以基于以下哪些行为?A. 违反国际义务B. 违反国内法C. 违反国际法D. 违反国际条约答案:ACD3. 国际法院的职能包括以下哪些?A. 解决国家间的法律争端B. 发布咨询意见C. 制定国际法规则D. 执行判决答案:ABD4. 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原则”禁止国家进行以下哪些行为?A. 干预他国内政B. 干预他国司法事务C. 干预他国立法事务D. 干预他国行政事务答案:ABCD5.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对国家主权的侵犯?A. 军事侵略B. 经济制裁C. 政治干涉D. 文化渗透答案:A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国际法-题集(2)

国际法-题集(2)

《国际法》复习题1. 下列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A.国际法就是指国际条约B.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C.国内法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均在全国范围内适用D.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考点]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解析] 国际法不仅包括国际条约,还包括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是三者的总称,故A项错误;制定国内法的机关除了立法机关外,还有经法律授予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而国内法也可以根据属人原则和国家主权,适用于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和中国驻外国使馆,并且国际条约也是国内法的渊源之一,故B项错误;国内法中并不是所有的规范性文件都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如地方性法规就只在本地区范围内生效和适用,故C项错误。

D项是正确的,因为即使国际条约不属部门法范畴,但也同样构成国内法的正式渊源。

2. 国际法的概念包括以下哪些要点?A.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B.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C.国际法具有强制执行力D.国际法不具有强制性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国家之上没有权威或世界政府,也不可能有强制各国执行国际法的机关,但国际法不同于国际道德,它是有强制性的,可通过国家单独或集体采取措施予以保证。

3. 下列关于国际法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国际法是调整一切国际关系的法律,其中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B.国际关系包括国家与国家、国家与法人、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C.国际法有强制性,但与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不同。

国内法由各种国内法院执行,国际法由国际法院强制执行D.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的原则参考答案:A,D答案解析:见国际法的概念。

4. 下列关于国际法编纂的言论,哪些选项表述正确?A.“有些编纂是非官方进行的”B.“所有的编纂都是政府间编纂”C.“国际法的编纂至今尚无一部全面完整的法典”D.“迄今的编纂己出现某个方面的专门法典”参考答案:A,C,D答案解析:国际法的编纂包括官方编纂和非官方编纂。

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国际法主体中,属于国际组织的是:A. 法官B. 个人C. 国家D. 战争犯罪分子答案:C. 国家2.以下不属于国际法的来源的是:A. 国际合同B. 国际习惯法C. 国际法院判决D. 国内法律答案:D. 国内法律3.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 平等主权国家原则B. 领土完整原则C.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D. 人权保护原则E.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E. 所有选项都正确4.下列国际法院中,属于联合国下属的是:A. 国际法院B.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C. 联合国常任仲裁法院D. 国际刑事法院答案:A. 国际法院5.《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外交豁免:A. 交通事故B. 财产争议C. 社交活动中的犯罪D. 内战答案:C. 社交活动中的犯罪二、问答题1.请简要阐述国际法的定义并解释其与国内法的区别。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

它是由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个人)之间订立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国际法院判决等构成的。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在于,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国内法则调整国家内部的关系。

国际法的实施和执行相对较为困难,因为国际法没有中央立法机关,国家的遵守和执行情况有赖于各国的自觉性。

2.列举三种违反国际人权法的行为,并解释为什么国际人权法的执行存在困难。

违反国际人权法的行为:- 酷刑和不人道待遇- 种族歧视- 虐待和强迫劳动国际人权法的执行存在困难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主权原则使得国际干预他国事务变得复杂,国家不愿意外部干预其内政。

其次,国际社会对于侵犯人权的定义和标准存在差异,各国可能对不同类别的人权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和强制措施,如国际制裁等,使得国际人权法的执行难以实现。

最后,国家自身的利益和政治考量也可能影响其对国际人权法的遵守和执行。

三、案例分析某国家与邻国之间发生边境争端,双方均声称对争议地区拥有主权。

国际法复习重点

国际法复习重点

国际法复习重点一.选择题1.甲乙两国于1996年签订投资保护条约,该条约至今有效。

2004年甲国政府依本国立法机构于2003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取消了乙国公民在甲国的某些投资优惠,而这些优惠恰恰是甲国按照前述条约应给予乙国公民的。

针对甲国的上述作法,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BA.甲国立法机构无权通过与上述条约不一致的立法B.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将会引起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C.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如果是严格依据其国内法作出的,则甲国不承担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甲国如果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则甲国政府的上述行为是否引起国家责任在国际法上尚无定论2、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相关实践,对于国际条约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ACDA.凡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都可以在国内作为国内法直接适用B.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我国为当事国的条约规定与国内法的规定不同时,适用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该条约时作出保留的条款除外C.我国作为当事国的任何条约的规定,若与国内法的规定冲突时,在国内法院都直接并优先适用这些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该条约时作出保留的条款除外D.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在国际上所有已生效的民商事方面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如与我国国内法的规定冲突时,都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3、s国是一个新成立的国家。

其成立后,甲国代表向联合国大会提案支持s国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乙国与S国签署了两国互助同盟友好条约;丙国允许s国在其首都设立商业旅游服务机构;丁国与S国共同参加了某项贸易规则的多边谈判会议。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上述哪些国家的行为构成对s国的正式承认?(AB)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4、奥尔菲油田跨越甲乙两国边界,分别位于甲乙两国的底土中。

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成员国,且它们之间没有相关的协议。

根据有关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实践,对油田归属与开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A.该油田属于甲乙两国的共有物,其中任何一国无权单独进行勘探和开采B.该油田位于甲乙两国各自底土中的部分分属甲国、乙国各自所有C.该油田的开发应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监督下进行D.无论哪一方对该油田进行开发,都必须与另一方分享所获的油气收益5、甲国和乙国合并成立丙国,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丙国政府应该继承的债务?ABA.甲国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B.甲国政府关于甲国南方省水利项目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C.乙国北方省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D.乙国东方公司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6、.为促进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联合国大会2006年通过决议,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联合国人权领域工作的大会附属机构。

国际法考试重点(简答题)

国际法考试重点(简答题)

考点一国际法律体制和国际法律制度的简称。

1。

国际社会是国际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国际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国际关系3。

国际法是对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具有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各国之间的协议.考点二1。

国际社会所公认2.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3。

构成国际法的基础4。

具有强行法的性质共同点:国际法基本原则也属于强行法的范畴区别:强行法规则并不必然包含全局性、普遍性的特点考点三同意自卫反措施不可抗力危难紧急情况考点四1。

国家机关的行为2。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使节的行为3.国家官员的行为4。

经授权行使政府要素的实体行为5.交由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6。

越权或违背指示的行为7.叛乱运动或其他运动的行为8.经一国确认并当作其自身行为的行为9.私人行为考点五引渡指一国应有管辖权的他国的请求,依据国际法和被请求国的有关规定,将犯有可引渡之罪而被他国通缉的域内之人送交他国进行审判或惩罚。

特征 1.引渡的内容是一国将在该国受到他国通缉的人送交他国审判或惩处2。

引渡是国家间的刑事司法合作行为3.引渡的法律根据是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有关规定4.提出引渡请求的国家必须对所请求的事项具有刑事管辖权5.引渡的对象是被请求国指控犯有可引渡之罪的人一般原则1。

双重犯罪原则(相同原则):引渡所涉对象的行为只有依请求国与被请求国的法律均构成犯罪丙应受刑罚处罚时,才能引渡2.政治犯不引渡原则3.专一原则(同一原则、罪行特定):指请求国对被引渡的人,只能就引渡请求书中所指控的罪行进行追诉或处罚。

4.本国公民不引渡原则。

5.保护被请求引渡人合法权益原则。

考点六1。

民族自决。

被国外奴役或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2。

全民公决。

全体公民投票决定领土的归属。

3.交换土地.有关国家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交换一定的领土或对边界做以调整.4。

收复失地。

一国收复被外国侵占的领土,分为和平方式和武装斗争方式。

国际法真题重要知识点

国际法真题重要知识点

国际法真题重要知识点:考点1: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的约束力国际条约虽然属于国际法的渊源,但其只对缔约国具有拘束力。

国际习惯一旦形成,对所有的国际法主体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点2: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实践如条约属于民事范围,则优先适用条约的规定,但知识产权条约中已经转化或应当转化的除外。

考点3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和内容1、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性质。

2、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并不是禁止一切武力的使用,凡是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规则的武力使用是被允许的,包括国家对侵略行为的自卫行为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武力使用。

3、民族自决原则中独立权的范围,只严格适用于殖民统治下民族的独立。

对于一国国内的民族分离活动,民族自决原则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国际法依据。

4、和平并不等于非武力,国家的自卫行为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下的武力使用虽然都使用了武力,但仍然属于和平手段。

因此“国家间在发生争端时,各国都必须采取和平方式予以解决”的判断是正确的,“国家间在发生争端时,各国都必须采取非武力方式予以解决”的判断是错误的。

考点4:主权豁免的放弃1、一国驻外使馆属于该国驻外机关,其行为归因于国家(国有企业的行为不归因于国家),因此甲国公司与乙国驻甲国使馆之间的纠纷性质上属于甲国公司与乙国国家间的争端。

2、合同约定法律适用及派代表出庭主张豁免均不构成对管辖豁免权的放弃,但国家主动起诉、正式出庭应诉、提起反诉或作为利害关系人介入特定诉讼构成对管辖豁免权的默示放弃。

3、国家对管辖豁免的放弃,并不意味着对执行豁免同时放弃。

也就是说,即使国家放弃了管辖豁免,外国法院也不能因此当然地对该国国家财产实施扣押、查封等强制执行措施。

考点5行:为归因于国家普通人的行为是否归因于国家要看其是否代表国家行事,即是否在履行国家赋予的职务行为。

若警察并非在履行国家赋予的职务行为,即非代表国家行事,其行为不可归因于国家,国家无需承担国际法律责任。

考点6承:认制度默示承认的方式主要包括:与承认对象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承认对象缔结正式的政治性条约;正式接受领事或正式投票支持参加仅对国家开放的国际组织等行为。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

A. 个人B. 地区C. 跨国公司D. 非政府组织答案:A2. 根据国际法,国家的基本权利不包括()。

A. 平等权B. 自卫权C. 不干涉内政D. 移民权答案:D3. 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

A.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内政B.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经济C.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文化D. 国家不得干涉他国政治答案:A4. 国际法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 互不侵犯C. 互不干涉内政D. 互利共赢答案:D5.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是指()。

A. 国家对其行为承担的责任B. 国家对其官员行为承担的责任C. 国家对其公民行为承担的责任D. 国家对其领土内发生的行为承担的责任答案:A6. 国际法上的“领土完整”是指()。

A. 国家领土的不可侵犯性B. 国家领土的不可分割性C. 国家领土的完整性D. 国家领土的永久性答案:C7. 国际法上的“外交豁免权”是指()。

A. 外交人员在驻在国享有的特权和豁免B. 外交人员在驻在国享有的特权C. 外交人员在驻在国享有的豁免D. 外交人员在驻在国享有的特权和豁免权答案:A8. 国际法上的“海洋法”主要规定了()。

A. 国家对海洋的管辖权B. 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权C. 国家对海洋的所有权D. 国家对海洋的控制权答案:A9. 国际法上的“战争法”主要规定了()。

A. 战争的合法性B. 战争的规则C. 战争的结束D. 战争的赔偿答案:B10. 国际法上的“人权法”主要规定了()。

A. 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B.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自由C. 国际组织的基本权利和自由D.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

A. 国际条约B. 国际习惯C. 一般法律原则D. 司法判例答案:ABC12. 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包括()。

国际法重点试题汇总及答案

国际法重点试题汇总及答案

国际法重点试题汇总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国际法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国际条约B. 国际惯例C. 国际组织的决议D. 所有上述答案:D2. 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负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是:A. 联合国大会B.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C.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D. 国际法院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国家主权的属性?A. 独立性B. 永久性C. 可分割性D. 平等性答案:C4. 国际法上,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哪些部分?A. 领空、领水、陆地B. 领空、领水、河流C. 领空、领水、河流、湖泊D. 领空、领水、陆地、河流、湖泊答案:D5. 根据国际法,国家对外国人的待遇应遵循什么原则?A. 互惠原则B. 国民待遇原则C. 最惠国待遇原则D. 平等原则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可能包括哪些形式?A. 停止非法行为B. 赔偿损失C. 道歉D. 保证不再犯答案:ABCD7. 根据国际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对和平的威胁?A. 武装侵略B. 支持恐怖主义C. 经济制裁D. 种族清洗答案:ABD8. 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哪些海洋区域?A. 内水B. 领海C. 专属经济区D. 大陆架答案:ABCD三、简答题9. 简述国际法中的“不干涉原则”。

答:国际法中的“不干涉原则”是指一个国家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另一个国家内政的义务。

这包括不干涉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不以武力或其他手段影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

10. 阐述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基本权利。

答: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独立权,即国家有权自主决定其内外政策;平等权,即所有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自卫权,即国家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保卫自己的安全;管辖权,即国家有权在其领土内行使法律和行政权力。

四、案例分析题11. 假设A国在没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的情况下,对B国进行了军事打击,导致B国遭受重大损失。

请问A国的行为违反了哪些国际法原则?答:A国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中的多个原则,包括:- 主权平等原则:每个国家都享有主权,A国的行为侵犯了B国的主权。

国际公法复习资料重点

国际公法复习资料重点

国际公法复习资料重点一、名词解释题:1、战俘:是指战争中或非战争的武装冲突中落于敌方权力支配下的合法交战者。

如武装部队成员、民兵、支援部队成员落入敌方权力后,即为战俘。

2、调停:由第三方代表在争端当事国间做些有利谈判的斡旋工作,并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并且可以参加谈判。

3、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是划分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一国领土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以及一国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线。

4、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请求,将位于本国境内而被请求国追诉或判刑的人移交请求国审判或执行刑罚的行为。

5、紧追权:是指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其国家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进行追逐,继续进行在公海将其拿捕和交付审判的权利。

6、战时中立:是指国家在交战国之间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

战时中立国不仅不参加交战国的作战和敌对行为,而且也不支持或援助交战国任何一方。

7、国籍:是指个人作为某一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资格或身份。

国籍的主要作用是在关于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特别而稳固的法律关系。

8、条约的解释:是指对条约具体规定的真实含义予以说明。

他对于诚实履行条约具有重要意义。

9、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

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国家的领土,不构成国家领土组成部分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不有作为国际地役的客体。

10、国际组织:一般指由若干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通过协议创立的常设国际机构。

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个国家的政府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依据国际条约而设立的国际常设机构,即政府间国际组织。

11、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而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国家继承:国家继承是指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

从相对意义上来说,国家继承是指一国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的该国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被别国所取代的法律关系。

取代别国的权利和义务的国家称为继承国,被取代的国家称为被继承国。

2.⑴先占:亦称占领,是一国的占有行为,通过这一行为该国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他国主权之下的土地,即所谓“无主之地”,使之成为本国领土的一部分,并对其行使主权。

⑵时效:国际法上的时效制度,来自罗马法中的“物权取得时效”。

它是指一国“在足够长的一个时期内对于一块土地连续地和不受干扰地行使主权,以致在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造成一种一般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因而取得该土地的主权。

”⑶添附:添附是指因自然和人为作用而使国家的领土得到扩大。

⑷割让:割让是一国根据条约把部分领土移转给另一个国家。

⑸征服:征服是指一国用武力占领他国一部分或全部领土,进而加以吞并取得该领土的主权。

⑹全民投票:全民投票又称全民公决,它是指由某一领土上的居民自主地参加投票来决定领土的归属。

⑺民族自决:民族自决是指一个民族从殖民国家或宗主国脱离出来成立独立国家或加入其他国家而发生的领土变更。

不论是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还是采取公民投票的方式,只要是符合民族自决原则而变更国家领土,都是现代国际法所允许的。

⑻交换领土:交换领土是指相邻国家之间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依据平等和自愿的原则,在协议的基础上交换一部分领土。

⑼收复失地:收复失地是指一个国家为恢复其历史性权利而收复先前被别国侵占的领土⑽一般限制:一般限制是指国际法对国家领土主权规定的,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般性限制。

如关于外国商船享有无害通过一国领海的权利,外交代表在接受国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等。

⑾特殊限制:是指依条约对特定国家领土主权所施加的、仅适用于该特定国家的限制。

⑿共管:它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领土共同行使主权。

⒀租借:它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领土的一部分租借给他国,并在租借期限内用于条约所规定的目的。

⒁势力范围:所谓势力范围“可说就是那一部地域之为占有邻近地的国家保留以待将来占取者。

”⒂国际地役:国际地役是指“为了他国的利益,根据条约对一国领土所加的具有永久性质的特殊限制。

”3.⑴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一个区域。

⑵大陆架: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

宽大陆架国家不应超过350海里,或不应超过2500米等深线以外100海里。

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一般是指经常用于国际航行构成国际航道的海峡,故又称国际海峡。

⑷过境通行制度:过境通行是指专为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个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

过境通行适用于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个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部分之间的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⑸群岛水域: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在该区域内,水域面积和包括干礁在内的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1∶1到9∶1之间。

这种基线的长度不应超过100海里,但围绕任何群岛的基线总数中至多3%可超过该长度,最长以125海里为限。

二、简答。

(每小题15分,共45分)1.国家的要素。

答:①定居的居民②确定的领土③政权组织④主权2.国家的类型。

答:㈠单一国和复合国单一国--单一国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统一主权的国家。

它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和一个中央政府,并有一个统一的宪法和国籍。

复合国--复合国是两个以上国家的联合体。

复合国可分为联邦和邦联。

在历史上还有过身合国和政合国,但早已绝迹。

(1)联邦。

联邦也称联邦国家,是两个以上的联邦成员国(州)组成的国家联合。

它是复合国中最典型、最主要的形式。

(2)邦联。

邦联不同于联邦,邦联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根据国际条约组成的国家联合。

在对外关系上,邦联本身不是国际法主体,而组成邦联的成员国才是国际法主体。

㈡独立国和附属国独立国—独立国是指行使全部主权的国家。

这类国家既可以是单一国,也可以是复合国,它们都是国际法主体。

附属国—附属国是指由于封建统治残余关系或者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外来压力,对他国居于从属地位,因而只享受部分主权的国家。

这类国家主要有附庸国和被保护国两种。

永久中立国是根据国际承认或国际条约,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

㈣微型国家微型国家是指一个地域、人口和人力以及经济资源都格外小,却以独立国家出现的实体。

3.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基本权利:㈠独立权。

---独立权是指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事务而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㈡平等权。

---平等权是指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平等的权利。

㈢自保权。

---自保权是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㈣管辖权。

---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享受豁免权者除外)、物和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在其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

4.国际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答: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二)不干涉内政原则三)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四)国际合作原则五)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六)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七)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领海宽度是指领海基线与领海外部界限之间的垂直距离。

(1)领海基线是陆地和内水同领海的分界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划定基线的两种方法。

①正常基线。

也叫低潮线,是落潮时海水退到距离海岸最远的潮位线。

②直线基线。

直线基线是连接海岸或近海岛屿上的最外缘的各适当点的直线,是由各条直线基线构成的沿着海岸的折线。

(2)领海的外部界限。

有三种:①共同正切线法。

②交圆法。

③平行线法。

⑶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领海界限的确定。

如果两国海岸彼此相向或相邻,两国中任何一国在彼此没有相反协议的情况下,均无权将其领海伸延至一条其每一点都同测算两国中每一国领海宽度的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的中间线以外6.领海的法律地位与制度。

答:1.沿岸国对领海的主权权利:①开发和利用领海内的水域、海床和底土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专属权利;②对领海上空的管辖权;③沿海航行权;④制定有关领海的法律、法令并采取措施的权利;⑤在领海内的司法管辖权;⑥沿海国在战时保持中立时,交战国不得在该国领海交战或拿捕商船等。

领海的法律制度。

(1)外国非军用船舶的无害通过制度。

无害通过是指外国非军用船舶为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停靠内水以外的泊船处或港口设施,或驶往或驶出内水或停靠这种泊船处或港口设施,在不损害沿岸国和平、安全与良好秩序情况下,继续不停和迅速地通过一国的领海。

下列行为视为非无害通过:①对沿海国非法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②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或演习;③为损害沿海国防务与安全目的搜集情报或宣传;④在船上起落或接载或发射任何飞机或军事装臵;⑤违反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上下任何商品、货币和人员;⑥严重的污染行为;⑦任何进行捕鱼、研究或测量活动;⑧干扰沿海国任何通讯系统;⑨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任何其他活动。

(2)外国军用船舶的通过问题。

关于无害通过权是否适用于外国军用船舶问题,理论与实践都存在分歧。

我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外国潜水艇或其他潜水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旗臶。

3.沿海国有权制定关于通过领海的法律和规章。

4.国家在领海内的司法管辖权。

(1)刑事管辖权一般适用于下列情形:①罪行的后果及于沿海国;②罪行属于扰乱当地安宁或领海良好秩序的性质;③经船长或船旗国外交代表或领事官员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④这些措施是取缔违法贩运麻醉品或精神调理物质所必要的。

(2)沿海国通常对通过其领海的外国船舶上民事案件采取不干涉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确定了我国领海制度。

其主要内容:1、领海宽度为12海里。

2、中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和底土。

3、中国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划定。

4、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国领海的权利。

5、外国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通过中国领海,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旗臶。

6、外国船舶通过中国领海,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

7、外国核动力船舶和载运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物质的船舶通过中国领海,必须持有有关证件,并采取特别预防措施。

8、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和制止对领海的非无害通过。

9、外国船舶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由中国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10、为维护航行安全和其他特殊需要,依照规定的分道通行制航行。

三、论述题。

(本大题25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